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中国的意思

时间:2024-08-30 02:21:32编辑:揭秘君

中国的意思

中国的解释 (1) [Central Plains]∶指中原地区 与中国抗衡。——《资治通鉴》 (2) 又 驱中国士众。 将中国人。 (3) [capital]∶京城 惠此中国,以绥 四方 。——《诗·大雅》 详细解释 (1).上古时代,我国 华夏 族建国于 黄河 流域一带,以为居 天下 之中,故称中国,而把周围其他地区称为四方。后泛指中原地区。 《诗·小雅· 六月 序》 :“ 《小雅》 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 《庄子·田子方》 :“吾闻中国之 君子 ,明乎礼义而陋於知人心。” 《韩非子·孤愤》 :“夫 越 虽国富兵强,中国之主皆知无益於己也。” 汉 桓宽 《盐铁论·申韩》 :“大 河 之始决於 瓠子 也, 涓涓 尔,及其卒, 泛滥 为中国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 言语 》 :“ 江 左地促,不如中国。”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岭外梅花》 :“岭外梅花与中国异,其花几类桃花之色,而唇红香著。”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柳边纪略》 :“泉甘土肥,物产如参貂,非中国有。” (2).指生长、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 《晋书·宣帝纪》 :“ 吴 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 东关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阮籍知母而 不知 父》 :“夫 籍 中国也,而与夷狄无异。” 《宋史·岳飞传》 :“ 金 人所以立 刘豫 於 河 南,盖欲 荼毒 中原,以中国攻中国。” (3).犹 国家 ,朝廷。 《礼记·檀弓》 :“今之大夫交政於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 《汉书· 西南 夷传》 :“即以为 不毛之地 ,亡用之民,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 :“以为中国全盛,而当 思维 持保守。” (4). 京师 。 《诗·大雅·民劳》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毛 传:“中国,京师也。” 《史记· 五帝 本纪》 :“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裴骃 集解 引 刘熙 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 江娥 啼竹 * 怨, 李凭 中国弹箜篌。” 方世举 注:“中国,作都中解。” (5).我国的专称。 清 林则徐 《拟谕英 吉利 国王檄》 :“ 中国 所行於外国者,无 一非 利人之物。” 毛 * 《 纪念 孙中山 先生 》 :“ 中国 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 贡献 。” (6).指 恒河 中流 一带的 中印度 ,佛教徒译称 中国 。参阅 晋 法显 《佛国记》 。 词语分解 中的解释 中 ō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中。中原。中华。 在 一定 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性质 或等级在两端 之间 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 中流砥柱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 研究 中。 国的解释 国 (国) 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 诸侯 所受封的地域):国家。国土。国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 体面 )。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a.国家的宝物;


中国的意思

中国的意思如下: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夏朝是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华”,是指华丽、兴旺;也有说上古华、夏同音,本一字。《左传》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是指汉服,夏指行周礼的大国,故中国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之美誉。而汉语中的“中国”一词,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自秦汉以来的中原王朝直辖地区为汉地,其周围四夷多为臣属或藩属之地,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汉代始建蛮夷邱,并使汉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馆,明代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自清朝统治中国以来,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宗主的局势逐步被打破了。

“中国”一词最早出自哪儿?

“中国”一词最早出自西周初年。 在古代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所在的地方是方的,并且觉得如果在地球上肯定有一个终点,这个就是地球上面不能够过去并且人类居住的地方,也是人类没有办法能够到达的地方,并且在他们那个时代,如果有人想要到处旅游,就会被很多人劝服,因为人们并不知道地球的真正构造,人们总是会对未知的东西产生相应的恐惧感。所以这就导致古代很多人对于身处的环境一无所知,但是却又很熟悉。古代的人们为了能够清楚的区别人们生活的不同区域,他们用和这个地方有一定关系的对应字体对这个地方进行概述,从而能够轻易的辩识不同的地区。人们将这些大的区域划分成不同的小的区域,从而能够真正的获得辨识度,并且根据简单的交通方式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就将每个地区规划好了,并且还命名字。“中国”一词最早出自哪儿?其实“中国”一词最早出自西周初年。我想很多人都并不知道中国这个描述炎黄子孙生长的地方为什么称为这个名字,并且似乎很多人从小到大都不知道中国这个名字的真正来源,也并没有人来引导他们思考这个问题,所以这就让很多人难以理解这个跟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中国”在古代的时候并不是用来描述整个汉族人生活的地区的,而是形容我们所在的中心位置,这个中心位置称为中,而不同的地方被称为国,所以这是中国最原始的由来。到了后来中国改革开放才将中国这两个字真正用来形容整个炎黄子孙生活的区域和我们所拥有的土地,这个时候才算将名字真正的定了下来,所以中国这个名字出现也是经过了五千年的历史,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哪里?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中国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之中。“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其次,在《诗经》中,也有较早的记载。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但《诗经》里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在中国古代,国家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中国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时代也不同,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随着皇帝统治疆土的变化,中国一词所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到清代,处于清政府管辖下的全部领土,都以中国为它的代名称。在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才专指国家的全部领土,不做他用。辛亥革命后,1912年成立民国,当时合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五个大族为一家,定名为中华,全称为“中华民国”简称“中国”,这个称谓才正式成为其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政治名词。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简称“中国”。

中国有哪些优势?

1、中国领土面积辽阔,发展有资源环境等空间方面的经济纵深优势。2、海洋资源丰富,鱼米虾盐较为富足,为内陆居民提供了生活保障。 3、海岸线长,沿海多良港,海上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便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4、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更方便了陆地边界贸易。5、南北跨度大,东西距离长,地域地形差异大,形成不同的景观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6、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生产特色农产品,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扩展资料: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是世界第三大国家。中国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东西相距约5200公里,在地图上的形状像一只雄鸡。中国大陆疆域辽阔,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沿海岛屿数量众多,台湾岛是最大岛屿。中国有许多河流湖泊,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疆域辽阔,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地理

中国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中国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之中。“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其次,在《诗经》中,也有较早的记载。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但《诗经》里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在中国古代,国家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中国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时代也不同,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随着皇帝统治疆土的变化,中国一词所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到清代,处于清政府管辖下的全部领土,都以中国为它的代名称。在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才专指国家的全部领土,不做他用。辛亥革命后,1912年成立民国,当时合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五个大族为一家,定名为中华,全称为“中华民国”简称“中国”,这个称谓才正式成为其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政治名词。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简称“中国”。

中国的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中国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之中。名字是指人或者产品、物体的名称,姓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还有小名、别名、绰号、乳名等。广义的姓名包括公民的姓氏和名字以及法人和非法人团体的名称;狭义的姓名仅指公民的姓氏和名字。为名和字的合称。在中国古代,名、字分开使用。今合称“名字”,则指姓名或名。基本含义据说上古时期,婴儿在出生三个月的时候由父亲给命名,这就是古人“名”的由来。其实在我国民间,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婴儿满月时才命名的习俗,不过是命名的权利不再由父亲一人担当,而是由婴儿的亲人共同担当。有趣的是,在古代,汉族男孩子长到20岁的时候要举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人,这时就要取字。而女孩子在15岁时要举行“结发加筓”之礼以示可以嫁人了,这时也要取字。可见,古代的时候男女皆有字,比如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字璇卿。

中国全称是什么?

中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国徽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首都北京,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区域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2万多千米。领海由渤海(内海)和黄海、东海、南海三大边海组成,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接壤,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东部和东南部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

中国的全称是什么?

中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名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据目前可以考证的史书记载,“中国”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西周早期成王时代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古代对外官方文件中首次使用“中国”自称,始于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间。比如朱元璋就在给日本的国书中写道,“本中国之旧家,耻前王辱,兴师振旅,扫荡胡番。”区域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2万多千米。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接壤。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东部和东南部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的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国徽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 ,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首都北京 ,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 。中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省级行政区划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世界遗产数量全球领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6年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此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实行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也是许多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被认为是潜在超级大国之一。
中文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外文名: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简 称:中国
所属洲:亚洲
首 都:北京
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排列不分先后)
国庆日:10月1日
国 歌:《义勇军进行曲》
国家代码:CHN
官方语言:汉语(通用普通话)
货 币:人民币(港元、澳门币、新台币)
时 区:东八区(北京时间)
政治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口数量:141178 万(2020年)
人口密度:148.35 人/平方公里
主要民族:汉族等56个民族
主要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国土面积: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
水域率:2.8%
GDP总计:1015986.2 亿元(2020年)
人均GDP:72447 元(2020年)
国际电话区号:+86(港:+852,澳:+853,台:+886)
国际域名缩写:中国、.cn(港:.hk,澳:.mo,台:.tw)
道路通行:靠右行驶(香港、澳门靠左行驶)
执政党:中国共产党
国家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的简介

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中国人常以龙的传人、炎黄子孙自居。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1] 后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2] ,清朝时期人口突破四亿[3] ,到目前中国人口已突破十三亿[4] 。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而且还有有多彩的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国画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上一篇:我的野蛮女老师国语,我的野蛮女老师的剧情简介

下一篇:清华大学图书馆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可以为图书馆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