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战争:一二八事变
中国历史战争:一二八事变击退日军挑衅1932年1月28日夜11时30分,盐泽少将统率之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北四川路西侧突然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十九路军156旅第6团当即予敌猛烈还击。此时,日军以二十余辆铁甲车为前导,分兵五路,从闸北各路口发动进攻。第19路军总部在接到关于日军发动进攻的报告后,蒋光鼐、蔡廷锴、戴戟星夜步行赶至真如车站,设立临时指挥部,依照原定部署,命令后方部队迅速向上海推进。29日天亮以后,日军在装甲车的掩护下,连续发起猛攻,日机也由航空母舰“能登吕”号起飞,对闸北、南市一带狂轰滥炸,战火迅速蔓延。守军第156旅所部,顽强抗击日军的进攻,在炮火掩护下适时向敌实施反击,打退日军的连续进攻。29日17时,第156旅主力加入战斗,进行反击,夺回北站及天通庵车站,并乘胜追击,一度攻占日军上海陆战队司令部,迫使日军退至北四川路以东、靶子路以南地区。日军首次进攻以失败而告结束。国军军事部署日军进攻受挫后,29日下午英、美国领事出面调停,中日两军达成了在29日夜20时停止战斗的协定。十九路军明知其为缓兵待援之计,只因本军也需调整部署,同意停战。同时十九路军也加强部署,急令驻镇江以东之第60师进驻南翔、真如一线,并将第61师调沪,驻沪之第78师全部投入前线,加强防御,严阵以待。中日战斗持续2月1日,蒋介石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对日作战计划。2月6日,蒋介石由洛阳来到南京浦口,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张治中前往迎接,表示愿率中央部队增援上海。2月8日,日军在吴淞遭受重创的消息传到东京后,根据日本天皇批准的敕令,日军参谋总长载仁急令陆军第九师团火速增援上海。2月13日午后,第九师团主力到达上海港,16日,该师团全体官兵于吴淞登陆完毕。20日晨,植田令日军全线总攻,此战双方伤亡均重,战斗延至23日黎明,日军试图从江湾车站包抄江湾镇,中国守军英勇抗击,多次冲锋,生俘日军空闲升少佐及士兵数百人,日军不支始溃退。庙行方面,在师长张治中亲自指挥下,庙行阵地屡屡化险为夷。日军第九师团及久留米混成旅团之精锐伤亡惨重,此即为“庙行大捷”。日军遭受重创,由全线进攻转为重点进攻,再由重点进攻被迫中止进攻。至25日,植田的总攻计划也宣告破产。经过多次增兵,白川统率下的上海日军兵力已达7万余人,当时中国守军总兵力不足5万,装备又差,而且经一月苦战,伤亡比较严重,左侧太仓浏河地区江防薄弱。3月1日,日军强行登陆侵占浏河。浏河的失陷,使中国军队侧、后方均受严重威胁,于是,不得已于3月1日晚全军退守第二道防线。2日日军攻占上海。协议与撤军3月3日,日军占领真如、南翔后宣布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5月5日双方签订淞沪停战协定。至7月17日,日军最后撤离丁区,由中国方面派保安队予以接收。至此,日军全部撤出公共租界和虹口越界筑路以外之地区,全面恢复“一二八事变”前之原状。
上海虹桥机场失误险酿惨剧 “跑道入侵”究竟有多严重
此次事件的发生也让网友对航空出行表示不安。有网友认为,上海作为国际航空枢纽,机场技术条件、人员配备应当更加完善。如果上海都出现这样的安全事故,其他城市的空管,又怎么让人放心?
根据中国民航局的通报,管制员对飞机动态没有监控到位,指挥失误,且没有按照跑道穿越程序执行。A330机组收到管制错误指令之后,未按照公司规定程序检查五边有无飞机落地和跑道上有无飞机起飞,简单依照塔台错误的指令穿越跑道。当塔台指挥A330飞机原地等待时,A330飞机没有执行塔台原地等待的指令,加速穿越跑道。
中国政法大学航空与空间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起淮认为,从目前公布的情况看,塔台管制员和A330机长都负有违反操作流程的责任。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型空港,航班密集,空管压力大,需要以此为戒,加强安全管理。
此次事件让“管制员”这个职业进入了公众的视野,空中交通安全的保障很大程度上是依仗管制员精准、细致的指挥。当公众纷纷指责涉事管制员责任心不强时,一些管制员也在网络上表达了心中的无奈。
中国历史战争,一二八事变
中国历史战争一二八事变击退日军挑衅1932年1月28日夜11时30分,盐泽少将统率之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北四川路西侧突然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十九路军156旅第6团当即予敌猛烈还击。此时,日军以二十余辆铁甲车为前导,分兵五路,从闸北各路口发动进攻。第十九路军总部,在接到关于日军发动进攻的报告后,蒋光鼐、蔡廷锴、戴戟星夜步行赶至真如车站,设临时指挥部,依原定部署,命令后方部队迅速向上海推进。二十九日天亮以后,日军在装甲车的掩护下,连续发起猛攻,日机也由航空母舰“能登吕”号起飞,对闸北、南市一带狂轰滥炸,战火迅速蔓延。守军第156旅所部,顽强抗击日军的进攻。在炮火掩护下适时向敌实施反击打退日军的连续进攻。29日17时,第156旅主力加入战斗,进行反击,夺回北站及天通庵车站,并乘胜追击,一度攻占日军上海陆战队司令部,迫使日军退至北四川路以东、靶子路以南地区。日军首次进攻以失败而告结束。 国军军事部署日军进攻受挫后,二十九日下午英、美国领事出面调停,中日两军达成了在29日夜20时停止战斗的协定。十九路军明知其为缓兵待援之计,只因本军也需调整部署,同意停战。同时十九路军也加强部署,急令驻镇江以东之第60师进驻南翔、真如一线,并将第61师调沪,驻沪之第78师全部投入前线,加强防御,严阵以待。 中日战斗持续二月一日,蒋介石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对日作战计划。二月六日,蒋介石由洛阳来到南京浦口,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张治中前往迎接,表示愿率中央部队增援上海。2月8日,日军在吴淞遭受重创的消息传到东京后,根据日本天皇批准的敕令,日军参谋总长载仁急令陆军第九师团火速增援上海。2月13日午后,第九师团主力到达上海港,16日,该师团全体官兵于吴淞登陆完毕。20日晨,植田令日军全线总攻,此战双方伤亡均重,战斗延至23日黎明,日军试图从江湾车站包抄江湾镇,中国守军英勇抗击,多次冲锋,生俘日军空闲升少佐及士兵数百人,日军不支始溃退。 庙行方面,在师长张治中亲自指挥下,庙行阵地屡屡化险为夷。日军第九师团及久留米混成旅团之精锐伤亡惨重,即为“庙行大捷”。 日军遭受重创,由全线进攻转为重点进攻,再由重点进攻被迫中止进攻。至25日,植田的总攻计划也宣告破产。经过多次增兵,白川统率下的上海日军兵力已达7万余人,当时中国守军总兵力不足5万,装备又差,而且经一月苦战,伤亡比较严重,左侧太仓浏河地区江防薄弱。三月一日,日军强行登陆侵占浏河。浏河的失陷,使中国军队侧、后方均受严重威胁,于是,不得已于3月1日晚全军退守第二道防线。2日日军攻占上海。协议与撤军 三月三日,日军占领真如、南翔后宣布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5月5日双方签订淞沪停战协定。至七月十七日,日军最后撤离丁区, 由中国方面派保安队予以接收。至此,日军全部撤出公共租界和虹口越界筑路以外之地区,全面恢复“一二八事变”前之原状。
上海浦东机场再次发生跑道入侵事件 怎么回事
12月8日的19时23分,美国达美航空公司的一架从东京飞往浦东的航班落地浦东机场。在机场塔台没有给出指令前,这架飞机就自行穿越跑道,当时在浦东机场跑道上,刚好有一架东航的723航班已接到起飞指令,正准备启动。发现这一情况后,塔台当即取消起飞指令。
事件发生后,民航监管部门值班人员于当日21时10分到达停机位,对涉事客机进行现场取证,但由于该机机组人员已离开,监管部门于是通知代办,把机组技术资料复印送至监管部门,并封存详细资料,要求该航空公司和涉事机组向监管部门递交书面报告,机组与飞机暂时不得离开。目前,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已经派出专门人员,对此事件的原因等展开调查。
八一三事变简介(要简单点,能在一张便利贴上写下,不过要概述得稍微全一点)
八一三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华战争在上海制造的事变,也称上海事变。1937年8月9日,驻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率士兵斋藤要藏,驾军用汽车强行冲击虹桥中国军用机场,被机场卫兵击毙。事件发生后,中国上海当局当即与日方交涉,要求以外交方式解决。但日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上海、拆除军事设施,同时,向上海增派军队。8月13日,日军便以租界和停泊在黄埔江中的日舰为基地,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上海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开始了历时3个月之久的淞沪抗战。
淞沪会战:国军抵挡不住日军进攻?
淞沪会战:15万国军为何抵挡不住5万日军的进攻15万保卫国都的国民党军队对阵5万攻城日军,人数三倍于敌,仅抵抗12天便土崩瓦解!当时,中日之间的国力对比,军力差距是全方位的。蒋介石深知,仅凭中国一家之力应对日本进攻,打平都是奢望。唯有将中日争端升格为国际问题,引发列强对日本的强力干涉,弱势的中国才能逃过一劫。在这一大背景下,已被逼向墙角的蒋介石只能做鱼死网破的殊死一搏,即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与日本进行一场决战。拉欧美列强乃至苏联搅入中日纷争,令欧美大规模援助中国、武装中国。如此,中国才有希望转败为胜。出于这一目的,蒋介石将中日决战之地选在上海。首先,上海云集各国侨民,有很多国家的领事馆。一旦中日决战,战火无情,难免要触犯各国利益,欧美列强怎会无动于衷?其次,上海处于蒋介石控制的江浙核心地区,既是蒋介石政府的财赋重地,又是国民党军队易于集结征调之所。1937年8月,“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响,蒋介石调集75万人马与日本海陆空30万军队决战上海。军队人数虽多于日本,但因两国军力的综合实力差距过于悬殊,苦战3个月后,最终,此次会战以国民党军队伤亡30万精锐、被迫撤退的惨重代价告终。而拥有全面优势的日军仅伤亡4万余人,蒋介石精心打造的数个德械师也惨遭重创。淞沪会战后,被打得支离破碎的国民党军队退守南京一线。而日军则趁胜追击,剑指蒋介石政府的首都——南京。蒋介石并非没有预料到南京之战的结局,但他当时还在做国联调解之梦,期待日本能悬崖勒马。他甚至还抱有这样一种幻想:只要保卫南京的国民党部队能守上一到两个月,国际形势就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包括苏联在内的声援中国的国家就有可能出兵迫使日本收手。蒋介石希望军队能守一两个月,实际上,淞沪之战的虎头蛇尾令国民党军队元气大伤,军队的战斗力、士气直线下滑。蒋介石匆忙拼凑起15万军队保卫首都南京,但这15万人多为从淞沪之战溃退下来的残兵败将,其中还有数万毫无战斗经验的新兵。这使得南京保卫战未战将先怯、未战兵已慌,大敌当前,众官兵不仅未众志成城,反成惊弓之鸟。最后的溃败也就难以避免了。
日军为什么先进攻上海而不进攻南京,对于现在的日本你有什么看法
上海在边界,哪有不经过边界直接进入腹地的道理!
现在的日本人依旧是从众心理非常强——大家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吧。由于战后的民主教育,大家名义上还很尊重天皇,但是都是敬而远之的态度,当天皇是打酱油的,只要不得罪他就好。
极端右翼的家伙也有一些,但是人数和影响力很小。日本人普遍的想法是能占点中国的便宜固然好,让我去当炮灰就不必了。
其实大多数我们中国的粪青估计也差不多。有理智的人在对待中日粪青的应有态度就该是不理睬,与日本和气生财,不要为粪青们的鼓噪推波助澜。
日本现在人口老龄化比中国严重很多,要打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可想而知。
日本年轻人基本上很不愿意去了解侵华战争的事情——鸵鸟心理地想着那与我无关!
国共正府当初不约而同地免除日本的战争赔款,现在看来是一大败笔,让日本国民产生战争罪行不大的印象,并且有发动战争成本低收益大的感觉。日本人现在一提起二战,就只想到了广岛长崎,好像全世界只有日本是战争受害者。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0.11事件
10月11日,上海虹桥机场一架东航A320客机正在跑道滑跑起飞,突然发现前面有一架东航A330大型客机正在穿越跑道,情况十分惊险。幸得A320机长果断拉起,避免了两机相撞。
虹桥10.11事件初步处罚结果:当班管制员事后曾给330机长打电话要求瞒报,已经三停。上海虹桥机场塔台所有领导就地免职,转岗,虹桥塔台现在由空管中心代管,这些仅针对瞒报缓报作出的处罚。技术上的问题等总局出结果再作进一步处罚。
日前,民航局召开紧急安全视频会,通报了“10.11”事件调查的初步结论。经初步调查,这是一起塔台管制员遗忘飞机动态、违反工作标准造成的人为原因严重事故征候。(事故征候指在航空器运行阶段或在机场活动区内发生的与航空器有关的,不构成事故但影响或可能影响安全的事件。)
不仅塔台管制员出现重大失误,A330机组亦存在不按标准程序操作问题。当时两架飞机垂直距离仅19米,翼尖距13米。
上海虹桥机场事件的事件影响
事件发生后,张治中立刻在其苏州的住所召见第二师补充旅副旅长杨文瑔,要杨文瑔亲自到上海调查事件真相(机场守卫部队隶属于第二师补充旅)。经杨文瑔10日上午实地调查核实,认为:此事件的发生有偶然性,属于突发事件,并非中日两国蓄意而为之。尽管如此,但在当时,中日双方在上海已经是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之际,二名日本军人擅自驾车持枪强闯机场警戒线是一种严重的挑衅行为,也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线。8月11日下午,上海市政府、上海警备司令部、日本驻沪领事馆、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四方在市府开会谈判。由于察觉中国方面被打死的宪兵有替身的嫌疑,日方代表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冈本季正态度强硬,蛮横地提出包括中方撤退上海保安部队,撤除所有防御工事等无理要求。中方代表上海市长俞鸿钧秉奉蒋介石之命,严辞拒绝。中日双方的交涉与谈判极端困难,两国舆论推波助澜,事件愈演愈烈,日本驻上海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随即命令日舰开进黄浦江、长江各口岸,所属舰队紧急开赴上海待战,同时命令在日本佐世保待命的海军第1特别陆战队以及其他部队增援上海。中国政府及军队毫不示弱,张治中部8月11日晚九时许得到开进上海、准备围攻日军的命令后,迅速行动,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第二师补充旅(已更名为独立第20旅)分别从常熟、无锡、苏州等地推进至上海市区附近。12日上午,先头部队即进入市区。8月13日,日军遂以虹桥机场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略战争,大举进攻上海。8月14日,中国政府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明确表示了“抵抗暴力,抗战自卫”的立场和决心。同时,军委会命令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辖3个师1个旅及上海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等部,担负反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的任务;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八·一三淞沪会战” (日方称“第二次上海事变”)终于爆发,中日两国全面战争真正开始。
上海虹桥机场事件的事件经过
1937年8月9日下午5时许,日本驻上海丰田纱厂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一等水兵斋藤要藏身着戎装,驾驶军用小汽车(挂56号试车牌照的福特篷车)沿虹桥路由东向西急驶,要强行进入虹桥机场,被守卫机场的中国宪兵制止(注:这些机场守卫宪兵就是秘密到达上海不久的我正规陆军士兵)。双方发生争执,由于语言不通,交流困难,争执瞬间升级,二名日本军人不但不理会劝阻,反而是态度愈加蛮横,最后拔出手枪来威胁,中国宪兵见状遂对天鸣枪警告,大山勇夫等见事情不妙便仓惶驾车逃跑,日军车急速右转弯驶入碑坊路(当时在机场东侧,现为机场内一便道)。机场附近高度戒备而且是高度紧张的中国士兵,听见枪声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便向急速逃跑的日军车开枪射击(包括隐藏在机场门口内的机枪也开火了。这些正规陆军士兵胸怀爱国热情,平时就恨透了日本侵略者),在离机场大门北一二百米处日军车被击坏车胎,汽车失控后冲进路边的菜地里,二名日本军人弃车而逃。我军一名正在机场厨房里工作的炊事员,听见一连串枪声后,迅速爬上墙头观察,正好看见大山勇夫等挥舞着手枪要逃跑,就立刻向他们投出一枚手榴弹,大山勇夫被当场炸死,惊慌失措的斋藤要藏拿着枪向旁边一荒僻的小丛林狂逃躲避,而在小丛林边我军第二师补充旅第二团第一营正在秘密构筑工事,听见枪声后,哨兵正密切注视机场方向的动静,忽见一个日本兵拿着手枪向他跑来,便立即举枪射击将其击毙。事件发生后,上海警备司令部(司令杨虎)却草率从事,命令中国士兵连夜把被击毙的日军尸体移至被击坏的日军车旁,然后把一个死刑犯(名叫史景哲,也有资料称叫时景哲)提出监狱换上宪兵的服装,枪毙在机场门口,弄出一个日军强行闯入机场时先开枪打死我宪兵,然后我宪兵才还击的假现场来。结果弄巧成拙,日本人和其他国家参与调查的人员看出了破绽(一是死刑犯手臂上有被绳索捆绑的痕迹;二是死刑犯是被驳壳枪打死的,而二名日本军人使用的都是小口径“勃朗宁”式手枪;三是死刑犯蓬头垢面,指甲过长,不像是宪兵),日本人认为二名日本军人被击毙是中国有意在挑衅。
抗日战争时期有哪些著名战役?
著名战役有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1. 松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2.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3日--11月
3. 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4. 徐州会战 1938年1月 --5月24日
5. 兰封会战 1938年5月21日--6月
6.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 --10月
7. 随枣会战 1939年5月1日--20日
8.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14日--10月
9. 桂南会战 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10.枣宜会战 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11.豫南会战 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12.上高会战 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13.晋南(中条山)会战 1941年5月
14.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10月1日
15.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16.浙赣会战 1942年4月--7月28日
17.鄂西会战 1943年5月--6月
18.常德会战 1943年11月2日--12月
19.豫中会战 1944年4月--5月25日
20.长(沙)衡(阳)会战 1944年5月--8月
21.桂(林)柳(州)会战 1944年8月--12月10日
22.湘西会战 1945年4月--6月
中国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分别是: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长沙会战、缅北滇西战役、湘西会战。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2、上高会战(1941年3月14日至4月9日)上高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被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3、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至12月13日)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4、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日至11月8日)太原会战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二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5、徐州会战(1938年1月至5月)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6、武汉会战(1938年6月11日至10月27日)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7、桂南会战(1939年11月至1940年1月)桂南会战是广州失陷后,中国守军抵抗日军为打击中国国际交通线并威胁西南大后方而在广西南宁等地区展开的作战。8、长沙会战(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长沙会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9、缅北滇西战役(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缅北滇西战役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进攻战役。10、湘西会战(1945年4月9日至6月7日)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