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1922年4月28日 (农历四月初二),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1920年直皖战争后,直系和奉系军阀共同控制北京政权。直系取代皖系,反映英、美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扩张和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受挫;日本不甘心失败,扶植奉系,并促使奉、皖两系重新联合,对抗直系。在内阁问题、对待华盛顿会议提出的山东问题等,双方矛盾剧烈,导致关系破裂。1922年4月28日,奉系张作霖自任总司令,设司令部于落垡,率12万名奉军官兵发动总攻击,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以吴佩孚为总司令,以保定为大本营,分头抵御。双方在马厂、固安、长辛店激战。1922年5月3日,吴佩孚改守为攻,将主力迂回作战,绕至奉系后方芦沟桥,致使奉军腹背受敌。1922年5月5日,奉军张景惠部第十六师停战倒戈。芦沟桥、长辛店等要隘被直军攻占,中路奉军退至天津。张作霖下令退却,率残部出关。1922年5月10日,徐世昌总统下令免除张作霖东三省巡阅使等职。1922年6月17日,在英帝国主义干预下,直奉两系停战议和,签订和约。双方自1922年6月19日始将军队撤退,终结战争。
奉系直系战争有几次
有二次
第一次直系获胜。第二次奉系获胜,直系惨败,从此直系势力一蹶不振。北洋政府落入奉系军阀手中。
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年4月28日,奉系张作霖自任总司令,设司令部于落垡,率12万名奉军官兵发动总攻击,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以吴佩孚为总司令,以保定为大本营,分头抵御。双方在马厂、固安、长辛店激战。5月3日,吴佩孚改守为攻,将主力迂回作战,绕至奉系后方芦沟桥,致使奉军腹背受敌。5日,奉军张景惠部第十六师停战倒戈。芦沟桥、长辛店等要隘被直军攻占,中路奉军退至天津。张作霖下令退却,率残部出关。10日,徐世昌总统下令免除张作霖东三省巡阅使等职。6月17日,在英帝国主义干预下,直奉两系停战议和,签订和约。双方自19日始将军队撤退,终结战争。
第二次直奉战争,
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失败后,于东北图谋再起。1924年9月3日浙江军阀发生战争,张作霖于4日发出响应浙江军阀卢永祥,责备曹锟、吴佩孚的通电,向山海关、热河一带增兵。奉军编为6个军,张自任总司令,并于15日致电曹锟发出挑战。17日,曹锟发布讨伐张作霖令,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此次战事,直系有25万兵力,奉系有17万兵力,双方均有海、空军参战。开战后,奉军先后攻占朝阳、建平、赤峰、隆化等地。10月7日,奉军发动总攻击,占领九门天险,于九门口、石门寨、三道关等地激战,双方伤亡各10000余人。
奉军占领山海关后,17日进长城,长驱直入,至滦州张宗昌部,围歼榆关一带的直军。11月3日,奉军进逼天津,吴佩孚率残部自塘沽出海南下。战争以直系失败告结束。
民国各大军阀中奉系,是怎么成为最强的?
主要的军阀通常属于因利益致而结合成一体的各派,即各系、各集团,和结合成一体的政治派别几乎一样。但是各军阀集团之内的团结从松散的结合到紧密的组织上的统一,各不相同。最松散的派系主要是为了参加者各自设想的利益而缔结的联盟。但私人交往和恩义的纽带也起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较强的派系中。主要的是各派系成员与派系领袖之间的关系,各派系成员之间的私人的、横向的联系可能很弱或不存在。成员与领袖之间的私人纽带就是那些增加军阀军队内聚力的纽带:亲族关系,师生和保护人一被保护人关系,同省或同乡、友谊,学堂或学校的联系。学者分类研究了皖、直、奉三个主要集团。奉系在内部组织方面是最单纯、最强的,因为每个成员实际上都以强的联系而与派系的领袖相关联。相反,直系的结构非常复杂。它包括一大批军阀,涉及的关系多种多样,但大多是在弱的那一类。虽然正是关系的多样性增强了这种种关系,有利于巩固结合,但直系似乎比奉系更接近于地位相差不多的人的联盟。皖系比其他两系都弱,因为拥有大部分兵力的指挥官们是以最弱的纽带而与其领袖联系。桂系和已经提到的三系不同,因为大部分时间它限于单一的一省;它基本上是广西的一个单一的政治军事组织,三个领袖非正式的承担不同的领导任务,并且令人惊奇地保持极高程度的团结。袁世凯对各系的简要研究,可以说明它们为什么终于表现出那样的差别。直系和皖系是以袁世凯北洋军的军官中建立起来的关系为基础。袁在其部下中培植各种私人恩义以保证军队的团结和忠诚,他的追随者对他们自己的部下也这样办。只要袁还活着,北洋军中的这些关系网就从属于对袁的忠诚的总格局。在他死后,北洋军官们不得不适应全新的局面。这种适应需要几年时间,在此期间每个军官要做出决定,他将听从谁的领导,他的地理和军事环境容许他做什么,他个人的倾向和愿望是什么,他的个人的利益怎样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以及他如何判断国家的政治形势。皖系军阀到民国九年(1920年)前,最有影响、最复杂的派系之一是段祺瑞(1865年——1936年)领导的皖系军阀。段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炮科,去德国深造后,成为炮队统带,兼任袁世凯训练新建陆军的小站炮兵学堂总办和主要授课人。由于他在小站的重要作用,新建陆军大约一半的军官,包括民国初期华北许多重要军阀都是他的学生。段祺瑞作为安微合肥人,与家乡这个大政治天才库有着联系,那个城市的儿女们显示出了浓厚的地方主义色彩和政治上的非凡本领。虽然段是位将军,但他的政治基础不是军阀式的对军队的直接指挥或对土地的控制。段祺瑞他的影响是以资历、声望和本领,特别是以他的大批个人追随者为基础。民国时期,段祺瑞的势力通过他的追随者,遍及政府的许多部门——参战军(后称边防军),内务、财政、交通等部,国务院秘书厅,京汉铁路,官办的龙烟铁矿公司,大理院。这里很有必要提到一个俱乐部,一个政治俱乐部,即安福俱乐部,以增强他的势力。不在段追随者之列的军官和那些预见到有朝一日他们将成为他的统一方针的对象的军官,自然对段怀有敌意。此外,段坚持把他自己的手下人安插在最高的职位上,这使那些被忽视的人常不满。直系军阀从这一畏惧和怨恨的背景,出现了一个对立的集团,他们寻求唯一具有段的才干而又在政府中身居高位的另一个北洋军官冯国璋的领导。冯国璋曾在北洋最高一级的部队中任职,当过直隶、稍后当过江苏都督,民国五年(1916年)又成为民国的副总统。民国六年(1917年)他成为代总统,这个职位在他确信他自己的手下人对三个重要的长江省份保持控制之前,他是不会担任的。冯为什么终于领导了一个对段怀有敌意的集团还不完全清楚,一个原因可能是,孙中山已在南方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政权,而关于消灭这个政权和重新统一国家的适当方针冯和段意见不一致。冯主张谈判,段要使用武力。曹锟冯于民国七年(1918年)离开总统职位,但那些反对段的人仍然把他看作领袖。因为冯是直隶人,这个发展中的军阀和政客集团就被叫做直系。由于段祺瑞比以前更加着力试图建立他的军事和政治优势,并由此统一国家。直隶督军曹锟越来越觉得受到了安徽集团的威胁,他和段的关系不断变冷。由于曹锟在最终迫使段下台的民国九年(1920年)战争中所起的领导作用,他终于成了直系的公认领袖。奉系军阀奉系由张作霖建立。张是出身寒微的许多军阀之一,他生于东北的一个农民家庭,开始当兵,后来组织一支地方防卫部队,这支部队成了东北正规部队的一部分。当他攀登军队阶梯时,他带着他青年时期的下级和伙伴,他们都和他有密切的私人关系。辛亥革命时张支持清当局,而当骚乱已经平定时,他担任了奉军中第二位的职务。民国四年(1915年)督军退职时,张利用他有力的地方联系和他的军队部属使北京所委派的军官难以立足。民国五年(1916年)4月他终于被承认为奉天政府的首领。一旦稳固地控制了奉天,张便同时使用军事威胁和政治影响,对满洲的另外两省树立类似的权威。民国六年(1917年),北京将黑龙江的首脑免职,因其支持满族皇帝复辟;而张的已经做好准备的军队保证了这一免职令的执行。他在北京的影响使他自己挑选的人得以任该省首脑,从这时起黑龙江就由张所认可的人治理。张作霖在吉林,事情的结果是类似的,但直到民国八年(1919年)张才将该省完全置于他的部属控制之下。这三省由于张对它们的牢固控制,当然也由于它们的大量财富和地理位置,是奉系最重要的地区。后来张把权力扩展到华北,另外一些军阀也成了奉系的一部分,但他们和张的关系从没有像满洲军阀那么牢固。桂系军阀桂系在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只留在一个省里。李宗仁是这一系的首领,但把他看成地位相等的人中的第一人更为确切。白崇禧和黄绍竑是这系初期的其他两个成员,直到黄旭初取代了黄绍竑为止。这一系在20年代初期出现,由李、白和黄建立了一个松散的联盟,目的是统一这个高度分裂的省。到了民国十三年(1924年),他们已消灭了许许多多广西的小军阀,以致面临互相交战或持久合作的选择。因为他们出身相似,并发展了牢固的相互关系,他们决定共事。军阀各系内浓生了派别,直系分裂成两派,一派以吴佩孚为首,一派以曹锟为首。曹派又依次分裂为二。这些派别对谁应担任什么职务并控制哪些财源而争吵。奉系内也存在派别,尤其是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受到一连串挫折,张作霖随之整编了军队之后。他提拔受过近代军事训练的年轻军官,但又想照旧支持他的老伙伴这就在奉天造成了新老两派。所以综合上述分析,民国九年(1920年)以前皖系军阀实力最强,而那以后要属奉系军阀实力最强。单就内部凝聚力来说,奉系军阀肯定要属三大派系中最强的。
直奉大战的历史是怎样的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失败后,于东北图谋再起。 1924年9月3日浙江军阀发生战争,张作霖于4日发出响应浙江军阀卢永祥,责备曹锟、吴佩孚的通电,向山海关、热河一带增兵。 奉军编为6个军,张自任总司令,并于15日致电曹锟发出挑战。 17日,曹锟发布讨伐张作霖令,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 此次战事,直系有25万兵力,奉系有17万兵力,双方均有海、空军参战。 开战后,奉军先后攻占朝阳、建平、赤峰、隆化等地。 10月7日,奉军发动总攻击,占领九门天险,于九门口、石门寨、三道关等地激战,双方伤亡各10000余人。 奉军占领山海关后,17日进长城,长驱直入,至滦州张宗昌部,围歼榆关一带的直军。 11月3日,奉军进逼天津,吴佩孚率残部自塘沽出海南下。 战争以直系失败告结束。 扩展资料: 战争结果: 张作霖、冯玉祥等随后在天津曹家花园召开会议,决议成立中华民国执 *** 与善后会议以取代国会,并推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统总统与总理之职,之后政权落入奉系军阀手中。 战争评价: 军事意义上,直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海军、空军参加并取得重大作用的内战,新式武器如坦克等纷纷登场,重炮、重机枪、地雷的使用均为之前战争所罕有,死伤特别惨烈。 政治意义上,直奉战争以奉系胜利而告终,从此直系军阀退出北京政治舞台,北洋 *** 开始了张作霖时代。
直奉大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您好:很高兴为您提供解答。影响有:直奉战争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在中国北方进行的两次战争。
直奉战争第一次以直系获胜,第二次以奉系获胜、直系失败告终,从此直系势力一蹶不振,北洋政府落入奉系军阀手中。希望能帮助到您。【摘要】
直奉大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提供解答。影响有:直奉战争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在中国北方进行的两次战争。
直奉战争第一次以直系获胜,第二次以奉系获胜、直系失败告终,从此直系势力一蹶不振,北洋政府落入奉系军阀手中。希望能帮助到您。【回答】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924年9月15日 (农历八月十七),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失败后,于东北图谋再起。1924年9月3日浙江军阀发生战争,张作霖于4日发出响应浙江军阀卢永祥,责备曹锟、吴佩孚的通电,向山海关、热河一带增兵。奉军编为6个军,张自任总司令,并于1924年9月15日致电曹锟发出挑战。1924年9月17日,曹锟发布讨伐张作霖令,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此次战事,直系有25万兵力,奉系有17万兵力,双方均有海、空军参战。开战后,奉军先后攻占朝阳、建平、赤峰、隆化等地。1924年10月7日,奉军发动总攻击,占领九门天险,于九门口、石门寨、三道关等地激战,双方伤亡各10000余人。奉军占领山海关后,1924年10月17日进长城,长驱直入,至滦州张宗昌部,围歼榆关一带的直军。1924年11月3日,奉军进逼天津,吴佩孚率残部自塘沽出海南下。战争以直系失败告结束。
从舆论角度分析,张作霖为何输掉了第一次直奉战争呢?
直皖战争结束后,由于利益冲突,直系、奉系很快便由合作转向对立,经历了近两年时间的明争暗斗之后,于1922年4月28日正式兵戎相见。然而这场双方投入总兵力超过20万人的战争,真正的战斗历程仅仅持续了一个周,就以奉系的全线溃败而结束。那么,战前喊出“投鞭断长江之流,走马观洛阳之花”的奉系军阀,为何会这么快就落败了呢?今天就从舆论角度来分析一下▲张作霖与吴佩孚照片舆论这个东西听起来虚无缥缈,用起来奇妙无穷。对于这点,土匪出身的张作霖远远没有秀才出身的吴佩孚认识深刻。事实上,直皖战争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结束,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吴佩孚抓住皖系“武力统一”引起了公愤这点,成功主导了舆论,让大家都认为“海内分崩,追原祸始,段为戎首”,皖系军心士气遭到沉重打击,致使西线前沿指挥所被偷袭后,整个皖军全线崩溃。▲民国学生游行尝到甜头之后的吴佩孚,对舆论的重视与日增加。面对无可避免的直奉战争,吴佩孚提前谋划布局,可以说战争尚未开始,他就已经占据了主动权。靳云鹏被迫辞职后,张作霖扶植梁士诒担任国务总理。与靳云鹏相比,梁士诒更加听命于张作霖,但与此同时也留给了吴佩孚更致命的把柄,而这个把柄直接让奉系陷入了孤立的地步。梁士诒上台后,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就与日本驻华公使小蟠举行了秘密谈判,同意向日本借款“ 赎回”胶济铁路,然而“赎回”后还是以中日合营的形态存在,且必须聘请日本人当车务长和会计长。这相当于转了一圈胶济铁路还是控制在日本人手里,而国民政府却凭空增加了千万元的外债。▲梁士诒照片吴佩孚死死抓住这点不放,开始在报纸上疯狂的攻击梁士诒,指责“梁士诒不问利害,不顾舆情,不经外部,迳自面复,竟允日使要求借日款赎路”。面对梁士诒的辩驳,吴佩孚亦表示“既曰收回自办,何以必须用日人为车务长会计长?既曰政府无成见,何以秘允日使要求?且何以不经外部而由梁氏面允?各国银行团既有不能单独借款之表示,何以独借日款?”最终,吴佩孚依靠犀利的文笔,成功煽起民众的情绪。为此,上海工人举行了大规模的反梁内阁卖国的示威游行,北京也有外交联合会等40 余个团体联合通电宣布了梁士诒10 大罪状。除此之外,全国各地也规模不等的学生游行活动。面对涛涛民情,梁士诒被迫向总统徐世昌提交辞呈,虽然没有得到批准,但也准许其休假离开岗位。
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究竟能不能战胜吴佩孚的直军?
1920年7月,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同以吴佩孚、曹锟为首的直系爆发大战。由于皖系内部的原因再加之段祺瑞的战局布置问题,皖系仅5天时间便全面溃败。此役以直系胜利告终,当然了,直系之所以能胜利,这里面有奉系张作霖的一份功劳。因为早在当年4月,张作霖就与直系秘密结成了反段同盟,而段祺瑞却一直认为奉系保持中立的状态,对张作霖没有放在心上,最终导致皖军遭到直、奉两系的联合进攻。经此一役,直、奉两系共同掌握了北京政权。当也为后来的直奉战争埋下了伏笔,也为张作霖败给直军埋下一颗雷。掌握政权后,直、奉两系推出了靳云鹏组阁。但因为日本方面的原因,张作霖不得不迫使靳云鹏下台,支持亲日的梁士诒担任国务总理,引发了直系的不满。接着又因为双方在直皖战争中分赃不均的原因,直奉两系矛盾迅速激化,战争一触即发。1922年4月,张作霖首先坐不住,派出12万奉军南下对直系发动攻击,第一次直奉战争由此爆发。当然了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是直系大获全胜。那么问题来了,在我们印象中丰系首领,号称“东北王”的张作霖又因何溃败呢?直系的吴佩孚又为何在张作霖溃败之后放弃追击呢?要知道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军阀混战,吴佩孚的做法有点让人抓摸不透,武器精良的张作霖却打不过直军同样让人摸不着头脑。其一、战场在关内,对张作霖的军队不友好首先,第一次直奉战争是张作霖主动南下发动的战争。因此直奉双方交战的战场主要在天津、河北、直隶一带。这些地方本就归直系所有,我们可以理解为只是张作霖发动的一场“入侵”战争,吴佩孚的直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入侵的敌人发起的防御反击。针对入侵者,直系自然会奋起反击。而张作霖属于关外入侵关内,自然存在地形地势不熟的情况,面对以逸待劳的直军,自然免不了要吃亏的。其二、吴佩孚不具备完全消灭奉军的实力,不敢追击虽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12万的部队,阵亡、俘虏、逃亡了接近10万人。但要知道,这12万人并不是奉军的全部战力。我们从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的第二年,奉军依旧有多达20万人的军队,便可知道大概,山海关外张作霖还有大批的部队。如果彼时吴佩孚大举进攻,面对的是至少还有十几万奉军以逸待劳等着他们。其次,第一次直奉大战虽说直系取得了胜利,但此役也让直系军队在战争中受到不小的损伤,如果强行对张作霖发动追击,直系军队还能不能全身而退,都还是个问题。所以直系军队在当时并不具备彻底消灭奉系的能力,吴佩孚不敢也不会追击。其三、外国势力的介入,吴佩孚投鼠忌器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免除了张作霖东三省巡阅使的职位。张作霖毫不在乎,直接宣布东三省独立。当时吴佩孚与曹锟对张作霖的嚣张样子其实也非常不爽,但无可奈何。因为此时英国的势力开始介入,他们希望能继续保持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这样他们可以在其中谋求更多利益。在英国的调停下,直奉两系在停泊再秦皇岛的英国克尔留号军舰上签订了停战条约。奉军撤回了关外,直军也回到了以前的布防区域。其四、北洋军阀间的默契其实,北洋军阀之间一直有一条不说出口的默契,就是绝不会赶尽杀绝。哪怕是战败一方遭到对手全歼,依旧可以在天津租界,安安稳稳的过富足闲的生活。如黎元洪、段祺瑞等等。所以或许一开吴佩孚就没有打算对张作霖赶尽杀绝。这其中的缘由说不清、道不明,或许和北洋军阀们大都曾在清朝同殿称臣有关。毕竟大家为的无非是抢地盘,对于战败者也没必要赶尽杀绝。说不定哪一天就轮到自己了。给别人留一条路,其实就是给自己留一条路。后来张作霖占领北京,同样的也留了曹锟一命。最后说一句,虽说北洋军阀时期,彼此之间为了地盘搞得民不聊生,但他们依旧是一群有骨气的人,特别是在民族大义的问题上,从不马虎。如张作霖拒绝日本人的合作而被炸死、吴佩孚也是坚持不合作而被害死。
为什么直军在和奉军大战的时候只点到即止没斩草除根呢?
1920年7月,段祺瑞率领的皖系军队同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队爆发大战。由于皖系内部问题不断,再加上段祺瑞战局布置失当,皖系军队在5天之内便遭到全面溃败。当然了,直系的胜利,也有奉系张作霖的一份功劳。早在当年4月,张作霖就和直系军队秘密结成了反段同盟,而段祺瑞却一直认为张作霖保持中立。这就使得皖军遭到了直、奉两系的联合进攻。经此一役,直、奉两系共同掌握了北京政权。(张作霖旧照)一开始,直奉两系共同推出靳云鹏组阁。但由于日本势力的渗入,张作霖迫使靳云鹏下台,转而支持较为亲日的梁士诒担任国务总理。接着,又由于直、奉双方在直皖战争中分赃不均,两系的矛盾迅速激化。1922年4月,率先坐不住的张作霖,派出12万奉军南下发起攻击,第一次直奉战争由此爆发。这场战争,最终以直系大获全胜而告终。张作霖溃败后,吴佩孚当即下令放弃追击,点到即止。那么,明明是你死我活的军阀混战,为什么吴佩孚要故意放张作霖一马呢?有以下一些原因。(张作霖旧照)一、第一次直奉战争的战场在关内。第一次直奉战争,是张作霖主动率领部队南下。因此双方交战的战场,主要是在天津、河北、直隶一带。这一带的地盘本来就归直系所有,吴佩孚部队实际上只是在对入侵的敌人发起防御反击,并没有出关追杀的打算。更重要的一点是,虽然当时的奉军12万部队。阵亡、俘虏、逃亡了接近10万人,但这些并不是奉系军队的全部战力。1926年,奉系军队在最顶峰时曾经拥兵35万。哪怕是第一次直奉战争战败之后的第二年,奉军的总兵力依然也有20万。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吴佩孚率领直系军队攻进山海关,那么至少还会有十多万奉军会在关内以逸待劳。直系军队本身也在战争中受损不轻,如果强行追击,到时候能不能全身而退,就不好说了。总之,直系军队在当时并不具备彻底消灭奉系的能力。因此吴佩孚肯定不会穷追猛打。(吴佩孚旧照)二、外国势力的介入。当时的中国形势相当混乱,但凡是有强大实力的军阀,基本都有列强在背后支持。比如第一次直奉战争之所以爆发,就是奉系想借着梁士诒来支配中央的财政交通,借日款来赎回胶州济南铁路,并且支持奉系的扩张计划。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要求总统徐世昌免除了张作霖东三省巡阅使等职。而张作霖也不在乎,他随即宣布了东三省独立,反正背后还有日本的支持。看到张作霖如此嚣张,吴佩孚和曹锟其实也非常不爽。但此时英国势力开始介入,他们希望中国继续维持分裂混乱局面,以此在其中谋取更多利益。最终在英国的强势调停下,直奉两方代表在秦皇岛海面的英国克尔留号军舰上签订了停战条约。奉军带着残兵败将撤出关外,直军也回到了以前的布防区域。(曹锟旧照)三、北洋军阀之间的默契。军阀混战时期,北洋军阀之间一直都有一条潜规则,那就是绝对不会赶尽杀绝。哪怕是战败一方遭到对手全歼,但只要败者通电下野,那么他就可以安稳地去天津租界,过上富足闲适的寓公生活。这条怪异的“君子协定”,基本上对任何人都有效。像黎元洪、段祺瑞也都曾享受过天津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曹锟、吴佩孚其实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对张作霖赶尽杀绝。这其中的原因,恐怕还是和北洋军阀大都曾同殿称臣,惺惺相惜有关。在那个时代,大家的目的都是要抢地盘,发展势力。对于失败者,众人都乐于给出一条生路。毕竟谁也不知道,哪一天自己就会成为失败者。给敌人留一条路,也就是给自己留了一条路。张作霖在后来占领北京后,也是留了曹锟一命。事实上,北洋时期的军阀在很多事情上的立场都是高度相同。尽管他们曾经互相攻伐,搞得民不聊生。但在民族危难来临的时候,众人都展现出了民族气节。比如,张作霖拒绝日本人而被炸死,吴佩孚坚持不合作而被害死。种种事迹,也展现了军阀们的骨气。
直奉战争原因以及影响
1、直奉战争的原因:1920年直皖战争后,直、奉两系军阀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直系取代皖系,反映英、美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扩张和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受挫;日本不甘心失败,扶植奉系,并促使奉、皖两系重新联合,对抗直系。在内阁问题、对待华盛顿会议提出的山东问题等,双方矛盾剧烈,导致关系破裂。2、直奉战争的影响:第一次直系获胜,奉系败退出关。第二次奉系获胜,直系惨败,从此直系势力一蹶不振。北洋政府落入奉系军阀手中,北洋政府开始了张作霖时代。经过两次大战,使中国最强大的吴佩孚的直系军阀分崩离析土崩瓦解;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实力也受到削弱。这为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创造了条件,为中华民国统一中国减小了阻力。扩展资料直奉战争前吴佩孚在洛阳大举练兵:建立“幼年兵团”与航空队1920年的直皖战争,以直系军阀的速胜而告终。吴佩孚为此飘飘然,自以为成为不可一世的风云人物,从而在战后提出了许多政治主张。然而,以直皖战争为借口大举入关的奉系张作霖却不把吴佩孚放在眼里,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等从自身权势考虑,对吴佩孚进行排斥,就连新任直系军阀头领、吴的老上司曹锟,也对吴的“武力统一”加以否认,吴佩孚见状,便决定驻节洛阳,专事练兵,“未雨绸缪,预为准备”。吴佩孚首先成立了治军机关———教育处,责成李成霖拟定了教育计划。他从其第三师步兵第十二标(团)训练入手,以一班12人为单位,全师步、骑、炮、辎重、电信、铁道、舰空诸队最满定员为1.2万人。再将幼年兵团1000人扩充为一旅6000人,合计为1.8万人。在训练中,该团的一切设备、给养十分完备,采取封闭式训练,不许外人参观。在小范围军事训练成功的基础上,吴佩孚即开始对直系师旅部队的轮训。每师出一营,每旅出一连,集合洛阳,由吴亲自督训,练成回原部队。在训练中,吴佩孚更是严格监督,经常在校场两三个小时一动不动地观操。吴佩孚还组织所谓有1500人的“幼年兵团”参加训练。幼年兵团学员为全国各省招收的10岁至15岁的青少年学生。吴佩孚还重视现代军事技术的培养应用。他着手建立航空队,以李玉珂为航空队队长,计划“实行三三制;司令部辖三个航空大队(驱逐、轰炸、侦察),添购飞机一百架。从1920年至1924年,吴佩孚在洛阳编练的军队计有5个正规师、两个非正规师,号称练兵10万。通过洛阳练兵,吴佩孚掌握了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为此后抢占地盘,将陕西、两湖、河南等省纳入直系控制之下,打赢第一次直奉战争打下了坚实基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直奉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直奉战争前吴佩孚在洛阳大举练兵:建立“幼年兵团”与航
“直奉战争”原因以及影响是什么?
原因:首先是张作霖他本身也看不起吴佩孚。其次,奉张在和战之间摇摆不定没有一个准确的主意,而吴作孚背水一战,只能胜不能败。直奉之战,奉系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一)张作霖虽然比吴佩孚就小了四岁,但是他在军事上的作为要比吴佩孚要高很多,因此他从内心里就瞧不起这个人。张在袁世凯时代就崭露头角,获袁的拢络垂青,地位仅次于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与曹锟可以分庭抗礼,吴佩孚一直是曹锟下面一员战将,直到衡阳撤兵时才被国人所知。(二)奉张他采取的是联合曹来至吴佩孚的这样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情况下,他不跟着吴佩孚走,自己就没有了一个屏障,所以他也是没有办法,只好找上的吴佩孚。(三)奉军主力集中东线,而将不可靠的第十六师置于西线前方,蹈了直皖战时,段祺瑞利用非嫡系军队打头阵,结果也招致阵前起义的覆辙,致使全线受到牵动。奉张在和战之间摇摆不定,又希望广东方面北伐,皖系呼应,自己坐享其成。洛吴则视这一战为生死存亡之争,竭其全力以赴。(四)张作霖就算这一仗失败了的话,他还可以退回北关去,但是吴佩孚是背水一战,他只能胜不能输。影响:经过两次大战,使中国最强大的吴佩孚的直系军阀分崩离析土崩瓦解;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实力也受到削弱。这为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创造了条件,为中华民国统一中国减小了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