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死了现代诗歌
一、当我死了 当我死了,请把我埋葬在 冬天的荒野,我爱着旷野, 爱狂风呼啸着一整天, 别让夏风秋雨使我流连, 因为我已遇见了最美的眷恋, 我的爱是夜空的云走过天边, 请别再迟疑,岩石与火焰, 请把我化作烟,永远, 让苍蓝与翠绿是我的故园。 留连,再多一些光明,永远, 别让秋风凉夜冷落了少年。 二、带我去有花的地方 带我去有花的地方, 带我去有海的地方, 带我去那座房子, 温暖的阳光亮亮堂堂, 带我去野外小径上, 带我去天鹅村庄, 带我到开始的地方, 把过去所有全都遗忘。 三、我想要回到大千世界去…… 我想要回到大千世界去, 时日尚早,花朵还没成熟, 景色中,雷电在闪动, 轰鸣似海潮的,是美丽的心情。 流浪到天涯海角,也不曾 碾作尘埃的那片叶子, 在静静的时光里, 漂流在青涩的'溪流。 朝霞与夕照不曾洗净的 那谆谆的话语的镜子, 在昔日的景象中消失, 又出现在明日的火光中。 我想要走到大千世界中去, 天色尚早,时辰也是美好的, 流星也不曾见过此日的情景, 闪耀的景象歌唱着光明。
<<当我死时>>所表达的情感是怎样在诗中表现出来的??
"当我死时"是一种时态的交代,也是想象的起点,抒情的前奏。一至六行承题,描述"我"死时安葬的庄严隆重的场景,想象夸张而浪漫,将游子对祖国魂牵梦绕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倾泻纸页上,场面壮观,气势磅礴。"最美最母亲的国度",这是发自肺腑的歌颂;"睡整张大陆",这是无限的舒坦与自在;"长江"、"黄河"成了"两管永生的音乐",这是对落叶归根的游子的灵魂的最好抚慰。前六行,诗人多处使用了行内句子成分停顿(如首句是"当我死时"(状)—"葬我"(谓语)—"在长江与黄河"(补语))与短语断裂的技法(如介宾短语"在长江与黄河之间"错开成两行),短促有力;再加上音乐性比喻和拟声词("滔滔")的运用;读之,抑扬顿挫,激越澎湃,这与诗人内心回旋奔突的亢奋情绪相合。
七、八两行过渡。"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一句呼应第四句,构成一个形象的比喻,这是全诗的关键意象。"最纵容最宽阔"写出了"我"梦想中的祖国母亲怀抱的安宁、温馨与宽容,呼应了第三句。"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一句启下,引出游子早年漂泊异乡,望穿秋水,不得回归的痛苦的幻想,即用"眼睛""饕餮地图"以"代替回乡",这个奇特的比喻蕴涵着多少孤单多少辛酸多少凄凉!"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寄托着对新生的中国的憧憬。反复(如"满足地")与用典(如"鹧鸪")都强化了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尼采说:"有故乡者,拥有幸福!"①又说:"无故乡者,拥有痛苦!"②"我"是有故乡的,在生前的祈盼和死时的奢望中;"我"又是无故乡的,至少这个梦想能否实现,现在还不能确知。或许这就是余光中"乡愁"的根源。
全诗时序分明且衔接细密,意象集中而情感奔放,韵脚(u/ing(ong)/ang)和谐又转换灵活;有惊涛拍岸的雄阔,又有春水淙淙的柔婉。
《当我死时》作者是谁?答:
余光中先生你的眼睛非常好看,因为你的眼睛里有山川、云雾、晴雨,还有花鸟,但我的眼睛更好看,因为我的眼里只有你,他曾写给范我存的信中还有一句不要问我心里有没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47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转厦门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的诗有哪些?
余光中的诗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代表,具体如下:
1、格律诗时期
(1949-1956)
以《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为代表。大多数篇章均为二段或三段,每段四行,二、四句押韵。
2、现代化的酝酿时期
(1957-1958)
以《钟乳石》后半和〈西螺大桥〉为代表。开始衍出长短错落的句式。
3、留美时期
(1958-1959)
以《万圣节》为代表。爱荷华大学的写作训练与艺术课程启迪了余光中对现代艺术的接触,并普遍吸收了西洋音乐,作品有抽象的趋势。
4、虚无时期
(1960-1961)
以《天狼星》、《武陵少年》前半为代表。这个时期的余光中在西化的忧郁苍白里创造英雄的幻觉,无法向传统索取温暖。作品中时常透露末世一般的追悼,又始终无法自绝于传统,而有“真空的感觉”。《天狼星》投影的不但是个人或诗坛的无依、空虚,也是一个文化、民族对传统的怀疑和对接受外来冲击的疑惑。
5、新古典主义时期
(1961-1963)
以《武陵少年》后半、《莲的联想》为代表。无论在文白的相互浮雕上、单轨句法和双轨句法的对比上、工整的分段和不规则的分行之间的变化上,《莲的联想》都以二元手法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推向另一个高峰。
6、近代中国时期
(1965-1969)
以《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为代表。自我的剖析、形而上的主题、同一主题的两面探索、性与战争的交相对映,均承载深刻。技巧及思考到达高峰。
7、民谣风格时期
(1970-1974)
以《白玉苦瓜》为代表。作品吸收摇滚乐的浪漫精神,以回归故土的民族意识面对眼前的现实。这个阶段的余光中也挣脱了“我是谁”的迷惘,以“守夜人”自许,期待自己经由生命的苦楚而臻于永恒的诗艺。
8、历史探索时期
(1974-1981)
以《与永恒拔河》、《隔水观音》为代表,诗作的知性渐渐多于感性,也较不刻意锻字炼句,而趋于任其自然。
9、印证生命的秋收时期
(1981以后)
以《五行无阻》、《高楼对海》等为代表。这段期间余光中既歌咏亲情伦理、讽诵汉魂唐魄、参透生死玄想,也把地理的乡愁乘以文化的沧桑,由早年浪漫怀古转为写实伤今,成了低回的吟咏。
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余光中的诗有哪些!
1、《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
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 忽然你走来
步雨後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中有韵地你走来
3、《我之固体化》
在此地,在国际的鸡尾酒里,
我仍是一块拒绝溶化的冰——
常保持零下的冷
和固体的硬度。
我本来也是很液体的
也很爱流动,很容易沸腾,
很爱玩虹的滑梯。
但中国的太阳距我太远
我结晶了,透明且硬,
且无法自动还原。
4、《西螺大桥》
矗然,钢的灵魂醒着
严肃的静铿锵着
西螺平原的海风猛撼着这座
力的图案,美的网,猛撼着这座
意志之塔的每一根神经,
猛撼着,而且绝望地啸着
而铁钉的齿紧紧咬着,铁臂的手紧紧握着
严肃的静。
于是,我的灵魂也醒了,我知道
既渡的我将异于
未渡的我,我知道
彼岸的我不能复原为
此岸的我
但命运自神秘的一点伸过来
一千条欢迎的臂,我必须渡河
面临通向另一个世界的
走廊,我微微地颤抖
但西螺平原的壮阔的风
迎面扑来,告我以海在彼端
我微微地颤抖,但是我
必须渡河!
矗立着,庞大的沉默。
醒着,钢的灵魂。
5、《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浪涛腾跃成千古
太阳升火,月亮沉珠
哪一波是捉月人?
哪一浪是溺水的大夫?
赤壁下,人吊髯苏犹似髯苏在吊古
听,鱼龙东去,扰扰多少水族
当我老去,千尺白发飘
该让我曳着离骚
袅袅的离骚曳我归去
汩罗,采石矶之间让我游泳
让不朽的大江为我涤罪
冰肌的江水祝我永生
恰似母亲的手指,孩时
呵痒轻轻,那样的触觉
大江东去,千唇千靥是母亲
舔,我轻轻,吻,我轻轻
亲亲,我赤裸之身
仰泳的姿态是吮吸的资态
源源不绝五千载的灌溉
永不断奶的圣液这乳房
每一滴,都甘美也都悲辛
每一滴都从昆仑山顶
风里霜里和雾里
幕旷旷神话里走来
大江东去,龙平媒向太阳
龙尾黄昏,龙首探入晨光
龙鳞翻动历史,一鳞鳞
一页页,滚不尽的水声
胜者败败者胜高低同样是浪潮
浮亦永恒沉亦永恒
顺是永恒逆是永恒
俯泳仰泳都必须追随
大江东去,枕下终夜是江声
侧左,滔滔在左耳
侧右,滔滔在右颊
侧侧转转
挥刀不断
失眠的人头枕三峡
6、《五陵少年》
台风季巴士峡的水族很拥挤
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黄河太冷需要渗大量的酒精
浮动在杯底的是我的家谱
喂!再来杯高梁
我的怒中有燧人氏泪中有大禹
我的耳中有涿鹿的鼓声
传说祖父射落了九支太阳
有一位叔叔的名字能吓退单于
听见没有?来一瓶高粱
千金裘在拍黄行的橱窗挂着
当掉五花马只剩下关节炎
再没有周末在西门町等我
於是枕头下孵一窝武侠小说
来一瓶高梁哪店小二
7、《火浴》
一种不灭的向往向不同的元素
向不同的空间至热或者至冷
不知该上升或是该下降
该上升如凤凰在火难中上升
或是浮於流动的透明一氅天鹅
一片纯白的形象映着自我
长颈与丰躯全由弧线构成
有一种欲望要洗濯也需要焚烧
净化的过程两者都需要
沉淀的需要沉淀飘扬的飘扬
赴水为禽扑火为鸟火鸟与水禽
则我应选择选择哪一种过程
西方有一只天鹅游泳在冰海
那是寒带一种超人的气候
那□冰结寂寞结冰
寂是静止的时间倒影多完整
曾经每一只野雁都是天鹅
水波粼粼似幻亦似真在东方
在炎炎的东有一只凤凰
从火中来的仍回到火中
一步一个火种蹈着烈焰
烧死鸦族烧不死凤雏
一羽太阳在颤动的永□□上升
清者自清火是勇士的行程
光荣的轮回是灵魂从元素到元素
白孔雀天鹅鹤白衣白扇
时间静止中间栖着智士隐士
永□流动永□的烈焰
涤净勇士的罪过勇士的血
则灵魂你应该如何选择
你选择冷中之冷或热中之热
选择冰海或是选择太阳
有洁癖的灵魂啊□是不洁
或浴於冰或浴於火都是完成
都是可羡的完成而浴於火
火浴更可羡火浴更难
火比水更透明比火更深
火啊永生之门用死亡拱成
用死亡拱成一座弧形的挑战
说未拥抱死的不能诞生
是鸦族是凤裔决定在一瞬
一瞬间□火的那种意志
千杖交笞接受那样的极刑
向交诟的千舌坦然大呼
我无罪!我无罪!我无罪!烙背
黥面我仍是我仍是
清醒的我灵魂啊醒者何辜
张扬燃烧的双臂似闻远方
时间的飓风在啸呼我的翅膀
毛发悲泣骨骸呻呤用自己的血液
煎熬自己飞凤雏你的新生
乱曰:
我的歌是一种不灭的向往
我的血沸停腾为火浴灵魂
蓝墨水中听有火的歌声
扬起死後更清晰也更高亢
8、《星之葬》
浅蓝色的夜溢进窗来夏斟得太满
萤火虫的小宫灯做着梦
梦见唐宫梦见追逐的轻罗小扇
梦见另一个夏夜一颗星的葬礼
梦见一闪光的伸延与消灭
以及你的惊呼我的回顾和片刻的愀然无语
9、《风铃》
我的心是七层塔檐上悬挂的风铃
叮咛叮咛咛
此起彼落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
——你的塔上也感到微震吗?
这是寂静的脉搏日夜不停
你听见了吗叮咛叮咛咛?
这恼人的音调禁不胜禁
除非叫所有的风都改道
铃都摘掉塔都推倒
只因我的心是高高低低的风铃
叮咛叮咛咛
此起彼落
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
10、《纱帐》
小时候的仲夏夜啊
稚气的梦全用白纱来裁缝
圆顶的罗帐轻轻地斜下来
星云□□的纤洞细孔
仰望着已经有点催眠
而捕梦之网总是密得
飞不进一只嗜血的刺客
——黑衫短剑的夜行者
只好在外面嘤嘤地怨吟
却竦得放进月光和树影
几声怯怯的虫鸣
一缕禅味的蚊香
招人入梦向幻境蜿蜒——
一睁眼
赤红的火霞已半床
11、《寄给画家》
他们告诉我今年夏天
你或有远游的计划
去看梵谷或者徐悲鸿
带着画架和一头灰发
和豪笑的四川官话
你一走台北就空了吾友
长街短巷不见你回头
又是行不得也的雨季
黑伞满天黄泥满地
怎麽你不能等到中秋?
只有南部的水田你带不走
那些土庙那些水牛
而一到夏天的黄昏
总有一只两只白鹭
彷佛从你的水墨画图
记起了什麽似的飞起
12、《第三季》
第三季第三季属於箫与竖笛
那比丘尼总爱在葡萄架下
数她的念珠串子
紫色的喃喃叩我的窗子
太阳哪太阳是迟起的报童
扔不进什麽金色的新闻
我也不能把忧郁
扔一只六足昆虫的尸骸那样
扔出墙去
当风像一个馋嘴的野男孩
掠开长发要找谁的圆颈
我欲登长途的蓝驿车
向南向犹未散场的南方
13、《芝加哥》
新大陆的大蜘蛛雄踞在
密网的中央,吞食着天文数字的小昆虫,
且消化之以它的毒液。
而我扑进去,我落入网里--
一只来自亚热带的
难以消化的
金甲虫。
文明的群兽,摩天大楼压我们
以立体的冷淡,以阴险的几何图形
压我,以数字后面的许多零
压我,压我,但压不断
飘逸于异乡人的灰目中的
西望的地平线。
迷路于钢的大峡谷中,日落得更早--
(他要赴南中国海黎明的野宴)
钟楼的指挥杖挑起了黄昏的序曲,
幽渺地,自蓝得伤心的密根歇底沏。
爵士乐拂来时,街灯簇簇地开了。
色斯风打着滚,疯狂的世纪构发了--
罪恶在成熟,夜总会里有蛇和夏娃,
而黑人猫叫着,将上帝溺死在杯里。
而历史的禁地,严肃的艺术馆前,
巨壁上的波斯人在守夜
盲目的石狮子在守夜,
槛楼的时代逡巡着,不敢踏上它,
高高的石级。
而十九世纪在醒着,文艺复兴在醒着,
德拉克鲁瓦在醒着,罗丹在醒着,
许多灵魂在失眠着,耳语着,听着,
听着--
门外,二十世纪崩溃的喧嚣。
14、《圆通寺》
大哉此镜看我立其湄
竟无水仙之倒影
想花已不黏身光已畅行
比丘尼如果青钟铜扣起
听一些年代滑落苍苔
自盘得的圆颅
塔顶是印度的云塔顶是母亲
启古灰匣可窥我的脐带
联系的一切曾经
母亲在此母亲不在此
释迦在此释迦不在此
释迦恒躲在碑的反面
佛在唐佛在敦煌
诺佛就坐在那婆罗树下
在摇篮之前棺盖之後
而狮不吼而钟不鸣而佛不语
数百级下女儿的哭声
唤我回去回後半生
15、《鼎湖的神话》
用的是盘古公公的钢斧
劈出昆仑山的那一柄
蛀的是老酋长轩辕的乌号
射穿蚩尤的那一张
涿鹿,涿鹿在甲骨文里
雪人在世界的屋脊上拾到
鹏的遗羽当黄河改道
乾河床上赫然有麒麟的足印
五百年过去後还有五百年
喷射云中飞不出一只凤凰
龙被证实为一种看云的爬虫
表弟们据说我们是射日的部落
有重瞳的酋长有彩眉的酋长
有马喙的酋长卵生的酋长
不信你可以去问彭祖
彭祖看不清仓颉的手稿
去问老子老子在道德经里直霎眼睛
去问杞子杞子躲在防空洞里
拒绝接受记者的访问
早该把古中国捐给大英博物馆
表弟们去撞倒的不周山下
坐在化石上哭一个黄昏
把五彩石哭成缤纷的流星雨
而且哭一个夜表弟们
把盘古的眼睛哭成月蚀
而且把头枕在山海经上
而且把头枕在嫘祖母的怀里
而且续五千载的黄梁梦在天狼星下
梦见英雄的骨灰在地下复燃
当地上踩过奴隶的行列
16、《戏李白》
你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
阴山动
龙门开
而今反从你的句中来
惊涛与豪笑
万里涛涛入海
那轰动匡卢的大瀑布
无中生有
不止不休
黄河西来大江东去
此外五千年都已沉寂
有一条黄河你已够热闹的了
大江就让给苏家那乡弟吧
天下二分
都归了蜀人
你踞龙门
他领赤壁
17、《招魂的短笛》
魂兮归来,母亲啊,东方不可以久留,
诞生台风的热带海,
七月的北太平洋气压很低。
魂兮归来,母亲啊,南方不可以久留,
太阳火车的单行道
七月的赤道灸行人的脚心。
魂兮归来,母亲啊,北方不可以久留,
驯鹿的白色王国,
七月里没有安息夜,只有白昼。
魂兮归来,母亲啊,异国不可以久留。
小小的骨灰匣梦寐在落地窗畔,
伴着你手栽的小植物们。
归来啊,母亲,来守你火后的小城。
春天来时,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
葬你于故乡的一个小坟。
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小镇。
垂柳的垂发直垂到你的坟上,
等春天来时,你要做一个女孩子的梦,
梦见你的母亲。
而清明的路上,母亲啊,我的足印将深深,
柳树的长发上滴着雨,母亲啊,滴着我的回忆,
魂兮归来,母亲啊,来守这四方的空城。
18、《黄昏》
倘若黄昏是一道寂寞的关
西门关向晚霞的
匆匆的鞍上客啊,为何
不见进关来,只见出关去?
而一出关去就中了埋伏
晚霞一翻全变了黑旗
再回头,西门已闭
——几度想问问蝶上的边卒
只见蝙蝠在上下扑打着
噢,一座空城
19、《夜色如网》
你知道夜色迷离是怎样来袭的吗?
从海上?一盏渔火接一盏渔火?
从陆上?一柱路灯接一柱路灯?
从风上?一只归鸟接一只归鸟?
恢恢的天网疏而不漏
撒网的手向无中生有
你知道是怎样放怎样收的吗?
看坡下斜斜的一行马尾松
须发蓬茸,背光的姿态
愈来愈暧昧,也愈朦胧
面海的那扇长窗
正要说暮色来了
忽然一变色
说,夜色来了
说,灰茫茫的天网无所遗漏
正细孔密洞在收口
无论你在天涯的什么半岛
地角的什么楼
20、《风铃》
我的心是七层塔檐上悬挂的风铃
叮咛叮咛咛
此起彼落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
——你的塔上也感到微震吗?
这是寂静的脉搏日夜不停
你听见了吗叮咛叮咛咛?
这恼人的音调禁不胜禁
除非叫所有的风都改道
铃都摘掉塔都推倒
只因我的心是高高低低的风铃
叮咛叮咛咛
此起彼落
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
余光中的诗集有哪些?
余光中1948年开始写新诗。1952年出版处女作诗集《舟子的悲歌》。此后陆续出版了《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天国的夜市》、《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与永恒拔河》、《隔水观音》、《余光中诗选》等14本诗集同时写出了《左手的缨思》、《焚鹤人》、《青春边秽》、《听听那冷雨》等7部散文集。
余光中的诗歌
余光中的诗歌如下:《乡愁》是现代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诗中通过“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台湾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 [1] 全诗语言浅白真率,情感深切。《乡愁》曾被选入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科书 [2]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科书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该诗写于1972年。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 [5] 当时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
当我死时 余光中全文作者对这种感情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该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超现实的想像.诗人想像自己的身躯异常庞大,死时能够“睡整张大陆”.所寄寓的意思便是全身心地融入祖国,彻底地拥有祖国.诗人还故意地颠倒现实情境和想像情境的关系,“一个中国的青年”在“密西根向西了望”本是现实的情形,而诗中却把它处理成“睡整张大陆”而“满足地想”的内容.这种情境的颠倒使得整个诗的形象非常奇特.
余光中的《当我死时》到底要表达什么深刻的寓意?
个人意见,《当我死时》表达的还是深深的乡愁。确切点说,《当我死时》该诗人关兆亿,地跨江河,事牵华夏,情归家国,心如赤子,身托山阿,读之悲继之以喜,叹之慨深而味多,笑绽在泪后,泪倾于歌前,千古别绪,一世离愁,都在散淡然的文字间,悠悠不尽,徐徐道来。
附:
《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
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求余光中当我死时这首诗比喻的分析
评析资料
(一)浴火的凤(流沙河)
1966年的一个寒夜,受聘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任副教授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抑郁寡欢,临窗西望,思念着遥远的祖国。自从1948年7月离开大陆迁居香港以后(第二年又到台湾求学去),秋风落叶已经有十七年了。二十岁去国,三十七岁怀乡,还不知何日是归年呢。多愁善感的余光中想到了人生的大限,希望自己死后葬身“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的“最美最母亲的国度”,卧听两旁一江一河的滔滔东流水,在江河的安魂曲中“坦然睡去”,于是他写成这首《当我死时》。他想起了四川重庆江北悦来场,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那里读过中学,那里多山多树多鹧鸪,鹧鸪在春雾迷濛的林中啼唤着:“行不得也,哥哥!”这使他联想起南宋辛弃疾的名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自称江南人,在这首诗里他却不想南京而想重庆——多鹧鸪的山城。该是啼鸟唤人归吧?
余光中的诗,例如这首《当我死时》,就其句型而言,颇似洋腔,你可以念一句译一句,对位译成英语而不感到吃力。不过就其内涵而言,他的诗却是古色古香的国调。他不赞同泯灭自己的传统于欧风美雨,不赞同台湾现代派的所谓“横的移植”,即一味的硬搬外国。
(选自《台湾诗人十二家》,重庆出版社1983年版)
(二)悠悠的怀乡曲(刘功业)
漂泊的诗魂
……
余光中,多年奔波海外,可谓名声遐迩,却没想到物质生活的丰裕无论如何也难以填补精神生活的缺憾。随着步入中年,岁月流逝,乡思之情竟越来越重,越来越难以摆脱,那块遥远而广阔的大陆,成了灵魂的寄托之所。每每抚今追昔,往往不胜感慨。伴似水流年,竟留下了一首首的怀乡曲,象一块块晶莹的鹅卵石,闪射出岁月冲刷的光辉。他在诗集《白玉芳瓜》的自序中写道:“到了中年,忧患伤心,感慨始深,那枝笔才懂得伸回去,伸向那块大陆,去沾汨罗的悲涛,易水的寒波,去歌楚臣,哀汉将,跟古代最敏感的心灵,陈子昂在幽州台上,抬一抬杠。”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在对镜自鉴。这种历史感,是现代诗重新承认传统的途径之一。古今诗人,多写乡愁,善写乡愁,悲故国,哀时世,写下不少佳制。晚唐李煜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宋有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辛弃疾有“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它们之所以感动世人,流传不绝,大约也是因为这种怀念祖国眷恋故乡的情感是一种历史的情感,带有最朴素、最纯贞和最易动人心弦的特质吧?
所以,余光中写下的一首首思国怀乡的诗歌,就如同一柄柄撞钟的巨锤,撞响了历史的回音壁,激起了海外游子们普遍强烈的共鸣。
……
其实,不仅仅是他们,就连我们这些荣幸地居于国内的人,虽然一直享受着祖国怀抱的温暖,读诗赏句,体味其意,不也使心灵受到大江波涛般的激荡吗?
工于发端、巧于结尾的结构艺术
开头开门见山,中间转折自然,结尾结得妥贴,不拖沓,不呆板,表现了诗人在艺术构思上的周密细致,和结构处理上的潜心造化。
余光中在结构艺术上的造诣与他一贯的创作主张分不开。他说,“初写诗者以句胜,但往往有句无篇;大成者乃以篇胜,则句活矣,是谓善于结构。”在我们分析和欣赏他的这首短诗,体味诗人心境的同时,不是也已经获得了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启示了吗?
(选自《当代诗歌名篇赏析》,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