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轰炸机

时间:2024-08-11 07:41:37编辑:揭秘君

T-4轰炸机有怎样的特征?

在超音速军用飞机中,T-4可算是一个“大个子”,翼展22米,机长44.5米,机高11.2米。从这些几何数据看,与美国现役的B-1B战略轰炸机不相上下,但比俄罗斯的图M160轰炸机小。在外形上,T-4与超音速运输机很相似,采用双三角形下单翼和无平尾布局。机身细长,驾驶舱以前的圆锥形机头在起飞着陆过程中和地面停放时可以垂下来,以保证飞行员有良好的视界。座舱后两侧有一对面积不大的梯形前翼(或称鸭翼),前翼为固定翼,而采用的是可伸缩的活动前翼。前翼不但可起配平和辅助操纵作用,同是在大迎角飞行时有利于改善翼面的流动状态。大面积的双三角形机翼从前翼后下方一直延伸到后机身两侧,总面积达295.7平方米。机翼后缘是全翼展的升降副翼,分为4段,可独立操纵。面积较大的垂直尾翼位于后机身上部,两侧没有平尾。垂尾后缘的方向舵分为上下两截,也可以独立操纵。

现代轰炸机有什么特点?

在飞机用于军事后不久,人们就开始用飞机轰炸地面目标的试验。1911年10月,意大利和土耳其为争夺北非利比亚的殖民利益而爆发战争。11月1日,意大利的加福蒂中尉驾一架“朗派乐”─“道比”单翼机向土耳其军队投掷了4枚重约2公斤的榴弹,虽然战果甚微,但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空中轰炸。这期轰炸任务都是由经过改装的侦察机来进行的。炸弹或炮弹垂直悬挂在驾驶舱两侧,待接近目标时,飞行员用手将炸弹取下向目标投去,其命中精度可想而知。1913年2月25日,俄国人伊格尔?西科尔斯基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架专用轰炸机首飞成功。这架命名为“伊里亚?穆梅茨”的轰炸机装有8挺机枪,最多可载弹800公斤,机身内有炸弹舱,并首次采用电动投弹器、轰炸瞄准具、驾驶和领航仪表。1914年12月,俄国用“伊里亚?穆罗梅茨”组建了世界第一支重型轰机部队。于1915年2月15日首次空袭波兰境内德军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轰炸机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当时轰炸机的时速不到200公里,载弹量1吨左右,多为双翼机。第二次世界大战,轰炸机又有新发展,装有4台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是轰炸机发展到新水平的标志,载弹量可达8─9吨,航程为2600─7000公里,其中尤以美国的B─29最为超群显赫,它不仅是投向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的载机,投下大批燃烧弹,造成著名的东京大火,十几万日本平民伤亡也是B─29r“赫赫战果”。现代轰炸机的特点现代高亚音速轰炸机多采用大展弦比的后掠翼,以保证飞机有较高的巡航速度和升阻比。上单翼布局形式可使机翼仅从机身上部穿过,这样,在飞机重心附近的机身内可以用来放置炸弹。炸弹舱的底部有可在空中开启的舱门。由于炸弹布置在重心附近,空中投弹以后,重心不会有很大变化,便于保持飞机的平衡。喷气轰炸机载油量大,除机翼内放置部分燃油外,机身内炸弹舱的前后也对称地布置有许多油箱。飞机上装有完善的通信导航设备、轰炸瞄准装置和电子干扰设备等,以保证飞机准确飞抵预定目标区域,完成轰炸任务。通常飞机上除正、副驾驶员外,还有轰炸领航员、报务员、射击员等。为抵御敌方截击机的攻击,50年代以前设计的轰炸机上普遍装有旋转炮塔。60年代以后,由于空空导弹的发展,炮塔自卫已失去意义。现代轰炸机多靠改善低空突防性能、采用隐身技术来提高自卫能力。

为什么会驾驶B25轰炸机的飞行员非常少?

像其他二战中的美国轰炸机一样,B-25的发展也是遵循着更多武器、更多装甲、安装自封油箱这条路线来发展的,因此造成了飞机越来越重。发动机最终不堪重负,导致性能受到影响。机鼻火力不足,机炮舱设计不合理,就像发生在其他轰炸机身上的问题一样,这些都考验着B-25的设计师。B-25A配备了飞行员座舱装甲和自封油箱。B-25B安装了不实用的广遭批评的Bendix腹部机枪舱。另外就是B25轰炸机经常失事,中新网5月19日电 据美国媒体19日报道,美国空军称,关岛一架B25轰炸机在起飞不久后坠毁。扩展资料:技术特点:像其他二战中的美国轰炸机一样,B-25的发展也是遵循着更多武器、更多装甲、安装自封油箱这条路线来发展的,因此造成了飞机越来越重。发动机最终不堪重负,导致性能受到影响。机鼻火力不足,机炮舱设计不合理,就像发生在其他轰炸机身上的问题一样,这些都考验着B-25的设计师。B-25A配备了飞行员座舱装甲和自封油箱。B-25B安装了不实用的广遭批评的Bendix腹部机枪舱。从1941年12月到1943年5月间,北美制造了1619架B-25C轰炸机,这是第一种大批量生产的型号。“C”型的武备和性能与“B”型相仿。在武备方面,机鼻中单挺0.30英寸口径机枪改成两挺。0.50英寸机枪,一门在舱顶,一门位于机身右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B-25轰炸机

十名苏联战俘开着德军轰炸机成功逃回国后为何全部被处死?

若是说起悬疑,真实的历史远比电影精彩的多。二战时期的德国战俘营里,曾住着一个当时毫不起眼,却可以创造历史的苏联人。他名叫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他曾在队友的帮助之下,劫持了德军轰炸机,最终成功逃回了苏联。而且因为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战俘的经历,使得他接触了德军的核心军事机密,对于当时战局焦灼的苏军来说,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的行动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但即便是这样一个英雄人物,也难逃一死,回国后,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很快被自己人残害,可谓是很憋屈了。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生于农村,身材健硕,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他参了军。最后被分到空军序列,成了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战争期间,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表现突出,因为高超的驾驶技术,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先后共击毁十多架德军战机。是苏军内部出了名的王牌飞行员。1944年,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在执行一次野外侦查任务时,不幸被敌军发现击中,致使他落入了德军手中。位于首都柏林近郊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正是关押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的地方,这个地方曾作为纳粹集中营的指挥总部所在。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与二十几万德军战俘和犹太人被关在那里,拥有多年战斗经验的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深知,如果德军知道自己的战斗机飞行员身份之后,一定不会放过他,所以从一开始,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就谎称自己的普通士兵,才得以免过了询问。在一次德军寻找劳动力的时候,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被抓了壮丁,之后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等人被送到了乌瑟多姆岛,这座岛屿二战期间作为德军导弹火箭等秘密武器的研发基地。一年多以后,随着对地形等因素的熟悉,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开始有了逃跑的想法,在与狱友联系商量之后,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准备越狱。但此时的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和同伴在一座岛屿上,就算侥幸逃出了战俘营,也难以跨过岛屿。除非有一架飞机可以用,而那时候刚好有一架德军轰炸机。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逃跑的这架轰炸机,可搭载11人。在几个月的观察之后,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和同伙在一个凌晨,打晕了守卫,劫机而逃。期间还被一颗导弹击中了机身,落了下来。而击中他们的士兵恰好是苏军士兵,但接下来他们就被苏军抓了起来,原因很简单,苏军认为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一定是敌国奸细。而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宣称自己带着德军核心军事机密,被单独审讯,后来还是被杀了,尽管苏军根据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提供的秘密,制造了相关的武器装备。但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却难逃一死。

历史上,10个苏联战俘开着德军轰炸机,成功逃回国后,为何全部都被处死?

终于在1945年2月8日凌晨,他们的实施了第三次逃跑计划,这一次他们成功了。他们用撬杠干掉一个德国看守,当他们接近飞机准备登上去时,发现飞机上了锁。于是德维塔耶夫想法搞了一个洞,将手伸进去后,从里面打开锁。十个人陆续登上飞机后,又遇到了第二个麻烦,飞机电力不足。好在他们够幸运,在附近找到一辆带电池的推车,通电后,飞机被成功发动。不过,想让它飞起来并不容易。德维塔耶夫试了好几次,飞机只在原地打转。飞机的轰鸣声招来了德军,他们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好在没人开枪射击,估计当时德国人自己也懵圈了,搞不懂什么状况。最终,这架飞机“听话了”, 在撞毁两辆的德军汽车后,德维塔耶夫终于沿着跑道驾驶着飞机升空了。不过,糟糕的事情并没有结束,因为对飞机不熟悉的缘故,导致飞机飞行不稳,起落架折腾半天才成功收回。很快,前来截击的德国战斗机追了上来,朝着他们频繁射击。也许是老天保佑这些苦难的人,他们最终成功脱离德军战斗机,幸运的逃出生天。在沿着波罗的海飞行了400公里后,他们进入自己人控制的地盘,正当大家欢欣雀跃时,一发防空炮弹打过来,飞机右机翼被击毁,导致两人受了伤。苏联防空兵认为这是前来偷袭的德国战机,他们毫不客气地开炮还击。好在德维塔耶夫经验够足,他果断进行了硬着陆,着陆成功后,无数荷枪实弹的苏军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将他们团团包围。虽然他们拼命解释,但是这些苏军兄弟并不相信他们,在殴打了他们一顿后,将其押送至军部。经过审讯,十个人交代了逃亡过程,但是他们的话不被信任,他们被认定为背叛祖国的德国间谍。除了德维塔耶夫被单独带走之外,其余九位难友的命运实在是不好。他们有七人被派往最危险的前线作战,其中5人死亡,两人受重伤成为残疾。另外两人被判了无期徒刑,直到若干年后,才得到平反。唯一好命的德维塔耶夫因为曾是王牌飞行员,加之这一次又带回重要的情报,他在关押了一段时间后得到自由身,但在其档案中的身份是“罪犯”。在二战结束后,因为其“罪犯”的身份,他找不到工作,为了生计迫不得已在喀山一个铁路工地打工,待遇并不比在纳粹战俘营强多少。直到1957年,在前苏联太空计划主席谢尔盖·科罗廖夫的亲自干预下,这位前苏联的王牌飞行员才得到平反,并且授予苏联战斗英雄的称号。有了身份的德维塔耶夫辗转成为一艘客船的船长,待遇还不错。在此期间,他出版了个人著作《逃离地狱》,讲述自己大逃亡的故事。在2002年,85岁的德维塔耶夫逝世,为他不平凡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战轰炸机要几个人驾驶,分别做什么

1、小型的轰炸机以德国的斯图卡轰炸机为例,轰炸机有两名机组成员:一名驾驶员,一名后机枪手进行保护。2、中型轰炸机以B-25、苏联的伊尔-4为例,这些飞机一般由4~5名机组成员构成,但是职责不一定相同。比如B-25是正副驾驶员、导航员、投弹手、机枪手,伊尔-4是正副驾驶员、导航员兼投弹手、后机枪手,还有一些相对较小的中型轰炸机,机组成员只有2~3人,比如英国的蚊式、苏联的pe-2等,但是和轻型轰炸机不同,除了一个驾驶员外,还有一个领航员以及可能的机枪手。3、重型轰炸机。以B-29为例,整个机组总共10人,机组编制预计10到14名,一般为12名,包括正副驾驶、领航员、投弹手、机械师、无线电报员、雷达操作员和五个炮手。扩展资料未来轰炸机的发展方向:冷战结束之后,两大强权与附属势力的对抗不复存在,轰炸机担任核子武力投射的地位出现很大的变化。当弹道导弹出现的时候曾经一度威胁到轰炸机的需求与地位,在巡航导弹成熟之后,美国与俄国的战略轰炸机基本上也成为导弹的投射载具,传统的核子炸弹并不适用,也成为比过去更具象征性的威吓力量。俄美两国对于下一代的战略轰炸机尚未有明显的计划,英国与法国则放弃相关的发展。其他国家也没有跟进的迹象。加上空中加油技术与远程空载导弹的普遍化,大型且昂贵的战略轰炸机将会逐渐被中小型的机种与导弹加以取代。专门的战术轰炸机也逐渐被多用途的战斗机或者是新一代攻击机配合精确导引武器替代。冷战之后的空中打击非常强调降低非战斗人员与物资的损毁,各国纷纷发展精确度更高,但是减小弹头重量的新型炸弹,使得外型较小的飞机的轰炸效率比过去中大型轰炸机使用无导引炸弹高出很多。降低轰炸机的可侦测性,也就是减少轰炸机散发的各种电磁讯号是设计的主流,限于各国拥有的技术,生产工艺能力以及可运用的成本,实际上能够达到的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高速飞行能力将不再是强调的设计重点,除了高速下机体摩擦会散发大量的红外线讯号以外,材料与制造的问题也会限制这方面的需求。以无人机取代有人轰炸机将会是未来发展的另一个趋势,除了降低操作成本,减少人员伤亡以外,机体得以缩小并且提高运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减少被侦测的距离与机率。只是纯粹自动化的无人轰炸机还需要不少时间才会到达系统成熟的阶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轰炸机

美国的f117战斗轰炸机首次进入战争是在什么时候

1989年12月20日。1989年12月20日,美国入侵巴拿马。为了支援美国防军别动队在巴拿马里奥阿托的空降作战,空军首次出动了F—l17A隐形战斗机参战。20日消展,英国第37战术战斗机联队的6架F—117A,从内华达州的托诺帕基地起飞前往巴拿马。中途飞行18个小时,经过4、5次空中加油,才飞到目的地。当飞机飞过里奥阿托上空时,其中2架F—l17A轰炸了里奥阿托军营,各投下l枚900千克的激光制导炸弹。这两颗炸弹并没有直接扔在兵营内,而是投在兵营附近的一片开阔地上。这样做据说是旨在使效忠于诺列加将军的军队“惊慌失措,以削弱其战斗力”,而不是为了消灭他们。另外4架F—I17A,有2架留作备用,2架中途返回基地。美国军方认为,F—117A的这次行动是成功的,在军事上,该机的轰炸确实在巴拿马国防军中造成了混乱削弱了对方的战斗力,为美军突击队的空降减少了障碍。另外对飞机而言,经历了一次实战考验。美国空军也认为,这次行动证明F—l17A使用装在尾翼上的激光制导装置可精确地轰炸目标。此外,他们还有一种想法,就是利用F—117A的这一次作战来证实美国在隐形飞机研制上投入大量资金是值得的。而经过了海湾战争之后,F-117所起的不可磨灭的特殊作用已使它名扬四海。扩展资料F-117使用情况1980年,美国空军在内利斯空军基地组建了第4450战术大队,即F—117A隐身战斗机大队。并为新飞机征招飞行员和地勤人员。飞行员几乎全是从战术战斗机部队招来的,条件是必须要在现有战斗机上飞行过IO00小时的飞行时间。在最初几年的飞行训练中,F-117A的飞行员每月飞行训练不到10小时。F—117A是专门用于夜间攻击的飞机。因此飞行员给它的绰号是“夜鹰”。在1988年11月之前,飞行训练主要是在夜间进行,他们在太阳落山后30分钟才能打开机库门。门在打开前,所有的灯都关掉,地面工作仅靠闪光灯照明。为此飞行员们需把生物钟后拨5—8小时。如果在夏季,则晚上9点以后才能启动飞机,在第2天清晨3点半结束训练,早晨5点左右才能休息。处于战备状态的飞行员约65%的飞行要在夜间出动,每月还要进行2—3次空中加油训练。显然长期夜间训练,疲劳成了主要问题。一位飞行员说:“你可以想象把你的生物钟从5点移到8点的困难,并且是一星期移动2次”。1986年7月11日发生在贝克斯菲尔德机场附近机毁人亡的事故以及次年的一次事故,都可能是因飞行员疲劳引起的。在第一次事故中,罗斯?马尔赫少校的飞机撞到山腰上。第二次事故是迈克尔?斯图尔德少校驾机,于1987年10月14日夜间撞在沙漠地上。当时没有遇险信号,并且事故调查没有发现机械方面的原因。2人都被认为是极好的飞行员。1989年10月,第4450战术大队改名为第37战术战斗机联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F-117A攻击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F—117

f117轰炸机 构造

  【结构特点】
  F—117A是一种高亚音速的战术飞机,装两台F404—GE—FID2涡扇发动机。几何尺寸与F—15战斗机相当。概括起来,F-117A有两个特点:一是外形奇特,二是机载武器和设备通用性强。F—117A的外形与众不同,整架飞机几乎全由直线构成。连机翼和V型尾翼也都采用了没有曲线的菱形翼型,这在战斗机的设计中是前所未有的。对于F—117A的进气口为“网状格栅隐蔽”式,尾喷口为沿展向的“开缝”式(也有人称其为“口琴”式喷口)。没有采用推力矢量控制技术。两侧发动机短舱—止部装有辅助进气口。之所以这样设计,美国空军官员解释说:由于气流通过格栅式逃气口会产生压降,因此发动机效率会有所损失,但在大迎角和侧滑飞行的情况下,格栅式进气口可为发动机提供均匀的气流。辅助进气口只在起飞和复飞时打开使用。换个角度看F117
  F—117A可进行空中加油,加油口位于机身背部。全机干净利索,没有任何明显的突出物,除了机头的4个多功能大气数据探头外就连天线也设计成可上下伸缩的。此外,座舱益框架、起落架舱门和炸弹舱的边缘以及机身后部的平面形状均做成锯齿形,这些便构成了F—l17A的独特外形。F—117A的最大重量为23835千克。内部武器舱长4.7米,宽1.75米,可携带2枚900千克的BLU—109激光制导炸弹,也可带AGM—88A、AGM—6S空对地导弹和GBU—15炸弹等。这些武器其它多数战术战斗机均可使用。
  F—117A的机载设备也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很多都是其它飞机现成或稍加改进就可以:用的东西。其中包括F—16的4余度电传操纵系统,C—130的环境控制系统,F—15的刹车装置,F—15、F—16和A—10的ACES2弹射座椅,以及与其它飞机通用的通信、导航设备和保障系统笺。就连动力装置也与海军的F—18具有较高的通用性;这样做,既可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加快研制进度,同时也易于维护使用。据美国空军官员说,F—117的维修勤务与F—15及F—16类似。其维修费用也与其它战术飞机差不多,只比麦道公司的F—15战斗机略高。
  在飞行训练方面,F—117A从1983年10月开始装备部队以来,已有175名飞行员飞过这种飞机。据说,凡是飞过F—117A飞机的飞行员都认为该机的起飞、着陆和其它飞行性能都不错。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F—117A并不是什么都是全新的东西
  [编辑本段]【武器装备】
  导弹出舱
  F-117A战斗机的所有武器都挂在武器舱中。武器舱长4.7m、宽1.57m,可挂载美国战术战斗机使用的各种武器,如AGM-88A高速反辐射导弹、AGM-65“幼畜”空对地导弹、907kg口径的GBU-10/24/27激光制导炸弹、GBU-15模式滑翔炸弹(电光制导)、B61核炸弹和空对空导弹等。


上一篇:什么是px项目

下一篇:电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