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时间:2024-08-06 10:37:33编辑:揭秘君

简述第一次科技革命及其特点。

【答案】:(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概述
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首先从传统手工业部门——纺织部门开始。在需求的推动下,为了追求利润,纺织业的机械化水平飞速发展,在这过程中,为了解决动力问题,出现了一个跨时代的发明即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不但解决了动力问题,而且为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创造了条件。接着,蒸汽机应用到其他重工业部门,促进了采煤、冶铁、机器制造等部门生产率大大提高和运输业的发展。可以说,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对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过程贡献巨大。
(2)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时间正是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独特的历史条件赋予它鲜明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从轻工业部门开始。在封建制度下手工业和行会制度发达,致使当时的毛纺织业、棉纺织业等轻工业部门的生产力水平较高,而重工业却几乎是一片空白。一个部门技术的革新必须以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为前提,所以,只有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轻工业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重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科技革命的成果才会慢慢推广到重工业部门,促使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
②技术发明领先于理论研究的突破。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一般来说,科学理论对技术变革起着先导作用,新技术的发明又为新的理论研究提供科学手段,然而观察这次科技革命过程中的种种发明,不难发现技术发明领先于科学理论的突破,而且它们大多是由直接参加生产的技术工人做出的。这些技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了生产工具的种种不足之处,于是着手发明和改进,因此这一时期发明创造的实用性很高。然而技术工人并非专业学者,他们无法在基础科学领域实现突破,这就限制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这次科技革命的后期,更多的是机器的改良而非创新。


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1、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革命。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科技革命是对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的、根本性变革。近代历史上发生过三次重大的科技革命。18世纪末,蒸气机的发明和使用,引起了第一次科技革命。扩展资料:第四次科技革命(20世纪后期)依据曾邦哲的观点,以系统科学的兴起到系统生物科学的形成为标志,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纳米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整合,形成系统生物科学与技术体系。包括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系统医学与系统生物技术等学科体系,将导致的是转化医学、生物工业的产业革命。发展新能源被看成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任务。从战略的眼光来看,新能源本身就是一个经济发展方向,促进新能源经济的发展,可以推进能源结构乃至经济结构的转变,对国民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反映科学技术发展有什么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匠。如珍妮机的发明者是个织工,水力纺纱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钟表匠,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也是个机工。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所有发明发现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b它是在几个先进的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中德国、美国贡献尤多。而且,其规模更加广泛,某一国的重大发明,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相互推动,发展迅速。c 它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


科技革命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

当今世界
,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巨大。科技成果渗透到了社会
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
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思想、还是日常生活
,
无所不至、无所不在。
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了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和突出标志。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
学在内。”等等,都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古代,特别是中国,注重的是技术,经验。往往科学没用在生产上,不能形成一种
体系。
到了近代,
科学开始得到应用,
结合技术,
是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而在现代,
科学探索和技术创造之间的关系日渐紧密,
讲求的就是科学技术化和科学技术化。
很多人将
科学和技术合称为“科技”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都有那些?

我在回答这个问题是要事先声明一下,近代科学和现代可学可不是一回事,有的人老是将其混为一谈,我认为那些人都是学习不扎实的,所以不要听信。 所谓近代科学,是从哥白尼开始到爱迪生对电的应用为止而现代可学是从1949年相继出现的科学,例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我不一一逐个介绍了) 我先说一下哥白尼和伽利略的科学: 中世纪末期,基督教宣扬的地球中心说在欧洲仍然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然而由于观测技术的进步,当时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哲学家和天文学家都对这一传统解释感到不满,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Copernicus,1473--1543)就是其中之一,他提出了太阳中心说,也就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但由于教会的迫害,被火烧死。 继哥白尼之后,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Galileo,1564--1642)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并于1610年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有力的证据。但由于教会的迫害晚年被判终身软禁。他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同时他的杰出成就为牛顿的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于1643年的圣诞节的夜里,牛顿在英格兰的一个农民的家里出生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只有1.35千克重的早产儿会成为一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他就是牛顿(Newton,1643--1727)。把简单的事情考虑的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的很简单,可以发现新定律。这句话就是这位伟人所说过的一句名言。就如他所说的,牛顿在系统的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定律。而且,他不光在数学和物理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他还是微积分的创立者之一。(大约在17世纪60年代,牛顿与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创造了微积分)于1687年。牛顿出版了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19世纪以前,神创论占绝对的统治地位,世界各地人们普遍的把生物的起源归结与各种神力的作用。基督教也宣扬上帝创造了万物,并按自己的形象用泥土创造了第一个男人——亚当,有用亚当的一根肋骨也创造了第一个女人——夏娃。上帝创人说成为教会禁锢人们思想的天经地义的教条。 19世纪中叶,生物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神创论受到进化论的强有力的挑战。“进化”这个新概念与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Darwin,1809--1882)的名字紧密相联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划时代的科学著作《物种起源》,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该理论说明一切动植物,包括人类,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简单来说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871年,达尔文进一步发表《人类的起源》论证了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进化生物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们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在自然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创造人的学说的颠覆,引起了教会的极大恐慌与围攻。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迫切需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传统的畜力、风力、水力很不稳定,严重制约了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呼唤着方便、适用、高效的新动力支撑与推动。瓦特(Watt,1736--1819)顺应时代的要求,完成了新式蒸汽机这一划世道的伟大发明。 瓦特经历20多年的不谢努力,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革新。从此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人们开始用煤作燃料,驱动火车、轮船和机器。动力级的采用为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机时代。 19世纪后期,科学新发现催生了发电机。蒸汽动力方兴未艾,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又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从此进入电力时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Edison,1847--1931)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创造达1000多项。他发明改进了我们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电灯、电话、电影等等。 以上的这些科学家只是近代科学的一部分科学家,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一句话: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把人们带进了万家灯火、通讯便捷的新世界,人们生活从此更加方便舒适、丰富多彩。、


什么是现代科技革命?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现代科学革命是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以现代宇宙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软科学的产生为重要内容,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互渗透形成交叉学科为特征的一次新的科学革命。近三十年来,先后出现了电脑、能源、新材料、空间、生物等新兴技术,引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无论在规模、深度与影响上都远远地超过前两次。基本特征: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扩展资料:科技革命是对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的、根本性变革。近代历史上发生过三次重大的科技革命。18世纪末,蒸气机的发明和使用,引起了第一次科技革命;19世纪末,电力的发现和使用引起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先后出现了电脑、能源、新材料、空间、生物等新兴技术,引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无论在规模、深度与影响上都远远地超过前两次,它具有一些重要特点。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科技革命

现代科学革命的影响,

由科学的新发现和崭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它是人类认识领域的革命,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改造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把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提出种种新的认识客观世界的原则.科学革命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驱,推动着社会进步.科学革命可能涉及到整个科学知识体系,也可能涉及广泛的科学领域,或者只涉及到某一学科.当原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科学概念和理论体系在新的事实材料面前 ,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无法圆满地说明和解释新的事实的时候,预示着理论上的突破.这种理论的危机正是科学革命成熟的标志.
新的科学基本概念及理论体系的建立,并替代了原有的概念及理论体系,这是科学革命的内容.因此,科学革命是对科学体系的根本改造.新旧概念、理论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有时是新的概念和理论推翻和完全替代了原有的概念和理论;有时是新的概念和理论把原有的概念和理论包含在其中,作为一种特例,对原有的概念和理论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加以严格限制和新的界定;也有时表现为新的概念和理论对原有的概念理论的重大修正、补充和发展.科学革命表明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质的飞跃.与新的科学理论的建立相伴随,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图景,即所谓自然观也会发生相应的重大变化.哲学是靠科学所提供的知识把握世界的,因此,每次重大的科学革命都导致自然观的变革.
科学革命本质上是科学思维方式的革命,科学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是科学革命的实质.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是解决科学进步过程中发生的危机的手段.科学发展中的每个重大突破都是与新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出现紧密相联的.因此,各门科学和整个科学发展的水平可以根据它们所采用的方法的完善程度来判断.在科学革命过程中,从某一学科的突破中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将迅速向其他学科传播,甚至向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渗透,从而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科学思维方式,并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科学革命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质的飞跃,必然会对人类社会实践产生巨大影响.科学革命对社会发生的积极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新的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技术,新的生产工具并发明了新的工艺,从而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另一方面,科学革命所蕴育的科学新思想、新科学思维方式和新的科学精神作为巨大的文化力量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文化进步.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科学革命常常是社会革命的先驱.


现代科技革命给人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一是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科学技术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这并不是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否定.现代科技革命背景下,唯物史观的科技决定论与西方科技决定论是有本质区别的,主要表现在社会变革观、历史创造者及社会发展动力三个方面.科学技术并非现代社会进步的唯一决定力量.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的观点是对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发展.二是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形态问题.西方科技决定论者关于技术社会形态理论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的实质是"趋同论",是对经济社会形态的否定.应在吸收技术社会形态理论的合理因素的同时,坚持唯物史观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三是现代科技革命与党的阶级基础问题.有观点认为,依靠科技致富的知识分子已经不是工人阶级.本文认为,科技进步提高了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依靠科技致富的知识分子仍然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其发展壮大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全球问题

1.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技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远,更加强烈。主要表现在:  第一,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了质的变革,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越来越成为科技的物化,劳动者“智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次,它导致了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传统产业在技术改造中面目一新,新的“知识产业”迅速兴起。再次,它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第二,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现代科技革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生活主体、生活资料、生活时间和生活空间,从而引起现代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革。  第三,现代科技革命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爱因斯坦说过:“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现代科技革命使思维方式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等特征,并使认识活动出现数学化、模型化、形式化的趋势。  现代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充分展现出科学技术全方位的社会功能。它用最新的事实印证着马克思所认为的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然而,现代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技术决定论”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之间有着原则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在强调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也强调生产力中其他要素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在强调科技的社会功能的同时,也强调社会诸因素,特别是社会生产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但从来不赞成技术决定论。  2.科学技术发展与“全球问题”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 全球问题是指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具有世界性影响和全球性质的问题。(1)“全球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全球问题”的出现,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发的;“全球问题”也深刻地反映了科学与价值的矛盾。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有同人的需要和发展相和谐的一面,但不合理的应用也会有同人的需要和发展相冲突的一面。(2)“全球问题”不仅是个自然问题、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各种社会认识和整体实践的复杂问题。“全球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我们人自身的问题,是人的活动方式和社会建制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中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3)为此,应改变我们人类的活动方式,变革和完善社会制度或社会体制,创造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的社会环境,确立整体观念和全球意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对话。  伴随着“全球问题”特别是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思想具有重要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首先,它表明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相互制约,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其次,它也表明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无疑应把人类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但同时应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把人类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人类的内在尺度和客观世界的外在尺度统一起来。


新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1)信息技术主要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在新技术革命中,信息技术处于核心和先导地位。(2)生物技术是应用现代生物科学及某些工程原理,将生物本身的某些功能应用于其他技术领域,生产供人类利用的产品的技术体系。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生物技术被认为是有可能改变人类未来的最重大的高新技术之一。(3)新材料技术主要研究新型材料的合成。新材料技术在高新技术中处于关键地位,高新技术的发展紧密地依赖于新材料的发展。(4)新能源技术主要进行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从多方面探寻发展新能源的途径。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新能源主要有核能(原子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氢能等。(5)空间技术又称航天技术,通常指人类研究进入外层空间、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的一项综合性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载人航天等内容。空间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基础工业的高度集成,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6)海洋技术包括进行海洋调查和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空间利用,涉及到许多学科和技术领域,主要包括: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技术、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发电技术等方面。基本特征关于新的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到目前为止还难以作出全面的概括。但是,可以看出这一新科学技术革命本身有以下几个基本趋势: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出现了高度综合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出现了如列宁所说的“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列宁全集》第20卷189页),如激光技术、电子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等已经渗透到考古、勘探的领域,探明古代地下遗址和地下宝藏的准确位置和容量。此外,由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相渗透,也产生了一些新兴学科,如数学、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经济领域,出现了技术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二是多学科互相交叉,形成了综合性科学。诸如环境科学、能源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科学等。这些科学涉及的面很广,以海洋科学为例,涉及到气象、水文、地质、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由于交叉科学的产生,这一次新技术革命也不是单项的技术革命,而是一个新的技术革命群。三是两门学科交叉,形成了边缘科学。诸如生物物理、地球物理、量子化学、量子生物学等。这些边缘学科的迅速发展,对解决经济和社会中的重大课题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恩格斯所预见的:“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都承认自己没有能力,然而正就应当在这点上期待最大的成果。”(恩格斯《自然辨证法》第247页)。事实证明,许多生物、化学现象,由于与物理学结合,用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得到了准确的解释,因而使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的基础理论开始出现统一的趋势。科学技术发展的高速化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日新月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数量增加极快。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科学情报系统”(UNISIST)统计,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60年代以来从9.5%增长到10.6%;到80年代每年增长率已达到12.5%。据资料介绍,现在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技论文大约500万篇,就是说平均每天发表的论文(包括新知识论文)已达1.3—1.4万篇;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平均每天有800—900件专利问世,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新书出版。从新技术革命八大技术领域中电子技术的发展来看,据美国《电子科学》杂志介绍,1981年10月至1982年9月一年间,世界上就在电子技术领域作出了39项重大成果,以年工作日为300天计算,即平均每7.7天就有一项电子技术发明,如果把其它七个科学技术领域的理论与技术的发现和创造计算在内,我们面临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速度,即不可能用年、月、日来计算,而将以时、分、秒来计算。二是科学技术的新发现和新发明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比如从电磁理论的建立到电动机的使用,经过65年,从原子核裂变理论的建立到制造出原子弹只经过了6年,晶体管3年,激光不到一年。三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的设备和产品更新率也大大加快。据资料介绍,大约每一年左右,就有50%的设备和产品被更新。其中电子设备和产品更新换代更快,比如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代初制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到现在不足33年时间就经历了五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计量化所谓科学技术计量化,是指数学方法进入到自然科学以至社会科学各门学科的研究领域,特别是被卓有成效地应用于一向被人认为与数学无关的领域,带来了整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数学化、形式化和公理化,使数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量的新兴技术应用于生产,使生产科学化。因此,这一次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与前两次相比,特点更加明显:从体力的解放到脑力的解放;从单项技术革命发展到了多项技术和综合技术的革命;从利用第一自然资源为主发展到了创造第二资源为主;从征服地球发展到了征服海洋和宇宙空间。因此,有人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伟大的革命。

掌握科技概论、科学与技术、历史上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科技概论:科技概论是介绍科技发展、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和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主要包括科技概念、科学方法、科技创新、科技与社会等内容。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领域。科学是指研究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在实践中应用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相互促进,彼此依存,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历史上的科学革命:历史上的科学革命是指人类从中世纪开始,经过多次科学和技术革命,最终进入了现代科学和技术时代的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它包括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牛顿的力学革命、达尔文的进化论革命等。技术革命:技术革命是指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现有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等领域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造和提升,从而引发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和发展。例如,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等。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化和数字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和数字化已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2. 绿色化和可持续性: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化和可持续性已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3. 智能化和自动化: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成为现代科技的重要方向。4. 生物科技和医疗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科技和医疗健康已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热门领域。【摘要】
掌握科技概论、科学与技术、历史上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提问】
科技概论:科技概论是介绍科技发展、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和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主要包括科技概念、科学方法、科技创新、科技与社会等内容。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领域。科学是指研究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在实践中应用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相互促进,彼此依存,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历史上的科学革命:历史上的科学革命是指人类从中世纪开始,经过多次科学和技术革命,最终进入了现代科学和技术时代的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它包括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牛顿的力学革命、达尔文的进化论革命等。技术革命:技术革命是指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现有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等领域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造和提升,从而引发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和发展。例如,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等。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化和数字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和数字化已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2. 绿色化和可持续性: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化和可持续性已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3. 智能化和自动化: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成为现代科技的重要方向。4. 生物科技和医疗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科技和医疗健康已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热门领域。【回答】


科学技术史的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

15世纪中叶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转变时期。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提供了社会条件。于此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从此,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了它的相对独立发展的新时代。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技术的发展与积累始终在缓慢进行,并最终在自然科学的兴起中得到了巨大的助力。 鉴于近代资本主义革命为自身寻求合法性的需要,中世纪通常被贴上了“黑暗”、“愚昧”或“压抑”的标签,基督教会和经院神学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然而,拨开意识形态的迷雾,当我们重新审视中世纪时,会发现在这一时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土壤。中世纪技术的缓慢发展与积累中世纪的技术发展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是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步积累起来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与中世纪经院神学所形成的风气有关。经院神学关注天国,主张理性的玄思。这一方面锻炼了欧洲人的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具有较高学术素养的人仅仅局限在抽象理论领域,不关注具体的经验实践。使得感性与理性、推理与实验、科学与技术的脱节。宗教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解放与禁锢1) 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上帝→人→自然依《圣经》所言,人和自然同为上帝所创,但人位于自然之上,上帝创造自然的目的是为了给人以栖息之地,同时彰显上帝的荣光。这种自然观相对于古希腊自然观来说,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了合法性支撑。“希腊人眼中的自然是神圣的,活生生的,有机的整体,他们只是要求认识自然而从未想过去改造自然,那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而在中世纪的人看来,自然失去了神秘性,它不过是上帝为人类准备的家园,因而研究自然被看做是没有出息甚至是亵渎神灵的事,因而严重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但它却以祛魅的方式消解了自然的神秘性,为近代科学开辟了道路。”——摘自张志伟《西方哲学史》2) 宗教对科学技术的禁锢:尽管中世纪的宗教自然观消解了自然的神秘性,为人们研究和改造自然提供了合法性。但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还是处于宗教神学的统治之下,相对于神学家们的抽象思辨,注重实践的科学技术的地位仍然很低下。“中世纪这些激进的实验主义者中,其实没有一个人怀疑过他们那个时代盛行的神学观,他们从未想过要让自然科学离经叛道,只是把它当成神学听话的婢女。”——摘自麦克莱伦《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 文艺复兴时期有两项重要的发现:人的发现与自然的发现。这两项伟大发现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起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时的人们因着对自己理性能力的重新发现,就像是刚刚出生的孩童一样迫不及待地开始用全新的眼光打量周围的一切事物,在各个领域都显示出了旺盛的好奇心和伟大的创造力。因此,这一时期取得显著成就的人物往往被认为是全才式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详见百度百科:文艺复兴3.2 神学家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1)地心说 VS 日心说“地心说”支持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地心说”主要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其他的星体都围着地球这一宇宙中心旋转。这个学说的提出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互相吻合,处于统治地位的教廷便竭力支持地心学说,把“地心说”和上帝创造世界融为一体,用来愚弄人们,维护自己的统治。因而“地心学”说被教会奉为和《圣经》一样的经典,长期居于统治地位。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天文观测的精确度渐渐提高,人们逐渐发现了地心学说的破绽。到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人们发现托勒密所提出的均轮和本轮的数目竟多达八十个左右。而且这些模型都无法与观测结果相符合。“日心说”支持者:阿里斯塔克、库萨的尼古拉、哥白尼在《天球运行论》中,哥白尼主要做了两件事:首先,是明确地将日球是静止的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都是绕日运行,而且月球则绕地球运行,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提出。这就是所谓的“日心说”;其次,从这项新原则出发,他为众天体的运行构建了一个新模型,这模型完全抛弃托勒密的对等点机制,而是彻底回到古希腊以“均匀圆周运动”来解释天体运动的途径。严格说来,这两个原则并不新颖:“均匀圆周运动”是古希腊天文学的固有理想,“地动说”则是公元前3世纪的阿里斯塔克提出的。哥白尼所做的,实际上是重新回到古希腊的旧原则,然后依循托勒密的数理方法来构建相类模型,并且以实证数据在决定模型的主要参数,然后仔细计算天体在运行中的长期位置变化。 2)哥白尼“日心说”的明与昧从计算和预测的角度看,哥白尼的“日心说”并无优胜之处:《天球运行论》所计算的日月和行星运动比诸《大汇编》并非更为准确,而且前者所需要应用的本轮数目超过后者。然而,对于许多天文现象“日心说”相对于“地心说”而言,可以提供更为自然且令人信服的解释。换言之。哥白尼革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出新原则和模型,而更在于扩大了判别理论真伪的实证基础。自此以往,令人信服的理论不仅要在数学上“重现现象”的某些方面,还要能够对同一现象所有其他方面都作出满意解释。因此,随着哥白尼新理论的出现和逐渐被人接受,科学理论的判别标准乃至其本质也正在起变化。 哥白尼“日心说”的蒙昧色彩:第一,对上帝的信仰。哥白尼认为上帝创造的世界必然是简单完美的,地心说体系中如此之多的本轮和均轮显然不能符合上帝的意志。而只要转向日心说,认为所有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运动,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困扰地心说的问题。就日心说来看,行星的不规则运动只是地球和行星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也就不需要那么多本轮、均轮加以说明,能很自然地解释行星运动的一些现象。第二,新柏拉图主义的太阳崇拜。“在所有的座次中,太阳的宝座居于正中……他确实是宇宙的明灯、心灵和统领……太阳在那个位置犹如坐在王座之上,统领着在他周围转圈的那些行星子民……地球亦因为太阳才有孕育,一年一生而成为丰产之地。”——摘自哥白尼《天球运行论》3)如何正确认识哥白尼的《天球运行论》哥白尼:最后一位古代天文学家Or 第一位近代天文学家“《天球运行论》的意义不在于它自己说了什么,而在于它使得别人说了什么。这本书引发了它自己并未宣告的一场革命。它是一个制造革命的文本,而不是一个革命性的文本。”——摘自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在哥白尼的日心说中,太阳其实并不处在太阳系的正中心,而是接近太阳系的中心。他的地动说也是为了解释行星为之而提出来的副产品,以便极力符合古希腊的天文学传统。只有在开普勒用椭圆运动代替了正圆运动,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数据证实和宣传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之后,现代天文学体系才真正得以实现,从而揭开了西方科学和思想从古代向现代的转变。 近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征就是实验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这两者构成了近代自然科学区别于中世纪经院科学的关键所在,对于这两者的含混不清也是导致过渡时期的科学形态具有蒙昧性的重要因素。4.1伽利略的贡献“如果一个苹果砸到牛顿的头上,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那么这个苹果树就是伽利略栽的;如果一个苹果砸到牛顿头上,那么就有一千个苹果砸到伽利略头上。”——《伽利略对话录》天文学:自制天文望远镜,对天体进行观察,发表《关于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使哥白尼的日心说走出象牙塔,深入到一般民众当中。物理学:《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关于受力悬臂的数学分析和自由落体定律。通过斜板实验对落体运动进行分析——物体的运动是由惯性维持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伽利略的伟大是因为他是科学与宗教冲突的象征,是为真理受迫害的典型。然而,伽利略对科学的最重要贡献其实并不是为哥白尼辩护,而是利用望远镜把人类的视野扩展到了地球以外,以及想新动力学踏出第一步。伽利略于1609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伽利略用它观测到了月亮表面的“环形山”、木星的四颗卫星、太阳黑子等等,用观测结果“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在力与运动方面的研究有两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斜面实验与斜塔试验。这两项实验虽被证实是想象中的,但却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的基础上。把研究的事物理想化,就可以更加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化繁为简,容易于认识其规律。伽利略创立了对物理理象进行实验研究并把实验的方法与数学方法、逻辑论证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这一自然科学新方法,有力地促进物理学的发展,他因此被誉为是“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4.2 培根与笛卡尔从培根和笛卡尔开始,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独立的客体来对待,而人则成为在客体之外的独立的旁观者,从此开始了征服自然界的现代性时代。培根:主张学者传统要和工匠传统结合起来,形成“经验和理性职能的真正的合法的婚配”。培根的代表作《新工具》不仅阐明了归纳法的重要性,而且提供了归纳逻辑中判明因果联系的求同法、差异法和共变法。“如所周知,培根是最朴素和理直气壮的科学主义者,主要宣扬、呼吁以下三点:首先,从传统(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口耳相传或者臆度、想象而来的知识都不可靠,必须大力和彻底扫除;其次,真正的知识只能够通过实际观察、实验得来;最后,政府因此应大力鼓励、推动、资助科学研究,以造福社会和人类,因为‘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用蜘蛛、蚂蚁和蜜蜂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三种不同的科学方法论:经验主义者好像蚂蚁,它们只是收集起来使用。理性主义者好像蜘蛛,它们从自身把网子结起来。但是,蜜蜂则采取一种中间道路,它从花园和田野里的花上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这种材料。显然,培根所提倡的是“蜜蜂”的学习方法。培根的这些议论在生前并不受注意,但从17世纪40年代即清教徒革命开始,则日益为人重视,从“皇家学会”的成立,以至玻义耳、牛顿等人的实验科学精神,都可以说与他的影响有关。笛卡尔:倡导科学研究中的演绎法,强调数学方法的意义。笛卡尔的毕生力作是1637年发表的《方法论》,他在此书中提出的思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预见现代科学的精神与结构,即有关自然界的真正知识必须从毫无疑问的基本原理出发,然后以严格的数学推断出来。在这样的系统中,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以及生命的“自主性”是完全没有地位的(具有灵魂的人自然不在其例),它因此被称为“机械世界观”(mechanical philosophy)。笛卡尔致力于自然界观察,并意识到只有牵涉空间的“运动”可以用数学处理。作为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尔把数和几何学联系起来,从而表明空间或广延可以用代数公式表示。“他又引入现代数学符号以及运作方式,并且用x,y等字母代表未知线段,用a,b,c等字母代表已知数量,从而大大简化了代数问题的解决。这在数学的现代革命过程中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决定性一步,从此数学思考的重心就从几何学的“形”转移到代数学的“计算”上去了。” 由此,笛卡尔把科学的统一性建立在研究方法——数学上,而数学的确定性就保证了知识的确定性,从而在数学角度为近代科学建立了形而上学的基础。培根和笛卡尔是17世纪科学思潮中两个隐然对立阵营的代表人物:培根轻视数学,以观察、实验、类型学和归纳法为尚,倾向近于博物学家;笛卡尔从理性精神出发,认为通过自明的基本原则和推理就可以了解世界,倾向近于数学家。这两种思想各有偏失,它们的局限到牛顿的《原理》发表才显露出来。

新科技革命兴起主要标志的是什么? 新科技有何突出特点?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对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胡才珍认为,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呈现出许多鲜明特点:一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精密;二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三是这次科技革命的内容极为丰富,而且联系密切,形成了一个群体形式;四是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五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技术能力,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巨大而深刻的影响。[6]

张象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技术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这三大突出特点。[7]

卞春元认为,与以往的技术革命相比,第三次技术革命具有如下特征:即技术科学化、技术群体化、技术智能化、高技术化和技术产业化。[8]

刘大椿、马书春认为,现代科技革命具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科学进步与技术开发紧密地结合;二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生产中得以产业化,从而对生产力进行改造,使生产力发生根本变革。[9]

于德惠、赵一明认为,“军带民”,即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10]

学者们从多方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由于论述角度不同,因而结论各异,现将其归纳如下: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18]

2.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19]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20]

4.对资本主义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22]

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23]

7.对全球问题的影响: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24]


上一篇:五洲李白

下一篇: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