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汽车

时间:2024-08-03 00:33:57编辑:揭秘君

马云造车叫什么牌子

马云没有造车,他只是投资了一个汽车品牌。被投资的汽车品牌为SAIC荣威。
2015年3月12日,SAIC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宣布,将共同设立10亿元人民币的“互联网汽车基金”。以双方资本为纽带,连接各自优势资源,共同打造“互联网上的汽车”,引领中国“互联网汽车”发展。SAIC和阿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引领中国“互联网汽车”的技术发展、服务运营、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建立相关规范和标准,推动汽车产业的跨界创新和变革,优化乃至重构汽车产业链和生态系统,为未来智能汽车和智能出行奠定坚实基础。
附荣威简介:
荣威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旗下的汽车品牌。虽然它的发动机的起源和历史,它的设计,工艺和制造都来自英国的罗孚,但它完全是由SAIC开发和制造的。
2006年10月12日,上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布自主品牌命名为荣威,意为“创新的荣誉和世界性的声望”。
最后,()边肖很荣幸为您解答。马云的车叫什么牌子?我对这个问题有一些看法,希望大家看完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必要,边肖在这里等着你的来访。


马云最好的一辆车

马云目前最好的车是一台市场售价为1070万,被誉为“世界第一豪车”的迈巴赫62S。这台豪车以阿里巴巴的名义购买,车牌号为浙A9A353,车辆全长接近6.2米,迈巴赫62S就是由此得名,据悉该车由马云平时自己乘坐。由于迈巴赫品牌如今已停产,将被奔驰全新S级Pullman所代替,因此马老板的座驾成了绝版。 迈巴赫62s,是一款现代轿车。迈巴赫轿车采用21世纪轿车技术,在最先进的制造厂精心打造而成,体现了最悠久和最具创造力的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克莱斯勒的无与伦比的专业技术。 内饰上:迈巴赫62S与常规版本62车系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迈巴赫为这款车增添了最精美的配置,例如:特定的21英寸轮彀和有些微变动的车前端,后者变动之处包括采用全新的车前灯设计。在内饰上,除了拥有犹如钢琴般光滑的表面触感外,还配有碳质或无烟煤色的装饰以及由皮革包裹的线路设备。而车尾部安装了一个配备有双排气管的经过改良的车围裙。

阿里车秒贷是什么?怎么申请?

阿里车秒贷是什么?怎么申请?阿里汽车事业部近日宣布和蚂蚁小贷联合,阿里车秒贷可以在手机天猫、手机淘宝上申请使用,消费者不需要提供繁琐资料,只需用手机在线上提交申请,半小时之内即可获知贷款授信额度,网购信用额度最高可达20万元。 【介绍】 根据蚂蚁金融服务公司小贷平台输出的大数据风控模型,网购信用记录良好的消费者能从与小贷平台合作的融资租赁公司或银行等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合作机构”)获得授信金额,按车型指导价的不同,消费者可获得2~20万不等的购车款或贷款,并享受一年0预期年化利率优惠。怎么申请阿里车秒贷? 车秒贷的入口可以在手机淘宝和手机天猫等阿里系无线App 上找到,打开车秒贷的页面就可以看到提供贷款服务的车型,选定车型后即可看到可提供的分期方案。 阿里车秒贷提供 12 个月、18 个月、24 个月的分期方案,并且 12 个月的分期方案免息,三者均无抵押,最高可贷 20 万。 据介绍,通过消费者无需提供繁琐资料,只需用手机在线上提交申请,半小时之内即可获知贷款授信额度。 在你从车秒贷申请贷款后,手机会收到相应核销码,然后你就可以拿着核销码去 4S 店和 JS 斗智斗勇了。如果和 4S 店谈拢,就付清首款,然后办理后续的购入手续。 虽然之前阿里汽车宣布已经与 50 多家汽车车企达成了合作,但在 App 端的车秒贷只有 11 款车型。涉及雪铁龙、日产、别克、力帆、雪弗兰、奇瑞、海马、吉利,从价格来看,主要是十几万的亲民车型。


2016阿里车秒贷怎么样?阿里车秒贷额度多少?

阿里汽车发布车秒贷升级版的产品发布会,阿里车秒贷为买车的小伙伴提供了金融支持,升级后的车秒贷授信用户从此前的5000万扩大到1亿,那么,阿里车秒贷怎么样?阿里车秒贷额度多少? 是根据个人芝麻信用来评估个人信用,以此决定个人的贷款额度,同时按车型指导价的不同,,并享受一年0预期年化利率优惠。 在阿里车秒贷这个平台上最多可贷汽车指导价的80%,大部分车秒贷的额度是车价的40%左右,相比传统车贷30%的贷款额度要稍微高些,而且不需要提供复杂的资料,只要是支付宝实名制会员且个人信用良好即可申请。 用户需要下载淘宝手机客户端或者天猫手机客户端才能申请车秒贷,点击首页“分类”,再点击“汽车”,即可看到车秒贷,打开车秒贷的页面就可以看到提供贷款服务的车型,选定车型后即可看到可提供的分期方案。车型的选择不是很多,涉及雪铁龙、日产、别克、力帆、雪弗兰、奇瑞、海马、吉利,从价格来看,主要是十几万的亲民车型。而且只有合作的4S店才可办理车秒贷的业务。


筹备两年终落实锤!阿里入局上汽“智己汽车”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传了几个月,上汽L项目终迎实锤。11月26日,由上汽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和上海浦东新区三方联合打造的智己汽车正式启动,并落户浦东新区张江智能园区。 据了解,“智己汽车”项目为上汽集团代号为“L”的项目,该项目两年前便开始筹备,主打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被上汽内部视为“一号工程”。有消息称,“L”项目组由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亲自挂帅,总裁王晓秋任总指挥,副总裁兼CFO卫勇、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祖似杰等高管也悉数进入组内。明年1月,智己汽车的首款产品将在上海、伦敦、北美CES同步发布。4月上海国际车展,智己汽车将携三款产品亮相,并开启旗下首款车型的预定。 “有不断澄清者,亦有着急上车者。”近期的造车圈,好不热闹。先是华为扬言绝不进入整车行列,只专注于ICT部件;后有阿里巴巴积极投身造车事业。“这个项目的创始轮融资达到了100亿元,在新势力造车中是最大的。阿里巴巴已经明确表示,加入这个电动车项目。”?上汽高层透露。在该电动车项目中,上汽股权占比54%,浦东投资占18%,阿里占18%,其他占10%。 事实上,这并非阿里与上汽的第一次联手。早在2014年7月,上汽便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共同打造互联网汽车,拉开了国内互联网汽车的序幕,其组建的合资公司斑马,时至今日仍是国内智能汽车系统领域的领头羊。如今,双方再次携手又将擦出什么样的新火花呢?这次引入阿里,主要应该是聚焦于智能化方面。根据官方介绍,“目前,A款车的内饰设计是三联屏。当阿里加入项目后,会出现更多有趣好玩的软件。通过与用户间的交流及软件升级,我们希望最终这是一辆能常开常新的车。”有业内人士也指出,阿里在互联网生态方面具备很强的实力,未来有望在智已汽车上完成搭载,真正实现汽车在“第四块屏”方面的突破,引爆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浪潮。 值得注意的是,在阿里和上汽合资造车官宣前,华为和长安的合作造车的消息也得到了官宣。就在上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称,正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携手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和高科技的高端产品,“不久之后就会和大家见面。”据悉,华为联手长安和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包括了一个全球领先、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汽车平台,一系列智能汽车产品和一个超级“人车家”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态。首款产品已经完成了前期研发工作,即将进入量产阶段。由此可见,不管是“澄清”还是加入,科技巨头们都已经“上车”,并试图在汽车业的转型与变革中分得一杯羹,而对于展开怀抱的主机厂们而言,各方如何在研发、迭代等环节形成合力,挑战仍然存在。 相比同盟间的挑战,友商间的竞争更为激烈。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充满智能科技的高端车型是不可或缺的版图。不过,巧合的是,这也是当下老牌传统车企们几乎一致的选择,近半年来,高端新能源品牌的“国家队”身影已开始频繁出现。据扉旅汽车梳理,去年4月,北汽发布了ARCFOX;今年7月,东风发布了岚图;11月,长安宣布将联合华为、宁德时代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刚刚举行的广州车展现场,广汽埃安正式宣布独立;如今,上汽的智己汽车也正式定名。 而密集跟风的背后,有时代的选择,亦有市场的无奈。一边,是传统车企们不得不走的高端。目前,在车市下行压力下,向上突围高端市场已经成为自主品牌无法回避的选择。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仅约575.2万辆,同比下降14.1%,降幅超过乘用车市场整体,且市场份额也缩水1.8%,仅剩37.1%,创下近年来新低。另一边,是新兴选手们不可忽视的“崛起”。进入11月以来,中国三大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和小鹏汽车的股价走势备受瞩目。三股股价接连翻倍、市值迅速飙升,期间小鹏汽车市值一度赶超百度;而在最新的全球车企市值排行中,蔚来挤进第4的位置,小鹏汽车排名第8,理想汽车排名第12。除了市值的诱惑,更重要的是造车新势力销量的暴涨,在2020年10月,蔚来月销量突破5000辆,理想月销量接近4000辆,小鹏和威马的销量也突破3000辆,这些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崛起,已经保证其能够实现正向现金流了,也给了中国传统车企巨大的压力。 “智己汽车的目标明确,就是要瞄准国内高端电动车市场。”?在上汽集团看来,这一细分市场有着相当大的空间。根据规划,智己汽车将扮演上汽集团深化改革的“急先锋”角色,专注于技术创新和应用,实现用户与企业的“共创、共生、共享”。智己汽车的运作模式已完全脱离传统国企模式,将采用市场化资本运作模式。“作为上汽孵化出的首家整车创业公司,我们希望从根本上走出一条颠覆式的创新道路。”上汽高层表示。尽管还没有具体产品信息,但是上汽方面也透露,新项目产品本身无论从硬件、架构,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以及软件架构等方面,都聚焦未来客户体验,聚焦未来行业发展,真正实现汽车智能化的宽度和深度的全新突破。 不过,这样的官宣让上汽“R汽车”有些尴尬。事实上,近日刚刚从荣威品牌中全面独立的上汽R品牌,整体品牌定位同样面向的是中高端新能源市场,而随着智己汽车的出现,意味着上汽乘用车在高端新能源版块有了两个独立品牌。“虽然同样面向高端,但两大品牌实则迥异。”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上汽集团新成立公司,引入社会资本,主要解决的还是资金的问题,R品牌的投入主要靠上汽乘用车自己的利润支撑,而且定位仍然不够高端。可以预见,中国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将会迎来一场更加惨烈的竞争,而智己汽车将成为上汽真正上场“征战”的选手,阿里则会是其最大的“助攻者”。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上汽联手浦东阿里成立智己汽车 或为抢占高端市场

上汽继续布局高端市场。11月26日,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智己汽车”,于当日正式启动,同时宣布落户浦东新区张江智能园区。智己汽车的创始轮融资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完成,使其成为国内首个创始轮即达百亿量级的汽车科创公司。受利好消息影响,11月27日,上汽集团开盘涨幅即超4%,随后股价一度触及涨停,截至收盘,其股价达27.08元,上涨8.54%。合作方张江高科则实现涨停,报19.36元。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上汽继上汽奥迪之后,抢占高端市场的又一个关键布局。财经网汽车就产品等相关问题联系到智己汽车,对方并未立即回应上述置评请求。目标直指高端市场智己汽车已成为上汽集团的“一号工程”。官方资料显示,智己汽车是用户型汽车科创公司,致力于成为“智能时代出行变革的实现者”,实现“软件定义汽车”。商业价值模式层面,智己汽车借鉴了互联网理念,强调以用户数据驱动企业价值。业务方面,智己汽车将基于全新的电子电器架构推出高端豪华电动智能汽车。新架构从底层打通整车与驾乘体验高度相关的ECU控制器,使客户场景和汽车感知相融合,支持用户进行高度自定义。智己汽车成立专属的智能出行研究院,打造“一横三纵”的国际研发体系。其中,整车研发中心作为“横轴”,对数据驱动中心、智能驾驶中心以及前瞻造型中心实现“业务贯穿”。智己汽车还将主要依托上汽集团既有的创新成果,包括三电核心技术、智驾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智能制造以及国际化布局,为自身发展提供支持。供应链方面,智己将与阿里在用户大数据、达摩院的最新技术、车联网和新零售方面进行合作;浦东新区利用张江高科技园区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生态和AI、芯片等技术资源给以支持;与英飞凌合资设立IGBT核心部件公司;与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上形成联盟,以及与中移动、华为等在5G技术方面合作等。根据规划,明年1月,智己汽车有望在上海、伦敦、北美CES三地同步发布全新高端汽车品牌,并且亮相包括轿车和SUV的2款车型。资本运作整合资源智己汽车采取了市场化资本运作模式,有望充分发挥内部积极性和利用外部资源。上汽于26日发布的公告显示,集团拟与张江高科、恒旭资本共同出资设立“上海元界智能科技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专项投资于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基金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72亿元,其中上汽缴出资53.99亿元。该基金还拟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专项投资于智己汽车。本次投资的基金尚处于设立过程中。据上海汽车报报道,这一项目中,上汽出资约54亿元,浦东张江出资18亿元,阿里及其他出资28亿元。完成创始轮融资后,智己汽车已成为百亿量级的汽车科创公司。上汽集团表示,本次投资有利于打造双赢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后续还将结合业务的拓展,与阿里在内的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出行平台开展合作,引入更多社会资本。目前,智己汽车项目成员超过200人,其中一半来自上汽内部、另一部分为跨界汽车业的员工。预计到今年年底,新公司规模将达到300人,到明年年底预计成倍数增长。招银国际研究部白毅阳认为,“智己汽车”最大的亮点在于引入阿里。上汽集团有望依靠自身在硬件方面的技术积累,在合作开发过程中完成硬件的预埋,而阿里将依靠其在软件及云服务方面的积累,助力“软件定义汽车”。特别需要提到的是,阿里在互联网生态方面具备很强的实力,在核心电商、新零售、大文娱、办公、地图、大健康等领域均有布局,未来有望在智已汽车上形成独特生态,实现汽车在“第四块屏”方面的突破,引爆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浪潮。这个其实也是“用户型”汽车科创公司的本质。组建公司换道超车早在2016年,上汽就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了斑马智行系统和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此后也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方面做了不少布局。但是,传统企业要顺利转型,常面临“船大掉头难”的困境,过去在组织架构、业务运营方面的优势往往成为阻碍。因此,在明确了打造高端智能电动汽车这一目标之后,上汽联合多方资源,成立智己汽车并独立运营,将其作为集团转型的“新载体”。今年10月,有媒体曝光,上汽早已筹备代号为“L”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项目,准备成立独立公司,以轻资产重研发、市场化资本运作模式运营。这一项目由董事长陈虹亲自挂帅,总裁王晓秋任总指挥,原上汽乘用车高管蒋峻、刘涛则分别出任项目执行组组长和副组长。时隔一月,神秘的“L项目”终于揭开面纱,以智己汽车的身份开始运行。上汽表示,新公司将打破重资产运营的传统模式,更专注于技术创新和应用,整合多方优势资源,打造新的运营模式。一旦这一商业形态获得成功,将以点带面,进而推动整个上汽的转型升级。在几乎所有车企都在打造独立的高端品牌之际,智己汽车的成立顺应了行业发展趋势,其运作模式和商业理念甚至比竞争对手更为激进。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认为,智己汽车整合多方资源、资金规模充足,是其主要的差异化优势。作为国内销量最大的车企,上汽集团在经历数次“冲高”尝试后,亟需创造一个成功的高端品牌,进一步发展壮大。若智己汽车能实现完成这一目标,将成为上汽非常重要的一笔优质资产。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智己汽车的推出稍滞后于造车新势力和其他汽车制造商,而且创新运作模式的实际效果尚存不确定性;另外由于多方参与,如何协调各方力量面临挑战。对于上汽集团而言,处理多品牌间的关系,避免定位不清造成内耗,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程序员该如何选择一家公司?

今天的主题,就和大家讨论下应该如何选择一家靠谱的公司吧! 优先选团队而不是优先选公司 我们加入一家公司,不管这家公司的规模怎样,业务形态怎样,对你影响最深的大都是你所在的团队,团队氛围、团队成员这些都是会影响着你在公司的每一天,所以我个人认为选择一家公司最重要的其实是选择团队,那么怎么判断团队是否值得加入呢? 所在团队是否承担公司的核心业务 一家公司赖以生存肯定有他自己的业务形态,但是大部分大点的公司业务形态有很多种,有些业务是新开的,或者在探索、在尝试,如果你所在团队承担的是公司的核心业务,那么毋庸置疑,这团队值得加入。如果所在团队处于公司的边缘部门,对公司来说可有可无,那么在加入之前就要慎重了。 举个例子:有两份offer,一份是上市的大互联网公司,假设是阿里,一份是发展中的但是不知名的创业公司,薪资水平差不多,甚至创业公司稍低些,但是阿里给的offer是跟电商、支付完全无关的边缘部门,比如阿里汽车、阿里健康之类的(只是举个例子),而另一份offer加入的是公司的核心团队,负责公司的核心业务,而且处于快速发展中,那么如果是我,我宁愿选择第二家。 至于为什么呢?虽说我们做的都是技术,但是公司的发展靠的都是业务,说到底技术是服务于业务的,如果自己所在的是公司核心业务,那么自己的工作会更有动力,一旦业务发展起来,那么这种成就感是任何东西换不来的,而且如果有奖励以及晋升机会,我相信跟核心业务直接相关的人员肯定有更大的机会。 团队内部是否有牛人这个很容易理解,我们加入一家公司其实非常在乎自己的个人成长,尤其是在职业初期,能得到大牛的指导,甚至点拨,自己朝着对的方向有时候比你瞎努力要有效的多,所以团队内部如果有你知道或者熟知的牛人就更好不过了。 团队氛围如果团队内部没有你认识或者熟知的牛人在,那么就根据团队氛围来判断,比如团队成员平时是否经常交流,相处是否够融洽,遇到困难会不会有人帮忙,部门领导是不是有话语权,是不是有一些内部或者公开的技术分享等等。优先选择互联网公司在团队差不多的情况下,或者你都不了解的情况下那么就看公司性质了。毫无疑问,对于IT领域的技术人来说肯定优先选择互联网公司。 市面上有很多性质的公司都会有IT部门,比如金融保险类,比如服装、汽车类,但是强烈建议优先选择互联网公司,因为只有互联网公司才是真正意义上技术驱动的,对技术会更重视,对技术人的成长也会更有帮助。比如Google、Facebook、阿里、腾讯、美团、小米、360、京东等都是大家期待和向往加入的互联网公司。是否有融资互联网公司并不只是包括那些上市巨头,有无数互联网创业公司供大家选择。建议大家选择拿到融资的公司,因为现在创业公司很多,死掉的更多,如果公司都没有拿到融资,那只能说死掉的概率太大了,加入没融资的创业公司还是有很大风险的,当然如果你是以合伙人身份加入的,那么这算创业的,这种另说,但是提醒一句,即使是以技术合伙人身份加入公司,不要相信口头的股份承诺,要签合同,而且最基本的工资也应该有保障的。 而如果你加入的是B轮融资以上的创业公司,那么可以跟一些上市巨头公司做比较了,我甚至觉得这样的公司更值得加入,因为你在创业公司的重要性完全比你在BAT的重要性大得多,而且这种类型的公司对人才更加渴望,薪资福利一般也不会比那些巨头差,当然前提是,你对这家公司很看好。产品>项目市面上有两种公司,一种是有自家产品的,比如支付宝、微信等,都是属于自家产品,自己员工来进行开发,公司的业务寄托在产品上,还有一种是项目,这类公司大都是外包公司,客户有什么需求找外包公司,外包公司给他开发出来或者出解决方案,每一个客户的需求就叫做一个项目,外包公司向这些客户按项目进行收费。 做产品有个好处就是,因为是自家的,后续是要持续维护的,所以对代码质量、架构有要求,无形中对自己也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还有标准的开发流程,有产品经理、开发、设计、测试等部门的配合,你还可以接触到除开发之外的领域。 而做项目就不一样了,因为是面向客户的,把东西做出来,拿给客户去审核,客户说ok那就ok了,一般来说客户都是不专业的,所以对代码质量、对架构没有要求,在这种环境,自己的开发习惯与思维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我认为产品>项目。衍生出来的就是私企>国企>外包,这里稍微说下,很多国企公司也是有自己产品的,但是我们都知道由于体制环境决定,在国企根本没人会把他当做自己的产品来做,很少有人关心代码质量、关心用户体验、关心交互是不是合理等,虽说福利待遇好,但是非常不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比较适合养老。 我知道当国企与外包公司在一起做对比的时候肯定有人争议,这个没绝对答案,只我个人认为产品>项目更重要,所以国企要稍好过于外包。薪资高的肯定优先选择我们工作都是为了挣钱,没有人跟钱过不去。有人可能会说,我还关心自己的职业发展以及能力提升,说白了,你之所以关心这些是为了以后可以多挣钱,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