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现代汽车诞生在哪个国家?
现代汽车诞生日位于每年的1月29日,是纪念汽车诞生的节日。 世界界多数人认为汽车发明者是德国人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世界界多数人认为汽车发明者是德国人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他在1885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经过反复试验,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这一天被大多数人称为现代汽车诞生日,本茨也被后人誉为“汽车之父”。1887年,卡尔·本茨将他的第一辆汽车卖给了法国人埃米尔·罗杰斯,这是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的销售。同年,卡尔·本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奔驰汽车公司。奔驰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汽车事业。同年,德国人哥德利普·戴姆勒在一辆四轮马车上安装了自己研制的汽车发动机,以每小时18千米“令人窒息”的速度行驶,人类历史上第一辆四轮汽车诞生了。1890年戴姆勒成立公司。
第一部现代汽车诞生在哪个国家?
1886年1月29日,德国曼海姆专利局批准卡尔·本茨为其在1885年研制成功的三轮汽车申请的专利,这一天被大多数人称为现代汽车诞生日。
德国人哥德利普·戴姆勒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
1887年,卡尔·本茨将他的第一辆汽车卖给了法国人埃米尔·罗杰斯,这是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的销售。卡尔·本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奔驰汽车公司。
第一部现代汽车诞生在哪个国家?
德国现代汽车诞生日位于每年的1月29日,是纪念汽车诞生的节日。 世界界多数人认为汽车发明者是德国人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世界界多数人认为汽车发明者是德国人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他在1885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经过反复试验,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这一天被大多数人称为现代汽车诞生日,本茨也被后人誉为“汽车之父”。1887年,卡尔·本茨将他的第一辆汽车卖给了法国人埃米尔·罗杰斯,这是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的销售。同年,卡尔·本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奔驰汽车公司。奔驰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汽车事业。同年,德国人哥德利普·戴姆勒在一辆四轮马车上安装了自己研制的汽车发动机,以每小时18千米“令人窒息”的速度行驶,人类历史上第一辆四轮汽车诞生了。1890年戴姆勒成立公司。
第一辆汽车是谁发明的
第一辆汽车是卡尔·本茨发明的。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KarlFriedrich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国著名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汽车鼻祖”。天才出世1844年11月25日,本茨以遗腹子的身份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卡尔斯鲁厄,他是父母在婚前所生的,因此随母亲约瑟芬·瓦兰特(JosephineVaillant)的姓,叫卡尔·弗里德里希·米歇尔·瓦兰特(KarlFriedrichMichaelVaillant),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父亲约翰·乔治·本茨(JohannGeorgBenz)原是一位火车司机。
汽车是谁发明的 谁发明了汽车
1、汽车是卡尔本茨发明的,1883年卡尔本茨与另外两名商人在德国曼海姆共同成立了一家合伙公司莱茵燃气发动机厂,1884年,获得了生产汽油机的许可证。
2、卡尔本茨费时十年终于在1886年1月29日获得了以汽油机为动力的三轮车的专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辆汽车。1883年一个叫戈特利布戴姆勒的德国人,不断地在设法改进当时体积大、功率小、转速低的发动机。
3、在1885年,和合伙人迈巴赫注册了第一台高转速的内燃汽油发动机。这台内燃机体积小且动力足,使机械力量提供各种车辆行驶动力成为可能。在1885年其将这台发动机成功地安装在了木制双轮车上,从而发明了摩托车。
汽车是谁最先发明的?
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德国著名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汽车鼻祖”。1886年德国的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三轮汽车,于同年1月29日立案获得专利。在本茨之前还有一些人在研制汽车发动机和汽车,法国报刊早在1863年就报道过雷诺发明的汽车,车速不到8km /h,但是它还是从巴黎到乔维里波达来回跑了18km。1884年,法国人戴波梯维尔运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制造了一辆装有单缸内燃机的三轮汽车和一辆装有两缸内燃机的四轮汽车。汽车全球化各强势汽车工业集团以其技术和资本优势,在产品、生产成本、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销售及各类售后服务和资本运作等领域展开了全方位激烈竞争。一方面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剩余资本、技术;另一方而相互兼并、重组、吸纳全球资源,扩大全球市场份额,谋求利益最大化。进一步推进了汽车全球化。1998年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和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组成立戴-克集团;199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收购瑞典沃尔沃公司轿车事业部;法国雷诺集团向日本日产汽车公司出资36.8%,向日产柴油机工业公司出资22.5%。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汽车发展史
汽车是谁发明的?哪个国家?什么时候?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第一辆现代汽车,便是卡尔本茨设计的三轮汽车,人们也都将1886年作为汽车元年,不过也有学者将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之年(1885年)视为汽车诞生之年。
巧合的是,卡尔本茨在1885年制造出汽车的同时,不仅与本茨在同一工厂的戴姆勒完成了汽车的发明,就连英国的巴特勒和意大利的贝尔纳也都于该年成功发明了装有汽车发动机的汽车,而俄国的普奇洛夫和伏洛波夫两人则发明了装有内燃机的汽车。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谁发明的
世界公认的汽车发明者是德国人卡尔·佛里特立奇·奔驰。他在1885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并于1886年1月29日获得世界第一项汽车发明专利。扩展资料我国国家最新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3730.1—2001)中对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车辆识别代码(VIN)具有全球通用性,最大限度的信息承载性和可检索性,已成为全世界识别车辆的唯一“身份证”。VIN由一组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共17位。从VIN中可以识别出车辆的生产国、制造公司或厂家、车的类型、品牌、车型系列、车身形式、发动机型号、车型年款、安全防护装置型号、检验数字、装配工厂名称、出厂顺序号码等。当每辆车打上V1N后,其代号将伴随车辆的注册、保险、年检、保养、修理直至回收报废。乘用车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乘用车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乘用车分为以下11种车型。主要有:普通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小型乘用车、敞篷车、舱背乘用车、旅行车、多用途乘用车、短头乘用车、越野乘用车、专用乘用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汽车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谁发明的
卡尔·弗里德里希·奔驰。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德国人卡尔·弗里德里希·奔驰发明的。1885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并于1886年1月29日获得世界上第一项汽车发明专利。这一天被大多数人称为现代汽车的诞生日,奔驰也被誉为“汽车之父”。1887年,卡尔·本茨将他的第一辆汽车卖给了法国人埃米尔·罗杰斯,这是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同年,卡尔·奔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梅赛德斯-奔驰。梅赛德斯-奔驰为汽车工业奉献了一生。1886年,德国人戈德利普·戴姆勒将自己的汽车发动机安装在一辆旅行车上,以每小时18公里的“令人窒息”速度,人类历史上第一辆四轮汽车诞生了。事件:由于该车的性能还未完善,发动机工作时噪音很大,而传递动力的链条质量不过关,常常发生断裂,因而在汽车经过的道路上,人们经常看见的是人推车而不是人坐车。在那个马车的时代,汽车受到人们的嘲笑,被斥为无用的怪物。本茨夫人贝瑞塔·本茨为了回击社会舆论的讥讽,于1888年8月带领两个儿子驾驶着经过奔驰反复改进的汽车从曼海姆出发,途经维斯洛赫添油加水,直驶普福尔茨海姆,全程144公里。这次历史性的试验为汽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啥车?
长安汽车,企业名称中的“长”,意为“长远、长久”。“安”,意为“安全、可靠”,长安汽车集团中展现着为全世界和全社会带来长远的平安和福祉的美好意愿。新标识由中文“长安汽车”和“长安”的汉语拼音CHANGAN两部分组成。保留了“长安”的中文名称,并采用新的英文名称,取代了图形标识,具有国际化、便于记忆等优点。新标识设计风格简约,明快简洁,顺应当今国际企业标识应用简单、感知亲切、以文字标为主的发展潮流。同时,新标识加入了时尚、人性化的设计元素,更符合国际习惯。在色彩方面,新标识采用了深邃的蓝色,象征着科技创新,以长安汽车对新技术和高品质的追求,努力为消费者提供令人惊喜和感动的产品和服务。新标识有助于提高长安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品牌识别度和认可度,旨在体现长安汽车全面推进全球化战略的发展愿景,以及进军国际市场的实力和信心。背景配合内圈小方圆寓意着我们生存的打球。大方圆围绕蓝色地球。寓意长安行天下。蓝色主背景表达了长安汽车科技、绿色的发展观念。以动感的V型为核心表达要求,有Victory和Value之意,寓意长安汽车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为消费者和股东创造价值。屹立蓝色星球V构图,由两个骗骗起舞的舞者化形而成,表达长安汽车以人为本,共生共荣,共舞美好汽车生活的心愿。刚柔并济的V型,恰似向上托起的双手,表达了长安汽车科技创新,关爱永恒的价值取向。富有品质和工业感的V型,又似倒置之犁,寓意长安汽车铸剑为犁,中国近代工业的先驱和军工背景。雄浑刚健的V型,又好似飞龙在天,龙首傲立于蓝色地球之上,寓意长安汽车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美好愿景。蓝色象征科技,标识经典的蓝色背景,寓意着长安汽车对新科技的应用,追求为消费者提供新科技、高品质、时尚的汽车产品。标识整体设计简洁明快又不失雄浑大气,具有金属的质感又兼有现代工业设计之美,汲天圆地方之灵气,时尚而不前卫,动感但不张扬如果是说拿长安汽车和合资品牌以及进口汽车品牌来说的,从车辆的品控上面来说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劣势和不足的,但是也可以这么说这款车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至少在自主品牌上面来说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对于长安汽车质量来说的话,这些年的保有量还是比较多的,从保有量上面就可以看出来,消费者是对于这个品牌和车的质量的认可的,另外的话对于这款车来说的话,也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国产汽车工业发展了多少年,虽然和合资品牌处在一定的差距的,但是这些年来也是在快速的进步。所以汽车好不好是靠发展,质量只是一个方面,最为关键和主要就是车辆的口碑以及售后。扩展资料:选车的注意事项:选车首先是选择车型,在购买汽车之前,请考虑一下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车,是SUV还是小轿车,SUV比起小轿车,SUV具有更宽阔的视野,开起来会更舒适。其次是考虑自己的需求,是为了上下班代步,还是为了方便出差,或者是为了方便自驾游。除了自己开以外,自己的家人会不会需要偶尔驾驶,我们的需求不同,对汽车的要求也会不同,价格也会有所不同,同时,还要预算一下自身的经济状况。长安汽车是中国汽车四大集团阵营企业,拥有159年历史底蕴、37年造车积累,全球有14个生产基地,33个整车、发动机及变速器工厂。2014年,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累计突破1000万辆。2021年,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累计突破2000万辆。长安汽车拥有来自全球27个国家的工程技术人员1万余人,分别在重庆、北京、河北定州、安徽合肥、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和德国慕尼黑建立起“六国九地”各有侧重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拥有专业的汽车研发流程体系和试验验证体系,确保每一款产品满足用户使用10年或26万公里。2017年,长安汽车发起“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将软件能力和效率打造成为核心竞争力,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长安汽车推出了CS系列、逸动系列、UNI系列等热销产品。在智能化领域,发布“北斗天枢计划”,为用户提供安心、开心、贴心、省心的“四心”汽车平台,通过“知音伙伴、合作共创、智能体验、智能联盟、千人千亿”行动,将智能化打造成长安产品提升、品牌提升、转型升级的核心支柱。在新能源领域,发布“香格里拉计划”,制定四大战略行动,预计到2025年,将全面停售传统意义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长安汽车积极寻求合资合作,成立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等合资合作企业,并向合资企业输入中国品牌产品,建立中国车企合资合作新模式。长安汽车始终以“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为使命,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主线,持续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为社会承担更多责任,奋力推进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为实现世界一流汽车企业努力奋斗。 悠久历史,铸就品质内蕴。1862年,长安诞生。1957年,中国第一辆吉普车在长安下线。1983年,长安开始生产微型汽车,1993年与日本铃木公司合资成立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2001年与美国福特汽车合作成立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如今,长安已经建设成为中国产销量最大的汽车及发动机一体化制造企业,拥有员工2万余人,形成年产汽车40万辆、发动机36万台的生产能力,已累计向市场投放各款长安汽车100余万辆。2001年,长安产值、收入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2002年“长安”以品牌价值46.18亿元,跻身世界汽车品牌前20位。 长安集团产品丰富,实力雄厚。目前拥有七大汽车制造企业:“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河北长安胜利有限公司”、“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和“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 从1862年的洋务运动中走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在世纪交汇的波涛中壮大。长安汽车,正开创着中国汽车文明发展的新纪元。古老而年轻的长安,就象一颗闪耀的启明星,在新的世纪,迎着火红的朝阳,走向新的辉煌与希望!1862年创办至今,长安已跨越三个世纪,走过145年的风雨历程,从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先驱发展为总资产突破300亿、员工4万名的国内最大小型车及发动机制造企业,跻身中国汽车行业前四强,微车行业第一,是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领军企业之一。 长安总部位于重庆长江和嘉陵江两江汇合处,下辖“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长安福特马自达南京公司”、“长安福特马自达发动机公司”、“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河北保定客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江西江铃控股有限公司”、“长安地产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公司,产业涉及整车、发动机、房地产等领域,地跨西南(重庆)、华北(河北)、华东(江苏)、华中(江西)四地,年汽车生产能力100万辆,年发动机生产能力100万台,2006年销售收入突破430亿元人民币。 长安位居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之首,中国上市公司20强,中国制造企业100强。“长安”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品牌价值133.58亿元,世界汽车品牌排名前20位(2000年)
世界上的第一辆汽车叫什么?
世界公认的汽车发明家是德国人卡尔·弗里德里希·奔驰。1885年,他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三轮车,并于1886年1月29日获得世界上第一项汽车发明专利。这一天被大多数人称为现代汽车的诞生日,奔驰也被后人称为“汽车之父”。1887年,卡尔·本茨将他的第一辆汽车卖给了法国的埃米尔·罗杰斯,这是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同年,卡尔-奔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梅赛德斯-奔驰。梅赛德斯-奔驰把一生都献给了汽车工业。1886年,德国的gottliepDaimler在一辆四轮马车上安装了自己的汽车引擎,以每小时18公里的“令人窒息”的速度行驶。人类历史上第一辆四轮汽车诞生了。
历史上的第一辆汽车是怎么来的
历史上的第一辆汽车是由德国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发明的。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于1844年的11月25日出生,是德国著名的奔驰汽车创始人之一,也是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被人们称之为汽车之父和汽车鼻祖。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于年轻的时候家境非常贫穷,为了摆脱这些困境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于先后进行创业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在一次偶然当中他听到朋友说做发动机生意可以赚钱,于是他领来了生产生产奥托四冲程煤气发动机的营业执照。经过一年多的设计预实验,终于在1879年的12月31日,成功的制造出来了第一台担纲煤气发动机。但是这台发动机并没有使他摆阔经济的困境,他之前所创办的奔驰公司依然面临着倒闭的风险。这位不服输而且不愿向命运低头的德国人,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打败,经过很多年的努力,在1886年1月29日本茨终于又研制成功了单缸汽油发动机。他把这台单缸汽油发动机成功的按在了三轮车上面,发明出来了第一辆不用马来拉的三轮车,从此他的奔驰汽车公司获得汽车制造专利权,正是这一日子,被确认为汽车的生日。扩展资料:本茨创业初期,既没有场地也没有资金,贝瑞塔就变卖了自己的嫁妆和首饰,毫无怨言地支持本茨的研究,陪伴本茨走过了饿着肚子研究汽车的艰苦日子,成为本茨工作的最大支持者。1888年8月的一天早上5点多钟,本茨还在梦乡,贝瑞塔就唤醒两个孩子,把汽车推出来,然后发动启动机,向100多公里之外的普福尔茨海姆进发,去探望孩子的祖母。当时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辆汽车跑过这么远的路程。汽车离开曼海姆市不久,天就渐渐亮了,马路两旁早起的人们听到怪异的响声都从窗口伸出头看这个飞奔的怪物,有的人还壮着胆子走近它,但一闻到那难闻的汽油味就又走开了。汽车在行驶14公里后,燃料没有了,他们只好到一家药房购买粗汽油,在行驶70公里后,一个陡坡拦住了去路,只得由小儿子驾车,贝瑞塔和大儿子在后推车,最后终于把汽车推过陡坡,发动机的油路堵塞了,就用发针修理,电气设备发生短路了,只好用袜带作绝缘垫。直到日落西山,母子三人才又饿又累到达目的地。孩子的祖母惊叹不已,小城的人都跑出来围观这个怪物。兴奋的贝瑞塔立即给丈夫发了一封电报:汽车经受了考验,请速申请参加慕尼黑博览会。本茨接到电报两手发抖,几乎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但妻子确实驾着自己发明的三轮汽车到了普福尔茨海姆。他很快办妥了参展手续,在慕尼黑工业博览会上,他成功地展示了自己的汽车,吸引了大批客户,从此他的事业蓬勃发展,拥有了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厂,生产名扬四海的奔驰牌汽车。而本茨太太也因为这次历史性的试验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女汽车驾驶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
世界上第一辆轿车诞生于哪一年
2.代步工具 编辑本义项求助编辑车目录
起源发展
2.早期车轮结构
3.马车的出现
4.关于车的岩画
5.中国马车的起源
7.汽车名词
9.汽车品牌列表
编辑本段起源发展
车在人类的进步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关于史前时代车的材料,主要有三类:实物,模型(陶制的及铜制的),图案(包括岩画)。就目前而言,世界上最早的车出现在中东地区与欧洲。 在中东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在乌鲁克文化时期(约公元前3500-公元前3100年)进入文明时代。在乌鲁克文化时期的泥版上,出现了表示车的象形文字。从这些文字来看,当时的车是四轮的。 1974年,在叙利亚的耶班尔?阿鲁达(Jebel Aruda)发现了一只用白垩土做的轮子模型,直径8厘米,厚约3厘米,其年代也为乌鲁克文化时期。轮子两面都有突出的轮毂。从整个模型来看,它应当是车轮的模型,这也是中东地区最早的车轮模型。此模型现藏叙利亚阿勒颇(Aleppo)的考古学博物馆(Archaeological Museum)。此外在土耳其东部的阿尔斯兰特坡(Arslantepe)也出土过一只用泥土做的车轮模型,直径约7.5厘米,时代相当于乌鲁克文化时期。这个车轮模型的两侧同样有突出的轮毂。 1989年,在德国的夫林班克(Flintbek)发现的一座墓冢中,有三道车轮的印辙。从车轮的这些印痕上来推断,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为1.1米至1.2米。这些车轮印痕的校正年代为公元前3650年~公元前3400年,属于欧洲新石器时期的漏斗颈陶文化时期(Funnel Beaker Culture)。 在波兰南部的布洛诺西(Bronocice),发现了一只高约10厘米的残破陶器,时代约为公元前3530-公元前3310年,也属于漏斗颈陶文化。这些车的式样相同,都是四轮,独辕,辕呈Y形。 当时拉车的主要是牛。在德国洛纳(Lohne)的一块史前墓石上,有两头牛正在拉车的场面。这两头牛被套在轭上,轭又与辕相连,辕的末端则是D形的车箱。此图的年代约为公元前4千年代后期。在斯洛伐克的拉多西那(Radosina),发现了一只同一时代的水槽形陶器,宽约10厘米,残长也为10厘米左右。此器表示两头牛在拉车。在波兰的克拉兹尼克?杰拉(Kreznica Jara),还发现了一只陶制的把手,年代在公元前4千年代后期。这只把手被做成一对上了轭的动物形状(可能是牛),它们所拉的也应是车。 从上可知,欧洲早期车的基本式样是四轮,独辕,拉车的为双畜。这种属于公元前4千年代后期的车轮模型在欧洲的匈牙利等地也有。 总之,在两河流域、中欧及东欧都发现了公元前4千年代后期的车,这也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车。 车的最初发源地,大多数人认为,最早的车大概发明于上述地区内的某个地点(特别是两河流域),然后向四周传播。也有少数人认为,车是在欧洲及两河流域分别独立发明出来的。 马车的发展 马的驯养最早发生在新石器时代的欧洲东部,虽然马的驯养比车的出现要早近千年,但长期以来,拉车的主要是牛而不是马。这是由于马与牛各自不同的特点所决定的。 由于早期的车比较笨重,适合用牛来拉,因为牛耐力强但速度慢。中外历史表明,牛车主要用作运输货物,马车则主要用于战争、狩猎等。 从牛车发展到马车,实际上是车性能的一次重大转变,即车从以载重为主要目的转变为以高速运行为主要目的,这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改进,例如缩小车身以减轻重量、主要采用两轮车的方式以解决转弯问题等等;当然,最主要的是车轮的改进,即用辐式车轮来取代实心车轮。 辐式车轮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轮辋与轮毂是由许多根车辐连接起来的。有的轮辋是用一根木条制成的,也有的是由两根半圆形或几段半弧形的木条通过暗榫拼成的。实心车轮是由粗厚的原木切割而成的,而辐式车轮的轮辋则是由富于韧性的小灌木经火烘烤弯曲而成的。因此,辐式车轮并不是通过对实心车轮进行一些简单的改进而发展起来的,它实际上是一项重大的技术创新。由于轮辋是由木条弯曲而成的,所以从木条的纹理上来看,它具有最大的承压能力。这样,与实心车轮相比,辐式车轮不仅重量较轻,而且不易破裂,更富弹性,适于高速运行。后来,人们又在轮辋上打上金属(铜或铁)钉,或者包上金属外缘,使轮辋更加坚固耐用。 从形式上来说,辐式车轮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们所熟悉的普通轮辐车轮,车辐的一端插在车毂上,然后呈放射状与辋相联,中国商代车就是这样的。另一种则可称为横辐(cross-bar)车轮,或称“H形轮辐车轮”,其特征是一根厚木条横贯车轮中央,在这根厚木条上,对称地安装着几根(一般为两根,也有四根或者更多的)短辐条,以承受车辋的压力。此种车轮在古代还是比较常见的。在意大利的默库雷戈(Mercurgo),曾发现了一只公元前2千年代中期的横辐车轮。在古代希腊,农用车上所安装的几乎都是这样的车轮。古代意大利的伊特拉里亚人也有这样的车轮。 现在还无法确定辐式车轮最早发明于何时何地,所能知道的是,公元前3千年代后期,辐式车轮已经出现了。在伊朗的希沙尔(Hissar)出土的一只印章上,就可以看到辐式车轮,而且很可能是横辐车轮。在前苏联高加索北部的迈科普(Maikop),近来还发现了一个类似于辐式车轮的铜器。上述这两件文物的时代都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 现在也不清楚实心车轮发展到辐式车轮的具体过程。在意大利的默库雷戈,发现过一只年代约为公元前1800-公元前1450年的车轮,它由三块木板拼成,外侧的两块木板上都被挖空成半月形。类似的车轮,西欧直至铁器时代还在大量地使用。有人曾推测,实心车轮先发展为这种挖有半月形口子的车轮,然后再发展为横辐车轮,最后发展为普通轮辐车轮。 公元前4千年代晚期,双轮车就已经出现了。前面所说的德国洛纳史前墓石上的牛车,显然就是两轮车。但是,一旦辐式车轮出现之后,特别是它与两轮车相结合以后,马就有了用武之地。人们很快发现,马是牵拉这种新型有辐两轮车的最佳牲畜。同时,随着马具的不断进步,人们也能有效地控制和驾驭马匹了。这样,进入公元前2000年,在欧洲与西亚的许多地方,几乎同时都出现了双轮马车(本文所说的双轮马车,都是指只安装辐式车轮的马车)。
编辑本段2.早期车轮结构
进入公元前3千年代,在两河流域及欧洲都发现了不少车的实物。在两河流域的基什、乌尔等地,出土了一些车,其基本型制为四轮、独辕。车轮是实心的,一般用三块木板拼成,木板之间用横条加固。 在欧洲,主要实物有: 1976年,在瑞士苏黎世附近的滨湖遗址中,发现了三只实心木轮,直径为65~68厘米,其中两只还与轴连在一起,其时代为公元前3千年代早期。这种车轮最大的特点是,车轮正中是一个正方形的小孔;车轴本身为圆形,但两端是正方形的,以便能插入车轮上正方形的孔中。也就是说,车轮并不是套在车轴上转动,而是与车轴固定在一起共同转动。每个车轮用三块约5厘米厚的木板拼成;在车轮的正面,以轮子中央的小方孔为中心,两侧各开有一条横贯三块木板的楔形沟槽,槽中安入横木条,从而将三块木板固定在一起;这两根横木条的中间,直对着轮正中的小方孔,有一根短横条,它仅位于轮子的半侧,而不是横贯整个轮子。车轮的另一面则没有沟槽及横条。车轮上也没有车毂。 在瑞士皮埃雷斯(Bielersee)的一个遗址中也发现了这样的一个轮子,已经残破。装着这类轮子的车应当是四轮车。 在保加利亚的普拉奇多尔(Plachidol)遗址中,一个古墓中发现了车轮,墓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年。这些车轮为一块木头加工而成的实心车轮,直径约75厘米。车轮两面都有突起的毂,车轮中间的孔为圆形,表明它是套在一个固定的轮轴上转动的。 在荷兰,出土了十多个木制车轮,时代为公元前3千年代中期。轮子的基本形式都差不多:整个车轮用一整块厚木头做成,轮子的直径从0.55米到0.9米不等;轮子中间则是一圆孔,直径6-8厘米;轮子中央圆孔的周围则被加工为隆起的轮毂,轮毂与轮子属同一块木头。与上述瑞士的车轮不同,荷兰出土的这种车轮是安装在车轮上转动的,车轴则固定不动。至少有四个实例说明,荷兰的这种车轮是安装在两轮车上的,而不是装在四轮车上。 在黑海北岸的乌克兰及南俄草原上,发现了250座埋有车(包括陶制模型)的墓葬,时代从公元前4千年代晚期到公元前2千年代早期都有。车有四轮的,也有两轮的。车轮为实心,有的用一整块木头做成,也有的由二块或三块木板拼合而成。车轮正中有圆孔,圆孔周围有突起的毂(毂与车轮属同一块木板),车轴固定,车轮套在车轴上转动。在伏尔加河下游一个叫特里布拉特(Tri Brata)的地方发现的车陶模表明,当时的车厢上面是有车篷的。
超级跑车集锦(20张) 这样,在欧亚大陆的西部,早期车轮的形式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车轮是与车轴固定在一起的,车轮中间的孔呈正方形,车轮与车轴一起转动。此类车轮主要分布在瑞士及德国西南部,在地中海及大西洋沿岸也有发现。第二类车轮被安装在车轴上转动,车轴本身则是固定在车底下不动的,车轮上的孔呈圆形。此类车轮主要分布在两河流域,东欧草原及欧洲西北部。目前,还无法确定哪一类车轮出现得更早一些。有人正是根据这两种车轮的不同技术特征,提出了车轮是在不同地区独立发明的。从后来的历史来看,第二类车轮更加普遍,是发展的主流。 就第二类车轮而言,无论它是由一整块木头做成的还是用几块木板拼成的,都是套在车轴上转动的,这样,车轮的孔眼就要承受极大的摩擦力。为了加固孔眼,人们将孔眼周围加工成突起的轮毂。早在公元前4千年代,轮毂就已经出现了(如耶班尔?阿鲁达和阿尔斯兰特坡的车轮模型)。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早期的轮毂与车轮属同一块木板,因此,这种轮毂虽然提高了车轮孔眼的抗压能力,但是,由于车毂的木头纹理与轮子本身是一致的,都垂直于车轴,所以,当压力增大时,车轮及车毂都容易破裂。后来,人们逐渐发现,只要在车轮的孔眼中另外插入一个木头纹理与车轴平行的车毂,就可以使车轮与车毂的破裂问题得以解决。不知道这种另外插入车毂的方法最初产生于何时何地,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在3千多年前的德国,这样的车轮已经在使用了。 1880年到1883年,在德国的格鲁(Glum)发现了四只埋在一起的车轮,其时代约为公元前1570-公元前1450年。车轮直径约70厘米,用厚约10厘米的独块桤木做成。车轮的中心有个直径约14.5厘米的孔眼,孔眼中插入了管状车毂。车毂用桦木做成,约26-28厘米长,毂中是个直径为7.5-8.5厘米的孔,以便套在车轴上。这种装有管状车毂的车轮在欧洲许多地方都有发现,或用单块木头做成,或用几块木板拼成。外插管状车毂的出现,是车轮制造技术的一个重大进步。
编辑本段3.马车的出现
3.1马车的发展 马的驯养最早发生在新石器时代的欧洲东部,虽然马的驯养比车的出现要早近千年,但长期以来,拉车的主要是牛而不是马。这是由于马与牛各自不同的特点所决定的。 由于早期的车比较笨重,适合用牛来拉,因为牛耐力强但速度慢。中外历史表明,牛车主要用作运输货物,马车则主要用于战争、狩猎等。 从牛车发展到马车,实际上是车性能的一次重大转变,即车从以载重为主要目的转变为以高速运行为主要目的,这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改进,例如缩小车身以减轻重量、主要采用两轮车的方式以解决转弯问题等等;当然,最主要的是车轮的改进,即用辐式车轮来取代实心车轮。 辐式车轮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轮辋与轮毂是由许多根车辐连接起来的。有的轮辋是用一根木条制成的,也有的是由两根半圆形或几段半弧形的木条通过暗榫拼成的。实心车轮是由粗厚的原木切割而成的,而辐式车轮的轮辋则是由富于韧性的小灌木经火烘烤弯曲而成的。因此,辐式车轮并不是通过对实心车轮进行一些简单的改进而发展起来的,它实际上是一项重大的技术创新。由于轮辋是由木条弯曲而成的,所以从木条的纹理上来看,它具有最大的承压能力。这样,与实心车轮相比,辐式车轮不仅重量较轻,而且不易破裂,更富弹性,适于高速运行。后来,人们又在轮辋上打上金属(铜或铁)钉,或者包上金属外缘,使轮辋更加坚固耐用。 从形式上来说,辐式车轮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们所熟悉的普通轮辐车轮,车辐的一端插在车毂上,然后呈放射状与辋相联,中国商代车就是这样的。另一种则可称为横辐(cross-bar)车轮,或称“H形轮辐车轮”,其特征是一根厚木条横贯车轮中央,在这根厚木条上,对称地安装着几根(一般为两根,也有四根或者更多的)短辐条,以承受车辋的压力。此种车轮在古代还是比较常见的。在意大利的默库雷戈(Mercurgo),曾发现了一只公元前2千年代中期的横辐车轮。在古代希腊,农用车上所安装的几乎都是这样的车轮。古代意大利的伊特拉里亚人也有这样的车轮。 现在还无法确定辐式车轮最早发明于何时何地,所能知道的是,公元前3千年代后期,辐式车轮已经出现了。在伊朗的希沙尔(Hissar)出土的一只印章上,就可以看到辐式车轮,而且很可能是横辐车轮。在前苏联高加索北部的迈科普(Maikop),近来还发现了一个类似于辐式车轮的铜器。上述这两件文物的时代都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 现在也不清楚实心车轮发展到辐式车轮的具体过程。在意大利的默库雷戈,发现过一只年代约为公元前1800-公元前1450年的车轮,它由三块木板拼成,外侧的两块木板上都被挖空成半月形。类似的车轮,西欧直至铁器时代还在大量地使用。有人曾推测,实心车轮先发展为这种挖有半月形口子的车轮,然后再发展为横辐车轮,最后发展为普通轮辐车轮。 公元前4千年代晚期,双轮车就已经出现了。前面所说的德国洛纳史前墓石上的牛车,显然就是两轮车。但是,一旦辐式车轮出现之后,特别是它与两轮车相结合以后,马就有了用武之地。人们很快发现,马是牵拉这种新型有辐两轮车的最佳牲畜。同时,随着马具的不断进步,人们也能有效地控制和驾驭马匹了。这样,进入公元前2000年,在欧洲与西亚的许多地方,几乎同时都出现了双轮马车(本文所说的双轮马车,都是指只安装辐式车轮的马车)。 在俄罗斯乌拉尔山南部的辛达雪塔(Sintashta),有一个时代约为公元前2000-公元前1600年的大型遗址,这里除了城防设施及房屋建筑外,还发现了40座墓葬,其中5座墓中有马及马车随葬,墓的上层是马,中层是死者,下层为车。车由双马牵拉,车辐从8根到12根不等,车轮直径约为1米,两轮间的距离大约也为1米左右,车厢只能容纳一人。 在前苏联亚美尼亚的拉夏辛(Lchashen),发现了至少15辆完整的车,其年代为公元前1300年左右。其中,13辆为实心车轮(7辆为4轮车,6辆为双轮车),它们可能都是由牛拖拉的。另有2辆双轮马车,形制基本相同:车厢都较小,约1.1米宽;车厢的两侧及背部有横档;车轴长约2.25米,位于车厢的正下方;车轮直径约1米;车毂长约43厘米;车辐至少有18根;车辋由两根半圆形的木条构成,车辋外面可能还包上动物皮或薄木片;车辕本来可能是向上弯曲的,但现在被复原成平直的了。再往西,在东欧地区,也发现了许多与辐式车轮有关的遗物,如斯洛伐克出土的一些公元前2千年代中期的陶车轮。 在小亚细亚,公元前2000-公元前1900年左右出现了双轮马车。在马拉蒂亚(Malatya)发现的文物中就可以看到古代赫梯人驾车狩猎的场面。小亚细亚公元前2千年代早期的双轮马车图案,还可以在库尔特扑(Kültepe)出土的一只圆筒印章上看到。这样,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双轮马车在欧亚大陆的西部很快地流行开了。 对于双轮马车的发源地,现在尚无统一的看见。一些人认为双轮马车最先出现于中东地区,另一些人则认为最早产生在欧洲东部的南俄草原地带,也有人认为是在东欧及西亚独立发明出来的。 3.2马车的系驾法 东西方早期马车在系驾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地中海地区的早期马车系驾法可称为“颈带式系驾法”:“驾车之马用颈带系在轭上,轭车衡,衡连輈,马通过颈带负衡拽輈而前。”中国先秦时代的马车则是“轭靷式系驾法”:“真正受力的部件是叉在马肩胛前面的轭,传力的则是靷。”“靷的有无,成为划分早期古车类型的一项标准。”许多人据此认为,由于中国早期马车系驾法是不同于西方,因此东西方的马车有着独立的起源。但实际上,轭靷式系驾法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因为这种系驾法在中亚很常见。例如,在哈萨克斯坦等地都发现了不少系有靷带的马车岩画,其中有些是车舆前置的西方式马车。甚至在瑞典的法拉那坡(Frannarp)的青铜时代岩画中,也可以看到类似于两靷的图像。从岩画上看,中亚的轭靷式系驾法及马车都比殷周式马车要原始得多,所以,此种系驾法不可能来自中国中原地区,相反,它应是商代轭靷式系驾法的源头。
编辑本段4.关于车的岩画
在欧亚大陆的北部,特别是从中亚到蒙古高原,都发现了不少车辆岩画。在亚美尼亚西部秀尼克(Syunik)山上的几千幅岩画中,约有50幅是车辆岩画。这些车虽然都是独辕的,但类型甚多,有实心车轮的四轮车,有辐式车轮的四轮车,有实心车轮的两轮车,也有辐式车轮的两轮车。辐式车轮上的辐条基本上是四根。车岩画基本属于公元前2千年代。再往东,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与吉尔吉斯)、蒙古、中国新疆及内蒙古等地,也都发现了车辆岩画。 从中亚到中国北方,车辆岩画具有这样一个特征:越是往西,车辆的式样越是与欧洲及西亚的相类似,越是往东,车辆的式样则越是接近殷周式。 从中亚到蒙古高原的车辆岩画具有这样一个趋势:越是往东,时代越晚。目前普遍认为,公元前3千年代后半期至2千年代初期,西伯利亚南部已出现了车辆岩画,而蒙古高原车辆岩画的年代是在公元前2千年代末至公元前1千年代初(公元前8世纪以前,但不会早到公元前16~公元前13世纪)。 岩画车辆式样。东西方的车辆在式样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最为明显的是车舆的位置。在地中海沿岸地区,车舆一般比较靠前,车轴位于车箱的后部;而商周马车的车舆则位于车轴的正中。在中亚及中国新疆,都可以见到车舆位置靠前的车辆岩画。这种纯西方式车辆的分布以及在中国新疆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这种类型的车辆是自西向东传播的。在新疆阿勒泰,拽拉着这种西方式车辆的牲畜是一头牛。 四轮牛车在欧洲及西亚较常见,中亚也有,但在先秦时代的中原地区却没有。因此,四轮牛车的源头在西方。以牛拉车的西方式传统、车舆前置的西方式车型在这幅岩画中被结合在一起了。既然车舆前置的车辆是自西向东传播的,那么,也完全可以进一步推论,其它类型的车辆也可能是自西向东传播的。此外,无论从实物上来看还是从岩画上来看,东西方车辆的另一个差异是,西方车轮的辐条较少,一般为四根,而越往东,则车辐增多,殷周马车的轮辐有的多达20多根。轮辐自西向东逐渐增多的趋势,反映了车轮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从车辆式样上来看,我们可以找到车自西向东传播的证据,但是找不到证明车自东向西传播的证据。
编辑本段5.中国马车的起源
中国古代并无四轮车发现。在战国时代的器皿刻纹中,出现了一些四轮车,如山东长岛出土的残鉴、淮阴高庄出土的铜器。不过,这种车舆为龙舟形的四轮车并非用于日常生活,而是用作礼仪活动。战国时代的这种礼仪用四轮车,应当是从商周时代的两轮车发展而来的。长期以来,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的马车来自西方,称之为“西来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古代马车是独立发明出来的,称之为“本土说”。西来说的论据如下: 1.在两河流域及欧洲,公元前4千年代后期已经肯定有了车,而车最初发明的时间显然还要早。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中国古车是商代晚期的,系有牲畜的车则在中国考古材料中要到公元前5世纪才出现。 2.在西方,车的演变有比较完整的发展序列,有从四轮到双轮的发展过程;有从实心车轮到辐式车轮的发展过程;有从用牛(或驴)拉车到用马拉车的发展过程。但在中国,马车的出现则显得比较突然。商代的车是有辐的双轮马车,显然十分成熟。这种成熟的车应该有其较原始的形式,而这种原始的形式在中国找不到。 3.西方最早出现的是四轮车,后来有了双轮车;车轮有实心的,也有带辐条的;有牛拉的,也有马拉的;众多形式的车轮及车甚至同时并存。因为车发源于西方,其历史比较悠久,所以车及车轮的形式都显得丰富多样,而传到中国的车就显得式样甚少。 4.自殷墟出土马车后,即有人根据其与两河流域马车在外形上的类同而提出中国马车西来说,但一直无法确证马车自西向东的具体传播过程。 从20世纪70年代在前苏联中亚地区发现了许多有关古代马车的材料(包括实物与岩画),从而使人们得以确定马车的具体传播过程。就车实物而言,拉夏辛及辛达雪塔发现的马车与商代马车基本形式是一样的,都是独辕,双轭,两轮,多辐,轮毂甚长,车舆位于车轴正中,等等。特别是辛达雪塔出土的车,与商代车一样舆门均开在后背。就岩画而言,它所反映的特点与车实物所反映的特点是相吻合的,比如自西向东,车的式样越来越以双轮马车为主;车辐的数量逐渐增多,等等。这些材料都说明了车自西向东传播的过程。 由此还可推测,最先将西方式马车(以四辐条为主)发展为多辐条双轮马车的,可能是生活在中亚草原某个地方的游牧民族,这种马车很快被其它游牧民族所采用,并沿着欧亚草原向东传播,最后到达中原地区。所以,中国的马车应当是从中亚直接发展过来的,而中亚的马车又来自欧洲及西亚。 5.中国拉车的家马也应当是从西方传播而来的。考古资料表明,中国新古器时代的遗址中很少有马发现,而且基本情况不明,无法确定是野马还是家马。在商代早期及中期出土的动物骨骼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被鉴定的十几种动物的骨骼中没有发现一块马骨”。在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后期开始),才有确切的家马骸骨发现。因此,近来有专家推测,商代的马可能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 6.“本土说”的有些论据是不能成立的。比如,有学者认为:“车的发明,应以轮转工具发展到一定程度为其先决条件。中国新石器时代中出现的纺轮、陶轮,特别是琢玉用的轮形工具,在技术发展史上都应被看作是车的直接或间接的前驱。”而实际轮转工具并非一定能导致车轮的发明。 也有人都引用中国古典文献中有关“奚仲始作车”或“黄帝造车”之类的记载,来证明车是中国本土发明的,但这都是传说而已。 7.中国历史文献的一些记载也意味着中国马车是从北向南传播的。春秋时期,正当原先落后的吴国兴起之时,逃亡到晋国的楚国大夫申公巫臣因为怨恨自己在楚国内的政敌,想利用吴国的力量为自己报仇。公元前584年,申公巫臣来到吴国,“以两之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陈,教之叛吴。”(《左传?成公七年》)申公巫臣把车战之术传授给了吴国人,吴国更加强大,最后“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通吴于上国。”这段故事表明,长江下游地区使用车作战,要比中原地区晚几百年;马车先出在北方,然后向南方传播。 中国古代并无四轮车发现。在战国时代的器皿刻纹中,出现了一些四轮车,如山东长岛出土的残鉴、淮阴高庄出土的铜器。不过,这种车舆为龙舟形的四轮车并非用于日常生活,而是用作礼仪活动。战国时代的这种礼仪用四轮车,应当是从商周时代的两轮车发展而来的。 中国的马车来自西邻的中亚。当然,古代中国人并不是简单地引进马车,而是对它进行了不断的加工改造,并且还有许多技术上的创新与发明,例如中凹形车轮制造、龙舟形车舆四轮马车的出现、系驾法的演进等等,逐渐形成了中国自身的马车特色与传统。
编辑本段7.汽车名词
MPV MPV的全称是Multi-Purpose Vehicle,即多用途汽车。它集轿车、旅行车和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身,车内每个座椅都可调整,并有多种组合的方式,例如可将中排座椅靠背翻下即可变为桌台,前排座椅可作180度旋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