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时间:2024-08-10 17:38:09编辑:揭秘君

十二五规划内容?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

法律分析:“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共有十二个方面,分别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神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是行经济体制;实施户立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第十五条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什么是十一五计划?十二五呢?有啥区别?

十一五计划是中国制定并实施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同理,十二五计划则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均是对不同五年计划的简称。二者的区别在于面临的发展需求及问题不同,计划的具体内容和指向性不同。五年计划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十一五计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十二五计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2015年结束,国家的十三五计划正在实施中。扩展资料:五年计划的实施意义1、对国家:五年规划在中国仍然具有重要地位,所提出的目标对公共部门仍具有重大影响力,因此对经济的管理具有决定性作用,为国家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方向。2、对人民:国家五年规划就是对全体人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规划,是提高全体人民发展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的规划,指导全体人民根据国家发展需求不断提升自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年规划

国务院十二五计划是什么意思?

十二五计划: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起止时间为2011-2015年。 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四个阶段。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区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已经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中国是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第二个五年计划因为苏联援华中断胎死腹中,第三个五年计划是1966年重新启动为1966-1970年,以后的五年计划都未中断,为每一个年代十年中的前五年和后五年。其中,"一五"至"十五"称"计划","十一五"起改称"规划"。"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扩展资料“十二五”规划的挑战:1、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期。从今后两年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稳定复苏依然存在变数,国际市场需求难以再现过去的强劲增长。从内部条件看,劳动力成本进入上升通道,企业外部成本约束加大,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挑战。2、结构优化升级进展缓慢,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近两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上升,主要是由于投资增速下降和出口增速下降。传统农业生产面临诸多挑战,服务业增长潜力没有完全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3、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环境污染呈现污染源多样化、污染范围扩大化、污染影响持久化特征。经济增长、人口增加、能源资源消耗和城市扩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4、财政金融风险增大。由于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盲目扩大投资,不顾条件上项目。不仅带来了产能过剩等问题,还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扩张较快、财政金融风险加大等隐患。部分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过大。5、社会矛盾复杂多发。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不同群体间利益矛盾加大。低收入群体和农业转移人口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偏低。环境污染、征地拆迁、非法集资、群体利益诉求等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范围更加广泛。参考资料十二五规划纲要-百度百科

十二五规划是什么内容

十二五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简称。这个五年规划的时间跨度是从2011年到2015年。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节能环保等举措,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等。
在实施过程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科技创新、扩大内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环境保护等。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许多目标。
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面对了一些挑战和困难,如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资源环境压力、人口老龄化等。但是,在中国政府的有力引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前行,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五规划至十二五规划是以什么为主线

法律分析:在“十二五”期间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就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主题和主线之间,主题决定主线,主线体现主题。所谓主线,就是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主要线索。要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就要抓住经济社会中影响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作为突破口,扭住不放,一以贯之,这就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当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在历史上和实践中却有不同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结合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新任务、新特点和新要求,在发展理念上,倡导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并举和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属于低效益的粗放扩张型经济增长方式。持续多年的高增长率使得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锐,难以满足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需求。法律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一条 “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十四五规划12个重点任务

1、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2、加快数字化发展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能源革命。3、拓展投资空间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4、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5、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6、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7、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8、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9、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10、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贯彻 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二_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要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协调发展,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十二五是哪几年到哪几年?

012011至2015年十二五期间是指2011至2015年。十二五规划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阶段是全方位基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加速变化社会经济发展方法的行动阶段。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第二个五年计划由于前苏联援华东断胎死腹中。第三个五年计划是1966年重启为1966-1972年,之后的五年计划都未中断,为每一个时代十年中的前五年和后五年。在其中,“一五”至“十五”称“方案”,“十一五”起改叫“整体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第二个五年计划由于前苏联援华东断胎死腹中。第三个五年计划是1966年重启为1966-1972年,之后的五年计划都未中断,为每一个时代十年中的前五年和后五年。在其中,“一五”至“十五”称“方案”,“十一五”起改叫“整体规划”。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十二五”阶段是全方位基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加速变化社会经济发展方法的行动阶段。刻骨铭心了解并精确掌握国内外形势新转变新特性,科学研究制订“十二五”整体规划,针对再次把握住和用好在我国发展趋势的关键发展战略新机遇、推动经济发展长期性稳定较快发展趋势,针对夺得全方位基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新获胜、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宏伟目标,具备十分关键的实际意义。

十二五是哪几年到哪几年?

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有一些具体化的子项目,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等。扩展资料五年规划的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02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2011—2015年。十二五规划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会议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上述纲要(草案)在人代会上的通过得票率达到96.6%。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共62章5万余字,另有5个图片和22个专栏,分为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等16篇。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五规划是哪几年到哪几年

法律分析:十五是第十个五年计划,指的是2001年到2005年。 2001—2005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实施的第十个五年计划。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第十五条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上一篇:华安证

下一篇:香港发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