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

时间:2024-07-30 02:46:46编辑:揭秘君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的特征有哪些?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的特征有:一、突然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带有很强的随机性,暴发突然,蔓延迅速,始终处于急速变化之中,容易引发连锁反应。二、不确定性突发事件各有各的情况,很难对某一个事件的形成、发展、演变给出一个明确的客观判断。三、社会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势必会给事发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损失,并很快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四、决策的非程序化。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必须打破常规,省略很多程序,由现场指挥员直接决策,负责指挥处置,而不能按部就班地层层召开会议研究。突发事件分类: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等,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事故灾难是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的,直接由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引发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对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是指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的,有一定组织和目的,采取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阻塞交通等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的群体性事件。

突发事件应对法把突发事件分为哪些

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突发事件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关于突发事件的其他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一条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第十二条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突发事件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特征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的特征有突发性、危险性、不确定性、紧迫性。突发事件的特征的具体如下:1、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危害性难以预测,往往超乎人们的心理惯性和社会常态秩序;2、危害性。事件的发生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或给国家、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这种危害往往是社会性的,受害主体也往往是不确定的群体;3、紧迫性。事件发展迅速需要采取非常态措施,非程序化作出行政决定,才可能避免局势恶化;4、不确定性。事件的发展和可能的影响往往根据既有的经验和措施难以判断、掌控,处理不当可导致事态迅速扩大。根据突发事件发生原因、机理、过程、性质和危害对象,将其分为以下四大类: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涝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灾害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企业各类安全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生态污染破坏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及其它严重影响公共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什么为主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突发事件的特点如下:
1、引发突然性。突发事件是事物内在矛盾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是通过一定的契机诱发的,诱因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易发现的隐蔽性,它以什么方式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是人们所无法把握的,这就是说突发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难以预测的;
2、目的明确性。任何突发事件(除自然事件外),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欲望性,因为人们选择和行为的目标,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自然事件本身虽无目的性,但是在处理这类事件的过程中,人们的目的性也是十分明显的;
3、瞬间的聚众性。任何一类突发事件,都必然要涉及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使其产生心理压力和变化,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不安也属正常。尤其是社会性的突发事件,多是由少数人操纵,通过宣传鼓动把一些群众卷到事件中来。近期,在一些地方因地界、征地、拆迁安置而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往往是一人纠合,数人响应,使其具有聚众性;
4、行为的破坏性。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突发事件,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政治、经济和精神上的破坏与损失;
5、状态的失衡性。由于事件的发生,会使人们生活处于不稳定状态,昔日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遭到了破坏,组织常规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已失去了作用,必须用特殊的手段才能奏效,整个组织处于混乱无序之中。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可以咨询专业律师。《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第六条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谁制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的确定部门制定。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核设施发生需要进入场外应急的严重核事故,或事故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省和境外的,或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3级以上的核事件;台湾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周边国家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7)跨国界突发环境事件。2、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聚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7)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环境影响,或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的,或进口货物严重辐射超标的事件;(8)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造成环境影响的;(7)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4、 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分级分为几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应付突发事件方案,包括_____方案、_____方案等。

应付突发事件方案,包括_____方案、_____方案等。你好亲,[开心]应付突发事件方案,包括协助维护社会稳定方案、抢险救灾方案等。希望能帮助到您!【摘要】
应付突发事件方案,包括_____方案、_____方案等。【提问】
应付突发事件方案,包括_____方案、_____方案等。你好亲,[开心]应付突发事件方案,包括协助维护社会稳定方案、抢险救灾方案等。希望能帮助到您!【回答】
情况报告制度的主要内容有_____、部署调整、_____、武器装备动用及上级未做明确规定的重要事项。【提问】
情况报告制度的主要内容有_____、部署调整、_____、武器装备动用及上级未做明确规定的重要事项。你好亲,[开心]第二十三条民兵组织在执行战备任务时,必须遵守下列请示、报告规定:(一)凡涉及任务变动、部署调整、兵力使用、武器装备动用及上级未作出明确规定的重要事项,必须逐级请示,经批准后方可执行;(二)担负战备执勤时,应当按照上级规定的时限希望能帮助到您!【回答】
民兵作战值班制度主要包括:日常值班、和______。【提问】
民兵作战值班制度主要包括:日常值班、和______。你好亲,[开心]民兵战备值班主要包括: 日常值班、 节日值班和等级战备值班。希望能帮助到您!【回答】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采取哪些措施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需要立即处理的紧急事件。主要分为: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措施不同,根据突发事件相关的《应急预案》处理。
所以平时要做好以下工作:
1、要编写、更新应急预案,使得应急预案是有效的,可行的。
2、日常针对应急预案,要进行宣传、培训、演练等。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

法律主观: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内容共七章,具体如下:1、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2、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法律客观:《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现已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第三章 监测与预警第四章 应急处置与救援第五章 事后恢复与重建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七章 附 则

上一篇:非诚勿扰20140420

下一篇:电话交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