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悠久的建筑历史,但为何中国古建筑为什么遗留这么少?
中国建筑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然而,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古建筑是唐朝的佛寺大殿,距今只有一千年。中国的文化起源于中原地区,那里地势平坦,常见的除了土壤就是森林。所以中国传统的古建筑都是民用建筑。柱、梁、椽、门、窗甚至屋顶都是木制的。木材易燃,易腐烂,难以保存。中国人是好战的民族。因为地方太大,周围又被山河阻隔,他们特别喜欢在里面打仗。中国历史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历史。在战争的环境中,没有人能安居乐业——只要吃饱穿暖衣服。我们在哪里可以学习如何建造一座坚固的房子?谁知道房子建成后我是否能享受它呢?至于王室的建设,就看下一个了。项羽焚烧阿芳宫和发掘秦始皇陵墓就是最好的证明,朝代更迭,天下大乱,这对皇家园林来说是个糟糕的时期不只是中国人喜欢。如果你不相信,请看圆明园。这不用说。这是显而易见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各大古都的古城墙,再到近几十年的大拆大建。“拆”字里有多少国宝级建筑文物被毁?日本和朝鲜都在学习我们过去的技能,这两个国家保存了许多已经灭绝的建筑形式。他们有更多的火山和地震,我们没有必要减少战争。然而,他们国家的古建筑在完整性和真实性方面都比我们的好得多。除了传统建筑在材料上的客观缺陷外,人为因素也极为重要。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现代,我们应该唤起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多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不要留下太多遗憾。
古建筑消失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古建筑消失的原因主要是战争和建筑。1、战争原因。比如战争彻底摧毁、在人们的视线中逐步消失的著名古城:邺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公元580年,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治所邺城)总管尉迟迥,为了防止河北反杨势力死灰复燃,遂下令火焚邺城,相州、魏郡和邺县及大部分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一代名都成为废墟。2、建筑原因。比如兴修水利。1959年,为了建造当时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新安江水电站,始于汉唐年间的贺城(淳安县城)和狮城(遂安县城)一夜间被淹没在这片碧波之下。浙江省原淳安县、遂安县两县合并为淳安县,29万人从此离乡移居,贺城、狮城两座延续千年的古城,连同27个乡镇、1000多座村庄、30万亩良田和数千间民房,悄然沉入了碧波万顷的千岛湖底。古建筑保护的现实情况:法律跟不上,我们对于文物或者不可移动文物的认定速度慢。有一些古建筑没有被纳入其中,法律法规能够包括的范围非常有限,使得一些没有被纳入不可移动文物的房子被拆。所以,对于这些文物或许可以分为几类:不可移动的、具有史迹性的等等。要不断的增加项目,比如联合国文化遗产,不可能一年把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遗产全都指定,每年都会有不同的申报。另外,比如出土的、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像长沙古城墙,这些以前不知道的,专家们觉得非常重要的发现,就需要立刻纳入保护范围之中。
历史上的英国水晶宫是为何而建
“水晶宫”是一座展览馆,专为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大博览会而设计建造。 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筹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为此建造了有名的水晶宫。 “水晶宫”位于伦敦海德公园内,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性建筑。 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宽408英尺(约124.4米),长1851英尺(约564米),共5垮,高三层,由英国园艺师J·帕克斯顿按照当时建造的植物园温室和铁路站棚的方式设计,大部分为铁结构,外墙和屋面均为玻璃,整个建筑通体透明,宽敞明亮,故被誉为“水晶宫” 。 “水晶宫”共用去铁柱3300根,铁梁2300根,玻璃9.3万平方米,从1850年8月到1851年5月,总共施工不到九个月时间。 1852-1854年, 水晶宫被移至肯特郡的塞登哈姆,重新组装时,将中央通廊部分原来的阶梯形改为筒性拱顶,与原来纵向拱顶一起组成了交叉拱顶的外形。 1936年,整个建筑毁于火灾。 1849年,英国白金汉宫决议,在1851年举行一届规模庞大,有世界各国参与的国际性博览会,并建造一幢暂时性但具有恢弘气势的展馆建筑。 1849年,英国 *** 决议在海德公园南侧兴修一幢大型暂时建筑。 为避免毁坏公园树木,最终采纳了皇家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的“水晶宫”设计方案,创造性地将花房式框架玻璃构造运用到建筑设计之中,使树木罩在屋顶下得以保护。 结果这座本来为展品提供展现的场馆,成为第一届世博会上最成功的展品。 展览会完毕后,水晶中被拆开运到伦敦南部,按照更精致的设计重新组装。 它成为一个举行各种演出、展览会、音乐会和其他文娱活动的场所。 1936年11月30日晚,水晶宫简直全部毁于火灾,残垣断壁不断保留到1941年。 参考:://zhidao.baidu/link?url=ac6jHpvT9PpynIJUcD13qticEq3U0fnOab1KmLAb6Ce4JeOfy7QWFajwfdVqmnl52fQKTaSl9e8HC_C-Vo7WKHwPZQODSMC_l6XAp3l0lHO
历史上的英国水晶宫是为何而建?
——水晶宫是为了1851年世博会准备的展示馆 水晶宫(The Crystal Palace)是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十九世纪的英国建筑奇观之一,也是工业革命时代的重要象征物。它原先是世界博览会首次于1851年在伦敦举行时的展示馆,这场世界博览会的正式名称为万国工业博览会,一直到1936年以前曾经吸引过无数的社会各种阶级的游客前来参观。 ——1854年的水晶宫 从1850年8月至隔年5月,这栋建筑使用了面积九十万平方英尺、相当于八万四千平方米的玻璃(或是八个半的标准足球场地),由伯明翰一玻璃供应商Chance Brothers提供,这家公司是当时唯一拥有可提供如此庞大需求的工厂,却仍然必须从法国聘请劳工协助,以赶上展期的建筑进度。而另一个主要建材是铁,包括铁柱三千三百根,铁梁两千三百条,占地面积七万四千平方米,宽度与长度分别约为408英尺、1851英尺(相当于125米、564米),高三层楼。 这个璀璨而华丽的水晶宫在伦敦海德公园展示世界各国的产品,象征英国国力之大,不仅作为一个展览场地,更作为博览会的主要科技成果之一,引起世界各国不小的骚动(当年参展者共计25国)。 ——维多利亚女王出席世界博览会 1851年10月,万国工业博览会结束后水晶宫由海德公园移至伦敦南部的西得汉姆,并以更大的尺寸重新建造,1854年6月10日由维多利亚女王主持向公众开放。 1936年11月30日一场灾难袭击了这个美丽的宫殿,几个小时内,火焰吞噬全部为了伟大的大英帝国竖立的种种成就,以及无数人对水晶宫的梦想,在毁坏的过程中,英国居民可在几里外遥望这个烈火,比较近的地区甚至夜空也变得明亮。由于没有适当的保险可以给付重建的经费,一些舆论认为不应该再重建,因为这个帝国伟大的象征已经老旧,失去原有的价值了。温斯顿·丘吉尔从英国下议院打道回府途中表示:“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点。”——水晶宫大火,1936年11月30日 ——位于西得汉姆的水晶宫公园现在的样子,周围有国家体育中心
对于现在消失的古建筑有何感受
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时代的悲哀。现代文明的飞速进程,越来越显露出了“此消彼长”的遗憾。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筑就了千城一面的城市风貌,而那些见证历史沧桑,凝聚民族智慧的中国古建筑却渐渐濒临消失的危险,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曾几何时,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曾几何时,我国的古代建筑大师创造了多少惊艳世人的宫殿、坛庙、寺观、园林、民宅等。曾几何时,那些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给厚重的历史留下了多少鲜活的空间与生命;曾几何时,那一部部石刻的史书便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才干的有力见证。而现在,那些古代的建筑遗产已经被新时代的炎黄子孙拆除一空,仅存的千年古宅也难以在钢筋林立的现代丛林中安然自立。我们呼吁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用理智的态度去对待,拯救正在消失的中国古建筑,于你,于我,于任何人,都是一种历史的责任。扩展资料:古建筑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然而,在大兴土木的现在,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及保护古代建筑及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做到既让古代建筑文化保存于世,也让古代文化遗产产生现代价值。虽然一些古代建筑离现在很遥远,但其中的文化依然值得学习借鉴,作为是炎黄子孙,建筑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要发展现代建筑,更要吸收古建筑中的营养,走出中国特色建筑之路,让中国古建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消失的建筑》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消失的建筑》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nc9K_gfGYN_orWYeTmUKg?pwd=yhg1 提取码:yhg1《消失的建筑》编剧: 刘海燕主演: 苏扬类型: 纪录片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语言: 汉语普通话上映日期: 2011-01-15(中国大陆)集数: 8片长: 55分钟第一集 大秦咸阳宫 今天的咸阳,是中国西部一个普通的小城市。但是2000多年前它却是大秦皇朝的帝都。当年的音乐家高渐离如何登上皇帝宝殿刺杀秦王的疑问成为现代考古工作者探索咸阳宫的起点。但当考古人员试图通过咸阳宫来探寻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时,却发现咸阳宫的“博”和“大”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这让考古工作一度陷入困境。经过考证,专家认为帝都咸阳很可能压根没有城墙!它的大致布局为:一号宫所在是初建时的咸阳宫城,它西起塔儿坡,经咸阳塬东北行,至泾、渭交汇处,折向南过渭河,整个范围以咸阳为中心,离宫上百,直径80余公里。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咸阳宫的轮廓渐渐显现。 第二集 通天之塔 公元5世纪,北魏灵太后的胡崇华兴建了一座震惊世界的巨大佛塔,并把整个王朝的命运寄托给它。196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建考古队,开始对洛阳汉魏故城进行考古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成果,便是找到了永宁寺中的那座百丈宝塔的塔基。17年后,当队员们准备再次进行清理发掘时,发现一个刻有 “汉质帝”的石碑。难道,这里并不是永宁寺塔塔基的遗址,而是一座皇陵?带着这个疑问,考古队决定,先对土堆的四周做初步勘察。很快,勘察的结果就让队员们大吃一惊,这做宝塔的体谅比他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被多部古书记载的永宁宝塔就这样被挖掘出来,但是它的高度却又成为另一个谜团,经过多年的考察,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最后确立为147米。这比现存的山西应县木塔早500年,高了近一倍。但这座宝塔最终也没有躲过雷电的袭击,一场雷火让永宁寺塔毁于一旦,就在永宁寺塔损毁不久,北魏的衰落也随之开始,很快便和永宁寺一样,成为了过眼云烟。 第三集 大明宫遗恨 公元660年的一天,唐代声名显赫的宫廷画家阎立本接到一个紧急诏令。召见阎立本的,是当今炙手可热的武皇后。皇后意欲修建一座新的宫殿,她希望阎立本亲自来作新宫殿的设计师。这期间,皇后多次将目光投向龙首原上一座停建了三十年的建筑。这就是大明宫。武则天为了远离太极宫,远离那些她曾经的噩梦。那座于贞观9年停建的大明宫宫殿,在公元662年又开始继续修建。 1959年,考古队找到了这座占地3.3平方公里的大明宫。但是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考古队终于探明了含元殿的框架结构。如此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而举国上下仍然稳定有序。在权利和欲望得到满足的同时,国家也在武皇后的治理下蒸蒸日上,但是危险还是时刻隐藏在宫廷的每个角落。 公元883年,他们沙陀族的将士杀进长安,肆意烧杀抢掠。这些粗豪的游牧民族以其快速摧毁的弯刀和火炬,让大明宫经历了严重的罹难。从此,中世纪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在历经300年风云后玉殒香销。大明宫虽然衰亡了,但西安作为当前中国最大的都市之一,其文明的光芒仍在延续。 第四集 盛唐华清宫 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东约30公里的临潼区,有一座风景秀丽的骊山,在它的脚下,便是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华清池。它是在唐华清池的遗址上复原而成的建筑。1982年工人们在做基础建设中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类似洗澡池子的建筑。经过专家鉴定,消失一千多年的唐代华清池重现世间。唐华清宫的考古挖掘工作持续了14年。专家们在山下发现了9个汤池遗址和梨园遗址,在山上发现了集灵台、朝元阁、老君殿遗址,这些遗址的位置、形制与史料记载的情况完全吻合。在深入细致的研究了大量的史料之后,唐华清宫的整体规模终于重现世人面前。这座建筑占地多达100多万平方米,是明清故宫的1倍多。可惜的是,这样一座盛世大唐的恢宏杰作,却经过多年风雨浸蚀,烈日暴晒,大多数建筑年久失修,山上泥土冲积掩埋。中国历史上最为恢宏的皇家温泉宫殿,就这样慢慢荒废掉,消失在历史的风烟中。 第五集 临安寻梦 公元589年,隋文帝废钱唐郡,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地名--杭州。到了北宋朝,积累了丰盈的财富与无数华美的建筑园林,杭州获得了“东南第一州”的美誉。 杭州本应一直这么富足与繁盛下去,然而1127年,金兵大举南下,攻陷国都东京。在金兵的押解下,亡国之君宋徽宗和钦宗被迫北上归为降臣。与此同时,在赵构成为了高宗皇帝来到杭州。不久之后,杭州被定为国都,并被赋予了一个新名字--临安。 很短的时间内,凤凰山上的皇城就已初见雏形。一改汉唐的雄浑质朴,南宋建筑不再追求规模上的宏伟大气,结构逐渐趋向纤弱轻巧。这是中国建筑史一次重大的转型。 为了适应临安乍暖乍寒的气候,围绕在房屋四面的不是墙壁,而是一圈从屋檐到地面的格子木窗。这种散热取凉、防寒保暖兼具的建筑可谓南宋独有。 文德殿、大庆殿、文寿宫,南宋的建筑与历代均有很大差别,精致取代了严谨,仅仅擅长诗词绘画的皇帝无法成功驾驭一个庞大的国家,但叠石造山艺术却在他充满才情的设计中发展到了极致。南宋很快灭亡,杭州也失去了临安的称号,凤凰山上的宫殿现已化为废墟,今天在杭州的富庶繁荣和休闲安逸的生活中,依然可以寻觅到南宋留给这座城市的印记,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有一个名字叫临安。 第六集 王之浮屠 在杭州西子湖畔,伫立着一座家喻户晓的佛塔,名为雷峰塔。公元1924年,伫立千年的雷峰塔终于轰然倒塌。七十六年后,一场考古发掘的展开才真正揭开了这座千年古塔的传奇身世。 2000年,出于景区规划的需要,杭州市政府决定在雷峰塔倒塌的废墟上重建一座新塔。对雷峰塔遗址的考古勘查很快就拉开帷幕。一块石碑的发现,说明雷峰塔的真正建造者是一千多年前吴越国一位名为钱俶的国王。 考古人员发现,位于南屏山净慈寺旁的雷峰塔,以六和塔为蓝本,砖木混合样式。复原雷峰塔结构时,考古人员发现雷峰塔用砖砌成了内外两层套筒,因此也就形成了两个回廊,这种设计极为少见,2000年在发掘现场,这个困扰考古人员多日的谜团终于露出端倪。短短几天时间,一千多件石刻佛经碎片相继出土。原来塔底层带有的外回廊是用来观看佛经的场所。2000年在遗址发掘现场,人们发现造塔记文石碑上,遗留的文字透露了钱俶的愿望是建造千尺十三层的通天高塔。令人费解的是,在后世流传的绘画作品中,雷峰塔的形象无一例外,仅有五层,后来发现是钱俶领悟到心意在不需要塔多高来印证,因此到五层就截止了。 公元978年2月,历时六年的雷峰塔终于竣工。动荡的五代乱世,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举国的财富,在吴越王钱俶的手中,在诗情画意的西子湖畔,一座留名千古的佛塔终于出现。然而随着国家朝代兴衰灭亡以及盗挖塔砖愈演愈烈,原本坚实的塔基渐渐削弱。古老的雷峰塔面临着新的劫难。1924年9月25日下午,伫立千年的雷锋塔,终于不堪重负轰然倒塌。 第七集 童话中的“中国瓷塔” 在中国南京有一座美轮美奂的高塔,它以其流光溢彩的五色琉璃,被西方誉之为“南京瓷塔”。她就是大报恩寺的琉璃塔。 公元1408年,南京城外的天禧寺,被一场大火烧成灰烬。四年之后,永乐皇帝朱棣,决定重新修建天禧寺,他要依照大内样式,扩建殿宇,建造一座皇家规模的寺院,同时修建了一座九级琉璃塔。 考古学家面临已经成为一片居民区的大报恩寺,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史学家留下的记录和图画,然而琉璃塔的辉煌,成为每一个考古队员心中的幻想,很快他们发现在宝塔顶十号院里有一块空地,据传说,这个地方就是琉璃塔的塔基所在地,考古队第一步的发掘工作就选定在这里开始。 报恩寺遗址上有两块巨大的石碑,经过考察,这两块御碑位置没有移动过,这为寻找塔基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坐标。就在当初挖掘了半年之久的宝塔顶十号院的北侧,考古队首先发现了石灰基槽。经过专家们的反复研究推断,中间圆形的地方很可能就是地宫的开口。经过反复考察终于确定,地宫保存完好,没有任何盗掘痕迹,一座宝藏就要开启,一段历史之谜即将揭开。 2008年7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终于准备正式开启地宫。然而发现的一块小石碑,却证明了这只是民间修建的圣感舍利塔地宫, 580多年之前的,那座美轮美奂的琉璃塔,是否还能找到它的痕迹。 大报恩寺遗址的考古工作仍在继续,关于地宫之谜,专家们还在努力的寻找答案,关于琉璃塔的种种猜推测还在继续。这些琉璃经过了近600年的岁月,仍然颜色鲜艳,光亮如新,即使是现代工艺也很难做到这点。明代是中国琉璃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大报恩寺塔正是中国建筑琉璃艺术的最高体现。 400年后,琉璃宝塔在太平天国军队的炮火中轰然倒塌。 第八集 风云未央宫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时代,它的皇宫随同它灿烂的文明一起声名远播世界,在这样一座美轮美奂的皇宫里,皇权与阴谋,宠臣与后妃上演着一出出血腥、秘密的杀戮。今天考古学家将为我们还原西汉帝国一座风云变幻的皇宫——未央宫。
故宫建成于哪个年代
故宫建成于明代,北京故宫为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406年下令全面建造,地点位于元朝大都皇宫南面,然而北京故宫并没有在元朝大都皇宫的基础上建构,宫殿和宫墙均是重新建造,设计师为工匠出身的御用匠师蒯祥。故宫在公元1420年正式落成,从1420年落成,到1911年清帝逊位、1924年逊帝迁出故宫的五百余年,明、清两代合共二十四位皇帝都曾经居住于此。
公元1403年(永乐元年),许天赐颁诏改北平为北京。从永乐元年至三年,多次下令从各地迁入人口至北京。永乐五年闰七月,朱棣颁诏开始营建紫禁城。主持营建工程为泰宁候陈珪、工部侍郎吴中、刑部侍郎张思恭、设计师蔡信。著名的工匠如石工陆祥、瓦工杨青等以及大量工匠,在永乐五年五月到达北京。
故宫的历史变化
故宫曾是明清两代(白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在变成了“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以前叫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明成祖永乐4年(1606年)至永乐18年(1420年)建成。接连经历了明朝、清朝、民国、新中国共近600年的岁月变迁。故宫是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的中国旅游文化的重要缩影。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得到了更好地维护和修缮,不仅建筑上恢复了昔日紫禁城的恢宏气度,文物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现有藏品总量已达180余万件(套),以明清宫廷文物类藏品、古建类藏品、图书类藏品为主藏品,其中一级藏品8000余件(套),并于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再次达到故宫历史发展的新巅峰。交通信息1、公交北京市区乘坐1路、2路、52路、59路、82路、99路、120路、126路、观光1线、夜17路、夜1路、夜2路、专2路在“天安门东”站下车然后步行约900米到达午门。或乘坐1路、5路、52路、99路、观光1线在“天安门西”下车,然后步行约1000米从午门进入。2、地铁乘坐地铁1号线在“天安门东”站下车,步行约900米,即可从午门进入故宫。3、提示故宫不设停车场,周边的公共停车场也较远,故不建议驾车前来。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京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