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防御

时间:2024-07-02 17:27:33编辑:揭秘君

近地小行星的防御方案

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科学界目前有多种对付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防御方案,并且有些方案正在准备付诸行动。具“理论可行性”的方案有: 用核武器去炸掉它,但麻烦的是爆炸很可能把它变成许多小“杀手”,把带有放射性的物体抛入不可预测的轨道;而对于一些松散结构的近地小天体,爆炸所起到的作用又很有限。这种方法一直毁誉参半。 用太空飞船撞击它,改变其轨道或把它撞碎。这种方法比较有效,但如同用核武器一样,这也可能把灾难扩大数倍。 用航空器给它施加压力(即用机械力),使它加速或减速,从而改变其飞行方向。这种方法比较理想,但不易实行,并存在一定的风险。 用激光使它的表面物质向外发散,从而产生反向加速度使它改变飞行方向;或者用超强激光把它摧毁成对地球无害的小碎块。这种方法也比较理想,但必须要有超大功率的激光系统。 用油漆涂料来改变它的颜色,影响它吸收太阳光和热量,通过热能的变化来改变其轨道。这种方法见效比较慢,另外所需的大量涂料如何运去也是个问题。 用火箭把一面巨大的风筝形太阳帆发送到它的上面,而张开的太阳帆利用反弹太阳光子所产生的压力把它逐渐推离原来的轨道。这种方法的技术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在它的表面插入一种像火箭那样的装置,让这种装置不断地喷出物质,像喷气式飞机那样,通过反作用力来改变其飞行方向。这种方法好像有点浪漫色彩。 当然,还有其他的防御方案。所有的方案截止目前几乎都停留在理论设想阶段;它们是否切实可行可靠,还要靠将来的实践来检验。

近地小行星威胁有多大,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我们吗?

防御系统的骄傲与自豪。但同时,也引发的无数疑问,这么多年我们都平安过来了,建立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有必要吗?投入那么多,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能有效拦截小行星吗?且听小道一一道来。 什么是近地小行星。 1.先说何为近地, 这里的近地与近地轨道并不相同。近地轨道是指轨道高度在2000千米以下的近圆形轨道,而近地小行星的近地并没有严格的标准,比如2020年3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的一颗近地小行星:2020 FL2,这颗小行星于3月23日凌晨4时38分24秒飞掠地球,与地球的最近距离约14.4万公里,远大于近地轨道与地球的距离。据观测计算表明,2020 FL2轨道半长径为1.32天文单位(约合1.98亿公里),偏心率0.61,与地球的轨道交会距离约为14.25万公里。所以,从绝对距离上来说近地小行星与地球的距离可能还很远,但是因为其轨道与 地球轨道 相交,对地球的安全有一定的威胁,所以才被成为近地小行星。 2.什么是小行星? 小行星,指的是沿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公转的自然形成的固态小天体。天文学家认为,它们由太阳系形成过程中没有形成行星的残留物质演变而来,有人干脆称小行星为“太阳系碎片”。 至于小行星的大小,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NASA将小行星尺寸下限定为“直径1米”,也有观点认为最小直径为10米。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解释说,因为只有直径10米以上的小天体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才不会被燃烧殆尽。至于最大的小行星,则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认为是直径约945千米的谷神星是太阳系最大的小行星,但后来又发现了直径为1280千米 创神星 ,直径约为1500千米的 塞德娜 ,直径1800千米的 亡神星 等更大直径的“小行星”,不过现在也有人认为这些天体属于矮行星,谷神星就是“太阳系中最小的矮行星”。 近地小行星有什么危害? 说起近地小行星的危害,绕不开小行星碰撞说,这种说法认为,恐龙的灭绝的原因就是6500万年的小行星撞地球。而事实上,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概率并不低,据天文学家研究,直径接近10米的天体撞上地球的概率约为每3000年一次。其中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的车里雅宾斯克,就发生了小行星袭击地球的事件,在车里雅宾斯克州晴朗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一颗明亮的火球划过天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撞向地球。在几秒之后,人们就看到一颗耀眼的火球在空中爆炸,这颗火球的强光甚至在100公里都可以看见,最后掉落在切巴尔库尔湖。 随后这颗火球爆炸带来的冲击震碎了无数房屋和 汽车 的玻璃,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因为小行星撞向地球的速度非常的快,所以周围的居民可能都还没有注意到它的到来,没有任何的机会逃跑。因此在此次事故中造成了超出一千人受伤甚至丧命,并且对周围的建筑物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坏。当然这个事件还有一些其他的解释,不一定是小行星撞地球,但是大部分人民都认为就是小行星撞地球。不管是不是,同样大小的小行星撞地球带来的影响一定不会比这起事件的破坏小。 此外,近地小行星还可能对地球磁场、潮汐等造成影响,影响我们通讯、航行以及方面诸多方面,所以绝对要正视近地小行星的影响。 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我们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通俗地讲,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就是通过感知设备监视近地小行星,发现近地小行星对地球有威胁时,对其进行变轨操作或将其摧毁以达到保护地球的一种系统。 感知设备主要通过卫星来实现,当然也包括陆基的各项支持。引导及摧毁主要依靠武器系统来实现,如导弹、核弹、激光武器等。2018年2月,中国作为正式成员加入了由联合国批准成立的国际小行星预警网,标志着联合国对中国小行星预警能力的认可。目前,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在盱眙观测站的近地天体望远镜是中国贡献共享数据的唯一主干设备,该望远镜有效口径为1.04米,系国内最大、国际第五的施密特型光学望远镜,可观测到直径300米以上的近地小行星,目前已经开展了“中国近地天体巡天”和“盱眙银河系反银心方向数字巡天”两个大型巡天计划,今年元旦就发现了人类今年第一颗近地小行星。此外,在地基观测设备之外,我国通过卫星补充天基观测设备,从而实现全天候观测。 通过天基与地基互补可以进一步清晰掌握对地球有威胁的近地小行星的轨迹。 武器方面,早在2007年我国就成功发射的一枚开拓者1号系列火箭携带动能弹头,击毁了轨道高度863公里,重750公斤的中国已报废的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所以在打击精度方面,我们完全不用担心,而且只要将单头换成核弹头,打击威力也会有质的飞越,引导小行星变轨或将其摧毁完全是可能的。所以 单从技术的角度来讲,这个系统是可以实现的,是能有效保护我们的。 当然,武器设计有了,还要看如何建造、使用,如果建设速度太慢,维护保养不当,使用不熟练,就无法发挥这套系统的最大作用,也就很难谈到有效保护我们了。

如果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人类能够阻止吗?

2013年2月15日,一道强光划过俄罗斯的车里雅宾斯克州 ,这是一颗直径长十几米的巨大陨石。它在穿越大气层时摩擦燃烧发生爆炸,并分裂成数块碎片坠落。在坠落区域许多建筑的窗户玻璃破裂,此次事件造成1200多人受伤。 作为近十年来小行星撞击地球最严重的一次小行星坠落事件,也让人类开始更加意识到来自太空的危险袭击。 其实在我们的地球上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风险一直存在,每天几乎都有大量小陨石划过天空。曾经的6500万年前,就是因为一颗直径长达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的尤坎坦半岛,导致恐龙一族惨遭灭绝,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永远都会受到小行星的威胁,这也让科学家不由的担心,下一个小行星不知何时会撞击地球,可以肯定这些不速之客在未来还会再度与地球相逢。那么一旦撞击,地球将再度面临毁灭性的打击 庆幸是我们与恐龙不同,人类拥有着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大脑,在科学家的帮助下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小行星预警系统,目前为止一共标注了数十万颗小行星并计算出来它们的轨道,尽管太阳系内还有小行星没有被发现,但依靠预警,对任何有地球造成威胁的小行星都会马上被标记然后追踪。 那么我们便能在充足的时间下,采取各种方法来阻止小行星的威胁,如较小的小行星撞击可以通过发射核弹来进行核爆,而较大的则可以通过碰撞,引力拖拽等手段,使威胁小行星偏离原来的轨道。 在2005年,美国宇航局曾发射深度撞击号做过一个重大试验,目标是拦截速度为每秒十公里的坦普尔1号彗星,并在距离彗星八十八万公里处释放撞击器与其碰撞,最终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发生碰撞,这也证明了人类的 科技 如今能够准确的打击遥远的小行星。 其实从概率上来说,大型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虽然极低,但只要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一天,我们便仍然不能松懈来自小行星的威胁!

人类能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吗?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如何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展开了研究,提出了数种防御小行星的方案。较典型的方案有:发射核弹炸毁小行星、在小行星上安装推进装置将其推离撞击地球的轨道等。不过,目前这些关于如何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方案仍处在想象阶段。

小行星是太阳系空间的小碎块,是由石质和铁质构成的布满尘埃的小天体。大多数已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上,它们沿着近于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彼此也会发生碰撞。目前,已经发现的小行星有近30万颗,没发现的预计还有10亿颗甚至更多。小行星的质量都很小,所有已发现的小行星的质量加起来也只是月球的一小部分。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呈球形,直径950千米,小的小行星则只有几百米甚至几米。在地球附近分布着大量近地小行星,对地球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小行星撞击地球并不是危言耸听,地球上至今还保存有160多个小行星撞击地球形成的撞击坑。据科学家分析,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事件就可能是由一颗直径约10千米、质量约12亿吨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那次撞击形成的希克苏鲁伯撞击坑就位于墨西哥湾的尤卡坦半岛岸边,直径达200千米。这样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会产生极高温和超高压的冲击波,导致森林大火,甚至全球大火、强烈地震和大范围的海啸。所产生的尘埃会笼罩全球、遮蔽阳光,造成全球气温在撞击前期极高,而后又迅速降低,形成长达数年甚至更长时期的黑暗冬天,导致绿色植物停止光合作用而死亡,动物由于气候环境灾变和食物链中断而大批死亡,形成全球性物种大灭绝。

可能会撞击地球的小行星主要是近地小行星。穿越或接近地球轨道的小行星数以千计,已经登记在案的具有潜在威胁的这种近地小行星有近1000颗,它们的直径都大于150米,轨道距离地球轨道750万千米以内。科学家希望对它们进行监视,从而给地球提供撞击威胁的预警。

由于小行星存在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对如何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展开了研究。在过去10年中,科学家提出了数种防御小行星的方案。较典型的方案有:发射核弹炸毁小行星、在小行星上安装推进装置将其推离撞击地球的轨道、在小行星上安装太阳帆使其向远离地球的方向运动等。不过,目前这些关于如何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方案仍处在想象阶段。

未来,人类可能到近地小行星上去采矿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未来可能还会发生,人类迟早需要开展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技术研究。而开展小行星探测活动,加强人类对小行星的认知,将为规避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防御技术研究提供必需的基础数据。


星球大战指挥官兵种怎么搭配

星球大战指挥官兵种是兵营训练出来用于战斗的部队,每次出兵的数量如果为5个单位,那么战斗后就会损耗5个单位。所以好的兵种搭配可以让你省下不少的时间精力和资源。下就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星球大战指挥官兵种搭配的攻略! 星球大战指挥官前期的兵种主要就是风暴兵了,在前期的章节中,风暴并足以应付了。前面几个关卡只要派出1-2个风暴并就可以了,省点钱用来升级建筑。 兵种搭配的技巧就在于省,能多省就多省。 掠夺方面兵种搭配: 前期:用黑兵 加摩托比较稳妥 摩托比竹竿腿更加便宜人口少攻击高 但是要让黑兵抗塔。 中期:用黑兵 加摩托或四脚和修理 加英雄。 后期:用四脚 加特林修理 英雄推荐机枪AT和黑四脚。

星球大战指挥官阵营选择技巧心得

星球大战指挥官阵营选择技巧分享。希望这篇星球大战指挥官阵营选择技巧分享,能够帮助到各位正在玩星球大战指挥官的玩家朋友们。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星球大战指挥官中共有两大阵营,银河帝国和反抗联盟。 首先从战力角度来说,两边的平衡性是一致的。不存在哪方战力压倒的情况。所以考虑战力因素的小伙伴就完全不要担心了,选择哪一边都是一样的。你需要考虑的只有你是更倾向于拥有强大机械力量的银河帝国还是选择英勇无比为自由而战的反抗军联盟。 《星球大战:指挥官》最近发起了一场全球玩家阵营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玩家选择了反派阵营“银河帝国”一方。超过57%的玩家选择了帝国阵营, 各国以俄罗斯玩家帝国支持率最高,而澳大利亚、德国、芬兰、乌克兰等国,帝国玩家也居多。而在印度及非洲南美国家,玩家支持“反抗联盟”者较多。

如果有一个直径达到10万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地球会发生什么?

地球直径1.28万公里,直径10万公里的星球,体积大概是地球的700倍,质量大概是地球的4000倍.
地球撞上它,其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深深的埋入那个星球中.
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就足以让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毁灭.主要原因是,撞击所形成的火山灰,将笼罩整个地球数千年,其间,将见不到阳光,暗无天日,形成冰河期.所有生物将死光.


如何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地的威胁:对地球有威胁的小行星

  2012年1月27日,一颗公共汽车大小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距离地球最近时只有6万千米。这颗名为“2012BX34”的小行星位列20颗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首。尽管它没有对地球造成威胁,但再次向地球人敲响了警钟,要加速研究如何防止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方法和技术了,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是世界上四大突发巨大灾难之一,早晚有一天会撞击地球。
  历史上可能曾发生过多次小行星撞地球的事件。例如,恐龙可能是在一颗小行星撞上地球后的几周内全部死亡的。2002年6月6日,一颗直径约10米的小行星坠入地中海,它在大气层中引爆燃烧时释放出的能量大约相当于2.6万吨三硝基甲苯(黄色炸药),与中型核武器爆炸释放的能量相当。2008年,一个直径只有几米的小行星坠落到了苏丹,碎片散落到了努比亚沙漠。1994年7月16日至22日,一颗名为苏梅克·列维9号的彗星与木星迎头相撞,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直接观测到的天体相撞。
  目前有近700颗近地小行星被列入危险名单。所以,未来是有可能出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为此人类应提前做好准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完全有办法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
  欧洲的新计划
  据2012年1月27日的英国《每日邮报》透露,欧洲拟在8年内为地球建造预防小行星撞击的“近地轨道防护盾”。在此之前,欧空局的先进观念小组曾设计出了用一排人造卫星或火箭推动小行星偏离撞地轨道的方法。科学家最感兴趣、也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派遣一艘太空船和小行星猛烈碰撞,从而改变它的方向。为了应对20年后阿波菲斯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欧空局又制定了一个“堂吉诃德”计划,即派2艘太空船前往一颗测试小行星。其中一艘太空船名叫“西达尔戈”,它将和这颗小行星高速相撞,而另外一艘名叫“桑科”的太空船则将在附近测量小行星的轨道改变情况。
  链接:近地小行星指的是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的小行星。目前已知直径4千米的近地小行星有数百个,此外,可能还存在成千上万个直径大于1千米的近地小行星。直径大于100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能量相当于几百倍全地球核武库的核弹爆炸的能量。它撞击地球后会诱发地球气候、生态与环境的剧烈灾变,导致地球上许多物种的灭绝。地球在历史上遭受过频繁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表面残存的]00多个大型撞击坑就是证据。
  欧洲最新的“近地轨道防护盾”计划旨在通过导弹炸毁、引力牵引和主动碰撞等多种手段,防范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它由欧盟出资400万欧元,相关科研机构及欧盟战略伙伴出资1 80万欧元,德国宇航中心负责该计划的具体实施,拟在3年后进行测试和评估,如果在资金方面有保障,该计划有望在2020年以前正式实施。
  参与“近地轨道防护盾”计划的研究员沃尔夫拉姆·洛克表示,已有的核弹炸毁、引力牵引和主动碰撞等想法尚不成熟。
  用核弹炸毁小行星的方式争议较大,核爆炸产生的小块岩石仍可能威胁地球安全,如果发现目标太晚,或来袭小行星尺寸大于1千米,这种方法就是迫不得已的最后策略。
  “重力牵引”将需要一个携带大量燃料且相对较重的航天器。发射航天器到近地小行星附近通过数年的时间,利用航天器的力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这种技术还需要知道小行星的质量,太大了不行。发射导弹或航天器撞击小行星的方式看起来很简单,但由于难以确定小行星的密度、质量,所以很复杂,需要进行艰难的探测和模拟试验或仿真,观察小行星对碰撞有什么反应。
  由于资金问题,所以目前只能通过在理论上、在实验室里对防范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想法进行评估测验,希望能得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案。
  多国积极想招
  小行星撞击地球可使人类遭受灭顶之灾。所以,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应对方法。
  根据美国国会1998年的一项决议,美国航宇局实施名为“太空卫士”的计划,力求定位地球周边90%以上直径不小于1千米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并确认哪些小行星可能会对地球造成威胁。“太空卫士”计划已经完成,地球周边约有1000颗符合上述条件的小行星,其中93%已被定位。2005年,美国议会就要求美国航宇局制定一个关于小行星意外撞击地球的防御计划。2007年,美国航宇局在行星防御会议上提交了自己的报告,在该报告中提出了多项计划,包括使用核爆炸产生的力量使小行星远离地球,认为它比其他非核爆炸更有效。美国测试了小行星表面爆炸、地下爆炸和对峙爆炸(指炸弹不与小行星接触)等方式,其中表面爆炸和地下爆炸的能量是最强大的,但有可能将小行星爆裂成碎片而威胁地球,所以,美国航宇局认为,使用一系列对峙爆炸可能是使小行星偏离地球的最有效的方法。
  链接:据天文学家研究认为,直径大于1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为每10万年1次,但仅此一次就可能毁灭地球。而直径接近10米的天体撞上地球的概率仅为每3000年一次。一些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撞地球的风险被严重低估了。英国和美国的研究部门警告说,一颗被称为“2003QQ47”的小行星可能在2014年3月21日撞击地球,不过机率是90多万分之一,基于这颗小行星的尺寸(直径不足1.6千米)和速度(每秒钟30千米),还是值得科学家们对它进行观察的。但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专家根据观测得出结论,近20年内应该不会有小行星和地球相撞。
  近年,美国航宇局顾问小组又呼吁成立小行星防御办公室,保护地球免受小行星和其它有威胁性的太空岩石的撞击。这是该小组使用现有硬件打造陆基预警系统、评估探测、表征、偏转有威胁的近地物体,讨论国际合作的可能之后提出的,该小组还在研究处理突发事件等问题。
  美国目前主要用PS1天文望远镜负责监视地球附近直径300米到1千米的小行星。该天文望远镜每隔30秒就会对36个月球大小的天空范围拍摄一张1400兆像素的照片,每天夜里收集的数据足以装满1000张DVD,而每张照片都可以打印成一张足以覆盖半个篮球场的300-dpi图片。300米的小行星如果撞击地球上的居住区,将造成重大区域性破坏,如果是1千米的小行星就会造成全球灾难。


上一篇:对华战争

下一篇:hg30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