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EMS,EMC测试都有什么分别啊?
EMC 包括EMI(interference)和EMS(susceptibility),也就是电磁干扰和电磁抗干扰。EMI,电磁干扰度,描述电子、电气产品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对外界的干扰;EMI又包括传导干扰CE(conduction emission)和辐射干扰RE(radiation emission)以及谐波harmonic。EMS,电磁抗干扰度,描述一电子或电气产品是否会受其周围环境或同一电气环境内其它电子或电气产品的干扰而影响其自身的正常工作。EMS又包括静电抗干扰ESD,传导抗干扰CS,辐射抗干扰RS,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EFT,浪涌抗扰度Surge,电压暂降抗扰度Voltage DIP and Interrupt。扩展资料:EMC认证三个重要规律:规律一、EMC费效比关系规律: EMC问题越早考虑、越早解决,费用越小、效果越好。在新产品研发阶段就进行EMC设计,比等到产品EMC测试不合格才进行改进,费用可以大大节省,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反之,效率就会大大降低,费用就会大大增加。规律二、高频电流环路面积S越大, EMI辐射越严重。高频信号电流流经电感最小路径。当频率较高时,一般走线电抗大于电阻,连线对高频信号就是电感,串联电感引起辐射。规律三、环路电流频率f越高,引起的EMI辐射越严重,电磁辐射场强随电流频率f的平方成正比增大。减少辐射骚扰或提高射频辐射抗干扰能力的最重要途径之二,就是想方设法减小骚扰源高频电流频率f,即减小骚扰电磁波的频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emc
emc测试是什么?
EMC测试又叫做电磁兼容(EMC)全称是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指的是是对电子产品在电磁场方面干扰大小(EMI)和抗干扰能力(EMS)的综合评定,是产品质量重要的指标之一,电磁兼容的测量由测试场地和测试仪器组成。1)静电放电抗扰度(ESD)。测试依据的标准是IEC 61000-4-2 Criteria B,测试目的是检验单个设备或系统抗静电泄放干扰的能力。测试原理:ESD实验是模拟人体、物体在接触设备时产生的静电放电或人体、物体对邻近物体的放电包括直接通过能量的交换,引起器件的损坏或放电所引起的近场(电场和磁场的变化),造成设备的误动作。2)辐射电磁场(80MHz~1000 MHz)抗扰度(RS)。测试依据的标准是IEC 61000-4-3 Criteria A,测试目的是检验单个设备或系统抗电场干扰的能力。EMC测试目的:检测电器产品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公共电网以及其他正常工作之电器产品的影响。其定义为“设备和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该定义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首先,该设备应能在一定的电磁环境下正常工作,即该设备应具备一定的电磁抗扰度(EMS);其次,该设备自身产生的电磁骚扰不能对其他电子产品产生过大的影响,即电磁骚扰(EMI)。
EMC,EMI和EMS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是EMC是综合攻防能力,EMI是攻击力,EMS是防御力;联系是EMC=EMI+EMS。区别的详细介绍:EMC(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综合攻防能力含义:直译为“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能量既不对其他电子设备产生干扰,也不受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能量干扰的能力。EMC包括EMI和EMS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电子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即EMI;另一方面要求电子设备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干扰能力,即EMS。具体解释:具体在对电子设备进行EMC测试时,相关标准规定了EMI的最大值,以及EMS的最小值,就犹如限制“攻击力”在较低水平、要求“防御力”在较高水平。这也很好理解,就像我们养一条看门狗,你不希望它主动跑出门去乱咬人,但你要求它在敌人来犯时要扛得住。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攻击力含义:直译为"电磁干扰"。是指电子设备(干扰源)通过电磁波对其他电子设备产生干扰的现象。示例:当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旁边有人使用电吹风或电剃须刀之类的家用电器,电视屏幕上会出现的雪花噪点;电饭锅煮不熟米饭;关闭了的空调会自行启动??这些都是常见的电磁干扰现象。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电磁干扰信号妨碍了正在监视病情的医疗电子设备或正在飞行的飞机,则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从这些例子来看,就好像是电子设备具有无形的“攻击力”,对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了扰乱和破坏。从“攻击”方式上看:EMI主要有两种类型: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电磁传导干扰是指干扰源通过导电介质(例如电线)把自身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最常见的例子是我们电脑中的电源会对家里的用电网络产生影响,在电脑开机的同时家里的电灯可能会变暗,这在使用杂牌劣质电源的电脑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在当今电源的内部结构中,一二级EMI滤波电路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EMI”针对的就是电磁传导干扰,以防止电源工作时对外界产生太大的影响。EMS(ElectroMagneticSusceptibility)——防御力含义:直译为“电磁敏感度”。是指由于电子设备受到外界的电磁能量,造成自身性能下降的容易程度。示例:例如同样受到电吹风或电剃须刀的干扰,有些电视机的屏幕上出现了雪花噪点,有些电视机却安然无恙。这表明在受到电磁干扰“攻击”的情况下,前者的电磁敏感度较高,更易受伤,也就是“防御力”较低;而后者的电磁敏感度较低,不易受伤,即“防御力”较高。。联系的详细介绍:因为有EMI,才有EMC,因为EMS的达标,才能实现EMC。即EMC=EMI+EMS拓展资料电磁干扰三要素: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表明,不管复杂系统还是简单装置,任何一个电磁干扰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应该具有骚扰源;其次有传播干扰能量的途径和通道;第三还必须有被干扰对象的响应。在电磁兼容性理论中把被干扰对象统称为敏感设备(或敏感器)。因此电磁骚扰源、骚扰传播途径(或传输通道)和敏感设备称为电磁干扰三要素。
设备EMC试验等级怎么选择?有选择标准吗?是什么标准?谢谢!
试依赖3个方面因素:方法、技术、设备。方法由测量原理和测试设备的使用方法两者来确定,技术是为了得到正确的测试结果(较高的准确度)而采取的一切测试手段,设备则是体现上述两个因素为测试服务的一切技术装置。这些都必须标准化,以保证测试具有重现性和真实性。
EMC测试条件由测试方法决定。具体测试方法分为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试验台法和在实际使用条件下进行的现场法。要模拟现场可能碰到的所有干扰现象是不可能的,特别是现场法具有无法克服的局限性。但通过标准化的测试可以较全面地获取被测设备EMC性能如何的信息。为此,国际上推荐首先采用试验台法,除非无法在实验室进行,一般不用现场法。
抗扰度测试主要方法是按照设备所处的电磁环境条件,结合用户对设备采取的措施,选择合适的严酷度等级,依照有关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最后根据产品标准提出的合格判决条件评定测试结果是否合格。这是抗扰度测试与其它测试主要差异之处。
电磁环境中的电磁骚扰源、电磁骚扰源对设备的耦合方式、设备对电磁骚扰的敏感度以及用户对工作现场的防护措施直接与严酷度等级相关。即使用环境决定了干扰的形式,安装防护条件决定了干扰的严酷度等级。GB/T13926.4具体规定了在电磁环境中与严酷度等级相对应的设备工作下的电气环境条件:
1级,具有良好保护的环境,如计算机房;
2级,受保护的环境,如工厂和电厂的控制室或终端室;
3级,典型的工业环境,如工业过程装置、电厂和露天高压变电所的继电器房等场所;
4级,严酷的工业环境,如电站、未采取特殊安装措施的工业过程设备、室外区域等。
IEC801-5中针对电涌的源为电力切换瞬变或间接雷击的闪电瞬变,对设备的安装条件与防护设施作如下分类(适用电涌):
0类:保护良好的、有一次和二次过压保护的电气环境,通常处于特殊的房间内,电涌电压不会超过25V;
1类:局部保护的、有一次过压保护的电气环境,电涌电压不超过500V;
2类:电源线与其它线路分离开,电缆隔离良好的电气环境,电涌电压不超过1kV;
3类:电源电缆与信号电缆并行敷设的电气环境,电涌电压不超过2kV;
4类:互连线象室外一样沿着电源电缆敷设,且电子线路和电气线路均使用电缆的电气环境,电涌电压不超过4kV;
5类:非人口稠密区内电子装置联接电讯电缆和架空电源线的电气环境。
对0类不做电涌测试。一般电源产品处于1类或2类电气环境,可选择严酷度等级为1级或2级。
必须指出,把环境作为抗扰度测试的相关条件是抗扰度测试的重要特点。因为如果忽视这些相关,不考虑装置的应用工作环境条件,而认为装置应该“独立”,应该适合于插入任何一种组合装置(或系统)中,就会由此产生所有被测装置都必须接受全部项目的干扰试验,并且要达到最高严酷度等级的错误结论。这不仅对要用的装置造成过高的不合理的严格限制,而且还会因需要进行大量试验而不得不承担很大的经济负担。
另外,抗扰度测试涉及到高压信号,除了应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定外,还有必要在抗扰度实验后再对设备进行安全测试。
对于交流稳压电源这类大功率电工产品,选取从市电导入的以高频、高能为特征的抗扰度项目,并且选择较其它电工、电子产品要高的严酷度等级,是必要的。
抗扰度测试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对试验发生器技术参数作出严格而明确的规定。为了对设备的抗扰度性能进行比较,就要有一种能产生比较一致并可重复再现的试验装置,这就是干扰模拟发生器。显然必须规定发生器的输出内阻、输出波形要求、开路电压幅度与误差;以保证试验结果的一致,重复性好。否则,因不同被测设备源端阻抗不同,对发生器的阻抗匹配不同而无法使发生器在带载下输出波形或幅度相同。实际上,阻抗不匹配就是抑制电磁骚扰的一个有效手段。
交流稳压电源对外界(通过市电网络)的电磁骚扰测试项目有:谐波传导干扰测试、高频传导干扰测试。
谐波传导干扰测试是对设备的电源进线入端工频电流谐波进行测试;测出40次以下各次电流谐波最大值,对三相电源还应测试中线的电流谐波。在交流稳压电源性能项目中以源电流相对谐波含量来考核此项目。
交流稳压电源的传导干扰试验同其它电子产品一样,可采用GB6833-86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参照采用HP公司标准或GB9254-8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限值和测量方法(等效采用CISPR221985)。高频传导干扰测试中一个重要测试装置是要用人工电源网络(ArtificialMainNetwork),在美国标准中则称为电源阻抗稳定网络(LineImpedanceStabilizationNetwork,LISN)。这是由于不同电力条件下,市电在不同设备电源输入端呈现的高频阻抗也不相同,为使测试结果反映真实情况,必须在受试设备与其电源端子间接入合乎要求的网络,该网络既能使设备与电网间实现射频隔离,又能为设备提供稳定的高频阻抗。人工电源网络的支路数与供电系统的线路数相同,网络与干扰测量仪之间的连接应保证阻抗匹配(50Ω/50μH),对每根电源线分别进行测试,测量的是干扰电压值。GJB152-86则推荐采用电流探头法测量传导干扰电流;其中在电源线与地之间并接10μF穿心电容器,作用与LISN相同。电流探头法使用简便,测量迅速,便于现场测试,较接近实际情况,可能今后测量以其为主。此外,军标采用峰值检波器,GB9254采用准峰值检波器。
射频辐射干扰测试较复杂,涉及到测试场地、天线、测试线路连接等测试问题。测试场地为野外开阔、背景电磁噪声电平至少比允许极限值小6dB。这种要求很难实现,标准还推荐可以用电磁屏蔽室(还有如电波暗室等)作为替换。测试辐射场强时被测设备应严格按实际工作方式接线,电源线、信号线都不允许特意卷曲、收缩,以反映真实性。
设备EMC试验等级怎么选择?
试依赖3个方面因素:方法、技术、设备。方法由测量原理和测试设备的使用方法两者来确定,技术是为了得到正确的测试结果(较高的准确度)而采取的一切测试手段,设备则是体现上述两个因素为测试服务的一切技术装置。这些都必须标准化,以保证测试具有重现性和真实性。
EMC测试条件由测试方法决定。具体测试方法分为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试验台法和在实际使用条件下进行的现场法。要模拟现场可能碰到的所有干扰现象是不可能的,特别是现场法具有无法克服的局限性。但通过标准化的测试可以较全面地获取被测设备EMC性能如何的信息。为此,国际上推荐首先采用试验台法,除非无法在实验室进行,一般不用现场法。
抗扰度测试主要方法是按照设备所处的电磁环境条件,结合用户对设备采取的措施,选择合适的严酷度等级,依照有关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最后根据产品标准提出的合格判决条件评定测试结果是否合格。这是抗扰度测试与其它测试主要差异之处。
电磁环境中的电磁骚扰源、电磁骚扰源对设备的耦合方式、设备对电磁骚扰的敏感度以及用户对工作现场的防护措施直接与严酷度等级相关。即使用环境决定了干扰的形式,安装防护条件决定了干扰的严酷度等级。GB/T13926.4具体规定了在电磁环境中与严酷度等级相对应的设备工作下的电气环境条件:
1级,具有良好保护的环境,如计算机房;
2级,受保护的环境,如工厂和电厂的控制室或终端室;
3级,典型的工业环境,如工业过程装置、电厂和露天高压变电所的继电器房等场所;
4级,严酷的工业环境,如电站、未采取特殊安装措施的工业过程设备、室外区域等。
IEC801-5中针对电涌的源为电力切换瞬变或间接雷击的闪电瞬变,对设备的安装条件与防护设施作如下分类(适用电涌):
0类:保护良好的、有一次和二次过压保护的电气环境,通常处于特殊的房间内,电涌电压不会超过25V;
1类:局部保护的、有一次过压保护的电气环境,电涌电压不超过500V;
2类:电源线与其它线路分离开,电缆隔离良好的电气环境,电涌电压不超过1kV;
3类:电源电缆与信号电缆并行敷设的电气环境,电涌电压不超过2kV;
4类:互连线象室外一样沿着电源电缆敷设,且电子线路和电气线路均使用电缆的电气环境,电涌电压不超过4kV;
5类:非人口稠密区内电子装置联接电讯电缆和架空电源线的电气环境。
对0类不做电涌测试。一般电源产品处于1类或2类电气环境,可选择严酷度等级为1级或2级。
必须指出,把环境作为抗扰度测试的相关条件是抗扰度测试的重要特点。因为如果忽视这些相关,不考虑装置的应用工作环境条件,而认为装置应该“独立”,应该适合于插入任何一种组合装置(或系统)中,就会由此产生所有被测装置都必须接受全部项目的干扰试验,并且要达到最高严酷度等级的错误结论。这不仅对要用的装置造成过高的不合理的严格限制,而且还会因需要进行大量试验而不得不承担很大的经济负担。
另外,抗扰度测试涉及到高压信号,除了应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定外,还有必要在抗扰度实验后再对设备进行安全测试。
对于交流稳压电源这类大功率电工产品,选取从市电导入的以高频、高能为特征的抗扰度项目,并且选择较其它电工、电子产品要高的严酷度等级,是必要的。
抗扰度测试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对试验发生器技术参数作出严格而明确的规定。为了对设备的抗扰度性能进行比较,就要有一种能产生比较一致并可重复再现的试验装置,这就是干扰模拟发生器。显然必须规定发生器的输出内阻、输出波形要求、开路电压幅度与误差;以保证试验结果的一致,重复性好。否则,因不同被测设备源端阻抗不同,对发生器的阻抗匹配不同而无法使发生器在带载下输出波形或幅度相同。实际上,阻抗不匹配就是抑制电磁骚扰的一个有效手段。
交流稳压电源对外界(通过市电网络)的电磁骚扰测试项目有:谐波传导干扰测试、高频传导干扰测试。
谐波传导干扰测试是对设备的电源进线入端工频电流谐波进行测试;测出40次以下各次电流谐波最大值,对三相电源还应测试中线的电流谐波。在交流稳压电源性能项目中以源电流相对谐波含量来考核此项目。
交流稳压电源的传导干扰试验同其它电子产品一样,可采用GB6833-86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参照采用HP公司标准或GB9254-8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限值和测量方法(等效采用CISPR221985)。高频传导干扰测试中一个重要测试装置是要用人工电源网络(ArtificialMainNetwork),在美国标准中则称为电源阻抗稳定网络(LineImpedanceStabilizationNetwork,LISN)。这是由于不同电力条件下,市电在不同设备电源输入端呈现的高频阻抗也不相同,为使测试结果反映真实情况,必须在受试设备与其电源端子间接入合乎要求的网络,该网络既能使设备与电网间实现射频隔离,又能为设备提供稳定的高频阻抗。人工电源网络的支路数与供电系统的线路数相同,网络与干扰测量仪之间的连接应保证阻抗匹配(50Ω/50μH),对每根电源线分别进行测试,测量的是干扰电压值。GJB152-86则推荐采用电流探头法测量传导干扰电流;其中在电源线与地之间并接10μF穿心电容器,作用与LISN相同。电流探头法使用简便,测量迅速,便于现场测试,较接近实际情况,可能今后测量以其为主。此外,军标采用峰值检波器,GB9254采用准峰值检波器。
射频辐射干扰测试较复杂,涉及到测试场地、天线、测试线路连接等测试问题。测试场地为野外开阔、背景电磁噪声电平至少比允许极限值小6dB。这种要求很难实现,标准还推荐可以用电磁屏蔽室(还有如电波暗室等)作为替换。测试辐射场强时被测设备应严格按实际工作方式接线,电源线、信号线都不允许特意卷曲、收缩,以反映真实性。
新能源电驱系统标准解读与拓展:电磁兼容性(一)
导语:汽车行业正在全面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大功率电子电器、高精度传感器越来越多的集成在新能源整车中。"电磁兼容性"(英文名: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这个词,高频化的出现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受到汽车行业,尤其是电动汽车业的重视。那么,什么是电磁兼容性?电动汽车重点要考虑哪些部件的电磁兼容性?电驱动的干扰级别怎么定义?在对相关标准进行解读之前,我们先聊聊导语中的几个问题,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 什么是电磁兼容性?2. 电动汽车电磁干扰源有哪些?3. 电磁干扰的"王者"是谁?4. 展望1. 什么是电磁兼容性?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电器设备处在同一个环境中,各自 能正常的工作 又 不相互干扰 的一种"兼容状态"。国标电工技术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对"电磁兼容"的理解是:车辆或零部件在特定的电磁环境内可以稳定、可靠的运行,同时,对此电磁环境下的其他设备不会造成不允许的干扰。以上,可以看出,"电磁兼容"包含两方面要求:一方面,指设备或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设备或系统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EMS),即电磁敏感性,又称电磁抗扰度。根据电磁兼容的要求,对于汽车,我们要研究:1)汽车部件对车上其他部件、人体、手机等电磁干扰,2)汽车对来自各部件,及外界环境中雷达、天线、充电设备等电磁抗干扰度。要分析这些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明确主要干扰源;第二,分析干扰传播特性、途径及所处频段;第三,找到相对应的措施,抑制干扰。我们先从第一步入手,看看电动汽车的主要干扰源有哪些?2. 电动汽车电磁干扰源有哪些?我们先看下电动汽车高压电气系统及低压CAN网络连接的结构示意图:高压系统包括:动力电池、高压控制器、三合一电驱动系统(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MCU、减速器)、空调压缩机、DC/DC等部件,还有车载充电机(OBC)以及直流快充,用于给动力电池充电。CAN网络中:整车控制器(VCU)是电动汽车的大脑,通过CAN网络实现电子助力转向(EPS)、电池管理系统(BMS)、电驱动系统等部件的监控控制以及不同工况下的优化。其中,MCU、空调压缩机、DC/DC变换器等部件大多数采用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图中标出主要部件工作时的开关频率,产生较大EMI噪音,是重要的干扰源;车上电气线束分布广泛,干扰路径分析复杂,CAN网络、传感器信号线等敏感装置极易受到干扰。那么,面对众多的干扰源,我们想知道谁是这里的"王者",最霸道的电磁干扰源到底是哪个部件呢?3. 电磁干扰的"王者"——电驱动系统电驱动系统,主要包括电机、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在没有高度集成的系统中,电机电控之间还有高压电力线缆的存在,这样,还要加上输入电缆。电驱动系统工作频率范围宽、功率大,自身具备杂散电感和杂散电容,这些因素凑在一起,电驱动系统无疑成为了电磁干扰的"王者"!(就是这么霸气...)我们从电机控制的原理和结构角度进一步分析:电驱动系统运行时,MCU接受VCU的扭矩请求指令,根据请求扭矩大小调制PWM波(这一块内容在《新能源电驱系统标准解读与拓展:转矩控制精度》有详细介绍),驱动IGBT的通断,通过控制开通、关断时间,输出对应的波形,驱动电机工作。理想的PWM波是矩形波,只有高电平和低电平两个状态,而实际的PWM波是近似矩形的梯形波,在上升沿和下降沿都具有一定的斜率;同时,死区时间的控制,也会造成波形的畸变。IGBT的开关频率大多在9~10kHz,在极短的时间内,开关从一个状态切换到另一个状态,斜率十分陡峭,符号又相反。一连串的因素会导致电流、电压的剧烈波动,在整个功率模块中产生高次谐波。电机控制器的输入电缆(针对非集成系统)和IGBT高压功率器件,在结构上存在着杂散电感和杂散电容,电流的剧烈变化会形成差模干扰;杂散参数的存在,在回路中发生剧烈电压变化时,又产生共模干扰。4. 展望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为什么要分析电磁兼容性?电动汽车上电磁干扰源有哪些?电驱动的电磁干扰是如何产生的?找到电磁干扰源只是EMC分析的第一步,后续会围绕电驱动的电磁干扰源继续研究EMC的相关测试标准、设备,分析干扰类型及其所处的频段,通过适当的方式抑制干扰,欢迎小伙伴们的继续关注。高大上的EMC测试中心: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标准解读与拓展: 馈电特性
本文为臭皮匠试验室观点。转载请请注明出处。导语:文章封面是MINI Cooper SE电动汽车,去年秋季在纽北赛道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然而本次的重点并不是速度,而是其优秀的制动能量回收表现,在没有踩踏制动踏板的前提下,完成了整个赛道的驾驶。这得益于其灵活多变的能量回收策略,驾驶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能量回收模式,调节回收程度和对应的减速效果,一旦驾驶员将脚从踏板上移开,汽车行驶的动能带动电机将汽车动能转化为的电能并储存在储能设备中。作为动力总成服务商,如何稳定、高效的提供制动能量,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已经讨论过电驱动扭矩控制和转速控制的相关标准和应用(转矩响应时间、转矩控制精度、转速控制),标准中测试都是在电机电动状态下进行的的,电动汽车节能不仅仅是因为行驶中使用电能,更是因为汽车在减速或者制动时,电机工作在发电状态,汽车行驶的动能带动发电机将汽车动能转化为的电能并储存在储能设备中("馈电"过程),如电池和超级电容,汽车起步或加速时,电机再将储能元件中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给汽车。这次我们结合标准,谈一下电驱动的馈电特性。我们会结合相关标准从以下进行解读:1. 馈电特性关键指标2. 馈电特性的测试3. 反电动势4. 展望1. 馈电特性关键指标在《GB/T 18488.1-2015-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5.4.13中给出了馈电特性的相关指标:解读:馈电状态时,按照定义,我们主要关注三点:1). 馈电电压、2). 馈电电流 3). 馈电效率。馈电的目的,是给储能装置充电,如电动车蓄电池的充电策略,要考虑到蓄电池的SOC值、蓄电池温度、充电电流的影响。充电电流过大时,会使蓄电池温度快速升高,从而导致不能回收能量。出于充电的考虑,我们要关注充电电压、电流和效率的问题。馈电电压,也就是电机在发电状态下的输出电压,也称作反电动势,会在第三节重点讨论;有了馈电电压,如果能形成馈电回路,就会有馈电电流;馈电效率,同电动效率一样,同样对续航里程产生重要影响,也是整车比较关注的指标。2. 馈电特性的测试《GB/T 18488.2-2015-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2部分-实验方法》7.6 中已经具体地写明了馈电特性的测试方法:解读:标准中对所要记录的数据有具体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纯电动车较大馈电需求,对于减速器反向齿面的强度和修型要重点关注,这些在NVH、耐久等具体的单体测试规范中要有体现。3. 反电动势法拉第发现了磁能生电,并以此发明了电机。在最常用的永磁同步电机中,这个“磁”来自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线圈,另一部分是永磁体,永磁体生成的"电",在电机中就是反电动势。以最常用的永磁同步电机为例,先看下电机一相的示意图:电机输入交流电Us,在线圈中形成电流is,线圈电阻Rs消耗一部分电能,自身产生感应电势,永磁体磁场在线圈中产生反电势E,这一相写成电压方程为:其中,ω_e为电角速度,φ_f为永磁体的磁链。可以看出,反电动势的大小与电机的转速与永磁体的特性相关。永磁体的特性又与转子的温度相关,应用时,估算反电动势:这里,c2为转子温度修正系数,c1为反电动势修正系数,需要根据在不同转速温度的测试结果进行修正。当is=0时,E=|Us|,以此方法来测量电机反电动势。转子温度固定时,磁链反电动势的大小只与转速相关,当转速越大,反电动势越大。当E大于|Us|时,电驱动进入馈电状态,若是负载不断拖动使电机转速升高,能量反馈到母线上,可能会造成母线或者电池电压过高,损坏IGBT。4. 展望电动车在减速和制动时,可以进行能量回收,在GB/T 18488中重点考虑了馈电电压、电流和效率。在制定整车制动能量回收策略时,馈电扭矩也是关注的重要指标,影响了制动时的驾驶性,这属于整车策略范畴,不仅要关注电驱动特性,还要关注整车行驶的工况、储能元件的特点等,这会在以后详述。对于正处于风头浪尖的CLTC续航考核工况而言,由于其较NEDC和WLTP表现出多的能量回收需求。因此,无论是整车厂,或者动力总成供货商,都需要将系统的馈电特性的提升至一个新的水平。(详见文章《朝气蓬勃的CLTC循环工况,你可知"多少"》)对于整车级别能耗和续航的考核,可以参考标准《GBT 18386-2017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中的定义。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