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木马驴
什么是骑木马驴?
古代刑法典中对犯罪人的惩罚,主要是为了勾结奸夫谋害亲夫的女子。但是这样的说法既没有实物的证据,也没有严谨的史料来支持。我们所说的木驴,实际上是一只用木头做成的驴,在木驴的背上,竖着一根粗而尖的大拇指。女罪犯被用力压住坐了下来,那根尖尖的木桩直刺进她的下身。此外,随着木驴的移动,那根尖尖的木桩也一伸,就把女犯的下身弄得血淋淋,痛得撕心裂肺,许多被判处此刑的女犯往往会惨死在木驴上。古时候,这种刑罚常用来惩罚偷情淫妇。“水浒传”中的王婆被判剐刑后,曾有过骑木驴游街示众的经历。
木马驴的起源与发明
骑木驴是施公-施世纶发明的一种特别针对女性罪犯的惩罚方式,而木驴则是一种特别用于惩罚女性游荡的工具。据《施公案》记载,施世纶得意地向看客展示了他的发明,看客们欣喜若狂--谁让那个女人好色,这下做鬼也就是性交了。
骑木驴子是古代专门惩罚与奸夫勾结的妇女的酷刑。根据《二十四史演义》的记载,明末清初,骑木驴的人为:先在木头上立一木柱,将妇女吊起来,置于木柱顶部,使其刺入阴道,然后放手,让妇女身体下坠,直到木柱"自口穿出,常数日气绝"。
由此可见,刑法充分体现了封建专制社会残酷的人性摧残。
古时女子骑木马驴的刑罚。
因为木驴游街和凌迟刑法太过残忍,明朝早期常有被判有罪的女犯在行宫前自尽,方法通常是在牢房里用瓷片自制利器,用尖尖的竹片自尽,或者用咬舌自尽等。为此目的,执行刑法的官员制定了一套专门用于控制木驴游妇女犯的措施,以防止这种情况扩大。
一旦定罪,女犯就会从普通牢房转到戒护严密的女性牢房(一般是在游街前一至两天),然后被关进里面。在女牢里,犯人被正式剥光了所有的衣服,由衙役和仵作进行验明正身和身体检查,检查的项目包括乳房,阴户的大小和深度,并指派工匠来制作木驴刑具上不同尺寸的木鱼,此外,女犯的肛门和阴户有没有外伤,会使他不能忍受木驴的折磨,同时也是验明的重点,如果犯人的生理状况不佳,就由衙役暂时看守,直到女牢适合在街上行走。
如果女犯通过了审讯程序,他们将被押回完全赤身裸体的单人牢房关押待决,不给他们穿衣服的原因,一是采取措施防止她们逃跑或私藏器械,二是在骑木驴处死的女犯被送上法场时,将其赤身裸体示众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单人囚室中,最常用的禁制女人四肢的方法,叫做“四倒蹄”,即先将裸体女人的手反剪于背后,再用绳子将囚犯的脚绑在一起,然后拴在囚犯背后的绳结处,女犯被这样捆住,便无法自行逃脱。而且在女囚被判有罪去游街示众期间,她的三餐饮食和大小便都要在看守人的严密监视下进行,一些地区的监狱,会让女囚在游街前一晚自己排空自己身上的屎尿,以防止在示众时由于恐惧而失禁。这种排泄行为当然也是在看守看守之下进行的。
专访:处女骑木驴刑前准备。
对未婚或未满18周岁的少妇来说,在逛街之前,应该做一次常规的破体,以避免她们相对脆弱的生殖器在木驴街过度出血而死亡。这种程序也是在女性囚禁期间由狱中的刑律人员执行的,他们会撕破处女膜,充分发展其阴户。因此,中国古代对女囚的强暴“破身”是一项不成文的规定。这类强迫轮奸案件通常由高级刑律人员在游街前一天进行,但也有在当天早上游街前一天公开进行的案件。女性犯罪者阴户的恢复速度被考虑在内,这一点与其他的妇刑同。
木驴形花纹丰富。
这种所谓的“繁式”,大概是“科技”发达,木制机械制作技术精良之后,对传统的“手抬”木驴的技术改进:繁式木驴,肚子里空空如也,四条“驴腿”各安木轮,女犯游街时,不是被抬着走,而是有人推着走。
木轮上连着一根“制动杆”,制动杆在木驴腹上连着一个“偏心轮”,偏心轮又连接着象征驴器官的木棍。
因此,木驴向前推,棍子可以上下伸缩。常有女罪犯未被押到刑场,因棍子打在内脏上,早已半死而死。
根据历史的记载,木驴的样式很多,大致可以根据当地的生产工艺水平分为繁、简两种。
简简单单,就是一段圆木,下面安四条腿,像个长凳,所不同的是,第一个长凳不是平的,而是圆弧。
在第二个“凳子”的正中央,有一根两寸来粗,一尺多长的圆木棍子,向上竖立,象征着驴子的器官,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刑具叫“木驴”。
骑木马驴上的木棒有多粗
最粗的树的直径是16.5米。详细资料: 在100年前出版的一部篇幅浩大的植物学著作中,曾列举了一些著名树种的树干直径。其中最粗的是栗树,直径20米。以下是墨西哥落羽杉,直径16.5米;悬铃木,直径15.4米;落羽杉,直径11.9米;巨杉,直径11米,猴面包树,直径9.5米;宽叶椴树,直径9米;桉树,直径8米……。由此可见,长得粗的树,往往是一些不太高的树种,如栗树高不过30米,墨西哥落羽杉高40米左右,猴面包树仅20多米高。 在世界各地,粗壮的树,多是一些历经苍桑的古树名木。例如,我国山东莒县定林寺中的古银杏树,高24.7米,胸围15.7米,据说已活了3000多年。我国广西全州有株树龄超过2000年的古樟树,高30米,胸径6.6米。在日本九州鹿儿岛县有一株日本最大的古樟树,高30米,在距地面1.5米处的树干周长22.7米。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1985年版本记载,居于世界前三名的最粗的树分别是:墨西哥东部瓦哈卡州的一株墨西哥落羽杉,树高48.8米,距地面1.52米处干围38.1米;欧洲西西里岛上的一株欧洲栗树,1972年测量结果为树干周长50.9米;非洲大陆上的一株猴面包树,树干周长超过54.9米,直径17.5米。 这三株异常粗壮的树中,最著名的是西西里岛上的欧洲栗树。这株树生长在埃特利火山脚下,在中世纪阿拉贡王国统治西西里岛时,曾以其巨大的树冠为国王及所带的100余名随从遮雨而闻名,被称为“百骑大栗树”,如今它已成了该岛的风景名胜之一。 欧洲粟又称为甜栗,产于欧亚大陆和非洲北部,坚果可食,木材优良,可作建筑、家具、细木工用材。墨西哥落羽杉原产于墨西哥东部,向北分布到美国得克萨斯州西南,向南分布到危地马拉,多生于暖湿的沼泽地上,树形优美,可作风景树栽培。这两种树在原产地很少有胸径超过4米的,因此上述干围38.1米的墨西哥落羽杉和干围50.9米的欧洲栗巨木,都是在特定环境内积上千年的岁月才长成的,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植物遗产之一。关于猴面包树,本书另有专门介绍,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