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简介

时间:2024-06-15 13:28:30编辑:揭秘君

郑愁予的生平简介及代表性作品

生平简介: 郑愁予,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亲至台湾。其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著作有《郑愁予诗集》。 郑愁予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曾获青年文艺奖、中山文艺奖、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及国家文艺奖。

代表性作品:《错误》《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


郑愁予的生平简介及代表性作品

生平简介: 郑愁予,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亲至台湾。其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著作有《郑愁予诗集》。 郑愁予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曾获青年文艺奖、中山文艺奖、 *** 新诗推荐奖及国家文艺奖。

代表性作品:《错误》《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


郑愁予雨说原文赏析

  导语:《雨说》,本诗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Ⅰ》,作者郑愁予。以下是我带来的雨说原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原文   第一节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二节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第三节   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   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   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   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   第四节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   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   第五节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   第六节   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   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我也曾是孩子和你们一样地爱玩   可是,我是幸运的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第七节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八节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第九节   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   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赏析   《雨说》是一篇雨的絮语,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首先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干旱严冬的景象。 田圃在严寒和干旱中,种子被禁锢; 牧场在严寒和干旱中,枯黄了,牛羊无法放牧; 鱼塘在严寒和干旱中,水越来越浅了,鱼儿已不能自由游动; 小溪在严寒和干旱中,已听不见潺潺的流水声。 四月,按农历算,应是阳春三月了,而冬寒不去,春温不来,不见雨的踪影,真是让人久等了啊!真是“群情尽望春”啊!真是“大旱之望云霓”啊! “久旱逢甘雨”,过去曾被称为人生四大乐事之一。雨,终于来了,是甘霖普降啊!没有电闪雷鸣,亦非风狂雨横,只是如丝的细雨,微雨,脚步轻轻,细语温声,用贯通、弥漫于两间的爱心,湿润着大地,亲吻着、抚慰着每一个孩子,在干渴和寒冷中生活过来的孩子。 雨,是春的`使者,带来春的信息,开启了一个新春的季节。 少不更事的孩子们啊!不要惊诧,更不要害怕。不要撑起雨伞抗拒我,不要关上门窗放下帘子谢绝我,不要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防备我。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让我亲一亲吧,跟我一起去看一看春天的新世界吧。 那是一个新的世界。那是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 田圃还是原来的田圃,但,泥土将润如油膏了,种子会发芽; 牧场还是原来的牧场,但,草儿将复苏了,牛羊又可在这里牧放; 鱼塘还是原来的鱼塘,但,水暖了,水深了,鱼儿自由自在了; 小溪还是原来的小溪,但,重新欢唱了,还有村妇来洗衣裳。 春,是温热,是生命,是希望,是不可遏制的活力,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雨说,他来自遥远的地方。但是他一下子就和孩子们拉近了距离,因为他也曾是一样爱玩的孩子。不过他是幸运的,他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也都应该笑着长大啊!他们应该有笑着长大的权利。 一切都不同了。雨,接引着春天到来了。是可以笑,而且应该笑了,应该勇敢地笑了。是不会吗?是不愿吗?是不敢吗?雨要教你们笑。 你看,杨柳在雨中笑了,笑弯了腰;石狮子在雨中笑了,笑出了眼泪;小燕子也在雨中笑了,笑斜了翅膀。 多好的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啊! 并被掌门人纪弦誉为“青年诗人中出类拔萃的一个。”但即使在他的创作风格转向西方现代诗的诗风时,“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兴》),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诗人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仅如此,对诗中的其他事物都作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如“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等等,俯拾皆是。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见我笑斜了翅膀”,令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特别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例如“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等等,有一种动人的、令人感到无比亲切的美。诗人除了成功地运用拟人手法,把“雨”想像成一种善解人意的生命存在,也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例如“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不仅把具体可感的“吃着苹果”时“嘴里的那份甜”,贴切地变为“我祝福的心意”,而且以这样的诗句结尾,暗示了一种诗的祝福的力量。   本诗充满了音乐性.诗中第一至四和第八小节押同一个韵,第五和七小节则换了一个韵脚,而第六小节又换了一个韵.换韵频繁,可见诗人用韵灵活,丝毫不受压韵的束缚,还充分利用韵脚的谐和使文章充满音乐感,更见活泼生动。

错误郑愁予原文赏析

  全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以一连串具有传统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将豪放旷达的气质和欲语还休的情韵融为一体,营造出和谐、完整的艺术境界。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他的名字来源于辛弃疾著名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当代诗人,他的《错误》、《水手刀》、《残堡》、《小小的岛》、《情妇》、《如雾起时》等诗,不仅令人着迷,而且使人陶醉,被称为“浪子诗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主角是以郑愁予的母亲为原型,该诗源自童年的逃难经历。1948年12月,他来到到江南的一个村落,这里唤起了他有关炮车,有关战马的马蹄声的回忆,他把这些回忆艺术化,写成了《错误》。

郑愁予人物简介

郑愁予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当代诗人。台湾中与法商学院(现台北大学)统计系毕业,东海大学荣誉讲座教授暨驻校诗人。他的《错误》、《水手刀》、《残堡》、《小小的岛》、《情妇》、《如雾起时》等诗,不仅令人着迷,而且使人陶醉。被称为“浪子诗人”,“中国的中国诗人”。中文名:郑愁予别名:郑文韬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济南出生日期:1933年职业:诗人、作家毕业院校:台湾中兴大学代表作品:《错误》《水手刀》人物经历郑愁予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作秀。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1985年获耶鲁大学无限期续聘,其妻余梅芳亦在耶鲁大学图书馆东亚收藏部工作。曾应聘为“中国时报文学奖”决审委员。1989年应香港市政厅公共图书馆之邀,主持“文学月诗讲座”。1990年至1992年任台湾《联合文学》总编辑。2002年,香港教育局将《雨说》一诗编入中学教科书,并将《水巷》一诗编入职校教材;同年,担任“香港双年文学奖”评审,并参加“科技大学现代文学座谈会”。2003年接受美国加州注册世界文艺学院荣誉学位。2019年5月8日,参加在湖南怀化举办的“以爱·乡愁”为主题的中国(怀化)海峡两岸诗歌音乐晚会。主要作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雨说》等13首,及诗集《郑愁予诗选》《郑愁予诗集Ⅰ》等2部。获奖记录1966年获救国团青年文艺奖1967年获中山文艺奖1968年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1995年获国家文艺奖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海外华人文学贡献奖中国台湾地区“国家文艺奖新诗奖”国际艺术学院授予文学博士学位人物评价郑愁予的思维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体悟,汲取国内外经验,创作力充沛。他的诗婉约犹如李商隐,但豪放起来酷似李白,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自从现代了以后,中国也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学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于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身来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杨牧)他自觉地淘洗、剥离和熔铸古典诗美积淀中有生命力的部分生成的‘愁予风’,确已成为现代诗歌感应古典辉煌的代表形式:现代的胚胎,古典的清釉;既写出了现时代中国人(至少是作为文化放逐者族群的中国人)的现代感,又将这种现代感写得如此中国化和东方意味。(沈奇)


郑愁予的解读

解读" src=""> 分类: 电脑/网络 >> 互联网 问题描述: 快一点 解析: 郑愁予《错误》解读及其它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错误》 郑愁予是我最喜欢的一位诗人。而《错误》是他最经典的一首诗歌。 我打江南走过:打即从、自,意思是:我路过江南。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把人的容颜比喻成莲花.也暗含着这个貌美如花.莲花开夏季.莲花等到季节来临才开放.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这句也与上句相对,莲花等到季节才会开放,正如柳絮没有东风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你的心门紧锁,因为你所等待的人还没有来.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以马蹄借指我的到来.这里用的是借代的手法.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不是你要等的人,我只是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的过客.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是台湾现代诗社的重要成员.他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并能把传统的诗词意境与现代西方的艺术表现手法相揉和.在台湾诗人诗被改成歌最多的就是郑愁予和余光中. 郑愁予诗具有清新淡雅的风格,读他的诗仿佛看见一位穿着蓝色长衫的古代诗人.我认为在台湾诗人中郑愁予的诗是写得最好的.余光中的诗在清新淡雅方面是无法和郑愁予相比的. 诗人西渡曾指出台湾诗歌缺少现代意识,这在郑愁予诗中也能体现出来.郑愁予的诗的确可以放在任何时代.他的诗的现代感表现在诗歌的艺术手法上,在诗歌的内容方面,的确不够宽广. 但是爱情是世代流传的话题,关键是怎样写好它.这也是为什么三十四年代作品中,徐志摩和张爱玲的作品为什么还被现代的读者所喜爱.戴望舒是经典的是而不是.尽管后者的时代感更加强烈,思想内容更加进步. 西渡在提到台湾诗人中最具有现代意识的时候,他指出是纪弦.我所看到台湾诗歌中内容上最具有现实感的是白灵的. 郑愁予的和这两首诗也是我极其喜爱的.郑愁予的诗情浓以淡笔写出,回味悠长. 希望此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郑愁予的《错误》的主旨及鉴赏,还有背景。

对于《错误》的主旨,主要有以下几种解读:
  
1、“写思妇盼望归人的执著的爱情”  
2、“写‘我’对江南一位女子的执著追求,但对方的不理会使‘我’备感无奈。”
  3、“这首诗主要是写一种无法归抵的离人情怀。有闺妇的落寞,即倦守春闺的女子内心的寂寞、期盼和失望; 也有离人自己的落寞,即‘过客’流浪无依的悲哀。”

4、“我”知道女子在寂寞中等“我”,但“我”却只是“过客”,“我”让女子等待、盼望、误会、失望伤心。“我”捉弄了她。总算写完了,希望你采纳。。


郑愁予简介

郑愁予简介 郑愁予简介参考(1):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笔名“愁予”,台湾现代诗诗人,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曾任教于美国艾奥瓦大学及耶鲁大学东亚语文学系、香港大学等,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郑愁予的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已有八种欧、亚文字译介。 郑愁予简介参考(2):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现代诗人。台湾中兴大学毕业,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 郑愁予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 1949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 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作秀。 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 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 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曾获青年文艺奖(1966)、中山文艺奖(1967)、 *** “新诗推荐奖”(1968)及“国家文艺奖”(1995)。 1986年,台北《文讯月刊》(第22期)举行问卷调查,被读者送到“最受欢迎作家”诗类之首,也是所有文类作家中得票最多的人。问卷说,读者遍及各地区、阶层、行业以及生活形态迥异的“族群”。之后,《文学家》杂志与台湾大学生问卷,结果几乎相同。《文讯》的问卷并列出小说票数最多的人是张爱玲。另一由洪范书店出版的《随身读》系列,以销数论,台北《 *** 》与花旗银行合选的“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郑愁予简介,《郑愁予诗集》是唯一被选入的诗集。台北《联合报》选出50年代的30部文学经典,《郑愁予诗集》列为诗类“前茅”。电脑选举,得票第一。 “90年代初期,香港 *** 审定的高中国文教科书选用我的两首诗,也是唯一的新诗。台湾自去年(1997年)起,在重新审定的高三国文课本里选用新诗,包括我的作品,我的诗进入了中学教室,也给我带来一些新鲜的怀旧和职责感。” 郑愁予简介参考(3): 郑愁予简介 郑愁予(1933-),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赴台。 童年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山水风光。 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其作品受到纪弦赏识 其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 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 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出版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莳华刹那》等。 郑愁予不管在台湾诗坛上,还是在全中国的诗坛上,都是一个很特出的诗人。他出版的诗集虽然不是最多的,甚至算不上多。但象他那样被广大读者和诗评家传唱、赞美、引用,经常流传于口头和笔端的名篇名句,是不多的。他的《错误》、《水手刀》、《残堡》、《小小的岛》、《情妇》、《如雾起时》等诗,不仅仅令人着迷郑愁予简介,而且使人陶醉。台湾的广大青年诗歌爱好者,很少人不拜倒在他的脚下,他的诗在台湾诗坛上传唱的程度,恐怕并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人们为什么会如此偏爱郑愁予的作品呢?我想,他的作品最打动人、最能引起共鸣的地方,莫过一个“情”字。 郑愁予的名篇中,有不少写感情的诗。故此,人们称他是台湾感情诗的高手。他那些醉人的感情诗,是弹青年男女心弦的手指;他那些色彩斑斓的感情诗,是拴住千万青年男女的彩带。然而,郑愁予感情诗的重要特色,不是以华丽的词藻取胜,而是以内在的情感动人。他的感情诗的情感,不必须是高尚的和洁白的,有时甚至是十分庸俗和自私的,但他的感情诗的情感却无一例外都是十分自然和真实的。


郑愁予-郑愁予的生平简介及代表性作品

郑愁予-郑愁予的生平简介及代表性作品一、郑愁予生平: 郑愁予,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1949 年赴台。其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 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 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著作 有《郑愁予诗集》。 郑愁予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 诗词。15 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 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 1956 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 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 隆港务局任职。1968 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 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诗集《郑愁予 诗集》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诗人在 80 年代 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曾获青年文艺奖、 中山文艺奖、 *** “新诗推荐奖”及“国家文艺奖”。作品已有八种 欧、亚文字译介。 成名作《错误》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 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1986 年,台北《文讯月刊》举行问卷 调查郑愁予简介,被读者送到“最受欢迎作家”诗类之首,也是所有文类作家中得 票最多的人。问卷说,读者遍及各地区、阶层、行业以及生活形态迥 异的“族群”。之后郑愁予简介,《文学家》杂志与台湾大学生问卷,结果几乎相 同。《文讯》的问卷并列出小说票数最多的人是张爱玲。另一由洪范 书店出版的《随身读》系列,以销数论,台北《 *** 》与花旗银 行合选的“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郑愁予诗集》是唯一被选 入的诗集。郑愁予台北《联合报》选出50 年代的30 部文学经典,《郑 愁予诗集》列为诗类“前茅”。电脑选举,得票第一。“90 年代初期, 香港 *** 审定的高中国文教科书选用我的两首诗,也是唯一的新诗。 郑愁予台湾自去年起,在重新审定的高三国文课本里选用新诗,包括 我的作品,我的诗进入了中学教室,也给我带来一些新鲜的怀旧和责 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 的人坐着看花》等14


郑愁予最有名的诗 郑愁予最有名的诗介绍

1、《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2、《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

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念此际你已回到滨河的家居

想你在梳理长发或是整理湿了的外衣

而我风雨的归程还正长

山退得很远,平芜拓得更大

哎,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

你说,你真傻,多像那放风筝的孩子

本不该缚它又放它

风筝去了,留一线断了的错误

书太厚了,本不该掀开扉页的

沙滩太长,本不开该走出足印的

云出自山谷,泉水滴自石隙

一切都开始了,而海洋在何处

这次我离开你,便不再想见你了

念此际你已静静入睡

留我们未完的一切,留给这世界

这世界,我仍体切的踏著

而已是你底梦境了……

3、《水巷》

四围的青山太高了,显得晴空

如一描蓝的窗……

我们常常拉上云的窗帷

那是阴了,而且飘著雨的流苏

我原是爱听罄声与铎声的

今却为你戚戚于小院的阴晴

算了吧

管他一世的缘份是否相值于千年慧根

谁让你我相逢

且相逢于这小小的水巷,如两条鱼


郑愁予的诗歌有哪些

1、山外书[作者]郑愁予不必为我悬念我在山里……来自海上的云说海的沉默太深来自海上的风说海的笑声太辽阔我是来自海上的人山是凝固的波浪(不再相信海的消息)我底归心不再涌动2、梵音[作者]郑愁予云游了三千岁月终将云履脱在最西的峰上而门掩着兽环有指音错落是谁归来在前阶是谁沿着每颗星托钵归来乃闻一腔苍古的男声在引罄的丁零中响起反正已还山门且迟些个进去且念一些渡一些饮一些啄且返身再观照那六乘以七的世界(啊钟鼓四十二字妙陀罗)首日的晚课在拈香中开始随木鱼游出舌底的莲花我的灵魂不即不离3、牧羊女[作者]郑愁予那有姑娘不戴花那有少年不驰马姑娘戴花等出嫁少年驰马访亲家哎那有花儿不残凋那有马儿不过桥残凋的花儿呀随地葬过桥的马儿呀不回头……」当你唱起我这支歌的时侯我底心懒了我底马累了那时黄昏已重了酒囊已尽了……4、黄昏的来客[作者]郑愁予是谁向这边驰来了呢这裹有直立的炊姻和睡意蒙胧的驼铃你也许是来自沙原的孤客多情而爽朗的边城的孩子你也许带看被放逐的忧愤摔着鞭子似的双眉然而,你有轻轻的哨音啊轻轻地撩起沉重的黄昏让我点起灯来吧像守更的雁5、错误[作者]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6、当西风走过[作者]郑愁予仅图这样走过的,西风——仅吹熄我的蜡烛就这样走过了徒留一叶未读完的书册在手却使一室的黝暗,反印了窗外的幽蓝。当落桐飘如远年的回音,恰似指间轻掩的一叶当晚景的情愁因烛火的冥灭而凝於眼底此刻,我是这样油然地记取,那年少的时光哎,那时光,爱倩的走过一如西风的走过。7、生命[作者]郑愁予滑落过长空的下坡,我是熄了灯的流星正乘夜雨的微凉,赶一程赴赌的路待投掷的生命如雨点,在湖上激起一夜的迷雾够了,生命如此的短,竟短得如此的华美!偶然间,我是胜了,造物自迷於锦绣的设局毕竟是日子如针,曳着先浓後淡的彩线起落的拾指之间,反绣出我偏傲的明暗算了,生命如此之速,竟速得如此之宁静!8、赋别[作者]郑愁予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念此际你已回到滨河的家居想你在梳理长发或是整理湿了的外衣而我风雨的归程还正长山退得很远,平芜拓得更大哎,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你说,你真傻,多像那放风筝的孩子本不该缚它又放它风筝去了,留一线断了的错误书太厚了,本不该掀开扉页的沙滩太长,本不开该走出足印的云出自山谷,泉水滴自石隙一切都开始了,而海洋在何处这次我离开你,便不再想见你了念此际你已静静入睡留我们未完的一切,留给这世界这世界,我仍体切的踏著而已是你底梦境了……


郑愁予的成名作是什么?有什么经典著作?

成名作《错误》(1954)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
经典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4种。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


上一篇:类似龙域的小说

下一篇:穷妈妈富妈妈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