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 战争,第二次缅甸战役

时间:2024-08-20 23:17:10编辑:揭秘君

第二次缅甸战役

第二次缅甸战役:中国新一师对抗日本十八师团,抗日名将孙立人俘虏了2000日军1943年10月,第二次缅甸战役打开序幕,我国新一军开始向缅北进攻,领兵的正是著名将领孙立人将军。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舒城三河镇(今属肥西)人,生于安徽庐江金牛镇。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在孟关杰布山隘,孟拱河谷等地击败日军 。第二次入缅作战时任新一军军长,是抗日战争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之誉。孙立人是个特别擅长迂回战术的将领,到达缅甸后长驱直入,连连告胜,1944年2月一日就攻下了太白加,随后孙立人与廖耀湘合力攻克孟关,中美合力攻占瓦鲁班。与孙立人对手的是日本号称丛林之王的十八师团,经过几个月的战斗,日本十八师团损失惨重,伤亡一半以上,2000人被俘虏,余下的人匆忙逃出胡康河谷。当2000俘虏被带到孙立人面前时,孙立人懒得审讯,直接对手下人说:你们去审吧,凡是到过中国的,全部不留。经过审讯,基本上所有的俘虏都到过日本,孙立人下令全部活埋。要知道这十八师团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最甚,甚至有传言说,这十八师团最喜欢和中国作战,因为他们不会输。死在他们手里的中国人,数都数不清。但是这里面唯独有一个人,孙立人将军说放过他,他叫山田进一,是日军的一个下士,因为经过审讯发现,此人是台湾人,后来加入的日本军队。念及他是中国人,孙立人没有杀他。这次是二战历史上少有的杀战俘行动,但是这个山田进一因为特殊的身份,逃过一劫。这次行动以后,日军提到新一师就瑟瑟发抖,根本不敢与我军再正面作战了。

中缅战争是哪年?

中缅战争是1762年—1769年。这场战争以1762年冬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清军自卫反击为开端,以1769年11月16日双方签订停战合约收场。历时7年,清朝虽然取得了缅甸名义上的臣服,但是并未能获得战争的真正胜利且损失惨重。时隔18年后,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缅甸国王孟云为应付周边暹罗等国的压力,主动改善对华关系,派出使节奉表纳贡,此事才结束。清缅临时和约的正式文本没有保留下来,而双方向各自国君禀报的内容又有出入,双方战后交涉还因此拖延了二十年。扩展资料中缅战争的影响:造成中南半岛上的重大政局变动:清缅战争爆发的时候,缅甸正和它历史上的死敌暹罗交战,刚灭了暹罗就遇上清朝军队进攻。国内空虚的缅甸被迫只留下九千兵力驻扎暹罗,全军归国抵御清朝进攻。暹罗的郑信由此得以击败国内其他割据势力,击退缅兵,重建暹罗。清缅战争造成中南半岛上发生了一大变局,缅甸被战争削弱,暹罗得以复国。缅甸战后十年主动求贡,重新被纳入东亚朝贡体系。一些参加过清缅战争的将领,目睹了部分缅兵所持火器威力之大,有感自身的火器技术落后。返回后曾上书乾隆皇帝,提议向西方购置先进的枪支,雇佣西方军事技术人员,仿制枪支,增强自身国力。但乾隆皇帝受“骑射乃建州之本”祖训的影响,认为发展火器将会导致本来入关后因腐化导致骑射和冷兵器作战技艺松弛的八旗军依赖火器,其该方面技艺进一步松弛,所以未予以重视。十八世纪中缅战争,总体而言,没有胜利者。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帝在晚年也承认,“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但此战造成东南亚一大变局,暹罗因此而复国;缅甸也重新认识到中国的力量,由此建立了与中国绵延二百多年的睦邻关系。这又是当事者所始料不及的。虽然清缅战争以缅甸入侵中国为开端,但却是一场双方以争夺地区利益与霸权为目的的战争,战争以中缅议和、缅甸名义上对中国称臣为结局,两个国家都没能达到自己的期望,清朝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大量兵员,耗费大量白银,最终也没能征服缅甸。而当时在东南亚称霸一方的缅甸也因为这场战争元气大伤,整个国家的路线发生了变化,对泰国的吞并战争也因为清国的巨大军事压力由接近完成最终化为泡影,而这也是清国对缅战争对东南亚产生的深远影响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缅战争

中缅战争是哪年?

中缅战争是1762年—1769年。这场战争以1762年冬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清军自卫反击为开端,以1769年11月16日双方签订停战合约收场。历时7年,清朝虽然取得了缅甸名义上的臣服,但是并未能获得战争的真正胜利且损失惨重。时隔18年后,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缅甸国王孟云为应付周边暹罗等国的压力,主动改善对华关系,派出使节奉表纳贡,此事才结束。清缅临时和约的正式文本没有保留下来,而双方向各自国君禀报的内容又有出入,双方战后交涉还因此拖延了二十年。扩展资料中缅战争的影响:造成中南半岛上的重大政局变动:清缅战争爆发的时候,缅甸正和它历史上的死敌暹罗交战,刚灭了暹罗就遇上清朝军队进攻。国内空虚的缅甸被迫只留下九千兵力驻扎暹罗,全军归国抵御清朝进攻。暹罗的郑信由此得以击败国内其他割据势力,击退缅兵,重建暹罗。清缅战争造成中南半岛上发生了一大变局,缅甸被战争削弱,暹罗得以复国。缅甸战后十年主动求贡,重新被纳入东亚朝贡体系。一些参加过清缅战争的将领,目睹了部分缅兵所持火器威力之大,有感自身的火器技术落后。返回后曾上书乾隆皇帝,提议向西方购置先进的枪支,雇佣西方军事技术人员,仿制枪支,增强自身国力。但乾隆皇帝受“骑射乃建州之本”祖训的影响,认为发展火器将会导致本来入关后因腐化导致骑射和冷兵器作战技艺松弛的八旗军依赖火器,其该方面技艺进一步松弛,所以未予以重视。十八世纪中缅战争,总体而言,没有胜利者。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帝在晚年也承认,“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但此战造成东南亚一大变局,暹罗因此而复国;缅甸也重新认识到中国的力量,由此建立了与中国绵延二百多年的睦邻关系。这又是当事者所始料不及的。虽然清缅战争以缅甸入侵中国为开端,但却是一场双方以争夺地区利益与霸权为目的的战争,战争以中缅议和、缅甸名义上对中国称臣为结局,两个国家都没能达到自己的期望,清朝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大量兵员,耗费大量白银,最终也没能征服缅甸。而当时在东南亚称霸一方的缅甸也因为这场战争元气大伤,整个国家的路线发生了变化,对泰国的吞并战争也因为清国的巨大军事压力由接近完成最终化为泡影,而这也是清国对缅战争对东南亚产生的深远影响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缅战争

中缅战争的原因、结果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1938年底通车,从此,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谋图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2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1944年3月,我驻印军新编第22师新编和第38师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这两个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此役历时一年半,歼灭日军4.8万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4万余人。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缅甸战争因什么而引起

  中国与印度因藏南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其实,主要就是为非法的麦克马洪线闹得不可开交。
  而据麦克马洪线签约,还有”麦克马洪线缅甸段”。麦克马洪线缅甸段就包括了果敢这片土地。而今,缅甸见中印度关系因麦克马洪线的问题不可开交,自然觉得麦克马洪线缅甸段即“缅北”与“果敢”有被 否认的可能!所以用军队先驻入此地,夺取实占主权为重!
  原来缅甸曾长期隶属英国印度殖民地的一部份。直至1937年才成立英缅殖民地政府,缅甸才脱离英印殖民地。故在1910年代英藏两政府背着中国中央政府所划定的麦克马洪线是包括有缅甸段的, 即缅甸克钦邦北部Kachin Race Distribution Map克钦邦大部份(北部)是英国在民初侵占云南颢颇族聚居的江心坡和孟养土司地区, 中缅边界条约割让与缅甸的麦克马洪线缅甸段。 此也为何招致印度政府振振有词的说,中国既然可以承认麦克马洪线缅甸段,为何不能承认麦克马洪线印度段, 使印度侵占藏南合理化。
  这次缅甸新一轮的内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缅甸新政府后面实际掌权的全国最高委员会在新宪法通过后,借口民族武装抗拒整编已超过了规定期限,并从2010年9月1日起,把这些民族武装宣布所谓的非法武装。新政府成立前后,对这些“非法民族武装”的军事围剿,当作是新政府显示权威和行使新宪法的首要任务。同时,在2011年6月后,把军事打击的重点力量从萨尔温江以西的掸族SSA部队方面,移向伊落瓦底江支流的中缅边境太平江,克钦独立军控制地区的中缅合作大型水电站项目大唐水电站附近,以保护中国投资项目的安全为名,再次试探中国对缅甸政府用武力解决边境民族武装的态度,可谓是在政治上机关算尽。


这次缅甸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中国与印度因藏南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其实,主要就是为非法的麦克马洪线闹得不可开交。
   而据麦克马洪线签约,还有”麦克马洪线缅甸段”。麦克马洪线缅甸段就包括了果敢这片土地。而今,缅甸见中印度关系因麦克马洪线的问题不可开交,自然觉得麦克马洪线缅甸段即“缅北”与“果敢”有被 否认的可能!所以用军队先驻入此地,夺取实占主权为重!
   原来缅甸曾长期隶属英国印度殖民地的一部份。直至1937年才成立英缅殖民地政府,缅甸才脱离英印殖民地。故在1910年代英藏两政府背着中国中央政府所划定的麦克马洪线是包括有缅甸段的, 即缅甸克钦邦北部Kachin Race Distribution Map克钦邦大部份(北部)是英国在民初侵占云南颢颇族聚居的江心坡和孟养土司地区, 中缅边界条约割让与缅甸的麦克马洪线缅甸段。 此也为何招致印度政府振振有词的说,中国既然可以承认麦克马洪线缅甸段,为何不能承认麦克马洪线印度段, 使印度侵占藏南合理化。
这次缅甸新一轮的内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缅甸新政府后面实际掌权的全国最高委员会在新宪法通过后,借口民族武装抗拒整编已超过了规定期限,并从2010年9月1日起,把这些民族武装宣布所谓的非法武装。新政府成立前后,对这些“非法民族武装”的军事围剿,当作是新政府显示权威和行使新宪法的首要任务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缅甸之战是怎么回事呀?

中国远征军虽然伤亡惨重但是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

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

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

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我的团长我的团 为什么会在缅甸?这是什么战争?

  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分兵进犯东南亚各国。12月15日,日军占领了缅甸最南端的城镇高东等地和三个机场。12月23日至25日,日军轰炸仰光,缅甸形势岌岌可危。英国为了挽救其在缅甸的危机,于12月25日与中国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在美、英两国的建议下,于1942年1月2日成立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该战区包括中国、越南、泰国和缅甸,由蒋介石任总司令,美国将军史迪威任参谋长。从此,中国人民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组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942年1月初,气焰嚣张的10万日军分三路入侵缅甸。缅甸战场上打响了大规模的保卫战。为了援助缅甸的反法西斯战争,同时也为了保卫滇缅公路,从2月16日起,我国派遣10万远征军奔赴缅甸。远征军由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组成,军长分别是杜聿民、甘丽初、张轸。3月1日,滇缅公路上车轮滚滚,空中有盟军的飞机护航,在遮放集结的远征军乘上英军的红头大卡车,直奔国门畹町而去。这是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一次派遣军队出国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后第一次援助他国作战。这次出兵,受到了缅甸人民的热烈欢迎。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后,战局已十分危急。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远征军立即组织了东瓜战役,集中7个师的兵力,将敌五十五师围困在仰光北面的东瓜。3月19日战役打响。远征军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采用“深筑高坑、坑道串通、广设埋伏、近距杀伤、利用夜间、短促突击”的战术,激战12天,消灭敌人5000多人,俘敌400多人。这就是有名的“东瓜大捷”。六十六军于4月上旬入缅。16日,在仁安羌北面的英军第一师及战车营已被日军包围了两昼夜,他们粮尽弹缺,水源断绝,一再告急。六十六军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少将率部奉命救援。经过3天苦战,击溃了日军主力,日军丢下1200多具尸体狼狈退出阵地。是役,远征军克复了仁安羌油田,救出友军7000多人,取得了入缅作战之后的第二次大捷——仁安羌大捷。大捷后,齐学启将军因公与师部失去联系,与本师负伤官兵18人向深山觅路西进,追赶师部。在离荷马林20英里处遭日寇骑兵追击,在机枪扫射之下,16人壮烈牺牲,1人落水逃生,齐将军头部中三弹、身中四弹,倒卧血泊中昏迷过去。他苏醒后,方知重伤被俘,被关在仰光中央监狱俘虏营。1944年5月,汪伪政权派陆军部长叶蓬赴仰光劝降,遭齐将军严辞拒绝。1945年3月7日,齐将军在狱中被汉奸行刺,于13日去世。冯玉祥将军曾在诗中赞颂齐将军:“还有将军齐启学,宁死不屈世惊叹……壮烈足称中华魂,光辉史册万万年。”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以辉煌的战绩开始,一度扼制了日军的猖狂进攻,对整个战局起到了积极的配合作用。特别是东瓜保卫战、仁安羌解围战和棠吉攻击战的胜利,为中国军队打出了军威和国威,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响。
  然而,事与愿违,因盟军指挥失策,协作不力,加之日军于1942年4月28日偷袭腊戍成功,切断了我方后路,16万盟军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由主动陷入被动,并上演了一出震撼世界的大悲剧——兵败“野人山”(克钦山)。在这场灾难性的国际大撤退中,中国远征军除了第90师、第96师、第200师、新28师、新29师的残余部队得以撤退回国外,归路被截断的其他几个师只好于5月15日通过胡康河谷的原始森林撤往印度,其中新编38师跟随英军撤入印度利多,保住了队伍。北撤的远征军残部进入克钦山,弹尽粮绝,饥寒交迫,在纵横千里、地老天荒的原始热带丛林中艰难跋涉,与野兽和热带传染病进行殊死的拼斗……这片地球上的黑三角,竟吞噬了无数远征军官兵!一个半月前出征时浩浩荡荡的10万之众,仅残剩4万多人,那6万人多数不是在战斗中死伤,而是在溃败中被俘虏、被炸死、被饿死和被传染病夺去生命。于是,缅甸全境沦陷。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决定在中印缅战场反攻日军,夺回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供给线,并重组远征军战区,由陈诚任司令长官(不久卫立煌接任),节制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14个师,总兵力达16万余人。中国驻印军6万人,也已早有准备,于同年10月从印度阿萨姆省出发,反攻缅北日军,形成了三面包围日军的有利态势。12月,中国驻印军在于邦打响了反攻缅北战役的第一仗。1944年3月,肃清了胡康河谷之敌,并攻入勐拱城,直逼缅北重镇密支那。与此同时,滇西远征军于年初强渡怒江天险,进入高黎贡山地区,与驻印军对敌形成东西夹击的态势。8月底,中美盟军以伤亡5000多人的惨重代价,夺取密支那,挫败了曾经在中国发动芦沟桥事变的日军“常胜师团”——第五十六师团。10月中旬,中美盟军南攻八莫,12月收复南坎。1945年1月27日,中国驻印军与滇西远征军在中缅边境的芒友会师。至此,缅北战役取得了胜利,接着挥师南下光复腊戍,重新开通了滇缅公路。
  根据战后盟军公布的档案材料,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兵员为10万人,伤亡总数达6.1万人,其中5万人是在撤退途中自行死亡或者失踪的。盟军伤亡及被俘约1.5万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为中缅关系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新篇章,患难与共的中缅两国人民,将永远珍惜这经过战火考验的“胞波”友谊。


二战中,缅甸英军为什么打不过日军

二战中,缅甸英军为什么打不过日军?二战时期,缅甸战场上的英军都描述的非常无能,而且还常常拖累中国军队的后腿。那么缅甸的英军是否真的这么没用呢?在缅甸战场前期,英军只有两个师。一个是1941年组建的英缅第1师,还有一个就是临时从印度抽调的英印第17师。这两个师的战斗力和英国正规军的战斗力可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尤其是英缅第1师,只能算是维护殖民地治安的部队,且下层士兵多为缅甸人。因此,当时英国人原本就打算放弃缅甸,退守英国最大、最富庶的殖民地——印度。1942年4月,在英军撤往印度的过程中,英缅第1师这支废材部队遭日军包围。幸而得到中国远征军及时出手相救,最后成功脱险。此战被我们称为“仁安羌大捷”。英军在退至印度后,成功地阻挡了日军进攻印度的努力。此后,英军开始在硬度进行休整、补充和针对性训练。1944年3月,日军第15集团军共约10万人的兵力向印缅交界的英帕尔进攻。英军第14集团军在斯利姆将军的指挥下,同日军展开交战。另有中国军队也在此战中协同英军作战。在战役初期,日军曾取得了一定优势。但由于斯利姆将军指挥有方,日军很快陷入苦战。随着雨季的到来,后勤无法跟上的日军打的越来越艰难,数个月后终以失败告终。英帕尔之战,日军死于战场和疾病的人数约5.3万,并且损失了所有坦克火炮。而英军的伤亡为1.2万人。此后,英军开始大举反攻,迅速解放了缅甸大部分日军占领区。因此,二战时期远东地区的英军战斗力远比影视资料中要强很多。只不过远东地区英军,这支给中国军队拖后腿的部队。实际上,当时缅甸的英军数量较少,战斗力也和英国的正规军队相差甚远,因为英缅第1师在1941年组建,而另一支名为英印第17师的军队则是临时从印度抽调过来,维护殖民地治安尚可,日军的实力相比,可谓以卵击石。后来的缅甸战场,确实成为狙击日军最薄弱的一环。当时,英国军队做出了一个还算明智的决定:暂时放弃缅甸,退守到印度。未曾想到的是,在1942年4月的撤退过程中,就遭到日军袭击,因为有了中国远征军的携手相助,才冲出敌军的重重包围,幸免于难。中国远征军的这次“仁安羌大捷”,也鼓舞了远东地区整个战场的士气。来到印度后的英军,有了难得的休整期,也开始进行补充和针对性训练,增强军队的作战能力。在此后,虽然遭到日军的一次次攻击,还是将他们成功阻挡了。最令人揪心的要数由日军第15集团军发起的英帕尔之战了。10万人的军队,作战实力强劲,于1944年3月在印缅交界的英帕尔发起进攻。在中国军队的协同作战下,在斯利姆将军指挥下,参与抗敌的英军第14集团军毫无惧色,同前来的日军展开了激烈交战。虽然在作战初期,还不能很好地同日军抗衡,处于劣势地位,但由于斯利姆将军深谙抗敌之道,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方针,指挥英军在作战中临危不乱,奋勇抗敌,很快就将日军拖入了进退两难的艰难境地。当雨季来临时,作战数月的日军早已军心涣散,疲惫不堪,作战能力也大打折扣,最终不得不以惨淡的失败结局收场。望采纳

二战时期日本在缅甸投入了多少军队

二战时期日本在缅甸投入日军缅甸方面军下属三个军,其中本多政材的33军负责防守缅甸北部,处于中国军队的进攻范围之内,其中四18师团主要对抗从中国驻印军,第56师团负责对抗云南方向的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战役背景:1942年春,日军入侵缅甸。中国应英军要求,派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军作战。1943年10月,为执行盟军魁北克会议关于在缅甸对日军发动攻势和打通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的决定,驻印军在总指挥史迪威指挥下逐次集结于印缅边境的雷多地区,准备向缅北日军发动进攻。驻滇西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决定以腾冲为目标对日军发动进攻。驻缅北和怒江西岸的日军共4个师团,辖9个步兵联队、8个特种兵联队,在第33军司令官本多政材指挥下实施防御。扩展资料战役影响缅北滇西反攻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唯一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这次胜利不仅打通了中国与盟国间的陆上交通线,而且揭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缅北滇西之战被后来的军事学家称为“东方诺曼底之战”。滇西缅北反攻的胜利,再一次表现了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使全国军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从而重新振奋抗战的决心和信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缅北滇西战役

泰缅战争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

泰缅战争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缅甸蒲甘王朝末期,泰国大城王朝入侵缅甸南部的孟族王国,迫使孟族从马都八迁都勃固。东吁王时期,缅甸长年对泰国大城王朝进行用兵。曾分别于1565、1569两次攻占泰国大城王朝首都,泰国成为缅甸的附属国。这期间是缅甸军大获全胜时期,估计是缅甸军采用并学会了当年元朝的蒙古人偷袭他们时的那招:专射泰国人的大象。缅甸雍籍牙王朝时期,缅泰又发生战争,1767年,缅甸第三次攻占泰国首都,导致泰国大成王朝灭亡。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泰国与缅甸之间为兼并土地、掠夺劳动力和取得中南半岛政治经济优势而进行的长期战争。泰缅战争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548~1592) 1486年,缅甸东吁王朝兴起后,泰缅之间开始出现小规模边境冲突。1548年底,缅王莽瑞体乘泰国王室内讧、国内局势动荡之机,率军大举入侵。次年包围泰国首都阿瑜陀耶城,因久攻不克而退。1563年,缅王莽应龙再度入侵,次年攻占阿瑜陀耶,将泰王及大部分王室成员和居民掳至缅甸,另立傀儡王。1568年,因泰国力图摆脱缅甸的控制,导致莽应龙又一次大举进攻。1568年11月~1569年 8月,阿瑜陀耶城抗击缅军围困达10个月之久,终因内部叛变而陷落。莽应龙处死前傀儡王以后,立亲缅的彭世洛太守为傀儡王。1584年 6月,泰国王子帕那莱(即后来的纳黎宣)宣布独立,并率军攻入缅甸。1584~1592年,缅军五次大举入侵泰国,并一度包围阿瑜陀耶城,但均遭失败。1592年底,泰缅主力决战于泰国廓沙拉,结果缅军大败,其统帅即缅甸王储阵亡。第二阶段(1593~1664) 1593~1605年,泰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不断向缅甸发动进攻。1593年,泰军攻占缅甸南部的土瓦、丹那沙林,次年,又进占毛淡棉、马都八等地,吞并缅甸南部大片领土。1595~1599年,泰王纳黎宣大帝两次率军大举入侵,包围缅甸首都。1605年,纳黎宣再次率军攻入缅甸,不久于阵中病亡,泰军遂撤回。1613年起,缅甸军队开始反攻,收复了除丹那沙林以外的大部分南部领土及东北部的掸邦一带领土。1615~1663年,双方激战于缅甸南部与泰国北部,互有攻守。1664~1665年,泰国乘缅甸忙于应付清缅战争和王室内讧之机,大举进攻,在蒲甘附近与缅军决战,遭到失败,被逐出缅境。第三阶段(1665~1759) 这一时期,双方处于休战状态,维持了近百年的和平,部分地恢复了睦邻友好。第四阶段(1759~1810) 1752年,缅甸雍籍牙王朝兴起,不断向外扩张领土,导致双方的尖锐对立。1759年,缅王雍籍牙率兵侵入泰国,次年包围阿瑜陀耶城。旋因缅王突然死去而退兵。1764年缅王孟驳进占泰国北部,次年发动全面进攻。1767年 4月,在围攻一年两个月之后,缅军攻陷阿瑜陀耶城,掠走大批居民及财物,并将该城付之一炬。1767年底,泰军将领达信率军反攻,逐走缅军,恢复了泰国的独立。1768~1785年,泰缅多次交战,泰国渐次收复北部的清迈和南部马来半岛一带的领土,缅甸则夺回土瓦、丹那沙林一带。1785年,双方主力决战于泰国南部的北碧(干乍那武里),缅军大败。以后,战争逐渐演变成局部的边境冲突,其影响和范围日益缩小。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见英缅战争)爆发后,缅甸开始沦为殖民地,泰缅战争遂告终止。

泰缅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泰缅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公元14世纪初,泰国阿瑜陀耶王朝(1349-1767)兴起,奉行对外扩张政策。缅甸的分裂时期(1287-1531)持续了两个半世纪,各个政权之间战争频仍。长期战乱使缅甸国力衰弱,没有能力发动对外战争。16世纪上半叶的泰国中心阿瑜陀耶王国是一块富庶宝地,动植物和矿产资源丰富,对外贸易发达,阿瑜陀耶城(即大城)中商贾云集,商品琳琅满目。缅泰两国互为邻国,这就决定了两国的扩张政策必然发生碰撞。这是缅泰两国之间爆发战争的政治原因。政治因素不是缅泰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因素才是两国爆发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泰缅战争是因为两国是邻国,难免会因为经济、领土、资源和权利等等发生一些碰撞,物质财富的掠夺,单纯的主权争夺战争。资料记载,泰缅之间的战争可能并不止只是33次,战争通常都是由缅甸发起的,在33次战争中,只有4次是泰国主动进攻的。缅甸在战争中往往占有主动权,并且战争以掠夺财物和居民、控制一些要塞港口为主要目的。缅甸于1549年、1564年和1569年三次臣服阿瑜陀耶,于1767年灭阿瑜陀耶王国。缅泰战争往往是在两国国势强盛后,由一位英勇善战的国王统治时发起的。缅甸东吁王朝的勃应囊、贡榜王朝的信漂辛(孟驳)王,泰国阿瑜陀耶王朝的纳腊萱都是很好的例证。从战争起因看,经济因素是缅泰战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终极原因;从战争目的看,泰缅战争的最终目的是经济利益。缅甸东吁王朝和贡榜王朝都是以战争手段统一缅甸的,并且统一之后即发动了对泰国的侵略战争。泰缅战争的特点是属于冷兵器时代传统的战争,既有原始的组织显示,又有世袭性。带有中南半岛特色的象战,象兵是陆上作战最强有力的兵种,对象兵的选拔也极其的严格。泰缅战争给泰缅两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在缅泰战争的一定时期,战争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发展。战争促进了泰缅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泰缅战争加快了小乘佛教在缅泰两国间的传播与融合。

缅甸战役是什么时候?

缅甸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队从1942年1月20日至5月20日在缅甸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战役目的是切断连接中国与英美盟国的唯一的陆上交通线,占领缅甸,并推进到印度边境。


缅甸战役是日本第15军实施的。这次战役于1月20日从泰国领土发起。英国军队曾企图将敌人阻止在萨尔温江、米邻和锡唐河地区,但未成功。1月31日,日军占领毛淡棉,2月23日夺占了锡唐河上唯一的一座桥梁,3月8日进入仰光。中国的3个军开到缅甸也未能扭转局势。日军继续进攻,占领了东吁、仁安羌、腊戍、曼德勒等城市。英国军队和中国军队随即退却并形成毫无组织的溃退。日军占领了缅甸,并侵占了中国云南省的部分地区及腾冲、龙陵等城市。


为了防止英国海军可能参加作战而影响缅甸战役的结局,以及为了彻底击溃英军,日本海军对在锡兰的英国海军基地进行了袭击,迫使英国海军退驻马尔代夫群岛海域。日军采用了迂回、包围和果断深入敌人后方等战术,其作战行动比英军更为机动灵活。


日军进攻获胜的一个有利因素是,为数颇多的缅甸居民相信,靠日本人的帮助,就可以使国内反对英国统治的长期斗争最后完成。昂山领导的缅甸独立军迅速发展壮大。许多城市为缅甸独立军派出的队伍所占据;这些地方建立的政权机构,对入侵的日军分队均善意相待。


但是,缅甸独立军的领导人很快就看清了日本“同盟者”的狡诈和虚伪。不过,要扑灭对昔日殖民者的怒火,尤其是要使怒火转向日军,已很困难,这需要时间。至5月底,幸存的英国军队的大部分到达印度境内的英帕尔城。


在翻越山岭之前,他们丢弃了自己所有的武器。到达印度的只有1.2万人,只占参加缅甸战役的英军的1/3左右。与此同时,中国军队的第38师残部也开到了英帕尔。日本在完成缅甸战役之后得到了一次暂息的机会,遂利用这一机会巩固了在缅甸的地位。


缅甸为什么要打内战

很复杂,首先,缅甸有160多个民族,其中缅族占了70%的人口并且占据了缅甸的中央平原,其他各少数民族分布在周边山区。缅族受大民族主义影响长期以来压制其他民族政治、利益诉求,以维持统治,因而缅甸各民族独立主义、分离主义严重。“缅甸有多少个民族,就有多少反政府武装。”其次缅甸在历史上经历过三个封建王朝以及英国殖民统治和日据统治,1945年日军战败,缅甸重回英国统治。战后民族独立浪潮席卷亚非拉殖民地,受此影响,缅甸独立浪潮顿起,1947年缅甸自治,1948年缅甸正式独立,在缅甸独立斗争中各民族因各自利益不同,因而对独立斗争态度并不相同,且缅甸历经数十年战乱,民间武器泛滥,各民族皆有自己的武装,故民间武力纷争不断。缅甸独立后成立缅甸社会主义联邦。1958年发生军事政变,奈温将军为首的军政府上台。缅甸在军政府执政时期对其他少数民族镇压俞发变本加厉,缅族的大民族主义也最严重,因而在军政府时期缅甸反政府活动最为活跃。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缅共,缅共于20世纪90年代分裂为四部分,相互对立争夺地盘,又相互联合对抗缅甸政府的讨伐。毒品的争夺,缅北地处金三角,毒品种植历史悠久,而缅北同样也是缅甸内战的主战场。缅北也是世界上武装派系最多的地方,国民党残兵、佤邦、克钦独立军等等。相互之间为了争夺地盘而争斗,争斗导致扩军,扩军需要军费,为了筹集军费种植毒品,然后争夺地盘,继续扩军,陷入恶性循环。当然最根本的就是贫困,缅甸发生过多次军事政变,局势动荡,政府官僚腐败无能,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就连缅族人民都难以生存更何况其他少数民族。贫困导致民众对国家没有归宿感,为了生存自然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总而言之,缅甸局势混乱原因有5:贫困、毒品、军阀割据、中央政府对各少数民族镇压导致民族独立分离主义盛行、政治派系之间的争权夺利。当然还有其他原因但最主要还是以上五点。


为什么缅甸总是经常发生内战?

缅甸内战不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缅甸的土地上存在着太多的民族,这些民族对于利益的分配始终没有达成统一,因此缅甸核心和北部的少数民族长期发生战争。自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国家在世界各地都建立起了许多的殖民地,西方列强通过这种方式来掠夺落后国家的资源,在二战之后,这些殖民地国家因为战事失败而纷纷撤去了在殖民地的军事力量,民族解放热潮从这个时候就开始兴起,因此许多被殖民的国家开始宣布独立,在这些国家中,缅甸就是一个宣布独立的国家。早在1948年的时候缅甸就已经宣布了独立,可至今为止,缅甸国内的内战始终没断过。缅甸不像是中国地大物博,它们不仅国家占地面积小且民族特别多,就是因为在宣布独立之后,缅甸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没有达成利益分配上的统一,所以北部的少数民族武装力量一直在和南部的缅甸核心武装力量以战争的形式去商讨利益的分配问题。在早期的时候,缅甸王朝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板块,缅甸王朝一直在进行对外战争,在这些征服的过程中,缅甸一共纳入了130多个民族的人民。在二战结束后,这些曾经被缅甸族统治的少数民族对外宣布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的宣言,在当时宣布独立后,缅甸征服为了维护国家稳定,以缅甸族为领头,缅甸族和各族之间签订了《彬龙协议》,可随着时间的流逝,缅甸政府的欲望越来越大,缅甸政府单方面的破坏了这个协议,自此缅甸的内战就一直没有停过。由于缅甸北部都是高原、山地,缅甸政府的军队始终没法彻底消灭这些盘局在复杂地势里的武装力量,在内战后期,西方列强和印度的不法分子也对北部的少数民族力量投入了金钱、装备上的支持,面对这样的局面,缅甸军队始终没有拿下内战的胜利。

清缅战争为什么会爆发?

历史:历史上每一场战争爆发都是有原因和背景的,所以人们如果想要根据这些战争来了解当时的历史,那么就可以先去了解这些原因和背景,因为这样能够方便人们去理解。一、清缅战争清缅战争是1762年 东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然后清军自卫反击为开端围绕着中缅边境地区的领土控制前发生的一场战争,清缅战争是从边境土司小冲突开始的,逐渐演变为精锐主力对决,在1769年11月的时候,最终以缅甸称臣纳贡收场,这场战役 清军虽然取得了缅甸的臣服,但是却也损失惨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让缅甸重新认识到了中国的力量。二、清缅战争爆发的原因在乾隆27年的时候,缅甸的木邦土司率领自己的部队入侵了中国孟定和耿马两内地土司的管辖区域,从而劫持了孟定的土司,而且还焚烧了耿马土司的衙署和一些当地的民居,而且还因为缅甸贡榜王朝对中国云南等边境地区一直进行挑衅,所以当时乾隆也正在收集权利 平定准噶尔地区,但是在乾隆30年的时,他们的侵略行为特别频繁,所以清军开始了反击 拉开了这场战争的帷幕。三、清缅战争的结果这场战争持续了比较久,而且战争的后面 双方国军都对这份合约不是很满意,在乾隆53年4月的时候,缅甸国王孟云为应付周边国家的压力,主动改善了对华关系,而且还派出使节奉表纳贡,所以这件事情才算结束,但是青免临时的合约正式文本当时没有被保留下来,然后双方向各自国军报的内容又有差异,因此双方在战争结束交涉之后 还因为此件事情拖延了二十年。

明缅战争与清缅战争

明缅战争与清缅争明缅战争与清缅战争对比明缅战争和清缅战争,我国,发生于缅甸。二战相似,不同之处多。明缅战争和清缅战争的导火索都是缅甸对边境的不断骚扰。缅甸东吁王朝和乾隆年间的贡榜王朝,凭借军力强盛,对边境土地进行残忍的掠夺,不断挑衅,掠夺土地和资源,最终引发战争。类似的情况是边境各朝廷内部存在矛盾。明朝时,朝廷对缅甸和云南边境情况了解有限,皇帝和当权者也未听取建议。未能及时对缅甸挑衅作出反应,导致缅甸军有充分休养时间。明朝反击措施不妥,使明军频频受挫。清朝来临后,形势变化甚微。在乾隆时期,清朝国力强盛,人们对缅甸等小国毫不在意,未能及时制止他们对我国的掠夺行为。清军在被击败后仍称缅甸为“南蛮小夷”,对其缺乏足够重视,导致战争持续长达七年,给清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明缅战争和清缅战争最大不同: 明军反攻下的明军胜利,缅甸向明军投降,东吁王朝势力退至偏远,边境土司纷归顺明朝。清军在装备上表现出色,但由于缅甸地理条件复杂,战斗环境对清军不利。缅甸地势崎岖,气候恶劣,清军难以适应。此外,缅甸军队也对战术和地理条件有所了解,对清军进行了有效抵抗。清军装备得到显著改善,但缅甸并未成为清朝的附庸国。清缅战争被视为清朝在外交和军事上的失败之一,也显示出清朝逐渐衰落的迹象。清军得到了重建并保持了一定实力,但它永远无法解决中华民族内外困境,最终导致了清朝的灭亡。清朝在清缅战争中未能战胜“南蛮小夷”的原因主要包括军事装备的劣势,地理环境的不利,缺乏对敌情的了解以及内部政治问题的困扰。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清军的不利局面,最终未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可是在地形复杂的云南地区,骑兵的优势被削弱了很多。缅甸方面主要采用火器,当地气候潮湿,空气湿度较大,对火器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以弓弩为主的清兵来说,潮湿的气候无疑是雪上加霜,弓弩的劲力远远低于北方。清缅战争时的清军装备还有火绳枪红夷炮、腰刀等,这些武器在清政府对其他地区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清缅战争中也是靠着武器和战术与敌人僵持七年之久。所以,清缅战争时的清军装备并不是很差,战术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兵器却不像在北方作战时那么好使这也是清朝不能完全取胜缅甸的原因之一。揭秘乾隆三十年清缅战争始末乾隆三十年清缅战争发生在十八世纪末,当时中国清朝与缅甸贡榜王朝之间由于领土问题和对资源的控制问题上产生分歧,矛盾越积越多,最终爆发了清缅战争。乾隆三十年清缅战争由缅甸贡榜王朝首先发起,他们在1762年的时候侵人了中国云南地区。早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贡榜王朝已经做了很多影响两国和平的事情。他们频频侵犯中国清朝管辖的领土向那些边境的土司收取贡赋粮钱,对中国土司动用军事力量。但由于当时乾隆在平定准噶尔上耗费了很多精力和物资,无暇顾及南方缅甸的挑衅,使得贡榜王朝越来越猖狂。缅甸贡榜王朝对中国云南地区的骚扰集中发生在乾隆三十年,为了得到大量的粮食和人力送到与遛罗战争的战场上,缅甸在中国云南大肆掠夺财力、人力和物力。这时清王朝不再坚持绥靖政策,派兵出击,乾隆三十年清缅战争一触即发。在七年的战争中,乾隆先后派去多名信任的将领前去云南指挥作战,缅甸方面也不得不将暹罗的兵力调到中国云南地区去参加清缅战争。双方交战激烈,都动用了超过五万的兵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双方的损失也达到一万之上,迟迟不能分出胜负。最终双方签订了合约来结束这场战争。虽然名义上缅甸向清政府臣服但实际上中国清朝并没有取得这场战争的完全胜利。尤其是在国力强盛的乾隆王朝时期没能真正平定“南荒小夷”,成为乾隆帝的一大憾事。

上一篇:随州专用汽车,东风随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产品

下一篇:普惠e卡,普惠卡是什么卡 普惠卡都是啥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