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标准化的意义
标准化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只要有分工就有标准化的需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标准化是企业实现跨国战略、纵横全球的基本门槛和必然选择。根据IDC的调查报告,70%以上的IT经理提出会采用标准化的产品,因为这样会大幅度降低总体成本,而世界品牌的戴尔计算机公司正是抓住用户的这一需求,大举开发国际认证的标准化IT产品,在全球获得发展商机,并能以很快的速度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的许多企业虽然在拓展全球市场中不遗余力,但由于缺乏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操作方式、标准化组织管理,结果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处于徘徊、观望的地位,2001年肯德基在中国要停止销售土豆泥,原因就是在全球范围内肯德基的土豆供应跟不上,而作为传统土豆生产大国的中国土豆又不适应西方标准,没有通过国际标准认证,其结果使中国失去了三亿元的商业机会。
标准化是行业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前提和基础。现代物流产业,要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的协调,根治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中的重复操作、准确性差、可靠性低等问题,提高整个物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削减物流资源占用和成本开支,提升上下游企业乃至供应链整体竞争能力,关键在于解决单一企业或系统的信息孤岛问题,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起快速、及时和透明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实现3000多不同产业的信息互联互通,而其基础就是物流信息标准化,即必须制订出不同物流系统之间信息交流与处理的标准协议或规则,作为跨系统、跨行业和跨地区的物流运作桥梁,以顺利实现企业间的物流信息数据的交流、不同地区间物流信息的交流、供应链系统间信息的交流、不同物流软件系统的信息交流等,最终完成物流系统集成和资源整合的目的。
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定义是什么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物流标准根据其定义分为物流软件标准和物流硬件标准两类:
1、软件标准包括物流用语统一,单位标准化,钱票收据标准化,应用条码标准化,包装尺寸标准化。
2、硬件标准含有托盘标准化,集装箱、叉车标准化,拖车载重量标准化,保管设施标准化,其他物流设备标准化。
物流标准的作用有哪些?
1、是物流系统设计的前提物流标准化是物流系统同一性、一致性的保证,是几个环节有机联系的必要前提。例如,集装箱标准化可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联接,对于发展广泛的水陆联运,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都有着重要意义。2、物流成本和效益有作用实现物流标准化后,贯通了全系统,可以实现“一贯到户”式的物流,其效益由速度加快、中间装卸、搬运、暂存费用降低、中间损失降低而获得。从而物流成本大大降低,效益显著提高。3、加快物流管理发展进程物流标准化可以加快物流系统建设,是迅速推行物流管理的捷径。建立物流系统的涉及面广,难度非常大,推行物流标准化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加快推行物流管理的进程。4、为物流系统创造条件物流系统不是孤立的,为了使物流外系统与物流系统更好衔接,通过物流标准化简化和统一衔接点是非常重要的。标准化的内容标准化的内容,实际上就是经过优选之后的共同规则,为了推行这种共同规则,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标准化组织,例如英国的标准化协会(bsi),我国的国家技术监督局等。在日内瓦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负责协调世界范围的标准化问题。目前,标准化工作开展较普遍的领域是产品标准,这也是标准化的核心,围绕产品标准,工程标准、工作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也出现了发展的势头。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物流信息标准化的作用是什么
物流信息标准化的作用如下:1.提高物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提高物流效率。3.降低物流成本。4.促进物流企业的合作和竞争。5.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6.促进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7.发挥物流系统功能,保证商品质量。8.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9.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摘要】
物流信息标准化的作用是什么【提问】
物流信息标准化的作用如下:1.提高物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提高物流效率。3.降低物流成本。4.促进物流企业的合作和竞争。5.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6.促进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7.发挥物流系统功能,保证商品质量。8.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9.提高物流技术水平。【回答】
国际物流标准化的标准化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对外贸易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所有的国际贸易又最终靠国际物流来完成,所以各个国家都很重视本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衔接,在本国物流管理发展初期就力求使本国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一致。若不如此,不但会加大国际交往的技术难度,更重要的是在本来就很高的关税及运费基础上又会增加因标准化不统一所造成的效益损失,使外贸成本增加。同时,在运输、包装、装卸、仓储、信息,甚至资金结算等方面采用国际标准,实现国际物流标准统一化,能够打破各国或地区标准不统一的技术贸易壁垒,从而加速国际贸易的物流过程。国际物流标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物流标准化可以为多式联运以及物流在生产、仓储、销售、消费等环节间的流动提供最有效的衔接方式和手段,能使企业获得直接或间接物流效益,比如运输及装卸搬运的时间节约,中间环节的压缩及其所带来的货差货损减少,仓储货物周转加快、库存降低、仓储时间缩短所带来的资金占用减少等。由于经济的不同步发展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物流发展的水平并不一致。对于美国、欧洲、日本等一些国家和地区较早开始进行物流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物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从世界范围来看,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各个国家都还处于初始阶段。而在此时推行国际物流标准化,不仅有利于世界各国贸易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新的物流技术、物流理念、物流管理方法等在世界各国、各行业的同步推广,同时能够快速推进世界各国整体物流管理现代化的水平提高。国际物流标准化现状随着贸易的国际化,标准也日趋国际化。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制定本国标准,已经成为WTO对各成员国的要求。物流标准化的重点在于通过制定标准规格尺寸来实现全物流系统的贯通,提高物流效率。与物流密切相关的有两大标准化体系是ISO和EAN.UCC。ISO/IEC下设了多个物流标准化的技术委员会负责全球的物流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已经制定了200多项与物流设施、运作模式与管理、基础模数、物流标识、数据信息交换相关的标准。在ISO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2 000条左右,其中运输181条、包装42条、流通2条、仓储93条、配送53条、信息1 605条。EAN就是管理除北美以外的对货物、运输、服务和位置进行唯一有效编码并推动其应用的国际组织,是国际上从事物流信息标准化的重要国际组织,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是北美地区与EAN对应的组织。近两年来,两个组织加强合作,达成了EAN.UCC联盟,以共同管理和推广EAN.UCC系统,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物流信息标准化。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物流系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已经成为先进国家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效益,提高竞争力的必备手段。在国际集装箱和EDI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各国开始进一步在物流的交易条件、技术装备规格,特别是单证、法律环境、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行国际的统一标准,使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融为一体。美国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之一,参加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物流标准制定工作,制定出了物流结构、基本词汇、定义、物流技术规范、海上多国部队物流、物流信息识别系统等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积极推进物流的运输、供应链、配送、仓储、EDI和进出口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美国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1 200余条,其中运输91条,包装314条,装卸8条,流通33条,仓储487条,配送121条,信息123条。在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方面,美国积极加入ISO/TC104、 ISO/TC122、ISO/TC154管理、商业及工业中的文件和数据元素等委员会。日本是对物流标准化比较重视的国家之一,标准化的速度也很快。日本在标准体系研究中注重与美国和欧洲进行合作,将重点放在标准的国际通用性上。已经提出日本工业标准(JIS)关于物流方面的若干草案,它们包括物流模数体系、集装的基本尺寸、物流用语、物流设施的设备基准、输送用包装的系列尺寸(包装模数)、包装用语、大型集装箱、塑料制通用箱、平托盘、卡车车厢内壁尺寸等。在日本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400余条,其中运输24条、包装29条、流通4条、仓储38条、配送20条、信息302条。
国际物流标准化的标准介绍
国际物流标准化工作正在研究及制定中,但与物流有关的许多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大多早已发布,并由专门的专业委员会负责制定新的国际标准,其中ISO对于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模数尺寸已大体取得了一致意见,并拟定了初步方案,几人基础模数尺寸如下:1)物流基础模数尺寸:600㎜×400㎜ 2)物流模数尺寸(集装基础模数尺寸):1200㎜×1000㎜为主,也允许1200㎜×800㎜及1100㎜×1100㎜ 3)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与集装基础模数尺寸的配合关系,如图1-1所示。我国目前尚未从物流系统角度全面开展各环节标准化工作,也没有研究物流系统的配合性等问题,但我国的相关部门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建立了密切联系,并对照ISO的相关组织明确了我国的物流标准的归口单位,如表1-1所示。 表1-1 国际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加者名单 编 号 名 称 秘书国 我国归口技术单位 ISO TC7 造船 荷兰 全国船舶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ISO TC22 公路车辆 法国 机械部长春汽车研究所 ISO TC51 托盘 英国 铁道部标准所 ISO TC63 玻璃包装容器 捷克斯洛伐克 轻工部玻璃研究所 ISO TC96 起重机 澳大利亚 机械部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 ISO TC100 链条及链轮 英国 机械部标准所 ISO TC101 连续装卸设备 法国 机械部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 ISO TC104 集装箱 美国 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ISO TC110 产业车辆 法国 机械部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 ISO TC122 包装 加拿大 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 ISO TC883 货物作业标志 ISO TC4 物流(协调有关标准) 国家经委综合运输所 同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分系统的标准,其中汽车、叉车、吊车等已全部实现了标准化,包装模数及包装尺寸、联运平托盘也制定了国家标准,参照国际标准,还制定了运输包装部位的标示方法国家标准。其中,联运平托盘外部尺寸系列规定优先选用两种尺寸,各为:TP2--800㎜×1200㎜,TP3--1000㎜×1200㎜;还可选用一种尺寸为TP1--800㎜×1000㎜。托盘高度基本尺寸为100㎜和70㎜两种。
物流标准化包含哪些标准?
物流标准化的分类
根据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功能,物流标准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物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其间的配合应有统一的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有:专业计量单位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集装模数尺寸;物流专业名词标准;物流核算、统计标准等。
2、大的物流系统又分为许多子系统,子系统中也要制定一定的技术标准。
主要有:运输车船标准;作业车辆(指叉车、台车、手车等》标准;传输机具(如起重机、传送机、提升机等)标准;仓库技术标准;站场技术标准;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货架、储罐标准等。
3、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是指对各项工作制定的统一要求及规范化规定。
(一)物流中的通用技术标准
l、专业计量单位标准。除国家公布的统一计量标准外,物流系统本身还有许多专门的计量标准。
2、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物流模数,是指在物流系统设计、计算和布局中,普遍重复地应用的基准尺寸。基础模数尺寸标准指标准化的共同单位尺寸或系统各标准尺寸的最小公约尺寸。在基础模
数尺寸确定之后,各个具体的尺寸标准都要以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选取其整数倍数为规定的尺寸标准。
3、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标准。这是指物流系统中各种建筑物的物流基础模数,它是以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确定的。该尺寸是设计建筑物长、宽、高尺寸,门宙尺寸,建筑物柱间距、跨度及进
深等尺寸的依据。
4、集装基础模数尺寸标准。在物流基础模数尺寸的基础上,确定的各种集装设备的基础尺寸,以此尺寸作为设计集装设备三维尺寸的依据。在物流过程中,集装尺寸必须与各环节物流设施、设备、
机具相配合。因此,整个物流系统的设计往往以集装尺寸为核心,然后在满足其它要求的前提下决定各设计尺寸。集装模数尺寸影响和决定着其它各有关环节的标准化。
(二)物流中的专用技术标准
1、运输车船标准。是指各种运输设备,如火车、船舶、卡车等运输工具,从各种设备的有效衔接出发,所制定的车厢、船舱尺寸标准和载荷能力标准等。
2、作业车辆标准。指物流过程中使用的各种作业车辆,如叉车、台车、手推车等,在规格尺寸、运行方式、作业范围、作业量、作业速度等方面的技术标准。
3、传输机具标准。指物流中完成传送的各种机械设备,如起重机械、传输机械、提升机械等,在尺寸、传输能力方面的技术标难。
4、仓库技术标准。指仓库尺寸,建筑面积,单位储存能力,吞吐能力等技术标准。
5、站台技术标准。指站台高度、作业能力等技术标准。
6、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包括包装、托盘、集装箱系列尺寸标准、重量标准以及包装材料、材质标难等。
7、货架、储罐标准。指货架净空间、载重能力、储罐容积、尺寸标准等。
(三)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
是对物流各项工作制定的统一要求及规范化规定。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可明确划分各岗位的职责范围、权力和义务、工作方法、检查监督方法等。
物流标准化包含哪些内容
物流标准化的推进内容如下:1、物的标准化:以托盘标准化为抓手,推动托盘、物流周转箱、货架、车辆车厢、集装箱、产品包装模数等系列标准协同规范和标准统一,大幅度提升物流效率;2、流的标准化:在物的单元标准化基础上,通过把物流单元作为计量单元、信息单元、订货单元,推动带托运输、带托配送;推动物流作业流程、服务流程、商业流程标准化。3、链的标准化:在“物”和“流”的标准化基础上,通过对“物”的单元统一标码标准。解决万“码”奔腾带来的物流信息领域物品编码杂乱无章和信息孤岛等问题,推动供应链上下游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与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推动供应链的标准化;4、网的标准化:物流是链接制造业与客户终端的基础网络,在物的标准化、流的标准化、链的标准化基础上,物流标准与物的生产标准、流通标准对接,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信息融合,系统推动智慧物流网的标准化。扩展资料:促进物流标准化的措施:制定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从物流作业对象“物”的标准化抓起。以单元化物流为主线,以托盘标准为基础性核心标准。重点推进物流仓、储、配、搬、拣选过程中车厢、周转箱、产品包装、物流包装、仓储或为等物流单元尺寸规格与托盘标准协同。以托盘标准为抓手来解决物流运作中基础性标准的统一问题,在此基础上系统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流标准化
物流标准化的作用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与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标准化工作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国际标准的采用已经十分普遍,标准化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而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相当不完善,尽管已建立了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如《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存在着严重问题。以《储运单元条码》为例,应用正确率不足15%。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物流标准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可以统一国内物流概念。我国的物流发展借鉴了很多国外的经验,但是由于各国在物流的认识上有着众多的学派,就造成了国内人士对物流的理解存在偏差。物流的发展不单单是学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为国民经济服务、创造更多的实际价值。所以,我们要弄清物流的概念问题,并对物流涉及的相关内容达成统一的认识,为加快我国物流的发展扫清理论上的障碍。
可以规范物流企业。目前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其中不乏新生企业和从相关行业转行的企业,层出不穷的物流企业也使物流队伍良莠不齐。物流业整体水平不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市场定位不准确、服务产品不合格、内部结构不合理、运作经营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建立与物流业相关的国家标准,对已进入物流市场和即将进入物流市场的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确保物流业稳步发展的需要。
可以提高物流效率。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它涉及运输、包装、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等各个方面。我国的现代物流业是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传统的物流被人为地割裂为很多阶段,而各个阶段不能很好地衔接和协调,加上信息不能共享,造成物流的效率不高,这在很多小的医药物流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个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可以使国内物流与国际接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使世界各国的跨国公司开始把发展目光集中到我国。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物流业将受到来自国外物流公司的冲击。所以,我国的物流业必须全面与国际接轨,接纳最先进的思想,运用最科学的运作和管理方法,改造和武装我们的物流企业,以提高竞争力。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物流的标准化建设是引导我国物流企业与国际物流接轨的途径。
国际物流标准化
国际物流标准化指的是以国际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国际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国际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国际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