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丹霞地貌
提起丹霞地貌,人们可能会想起曹丕的诗中的一句诗词,这句诗词是这样写的“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这里的丹霞主要是用来形容梦幻的晚霞风景,后来逐渐的成了一个地理名字。说起丹霞地貌,那么你知道丹霞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吗?下面跟着奇闻君一起来了解下吧!
丹霞地貌怎么形成的
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发育始于第三世纪晚期喜马拉雅山运动。因为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导致部分的红色地层发生了褶曲和倾斜,让原本红色的盆地升高而成了一个外流区。流水偏向于盆地的中部低洼的地方集中,水流把沿着岩层的那一边进行侵蚀,从而形成了两壁笔直的深沟,这个深沟称之为巷谷。巷谷堆积很多水不能够流出,从而就形成了坡度山堆。

随着进一步的侵蚀,石墙、石柱都开始渐渐的消失不见了,慢慢的形成了把坡形成了丘陵。红色岩石里面还有很多的灰岩石头,还有一些碳酸钙胶结物体。这种碳酸钙被用溶解之后就形成了一些溶沟、溶洞、石钟乳、石芽等等,还有一些不明的堆积物质体。

在砂岩里面,因为有很多交错的层理形成的锦绣地形,这个锦绣地形称之为锦石。河流比较深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比较高的山壁。还有被切割很多各式各样的山峰,这些山峰有宝塔形状的,有直立形状的,有堡垒形状的等等。还有岩层比较倾斜度比较大的地区,被侵蚀形成了绵绵起伏的单斜山脊,这个单斜山脊跟很多个山脊相邻,这个山脊被称之为是单斜峰群。

有的岩层节理发生了很多大面积的崩塌,形成了很高大壮观的崖坡,而崖坡的节理慢慢的形成了石墙,石墙的侵蚀下形成了石窗,慢慢的石窗的扩大就变成了石桥。
什么是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一个地质学上的名词,是由红色岩石组成的山地,而且处处奇峰异石,具有别处罕见的奇异景观。最有代表性的丹霞地貌,是我国广东省仁化县以南八千米的丹霞山。“丹霞地貌”一词的来源,也是由于地质学家首先在这里考察研究而得名的。
丹霞山色彩绚丽,山上的岩石都是红色的,衬以清流绿树,更是多姿多彩。尤其是日出时,随着太阳的升高,红色岩石不时地变换着色调,在霞光照射的绿树映衬下,好像是混合着血色的翡翠,却又增添了几分紫色。
丹霞山还以奇险著称,除了它本身远望像一顶僧帽外,所有由砂岩组成的峰林都呈现着奇异的景观,状如狮子、麒麟、金盆、火焰、如来、宝珠、玉笋等等,无一不奇特异常。这里所有山峰,大都峭壁削立,有如城寨,两山之间“一线天”似的峡谷,更是这里的特色。
丹霞山的这些特点,也是所有丹霞地貌的共同特点。那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由于富含氧化铁的红色砂岩和烁岩,经历了距今几千万年以前的造地运动和长期的自然侵蚀,才雕琢成现在这个模样的。这类地貌,在世界上虽然不多,在我国却并不少。除丹霞山外,广东乐昌县的金鸡岭,江西鹰潭市西南的道教圣地龙虎山等地,都是其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