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车晓演的电视剧叫什么名字?
徐峥车晓演的电视剧叫《大男当婚》。《大男当婚》由《大女当嫁》剧组原班人马制作,徐峥 、马苏、张歆艺、车晓等人共同主演的轻喜剧,讲述了35岁食品公司销售主管曹小强笑中带泪的“脱单”旅程。该剧已于2012年10月7日在浙江、安徽、深圳卫视播出。评价:《大男当婚》讲得又真诚又实在。和徐若云的分离,让曹小强生不如死,心里象被掏空了一样,而且他还丢了工作,每月6000元的房贷还不上。就这样,他的路也没有走歪,没有呼天嚎地地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风雨过后,一抹脸,照样阳光灿烂。不是唱高调,而是人性始然,象曹小强这样的人,一定不会为想不开而伤害别人、牵连别人,他有自己做人的原则,有自己的坚持,这正是社会上大多数善良人的心声。
徐峥车晓演的电视剧叫什么名字?
徐峥车晓演的电视剧是《大男当婚》。《大男当婚》由《大女当嫁》剧组原班人马制作,徐峥、马苏、张歆艺、车晓等人共同主演的轻喜剧,讲述了35岁食品公司销售主管曹小强笑中带泪的“脱单”旅程。曹小强是“剩男”这一群体中普通的一员,没有家世背景、工作普通的曹小强为人憨厚,是支可以厚积薄发的长线股。为了抱得美人归,从脾气火爆的刀马旦、初入社会的小白领、朴实的乡下妹到高学历女医生,他都一一过招,经历了一番苦痛折磨。该剧把大男当婚之难讲得淋漓尽致,小人物折射大社会,6个极品女人,其实就是6种社会潮流,代表着6种精彩和无奈。曹小强为了挣钱帮刘晨曦还房子,拼命加班,憔悴许多,而刘晨曦又因为彤彤的事频频与前夫接触,这其中误会不断。最终面对李文琴的苦苦相逼,曹小强的疲惫不堪,刘晨曦决定放手了,她知道曹小强也许是最适合她和女儿的人,但是她不能自私的让曹小强背上如此沉重的负担,她骗曹小强为了彤彤决定和前夫复婚,却在离开的车上泣不成声。
电影《大唐玄奘》经典台词语录和对白
《大唐玄奘》经典台词 大唐玄奘介绍: 大唐贞观盛世,年轻的玄奘法师为求佛法真谛冒死偷渡出境,一路上遭遇千难万阻,天灾人祸,却也深得民间疾苦。官兵围堵、徒弟背叛、埋身沙海、断水绝粮,玄奘法师一心求法,最终抵达印度,在印度弘扬善念静心修佛,等到从无遮大会辩论成功回国之时,已经是年逾五十了。 1、既持,便不可破。 2、施主,我们前后走了一路,何不同行。 3、玄奘为求法西行只可日日坚强,不可中途而止。 4、我不想知道你是谁?你也不用告诉我。 5、弟子虽然人在长安,心早已在西行的路上。 6、我是僧人! 7、身临其境,仿佛见到了佛陀。 8、老衲以为你就不用前去了。 9、愿法师留在高昌,引导我们走出迷茫。 10、那烂陀,终于走进了心中的圣殿。 11、大小二乘的区别,你能阐述吗? 12、那一刻真让人激动而兴奋。 13、戒律真那么要紧吗? 14、一个人影子无法铺满大地,但有些声音,可以传的很远。 15、贫僧既已西来,即便死于途中绝不后悔。 16、经律论,三藏已通。 17、那烂陀,我来了。 18、我是在梦中去西天取经,还是在取经的路上,走进了虚幻的世界。 19、西去佛国,谈何容易,本官劝你,还是东还长安吧! 20、本官就算放你过了瓜州,玉门关你是决然过不去的。 21、一个人影子无法铺满大地,但有些声音可以传得很远。 22、佛法并无高低之分,所谓大乘小乘无非是求佛的因缘及方便。 23、在这一刻,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消逝了。 《大唐荣耀》经典台词语录 1、我告诉你 没有人可以把我从你身边抢走 我此生 绝不负你 2、只要你不离开我,我什么都愿意。 3、你怎么那么傻呀 我怎么救你 我活不了了 4、感情在皇宫中是最没用的东西 5、一生的成败,一身肝胆,都付诸于狂澜,欠你一世相守,无力再归还,不得,是辜负了圆满 6、但即使是爱也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只要你不离开我,我什么都愿意 7、这王位,这江山,如果没有你在身边,我要有何用,要有何用。 8、若我有半点差池,一定想法设法护你周全 9、一世荣华富贵,一世提心吊胆,一世不敢放纵感情。 10、一人一马一江湖 红颜知己不相识 11、好一个沈兄,竟让我一直蒙在鼓里 12、人生可如此繁华 却终归如此廖落 13、你我初次相逢,我便欣赏你自在的个性,再次相遇的时候,知你是女儿身,不自觉被你吸引,第三次再见,已为你倾心。 14、漫长的夙念 回荡在心间 像万语千言不停催我赌上明天 多想念,多少年 你听不见 多少次想要就此生无可恋 别纠结 多少恩,多少怨 缠绕多少遍 遇见你一刻才知道初心不变 15、人生短暂 如果执着于过去 便会困于将来 16、给你帝位,你有本事坐稳吗 17、若不能得到殿下的真心 我宁愿孤独终老 也绝不将就 18、异乡,故乡,对我而言又有何区别。长安,是断送我痴恋的地方。 电影经典台词语录 1、通过一个人的穿鞋,可以判断一个人。他去过哪儿,将要去哪儿。 2、放下包袱,继续前进。 3、监狱生活充满了一段又一段的例行公事。 4、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5、绝对如此,板上定钉。 6、每天都有奇迹发生。 7、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不打开它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的味道。 8、我们形影不离。 9、傻人有傻福。 10、用情至专! 11、牛毛细雨,瓢泊大雨。 12、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周星驰电影经典台词对白语录 周星驰电影经典台词对白语录 1、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喜剧之王》 2、飞是小李飞刀的飞,刀是小李飞刀的刀。《国产凌凌漆》 3、I服了You.《大话西游》 4、你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险的。《少林足球》 5、我对你的敬仰真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有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鹿鼎记》 6、能不能有点专业精神!《喜剧之王》 7、鸡也有爱国的!《济公》 8、古时有关云长全神贯注下象棋刮骨疗毒,今日有我凌凌漆聚精会神看A片挖骨取弹头。《国产凌凌漆》 9、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易竟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十室九贫尚且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厘四毫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唐伯虎点秋香》 11、喜欢一个人需要理由吗?需要吗?不需要吗?需要吗?《大话西游》 12、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只要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就不再是妖,是人妖?《大话西游》 13、你妈贵姓?《大话西游》 14、悟空,你又顽皮了,怎么能这样跟观音姐姐说话呢?《大话西游》 15、就算是一条内裤一卷卫生纸也有它的用处。《国产凌凌漆》 16、你以为躲在这里就找不到你吗?没用的,你那样拉风的男人无论在哪,都像黑夜里的莹火虫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你那忧郁的眼神,稀嘘的胡渣子,神乎其技的刀法,还有那杯Drymartine,都深深的迷住了我。《国产凌凌漆》 17、达文西:我找到了一份兼职工作,在中央精神病院所做研究工作。问:研究什么? 达文西回答:被人研究!《国产凌凌漆》 18、我就是美貌与智慧并重,英雄与侠义的化身——唐伯虎。《唐伯虎点秋香》 19、我一秒钟几十万上下,我会和你去踢球?《少林足球》 20、先生,你额有朝天骨,眼里有灵光,仙人转世,神仙下凡,我终于等到你了,不要走,虽然我泄露天机,灾怯难免,但是我命中注定,就算我要冒天大的危险,我也要给你看个全像。《食神》 21、碱水面没过过冷水,所以面里面全是碱水味。鱼丸也没有鱼味,但是你为了掩饰,特别加上了咖喱汁,想把它做成咖喱鱼丸。但这么做太天真了,因为你煮的时间不够,咖喱的味道只在表面上,完全没有进到里面去,放进汤里面鱼丸就被冲淡了。好好的一颗咖喱鱼丸,让你做得是既没有鱼味又没有咖喱味,失败!萝卜没挑过,筋太多,失败!猪皮煮得太烂,没咬头,失败!猪血又烂稀稀的,一夹就散,失败中的失败!最惨的就是大肠了,里面根本没洗干净,还有一坨屎,你有没有搞错?哎,有坨屎哎,哎,有坨屎你看到了没有?哎,有坨屎!《食神》 22、在这部戏里面,她充分表现出了一个被老公抛弃的妻子的唏嘘跟坎坷,不论是在眼神,表情以至动作、行为方面,她都能演的是丝丝入扣,入木三分,尤其最后摔掉那只马的动作,更加能够表现出后现代主义跟对这个社会的强烈控诉。《大内密探零零发》 23、我的真正身份是改变社会风气,风魔万千少女,提高青年人内涵,刺激电影市场,玉树临风的整人专家古晶,英文名字叫JingKoo!《整蛊专家》 24、介绍pizzad的男朋友给你认识,他的发型又衰又难看,又没什么钱,也没读过书,性能力又马马虎虎,不过都算一表人才啦。哈哈…《千王之王2000》 25、阿水出了名的泡妞无数,是我们所有男人的眼中钉。他优雅的体态散发出诱人的魅力,让所有的少女都难以抗拒。他那双叫人心碎的眼睛,不管多么冷傲的女性,都会被他温柔的眼神所融化,他是众所公认的街坊情圣,行运茶餐厅的灵魂,谁都认识的–蛋塔王子。《行运一条龙》 26、他高傲,但是宅心仁厚,他低调,但是受万人景仰,他可以把神赐给人类的火,运用得出神入化,烧出堪称火之艺术的超级菜式,他究竟是神仙的化身?还是地狱的使者?没人知道,但是可以肯定,每个人都给他一个称号——食~~神!《食神》 27、此话当真?!说过的话不能不算数哦!不错!我就是美貌与智慧并重,英雄与侠义的化身唐伯虎!《唐伯虎点秋香》 28、扫地只不过是我的表面工作,我真正地身份是一位研究僧(生)。《少林足球》 29、先生:我左青龙,右白虎,老牛在腰间,龙头在胸口,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唐伯虎点秋香》 30、贫僧乃少林寺方丈,法号梦遗。阿弥陀佛,我随风而来,随风而去…《食神》
大唐玄奘经典台词摘抄
大唐玄奘经典台词摘抄 1、施主,我们前后走了一路,何不同行。 2、老衲以为你就不用前去了。 3、我是僧人! 4、大小二乘的区别,你能阐述吗? 5、那烂陀,我来了。 6、弟子虽然人在长安,心早已在西行的路上。 7、佛法并无高低之分,所谓大乘小乘无非是求佛的因缘及方便。 8、在这一刻,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消逝了。 9、贫僧既已西来,即便死于途中绝不后悔。 10、那烂陀,终于走进了心中的圣殿。 11、西去佛国,谈何容易,本官劝你,还是东还长安吧! 12、身临其境,仿佛见到了佛陀。 13、那一刻真让人激动而兴奋。 14、玄奘为求法西行只可日日坚强,不可中途而止。 15、一个人影子无法铺满大地,但有些声音可以传得很远。 16、同是一座烽燧,你看它如监牢,贫僧饥渴走了三百多里,到这儿有饭吃有水喝,倒把它看作是救命之地。 17、我是在梦中去西天取经,还是在取经的'路上,走进了虚幻的世界。 18、戒律真那么要紧吗? 19、本官就算放你过了瓜州,玉门关你是决然过不去的。 20、愿法师留在高昌,引导我们走出迷茫。 21、经律论,三藏已通。 22、既持,便不可破。 23、我不想知道你是谁?你也不用告诉我。 ;
如何评价电影《大唐玄奘》
一部有亮点但更多是令人遗憾的作品。
本来,玄奘取经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充满了波折和惊险,而且之前没有人拍过电影。如此有利的起点加上王家卫顾问,邹静之编剧,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成果,但成片让人感觉并没有达到这个效果。
优点:1,摄影。可以说这是一个无争议的优点,几乎全部的实景拍摄让整个电影心旷神怡,广袤的瀚海,起伏的沙漠,一望无际的草原,冰封万里的雪山。。。。看来很是舒服。仅仅当风景片看也不错
2,对史实比较高度的还原。玄奘所经历的大事还原的都还算可以,有的对话甚至直接翻译史书,有的细节如玄奘在高昌讲经时,从高昌王身上踏过的礼遇;玄奘拜师戒贤的拜师礼(跪在地上,用胳膊肘和膝盖前进)还原得非常到位。除了那个西域美女和印度奴隶,好像还没有什么虚构的东西。挺不容易
3,黄晓明,还算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首先态度还算认真。其次在某些细节,比如听闻高昌王放他西行时,表情由平静到惊喜再转为欣慰,比较细腻而传神。最后回国前的眼神百感交集,以及站在长安城外涕泗横流,不能自已地快速转动佛珠(但度把握得不好,仍然太过火),都算不错的表演
4,印度实拍的风土人情。
缺点:1,本片最大的缺点是定位模糊。从黄晓明 徐峥 汤镇业 罗晋等人的阵容来看,应该是一部商业片。但要命的是,全片几乎没有一处高潮,几乎没有一处扣人心弦 让人欲罢不能之处。须知商业片的定位就是好看,赚钱,没有这些,恐怕连成本都难收回。全场本来就寥寥无几的几个人,还不时有人退场,剩下的几个也不停在唠叨“咋没有孙悟空猪八戒”“这tm看了个屁”“不好看”。你可以在心里骂他们sb,但不能否认这些连玄奘和唐僧都分不清的普罗大众是票房的主要保证,抓不住他们电影的票房就无法保证。另一方面,如果是小众片,也说不过去,因为片中的史实和佛教常识的错误实在很多。
2,史实错误。
开头玄奘的身世,居然弃郑善果慧眼剃度幼年玄奘的传奇故事于不顾,却用了《西游记》的江流儿故事,实在不该;
李昌,王祥的态度没有片中那么纠结,他们一开始就非常敬佩并支持玄奘;
莫贺延碛中,玄奘一开始就打翻了水袋,之后整整4天5夜滴水未进(真心牛逼。一般人在正常环境下也很难这么久不喝水)。而不是片中演的大水袋后又有小水袋,还下雨;
高昌虽然是西域国家,但高昌王麴文泰本人却是地道的汉人,可片中似乎是胡人的气质;玄奘第一个徒弟石槃陀是地道胡人,片中演员却没有胡人的体貌特征;
佛教徒不能亲手从女人手里接东西;
土豆和苹果在唐代还没传入中国;
十八天无遮大会的辩题根本不是“大小乘的区别”(这在佛教里是很基础的东西,怎么可能世界级名校那烂陀只有一个玄奘能阐述??),而是另一个精深的多的命题——“真唯识量”。至于具体怎么回事,我这点墨水就解释不清了。不过大家可以记住:玄奘是佛教重要宗派: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
如果在沙漠里没了条件理发也就罢了,怎么到了高昌尤其是到了印度还不理发,一直是寸头?说不过去了吧;
玄奘回到长安时受到热烈欢迎不错。但玄奘本人当时并没有出现在欢迎现场,而是一直在客栈。
作为商业片不好看,作为小众片又各种错。票房没拥有,口碑也没搞到,这才真叫尴尬。
3,黄晓明的表演,仍然是遗憾远大于惊喜。霍建起说历史上的玄奘就是高大俊美的,而且很执着,黄晓明很符合。玄奘是如此不假,可玄奘不是只有这些啊!黄晓明首先先天条件就不足,他那线条过于曲折的脸型、杀气和油滑过重的气质、明亮有余而沉潜儒雅超然不足的眼神都完全不是高僧玄奘的感觉,在佛学和整个传统文化方面也没听说他有多高的修养,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演员能真正吃透玄奘。此外,他对玄奘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很成问题。历史上的玄奘非常沉着成熟,多数情况下喜怒不形于色,虽然大风大浪不断,但表达感情的次数屈指可数。反观黄晓明的表演,可谓是“喜怒常形于色”:几乎从头到尾都眉头紧皱,动辄大呼小叫,时或涕泗横流。不是说玄奘没有激动的时候,而是没有你这么多,高僧的幅度也不可能如俗人一样大,尤其是放在区区2小时的片子里实在显得太过密集。高僧的坚韧是根植于心里的,而不是要那么用力地刻在脸上的。这样一个玄奘,让人分分钟跳戏就不是意外之事了。
4,几乎毫无高潮和精彩处。即使是小众片,也不能是枯燥无聊的代名词。尤其玄奘之路,更是充满了刺激和惊险,大到和木叉的龟兹辩经、印度的全国性辩经(期间还有纵火案和刺客)、高昌的先忧后乐、遇到强盗时的千钧一发(这段无比传奇)、晚年的辩机事件,小到和李大亮、李昌等人的交锋,本来都有转折点、精彩处可拍。可编剧似乎有一种能把一切精彩处都写得平淡如水的本事。那种看《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纪录片《玄奘之路》时发自内心的震撼与崇敬之情,看钱文忠讲《玄奘西游记》时的欲罢不能之感,在这里几乎找不到分毫。作为一个对玄奘有较多了解的观众尚且如此,大多数还期待着看到猴哥八戒的观众对此片无感、昏昏欲睡就更是情理之中的事。
5,情节详略不当。有的情节如玄奘取经的缘由是应该大书特书的,否则玄奘誓死取经就让人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似乎没有多大必要,可是片中却一笔带过;高昌后的国家居然全部一笔带过,直接到印度,太草率了。玄奘所途径的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东)、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陀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城)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国家,不应该略过;还有印度辩经是非常精彩的戏份,戒日王和鸠摩罗王差点为了玄奘兵戈相见,这些全都没有,却在一个虚构的印度奴隶身上花许多时间。
6,一些不太认真的地方和删减。比如玄奘在印度的戏份,据传是黄晓明梵文配音,但很多片段他明显就没张开嘴。还有汤镇业的木叉鞠多、赵文瑄的唐太宗就露了个面,毫无存在感,估计相关戏份是删了。
7,字幕问题。片中除了玄奘和唐太宗,基本都是不怎么知名的历史人物,打出字幕更好。一些对于玄奘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虽然有字幕,但太小且停留时间太短,一般观众根本注意不到。
总之最大的问题是:
1,定位模糊,
2,选角失败(综合形象演技和票房的考虑,个人认为比较好的选择是冯绍峰),
3,缺乏高潮。
玄奘的生平非常丰富,如果缺乏高超的剪裁功力就容易拍成这样既掉了这那又显得平淡的流水账。人物传记仅仅靠堆砌史实是拍不好的。片子遗憾大于成就。当然,在一个娱乐片喜剧片横飞的年代,有这样一部反映高僧大德的影片已属不易;但似乎我们也不能“有奶就是娘”,只要是个这类的电影就只能支持不能批评,这或许不是对影片乃至对中国电影的负责态度。非常希望以后能有更好的反映玄奘法师事迹的电影出现。
唐玄奘(玄奘)简介
唐玄奘(公元602年—公元664年)又名玄奘、唐三藏,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贞观元年时,他一人从长安出发,西行五万里,历时19年,到印度取真经,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在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其后,玄奘在唐太宗支持下在长安大慈恩寺设译经场,与弟子等人专心翻译所带回的佛典。 唐玄奘个人资料 本名:玄奘 别名:唐三藏、陈祎、唐玄奘 外文名:Mahāyānadeva摩诃耶那提婆奴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唐朝 所处时代:唐朝时期 出生地:河南洛州(今河南偃师市) 出生日期:公元602年 逝世时间:公元664年 职业: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 主要成就:西行取佛经;共译出经论75部,总计1335卷;创作《大唐西域记》;法相宗创始人 代表作品:《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弟子:神昉、嘉尚、普光、窥基等 信仰:佛教 唐玄奘简介 唐玄奘(公元602年—公元664年)又名玄奘、唐三藏,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13岁出家,遍读佛典。因觉得当时佛典多有出入之处,令人迷惑,于是决定去印度取经。贞观元年时,他一人从长安出发,西行五万里,历时19年,到印度取真经,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玄奘拜住持戒贤为师,后升至该寺副主讲。在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其后,玄奘在唐太宗支持下在长安大慈恩寺设译经场,与弟子等人专心翻译所带回的佛典。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5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薛道衡简介,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唐玄奘生平简介 玄奘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唐玄奘、唐三藏,姓陈名,唐代洛州师(河南偃师市缑氏镇)人。祖父、父亲都做过官。玄奘三十余岁时薛道衡简介,已蜚声佛教界。随著学问的增长,他深感各派学说分歧,难做定论,决心赴天竺探本究源。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赴天竺。后来取回真经,受到皇帝的接见。他的事迹被吴承恩改编写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唐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 唐玄奘行至中亚细亚戈壁沙漠的边缘,西行远达撒马尔罕,然后转向南行,越过兴都库存什山脉进入印度。在印度,他作为佛学教学者受到欢迎。 唐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几乎送命。危险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一点被箭射中丧命。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唐玄奘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后来,当玄奘回到中国后,皇帝命令他专心翻译所带回的佛典。这项工作占去了他余生的大部分时间。
大唐玄奘
? ? ? ? 玄奘法师(公元602—664),俗家姓陈,名袆。河南陈堡谷(今少林寺西北)人,兄弟四人,玄奘最幼。二兄长捷先出家在东都洛阳的净土寺。玄奘十三岁也出家于这所寺院。
玄奘出家后,好学不倦,聪颖非凡,跋涉数地,遍学名家,在未西行之前,几乎已遍习中土之佛学。且拜谒之人多是名家大家,统鉴计卷,其辗转十三家如下:
所学地
师承
所学内容
洛阳·净土寺
景法师
严法师
涅槃
摄大乘论
去蜀途中
慧景 空法师(不详)
《毗昙》 《摄论》
成都
道基
宝暹
道振(志振、志震)
《毗昙》
《摄论》
《迦延》
相州
慧休
《杂心》 《摄论》
赵州
道深
《成实》
长安·大觉寺
道岳
法藏 僧辩之
玄会
兹论宗
《摄论》
《涅槃》
玄奘大师至蜀,多因前朝乱世,高僧多避居于蜀部。而前往蜀部的途中所遇的慧景,长于《摄论》,是声誉满京国的大德。
成都大德云集,玄奘受教于道基大师。道基曾受学于彭城。彭城是中国佛教毗昙宗之祖慧崇常居之处,慧崇虽已逝,但毗昙之学盛。道基便出于此门。
宝暹大师同慧景、智脱、道基并称“东都四大首座”,亦善明《摄论》。《续高僧传》卷十四云其“神志包总,高岸伦涛,谈论倚伏”。
道振的毗婆沙学,为当世名家。其学问于《迦延》,僧玄会曾学其门下。
玄奘法师在蜀中多学诸师,年龄尚未及二十五岁,于诸论造诣之深,博学之处,已是蔚然大观。武德五年(622年),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离蜀东下,在荆州天皇寺讲“《摄论》,《毗昙》,自夏迄冬,各得三遍”。
在相州,受学于慧休大师。慧休大师(548—646),实乃三藏俱明,学问罕有人及的大人物。他初学涅槃名家灵裕法师,习《华严》诸经纶;往渤海从明彦法师习《成实论》,而明彦法师,史称之为“成实元绪”;明彦法师去世后又从志念学小论。志念法师是毗昙慧崇,成实明彦的弟子。慧休从灵裕法师入关,遇昙迁禅师学《摄论》。昙迁禅师先在北地学地论,后于建业,彭城学摄论,“史谓摄论北土创开白迁为始”;慧休又学于道尼,道尼为摄论宗祖真谛大师之弟子;从道洪律师学《四分律》,晚年从法砺讲律。广博精深之下,造《杂心》、《摄论》章疏,为其心得所在,玄奘从慧休学八月有余,自是受益汇深。
道深,志念之弟子,精擅《成实论》,玄奘从学《成实论》五聚之学。
贞观二年(628)初,时玄奘年约二十五,再至长安。
在长安期间,受学于道岳,法常,僧辩之,玄会诸家。
道岳,曾受学于僧粲,志念,智通,皆当世名僧。从真谛弟子道尼学《摄论》,又得智恺手记《俱舍疏》本,《十八部论》,于《俱舍》钻研至深,卓然名家。玄奘从学此论。
法常,昙延之弟子。
僧辩之,智凝之弟子。昙延和智凝都是摄论名师。
玄奘在中土所学的十三家,俱为名宿,而此时之玄奘学问之弘深,也是传于天下。法师学问风格偏重法相之学,这从所从学的老师中可以看出。十三师中,从学的《摄论》者就有六人,而立志到印度取经,也是志在取《十七地论》。对般若学问,玄奘法师未曾着意重视。十三师中,没有一个是般若名家。玄奘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寺中的明旷法师就是般若名家,但没有任何两人交往的文字记录。玄奘游川蜀,荆州,三论学者颇多,也未曾有闻有交涉。而玄奘初入长安,高僧嘉祥吉藏在京,玄奘未有请谒,可见学问重心偏颇。当然,其学虽不重般若,但未尝不知道般若。玄奘法师到了凉州,曾讲《摄论》,《涅槃》和般若,可见一斑。
未西行之前,法师学问已经规模弘大,绝非仅为一经一论之专家!
玄奘西行,旨在取《瑜伽》。
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秋,自兹西去,时年二十八。(据陈垣《书慈恩转后》年岁考证)。
这一路的孑然孤游和艰难惊险被后世传颂,一直到明末变成了《西游记》。玄奘法师途中高昌王,叶护可汗通告和护送,中途路经诸国,供给颇盛,远胜于当年“偷渡”出关的窘境。
贞观十九年春,玄奘归自西域。凡此十数年,其学问,事功,令誉,风度,绝人之毅力,博印度、西域诸国的隆礼。其造诣之深,声誉之隆,在印度无人可并,千古一人矣。
玄奘去印度,虽旨在取《瑜伽》之大论,但其学习不限于瑜伽诸宗,遇到名师必认真研学,无半点驰惫。前后在各处受学知名学僧约十五人,不知名者又有若干人,所记大致如下:
所学经论
所学地
传者
学习时间
《毗婆沙》
缚喝罗国纳缚伽蓝
般若羯罗(慧性)
月余
《俱舍》、《顺正理》因明、声明《毗婆沙》
迦湿弥国阇耶因陀罗寺
僧称(一作胜)
二年
经部、《百论》、《广百论》
磔迦国
长年婆罗门
一月
对法 《显宗》、《理门》
那仆底国突舍萨那寺
毗腻多钵腊婆(调伏光)
十四月
众事分毗婆沙
阇烂达那国那伽罗驮那寺
旃达罗伐摩(月胄)
四月
经部毗婆沙
禄勒那国
阇那毱多
以冬半春
有部辩真论
秣底补罗国
密多斯那
半春半夏
佛使毗婆沙
日胄毗婆沙
羯若鞠阇国(曲女城)
跋达罗毗诃罗寺
毗离耶犀那
三月
瑜伽论等
摩羯陀国那烂陀寺
戒贤法师
五年
毗婆沙、顺正理
依烂那国
恒他揭多毱多(如来密)、羼底僧诃(狮子忍)
一年
集量论
南侨萨罗国
某婆罗门
一月余
大众部根本阿毗达摩等论
驮那羯磔迦国
苏补底,苏利耶
数月
徵问瑜伽论
达罗毗茶国
僧迦罗国僧
正量部根本论、摄正法论、成实论
钵伐多罗国
某二、三大德
二年
婆沙等决疑
那烂陀寺西
般若跋多罗
二月
唯识决择论等
那烂陀附近杖林山
胜军法师
二年
以上这个图中是玄奘法师在印度有痕迹可寻的师承学习。其中,那烂陀寺作为古代中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玄奘法师于此居留和学习的时间最长。那烂陀寺是唯识学之中心,后渐修学习范围包括了大乘及小乘十八部,吠陀、因明、声明、医方等无不笼及,玄奘在那烂陀寺主要从学于戒贤法师。
戒贤法师是法相大师,承传护法(唯识十大论师之一)的唯识之学,作为那烂陀寺最显赫的法相大师,戒贤学识之博,之深对玄奘的影响是显而见之的。玄奘后来在那烂陀寺讲《摄大乘论》,《唯识决择论》奠定自己在那烂陀的位置。戒日王于曲女城法会,邀五印度十八国国王,大乘,小乘,婆罗门众七千余人,这是佛教史上著名的“曲女城辩论大会”。玄奘为“论主”称颂宣扬大乘佛法,做“真唯识量颂”悬会场门外十八日,竟无人敢发论难之。戒日王使大象施幢,玄奘高高乘上,宣告着一代佛门英才之无敌。大乘僧众称玄奘为“摩诃耶那提婆”(大乘天);小乘佛徒则称赞玄奘为木叉提婆(解脱天)。十八国国王于会后都皈依在了玄奘门下。
玄奘法师意欲归来,戒日王挽留不住,和鸠摩罗王又邀请了十八国国王在首都钵罗那迦城连开七十五日布施大会请玄奘随喜。道俗两界到会者五十余万人。玄奘声望在印度之高,千古以来,唯此一人。这大概也是中国人在外国宗教文化界取得的最高成就,千古以来,唯此一人。
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到了京城,这一年,玄奘四十四岁。
按照《旧唐书》所记“太宗见之,大悦,与之谈论”可见太宗对玄奘之认可,随后“将梵本六百五十七部于弘富寺翻译”亦可见太宗对佛教及玄奘之支持。黄仁宇“李世民亲予接见,当日龙颜大悦”,大约也是照着《旧唐书》比划出太宗的态度。但从种种蛛丝马迹来,怕未必是如此。
欲知太宗对佛教的态度,当然要看他对待佛教的言行,而对待佛教之言行和态度,亦是太宗对待玄奘之态度。
太宗皇帝与佛教之结缘,民间传以最盛的是借嵩山少林寺僧抗王世充事。武德七年,下旨僧法雅发京寺中骁捍僧人千余人充军伍,这大约是最典型的官民之利用关系。太宗讨伐王世充,用了僧人,等破了洛阳城,“乃废隋唐寺院,大汰僧人”。态度可见一般。
太宗李世民上位,是诛杀了兄长李建成后才顺利登基的。当时以法琳为首的佛教徒拥护的李建成,而以王知远为首的道教徒拥护的则是李世民。贞观十一年(637),太宗下旨规定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贞观十三年,太宗找了个借口,把佛教领袖之一的法琳流放益州,法琳死于途中。
《大宋僧史略》不误悲伤的记载道:
“自唐有天下,初则佛法萎迟,盖李教勃兴,物无两大故也。傅奕上疏条释氏之愆,神尧不无其惑;次巡幸冬洛,太宗诏令僧尼班于道后。”
应该说,太宗对待佛教的态度还是比较明显的。
太宗皇帝也修寺院。寺院修建的多少也是他们的态度之一。梁武帝时就修了许多,杜牧写“南朝四百八十寺”只是一斑而已。隋朝二帝曾大兴修寺。比之他们太宗修建的寺院多数目的性较强:
贞观三年设,是“忧五谷不登”;为太武皇帝造隆田寺,为穆太后造弘福寺,此为“申孺穆怀”也;为战事中亡人设斋做道场,在旧战场建寺,以祭杀场之魂,如破薛举于扶风,建昭仁寺;败宋老生于吕州,设普济寺;灭宋金刚于晋州,设慈云寺;破刘武周于汾州,立弘济寺;败王世充于邙山,设昭觉寺;破窦建德于郑州,立等慈寺;破刘黑闼于洺州,立招福寺;在率军征战高丽后,于幽州又建悯忠寺,这些都是为阵亡战士祈福而建,此种原因建寺院,自然和崇佛无关。
贞观二年时,唐太宗和身边的人聊起前朝风云,说到梁武父子崇好佛教,致使国破家亡,足矣为鉴,并道:
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此话被收在《贞观政要》之中,为后人所鉴。
贞观二十年,太宗手诏斥萧瑀曰:
梁武穷心于释氏,简文锐意为法门,倾帑藏以给僧袛,殚人力以供塔庙。及乎三淮沸浪,五岭腾烟,假余息于熊蹯,引残魂于雀彀。子孙覆亡而不暇,社稷俄倾而为墟。报施之征,何其谬也。并直言训斥萧瑀道:
践覆车之余轨,袭亡国之遗风。弃公就私,未明隐显之际。身俗口道,莫辩邪正之心。修累叶之殃源,祈一躬之福本。上以违忤君主,下则扇习浮华。
这话听完,估计这位梁武后人恐怕早就两股战战,头颈冒汗了。对崇佛误国相去不远,太宗皇帝是可以历历在目的,态度是可想而知。
太宗皇帝自认为自己是老子李耳之后,就是有心宗教,道教也要在佛教之前。太宗有事没事经常唠叨梁武,贞观二年,他和近侍聊天,道:如梁武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孝元帝在于江陵,为万钮于谨所围,帝犹讲《老子》不缀,百寮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挚”。以此可见,太宗估计对老子的好感也不太大,“神仙事本虚无,空有其名”。
翻译佛经(国家组识)也是崇佛的帝王们最爱做的事。远的不说,前朝的文、炀二帝便留有“译经八十二部,建寺三千九百八十五所,度僧尼二十三万六千二百人”的数据。不仅如此,这父子俩人还有大量相关数据可觅;文帝“写经四十六藏,十三万二千另八十六卷,修故经三千八百五十部,造像十万六千五百八十区”;炀帝“修故经六百一十二藏,二万九千一百七十二部,治故象十万另一千区,造新像三千八百五十区”。大约受了梁武、文、炀等帝王们崇佛亡国的刺激,高祖、太宗于此道都大大收敛。特别是太宗,修庙建寺多有目的,并不为佛,至于释经,贞观元年倒有一事。
高僧波颇自西突厥至于唐,太宗为他在大兴善寺立译场译经。
不过这事情多少不像太宗作风,所以有些说法。太宗在唐初外交上想远交近攻,一直找机会结交西突厥。突厥王叶护很是信崇波颇,太宗行事一向目的性较强,想来通过波颇法师外联西突厥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据说,太宗在兴善寺译场“礼意优厚”,但实际情况是:“昔符、姚两代,翻经学士乃有三千,今大唐译人不过二十”。
事情如此!
前朝宏大的译经场面波颇是再见不到了,道宣在《续高僧传·波颇传》中记道:
其本志颓然,雅怀莫诉,因而构疾!
可怜的波颇恰逢此佛事未兴之前,大兴之后的空白档上。
我们的太宗皇帝在未见玄奘大师前也见过几个佛门大德,如回慧乘、明瞻等人。明瞻和尚“内通大小,外综丘坟,子史书素,情所欣狎”,和太宗兄谈的主要内容是“自古以来明君昏主制御之术”兼“陈释门大极以慈救为宗”;慧乘等人也是博涉今古子史的人,太宗找他们聊天谈文史掌故的多,谈佛门之事只是附带而已。我们都还记得,太宗皇帝的诗词、翰墨都堪称“家”呢。
这时的玄奘既使名震西域诸国,但要太宗认真对待,估计远非正史所载那么简单。
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玄奘回到故国。
玄奘回到长安。“迎者数十万众”,看来,虽隋、唐之间略纷乱几年,且太宗并不崇佛,民间崇佛基础倒还是雄厚的。据说当时从朱雀街到弘福寺的数十里间,道旁拥街拖儿带女来瞻仰圣容数十万众,烧香,散花不断。玄奘二十余匹马负经论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如来真身舍利一百五十粒,金檀佛像七尊,于中国文化,中国佛教,此一天是绝对大事件!
这一年大唐的历史上,最浓墨的是“征辽”(高丽)事件。这是一场太宗精心准备的战争。玄奘急赴洛阳求得一见,太宗语近待曰:
昔符坚称释道安为神器,举朝尊之。朕今观法师词论典雅,风节贞峻,非唯不愧古人,亦乃出之更远。
夸是夸了,仗还是要打。至于玄奘问译经的事,提出在嵩山少林寺译经。太宗不许,并道:
法师唐梵俱瞻,词理通敏,降恐徒扬仄陋,终亏圣典。
玄奘大师没少花言语,“固请乃许”。太宗便让留守的司空房玄龄安排,在西京弘福寺禅院开始译经。
玄奘学识广博,博通深沉,此种才华让太宗心里不舍,居然提出让玄奘还俗,当然有失所望。
翻译佛典,南北朝一直视此为国之要事。至若二秦之译事,门徒三千洋洋大众。隋唐洛阳兴善寺,上林院,义学沙门,多会于此,使译经盛事自长安鸠摩罗什,洛阳流支之后,再抵高潮。太宗此时于译事态度之冷淡,供事之简陋,对比实在是大。至于前面提到的波颇,孤单单的几个人,情景之冷清,今日再拒玄奘,也由此可见太宗对佛教之态度恐怕没有对玄奘本人感兴趣吧。
太宗让玄奘还俗辅政,并很认真的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此等要求,现在看来像个笑谈;比之当年梁武帝舍身入寺,恰成鲜明之对比。正史中所载的太宗对佛事冷淡,待玄奘之热情,也是可见一斑其中用心所在。
贞观二十二年以后,太宗征辽归来,英雄气概日渐消磨。年龄大了,对生死的问题多了留心,对佛教才慢慢多了留意。去世前,多次和玄奘说:“朕共师相逢间,不得广兴佛事”,这也说明大概他的即使有信佛也是晚年的事情了。
晚年和玄奘论金刚般若,听瑜伽大意,数次邀玄奘还俗辅政,对玄奘多方照顾有加看来,爱才大于爱佛。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四月,唐太宗和玄奘法师在洛阳翠微宫畅谈佛理。五月,太宗竟然崩驾而去。使玄奘失去了一个对他的最大支持者。根据史实记载,唐太宗的突然崩驾和他长期的服用道士炼的仙丹有关。清赵《廿二史札记》直说,太宗皇帝就是因为服用丹药中毒而亡的,这也间接地说明了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和道士之间的关系。
其后的很长岁月中,在历史典籍里处处记载着唐朝的第三代帝王唐高宗一如既往的像太宗皇帝一样对待玄奘。
麟德元年(664年),玄奘法师在玉华寺圆寂,时年六十五岁。高宗皇帝极为悲伤,罢朝数日,叹曰:
? “朕失国宝!”
玄奘去世不久,高宗降旨,曰:
“玉华寺玄奘法师既亡,其翻经之事且停,已翻成者准旧例官给抄写,自余未翻者总付慈恩寺守掌,勿令损失。其奘师弟子及同翻经,先非玉华寺僧者,宜放还本寺。”
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译经便停止了,此后再无一人能够有如此力量宏兴佛事了。
唐玄奘简介 唐玄奘介绍
1、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陈祎(yī),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市)人,其先颍川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2、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说元年)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五万里赴天竺,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并与一些学者展开辩论,名震五竺。公元645年玄奘归来,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玄奘将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编写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
3、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大唐玄奘的影片评价
预告片玄奘大师的各种不同情绪表达得准确到位,极富感染力。另外,为了真实还原漫漫取经路上的各种优美风景和尽量贴近史实,霍建起导演坚持进行了实景拍摄。茫茫大漠孤烟直的萧索之感,巍峨雪山的壮丽之美,以及古印度浓郁的异域风情都在预告片中惊鸿一现。(新浪评) 《大唐玄奘》不仅在故事上极其还原真实历史,在角色塑造和人物造型上,为贴合史实,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如影片主演蒲巴甲的造型,就极具西域风格;而将与连凯饰演夫妇的高兴,也将在片中衣着一身古雅别致的西域凤服,诸多元素尽显西域古城的神秘气息。(中国日报评)
电影《大唐玄奘》真的就是佛教的真实写照吗
您好,是这样的,电影中的诸多场景真实还原了玄奘西行的真实故事,可是电影中所展现出的佛教场景细节仍有着较大的争议。
电影中,玄奘法师出了瓜州后收了胡人弟子石磐陀,在给他皈依受戒的时候有这样一段台词,大概内容就是“我为你授的这个居士五戒很重要,不仅作为居士的你要好好持守,比丘、比丘尼也都需要持守”。有点佛学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居士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出家人的戒律中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和不饮酒是跟居士戒一样的,但在“淫”这一条上,出家人与在家居士的戒律是有根本区别的。出家人的戒是“不淫”,是完全断欲的,绝对不可以有男女关系。而居士是“不邪淫”,也就是说没有完全断绝淫欲,正常夫妻之间的生活还是可以的。虽然不淫包括不邪淫,但是作为精通三藏的玄奘法师口中对一个居士说不邪淫是比丘和比丘尼也需要遵守的,这种表达难免有表达不准确之嫌。
玄奘初见戒贤论师的时候,说的梵语基本都是对的,应该是有高人指点。但后面就不对了,开始说印地语。印地语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是由古梵语发展而来的一种现代印度雅利安语言。印地语是受到了阿拉伯语和英语的影响后才形成的语言,唐代的印度人肯定是不说印地语的。还有,无遮大会时候挂的那些梵语书写的贝叶经,写的竟然都是天城体。天城体是13世纪以后才有的,玄奘的时候,流行的应该是笈多体或巴米扬体,或者写悉昙体也行啊。对于不懂梵语的观众来说,写什么体,说什么语都无所谓,反正听不懂。但是毕竟佛教题材的电影,还是有很多懂梵语的人看的,如果细节方面能处理的再严谨一点恐怕会更好。
另外,当时的印度出家人是严格持守非时食戒的,就是所谓的过午不食。但是电影中出现了玄奘法师晚上与胜军论师一起吃饭的镜头,这显然也是不妥的。佛陀为什么制定这条非时食戒呢?是因为有一次一个长得比较吓人的比丘晚上进城乞食,结果吓到了一个怀孕的妇女,被他人讥嫌,故而佛陀制定戒律,过了中午就不可以再乞食了。当然,现在因缘环境变化了,很多出家人晚上开缘吃药食,那是另当别论。
唐玄奘西行取经读后感
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的文章有了哲理,给予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丰富了。我非常佩服唐僧,他虽然是一个凡人,但取经他从不向妖怪屈服,从没有经不住妖怪的诱惑。我也非常喜欢孙悟空,他是吸天地灵气而生的石猴,他受观音点化,向一位仙人学得七十二变,并拜唐僧为师,一路唐僧,忠心耿耿,对妖魔没有半点畏惧,也从没未产生过半点屈服。虽有时他会被唐僧误解,但他从不会离开唐僧。我也喜欢沙僧,他是唐僧三个徒弟中最小的一个,他因触犯天规被贬下凡间,流落到流沙河。之后被唐僧收留并取名“沙僧”,他一路跟随唐僧,护他周全,任劳任怨。最后便是猪八戒,他在唐僧徒弟中居第二,是孙悟空的师弟,沙僧的师兄。他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为酒醉后勾引嫦娥,触犯天规,被贬下凡间。他到了高老庄,喜欢上高员外家的千金小姐。但因他拥有猪的外表,别人都把他当妖怪来对待。猪八戒却一心想娶高小姐当媳妇。他受观音点化,一路跟随唐僧取经,途中曾多次因贪恋美色要留下来,一遇到就要回高老庄。但他也曾多次在降妖除魔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才能使唐僧平安无事。猪八戒虽贪吃贪睡,但他也多次为唐僧化解灾难。这师徒四人一路降妖除魔,为保百姓平安,做了不少的好事。而许多妖怪误入魔道,想取唐僧肉来换得长生不老,但天下从来没有那好事。我想劝那些误落凡间的妖魔,帮它们重返天庭,为老百姓们造福。我喜欢《西游记》,我要学习唐僧师徒四人,他们那种不畏艰险,永不屈服的精神。
大唐玄奘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大唐玄奘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唐玄奘观后感1 中国人最熟悉的唐朝年间的僧人玄奘去西天取经的故事,终于被霍建起导演拍成了一部完整的电影《大唐玄奘》,高僧玄奘历时19年,不畏艰难险阻,终于到天竺取回了真经。这部电影不仅在故事上还原了历史,霍建起导演还不惜重工,不怕车马劳顿,进行了实景拍摄,茫茫大漠和印度的异域风光令人耳目一新。并且在角色塑造和人物造型上,为贴合史实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高僧玄奘由黄晓明饰演,黄晓明本就是小麦肤色,搭配上僧袍,俨然一副真的高僧形象。在片中他是一个一心去西天取经,并无二心的“死心眼”僧人,在旅途中历经磨难,重重阻碍,可他丝毫没有畏惧,把每一个情节应有的情绪都表达得准确到位,富有感染力,也让观者容易与之共情。可以说这一次黄晓明的表演是值得点赞的。 全片最为感动之处是高僧玄奘在最后一次磨难的时候,生命危在旦夕,识途的老马就仿若通人性一样,它可能记得这个主人在自己濒临死亡的时候还喂它水喝,老马就像是懂得感恩的人,在玄奘倒地不起的时候,老马迅速趴下,引导僧人玄奘爬上他的马背,载着他找到了那个湖。找到水源的那一刻,玄奘开心的跳入水中。可以说黄晓明的演技确实不赖,把一个人物从绝境到久旱逢甘霖的过程中应该有的表现演活了。 都说天时、地利、人和,玄奘是幸运的,虽然一路上经历各种磨难并且数次命悬一线,但每一次在将死之时,都会遇到幸运,先是遇到木叉法师,但木叉法师最后败给了玄奘的修行;之后又遇到驻守西域边陲烽火台的孤独大将王祥,玄奘帮其解了心结,于是他将玄奘放走;后来又遇到了瓜州太守李昌,从相信玄奘再到敬佩玄奘,最后冒死讲玄奘放走。这都是玄奘一路上遇到的贵人。更令人感慨的是,在没水喝、人马都将死的时候,茫茫大漠居然下起了一场阵雨,这一场及时雨再次救了玄奘的命。所有的这些命中注定的事件,都说明了僧人玄奘确实得到了天时和地利。最后的人和,全因玄奘这个僧人内心中始终不变的信念,无论遭遇了什么,他都从未想过要放弃,哪怕是去死,他也没有想过要回头。就是因为这样坚不可摧并且常人不可及的信念,助力玄奘完成了这一段不可能的旅程。 片中很多有关佛学的知识都很有道理,有关人生,也有关人心。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参悟不到的道理,但玄奘在取经的漫长19年中都已经参悟了。比如人们经常说起的“念念不忘”,念是念顷,佛学中表示是很短的时间,在片中高僧详细的解释了什么叫做所谓的“一念之间”。在这样种种的道理中玄奘最后参悟了自己的一生。 而他所认为的他的一生,就是为取经而生。历经19年,取回真经,并且不顾昼夜的把经书翻译成汉文,最后编纂成册,为后人学习和参悟,整个过程都是他所喜欢的,向往的,想要做的事情,这就是高僧玄奘人生的意义。他的人生真谛或者说他向往的极乐世界就在于此。 就是这样一部充满艰难险阻和苦难的电影,看过令人久久不能平静。最想感慨的就是,每个人存活于世一定要有一个目标,那个目标会让你想要往前走,让你敢于与一切邪恶力量作对,战胜他人,也要战胜自己,最后才能到达自己的极乐世界。 大唐玄奘观后感2 五四青年节那天,我赶上末班车,邀友人到电影院看大唐玄奘。走进电影院,空旷的大厅,除了我们一行4人,其他观影人寥寥无几。我想一部与宗教有关的电影,在缺乏信仰的社会里,问津者少是不足为奇的。但作为一个对佛学越来越感兴趣的人,我却是带着无比景仰的心态走进电影院的,期待一代伟大僧人的生平事迹,去顶礼他的光辉人格,并增进对佛学的领悟力。 影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述了玄奘法师,西出长安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天竺国,取回真经,并带回长安翻译传播的故事。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我没有激情澎湃,更没有被点燃智慧思绪纷飞的情况,连准备好的纸巾也未派上用场。走出电影院,我有一种落寞的感觉。为什么如此好的题材却拍不出我心目中的`味道? 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没有资格对电影制作提出专业意见。但作为普通观众,我应该有资格问问导演这部电影到底想要表现什么?突出什么?既然是一部人物传记类型的电影,刻画人物的个性品质就应该是这部电影重中之重。历史上的玄奘法师,不畏艰难险阻,跨越千山万水求取真经。毫无疑问,他除了是一个意志坚强、坚韧不拔之人,更应该是一个有坚定信仰,心怀天下大慈大悲之人。 在创作的时候,我想导演必定也应思考诸如以下的问题:法师他独自一路西行,都遭遇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化解?内心又有什么样的情感变化?他遇见了哪些人,他们各自的命运是否因为这样的交集而产生过影响?他可曾遇到过意志动摇之时?又是什么支撑着他继续前行?这样的经历对他关于佛学、人生的理解又有什么样的帮助?一个好的导演,电影就是他内心世界在幕布上的投射。他一定会精心挑选素材,努力向观众传达他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与见地。 可纵观全片,说实在的,《大唐玄奘》的导演让我十分怀疑它的立意和取材能力。导演花了很多时长交代法师经过的路线,并用许多笔墨描绘法师在途中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们。透过这些表层的故事线索,我理解到取经确实不易,不易来自于人为的阻挠。而法师如何感化这些阻挠的人们放他西行,影片处理得有些含糊不清,前后对照变化有些更是生硬突兀。对于人物设定方面,除了一个戌卫将军以及小国国王,我看不出其它人物对突显主角的个性有什么助益。 再比如穿越沙漠这一幕,本应该是全片的亮点,而导演的处理却令人大失所望。干裂的嘴唇——抱着抛洒的水袋无声哭泣——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恍惚中见到母亲,昏迷——被马儿叫醒——驮到饮马泉。导演这样的取材,真是让我啼笑皆非。尽管演员极力表现,但我也只读到了人类在对大自然时的无助与悲伤,没有其它。似乎这场穿越生死的考验与信仰的力量无关,无梦想无关,只是一场侥幸。 终于到达了天竺,玄奘法师在这里渡过了人生最重要的十几年光阴——在那烂陀寺的佛教经论学习,成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游历印度各国,访师参学,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曲女城的佛学辩论中,任人问难,无人能诘难,从而名震五印;无遮大会成为归国前的谢幕演出。可以说,玄奘法师在天竺的学习与游历,不仅将他推向了人生的巅峰,也深远地影响了之后中国佛学的发展。 可是再回头来看看电影的处理,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导演处理起来有些轻描淡写。如果表现法师努力钻研用了几组与僧人讨论的画面还算差强人意的话,对于访师参学这一部分,只想通过解释一个名词“刹那”就来阐述深邃的佛学,制作人也太小儿科了。另外,对于巅峰对决的曲女城佛式辩论,它之于法师与印度的深远影响,基于影片的基础,我想一个对佛学不了解的人大约也是没有多大感触的吧! 也许我的观点对于电影人而言会觉得有些委屈。但是影片的好坏也是不以我的个人意见所左右的,票房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人们对一部电影的认可程度。对于拥有庞大数量的佛教徒而言,这部电影定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会抽空去看的一部。除去这一部分人群,还有多少人真得会为这部电影点赞呢?我只期待我们中国电影人有一天也能生产出一部有真正文化 大唐玄奘观后感3 原本没打算去看的。衣柜尚未整理,诸多衣物待洗,内心纷乱杂扰,并无心思观影。因姐姐有多余的票,不能白白浪费,于是草草收拾一番便去了。 《西游记》的原著小学的时候已读过,电视剧从小看到大,大多情节历历在目。而《大话西游》的无厘头早已深入人心,《西游降魔篇》又是另一番风情,这些年,玄奘取经的故事被各种篡改,早已不是最初的样子——我也不知它最真的样子。影视剧看来看去,不过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因此对于该电影并不抱有期待,然而当音乐响起,画面铺开,一个熟悉的冗长的故事就此娓娓道来,竟是久违的感动,几乎是流着泪看完了全剧。 玄奘克服重重艰险取经的故事想必人人耳熟能详,自不必赘述。剧中的玄奘目光坚定,拒绝高义王的盛情,宁死不屈,在沙漠里几度晕厥……我的眼泪像是没有闸门的小溪水,一直流,一直流……这应该只是他取经路上万分之一的艰辛。电视剧里的玄奘懦弱无能,无四位徒弟的保护便寸步难行。但我们都明白并没有神通广大的大师兄护师父西去,唐僧肉也没有长生不老的神效,没有那么多妖魔鬼怪要抓他,几乎所有的影视作品都在神话他,唯独在这部剧作里玄奘是一个人,同我们一样的有情感的人,会怀念,会害怕,会难过,会脆弱,而一人前行的孤苦、恶劣的气候、饥无处食困无处眠才是最大的困难,玄奘用他的坚定和坚持战胜了苦难,终得实现宏愿,如果吸引力法则成立的话,那么他一定是得佛庇佑。 剧中用一个成语“吸风饮露”来描述玄奘西去的艰辛,我很喜欢这个词,它原是庄子形容神仙的词语,此处用给玄奘却格外妥帖。每一种伟大必定伴随着沉重,玄奘为了实现梦想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人生原本就没有捷径可走,享乐太过轻飘,刹那即逝,而我们应当为自己的生命做点什么,才不枉此生。 感谢千年之前的玄奘给我们带来佛法普渡众生,如果你问我佛法对我影响是什么?譬如,当我泪眼朦胧中听到邻座的大叔传来了轻微的鼾声,如果佛法没有感化过我,我可能会讥笑他鄙视他,但是我知道了,因此心里是一样的安宁祥和,这,就是我敬仰佛法的意义。 ——谨以此文献给电影《大唐玄奘》 大唐玄奘观后感4 这几年我对佛学兴趣渐浓,关注玄奘自在情理之中。去年我看过央视拍的12集大型纪录片《玄奘之路》(很震撼的),近期听完了钱文忠教授讲的36集《玄奘西游记》。我了解到,作为一名高僧,玄奘不像大多数高僧那样平静,他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值得反复学习和回味。听说电影《大唐玄奘》上映,心怀期待,便去看了。 成功之处有二: 一是电影的配乐; 二是风景画面壮阔唯美。仅凭这两点,这部电影值得收藏。 一部关于玄奘的电影仅取得上述成功,当然不算成功,具体说来如下: 一、编剧缺少重点,情节矛盾缺少力度。 以我现在对玄奘的了解,他一生“拍点”很多,如果表现他的一生,电视连续剧恐更为适合(具体可参照钱文忠教授的讲座)。如果拍成电影,需要精心选择玄奘人生经历中的动人情节。应该说,这部约两个小时的电影基本涵盖了玄奘的几个重要“节点”,内容足够全面,但感觉哪一段都没表现到位。我个人认为拍玄奘可以重点表现三个节点:第一,九死一生西行路(重点表现野马泉死地而生),克服人与自然关系;第二,感动高昌王,克服人与人之间关系;第三,执意回国。主线是求取真经。比较可惜的是,如此宝贵的电影时间竟然加了个毫无意义的印度图书馆的开头和那位对玄奘含情脉脉的少女,这两个情节实在是不可原谅的败笔。 二、黄帅哥的表演远未成熟。 这部电影的一大看点是黄晓明如何演绎玄奘这位旷世高僧。我的感受是黄仅仅表现了玄奘的“帅气”,而远未演绎出玄奘的内涵。黄还没有学会表达深邃复杂的心理活动。黄在表情、台词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他的台词风格更适合演现代剧。他的表情浮在脸上,怎么也不发自内心深处。上天给了黄无可挑剔的帅气外表,但没有给他太多表演才华,可惜,也可以理解。他还年轻! 三、配角几成道具。 这部电影更像一部有角色扮演的纪录片,配角的戏份设计的非常呆板,整个电影感觉就是玄奘一个人。这显然不符合戏剧的经典要求。没有好配角的电影也不可有好主角。 最后,我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比较失败,没有塑造出丰满的玄奘形象,也没有从玄奘跌荡起伏的人生经历中导示佛理。当然,拍好玄奘很不容易。从表演角度,演员很难了解高僧的内心世界,对一千多年的高僧更是难以琢磨。虽然黄晓明没有演好,当下谁能演好呢?我期待有人重拍此片。 像玄奘这样的高僧,能演好他的人也许只有他自己。 大唐玄奘观后感5 “既已西来,誓不东去”——这是《大唐玄奘》中的一句台词。 没有大唐皇帝“御弟”的西行通牒,没有会法术神通的三个徒弟,没有暧昧缠绵的儿女情长,没有想吃”唐僧肉”的百变妖精,甚至连一句接地气的现代台词都没有。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看似什么亮点和噱头都没有的电影,看得我和军师泪眼婆娑,感慨万千。 我不懂拍摄手法,我只知道从来没见过那么美的航拍,茫茫大漠中一位孤独的行者和一串长长的脚印;我不懂经营,我只知道这样一部脱胎于史实经过多位佛门大德严格把关的电影,从拍摄伊始就注定了没笑点没噱头没多少人看,今天四个人包场的现实也证明了这点;我不懂演技,我只知道黄晓明真的在用一颗虔诚的心去体会、揣摩、还原玄奘大师传奇的一生,我不是他的粉丝,但在我看来这是截至目前我所看到的他演技的巅峰。 1300多年前,一个僧人,只身行走19年,途径110个国家,历经重重磨难,濒临次次死亡,只为到达佛教发源地取得真经,将佛陀的教育带回祖国,广播智慧,惠泽万世众生。这是怎样一颗至诚至真的慈悲之心?1300多年后,一个团队,历时1年,从策划到投资,从拍摄到发行,不顾得失,不计众苦,只为给世人呈现出一部有历史有生命有内涵有意义的高质量影片。这又是怎样一颗纯粹真挚的慈悲之心? 在这个爱情偶像悬疑恐怖片深受欢迎的快速消费时代,我都能看出这种亲情友情爱情情情都没有的片是不会有市场和观众的,换言之是不会有利可图、有钱可赚的,难道出品人和公司看不出来吗?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依旧去做去拍了,在我眼中,他们都是慈悲度世的佛菩萨。 我知道,在这个欲望膨胀,诱惑繁多的时代,为了幸福的生活,大家平日里都很累,希望得空能看看轻松愉快的电影。但还是忍不住想推荐一下《大唐玄奘》,这部制作精良、用心呈现的优秀电影。山珍海味吃惯了,偶尔换个青菜豆腐,或许也会有不一样的美味体验呢! “把有带去没有”这句台词很简单,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不主动进电影院的我,还是在军师的推荐下知道的这部冷门电影,现在我真心将它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们也能看到这部电影所有工作人员的精心用心真心尽心。 军师说,她以前看电影出来,心情都是特别“爽”,唯独这部电影给她的感觉是“平静和震撼”。希望有缘的朋友抽空也能走进电影院看看这不电影,让自己的心获得平静和喜乐。
黄晓明《大唐玄奘》电影什么时候上映?
黄晓明主演的电影《大唐玄奘》上映时间为2016年2月8日。 《大唐玄奘》是由霍建起执导的历史类题材电影,黄晓明、汤镇业、谭凯参加演出。 中文名:大唐玄奘 出品时间:2016年 出品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发行分公司 制片地区:中国/ 印度 导 演:霍建起 编 剧:邹静之 类 型:历史 主 演;黄晓明,汤镇业,谭凯,蒲巴甲,楼佳悦,赵熠洋,徐峥,唐国强,车晓,楼佳悦 艺术指导:王家卫 联合单位:环球兄弟时代文化传媒
黄晓明演的玄奘是什么电影
《大唐玄奘》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环球浩翔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霍建起导演,黄晓明、徐峥、赵文瑄、罗晋、谭凯、楼佳悦等主演的历史片。该片讲述的是唐朝高僧玄奘历时19年,不畏艰难险阻,前往天竺取经的传奇故事。大唐贞观盛世,年轻的玄奘法师为求佛法真谛冒死偷渡出境,一路上遭遇千难万阻,天灾人祸,却也深得民间疾苦。官兵围堵、徒弟背叛、埋身沙海、断水绝粮,玄奘坚持不懈,一心向佛,朝着心中的圣地——那烂陀寺不断前行。他不仅将大量佛学经书从印度带回了中国,也将盛唐的文明传播到了沿途各国。最终抵达印度,在印度弘扬善念静心修佛,等到从无遮大会辩论成功回国之时,已经是年逾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