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爷的传说

时间:2024-08-08 13:11:23编辑:揭秘君

灶王爷的原名叫什么

“灶神,原姓张,家住顺义张格庄”,老北京民歌,认为灶神是北京人。其实类似的传说在很多地方都有。民俗学学者高纬说:“灶神本来就是一个人造的神,本来就没有名字和产地。只是后来各地供奉祭品,才慢慢附加了许多故事,灶神才有了性别、姓名、籍贯这样的人类特征。”
早君庙。新京报记者王赢摄
灶神起源,古代火神崇拜
在传统习俗中,新年最重要的仪式是厨房祭祀。祭灶的传统已有3000年左右,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礼记》。一些现代学者认为,祭祀用炉的起源比文字记载更早,因为对火的崇拜早在洞穴时代就已形成。
灶神的记载最早见于《礼记》,成书于2000多年前。《礼记》记载,周朝设“七祭”祭祀七神,其中包括灶神。
灶神崇拜和火神的原始崇拜是两面。灶神具体化最初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火神做灶神,有颜地说、祝融说等。两者往往同时存在。《淮南子》中记载“炎帝生火,死时为灶”,但同一本书中也记载“吴回,祝融,为高辛家之火,死时为火神,祀于灶中”。后一种说法,继承自普通话,说“丽芙是高辛家的火,光辉无比,普照四方。”
另一种方式是把造物主当成神。比如黄帝说的,《物本会》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
是鬼。灶神能算命或算命吗?
除了神,关于灶神的地位还有很多不同的描述。最典型的就是灶神不是神而是鬼。比如《庄子》里,桓公问:“有鬼吗?”庄子说的没错,“沈有鞋,灶有馍馍。”意思是“水底泥里的鬼叫鞋,灶里的鬼叫馍。”有学者考证“发髻”是颛顼的儿子“穷蝉”。
关于厨鬼有很多说法。如《史记·小武本纪》记载“少翁炼丹盖夜至王符与厨鬼”。唐代诗人也用“厨鬼”这个词。比如唐代陆龟蒙《祭厨解》中说“厨鬼能使人功过及时,天上白”。宋代王安石《显蒋公对灶火之功》中说:“刀斧手起初不想清人,厨鬼如何还怒?”
王安石的诗里,有很多关于厨鬼的笑话。其实灶神掌管烟火,从天而降分辨善恶的功能,早已在民间出现和流传。王在《论语》中讽刺孔子。为什么有人说“拍厨房马屁不如拍奥地利”?王甲是魏国一位很有权势的大臣,“敖”是“房间的西南角”,他在那里受到尊敬,经常为上帝服务。所以王问的是为什么“县官不如现官”?宋代的朱解释说:“与其依附君主,不如依附权臣”。
孔子的回答是:“不是这样的。如果你在天堂被判有罪,你可以祈祷什么。”得罪了上天,求谁都没用。换句话说,孔子不认为灶神可以决定人的命运。


灶王爷叫什么名字?

灶王爷姓张名单,又名隗,字子郭。灶王爷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神、灶公、灶君等。自人类脱离茹毛饮血、发明火食之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灶就逐渐与人生活密切相关,祭灶也因此成为民间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相关传说故事:张单娶妻丁香,丁香十分孝顺公婆。后来张单外出经商发了财,爱上另一个女子海棠,于是回家休了丁香。这之后,丁香嫁给了一个贫穷老太婆的打柴儿子。而海棠则每天好吃懒做,还失火烧光了家产,丢下张单改嫁了。张单只好四处讨饭维持生活。有一年的腊月廿三,张单到丁香家讨饭,被认出后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门里了。因为他是玉帝的本家(都姓张),所以玉帝封他为灶王爷。

灶王爷的原名叫什么

有一个小故事:灶王爷也叫做灶神,灶君司命,是神话传说中等级最低的地仙,民间传说灶王爷原名张生,本来是个普通的百姓,他娶了妻子之后每天花天酒地,把家里的钱都花光了,沦落成街上的乞丐,妻子也因此离他而去了。

space
灶王爷的原名叫什么?揭秘灶王爷的真实身份
后来有一天,他要饭居然误打误撞要到了前妻家里,于是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自己烧死了。玉皇大帝认为张生还能够回心转意,没有坏到底。况且又是本家(玉皇大帝也姓张),既然死在了锅底,就封了他一个灶王爷爷的官职!灶王爷这个官职,原来是主管人间饮食制作的,后来又有了监察人间罪恶,掌管一家人宿命的职能。会在每年的腊月23晚上上天向玉帝报告,大家为了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说自己的好话,就会在灶王爷上天,这一天制作灶糖,目的是用甜甜蜜蜜的糖黏住灶王爷的嘴,因此农历12月23号也就成了中国民间传统的节日,祭灶日,人们也把它称为小年。

space
灶王爷的原名叫什么?揭秘灶王爷的真实身份
灶王爷上天汇报什么呢?

因为他,见天在做饭的地方待着。而古时候,做饭的多是家里的女人,女人们爱说闲话,东家长西家短,谁家有什么事儿?灶王爷都躲在灶台里听着呢,不光听着他还都记下来,每年的腊月23灶王爷就要上天庭,去向玉帝汇报谁谁谁家一年干了哪些哪些哪些事?

玉皇大帝会根据灶王爷的汇报给做坏事儿的人相应的惩罚。据说做了小坏事要少活100天,干了大坏事儿要少活300天,老爷子可能是天天守着灶台盯着家家户户做的好吃的。只能看不能吃,他心里不太平衡,所以他特别爱打小报告。

space
灶王爷的原名叫什么?揭秘灶王爷的真实身份
所以汇报的时候总是捡坏事说呗,人们只好想尽各种办法给他供奉吃喝,希望它吃了人的嘴短,能多说好话,这个就叫做祭灶,送灶王爷上天。于是有的地方要吃汤圆,希望灶王爷的嘴像蜜一样甜。有的地方要吃醪糟不仅甜,还有酒味儿,希望赵王爷喝醉了,忘掉要告的坏事儿。

更多的地方要吃灶糖,也叫麻糖,关东糖。希望这灶糖,甜甜的,黏黏的,把赵王爷的嘴黏处,干脆就别说话了,也就不能向玉帝打小报告了。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23,个别地区是腊月24,江浙沪地区则把腊月24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


灶王爷的故事

灶王爷的故事5篇 灶王爷的故事1   据传“灶王”原是浪荡公子张万仓,外号张腊月。其原配丁香女勤俭贤惠、美丽善良,由于张腊月喜新厌旧,后门休出丁香女,前门娶来王海棠。不几年家底被挥霍净光,张腊月后悔莫及哭瞎了眼,便沿街乞讨。有一年腊月二十三,他讨饭到了丁香家,丁香女看到张腊月可怜,便不记前仇,让仆人把他请进来给他一碗龙须面吃。当他得知这是前妻丁香家时,羞愧难当便一头掸死在锅台上,从此贤惠的丁香女便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祭祀他于锅台上,传来传去,便把张腊月传为“灶王”,民间也传下了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张贴“灶王”的习俗。 灶王爷的故事2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在民间还有另一种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中原大地有个张生,娶妻郭丁香。郭丁香长得眉清目秀,貌若天仙,性情温顺,吃斋念佛,乐善好施,人人羡慕张生有个贤惠的妻子,夫妻二人感情深焉。郭丁香不但貌美,而且持家有方。她种棉,防线,织布;种桑,养蚕,织锦,起五更睡半夜,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家业很快兴旺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张生家中存粮大囤满、小囤流,金银财宝不计其数,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幸福美满,人人羡慕。   谁知张家富裕后,张生忘本,贪图享乐,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更喜沾花惹草,喜新厌旧,不久以郭丁香不育为名,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媳妇李海棠。李海棠虽说人长得漂亮,可是为人奸诈,好吃懒做,过门不久,妒忌丁香,经常无事生非,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后来海棠硬逼着张生把丁香休了。   郭丁香含泪离开张家,来到荒郊野外,她口中念念有词:我的鸡跟我飞,我的狗跟我走。于是家中鸡狗随之而来。接着她又念道:屋里粮食跟我走,金银财宝随我来。从此郭丁香在这里安家落户,不久又重新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   自从张生休了郭丁香,他和海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日吃喝玩乐,不到两年光景,把个万贯家产全部卖光。张生和海棠走投无路,只得沿街乞讨。   在一个风雪交加、北风凛冽的日子,张生行乞来到一家门前,这时他已饿得行走困难,站立不稳。这家丫环红红看他实在可怜,就把他扶进厨房,拿来美味佳肴,让他饱饱地吃了一顿。张生听丫环不住口地夸奖她家女主人智慧善良,乐善好施,可惜命运不佳,直到现在还是孤苦伶仃一人。张生十分敬慕这位女主人,真想面谢这位贵夫人。   恰在这时,贵夫人来到院子里,丫环忙告诉张生说:你看,我家夫人来了。张生见了这位贵夫人,头戴金冠,身穿华丽衣衫,面目和善,忙叩头施礼,口中一连声地叫道:大娘,大娘,谢谢您的救命之恩!   贵夫人听了,怒目喝道:柳条子穿鱼你瞎双眼,见了贤妻喊大娘!   这时张生抬头细看,站在面前的原来是两年前自己抛弃的妻子郭丁香。他羞愧难言,无地自容无,可是躲又无处躲,藏又无地藏,最后只好钻进灶膛里。郭丁香见了,急忙跟了过去,来到灶房,急忙把他拉出来。可怜张生已活活烧死。善良的丁香看到此情此景,悲愤交加,痛不欲生。她厚葬张生后,抑郁寡欢,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后,考虑到郭丁香生前为人,封郭丁香为灶婆,又念及张生能知错认错,封张生为灶王,专管人间、天上传递消息。   自从张生当了灶王爷,每年除夕来到人间,收集各家的善事恶行,于腊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据此玉皇大帝扬善惩恶,以保天下太平。   百姓得知张生当了灶王,想起他的生前为人,敬畏交加,担心他在玉皇大帝面前拨弄是非,于是在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时,一边磕头施礼,一边唠叨:灶王爷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且向他嘴里塞糖,还在嘴边摸糖,希望他说话甜甜的,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要胡言乱语。   灶王爷深知民间疾苦,状告三尸神在人间为非作歹,并且告诫各家各户从腊月二十三日到除夕,打扫庭院,才使三尸神的阴谋没能得逞。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天上人间诸神中,唯有灶王爷最具人性,体贴民情,因此历来受到全国百姓的敬仰,每年腊月二十三送灶王,除夕之夜迎灶王,年年如此,乐此不疲。 灶王爷的故事3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是个送灶的日子,过去这个时候,人们都要请灶王爷吃麦芽糖,还让他转送一些给玉帝吃。可如今没人给他俩送糖了。玉帝吃不到糖,挺不高兴,就把灶王爷招来,责问他;“过去每年这一天,你都献给我麦芽糖,可这几年,我怎么连糖影子也见不到?”   灶王爷听玉帝这么一说,赶紧跑到南天门往下瞧。根据以往的经验,只要看见哪一家房子里有香烟缭绕.就知道这家主人正在烧香供佛,要请他去大吃一顿。可现在.他看呀看呀.看了好久,眼都瞅酸了,还是看不见一丝烟火。   灶王爷急了,忙上殿对玉帝说:“玉帝莫生气,待臣到下界去看看。”说着,就腾云驾雾来到人间。   灶王爷降落在一座大房子前面,刚刚推开门,就吓了一大跳,呀!这儿怎么有个妖怪:大大的个子,怪模怪样的,长着三排转动着的牙齿,排成“品”字形,正在“咔嚓咔嚓”不停地嚼着甘蔗,不一会儿,就把一大堆甘蔗嚼碎,咽到肚里去了。   灶王爷虽说是个神仙,可他只会向玉帝打小报告,并没有大本事。他的身子长得胖,这会儿想跑又跑不动,只得壮起胆子来,战战兢兢地问妖怪:“你……你是何方妖精?”   “灶王爷不必害怕!”地里突然冒出一个人来,灶王爷仔细一看,是个白胡子老头,拄着一根拐杖。噢,原来是土地公公!   土地公公说:“小神一直住在人间,对人间的事情也略知一二.知道此物不是妖怪,而是造糖用的甘蔗压榨机。你看这些甘蔗,经机器这么一压,糖汁就从里面跑出来了。听说,再经过脱色、过滤、蒸发、结晶,就可以造出糖来。”   灶王爷仔细一看,可不是!那些管子里流的全是糖汁,真把他给馋坏了。他命令土地公公:“快给我拿麦芽糖来!我吃了,会在玉帝面前替你说几句好话。”   土地公公忙说:“有!有!这里是造糖厂,不要说蔗糖、麦芽糖、葡萄糖了,还有乳糖、冰糖、果糖、红糖……什么糖都有,您尽管拿吧!”   灶王爷真是喜出望外,每样都抓了一大把,拿回家大吃一顿,还送一半给玉帝。   玉帝边吃边点头,满意极了,连声说:“不错!不错!比麦芽糖还甜!”玉帝吃完糖,还不过瘾,又对灶王爷说:“我还要吃糖!我要尝尝更甜的糖!”   灶王爷又去找土地公公。土地公公只好再带他去找糖。   灶王爷看到桌上有好几个糖罐子,其中一个糖罐子的标签上写:“龙胆糖”,心想:“好家伙!龙的胆能做糖!这糖一定名贵!”便兴冲冲地抢着这罐糖走了。土地公公在灶王爷后面紧追,着急地喊:“等一等!这不是……”可是,灶王爷连理都没理他,只管腾云驾雾上天去。   玉帝听说龙胆能做糖,高兴极了,命令天兵天将:“把四海龙王一家全绑起来!拿他们的胆做糖!”   玉帝发过命令,就坐下来吃糖。可是,他刚吃一口糖,就皱紧了眉头,问:“此糖为何不甜?”   灶王爷一听,慌了,也赶紧尝一尝,咦?果然没有甜味,还带点苦味呢!   玉帝很不高兴,命令灶王爷:“你快给我换一罐好糖来!”   灶王爷不敢怠慢,赶紧照玉帝的命令去办。他到人间见了土地公公,就埋怨他:“你怎么给我不甜的糖?”   土地公公委屈地说:“小神连声喊叫,可您只管上天去,小神有何法子呢?您自己搞错了,这龙胆糖是用龙胆的根造出来的,龙胆是一种植物,哪是什么龙的胆?”   灶王爷自知理亏,就不再说什么。忽然,他一眼瞅见架子上有个罐子,标签上写着“糖精”二字,便打开罐子,用手指蘸点颗粒儿尝尝,嘿,甜极了!灶王爷心想:“这土地神真小气,原来把好糖藏在架子上,想留着独自受用。”便乘土地公公不注意,把这糖精罐子藏在自己的大袍袖里上天去了。   玉帝等得不耐烦,一见灶王爷回来,就迫不及待地夺过罐子,抓了一把糖精往嘴里塞。   “哎哟,苦死了!”玉帝的脸皱得像干黄瓜。   玉帝大怒,把灶王爷骂了一顿,差点儿没把他的胡子给揪下来。不光这样,他还生“人”的气,又命令二郎神到下界去,把甘蔗统统拔光,叫人们造不出糖来。   二郎神下到人间,正要执行玉帝的命令,土地公公赶紧从地里钻出来,拉住他的袖子说:“二郎神,别动手!这事都怪灶王爷,谁叫他把糖精当作糖偷到天上去!其实,糖精是一种有机合成物,名叫‘邻磺酰苯酰亚胺’,压根儿不是糖!”   二郎神为难了,要是不执行玉帝的命令,玉帝怪罪起来怎么办呢?   土地公公出了个主意:“把甘蔗拔掉太可惜了,不如把它变成山芋,这样既不糟蹋东西,也不会被玉帝发现。”   二郎神照土地公公的主意把甘蔗全变成了山芋。   过了些时候,玉帝和灶王爷又想吃糖了,两个家伙馋得口水直流。玉帝对灶王爷说:“你再下去给我弄些糖来!”   灶王爷愁眉苦脸地回答:“甘蔗全没有了,还会有糖?”可他不敢违抗玉帝的命令,只好又到人间跑一趟。   灶王爷又去找土地公公帮忙。他做梦也没想到,土地公公又帮他找到了糖!不过,这些糖都不是用甘蔗做的,而是用甜菜和糖高粱做的。不光这样,灶王爷还吃到一种用山芋做的糖——异构糖。   玉帝和灶王爷终于又有糖吃了!他们觉得,吃了糖,身上暖洋洋的,也格外有劲。   玉帝和灶王爷迷上了糖!他们每天都在自己的袖子里放着一堆糖,格崩格崩地吃个不停。吃呀吃呀,过了半年,不光灶王爷变得更胖了,连玉帝也成了大胖子!到了年底,他们的牙齿全龋坏掉光了,过年的时候,他俩就只好光喝汤,没法吃鱼吃肉啦!   ----------------------   爱吃糖的`小猪   爱吃糖的老虎 灶王爷的故事4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张生的人娶了个媳妇,名唤郭丁香。郭丁香非常贤惠,自从嫁给张生后,每天起早贪黑,不辞辛劳地一操一持家务。没过几年工夫,他们的家业就逐渐兴旺起来,家里骡马成群,盖了几百间瓦舍,成了当地的大户人家。张生能够过上好日子,多亏娶了勤劳的丁香。   张生看到家业越来越大,日子过得很舒服,却未想过家业是怎么得来的。眼看郭丁香一操一劳过度,人老珠黄,没有年轻时漂亮了,张生慢慢变得喜新厌旧。后来,他便整天不干活,一心想把郭丁香休掉,找个更年轻更漂亮的媳妇。他整天虐一待丁香,最后终于把丁香休了,又娶了财主的女儿李海棠做老婆。李海棠好吃懒做,整日和张生花天酒地,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因为两人都不一操一持家务,坐吃山空,没过多久,张生的家业全部败尽,渐渐地穷了,房屋和土地都被卖掉了,最后终于穷得连饭也吃不上了。李海棠眼看过不下去,就偷偷跑了。张生终于沦落为乞丐。   有一天,张生要饭要到一家门口,一个仆人给他盛了一碗汤喝了。张生说:“这汤真好喝,再给一碗喝吧。”仆人又盛了一碗给张生喝了。张生喝完两碗汤,看看天色不早了,就说:“天不早了,问问你家主人,能让我在你家厨房里住一一夜吗?”仆人说:“行。”就把张生领到厨房里住下。张生说还饿,还想喝碗汤,仆人又给他盛了一碗,张生喝完说:“你东家心眼真好,你回报一声,我想见见他。”仆人说:“不用回报,我家主人心眼最好,给她说一声就来。”张生心里感激不尽。正想着,这家主人来了,张生一看,好像很面熟,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被自己休掉的丁香。丁香问张生:“怎么到了这步田地了?”张生羞得无地自容。心想:“我哪里还有脸活着,死了吧。”张生一看丁香家的大锅底下火烧得正旺,就一头钻到锅底下烧死了。玉皇大帝知道张生虽然不好,但他懂得害羞,自己投火烧死自己,说明他没坏到底,还能回心转意,他既死在锅底下,就封他为灶王吧。   张天师传下旨意:封张生为灶王,为一家之主。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都要用果子敬他。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一爷就要骑马上天回报各家各户的情况,腊月三十那天再回来,在天上过七天。   老百姓恐怕灶王一爷上天不说自家好话,在送他上天的时候,都用秫秸扎个马,做些面条,叫他吃饱喝足,招待得好好的,还祷告一番,希望他上天回报时多说说好话。后来又用糯米做个糖盘孝敬他,想用糖盘粘住灶王一爷的嘴,不让他说坏话。人们还在灶王像两边写了一幅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披是“一家之主”。直到现在,还有“二十三里啃糖盘,再过七天就到年”的说法。 灶王爷的故事5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小年儿,家家户户祭奠灶王爷的日子。现在很少有人在这一天上供烧香,但是这个节日习俗还一直流传着。   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供奉灶王爷。那时的灶王爷很少有现在这印刷精美的挂画儿,人家灶台前灯窝儿旁边便是灶王爷的牌位儿,一张黄纸贴在墙上,中间写着“灶王爷之位”几个大字;两边是一幅对联儿,“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上边是横批,“一家之主”,也因此在民间产生了一句歇后语,叫做“灶王爷的横批——一家之主”。在那张纸做的牌位儿下边钉两根小木橛儿托起一块一尺来长儿半尺来宽儿的小木板儿,那是给灶王爷摆放上香炉和糖果用的。   传说在这一天,家家户户供奉的灶王爷都要回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他在凡间一年的工作,同时还要把人们的要求和良好愿望反映给玉皇大帝。因此,人们在这一天的早上,都要点上一炷香,三拜九叩首,在心里默默地向灶王爷祈祷,委托灶王爷把自己的愿望带给玉皇大帝,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   小时候父亲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说的就是灶王爷满足人们愿望的事儿。   故事说的是,很久以前,有个老员外,雇了一个小长工儿,这个小长工儿一晃已经十八岁了。老员外有一个儿子,和这个小长工同庚,不同的是老员外的儿子不但不需要下田劳作,还老早儿的娶了妻,生了子,小长工觉得很不公平。   这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小长工领了一年的工钱,回家和唯一的亲人老父亲过年。话说小长工的父亲就在这一天的早上给自家的灶王爷供了糖果,上了香,然后三扣九拜之后在心里默默祈祷:“大慈大悲的灶王老爷,行行好吧,让我的儿子早点上媳妇……”   就在这一天的夜里,小长工做了一个梦,梦见了灶王爷,灶王爷告诉他说:“明天你到集市上买一张画有美丽姑娘的年画,贴在你家炕稍墙上,你老父亲的愿望就能实现。”小长工虽然不知道父亲的心愿是什么,但还是照着做了。   大年三十儿晚上,子夜到了,小长工烧开了煮饺子水,和老父亲到院子里放爆竹。放完爆竹,爷俩欢天喜地地回屋煮饺子,一开门,见一个美丽端庄,衣着艳丽的姑娘正在灶台前忙着煮饺子呢。抬头看看灶王爷,灶王爷仿佛在看着他们笑;再进里屋一看,墙上的年画变成了一张白纸,老父亲心里一下子明白了,那煮饺子的姑娘就是灶王爷求玉皇大帝赐给他的儿媳妇。   转眼之间又到了年底,小长工已经有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可是他仍然长年累月给老员外扛活,日子过得比先前更紧了,小长工觉得很不公平。小年儿又到了,小长工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给灶王爷上香祈祷,祈求能赐给他富贵。夜里,灶王爷又来了,见面第一句话就说:“小伙子啊,你不知足哇。有了媳妇和儿子又想要富贵,天下哪有那么多好事?”   小长工问灶王爷:“我为什么就不能像老员外的儿子那样?”   灶王爷说:“他能和你比吗?他只有二十三岁的寿命,你有七十三岁的寿命啊!”   小长工说:“我就是活到一百零三岁不也是受穷吗?我宁肯和他一样活到二十三岁,也不愿意永远受穷。”   灶王爷想了想,对他说:“那好吧,明天你到集市上捡带有金元宝的年画买一张,贴在炕稍墙上就行了。”   第二天,小长工照样儿做了。   大年三十晚上,小长工放完爆竹回屋里一看,惊呆了,炕上摆满了黄澄澄的金元宝。   有了钱,小长工不用再给人家扛活了,家里买了很多土地,盖了四合大院儿,雇了好几个长工,从此,小长工当上了远近闻名的大员外。他老父亲为了能多抱几个孙子,又为儿子娶了好几房儿媳妇,没过几年,老人家就孙子孙女成帮了,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小长工时刻都没有忘记灶王老爷的大恩大德,但是不知道怎么报答。经过多日的冥思苦想之后,决定在自家为灶王老爷修建一座祠堂,于是请了泥瓦匠,盖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祠堂,为灶王老爷雕铸了一樽镀金的泥像。   是年小年儿的夜里,灶王爷又来到了他的梦里,告诉他年三十儿半夜十二年点他就到寿命了,让他有个准备。   第二天,他告诉他的子女们说:“年三十儿我就要走啦,你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了灶王老爷的大恩大德,特别是腊月二十三,千万不要忘了给灶王老爷上供烧香。”   年三十儿,她早早地来到灶王老爷的祠堂里,坐在灶王老爷的对面,摆上了丰盛的酒菜,自己吃一口菜,给灶王老爷喂一口菜;自己喝一口酒,给灶王老爷喝一口酒。就这样,一口菜,一口酒,一边吃,一边喝,一边唠着感恩的话,弄得灶王老爷满脸满身都是酒菜,都是油腻。子夜到了,阎王派两个钦差来接他,一看他正在和灶王爷面对面的喝酒,没敢惊动,忙跑回去向阎王报告说:“那小子正在和灶王爷喝酒呢,有说有笑的,我们俩没敢惊动。”   阎王不信,亲自和两个钦差去接,到那一看果然不假,于是火冒三丈,就去找玉皇大帝说理。玉皇大帝听了之后说:“不对呀,老张现在正在和各路神仙一起吃庆功酒呢?”两人一边说一边来到了宴会大厅找灶王爷。灶王爷说:“那那儿是我呀,那是他为了感激我,为我塑的镀金泥像。”   玉帝和阎王一听世上还有这样知恩图报之人,感动之余,就免去了小长工一死,允许他能活多久就活多久。   小长工陪着灶王老爷的雕像喝到天亮竟然还活着,而老员外的儿子,在那个年三十儿的子夜时分如期归西了。   末了的结论是,做人,要知道知恩图报。

灶王爷的故事

秦巴汉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传统节日“小年”,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

灶神,又称灶君、灶王、司命灶君、东厨司命等,民间俗称“灶王爷”。

过去差不多家家的厨房都供奉灶王爷,灶王爷是居家之神,是“一家之主”,是家庭的守护神。

祭灶,也叫“辞灶”,就是送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所有事情,特别是他所在的这家人所做的善事、恶事,好让上天来赏罚。

灶王爷是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事情的神,流传了许多故事。今分享几则,以应“小年”之景。

一,穷秀才赶灶王爷

一位穷秀才因科考落第,家道败落,不得不在街头卖字糊口,半饥半饱地过日子。到了腊月二十三,连祭灶的东西都买不起。

他深感世道不公,气愤之下,便在灶王爷的神像上写了一首诗:

一匹黑马一支鞭,我赶灶王早升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为何文章不值钱?

灶王饿着肚子被赶上天,玉皇看了穷秀才的诗,深受感动,对那些嘴上抹了蜜糖,报喜不报忧的灶王给予重重处罚,并向穷秀才传旨道:

灶王受贿把我骗,唯有秀才敢直言,

玉皇问了人间事,从此文章应值钱。

后来,这位穷秀才获得了富贵。人们都称赞他不给灶王爷溜须拍马,赶灶王赶出了好报应。

这个传说是借赶灶王、处罚灶王来针对时弊,反对一味粉饰太平、报喜不报忧的恶劣世风。

二,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明朝有个兵部尚书,名叫张悦。

有一次在接灶神的时候,他家的狗蹲在灶头上,他也不去赶它,任凭狗凑热闹,继续拜灶王爷。

那只狗突然从灶上跌下来,立刻死了。全家人都说这是不祥之兆,张悦却镇静地对家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后来他家平安无事。

这个传说告诉我们,信仰不同于迷信,信仰是给生活一种秩序和仪式感,让人行得正、坐得端;而迷信则会毁了生活,让我们无所适从。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三,张郎休妻

民间传说灶王爷原来姓张,被人称为“张郎”,他娶了个媳妇,名叫郭丁香。

这个郭丁香非常贤惠,起早睡晚,辛勤持家,很快家业就兴旺起来,高屋瓦房,骡马成群。

张郎成了富户,全是因为勤劳能干的妻子,但是他不想想是怎么得来的,反而产生了喜新厌旧的念头,活也不干,一心想把郭丁香休掉,再找个漂亮的年轻媳妇。

他整天虐待郭丁香,终于把她休了,赶出家门,又娶了个财主的女儿李海棠。这李海棠好吃懒做,整日和张郎花天酒地,不操持家务。

几年下来,家业败尽,最后连饭也吃不上了,李海棠也不跟他了。

俗话说:休了前妻没饭吃。

张郎只好要饭,有一天,来到一家门口,一个仆人给他饭吃。他吃完饭,看看天色不早了,就恳求在这家锅屋里住一夜。那个仆人请示女主人后,就答应了。

张郎说:“你家主人心眼真好,你给说一声,我想见见她。”等到一见女主人,原来是被他休出家门的郭丁香。

郭丁香问张郎:“你怎么到了这步田地了?”张郎羞愧得无地自容,就一头钻到锅灶底下烧死了。

巡游人间的天神把这事上报给玉皇大帝。玉皇觉得张郎虽然不好,但是还知道羞耻,说明他没坏到底,既然死在锅灶底下,就封他做灶王爷吧。

这个传说流传很广,影响很大,以至于地方戏中有一部《张郎休妻》,就是以这个传说为素材的。

感悟:人不能忘本,不能忘恩负义,糟糠之妻不下堂,这是几千年来的古训。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1   “你知道吗?我家有一个眼睛大大的灶王爷呢!”假如我是书中的小女孩,我一定会很自豪的跟大家说。可惜我不是,唉,看来我只有欣赏的份了。   书中的灶王爷是一个有着大大眼睛的,留着两撇长胡须的小老头,只不过他有点不同,他是贴在上的。这个灶王爷天天穿着红衣服,瞪着大眼睛,还有个标准微笑——看着大家。灶王爷真不愧是管灶的!每天都为大家煮出香喷喷的饭菜。   他天天瞪着那双大眼睛,在家里看来看去。哎,我正要偷吃呢!灶王爷就盯着我看,看得我怪不好意思的,偷吃就更没说了。   这边爷爷奶奶在吵架,灶王爷左看看右瞧瞧,他好象什么都明白了似的,眉头皱得老紧了呢!   我们家人一旦做了什么不对的事,灶王爷就举起他胖胖的手,皱起他细细的眉毛,用不太标准的连声说:“NO。”大家一看灶王爷那个严肃的样,自己倒忍不住笑了。   晚饭时,我、爷爷奶奶和灶王爷一起吃饭,灶王爷还是瞪着眼睛,不过他在笑呢!奶奶端着一盘土豆一步一步走来,看来爷爷奶奶都老啦,灶王爷可能也老了,可他还是那一副顽童样:眼睛瞪的老大,脸上有两抹永远都抹不掉的红。   我感觉,我就是里面那个胖胖的小女孩。大家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我、爷爷奶奶、灶王爷、猪、狗,大家都幸福地生活着。新年到了,灶王爷得上天一段时间,大家把糖瓜给他吃,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要乱说话。不过,我想没有糖瓜灶王爷也不会乱说的,因为在心底,他永远爱着我们一家人。   在生活中,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灶王爷”。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每时每刻地瞪着眼睛盯着我们,爱护着我们。我们都是最最最幸福的人,因为天天都有人在管我们,他们从心里爱着我们,盼望我们快快成长。   翻开书,灶王爷还是瞪着大大的眼睛微微地笑着,他好像在对我说:“孩子,要好好珍惜那些对你好的人那。”是啊,你必须知道,那些管你的人,多么爱呀!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2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据说,月中嫦娥长得像白雪公主,灶中灶王长得像白马王子。中国素有“男女授受不亲”,人们害怕男人拜月,女人祭灶,有“男女之嫌”,所以有些地方禁止女人祭灶。   对于灶王的来历,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诸神中,灶王的资历算是最老的。远在夏代,灶王爷已经是民间尊奉的一位大神。据古籍《礼记》礼器篇孔颖达疏记载:“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篇亦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篇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就诸神而言,灶王爷是千家万户敬仰的、最富有人性的神,关于灶王爷的由来,民间也流传着颇为有趣的故事,今加整理,以飨读者。   一   在很久很久以前,落荒庄有一户人家姓张,兄弟二人,哥哥叫张德,是泥瓦匠,弟弟叫张才是画师。张德最拿手的活儿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他是垒灶的高手。张才画的画,不论是神仙人物,还是花草禽兽,栩栩如生。日久天长,张才的画闻名遐迩,人们尊称“张画师”;张德盘锅台远近闻名,方圆几百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张灶王有个“怪癖气”,就是爱管闲事。他不论到谁家盘锅台,如遇到婆媳不和,就要劝说。如遇上媳妇不孝敬公婆,他就说:“百善孝为先,你孝敬公婆,将来孩子也会孝敬你,这叫一报还一报。”直说得媳妇频频点头,笑逐颜开,对婆婆似亲娘;如遇上凶婆婆虐待儿媳,他就劝说,“当长辈要有个长辈的样子,要体贴晚辈的辛苦,小小不然,不要和晚辈挣个你高我低。有话好好说,千万不要伤了和气。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一席话说得婆婆心服口服,从此待儿媳像亲闺女似的。因此,左邻右舍,谁家婆媳不和,或有了疑难事,都愿意找张灶王商量解决。   张灶王七十岁那年冬天,偶感风寒,卧床不起,不料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寿终正寝。张灶王咽气后,张家可乱套了。张灶王在世时本是一家之主,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他管,大人小孩都听他的吩咐,现在张灶王离开了人世,张才只会绘画写诗,虽是花甲之人,对于管理家务,却一窍不通。这时张才的几房儿媳妇,吵吵嚷嚷闹着要分家。张才一筹莫展,无计可施,整日愁眉苦脸,度日如年。   突然有一天,张才终于想出了一个好点子。腊月二十三日,正是张灶王病故一周年的祭日。这天深夜,张才突然起床,在院子里大声呼叫,他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当儿子、媳妇、孙男地女来到院中,他就带着他们来到厨房里。儿孙们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在飘动着的烛光中,张灶王和他已故妻子的美丽容貌,若隐若现,全家人惊呆了。   张才这时才说:“今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大哥和大嫂成了神仙,玉皇大帝封大哥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封大嫂为‘灶王奶奶’。你们平时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老爱幼,闹得居家不得安宁。大哥得知你们现在又闹着分家,很是气恼,准备禀告玉皇大帝,今年三十除夕晚上,他要下界惩罚你们。”   儿孙们听了张才这番话,吓得毛骨悚然,惊恐万状,瑟瑟发抖,立即跪倒在地,连连向灶王爷磕头施礼,祈求灶王爷饶恕,再也不敢闹事。他们急忙取来平时张灶王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再一次烧香磕头,恳求灶王爷不要和小民一般见识。   自从张才家祭灶王之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妯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和睦相处,敬老爱幼,欢乐度日。这件事很快被街坊邻友得知,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百里的人都到张才家打探虚实。   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晚灶壁上的灶王爷、灶王奶奶,都是画师预先绘制好的。他假借大哥显灵来吓唬儿孙们,万万没有想到此法如此灵验。所以,当乡邻们前来画师家打探情况时,他只好假戏真做,把事先画好的灶王爷像分送给左邻右舍。这样一来,灶王爷显灵之事很快传遍全国,家家户户的灶房里都贴上了灶王像。随着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送灶王升天,除夕夜迎灶王回家,祈求灶王爷保护合家平安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二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在民间还有另一种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中原大地有个张生,娶妻郭丁香。郭丁香长得眉清目秀,貌若天仙,性情温顺,吃斋念佛,乐善好施,人人羡慕张生有个贤惠的妻子,夫妻二人感情深焉。郭丁香不但貌美,而且持家有方。她种棉,防线,织布;种桑,养蚕,织锦,起五更睡半夜,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家业很快兴旺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张生家中存粮大囤满、小囤流,金银财宝不计其数,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幸福美满,人人羡慕。   谁知张家富裕后,张生忘本,贪图享乐,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更喜沾花惹草,喜新厌旧,不久以郭丁香不育为名,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媳妇李海棠。李海棠虽说人长得漂亮,可是为人奸诈,好吃懒做,过门不久,妒忌丁香,经常无事生非,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后来海棠硬逼着张生把丁香休了。   郭丁香含泪离开张家,来到荒郊野外,她口中念念有词:“我的鸡跟我飞,我的狗跟我走。”于是家中鸡狗随之而来。接着她又念道:“屋里粮食跟我走,金银财宝随我来。”从此郭丁香在这里安家落户,不久又重新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   自从张生休了郭丁香,他和海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日吃喝玩乐,不到两年光景,把个万贯家产全部卖光。张生和海棠走投无路,只得沿街乞讨。   在一个风雪交加、北风凛冽的日子,张生行乞来到一家门前,这时他已饿得行走困难,站立不稳。这家丫环红红看他实在可怜,就把他扶进厨房,拿来美味佳肴,让他饱饱地吃了一顿。张生听丫环不住口地夸奖她家女主人智慧善良,乐善好施,可惜命运不佳,直到现在还是孤苦伶仃一人。张生十分敬慕这位女主人,真想面谢这位贵夫人。   恰在这时,贵夫人来到院子里,丫环忙告诉张生说:“你看,我家夫人来了”。张生见了这位贵夫人,头戴金冠,身穿华丽衣衫,面目和善,忙叩头施礼,口中一连声地叫道:“大娘,大娘,谢谢您的救命之恩!”   贵夫人听了,怒目喝道:“柳条子穿鱼你瞎双眼,见了贤妻喊大娘!”   这时张生抬头细看,站在面前的原来是两年前自己抛弃的妻子郭丁香。他羞愧难言,无地自容无,可是躲又无处躲,藏又无地藏,最后只好钻进灶膛里。郭丁香见了,急忙跟了过去,来到灶房,急忙把他拉出来。可怜张生已活活烧死。善良的丁香看到此情此景,悲愤交加,痛不欲生。她厚葬张生后,抑郁寡欢,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后,考虑到郭丁香生前为人,封郭丁香为灶婆,又念及张生能知错认错,封张生为灶王,专管人间、天上传递消息。   自从张生当了灶王爷,每年除夕来到人间,收集各家的善事恶行,于腊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据此玉皇大帝扬善惩恶,以保天下太平。   百姓得知张生当了灶王,想起他的生前为人,敬畏交加,担心他在玉皇大帝面前拨弄是非,于是在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时,一边磕头施礼,一边唠叨:“灶王爷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且向他嘴里塞糖,还在嘴边摸糖,希望他说话甜甜的,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要胡言乱语。   灶王爷深知民间疾苦,状告三尸神在人间为非作歹,并且告诫各家各户从腊月二十三日到除夕,打扫庭院,才使三尸神的阴谋没能得逞。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天上人间诸神中,唯有灶王爷最具人性,体贴民情,因此历来受到全国百姓的敬仰,每年腊月二十三送灶王,除夕之夜迎灶王,年年如此,乐此不疲。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3   张生娶了个媳妇,名叫郭丁香。这个丁香非常贤惠,自嫁给张生后,起早睡晚,收干晒湿,辛勤持家,几年功夫家业就兴旺起来,骡马成群,瓦舍百间,张生阔了,多亏娶了个勤劳的丁香。   张生看到家业越来越大,成了富户,不想想是怎么得来的,看着丁香没有年轻时俊了,就产生了喜新厌旧的思想,冬日活也不干,一心想把郭丁香休掉,找个漂亮的年轻媳妇。他整天虐待丁香,把丁香休出家门后,又娶个财主的女儿李海棠。这李海棠好吃懒做,整日和张生花天酒地,不操持家务。几年功夫,家业败尽,渐渐地穷了,连房屋加土地都卖净,连饭也吃不上了,李海棠也不跟张生了。   俗话说:休了前妻没饭吃,张生要饭要到一家门口,一个做活的给他盛了一碗汤喝了。张生说:“这汤真好喝,再给一碗喝吧。”做活的又盛了一碗给张生喝了。张生喝完两碗汤,看看天色不早了,就说:“天不早了,给你家主人说一声,能让我在您家锅屋里住一夜吗?”做活的说:“行。”就把张生领到家里,在锅屋里住下。张生说还饿,还想喝碗汤,做活的又给他盛了一碗,张生喝完说:“你东家心眼真好,你回报一声,我想见见他。”家人说:“不用回报,我家主人心眼最好,给他说一声就来。”张生心里感激不尽。自己正想着,这家主人来了,张生一看是个女的,好像面熟,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休出家门的丁香。丁香问张生:“怎么到了这步田地了?”张生羞的无地自容。心想:我还有脸活着,死了吧。张生一看丁香家的大锅底下火烧的正旺,就一头钻到锅底下烧死了。这时候,巡天的天神正好看见,就回报了玉皇。玉皇知道张生虽然不好,但他知道害羞,自己投火烧死自己,说明他没坏到底,还能回心转意,他既死在锅底下,就封他灶王吧。   张天师传下旨意:封张生为灶王,为一家之主,逢年节都用果子敬他。每年腊月二十三骑马上天回报,腊月三十那天再回来,在天上过七天。   张生封了灶王之后,家家都把他的像贴在锅门口。有的妇女抱着孩子烧锅,有的小孩把他的'脸皮抓破,有的小孩弄了泥巴抹到他嘴里。他很生气,单等腊月二十三日骑马上天一回报,对他不好的都穷了;谁对他好的,都叫谁富了。   老百姓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才知道是灶王爷上天回报的。以后恐后他上天不说好话,在送他上天的时候,都用秫秸稗插个马,做了面条,叫他吃饱喝足,照顾好好的,还圆成一番,叫他上天回报好话。后来还信不过,就用粘米做了个糖盘敬他,叫他吃了糖盘粘住嘴,不让他上天回报坏话。人们还在灶王像两边写了一幅:“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披是“一家之主”。直到现在,还有“二十三啃糖盘,再过七天就到年”的说法。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4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小年儿,家家户户祭奠灶王爷的日子。现在很少有人在这一天上供烧香,但是这个节日习俗还一直流传着。   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供奉灶王爷。那时的灶王爷很少有现在这印刷精美的挂画儿,人家灶台前灯窝儿旁边便是灶王爷的牌位儿,一张黄纸贴在墙上,中间写着“灶王爷之位”几个大字;两边是一幅对联儿,“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上边是横批,“一家之主”,也因此在民间产生了一句歇后语,叫做“灶王爷的横批——一家之主”。在那张纸做的牌位儿下边钉两根小木橛儿托起一块一尺来长儿半尺来宽儿的小木板儿,那是给灶王爷摆放上香炉和糖果用的。   传说在这一天,家家户户供奉的灶王爷都要回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他在凡间一年的工作,同时还要把人们的要求和良好愿望反映给玉皇大帝。因此,人们在这一天的早上,都要点上一炷香,三拜九叩首,在心里默默地向灶王爷祈祷,委托灶王爷把自己的愿望带给玉皇大帝,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   小时候父亲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说的就是灶王爷满足人们愿望的事儿。   故事说的是,很久以前,有个老员外,雇了一个小长工儿,这个小长工儿一晃已经十八岁了。老员外有一个儿子,和这个小长工同庚,不同的是老员外的儿子不但不需要下田劳作,还老早儿的娶了妻,生了子,小长工觉得很不公平。   这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小长工领了一年的工钱,回家和唯一的亲人老父亲过年。话说小长工的父亲就在这一天的早上给自家的灶王爷供了糖果,上了香,然后三扣九拜之后在心里默默祈祷:“大慈大悲的灶王老爷,行行好吧,让我的儿子早点上媳妇……”   就在这一天的夜里,小长工做了一个梦,梦见了灶王爷,灶王爷告诉他说:“明天你到集市上买一张画有美丽姑娘的年画,贴在你家炕稍墙上,你老父亲的愿望就能实现。”小长工虽然不知道父亲的心愿是什么,但还是照着做了。   大年三十儿晚上,子夜到了,小长工烧开了煮饺子水,和老父亲到院子里放爆竹。放完爆竹,爷俩欢天喜地地回屋煮饺子,一开门,见一个美丽端庄,衣着艳丽的姑娘正在灶台前忙着煮饺子呢。抬头看看灶王爷,灶王爷仿佛在看着他们笑;再进里屋一看,墙上的年画变成了一张白纸,老父亲心里一下子明白了,那煮饺子的姑娘就是灶王爷求玉皇大帝赐给他的儿媳妇。   转眼之间又到了年底,小长工已经有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可是他仍然长年累月给老员外扛活,日子过得比先前更紧了,小长工觉得很不公平。小年儿又到了,小长工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给灶王爷上香祈祷,祈求能赐给他富贵。夜里,灶王爷又来了,见面第一句话就说:“小伙子啊,你不知足哇。有了媳妇和儿子又想要富贵,天下哪有那么多好事?”   小长工问灶王爷:“我为什么就不能像老员外的儿子那样?”   灶王爷说:“他能和你比吗?他只有二十三岁的寿命,你有七十三岁的寿命啊!”   小长工说:“我就是活到一百零三岁不也是受穷吗?我宁肯和他一样活到二十三岁,也不愿意永远受穷。”   灶王爷想了想,对他说:“那好吧,明天你到集市上捡带有金元宝的年画买一张,贴在炕稍墙上就行了。”   第二天,小长工照样儿做了。   大年三十晚上,小长工放完爆竹回屋里一看,惊呆了,炕上摆满了黄澄澄的金元宝。   有了钱,小长工不用再给人家扛活了,家里买了很多土地,盖了四合大院儿,雇了好几个长工,从此,小长工当上了远近闻名的大员外。他老父亲为了能多抱几个孙子,又为儿子娶了好几房儿媳妇,没过几年,老人家就孙子孙女成帮了,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小长工时刻都没有忘记灶王老爷的大恩大德,但是不知道怎么报答。经过多日的冥思苦想之后,决定在自家为灶王老爷修建一座祠堂,于是请了泥瓦匠,盖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祠堂,为灶王老爷雕铸了一樽镀金的泥像。   是年小年儿的夜里,灶王爷又来到了他的梦里,告诉他年三十儿半夜十二年点他就到寿命了,让他有个准备。   第二天,他告诉他的子女们说:“年三十儿我就要走啦,你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了灶王老爷的大恩大德,特别是腊月二十三,千万不要忘了给灶王老爷上供烧香。”   年三十儿,她早早地来到灶王老爷的祠堂里,坐在灶王老爷的对面,摆上了丰盛的酒菜,自己吃一口菜,给灶王老爷喂一口菜;自己喝一口酒,给灶王老爷喝一口酒。就这样,一口菜,一口酒,一边吃,一边喝,一边唠着感恩的话,弄得灶王老爷满脸满身都是酒菜,都是油腻。子夜到了,阎王派两个钦差来接他,一看他正在和灶王爷面对面的喝酒,没敢惊动,忙跑回去向阎王报告说:“那小子正在和灶王爷喝酒呢,有说有笑的,我们俩没敢惊动。”   阎王不信,亲自和两个钦差去接,到那一看果然不假,于是火冒三丈,就去找玉皇大帝说理。玉皇大帝听了之后说:“不对呀,老张现在正在和各路神仙一起吃庆功酒呢?”两人一边说一边来到了宴会大厅找灶王爷。灶王爷说:“那那儿是我呀,那是他为了感激我,为我塑的镀金泥像。”   玉帝和阎王一听世上还有这样知恩图报之人,感动之余,就免去了小长工一死,允许他能活多久就活多久。   小长工陪着灶王老爷的雕像喝到天亮竟然还活着,而老员外的儿子,在那个年三十儿的子夜时分如期归西了。   末了的结论是,做人,要知道知恩图报。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4篇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1   “你知道吗?我家有一个眼睛大大的灶王爷呢!”假如我是书中的小女孩,我一定会很自豪的跟大家说。可惜我不是,唉,看来我只有欣赏的份了。   书中的灶王爷是一个有着大大眼睛的,留着两撇长胡须的小老头,只不过他有点不同,他是贴在上的。这个灶王爷天天穿着红衣服,瞪着大眼睛,还有个标准微笑——看着大家。灶王爷真不愧是管灶的!每天都为大家煮出香喷喷的饭菜。   他天天瞪着那双大眼睛,在家里看来看去。哎,我正要偷吃呢!灶王爷就盯着我看,看得我怪不好意思的,偷吃就更没说了。   这边爷爷奶奶在吵架,灶王爷左看看右瞧瞧,他好象什么都明白了似的,眉头皱得老紧了呢!   我们家人一旦做了什么不对的事,灶王爷就举起他胖胖的手,皱起他细细的眉毛,用不太标准的连声说:“NO。”大家一看灶王爷那个严肃的样,自己倒忍不住笑了。   晚饭时,我、爷爷奶奶和灶王爷一起吃饭,灶王爷还是瞪着眼睛,不过他在笑呢!奶奶端着一盘土豆一步一步走来,看来爷爷奶奶都老啦,灶王爷可能也老了,可他还是那一副顽童样:眼睛瞪的老大,脸上有两抹永远都抹不掉的红。   我感觉,我就是里面那个胖胖的小女孩。大家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我、爷爷奶奶、灶王爷、猪、狗,大家都幸福地生活着。新年到了,灶王爷得上天一段时间,大家把糖瓜给他吃,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要乱说话。不过,我想没有糖瓜灶王爷也不会乱说的,因为在心底,他永远爱着我们一家人。   在生活中,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灶王爷”。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每时每刻地瞪着眼睛盯着我们,爱护着我们。我们都是最最最幸福的人,因为天天都有人在管我们,他们从心里爱着我们,盼望我们快快成长。   翻开书,灶王爷还是瞪着大大的眼睛微微地笑着,他好像在对我说:“孩子,要好好珍惜那些对你好的人那。”是啊,你必须知道,那些管你的人,多么爱呀!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2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据说,月中嫦娥长得像白雪公主,灶中灶王长得像白马王子。中国素有“男女授受不亲”,人们害怕男人拜月,女人祭灶,有“男女之嫌”,所以有些地方禁止女人祭灶。   对于灶王的来历,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诸神中,灶王的资历算是最老的。远在夏代,灶王爷已经是民间尊奉的一位大神。据古籍《礼记》礼器篇孔颖达疏记载:“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篇亦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篇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就诸神而言,灶王爷是千家万户敬仰的、最富有人性的神,关于灶王爷的由来,民间也流传着颇为有趣的故事,今加整理,以飨读者。   一   在很久很久以前,落荒庄有一户人家姓张,兄弟二人,哥哥叫张德,是泥瓦匠,弟弟叫张才是画师。张德最拿手的活儿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他是垒灶的高手。张才画的画,不论是神仙人物,还是花草禽兽,栩栩如生。日久天长,张才的画闻名遐迩,人们尊称“张画师”;张德盘锅台远近闻名,方圆几百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张灶王有个“怪癖气”,就是爱管闲事。他不论到谁家盘锅台,如遇到婆媳不和,就要劝说。如遇上媳妇不孝敬公婆,他就说:“百善孝为先,你孝敬公婆,将来孩子也会孝敬你,这叫一报还一报。”直说得媳妇频频点头,笑逐颜开,对婆婆似亲娘;如遇上凶婆婆虐待儿媳,他就劝说,“当长辈要有个长辈的样子,要体贴晚辈的辛苦,小小不然,不要和晚辈挣个你高我低。有话好好说,千万不要伤了和气。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一席话说得婆婆心服口服,从此待儿媳像亲闺女似的。因此,左邻右舍,谁家婆媳不和,或有了疑难事,都愿意找张灶王商量解决。   张灶王七十岁那年冬天,偶感风寒,卧床不起,不料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寿终正寝。张灶王咽气后,张家可乱套了。张灶王在世时本是一家之主,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他管,大人小孩都听他的吩咐,现在张灶王离开了人世,张才只会绘画写诗,虽是花甲之人,对于管理家务,却一窍不通。这时张才的几房儿媳妇,吵吵嚷嚷闹着要分家。张才一筹莫展,无计可施,整日愁眉苦脸,度日如年。   突然有一天,张才终于想出了一个好点子。腊月二十三日,正是张灶王病故一周年的祭日。这天深夜,张才突然起床,在院子里大声呼叫,他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当儿子、媳妇、孙男地女来到院中,他就带着他们来到厨房里。儿孙们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在飘动着的烛光中,张灶王和他已故妻子的美丽容貌,若隐若现,全家人惊呆了。   张才这时才说:“今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大哥和大嫂成了神仙,玉皇大帝封大哥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封大嫂为‘灶王奶奶’。你们平时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老爱幼,闹得居家不得安宁。大哥得知你们现在又闹着分家,很是气恼,准备禀告玉皇大帝,今年三十除夕晚上,他要下界惩罚你们。”   儿孙们听了张才这番话,吓得毛骨悚然,惊恐万状,瑟瑟发抖,立即跪倒在地,连连向灶王爷磕头施礼,祈求灶王爷饶恕,再也不敢闹事。他们急忙取来平时张灶王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再一次烧香磕头,恳求灶王爷不要和小民一般见识。   自从张才家祭灶王之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妯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和睦相处,敬老爱幼,欢乐度日。这件事很快被街坊邻友得知,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百里的人都到张才家打探虚实。   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晚灶壁上的灶王爷、灶王奶奶,都是画师预先绘制好的。他假借大哥显灵来吓唬儿孙们,万万没有想到此法如此灵验。所以,当乡邻们前来画师家打探情况时,他只好假戏真做,把事先画好的灶王爷像分送给左邻右舍。这样一来,灶王爷显灵之事很快传遍全国,家家户户的灶房里都贴上了灶王像。随着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送灶王升天,除夕夜迎灶王回家,祈求灶王爷保护合家平安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二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在民间还有另一种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中原大地有个张生,娶妻郭丁香。郭丁香长得眉清目秀,貌若天仙,性情温顺,吃斋念佛,乐善好施,人人羡慕张生有个贤惠的妻子,夫妻二人感情深焉。郭丁香不但貌美,而且持家有方。她种棉,防线,织布;种桑,养蚕,织锦,起五更睡半夜,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家业很快兴旺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张生家中存粮大囤满、小囤流,金银财宝不计其数,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幸福美满,人人羡慕。   谁知张家富裕后,张生忘本,贪图享乐,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更喜沾花惹草,喜新厌旧,不久以郭丁香不育为名,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媳妇李海棠。李海棠虽说人长得漂亮,可是为人奸诈,好吃懒做,过门不久,妒忌丁香,经常无事生非,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后来海棠硬逼着张生把丁香休了。   郭丁香含泪离开张家,来到荒郊野外,她口中念念有词:“我的鸡跟我飞,我的狗跟我走。”于是家中鸡狗随之而来。接着她又念道:“屋里粮食跟我走,金银财宝随我来。”从此郭丁香在这里安家落户,不久又重新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   自从张生休了郭丁香,他和海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日吃喝玩乐,不到两年光景,把个万贯家产全部卖光。张生和海棠走投无路,只得沿街乞讨。   在一个风雪交加、北风凛冽的日子,张生行乞来到一家门前,这时他已饿得行走困难,站立不稳。这家丫环红红看他实在可怜,就把他扶进厨房,拿来美味佳肴,让他饱饱地吃了一顿。张生听丫环不住口地夸奖她家女主人智慧善良,乐善好施,可惜命运不佳,直到现在还是孤苦伶仃一人。张生十分敬慕这位女主人,真想面谢这位贵夫人。   恰在这时,贵夫人来到院子里,丫环忙告诉张生说:“你看,我家夫人来了”。张生见了这位贵夫人,头戴金冠,身穿华丽衣衫,面目和善,忙叩头施礼,口中一连声地叫道:“大娘,大娘,谢谢您的救命之恩!”   贵夫人听了,怒目喝道:“柳条子穿鱼你瞎双眼,见了贤妻喊大娘!”   这时张生抬头细看,站在面前的原来是两年前自己抛弃的妻子郭丁香。他羞愧难言,无地自容无,可是躲又无处躲,藏又无地藏,最后只好钻进灶膛里。郭丁香见了,急忙跟了过去,来到灶房,急忙把他拉出来。可怜张生已活活烧死。善良的丁香看到此情此景,悲愤交加,痛不欲生。她厚葬张生后,抑郁寡欢,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后,考虑到郭丁香生前为人,封郭丁香为灶婆,又念及张生能知错认错,封张生为灶王,专管人间、天上传递消息。   自从张生当了灶王爷,每年除夕来到人间,收集各家的善事恶行,于腊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据此玉皇大帝扬善惩恶,以保天下太平。   百姓得知张生当了灶王,想起他的生前为人,敬畏交加,担心他在玉皇大帝面前拨弄是非,于是在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时,一边磕头施礼,一边唠叨:“灶王爷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且向他嘴里塞糖,还在嘴边摸糖,希望他说话甜甜的,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要胡言乱语。   灶王爷深知民间疾苦,状告三尸神在人间为非作歹,并且告诫各家各户从腊月二十三日到除夕,打扫庭院,才使三尸神的阴谋没能得逞。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天上人间诸神中,唯有灶王爷最具人性,体贴民情,因此历来受到全国百姓的敬仰,每年腊月二十三送灶王,除夕之夜迎灶王,年年如此,乐此不疲。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3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小年儿,家家户户祭奠灶王爷的日子。现在很少有人在这一天上供烧香,但是这个节日习俗还一直流传着。   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供奉灶王爷。那时的灶王爷很少有现在这印刷精美的挂画儿,人家灶台前灯窝儿旁边便是灶王爷的牌位儿,一张黄纸贴在墙上,中间写着“灶王爷之位”几个大字;两边是一幅对联儿,“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上边是横批,“一家之主”,也因此在民间产生了一句歇后语,叫做“灶王爷的横批——一家之主”。在那张纸做的牌位儿下边钉两根小木橛儿托起一块一尺来长儿半尺来宽儿的小木板儿,那是给灶王爷摆放上香炉和糖果用的。   传说在这一天,家家户户供奉的灶王爷都要回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他在凡间一年的工作,同时还要把人们的要求和良好愿望反映给玉皇大帝。因此,人们在这一天的早上,都要点上一炷香,三拜九叩首,在心里默默地向灶王爷祈祷,委托灶王爷把自己的愿望带给玉皇大帝,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   小时候父亲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说的就是灶王爷满足人们愿望的事儿。   故事说的是,很久以前,有个老员外,雇了一个小长工儿,这个小长工儿一晃已经十八岁了。老员外有一个儿子,和这个小长工同庚,不同的是老员外的儿子不但不需要下田劳作,还老早儿的娶了妻,生了子,小长工觉得很不公平。   这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小长工领了一年的工钱,回家和唯一的亲人老父亲过年。话说小长工的父亲就在这一天的早上给自家的灶王爷供了糖果,上了香,然后三扣九拜之后在心里默默祈祷:“大慈大悲的灶王老爷,行行好吧,让我的儿子早点上媳妇……”   就在这一天的夜里,小长工做了一个梦,梦见了灶王爷,灶王爷告诉他说:“明天你到集市上买一张画有美丽姑娘的年画,贴在你家炕稍墙上,你老父亲的愿望就能实现。”小长工虽然不知道父亲的心愿是什么,但还是照着做了。   大年三十儿晚上,子夜到了,小长工烧开了煮饺子水,和老父亲到院子里放爆竹。放完爆竹,爷俩欢天喜地地回屋煮饺子,一开门,见一个美丽端庄,衣着艳丽的姑娘正在灶台前忙着煮饺子呢。抬头看看灶王爷,灶王爷仿佛在看着他们笑;再进里屋一看,墙上的年画变成了一张白纸,老父亲心里一下子明白了,那煮饺子的姑娘就是灶王爷求玉皇大帝赐给他的儿媳妇。   转眼之间又到了年底,小长工已经有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可是他仍然长年累月给老员外扛活,日子过得比先前更紧了,小长工觉得很不公平。小年儿又到了,小长工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给灶王爷上香祈祷,祈求能赐给他富贵。夜里,灶王爷又来了,见面第一句话就说:“小伙子啊,你不知足哇。有了媳妇和儿子又想要富贵,天下哪有那么多好事?”   小长工问灶王爷:“我为什么就不能像老员外的儿子那样?”   灶王爷说:“他能和你比吗?他只有二十三岁的寿命,你有七十三岁的寿命啊!”   小长工说:“我就是活到一百零三岁不也是受穷吗?我宁肯和他一样活到二十三岁,也不愿意永远受穷。”   灶王爷想了想,对他说:“那好吧,明天你到集市上捡带有金元宝的年画买一张,贴在炕稍墙上就行了。”   第二天,小长工照样儿做了。   大年三十晚上,小长工放完爆竹回屋里一看,惊呆了,炕上摆满了黄澄澄的金元宝。   有了钱,小长工不用再给人家扛活了,家里买了很多土地,盖了四合大院儿,雇了好几个长工,从此,小长工当上了远近闻名的大员外。他老父亲为了能多抱几个孙子,又为儿子娶了好几房儿媳妇,没过几年,老人家就孙子孙女成帮了,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小长工时刻都没有忘记灶王老爷的大恩大德,但是不知道怎么报答。经过多日的冥思苦想之后,决定在自家为灶王老爷修建一座祠堂,于是请了泥瓦匠,盖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祠堂,为灶王老爷雕铸了一樽镀金的'泥像。   是年小年儿的夜里,灶王爷又来到了他的梦里,告诉他年三十儿半夜十二年点他就到寿命了,让他有个准备。   第二天,他告诉他的子女们说:“年三十儿我就要走啦,你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了灶王老爷的大恩大德,特别是腊月二十三,千万不要忘了给灶王老爷上供烧香。”   年三十儿,她早早地来到灶王老爷的祠堂里,坐在灶王老爷的对面,摆上了丰盛的酒菜,自己吃一口菜,给灶王老爷喂一口菜;自己喝一口酒,给灶王老爷喝一口酒。就这样,一口菜,一口酒,一边吃,一边喝,一边唠着感恩的话,弄得灶王老爷满脸满身都是酒菜,都是油腻。子夜到了,阎王派两个钦差来接他,一看他正在和灶王爷面对面的喝酒,没敢惊动,忙跑回去向阎王报告说:“那小子正在和灶王爷喝酒呢,有说有笑的,我们俩没敢惊动。”   阎王不信,亲自和两个钦差去接,到那一看果然不假,于是火冒三丈,就去找玉皇大帝说理。玉皇大帝听了之后说:“不对呀,老张现在正在和各路神仙一起吃庆功酒呢?”两人一边说一边来到了宴会大厅找灶王爷。灶王爷说:“那那儿是我呀,那是他为了感激我,为我塑的镀金泥像。”   玉帝和阎王一听世上还有这样知恩图报之人,感动之余,就免去了小长工一死,允许他能活多久就活多久。   小长工陪着灶王老爷的雕像喝到天亮竟然还活着,而老员外的儿子,在那个年三十儿的子夜时分如期归西了。   末了的结论是,做人,要知道知恩图报。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4   张生娶了个媳妇,名叫郭丁香。这个丁香非常贤惠,自嫁给张生后,起早睡晚,收干晒湿,辛勤持家,几年功夫家业就兴旺起来,骡马成群,瓦舍百间,张生阔了,多亏娶了个勤劳的丁香。   张生看到家业越来越大,成了富户,不想想是怎么得来的,看着丁香没有年轻时俊了,就产生了喜新厌旧的思想,冬日活也不干,一心想把郭丁香休掉,找个漂亮的年轻媳妇。他整天虐待丁香,把丁香休出家门后,又娶个财主的女儿李海棠。这李海棠好吃懒做,整日和张生花天酒地,不操持家务。几年功夫,家业败尽,渐渐地穷了,连房屋加土地都卖净,连饭也吃不上了,李海棠也不跟张生了。   俗话说:休了前妻没饭吃,张生要饭要到一家门口,一个做活的给他盛了一碗汤喝了。张生说:“这汤真好喝,再给一碗喝吧。”做活的又盛了一碗给张生喝了。张生喝完两碗汤,看看天色不早了,就说:“天不早了,给你家主人说一声,能让我在您家锅屋里住一夜吗?”做活的说:“行。”就把张生领到家里,在锅屋里住下。张生说还饿,还想喝碗汤,做活的又给他盛了一碗,张生喝完说:“你东家心眼真好,你回报一声,我想见见他。”家人说:“不用回报,我家主人心眼最好,给他说一声就来。”张生心里感激不尽。自己正想着,这家主人来了,张生一看是个女的,好像面熟,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休出家门的丁香。丁香问张生:“怎么到了这步田地了?”张生羞的无地自容。心想:我还有脸活着,死了吧。张生一看丁香家的大锅底下火烧的正旺,就一头钻到锅底下烧死了。这时候,巡天的天神正好看见,就回报了玉皇。玉皇知道张生虽然不好,但他知道害羞,自己投火烧死自己,说明他没坏到底,还能回心转意,他既死在锅底下,就封他灶王吧。   张天师传下旨意:封张生为灶王,为一家之主,逢年节都用果子敬他。每年腊月二十三骑马上天回报,腊月三十那天再回来,在天上过七天。   张生封了灶王之后,家家都把他的像贴在锅门口。有的妇女抱着孩子烧锅,有的小孩把他的脸皮抓破,有的小孩弄了泥巴抹到他嘴里。他很生气,单等腊月二十三日骑马上天一回报,对他不好的都穷了;谁对他好的,都叫谁富了。   老百姓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才知道是灶王爷上天回报的。以后恐后他上天不说好话,在送他上天的时候,都用秫秸稗插个马,做了面条,叫他吃饱喝足,照顾好好的,还圆成一番,叫他上天回报好话。后来还信不过,就用粘米做了个糖盘敬他,叫他吃了糖盘粘住嘴,不让他上天回报坏话。人们还在灶王像两边写了一幅:“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披是“一家之主”。直到现在,还有“二十三啃糖盘,再过七天就到年”的说法。

灶王爷的神话由来

  一、灶神的工作职责   他一年到头长住在家里,掌管着这一家人平日善恶记录,只有到了每年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的时候,他离开人间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善恶。如果这家人在这一年当中做过善事,那么在来年,上天就会给这家降下百福;反之,如果这家人在一年当中做过很多坏事,上天就会给这家人降下百祸。这就是民间所说的“作善降之百福,作不善降之百殃”的由来。   灶神有两只大坛子,一只叫做善罐,另一只叫做恶罐。若发现这家有人做了好事,他便记下来放到善罐中;如果发现了坏事,他就记下来放到恶罐中。最后作一次总的结算,到了每年腊月二十四日晚上小年夜的时候,他回到天上,按照两个罐子里的记录来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情况。   人们为了讨好灶神,都会在腊月二十四日这一天为灶神饯行。   二、灶神其实是御厨   其实,灶王爷本来也是天上的神仙。他是玉皇大帝的御厨,但是因为偷吃了玉皇大帝的供果,才被贬到人间,并且罚他永远坐在老百姓的灶台上,只能看着人家做好吃的,除此之外,还要在每年的年末向玉帝报告人间的情况。由于他一年到头只能看着别人吃东西,自己没有任何东西吃,久而久之就对人家产生了嫉妒,并且还有个“多嘴”的毛病。因为他主管一家的祸福财气,人们只得都把他敬为一家之主。   每次主人在祭灶神的时候,都得在灶王爷像旁贴一对吉利的对子:“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摆上芝麻糖果供奉灶神。灶神特别喜爱吃这些东西,可是这些东西吃多了就会把灶王爷的嘴粘住,这样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就不会胡说八道了。   三、灶神是个善良的长工   又有的传说,灶神原来是一个勤劳善良的长工。有一天,他家里的人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瓶圣洁的水,十分甜润,家里其他人觉得这水很奇异,就都喝了几口,没想到喝完之后,他们都飘飘忽忽地飞到天上去了,成了天上的神仙。这水还留下一小瓶,这是给还在地里干活的长工留下的。   长工干完活回到家里,已经又累又饿了,但是看到家里一个人影子也没有,并且火没生,饭没煮。一怒之下他就把桌子上的圣水往地上一泼,还准备摔家里的东西。   说来也奇怪,这水波在什么东西上,什么东西就飞到天上去了。放在屋子角落里的犁,因为沾了几滴圣水,也飞上天变作了犁尾星座,火扇沾上水飞到天上变成了火扇星座,鱼笼沾上水飞到天上变成了鱼笼星座。   这一刻,长工方才醒悟过来,可是圣水一滴都没有了。他十分悔恨,又见家人都已离他而去,就一头碰死在火灶上。后来,玉帝念及他勤劳善良,就让他做人间的灶神,由他在每年腊月二十四日上天汇报一次人间情况,同时也与他在天上的家人团聚一天。   四、雷公和灶神   关于灶神,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故事。有一个仡佬族媳妇,天天提心吊胆地怕灶神诬害她。所以她除每天细心办事外,总要在吃饭之前偷偷地供老天爷一次,乞求保佑。久而久之,老天爷被她感动了。   有一次,这个媳妇舀饭的时候,不小心把几粒米饭撒落到了水缸底。本来灶神早就知道她在求老天爷保佑,所以一直在找她的岔子,这回算逮住她的辫子了。于是赶忙起早,鸡叫就上了天向玉皇报告:“这个媳妇抛撒五谷六米,弄得水缸里丢得有半缸的白米饭!”   玉皇大怒:五谷六米本是上天所赐,怎么能随便糟蹋!他立即叫雷神下去劈那媳妇。   这时,老天爷对玉皇说:“现在下界怨气冲天,弄得我心神不宁,您是玉皇,办什么事都要慎重一些才好。还是叫雷公弄清事实,不要冤枉好人。”玉皇见老天爷说得有理,于是吩咐道:“雷神,老天爷讲得很公道,你要按实际情形好好地处理这件事。”   随即,老天爷又给这个媳妇托梦说:“今天午时三刻雷神要来劈你了,你撒在水缸底的那几粒米饭,快捞起来吃掉,然后你再捡几小颗亮米石放到缸底,这样你就平安无事了。”   这媳妇惊醒过来之后,立即按照老天爷指教做了。刚办完,天昏地暗,雷神就进了她家。灶神指着这个媳妇说:   “就是她,抛撒五谷、欺天灭地。”雷公从缸底捡起亮米石,看了又看,轻轻地自言自语道:“这不像是饭呀!”灶神等不及了,催促说:“快劈吧!不是饭又是什么呢,难道你想包庇她了。”雷公擦了擦眼睛再细细一看,越看越不像饭。   这时,在一旁的灶神生气了,他对雷神说:“午时三刻已过,你还不劈,我就到玉皇面前去说你徇私枉法了!”   此刻,雷公也急了,说:“屋里太黑,一时看不清楚,让我试试看!”他将几颗亮米石丢进嘴头,使劲一咬,只听得“格崩”一声,雷公掉了好几颗牙,痛得他眼泪直流。他怒火三丈,一转身就左右开弓,狠狠地扇了灶神两耳光。   这时的灶神还没反应过来,雷公从嘴里吐出亮米石吐到了灶神的脸上,并厉声说:“从今后,只准你每年腊月廿四上天一次,不要再天天上去瞎报告了。”   那两耳光真打得扎实,灶神的耳朵就是这样被打聋的。从此,两口子想开个玩笑,说几句恩爱话,灶神听不见,也不会再去告诉玉皇了。但是,耳朵被打聋的灶神,眼睛还是看得到的,为了每年他上天不瞎报告,诬枉好人,所以廿三要祭灶,祈祷他上天多讲好话。   灶神在平时得不到好的吃喝了,廿四日晚他一夜不睡,拼命地吃饱喝醉,昏昏沉沉上天,就是要想讲点什么也就早已忘了。 由来神话灶王爷


灶王爷的传说

灶君又称灶王,古代神话传说为主管饮食之神,民以食为天,人们祭灶当时主要是为了感谢和颂扬灶神的功德,大约到了西汉,灶神的神职逐渐转化为掌握人的寿夭祸福,被彻底普遍迷信化了,根据《史记.孝武本纪》的记载,西汉有个叫李少君的方士曾鼓吹祠灶可以致物炼丹,导致长生,并能以方士致灶鬼之貌,《淮南万毕术》已有「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的说法。到了后汉,这一观念更广为流传,郑玄注「五祀」中的「灶」为「小神居之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尔」。《后汉书.阴兴传》记载,阴子一见灶神,立刻以黄羊祠祀,结果财运享通,成为了巨富之人。 到了晋代,灶神又执行了司命的职权,演变为司察世人罪过之神,成为了天帝直接安插在每个家庭中的耳目晋代葛洪《抱朴子.微旨篇》引东汉纬书称:「月晦之夜,灶神上天白人罪状。罪大者夺纪(减损寿命三百天),罪小者夺算(减寿三天)」。由于灶神与司命神的融合,使民间的祭灶习俗中出现请灶神保佑子孙兴旺的说法,《灶王府君真经》中有「求寿的管保你年登九旬,求儿的管保你门生贵子」等语。

灶神原属家神,长年累月由人们供奉,一般初一、十五上上香而已,也无须铺排,但每年的腊月廿三日则须举行祭祀仪式,叫做「送灶」。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湖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廿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廿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廿三祭灶。每到腊月廿三这天,中原城乡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灶神”指的是谁呢?

“灶神”指的是灶王爷。灶神又称灶王爷,灶君,灶君司命,灶神星君,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位尊神为“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因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灶神的崇拜:灶神的崇拜应源于人类发现、利用火来驱兽、熟食。但到称为灶神时,应在家庭形成后,或已经筑灶煮食之时。历代书籍对灶神是谁说法不一,或认为是炎帝、黄帝、祝融、宋无忌。后来灶神变成玉皇大帝派到人间考察民情的司命之神,民间也大抵接受这一说法。灶神崇拜流行最广,大江南北,到处都有,风俗也较统一,如都认为灶神于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上天,要焚烧纸马,供清水糖食,以使之多说好话。

民间说的灶神到底是谁

民间说的灶神有不同的说法,一般经学家以灶神为老妇,或为美女,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大约出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中国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中国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的纸马,往往是一对老夫妇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看来中国百姓怕男性灶神寂寞又为其添了一位灶王奶奶一同供奉,倒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小年祭灶的由来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灶神

民间关于灶王爷的传说:灶王爷的由来

灶王爷告状 以前,河南村里有个姓谭的财主,有钱有势,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谭家还把吃剩的饭菜倒在几十只大缸里,喂猪,喂狗。这件事,灶王爷看得一清二楚。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准备启程去天廷汇报的日子。这天晚上,谭家人照例给灶王爷安排了丰盛的晚餐为他送行,并再三叮嘱,上天要多说好话。可灶王爷唯恐失职,触犯天条,饭后便骑上他的枣红大马,腾云驾雾,直奔天廷。到了天廷就把谭家浪费粮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玉皇大帝。玉帝听罢大怒,即刻派霹雳神下界处理此事。土地爷和谭家邻居是要好的朋友,于是便上天到玉帝面前跪倒为谭家求情。结果被玉皇大帝训斥了一顿,而且叫他严查此事,如有怠慢,重责不赦,吓得土地爷磕头如捣蒜,连声称是,战战兢兢地退出了天廷。 土地爷从天廷退出后,便托梦给谭家,说他糟蹋粮食犯了天条,要遭天罚。为了免遭此祸,叫财主把缸里的剩饭分给穷人吃了,然后刷洗干净,盛满清水。 二月二,龙抬头,霹雳神带着玉帝的旨意到谭家问罪。可是,看到谭家的缸里盛的是清水,便立即回天廷报告玉皇大帝。玉帝即传灶王爷,要治虚报假情之罪,灶王爷大喊冤枉。霹雳神经过明查暗访,才知道是土地爷搞的鬼,于是把土地庙霹毁了。 姓谭的地主为了报答土地爷的恩情,就在村东为土地爷重建庙宇,结果建一次被毁一次,连续几次都没建成,最后只好为土地爷树了一座石碑。 灶神的由来 以前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个张郎。 张郎娶了一个老婆名叫葛丁香,葛丁香配把这个张郎啊,就像个活财神请进了家,小日子过的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可是这个张郎啊,是个浪荡子出身,好日子过腻了,他就不务正业,浪荡漂泊,吃喝玩乐了。葛丁香时常劝他,他不但不听,反而嫌弃她不好,要休掉葛丁香。过去的妇女被休是奇耻大辱啊!葛丁香是个贤德的妇女,她不愿离开张家,张郎硬是不要她,最后还是把葛丁香休掉了。 葛丁香离开张家的时候,舍不得走,哭哭啼啼,走到十里长亭,就回头望了十回。走一里望一望,舍不得公婆二爹娘;走二里望两望,舍不得结发夫君张郎;走三里望三望,舍不得丫援小梅香;走四里望四望,舍不得香房好嫁妆;走五里望五望,舍不得箱笼好衣裳;走六里望六望,舍不得牙床好鸳鸯;走七里望七望,舍不得金银粮满仓;走八里望八望,舍不得前后好楼房;走九里望九望,舍不得一片好田庄;走十里望十望,可叹好景不久长。这十个回头望,坏了,张家所有家财,都被她望了带了走啦!  张家自打葛丁香走掉之后,张郎就走下坡路啦。没多长时间就穷下来了:卖田卖地卖房子,又失了两把火,把家财都烧光了,这个小张郎以后就变成了讨饭花郎了。 葛丁香离开张家以后不愿回到娘家,深怕娘家庄上人笑话她。她走到半路上,看到一座寒窑,天晚了,就前去借宿。寒窑里面住的是一老一少娘两个,姓范,因为穷,还未娶媳妇。娘儿两个见一个妇女来借宿,就把她接了进去。因为连续下了三天雨,葛丁香在寒窑中就住了三天。她看到姓范的少年为人老实、勤劳,她就看中了这个少年人,就与他成婚。小夫妻在窑前窑后,刨荒种地过日子。一天,她在门前种菜,弄钉耙一筑的,筑起一个罐子,再一细看的,哎呀!里面全是金子银子啊! 葛丁香得到这一罐金银以后,就买田置地,砌了一幢高大的瓦房,变成财主啦。到了她婆婆六十大寿的时候,这个发了财的人家啊,不是亲来也是亲,不是友来也是友,家里就来了若干的亲戚朋友替他家婆母贺寿,可热闹呐。 张郎外出要饭到处流浪。巧呢,这天也到范家来要寿面吃。葛丁香一见讨饭花子,认出他就是前夫张郎,家里人正要把面给他吃时,葛丁香上前拦住说:"不忙,这个花子未来过,让我下碗面把他吃。” 家里人见了主人叫不忙嘛,就不忙了。葛丁香亲自到厨房下了一碗珍珠面给花子。小张郎接到这碗珍珠面,触景生情嘲:这个珍珠面,世人没人会下,好像是我休去的妻子葛丁香下的啊!他心里思量,就抬起头来望这个把面他吃的人,再细细看看啊,正是他休掉的葛丁香,惭愧得恨不能一头钻进土眼里去。他坐在锅膛门口,哪块吃得下这碗面哪?他想:我把一个"长财星"赶跑了,我这个人再登在世上也没得过头,他就往热锅膛里一躬,烧死了!碰巧,遇到个烧火的小丫头,连忙地就把他望外攒,攒了一只腿子出来。这一条腿子流传到如今,就是一个掏灰扒。 张郎烧死在锅堂内,可把葛丁香一家吓坏啦!寿也不拜了。葛丁香不忘旧情,就请画师画了一张张郎的像贴在灶头上,天天烧香供奉。   灶头上早晚一炉香,香烟直透天宫。玉皇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封张郎为灶神,监督人间善恶,月月上天回报。张郎做了灶神,为了报答人间,就年年上天言好事,月月下界保平安了。 有个人叫张大刚,娶了个老婆叫丁香。老婆为人厚道,手脚勤快,张大刚很喜欢她,小两口有吃有穿,日子过得蛮好。 一天张大刚上街,遇到个算命的,他很相信"人生祸福八字注定"那一套,便请瞎先生算算命。瞎先生说:"你是三斗三升粗糠命,你老婆是个珍珠命。"他把"珍珠命"听成"八败命",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越想越气,成天不开口。后来就和老婆不好了。老婆送饭给他吃,他把桌子都推翻了,指着鼻子骂:"你这个'八败命'快给我滚!"就这样今三明四的找岔子,想把老婆赶出门。 丁香实在受不了这个冤枉气,只好出走了。一天晚上,她来到一件破草棚门前,里面出来个老太太,丁香恳求说:"老妈妈,行行好,借个宿吧!"老太太一看丁香像个老实贤惠人,就留她住下了。 老太太有个儿子叫范二郎,是个老实巴交人,因为家里穷,还没有娶到老婆。娘儿俩很爱丁香,丁香呢?也不嫌他家穷。这样二郎和丁香便做了夫妻。他俩都是苦出生,男耕女织,省吃俭用,没几年功夫,家里发了财。 再说张大刚把老婆赶走后,又娶了个老婆。夫妻二人好吃懒做,家里的财产不多久便花完了,老婆又重新跟了人,张大刚孤苦伶仃一个人,眼睛也气瞎了,只好讨饭糊日子。 一天,张大刚讨饭讨到范二郎家,丁香一见这个讨饭的是自己原来的男人,就专门盛了一碗龙须面给他吃,在碗底里藏了一枚金戒指。张大刚一口咬了个硬东西,当是个小石子,便把它吐掉了。吃着吃着,感到很合胃口,边想边哭起来:"以前我老婆也会做这种面,悔不该我把她赶走了,再也吃不到了。"丁香听了直言告诉他:"我就是你原来的老婆!"张大刚一听,声音很像,想到刚才图调的那块硬东西就是老婆的一片心意,他又羞愧又懊悔,脸也没处躲。丁香家里正在蒸馒头,柴火烧得热烘烘的,张大刚急急忙忙地钻到锅膛里去了。丁香连扯带拖,只扯到了块破衣角,拖了一只烧焦了的脚,她就用这块破布做了抹布,用那只脚做了个灰扒儿。 后来,天上玉皇晓得了这件事,封张大刚当了灶家菩萨,掌管人间烟火。张灶君也变得老老实实了, 灶王奶奶 说是有一年,玉皇大帝派王母娘娘到人间视察民情,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在天上呆久了觉得闷,也跟随母亲下到了凡间。她看到民间百姓的疾苦,非常同情。同时看到人间有那么多的恩爱夫妻,她也很向往真挚的爱情。后来她看上了一个给人烧

上一篇:国家公务员考试培训

下一篇:测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