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胚凝集素

时间:2024-08-08 15:07:31编辑:揭秘君

什么是凝集原?凝集素又是什么?

一、含义不同:1、凝集原:凝集原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是一种抗原。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凝集原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2、凝集素:Lectin,凝集素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能够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糖结合的蛋白质,在细胞识别和粘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间的粘着。凝集素具有一个以上同糖结合的位点,因此能够参与细胞的识别和粘着,将不同的细胞联系起来。二、组成物质不同:1、凝集原:ABO血型系统凝集原是糖蛋白。蛋白部分是决定血型的抗原性物质,它是由11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其中以苏氨酸含量最多,其他还有丝氨酸、脯氨酸等。多糖部分为粘多糖,包括D-半乳糖、L-岩藻糖、N-乙酰-D-氨基葡萄糖、N-乙酰-D-氨基半乳糖等。多糖部分是决定血型特异性的。2、凝集素: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 PNA),通常以其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刀豆素A(Conconvalina,ConA)、麦胚素(Wheat germ agglutinin, WGA)、花生凝集素(Peanut agglutinin, PNA)和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 SBA)等,凝集素是它们的总称。三、存在地方不同:凝集原在红细胞上,与血型相同;凝集素在血浆中,与血型相反。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的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皆无者为O型,其血清中抗A、抗B凝集素皆有。具有凝集原A的红细胞可被抗A凝集素凝集;抗B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B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凝集素的应用:一般认为细胞膜上特定的糖基可用以区别细胞的类型和反映细胞在分化、成熟和肿瘤细胞性变中的变化。仅在某些特殊的例子,其细胞结合凝集素的性能可以预先估计,如双花扁豆素之于血型A物质的特异性,荆豆凝集素之于血型O物质2—L—岩藻糖的特异性。然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关于由凝集素所识别的碳水化合物决定簇的种类,关于携带决定簇的分子的性质和机能,完全凭实验经验去发现。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凝集原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凝集素

“凝集原”和“凝集素”的区别是什么?

一、含义不同:1、凝集原:凝集原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是一种抗原。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凝集原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2、凝集素:Lectin,凝集素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能够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糖结合的蛋白质,在细胞识别和粘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间的粘着。凝集素具有一个以上同糖结合的位点,因此能够参与细胞的识别和粘着,将不同的细胞联系起来。二、组成物质不同:1、凝集原:ABO血型系统凝集原是糖蛋白。蛋白部分是决定血型的抗原性物质,它是由11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其中以苏氨酸含量最多,其他还有丝氨酸、脯氨酸等。多糖部分为粘多糖,包括D-半乳糖、L-岩藻糖、N-乙酰-D-氨基葡萄糖、N-乙酰-D-氨基半乳糖等。多糖部分是决定血型特异性的。2、凝集素: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 PNA),通常以其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刀豆素A(Conconvalina,ConA)、麦胚素(Wheat germ agglutinin, WGA)、花生凝集素(Peanut agglutinin, PNA)和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 SBA)等,凝集素是它们的总称。三、存在地方不同:凝集原在红细胞上,与血型相同;凝集素在血浆中,与血型相反。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的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皆无者为O型,其血清中抗A、抗B凝集素皆有。具有凝集原A的红细胞可被抗A凝集素凝集;抗B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B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凝集素的应用:一般认为细胞膜上特定的糖基可用以区别细胞的类型和反映细胞在分化、成熟和肿瘤细胞性变中的变化。仅在某些特殊的例子,其细胞结合凝集素的性能可以预先估计,如双花扁豆素之于血型A物质的特异性,荆豆凝集素之于血型O物质2—L—岩藻糖的特异性。然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关于由凝集素所识别的碳水化合物决定簇的种类,关于携带决定簇的分子的性质和机能,完全凭实验经验去发现。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凝集原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凝集素

什么是植物凝集素,有何作用

中文名称:植物凝集素
英文名称:phytohemagglutinin;PHA;lectin
其他名称:红肾豆凝集素
定义1:从红肾豆(Phaseolus vulgaris)中分离得到的凝集素。由两种不同糖类专一的亚基,可组成5种不同的同工凝集素。在免疫学中经常用做促分裂原。 所属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 ;糖类(二级学科)
定义2:与多糖具高度亲和性的一种植物糖蛋白,可促进带多糖的细菌与植物根结合。 所属学科: 土壤学(一级学科) ;土壤生物与土壤生物化学(二级学科)
定义3:特指从红菜豆种子提取的、对T细胞具有促分裂原作用的凝集素。 所属学科: 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 ;细胞免疫(二级学科)

植物凝集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

现有研究表明,植物种子中的凝集素是植物体内的储存蛋白;扁豆和稻胚凝集素对胚胎的分裂和分化有促进作用;在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共生作用中,凝集素起着高度专一的识别作用;麦胚凝集素在种胚萌发时,起着抗真菌的作用;体外实验也证明凝集素对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的发育有阻碍作用;还发现植物凝集素具有酶的活性和酶抑制剂的作用,从而调节植物体的生理活动。


植物凝集素在生物生产的作用

作用如下:对植物病原真菌作用对植物病原细菌作用对植物病毒作用对植物病原性虫的作用植物凝集素作为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介质,可防止植物病原菌对植物的危害;Mishkid等(1982)研究发现,植物凝集素常积累于病原菌易侵染的部位,预示着凝集素可能参与对病原菌的防御。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已有实验证明,植物凝集素能结合真菌细胞、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植物凝集素对真菌的抗生效应可能与它特异结合暴露于真菌细胞壁表面的糖复合物并导致真菌细胞壁及菌体结构形态改变有关,凝集素可与真菌表面的葡聚糖、半乳糖、甘露糖等多糖结合,干扰真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其细胞的正常代谢。Peumans和Van Damme(1995)进行的体外研究表明,麦胚凝集素(WGA)抑制绿色木霉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狭叶荨麻凝集素抑制灰葡萄孢、钩状木霉和布拉克霉的生长。刘士庄等(1996)报道,棉花种子中凝集素含量与棉花抗枯萎病能力呈正相关,分离纯化的棉花凝集素能明显凝集枯萎病菌分生孢子,并抑制其萌发。曾日中等(1998)指出橡胶蛋白和其它植物凝集素一样也具有抗真菌活性,可以抑制病原菌的侵染和生长,起到保护橡胶树乳管的作用。余萍等(2004)研究发现狗脊蕨凝集素(w儿)对玉米大斑病菌有抑制作用。对植物病原细菌的作用由于细菌细胞壁的作用,凝集素不能进入细菌细胞质,因此不能改变细胞膜结构或渗透细胞膜扰乱侵人微生物的正常细胞间进程。植物凝集素是通过一种基于与细胞壁糖类,或细胞外聚糖相互作用的机制对细菌构成抗生效应。Sequeira(1977)等报道马铃薯凝集素能抗青枯假单胞菌;Broekaet (1986)等提出,刺苹果种子凝集素可使幼根免受细菌侵染。Ayouba等(1994)研究指出,几种豆科植物种子凝集素可与细菌细胞壁肽聚体(胞壁酸、N一乙酰胞壁酸、胞壁酰二肽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余萍等(2004)研究发现狗脊蕨凝集素 (wJL)对甘薯薯瘟病原细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植物病毒的作用植物病毒不含聚糖,没有凝集素的作用位点,因此植物凝集素对植物病毒无抑制作用。Peumans和Van Damme(1995)综述道,一种称为核糖体失活蛋白型的特殊类型凝集素对植物病毒具有抑制活性,其机理尚不清楚。但有杀虫活性的凝集素可能会阻止或减少虫传播病毒病害的传播。对植物病原线虫的作用这方面研究相对较少,仅常团结等(2002)报道纯化的雪花莲外源凝集素(GNA)可以抗植物病原性线虫。植物凝集素是一类具有特异糖结合活性的蛋白,具有一个或多个可以与单糖或寡糖特异可逆结合的非催化结构域。外源凝集素基因是一组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成分,在储藏器官和繁殖器官中的含量尤其丰富。外源凝集素对植物有许多很重要的生理作用,其中在作物害虫防治方面所能表现出的作用是保护功能,即在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外源凝集素以不同的方式保护植物免受害虫的侵害。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凝集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蛋白粒中,一旦被害虫摄食,外源凝集素便会在昆虫的消化道内释放出来,并与肠道围食膜上的糖蛋白相结合,影响营养物质的正常吸收。同时,还可能在昆虫的消化道内诱发病灶,促进消化道内细菌的增殖,对害虫本身造成为害,从而达到杀虫的目的。因而引起了人们对探讨外源凝集素基因在抗虫植物基因工程中应用的极大兴趣。人们已分离出多种外源凝集素基因,然而由于多种外源凝集素对人和哺乳动物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因而在生产上应用较少。但也有一些特例,其中豌豆外源凝集素和雪莲花外源凝素(GNA)对人的毒性极低,但对害虫却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因而倍受人们的重视。现已证明GNA对稻褐飞虱、黑尾叶蝉有极强的毒杀作用,同时还能抑制蚜虫的生长。因而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将GNA基因导入到植物体内,以培育出对稻褐飞虱、蚜虫等刺吸式害虫有抗性的转基因植物。到目前为止,已有至少10种植物获得了转GNA基因抗虫植株,它们分别是油菜、西红柿、水稻、甘蔗、甘薯、向日葵、烟草、马铃薯、大豆和葡萄等,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虫性。

凝集素是什么?

一种抗原,附着在红细胞表面,称为凝集原; 一种抗体,存在于血浆中,专抗同名的凝集原的,称为凝集素。 至于作用吗:人类的血型就是根据你体内的凝集原来确定的! 你带有A凝集原,那你就是A型血,同时你的体内带有抗B凝集素;带有B凝集原,那你就是B型血,同时体内带有抗A凝集素;两个都没有,你就是O型血,同时你体内带有抗A、抗B两种凝集素;两个都有,那你就是AB型血,体内没有凝集素。如果只是为了简单区别,那么记住:凝集原在红细胞上,与血型相同;凝集素在血浆中,与你的血型相反。

什么叫凝集素

一种抗原,附着在红细胞表面,称为凝集原;
一种抗体,存在于血浆中,专抗同名的凝集原的,称为凝集素。

至于作用吗:人类的血型就是根据你体内的凝集原来确定的!
你带有A凝集原,那你就是A型血,同时你的体内带有抗B凝集素;带有B凝集原,那你就是B型血,同时体内带有抗A凝集素;两个都没有,你就是O型血,同时你体内带有抗A、抗B两种凝集素;两个都有,那你就是AB型血,体内没有凝集素。

如果只是为了简单区别,那么记住:凝集原在红细胞上,与血型相同;凝集素在血浆中,与你的血型相反。

希望以上答复对你有所帮助!


凝集素的作用是什么?

凝集素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能够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糖结合的蛋白质,在细胞识别和粘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间的粘着。凝集素具有一个以上同糖结合的位点,因此能够参与细胞的识别和粘着,将不同的细胞联系起来。 凝集素(Lectin)是指一种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故名凝集素。其常见种类见表6-1。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 PNA),通常以其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刀豆素A(Conconvalina,ConA)、麦胚素(Wheat germ agglutinin, WGA)、花生凝集素(Peanut agglutinin, PNA)和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 SBA)等,凝集素是它们的总称。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它们之所以被收入本书,是由于凝集素具有的某些“亲合”特性,能被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方法所应用。因此,Ponder(1983)提出应称“凝集素组织化学”而不能称为“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 一、凝集素的特性 凝集素具有多方面的特性,在此我们仅简要提及其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方法应用有关的某些特性。我们知道,生物膜中含有一定量的糖类,主要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凝集素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们能识别糖蛋白和糖肽中,特别是细胞膜中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即细胞膜表面的碳脂化合物决定簇。一种凝集素具有对某一种特异性糖基专一性结合的能力,如刀豆素与α—D—吡喃糖基甘露糖(α—D—Mannopyranosy)结合;麦芽素与N—乙酰糖胺(N—acetyl glucosamine)结合;菜豆凝集素与N—乙酰乳糖胺结合(见本章 表6—1)。 因此,凝集素可以作为一种探针来研究细胞膜上特定的糖基。另一方面,凝集素具有多价结合能力,能与荧光素、生物素、酶、胶体金和铁蛋白等示踪物结合,从而在光镜与/或电镜水平显示其结合部位。 二、凝集素的应用 一般认为细胞膜上特定的糖基可用以区别细胞的类型和反映细胞在分化、成熟和肿瘤细胞性变中的变化。仅在某些特殊的例子,其细胞结合凝集素的性能可以预先估计,如双花扁豆素之于血型A物质的特异性,荆豆凝集素之于血型O物质2—L—岩藻糖的特异性,然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关于由凝集素所识别的碳水化合物决定簇的种类,关于携带决定簇的分子的性质和机能,完全凭实验经验去发现。 1.作为细胞分化和成熟的标记 应用凝集素作为细胞分化的标志,在这方面的应用报告最多,而且研究比较集中于血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的分群。如Rose(1980)等发现在小鼠胸腺皮质内不成熟的T淋巴细胞呈PNA阳性反应,在小鼠小肠集合淋巴小结的生发中心也发现有20%左右的PNA阳性反应细胞,后者是否属于不成熟的T淋巴细胞,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Newman等(1979)以荧光素标记凝集素PNA,发现在大鼠乳腺上皮的不同分化时期显示不同的荧光强度。在不成熟的大鼠乳腺上皮细胞,荧光弱或无,随着性成熟期到妊娠期乳腺上皮荧光程度逐渐加强,而泌乳期荧光强度达最高峰。在皮肤角质细胞自基底向表层分化、成熟的过程中,细胞表面的碳水化合物的分布和性质都在改变。Brabed等(1981)应用新生大鼠皮肤的实验表明,皮肤各层细胞分别与不同的凝集素相结合。麦芽素与角质化细胞相结合,蓖麻素与棘细胞和基底细胞相结合,而荆豆凝集素标记在棘细胞的表面。在成肌细胞(myeoblast)的分化与成熟过程中,Winaod 和Luzzati(1975)注意到类似的皮肤的改变。 2.作为细胞特殊类型的标记 Kivela和Farkkanen(1987)发现在人视网膜,PNA标记视锥细胞而不标记视杆细胞。在乳腺、乳腺上皮细胞呈PNA阳性反应而肌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呈PNA阴性反应。以多种凝集素对小鼠、大鼠和兔的肾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结果表明,刀豆素A和蓖麻素存在于肾脏的各部,PNA和双花扁豆凝集素(DBA)主要分布于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上皮细胞,荆豆凝集素(UEA)主要分布在血管内皮细胞,而麦芽素分布在肾小球。应用DBA对RIII和DDK品种的小鼠研究表明,DBA主要结合在各种组织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电镜观察显示DBA结合在内皮细胞的表面,在趣的是在RIII品系小鼠某些组织的内皮细胞显示肯定的DBA阴性反应,说明同一种属动物的血管内皮细胞也存在有组织特异性的差别。Streit和Kreutzberg(1987)发现Griffonia Simplicifolia凝集素特异性标记面神经节 内的小胶质细胞,其它类型的胶质细胞如星状胶质细胞(astrocyte)等都显示阴性反应。在切断面神经后,增殖的小胶质细胞对Griffonia Simplicifolia凝集素的反应加强,免疫电镜观察表明,凝集素主要沉积在细胞膜或小胶质细胞突起的轴膜表面,特异性结合糖基是α—D—半乳糖。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免疫病理室应用12种凝集素(表6-1)对人胚胎及各种正常组织进行了系统的凝集素受体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凝集素受体的分布并无即定规律可寻。如胃粘膜主细胞为PNA受体,而壁细胞为BSL受体,双花扁豆受体(DBA)主要出现在大肠部份。 3.在肿瘤中凝集素结合的改变 肿瘤细胞伴有细胞膜的改变,细胞膜上的糖基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可用凝集素检测出来。大量研究发现,凝集素可作为肿瘤组织源性的标记、肿瘤特异性诊断的标志、肿瘤恶性的标记和不同肿瘤的分化标记。如张华忠等(1987)报道115例胃癌标记PHA阳性率高达90.43%,而正常胃粘膜基本是阴性,故认为PHA是胃癌的诊断性标志。BSA对乳腺恶性肿瘤阳性率达79%,而对良性病变均呈阴性反应,提示BSA可能为乳腺恶性肿瘤的相关标志。凝集素还有助于判别肿瘤的组织类型,如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ConA阳性,小胶质细胞瘤阴性,肾腺癌UEA1阴性,透明细胞癌阳性。 三、 凝集素的分类 凝集素可按糖的特异性、分子结构、结合位点和其功能进行分类。动物凝集素按分子结构分为C-型凝集素、S-型凝集素、P-型凝集素、I-型凝集素和Pentraxins。C-型凝集素是Ca2+依赖的凝集素;S-型凝集素是特异性识别β-半乳糖苷键的凝集素;P-型凝集素是特异性识别6磷酸甘露糖的凝集素;I-型凝集素是类似免疫球蛋白的凝集素;Pentraxins是有五个亚基的凝集素。 四、 凝集素的性质 至今在无脊椎动物体内发现的凝集素均是糖蛋白,糖以共价键形式结合进凝集素中,糖的种类主要包括有甘露糖、氨基葡萄糖、半乳糖,而少见木糖,阿拉伯糖。动物凝集素所含糖的种类和植物、微生物凝集素所含糖的种类不一样,凝集素中蛋白质部分主要由天冬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组成,少见含硫氨基酸。与部分凝集素活性相关的金属离子常是Ca2+和Mg2+,这是许多糖进行结合或凝集活动所必需的。很多凝集素(如C一类型凝集素)发生凝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存在Ca2+ 。在赏凝集素(Limulin)中需要C扩+以类钙调素形式进行生理活动;而在Anthocidariscr assispina中,则是Ca2+ 影响凝集素分子构型:Ca2+影响牡蛎凝集素则是通过改变蛋白质构型,而不是直接参与配体结合。有人认为Ca2+ 通过离子键与梭基等作用,以稳定结构,增强氢键和疏水基团的相互作用。 凝集素进行的凝集反应常被单糖所抑制,有的却需某些二糖、三糖或多糖,被抑制的敏感性差别较大。某些典型特效凝集素易被相应血型物质中部分糖类所抑制,如A型血抗原特效的凝集素被N-乙酰-D一半乳糖所抑制;O型特效的凝集素被L一岩藻糖所抑制。凝集素结合糖类的专一性范围不一。少数凝集素的结合范围相当窄。用蛋白酶,如胰蛋白酶、链霉蛋白酶等温和处理凝集素,可使其凝集活动的敏感性得到提高,一些添加剂、金属离子也影响凝集素活动。 五、研究凝集素的意义 凝集素在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凝集素最大的特点是能识别糖蛋白和糖脂中,特别是细胞膜中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即细胞膜表面的糖基。一种凝集素具有只对某一种特异性糖基专一性结合的能力。因此,凝集素可以作为研究细胞膜结构的探针。凝集素在无脊椎动物血液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选择凝集各种细胞,对肿瘤细胞有特异性凝集作用等,是免疫防御的重要体液因子之一。另一方面,凝集素具有多价结合能力,能与荧光素、酶、生物素、铁蛋白及胶体金等结合、而不影响其生物活性,可用于光镜或电镜水平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工作,在探索细胞分化、增生和恶变的生物学演变过程,显示肿瘤相关抗原物质,以及对肿瘤的诊断评价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价值。此外,植物凝集素在植物体内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作为植物胚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因子;在作物害虫防治方面表现出的保护功能等等。研究凝集素的特异性有助于以分子或原子层次 (Molecular or atomic level) 了解生命现象或病理变化。


全麦面包含糖量多吗?早餐吃全麦面包有助于健康吗?

全麦粉中的淀粉含量多,一般为58%~76%,并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糖(2%~5%),特别是全麦粉淀粉与蛋白一起形成的面筋发酵后制成松软多孔的食品,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全麦面包可以做三明治、做汉堡、也可以做面包卷,今天我就简单的做了个牛油果滑鸡蛋,搭配全麦面包片,就是营养丰富的开放三明治了,特简单。全谷类食物比如全麦面包、紫薯、玉米等,属于优质碳水,其升糖指数低,有很好的饱腹感,并且营养价值高更全面,“耐饿性”好。全麦面包两片,牛奶1盒,鸡蛋1个,小苹果大小的水果一份,经常吃全麦面包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的确可以人体带来很多益处,全麦面包相比一般普通面包富含粗纤维,营养价值也高。蛋白质和钙质、铁等微量元素也比普通面包要高。全麦面包与日常饮食在加上适当的运动。这是我推荐的减肥方式,而且效果十分明显。以我的经验任何一种减肥的方法都离不开减肥的精髓,那就是管住嘴迈开腿。用材有:玉米油、南瓜泥(还可以加个鸡蛋)、盐、全麦面粉、酵母粉)。南瓜蒸熟后,连汁水一起倒入面包桶即可。这样做出来的全麦面包,颜色金黄、口感香甜、营养全面,是非常有助于减肥的食物哟。全麦面包可以起到辅助减肥的作用,因为全麦面包属于粗粮食物的一种,富含粗纤维及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延缓血糖上升速度,另外还能增加饱腹感。所以,减肥期间食用是可以起到辅助减肥的效果的。精制的谷物,能量一般都是偏多的,吃了之后血糖升高的特别快,消化的也特别快,能量特别高,所以说,全麦面包代替的部分主食,或者是代替全部的主食,使能量急剧降低。

吃全麦面包有啥好处和坏处?

好处:全麦面包富含的B族维生素,对疲倦、腰酸背痛、食欲不振、脚气病、癞皮病及各种皮肤病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全麦面包中的高吸水性纤维,能使食物膨胀,增加粪便的体积,促进胃肠的蠕动,有利于正常排泄,对便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麦麸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黏度较高,会与其他一起摄入的食物混合而成胶状,与糖类分子结合在一起可以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维持较长时间的饱腹感,从而帮助保持人体血糖浓度的稳定。坏处:因全麦面包中所含膳食纤维丰富,常被减肥者青睐。但是事物总有两面性,如果过分单一食用全麦食品,会造成人体摄入营养不均衡。挑选全麦面包重点看看营养成分表,选择钠含量比较低的产品,特别是患有高血压、肾脏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果吃了含钠高的全麦面包,就要注意搭配其他低盐食物。此外,挑选全麦面包时,不能只看产品名称,因为市场上很多商家打着“全麦”的幌子,卖的却是普通白面包。消费者可以通过看配料表的排名进行区分:全麦粉排在第一位的,可视为全麦面包;全麦粉含量排在第二位甚至更低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全麦食品,且排位越靠后,全麦含量越少。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全麦面包、人民网-全麦面包,盐可不少

小麦粉含糖量高吗

小麦粉含糖量有些高。一般小麦粉含糖量约为2~7%左右,从成分上看不算高,不过小麦粉含淀粉量约为50~70%左右,淀粉在进入人体里经过水解后会转化为差不多等量的葡萄糖,从实际上看小麦粉的含糖量是比较高的。

小麦粉含糖量高吗

小麦粉的含糖量是有些高,一般小麦粉含糖量约为2~7%左右,在配料表成分上看不算高,但小麦粉的淀粉含量高,而淀粉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

小麦粉的淀粉含量约为50~70%左右,淀粉进入人体后,经过水解,基本上会转化成葡萄糖,从实际上看,小麦粉的含糖量是比较高的。


大麦含糖量

大麦中的含糖量无法准确计算,其中的淀粉也会转化。大麦含碳水化合物63.4%,蛋白质10.2%,膳食纤维9.9%,还含有B族维生素等。大麦芽主要含α、β两种淀粉酶、转化糖酶。大麦芽还含麦芽糖、糊精、B族维生素、磷脂、葡萄糖等。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多食用一些大麦,大麦里面含有非常丰富的可溶性纤维,根据大量数据研究显示,大麦里面的可溶性纤维可以有效的降低人体的胆固醇,而且增加人们的饱腹感,有助于血糖的稳定性。扩展资料:大麦茶的功效:大麦茶性平、味甘,服用之后对于肠胃的健康非常的有利。大麦茶服用之后能够有效的起到消暑祛热、消食止渴以及益气调中的作用,对于五脏六腑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大麦茶中含有十七种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并且氨基酸的含量也是非常的客观,同时还包括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还有蛋白质。对于身体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平时经常服用大麦茶,除了上述介绍的功效之外,还能够起到减肥以及乌黑头发的功效。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大麦和小麦的不同营养价值 人民网-糖尿病饮食控制很重要,这4种食物可以放心吃! 人民网-大麦茶泡水喝有五大神奇功效

小麦胚芽的营养价值

   食材简介:   小麦胚芽,又称麦芽粉、胚芽等,金黄色颗粒状,小麦胚芽是小麦发芽及生长的器官之一,是小麦生命的根源,同时也是小麦中营养价值最高的部分。小麦胚芽在人类营养宝库中可与鸡蛋相媲美,是健康食品中的佼佼者。    营养功效:   小麦胚芽被视为养生的天然宝物,因为它具有食疗和保健的双重功效,不但含有全面、丰富的营养,而且经常食用可保持人体的心脏、血液、骨骼、肌肉、神经的功能正常。它所含的蛋白质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是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最基本物质。此外,它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胆固醇、血糖,还有润肠通便的功效。    常见做法:   在生活中,小麦胚芽还有哪些常见的做法呢?   胚芽燕麦粥、胚芽奶香馒头、胚芽鸡蛋饼、小麦胚芽面包、胚芽玉米汁等等。

植物凝集素是什么?

凝集素lecti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tolegere,本意为选择,Agglutinin是它的同义词。凝集素是一 种非免疫来源、对糖及其缀合物可逆专一识别的蛋白质分子,凝集素广泛分布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 。植物凝集素存在于很多植物的种子和营养组织中。最早发现凝集素是在1888年,当时,Stillmark在蓖麻子中发现了一种蛋白酶细胞凝集因子。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分离了百种凝集素(血细胞凝集素或植物凝血素),在生化、物理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它们做了较为详尽的研究,还克隆了许多凝集素基因,并且通过X射线衍射研究了十几种凝集素的三维结构。? 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能够可逆地结合到特异单糖或多糖上的蛋白质。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糖结合活性,使其能够选择性凝集人或动物血液中的红细胞,或者结合到其它细胞表面的糖缀合物上。
Peumans和VanDamme在1995年提出了植物凝集素的新定义,即含有一个或多个可与单糖或寡聚糖特异可逆结合的非催化结构域的植物蛋白


什么是植物凝集素?有何作用?

中文名称:植物凝集素英文名称:phytohemagglutinin;PHA;lectin其他名称:红肾豆凝集素定义1:从红肾豆(Phaseolusvulgaris)中分离得到的凝集素。由两种不同糖类专一的亚基,可组成5种不同的同工凝集素。在免疫学中经常用做促分裂原。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糖类(二级学科)定义2:与多糖具高度亲和性的一种植物糖蛋白,可促进带多糖的细菌与植物根结合。所属学科:土壤学(一级学科);土壤生物与土壤生物化学(二级学科)定义3:特指从红菜豆种子提取的、对T细胞具有促分裂原作用的凝集素。所属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免疫(二级学科)植物凝集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现有研究表明,植物种子中的凝集素是植物体内的储存蛋白;扁豆和稻胚凝集素对胚胎的分裂和分化有促进作用;在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共生作用中,凝集素起着高度专一的识别作用;麦胚凝集素在种胚萌发时,起着抗真菌的作用;体外实验也证明凝集素对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的发育有阻碍作用;还发现植物凝集素具有酶的活性和酶抑制剂的作用,从而调节植物体的生理活动。


植物凝集素详细资料大全

植物凝集素是一类具有特异糖结合活性的蛋白,具有一个或多个可以与单糖或寡糖特异可逆结合的非催化结构域。凝集素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们能识别糖蛋白和糖脂,特别是细胞膜中复杂结构的糖链,即细胞膜表面决定簇。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植物凝集素 发现时间 :1888年 发现者 :Stillmark 作用 :凝集红细胞 定义,分类,功能特性,套用及前景,结语, 定义 植物凝集素最早发现于1888年,Stillmark在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籽萃取物中发现了一种细胞凝集因子,它具有凝集红细胞的作用。它是一类具有特异糖结合活性的蛋白,具有一个或多个可以与单糖或寡糖特异可逆结合的非催化结构域。根据植物凝集素亚基的结构特征,植物凝集素分成4种类型:部分凝集素、全凝集素、嵌合凝集素、超凝集素;根据胺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及其在进化上的相互关系,植物凝集素分为7个家族:豆科凝集素、几丁质结合凝集素、单子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型核糖体失活蛋白、木凤梨素家族、葫芦科韧皮部凝集素和苋科凝集素。 植物凝集素可识别并结合入侵者的糖结构域,从而干扰该入侵者对植物产生的可能影响;植物凝集素的糖结合活性是针对外源寡糖,参与植物的防御反应。许多植物凝集素可结合到诸如Glc、Man或Gal的单糖上,尤其对植物中不常见外来的寡糖具有更高的亲和性。例如:结合几丁质植物凝集素识别真菌细胞壁及无脊椎动物的外骨骼成分中的碳水化合物。另外,许多凝集素在较高PH范围内稳定、抗热、抗动物及昆虫蛋白酶等等。有些凝集素甚至是完全稳定的蛋白质,如从刺苟麻茎中分离出的凝集素在三氯乙酸中保持稳定,沸煮也不会失活。Peumans等(1998)认为大多数植物凝集素存在于储藏器官中,它们既可能作为一种氮源,也可以在植物受到危害作为一种防御蛋白发挥功能。因此植物凝集素是植物防御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植物保护上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就植物凝集素在植物保护上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分类 豆科凝集素 豆科凝集素特指一类在豆科植物中发现的植物凝集素(并不是所有来自豆科植物的凝集素都是豆科凝集素),已发现存在于70多种植物中,是目前研究得最清楚的凝集素家族。大多数豆科凝集素存在于植物的成熟种子中,但在叶、茎和根等组织器官中也有发现,并且,一些豆科植物还具有多种凝集素。 豆科凝集素均由2~4个亚基组成,大多数亚基为250个胺基酸残基构成的分子量约为30 kDa的单链蛋白,部分亚基会在特定位点断裂成2个多肽链,据此,又可将豆科凝集素分为单链豆科凝集素和双链豆科凝集素。豆科凝集素是唯一一类具有特定二价金属结合位点的凝集素,每个亚基都结合有一个Mn 2+ 和一个Ca 2+ ,它们对凝集素的糖结合活性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金属离子并不直接与糖类相互作用,而是协助稳定糖结合结构域。并且,在所有豆科凝集素的亚基中,结合金属离子的结构域的缬氨酸和天冬氨酸的量是十分保守的。 几丁质结合凝集素 几丁质结合凝集素含有至少一个橡胶素结构域,橡胶素是从巴西橡胶树乳管细胞的黄色体中发现的分子量约为4.7 kDa的小分子酸性凝集素。 目前,已在荨麻科、禾本科、罂粟科、商陆科和茄科中发现几丁质结合凝集素。根据含有的橡胶素结构域的个数,几丁质结合凝集素又可分为只含有一个橡胶素结构域的部分凝集素及常见的含有多个橡胶素结构域的全凝集素,它们具有高度的序列同源性。 单子叶植物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单子叶植物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是一个严格甘露糖结合特异性的凝集素超家族,目前已在葱科、石蒜科、天南星科、凤梨科、百合科和兰科这六个单子叶植物家族中发现。构成此家族凝集素的亚基有相似的序列和三级结构,而凝集素本身的整体结构由于亚基的大小差距甚大。根据亚基大小,这一家族的凝集素可分成2个亚族:由含有一个结构域的分子量为11~14kDa的亚基组成的凝集素以及由具有2个结构域的分子量约为30 kDa的亚基组成的凝集素.第二个亚族又可根据亚基2个结构域的相似程度继续细分为具有2个相同或高度相似结构域和2个不同结构域的凝集素。 木凤梨相关凝集素 木凤梨素是从木凤梨种子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凝集素,具有半乳糖结合特异性。木凤梨相关凝集素家族是与木凤梨素的结构和进化关系相近的一系列凝集素的统称,这一家族的凝集素分为2个亚群:与木凤梨素相似的具有GalNAc特异性的桑科种子凝集素。以及序列与桑科种子凝集素相似但糖结合特性相异的旋花科和菊科等凝集素,这一类凝集素具有甘露糖/麦芽糖结合特异性。 葫芦科韧皮部凝集素 葫芦科韧皮部凝集素发现于葫芦科植物的韧皮部,是由2个分子量约为25 kDa的非糖基化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几丁质结合凝集素,可识别GlcNAc寡聚糖,并且寡聚糖对凝集素活力的抑制程度随糖链延长而增强。目前还未有此家族凝集素的完整序列被准确测定。 苋科凝集素 苋科凝集素家族较小,只存在于一些苋科植物中,目前发现不超过10种,均具有GalNAc结合特异性,并且在胺基酸序列及三维结构上与其他植物凝集素都存在差异。苋科凝集素都是由2个同源的亚基以头一尾方式排列形成的二聚体。 功能特性 对植物病原菌的作用 植物凝集素作为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介质,可防止植物病原菌对植物的危害;Mishkid等(1982)研究发现,植物凝集素常积累于病原菌易侵染的部位,预示著凝集素可能参与对病原菌的防御。 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 已有实验证明,植物凝集素能结合真菌细胞、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植物凝集素对真菌的抗生效应可能与它特异结合暴露于真菌细胞壁表面的糖复合物并导致真菌细胞壁及菌体结构形态改变有关,凝集素可与真菌表面的葡聚糖、半乳糖、甘露糖等多糖结合,干扰真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其细胞的正常代谢。Peumans和Van Damme(1995)进行的体外研究表明,麦胚凝集素(WGA)抑制绿色木霉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狭叶荨麻凝集素抑制灰葡萄孢、钩状木霉和布拉克霉的生长。刘士庄等(1996)报导,棉花种子中凝集素含量与棉花抗枯萎病能力呈正相关,分离纯化的棉花凝集素能明显凝集枯萎病菌分生孢子,并抑制其萌发。曾日中等(1998)指出橡胶蛋白和其它植物凝集素一样也具有抗真菌活性,可以抑制病原菌的侵染和生长,起到保护橡胶树乳管的作用。余萍等(2004)研究发现狗脊蕨凝集素(w儿)对玉米大斑病菌有抑制作用。 对植物病原细菌的作用 由于细菌细胞壁的作用,凝集素不能进入细菌细胞质,因此不能改变细胞膜结构或渗透细胞膜扰乱侵人微生物的正常细胞间进程。植物凝集素是通过一种基于与细胞壁糖类,或细胞外聚糖相互作用的机制对细菌构成抗生效应。Sequeira(1977)等报导马铃薯凝集素能抗青枯假单胞菌;Broekaet (1986)等提出,刺苹果种子凝集素可使幼根免受细菌侵染。Ayouba等(1994)研究指出,几种豆科植物种子凝集素可与细菌细胞壁肽聚体(胞壁酸、N一乙酰胞壁酸、胞壁酰二肽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余萍等(2004)研究发现狗脊蕨凝集素 (wJL)对甘薯薯瘟病原细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对植物病毒的作用 植物病毒不含聚糖,没有凝集素的作用位点,因此植物凝集素对植物病毒无抑制作用。Peumans和Van Damme(1995)综述道,一种称为核糖体失活蛋白型的特殊类型凝集素对植物病毒具有抑制活性,其机理尚不清楚。但有杀虫活性的凝集素可能会阻止或减少虫传播病毒病害的传播。 对植物病原线虫的作用 这方面研究相对较少,仅常团结等(2002)报导纯化的雪花莲外源凝集素(GNA)可以抗植物病原性线虫。 对昆虫的作用 植物凝集素对昆虫如同翅目昆虫及动物产生毒害的机理还不清楚,一般认为植物凝集素可能通过和糖蛋白,如和昆虫围食膜表面、消化道上皮细胞的糖缀合物、或糖基化的消化酶等结合,从而影响昆虫、动物对营养吸收,促进消化道中细菌的繁殖和诱发病灶,抑制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最终达到杀虫、或对动物产生毒害的作用。 菜豆凝集素(PHA)是第一个被描述的具有抗虫性的植物凝集素。有趣的是,PHA对豆象幼虫具有毒性的结论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实验结果,后来研究发现这种防卫作用是由于含有A一淀粉酶抑制剂的缘故(Huesing等1991 。如今许多实验表明,来源于麦胚、马铃薯块茎、核桃、沙棘、水稻和刺荨麻的凝集素对豌豆象甲幼虫和豇豆象甲幼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WGA和紫色羊蹄甲种子凝集素在浓度很低时对欧洲玉米螟新生幼虫就有致死作用;从雪花莲和大蒜提取的凝集素对豇豆象鼻虫和菸草天蛾幼虫有毒性。雪花莲凝集素(GNA)等对咀嚼式昆虫和刺吸式昆虫都有致死作用。黄大叻等 (1997)报导来源于掌叶半夏和半夏的凝集素对麦长管蚜、禾缢管蚜、棉蚜和桃蚜等有致死活性。王伟等(1998)获得同时表达P—lec(豌豆外源凝集素基因)和CpT1(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双价转基因棉花,棉铃虫的存活率、平均体重、生物总量及蜕皮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毛雪等(1999)利用全纯营养液饲养蚜虫技术明确鉴定了棉花凝集素 (GHA)、蓖麻凝集素(ACA)、天南星凝集素(AMA)和伴刀豆凝集素(ConA)对棉蚜和麦长管蚜的抗生作用,尽管所测凝集素半致死浓度有差异。对于长角叶甲,Czapla实验表明WGA、BPA可抑制40% 的虫重,来源(EHL)凝集素在2%水平上致死率为100%,但由于EHL的热不稳定性,后来的实验结果有些不一致;在0.1%水平上雪花莲凝集素(GNA)、WGA对1龄、3龄灰、褐飞虱作用都非常明显,同对照相比死亡率大于75%;WGA对黑尾叶蝉的致死率为l5%,GNA的致死率为87%;Powell等人以GNA、WGA 0.1%(w/v)人工饲料饲喂灰、褐飞虱,24h内降低蜜汁分泌96%,而且GNA的抗性效果最佳;但豌豆凝集素对黑尾叶蝉成虫则没有效果;此外WGA、豌豆凝集素等5种凝集素也能减少马铃薯叶蝉成活时间。最近的工作发现刺吸式口器昆虫如椰粉虱、叶蝉、蚜虫等对一些单子叶植物甘露糖结凝集素敏感。刘红霞等(2004)研究发现刺槐种子凝集素对舞毒蛾幼虫的营养代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对高等动物捕食者的作用 同昆虫一样,高等动物消化道上布满了细胞膜糖蛋白及高度糖基化的粘蛋白,这就成了植物凝集素的无数作用位点,保护植物免受食草动物侵食。如动物食用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或生豆后会引起急性恶心伴有呕吐和腹泻,以至于动物宁肯挨饿也不食用含PHA饲料。 套用及前景 在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套用 植物凝集索由于专一的识别某一特定单糖或多糖中的特定糖基序列,不仅用于分离纯化,也用于糖链的结构分析。它们可识别糖链的不同类型、不同核心结构,探测糖链分布,选用多种凝集索反复核对糖链的结构可获得较为准确的结论。利用凝集素亲和层析。亲和电泳和抗体凝集素酶免疫测定凝集素和糖链结合的强弱。细胞表面的糖链结构因细胞种类、分化阶段或功能状态而异,因此可以利用凝集素分离无损伤,高存活率,高产量的特定结构细胞亚群。在免疫学上植物凝集索还是不可缺少的促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剂。在神经学科上,研究神经元表面结构,外周神经元损伤带来的后果及其修复机制,细胞神经递质受体等。 医药方面的套用 在某些恶性肿瘤中,某些蛋白如原发性肝癌中N一糖链发生变化,以此作为肿瘤诊断和鉴定。某些植物凝集素具有毒性,研究人员将完整的毒素分子或α链作为弹头,利用化学偶联剂与单克隆抗体制备成免疫毒素。免疫毒素可用于骨髓移植,体外清除其中的T细胞进行异体移植,清除其中的癌细胞进行自体移植,并防止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因此,在基因水平对小分子抗体和高活性的毒素弹头相偶联,将为肿瘤的导向治疗提供新途径。除抗体外,一些细胞因子和特定的糖链也可以作为导航装置,也有将人绒毛促性腺β亚基和RTA相偶联的报导。 在农业抗虫方面的套用 目前已经克隆了一些对害虫抗性较好的基因,并取得一些进展。在植物中表达凝集素要求相对高的水平才具有较好的抗虫效果,构建强的高效表达载体,采用合适的强启动子,针对害虫取食是韧皮部都可采用特异性表达启动子,或与其它的杀虫蛋白相结合提高抗性。但植物凝集素对刺吸式害虫的杀虫性还不尽人意,有必要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制定相应策略提高抗虫效果,着手新的抗虫植物凝集素的克隆。与此同时,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有待进一步证实。 糖工程是继70年代基因工程,80年代蛋白质工程之后的第三个前沿领域,植物凝集素在糖生物学研究中作为信息识别分子倍受瞩目。随着凝集素资料库的建立,糖链结构分析,糖链合成方法学,X-ray单晶衍射的发展,将有更多的凝集素的三维立体结构,糖识别机制得以阐明。凝集素对糖识别机制的研究必将推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 结语 随着人们长期单一地在作物中导人某个基因,如Bt基因,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套用这类基因不能有效防治有些害虫,如引起同翅目蚜虫在转Bt棉上的再猖獗现象;二是某些害虫已对这类长期使用的基因产生了抗性,如鳞翅目的棉铃虫和小菜蛾已对Bt基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这种情况下,植物凝集素以其具有对鳞翅目、特别是对同翅目蚜虫、飞虱、叶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及一些微生物有防效,对环境无污染,稳定性好及对高等动物相对安全等优点,为防治病虫害开拓新思路。不可否认,植物凝集素作为植物基因工程的一部分,将在培育抗病虫品种、发展可持续农业中大显身手,植物凝集素更多的套用于转基因抗虫品种的培育,抗病品种筛选上还有待于突破。另一方面,植物凝集素对刺吸式害虫的杀虫性还不尽人意,如抗虫性不强、抗虫谱不广等,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制定相应策略提高抗虫效果。 外源凝集素基因是一组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成分,在储藏器官和繁殖器官中的含量尤其丰富。外源凝集素对植物有许多很重要的生理作用,其中在作物害虫防治方面所能表现出的作用是保护功能,即在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外源凝集素以不同的方式保护植物免受害虫的侵害。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凝集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蛋白粒中,一旦被害虫摄食,外源凝集素便会在昆虫的消化道内释放出来,并与肠道围食膜上的糖蛋白相结合,影响营养物质的正常吸收。同时,还可能在昆虫的消化道内诱发病灶,促进消化道内细菌的增殖,对害虫本身造成为害,从而达到杀虫的目的。因而引起了人们对探讨外源凝集素基因在抗虫植物基因工程中套用的极大兴趣。人们已分离出多种外源凝集素基因,然而由于多种外源凝集素对人和哺乳动物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因而在生产上套用较少。但也有一些特例,其中豌豆外源凝集素和雪莲花外源凝素(GNA)对人的毒性极低,但对害虫却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因而倍受人们的重视。现已证明GNA对稻褐飞虱、黑尾叶蝉有极强的毒杀作用,同时还能抑制蚜虫的生长。因而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将GNA基因导入到植物体内,以培育出对稻褐飞虱、蚜虫等刺吸式害虫有抗性的转基因植物。到目前为止,已有至少10种植物获得了转GNA基因抗虫植株,它们分别是油菜、西红柿、水稻、甘蔗、甘薯、向日葵、菸草、马铃薯、大豆和葡萄等,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虫性。


上一篇:男人四十上高中

下一篇:羊羊快乐的一年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