连舜宾,连舜宾的生平

时间:2024-08-30 19:42:57编辑:揭秘君

连舜宾的生平

北宋初期,连舜宾祖父连光裕调任应山(广水)县令。连舜宾因不求仕进,奉养父亲,调教儿子,周济乡邻,而受世人敬仰。宋庠、宋祁及欧阳修游学到应山。都与他家交往甚密。公元1030年,连舜宾客死湖北云梦,应山百姓闻之,自发将其灵柩运回应山,葬于陈巷虎弼冲蔽山脚下。公元1048年,欧阳修仰其功德,为其撰写了墓表《连处士墓表》,盛赞其贤。其子连贤、连庠皆进士及第,都做县令一类的小官,因为官廉洁,人称兄为“连底清”,弟为“连底冻”,号“应山二连”,与“二宋”齐名乡内,后世谓“人才二宋”、“盛德二连”,并称“应山四贤”,县城南有四贤祠。他年少的时候应乡试举没有考中,于是便回家供养父母,再也不去考试了。他的家庭很富有,而且他的财产很多都用来救济当地的老百姓。别的时间他就用来专心教育他的儿子连庶和连庠。他常常对别人说:我不要财产,教育好我的儿子就是最好的财产。后来他的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都当了县令。两个儿子都很有名气,为官清廉,人民对他们俩都有很高的评价。

连舜宾的连处士墓表

公元1030年,连舜宾客死云梦,应山百姓闻之,自发将其灵柩运回应山,运回应山县城祭奉12年后,于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十一月初四安葬于广水市陈巷镇虎弼冲村。连舜宾毕生宣德育人、崇文重教,是千余年来广水历代县志《人物志》中记载的第一人,墓地内苍松翠柏成荫,四周青石砌墙。公元1048年,欧阳修仰其功德,为其撰写了墓表《连处士墓表》〈庆历八年〉,盛赞其贤: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一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斗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为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

连舜宾的简介

连舜宾(公元?-1030年),字辅之。宋朝应山(湖北广水)人。北宋著名隐士。因不求仕进,奉养父亲,调教儿子,周济乡邻,而受世人敬仰。宋庠、宋祁及欧阳修游学到应山,都与他家交往甚密。公元1030年,连舜宾客死云梦,运回应山县城祭奉12年后,于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十一月初四安葬于现广水市陈巷镇虎弼冲村。死后欧阳修作《连处士墓表》,盛赞其贤。其子连庶,连庠皆进士及第,都做县令一类的小官,因为官廉洁,人称兄为“连底清”,弟为“连底冻”,号“应山二连”,与“二宋”齐名乡内,后世谓“人才二宋”、“盛德二连 ”,并称“应山四贤”,县城南有四贤祠。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是其第三十代孙。

2014年杭州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连处士墓表答案

精锐教育提醒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必以处士为法 法:标准,规范
B.卒而反葬应山 反:反而,却
C.悉散以赒乡里 赒:周济
D.乃表其墓 表:作动词,树碑刻文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3分)
①以一布衣终于家 ②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 ③因不复仕进
④出谷万斛以粜 ⑤厚遗以遣之 ⑥为之罢市三日
A.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境界。
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C.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
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3分)
▲ ▲
(2)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4分)
▲ ▲
(3)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3分)
▲ ▲

参考答案:
5.(3分)B(反,通“返”,回到。)
6.(3分)C(①是说连处士的身份;③说明连处士不当官的原因;⑥主语是集市上的人,不是连处士。)
7.(3分)C(“告以处士”不是告诉处士,而是把连处士的身份告诉强盗。)
8.(1)(3分)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其……欤”“躬”“信”各1分)
(2)(4分)年成不好,(连处士)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
(“岁饥”“粜”“卒”各1分,语句通顺1分。“市谷之价”翻译成“购买谷子的价格”亦可)
(3)(3分)(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
(“省”1分,补出“连处士”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说:“做人象连公那样,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唉!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百姓,却能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
连处士,名舜宾,字辅之。他的祖先是闽地人,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处士年轻的时候曾应举乡试(《毛诗》是当时的考纲),没有考中,并且他的父亲连正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紧急。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给送了回来。处士为此很惭愧并道歉说:“麻烦你送牛了。”赠送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曾经因为有事到信阳去,在西关遇到了盗贼。身边的人告诉盗贼说这是连处士,盗贼说:“这人是一位长者,不可以侵犯。”就离开了。
处士有个弟弟住在云梦县,(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应山县的人到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灵柩,很多人争着抬着棺材回来。经过县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并且罢市三天,说:“应该为连公举办丧事。”处士生四个孩子,叫连庶、连庠、连庸、连膺。以学问教导的两个孩子后来都中了进士,现在连庶担任寿春县令,连庠担任宜城县令。
连处士在天圣八年二十月某日逝世,庆历二年某月的某一天安葬在安陆蔽山的南坡。自从他死后到现在二十年了,那些认识连处士的应山县老年人,还有那些曾经依赖连处士而生活的人,有很多人还健在;那些听说过连处士为人做事的年轻人,离连处士的生活的年代还不算远。如果再过三四代到了孙子曾孙子辈,关于连处士的传闻,有时会有遗漏,那就恐怕应山的人不再能够详细了解连处士了。于是就在他的墓前树碑刻文表彰他,来告诉后世的人。庆历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记述。


文言文连处士墓表翻译 全文

翻译: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说:“做人象连公那样,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唉!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百姓,却能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连处士,名舜宾,字辅之。他的祖先是闽地人,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处士年轻的时候曾应举乡试(《毛诗》是当时的考纲),没有考中,并且他的父亲连正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紧急。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给送了回来。处士为此很惭愧并道歉说: “麻烦你送牛了。”赠送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曾经因为有事到信阳去,在西关遇到了盗贼。身边的人告诉盗贼说这是连处士,盗贼说:“这人是一位长者,不可以侵犯。”就离开了。处士有个弟弟住在云梦县,(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应山县的人到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灵柩,很多人争着抬着棺材回来。经过县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并且罢市三天,说:“应该为连公举办丧事。”处士生四个孩子,叫连庶、连庠、连庸、连膺。以学问教导的两个孩子后来都中了进士,现在连庶担任寿春县令,连庠担任宜城县令。连处士在天圣八年二十月某日逝世,庆历二年某月的某一天安葬在安陆蔽山的南坡。自从他死后到现在二十年了,那些认识连处士的应山县老年人,还有那些曾经依赖连处士而生活的人,有很多人还健在;那些听说过连处士为人做事的年轻人,离连处士的生活的年代还不算远。如果再过三四代到了孙子曾孙子辈,关于连处士的传闻,有时会有遗漏,那就恐怕应山的人不再能够详细了解连处士了。于是就在他的墓前树碑刻文表彰他,来告诉后世的人。庆历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记述。扩展资料:原文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一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斗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为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本文主要为欧阳修写一位应山处士一生经历的故事。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可是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家有很大的不同。在欧阳修主持文坛以前,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文风已经受到严厉的批评。欧阳修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时,还反对“太学体”。欧阳修对文与道的关系持有新的观点。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其次,欧阳修文道并重。 此外,他还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这种文道并重的思想有两重意义:一是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二是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文学的地位。柳开等人以韩愈相号召,主要着眼于其道统,而欧阳修却重于继承韩愈的文学传统。欧阳修自幼喜爱韩文,后来写作古文也以韩、柳为学习典范,但他并不盲目崇古,他所取法的是韩文从字顺的一面,对韩、柳古文已露端倪的奇险深奥倾向则弃而不取。同时,欧阳修对骈体文的艺术成就并不一概否定,对杨亿等人“雄文博学,笔力有馀”也颇为赞赏。这样,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欧阳修早年为了应试,对骈俪之文下过很深的功夫,同时也认真研读韩文,为日后的古文写作打好了基础。他在洛阳结识尹洙后,便有意识地向尹学习简洁谨严的古文手法,并以古文为主要的文体进行写作,但也注意形式的多样化。欧阳修对待写作的态度极为严肃,往往反复修改才定稿。深厚的学养和辛勤的实践使他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例如早年所作的《与高司谏书》,揭露、批评高若讷在政治上见风使舵的卑劣行为,是非分明,义正辞严,充满着政治激情。又如庆历年间所作的《朋党论》,针对保守势力诬蔑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的言论,旗帜鲜明地提出“小人无朋,唯君子则有之”的论点,有力地驳斥了政敌的谬论,显示了革新者的凛然正气和过人胆识。这一类文章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欧阳修另有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如《五代史》中的一些序论,对五代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并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褒贬,以及国家兴亡在于人事而非天命的历史观。又如他为友人文集作的序言,不但对友人的文学业绩进行评述,而且抒发了对死生离合、盛衰成败的人生遭际的感慨,绝非为文而文之作。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一类历史散文自不必说,即使是亭台记、哀祭文、碑志文等作品,也都具有充实的内容,如《丰乐亭记》对滁州的历史故事、地理环境乃至风土人情都作了细致的描写。又如《泷冈阡表》,追忆父母的嘉言懿行,细节描写细腻逼真,栩栩如生,这种效果决不是虚言所能达到的。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例如《释秘演诗集序》,寥寥数笔,释秘演、石曼卿两位奇士豪宕磊落的性情和落拓不偶的遭际已跃然纸上,而作者对两人的敬重惋惜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也洋溢于字里行间,感人至深。在欧阳修笔下,散文的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散文的叙事、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也得到了高度的有机融合。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作品体裁多样,各得其宜。除了古文之外,辞赋和四六也是他擅长的文体。首先,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其名作如《秋声赋》,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且增强了赋体的抒情意味。欧阳修的成功尝试,对文赋形式的确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次,欧阳修对四六体也进行了革新。宋初的四六皆沿袭唐人旧制,西昆诸子更是严格遵守李商隐等人的“三十六体”。欧阳修虽也遵守旧制用四六体来写公牍文书,但他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从而给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上随州钱相公启》、《蔡州乞致仕第二表》等都是宋代四六中的佳作。欧阳修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例如《醉翁亭记》的开头一段,语言平易晓畅,晶莹秀润,既简洁凝练又圆融轻快,毫无滞涩窘迫之感。深沉的感慨和精当的议论都出之以委婉含蓄的语气,娓娓而谈,纡徐有致。这种平易近人的文风显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后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有哪些?

1、许由许由(生卒年不详),是尧舜时代的贤人道家前身。帝尧在位的时候,他率领许姓部落活在今天的行唐县许由村一带活动,见到了贤人许由,便想传位于许由。许由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羞辱,便到颍水河洗他的耳朵。至今河北省行唐县有一村名叫许由村,据《行唐县志》记载:“为传说‘唐尧访贤’中的贤人许由的故里,因名”。而隔河相望的村庄叫颍南,许由村在颍水河北面,颍南在颍水河南面,颍南因此而得名。2、巢父传说中的高士,道家前身。因筑巢而居,人称巢父。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隐居聊城(今属山东省),以放牧了此一生。聊城古有巢陵,为巢父葬处,在今聊城市东昌府区许营村西北二里许。聊城县治曾移此。其墓旁传为当年巢父遗牧处,为聊城古八景之一,曰“巢父遗牧”。3、列子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不明),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列寇,又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4、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5、张良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战国晚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 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任过五代韩王之相。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隐士

宋朝的代表型隐士有哪些?他们的政治抱负?思想追求?以及归隐的原因?

  林逋,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曾游历江淮间,成年后誓不做官,誓不娶妻,隐居杭州西湖孤山,二十年足迹不到城市。喜爱吟诗、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即“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他死后,宋仁宗赐谥“ 和靖先生”。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
  林和靖死后的待遇是杭州西湖的苏堤之上,建了三个“三贤堂”,其中两位是唐 林逋坐姿画像
  [3]代白居易、宋朝苏东坡。另一位,就是终生白衣的林和靖。   更有甚者,宋室南渡之后,杭州变成了帝都。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完全迁出。可唯独留下了林逋的坟墓。而这也给林逋,带来了最后的祸事,南宋灭亡之后,有盗墓贼以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的珍宝必定极多。于是去挖。   可是坟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只端砚和一支玉簪。   端砚与男儿,那是林逋自用之物,那只玉簪呢?终生不娶的林逋到底有着怎样的往事,才让他在青年时就灰心于世途,归隐林泉终老此生?   或许他的另一首以女子口吻所写的小词才是他的心声――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己平。 林逋行书
  为林逋叹息,不如为他祝福,愿他在天上一切如意,能见到他一生怀念的人……但无论怎样,他再高洁出尘,也只是个人的情怀,清和淡雅之风敌不过刚烈直肠之辈。人类社会延续,一个民族的兴旺都离不开心怀天下的人的支撑。   这样的人,和他们的词,才是宋代文人的真正精华。林逋之后,一个真正的传奇正在默默无闻地耕耘,这个人的伟大,让后来以品评历代人物为己任,把刻薄当乐趣的南宋大圣人朱熹都称誉为――宋亡,而此人不亡,为国朝三百年间第一人!——转自《如果这就是宋史

  ?”宋代隐士的经济来源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家有田产,或饶于财。蒋 少入太学不遇,归隐读书,从黄庭坚游。他的家底不薄,黄山谷贬官宜州,病革将死时,以后事付与蒋 ,“山谷卒,为买棺以敛,以钱二十万具舟送归双井”。孔旼是孔子第46代孙,家“有田数百亩,赋税常为乡里先,遇岁饥,分所余周不足者,未尝计有无”。一般来讲,先前为官者归隐林泉后,都有一定数量的财产和田地,不至于穷困潦倒。他们名义上“躬耕”其中,实则依靠田租,整日里品茗、饮酒、吟诗、作文、清谈,无忧无虑,舒适悠闲。吴瑛是龙图阁学士吴遵路之子,少以父任补官,年46即上书请致仕,归隐蕲春(今属湖北)家中。“有薄田仅给伏腊。公临溪筑室,种花酿酒,家事付子弟一不问。宾客有至者,不问贤愚贵贱,与之饮酒必尽醉。公或醉卧花间,客去亦不问也。”象吴瑛这类的隐士占宋代隐士的大半,他们比较丰裕的家资,正是从事文化活动所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

  第二,亲自耕桑钓牧,卖药售货以谋生。杨适隐居大隐山,“衣食才自给”,需“躬耕养亲”。越之隐君子杜醇“耕桑钓牧以养其亲”。胡宪“力田卖药以奉其

  亲”。而福建泉州人崔唐臣过着“案有黄庭樽有酒,少风波处便为家”的云游隐居生活。他自己道出了生活来源:“初倒箧中,有钱百千,以其半买此舟,来往江湖间,意所欲往则从之。初不为乏,其半市杂货,时取赢以自给,粗足即已,不求有余差,愈于应举觅官时也。”

  第三,教学授徒,得束修以糊口。宋代教育比较发达,大多数隐士都从事教育活动,既得束修以养亲糊口,又便于开展学术活动,传播文化,交流思想,乃一举多得之事。

  第四,得到官府赏赐或官员支助。北宋初年著名隐士陈抟屡被宋太宗召见,他晚年所居华山云台观,就是太宗下诏赐钱修建的。不然,陈抟也只有住山洞的命运。荆南高季兴的四世孙高怿,不应召荐,不受恩泽,仁宗嘉其守,赐号安素处士,“诏州县岁时礼遇之,给良田五百亩。”邵雍中年以后隐居洛阳,“初至洛,蓬荜环堵,不庇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后来“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如果没有富弼诸人的资助,邵雍仅凭自己的财力,是难以筑起“安乐窝”并过上焚香燕坐、哺时酌饮、作诗自吟的舒适生活的。

  但是,也有不少宋代隐士生活比较艰苦。从穿着方面看,苏云卿“布褐草履,终岁不易”。从饮食上看,周方叔“隐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之五州山,读书自娱。家贫,或时终日不得食,邻僧乞米送之”。从住宅条件看,有的隐士没有自己的住房,寓居僧舍之中。刘孟节“多寓居龙兴僧舍之西轩”。而有的隐士住宅条件也相当差,如刘愚“买宅城南,四无垣堑,萧艾数尺”。

  孔子不饮盗泉之水,饿者不受嗟来之食,这是古代儒家传统,后世士大夫们谨守此训,虽穷困不堪而有节操,不受非义之馈赠。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在隐士身上体现得比较突出。谯定为了向程颐求学,“弃家破产,疲曳妻子以从之游。及其困饥且死,不惧非义之粟而易将殒之命”。宗翼“隐面不仕,家无斗粟,怡怡如也,未尝以贫窜干人”。

  综上所述,宋代大多数隐士生活上都有保证,这是他们从事各类文化活动,并取得成就的基本物质条件。而那些生活艰苦却谨守节操的隐士,也从未放弃追求修身养性、求志达道的人生理想,同样在文化艺术领域里耕耘,更是难能可贵。

  二、宋代隐士的社会地位

  荀子曰:“天下无隐士,无遗善”。历代统治者都深知隐士的社会影响,所以一方面为了寻访贤达,辅佐治国;另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为了笼络人心,粉饰太平,装点门面,总要征聘隐士,并给予一定的社会地位。宋朝统治者也不例外,“宋兴,岩穴弓旌之招,叠见于史”。宋仁宗初年,“又置高蹈丘园科,沉沦草泽科”。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诸路搜访行义为乡里推重者,凡二十有九人。至,则馆之太学,而刘蒙以下二十二人试舍人院,赐官有差,亦足以见幽隐必达,治世之盛也。”宋高宗南渡,为中兴宋室,也注重举逸民。史载:“高宗垂意遗逸,首召布衣谯定,而尹焞以处士入讲筵。其后束帛之聘,若王忠民之忠节,张志行之高尚,刘勉之、胡宪之力学,则赐出身,俾教授本郡。或赐处士号以宠之,所以振清节,厉颓俗。如徐庭筠之不出,苏云卿之晦违,世尤称焉。”由是观之,宋代隐士与其他历史时期一样,在社会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当然,“理、度以后,国势日迫,贤者肥遁,迄无闻焉”。这种现象在其他朝代末期也是一样。

  具体而言,受到宋廷赐“先生”、“处士”封号和束帛等物的隐士不胜枚举。陈抟被宋太宗赐官“希夷先生”。刘易被宋仁宗赐号“退安处士”。刘易卒于宋英宗治平末年,神宗“熙宁察访定户役,诏易家用处士如七品恩,得减半,示优礼云。”著名隐士魏野生前曾被宋真宗召,躲避不见,死后,真宗下诏:“可特赠秘书省著作郎,赙其家帛二十匹,米三十斛,州县常加存恤,二税外免其差徭。”宋真宗这种给隐士以荣誉和经济实惠的做法,无疑有其政治意图,但也提高了宋代隐士的社会地位。

  另外,不少宋代隐士以自己的德行和卓有成效的文化活动闻名于乡间,在宋代社会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对其中的著名者,后人立祠祀之。建安(今福建建瓯)人黄晞“高文古学为世称重,著书数万言”,并且黄氏“德性淳朴,服用质俭,寓居京师,学者多从之”。黄晞卒,其子“自南方来,挈旅榇,载遗书以去。过江都,稿殡于扬子寺后圃……其未葬也,川陆之经由者,识与不识,皆过其五,咨嗟留连,或为歌诗哀辞,或书名屋壁,至于木肤竹竿,题记殆遍。其无位而得民至诚而感物,近世未有也”。江都县宰罗适特建祠堂以祀黄晞。陈瑾宇国器,平阳(今属浙江)人,约生活于宋孝宗之时,苦志不酬,隐于乡间。“其行常损己益物”并靠种植而钱财行义。“初,县驿道东北皆行水中,漱淖垫没数十里,晨螟风雨,咫尺断,还往北塘。合一县之力,间乞丐大官,历年多犹未备”。而陈瑾独用一家之力,“栽石取底,东达之海,阅闰而成。坚悍可屐,甚潦不能淫。人以为君德,更号曰东塘陈氏”。陈瑾的事迹深得叶适赞赏,他叹曰:“余尝患世之富贵苟自肥,于民无毫发利益。君虽贫贱,不为身计,特作此塘,利垂无穷,可尚已。”陈傅良赞陈瑾“种德之久,仁及闾巷”,“食饥衣寒,勿问疏戚,东塘之成,通国利之”。陈瑾以自己的行义博得了民众及名人的称赏,在社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是这一类隐士的典型代表。

  虽然宋廷优礼隐士,赐予荣誉称号,给予经济实惠,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但更主要的方面,还在于隐士们自己的努力,如黄晞之质朴力学、陈瑾之行义利民,从而赢得了朝野之望。


上一篇:dj榕榕,爱情公寓lisa榕是谁演的?

下一篇:第十五届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徐良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