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下蹲式发球

时间:2024-06-14 02:32:03编辑:揭秘君

丁宁的下蹲式发球威力有多大

丁宁的下蹲式发球,球速快,威力大。

下蹲式发球威力体现在:

1、旋转强。由于下蹲发球的特点,是从上往下砍,能充分发力,比一般的发球旋转要强;

2、隐蔽性强。由于触球部位相对隐蔽,再加上接触球的瞬间速度快,下蹲发球能根据触球部位的不同发出侧上下旋,迷惑性强,对方难以判断;

3、目前使用下蹲式发球的运动员极少,其他运动员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丁宁的下蹲式发球。


丁宁的下蹲式发球犯规吗?为什么会遭到大量的发球违例判罚?

丁宁是女子现役的唯一大满贯选手,有很多人喜欢,也有很多人不喜。喜欢的,觉得她勤奋刻苦,不喜欢的,觉得她喜欢演戏,旁门左道。而其中,她的下蹲式发球,就是常常被不喜者诟病的一个点。因为这种发球方式不常见,所以有些人说,丁宁一打不过就开始发这种球,耍赖。先不说是不是耍赖,丁宁的这种发球方式的确很具有杀伤力。2017乒乓球中国公开赛中丁宁在先丢1局的情况下连胜4局,从而4比1战胜孙颖莎拿下比赛冠军,就是依靠的下蹲式发球。看看当时的动图就知道一二。丁宁的下蹲砍式发球,速度快、侧旋转强、隐蔽性高、欺骗性强,很多人都难以招架。单是2017年一年,丁宁只要在大赛中遇到不利局面,全部使用“砍式发球”扭转被动。德国世乒赛,朱雨玲被砍式发球折磨的晕头转向。成都公开赛,陈梦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被砍式发球“打蒙”。而到了决赛,黑马孙颖莎,同样败在这个手段之下!当初,丁宁在女单决赛中总比分1:4不敌李晓霞。丁宁赛后抱怨当值裁判针对自己,不公平。其实这种说法完全站不住脚,这是国乒内战,而不是中国运动员与外协会选手比拼,裁判完全不存在偏袒不偏袒的问题。其次,丁宁并非首次被罚球。在伦敦奥运会中,丁宁从16强开始,连续四场比赛一直被判罚球。不可能四位裁判全部针对一个人。李晓霞曾感叹到:伦敦奥运会裁判非常严格,所以李晓霞一直采用高抛发球,非常清晰,而且也完全符合裁判的要求。伦敦奥运会女单16强,丁宁迎战中国香港选手姜华珺。虽然丁宁最终赢得胜利,但是丁宁的下蹲式发球多次被裁判警告,而且还直接罚分。女单8强战,丁宁迎战日本名将福原爱,在此期间,丁宁也因为使用下蹲砍式发球被罚分。女单半决赛,丁宁迎战新加坡名将冯天薇,丁宁再次因为使用下蹲式发球被罚两分。裁判一致认为,丁宁发球违例。到了女单决赛,丁宁在首局2:5落后时,发球被警告,6:8时,丁宁发球直接被判违例。据了解,裁判认为丁宁的发球存在回抛,而且有遮挡嫌疑,对手无法看清球下落的整个过程。第二局,丁宁5:8落后时,再次因为发球被罚分,原因同样因为回抛明显。第四局,丁宁开局2:6落后,随后使用下蹲砍式发球,裁判直接罚分。丁宁当时请求暂停,与裁判交涉。但是奥运会裁判非常严格,拒绝丁宁的诉求,直接给出黄牌与红牌。砍式发球有三大名家:丁宁、松平健太、奥恰洛夫。虽然丁宁算是女子中独树一帜,但这个发球方式并不是新创。其实照道理,男子使用这个发球方式的应该会更少,因为发完球马上要调整起身准备下一拍,但男子体重大,难以调整。尽管丁宁的粉丝也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但丁宁在很多次下蹲发球的时候,的确会被裁判判罚违例。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在伦敦奥运会上面,与李晓霞的决赛中的判罚。当时连续几局,丁宁都被判罚违例,直接导致了无望争冠。

丁宁的教练为什么不懂乒乓球的发球规则

2.6 发球
2.6.1 发球开始时,球自然地置于不持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张开,保持静止。
2.6.2 发球员须用手将球几乎垂直地向上抛起,不得使球旋转,并使球在离开不执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 厘米,球下降到被击出前不能碰到任何物体。
2.6.3 当球从抛起的最高点下降时,发球员方可击球,使球首先触及本方台区,然后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再触及接发球员的台区。在双打中,球应先后触及发球员和接发球员的右半区。
2.6.4 从发球开始,到球被击出,球要始终在比赛台面的水平面以上和发球员的端线以外;而且从接发球方看,球不能被发球员或其双打同伴的身体或他们所穿戴(带)的任何物品挡住。
2.6.5 球一旦被抛起,发球员的不执拍手臂应立即从球和球网之间的空间移开。球和球网之间的空间由球和球网及其向上的延伸来界定。
2.6.6 运动员发球时,有责任让裁判员或副裁判员确信他的发球符合规则的要求,且裁判员或副裁判员均可判定发球不合法。
2.6.6.1 如果裁判员或副裁判员对发球的合法性不确定,在一场比赛中第一次出现时可以中断比赛并警告发球方。但此后如该运动员或其双打同伴的发球不是明显合法,将被判发球违例。
2.6.7 运动员因身体伤病而不能严格遵守合法发球的某些规定时,可由裁判员作出决定免于执行。


乒乓球运动员丁宁发球的技巧

下蹲砍式发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发球方式。在发球时,球员一般要正对台面,将球高抛,然后在较低的位置将球击出,球旋转强,线路多变,这是丁宁的神秘杀手锏。
  当年日本队来京比赛,其中有个队员握板方式独特,发球抛得很高,好象两面晃着发,这让北京队的队员觉得很新鲜,于是教练就鼓励大家学习这种发球。那时,丁宁身体瘦小,刚能够着球台,比较适合练,一练,感觉不错。但练这种发球比较苦,开始时只要练两个小时,第二天腿基本上就动不了了,为此不少人都改练其它发球了,但丁宁一直坚持下来,后来组合成套路,逐渐成了自己的一门技术。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丁宁的个子越来越高,要想“砍”出力量,必须把身子蹲到矮个子时的水平,于是她在发球时加了个屈膝下蹲的动作。她的膝盖由于长期经受大强度的压力而有积水,所以这个动作做多了会很疼,但她还是不想半途而废。因为这种执著,她有时也被队友们戏称为“大庆农民”,意为一根筋。
  如今,每当丁宁使用下蹲砍式发球,对手往往不是吃球就是回球质量下降,因为她们很难看清到底乒乓球是被拍子哪面的胶皮摩擦过,也就很难判断球的旋转和线路。丁宁说:“这技术平时我不总用,而是要根据对手的情况和比赛的时机来选择。十运会决赛中,我当时很被动,想换个招儿试试,结果挺灵,就一路“砍”下来了。”


丁宁的下蹲式发球犯规吗?为什么会遭到大量的发球违例判罚?

丁宁下蹲式发球不算犯规。
中国是乒乓球强国,训练方法是一流的,而丁宁是世界级选手,除了上一届的奥运女单决赛频频被吹罚发球违例外,以往在亚洲范围内的比赛以及世锦赛上都没有被吹过。作为职业运动员,她接受的是最一流的训练,不可能做不到规范发球的,而且如果是发球不规范,教练再训练中也不可能没指出来。
裁判的判罚尺度也确实存在较大争议,有待商榷。
国际乒联的比赛规则:

1、发球员须用手将球几乎垂直地向上抛起,不得使球旋转,并使球在离开不执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球下降到被击出前不能碰到任何物体。

2、运动员发球时,应让裁判员或副裁判员看清他是否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如果裁判员对运动员发球合法性有怀疑,在一场比赛中第一次出现时,判重罚球,并警告发球方。

3、此后,裁判员对该运动员或其双打同伴发球动作的合法性再次怀疑,将判接发球方得1分。 无论是否第一次或任何时候,只要发球员明显没有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无需警告,应判接发球方得1分。

作为世界顶级运动员, 丁宁下蹲式发球的上升距离应该是有超16厘米的,只是判罚过于苛刻。


丁宁发球违例吗

绝对违规,她以前得的冠军都是那些裁判没有认真按照规则判的,你可以认真看一下规则,从球离开手开始到球的最高度距离16CM,宁的明显不够16CM ,
还有一点是她的发球比较隐蔽,上抛不垂直,不符合规定。
怪只能怪国内教练和裁判平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办。

按照国际乒联的最新规定,我们看一下发球这一环节可能被判罚违例的要点,一是:从发球开始,到球被击出,球要始终在比赛台面的水平面以上和发球员的端线以外,这主要是要求运动员发球时乒乓球始终在台面以上,因为如果抛球之前乒乓球在台面以下,有可能产生对手无法判断的旋转;二是:发球员须用手将球几乎垂直地向上抛起,并使球在离开不执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三是:发球过程中,运动员或其双打同伴的身体或衣服的任何部分不可遮挡球,这一要求的原因与第一点相同,同样是能够让对手判断旋转,这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无遮挡发球。


丁宁的发球真的犯规了吗

丁宁发球确实有问题。1、下蹲式发球。问题应该是上抛高度不够(她的习惯是高手位,轻抛球,抛球后手快速下移,球抛出后很快到高点随后下落,这样看起来手离球有一定距离,实际上抛高度有时可能不够15厘米,因而犯规)。2、正手普通发球。问题应该是斜抛(规则要求垂直上抛,而她的习惯动作是弓步弯腰,抛球前手前伸至台面中心线附近,有时甚至越过中心线,抛球时手回缩顺势将球抛出,抛出后球呈明显抛物线运动轨迹,球发出前的击球点一般在边角附近,有时甚至超出边角线,从中线抛出到边角击球是明显的斜抛,因而犯规。
看丁宁的比赛,很多发球严格对照规则都是犯规的,但为什么以前没判或者很少判犯规,可能与中国乒乓球太强势有关,而国内对此规则又一贯宽松,所以一般裁判不愿在这个问题上对丁宁较真。但这次伦敦奥运女单决赛却好是两名中国选手,谁输谁赢对中国这块金牌没有影响,判严格一点不会引起中国的强烈反响,所以裁判才如此严格判罚。当然依我看还不够严,丁宁还有很多正手斜抛发球没有被判罚。这样的判罚对丁宁以及中国乒乓球队是好事,可以教育他们好好按规则比赛,但中国女乒的几位教练太没素质了,不好好反思丁宁发球的问题所在,却责怪裁判。


丁宁的下蹲发球为什么违例

  裁判给出的解释是抛球高度离球台不够16cm。
  丁宁,1990年6月20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主力队员。
  丁宁1996年开始练习乒乓球,2003年进入国家青年队,2005年进入国家一队。2009年,丁宁获得职业生涯首个世界冠军,跻身主力层。2011年5月,丁宁获得鹿特丹世乒赛女单冠军,国乒历史上第13位吉·盖斯特杯得主。2012年伦敦奥运会获得女单亚军,与李晓霞、郭跃携手在乒乓球女子团体赛中夺得冠军。2013年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之俄罗斯公开赛,获女单、女双两项冠军。
  2015年5月,2015年苏州世乒赛女单决胜局,丁宁意外受伤但依旧顽强坚持到最后,最终4-3力克刘诗雯夺冠。


丁宁的下蹲式发球,有什么优点吗?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在当今世界乒坛中,使用下蹲砍式发球的选手寥寥无几,女子顶尖选手中,丁宁更是唯一一位使用下蹲发球的选手。对手对这一发球的熟练度较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接发的难度。由于使用下蹲发球的选手太少,一般来说,外国选手由于很少有关于丁宁下蹲发球的针对性练习,因此很难控制住这一发球。而中国队的主力们,由于主力之间在队内训练中很少互相训练,只有在大赛前的适应性训练中会进行配合训练,因此对丁宁的这一发球也不甚熟悉。



我们在比赛中经常能够看到丁宁通过下蹲砍式发球直接得分或者是创造进攻机会,而她的发球之所以能够使用带来如此显著的效果,除了丁宁发球本身的高质量之外,很大程度上和下蹲发球本身的特点有关。

丁宁使用下蹲砍式发球时,通常先弯腰将球抛起,同时腿部下蹲降低重心,当球下落至与球拍等高时,球拍由后向前将球砍出去。丁宁的发球之所以在比赛中效果斐然,关键在于丁宁下蹲发球旋转和落点变化的配合相当出色。丁宁下蹲发球可以分别用正反手两面胶皮进行,因此出球旋转包括了左侧旋和右侧旋两种完全不同的旋转,同时再结合侧上旋和侧下旋的配合,丁宁的发球旋转更加诡秘多变。而且只有在丁宁出手的前一刻,对手才能看清丁宁发球使用正反手的哪一面,压缩了对手的判断时间。此外,丁宁的下蹲发球长短结合得十分巧妙。一方面,丁宁可以发出旋转强烈的台内短球,相似的动作又能发出急促的底线长球。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丁宁下蹲发球威力十足的背后,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长期练习下蹲发球带给丁宁的膝盖极大的负荷,她中途一度因为膝盖的积水问题而减少了这一发球的使用比例。

丁宁的发球在女线上算比较突出的,发球旋转强,变化多。她最常用的有3套发球,侧旋、钩子和下蹲砍式发球。早期她以下蹲砍式发球为主,但现在一般以侧旋为主,配合钩子,关键时刻或落后时才会采用下蹲发球,这样往往能收到奇效。

丁宁的下蹲砍式发球有以下几个优点:

1.旋转强。由于下蹲发球的特点,是从上往下砍,能充分发力,所以比一般的发球旋转要强一些。

2.隐蔽性强。由于触球部位相对隐蔽,再加上接触球的瞬间速度快,下蹲发球能根据触球部位的不同发出侧上下旋,迷惑性比较强,对方难以判断。

3.一般下蹲发球不太容易发短,但丁宁这方面掌握得相对较好,可长可短,这就给对方的接发球增加了一些难度。

4.丁宁的下蹲发球以前只能用反面发出右侧旋,相对单调一点,后来在孔令辉和陈彬的要求下,加了正面发球,这样就能发出左侧旋,这样在接触球的一瞬间,丁宁的下蹲发球能发出4种旋转:左侧下,左侧上以及右侧下、右侧上,等于变化增加了一倍。再加上落点的变化,无形中又让对手增加了不少接发球的难度。

5.目前女线上使用下蹲发球的运动员极少,使得其他运动员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丁宁的下蹲发球。

不过,丁宁的下蹲砍式发球也存在弱点,主要是由于发球后需要快速站起,这样对后续衔接有一些影响。这也是教练要求她增加发球套路,避免过于依赖下蹲发球的主要原因。另外,下蹲发球对膝盖压力大,容易受伤,随着丁宁年龄的增加,下蹲发球的比例肯定会有所减少。

当然,这除了年龄和身体因素,也要战术上的考虑,毕竟再好的发球发多了对手就适应了,好钢用在刀刃上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作用。

丁宁的下蹲发球对国乒队友作用不大,而对外协会选手比较有效。这就是适应和熟悉程度的缘故吧。所以,既要把每一套发球练精,又要丰富发球套路,这是提高发球威胁性的不二法门。

这次世乒赛卫冕成功,下蹲发球起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说明丁宁的这套发球依然很有威力。

d丁宁的高抛后下蹲,球拍直着“砍”过去,难以预料她究竟是用哪面胶皮摩擦发力。所以说威力很大。2014东京团体世乒赛进入到半决赛的争夺,中国女团迎来新加坡队的挑战,首场比赛,中国队的李晓霞以3-1(8-11、11-8、11-5、11-7)逆转冯天薇。第二场比赛,丁宁仅用时20分钟就以3-0(11-6、11-3、11-6)战胜于梦雨,中国队大比分2-0领先。第三局在4-3时,丁宁单膝跪地反拉得分,但是膝盖重重的磕了一下地面。丁宁立刻站了起来,伤势没有大碍。丁宁的下蹲式发球一直让于梦雨不太适应,6-3领先时,于梦雨喊了暂停,但是没起到什么效果,丁宁11-6再下一城。轻松的以3-0拿下比赛。这场比赛全部用时仅有20分钟。大比分中国队2-0领先新加坡。

丁宁的下蹲时发球优点很多,一是可以锻炼股四头肌,使自己的大腿更有力量,二是可以锻炼臀大肌,是屁股丰满,俗称蜜桃臀,三是锻炼肠道的蠕动能力,让食物消化的更彻底,节约粮食还不便秘,四是锻炼括约肌,专门治疗尿失禁。大家喜欢不妨跟丁宁练习一下,自己体会感受更真!



下蹲砍式发球,最大的特点就是旋转性强,丁宁会反手砍,也会正手砍,正手砍出的球是会拐弯的,反手的球比较冲,一般都是直接接出台,下蹲砍式发球,除非研究透彻,如果没有研究透彻,是非常不好接的一个发球,要不直接打出台,要不只敢轻轻搓一板,然后丁宁上手,但是近几年来,因为改球旋转已经大幅度减弱,没有以前的威力了。



随着丁宁淡出乒乓球赛场,丁宁的下蹲式发球也很难在赛场看到了,还是觉得很可惜的。

奇特的发球也会产生奇特的效果,丁宁的下蹲式发球常常让对手一筹莫展,说明这种发球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很少有人用下蹲式发球,所以,丁宁的下蹲式发球便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只丁宁那么一比划,对手就有点眼花缭乱,有点慌了,于是出现接发球失误,或者接出质量非常差的球,给丁宁发球抢攻的机会。

下蹲式发球与普通发球还是有着明显的旋转,速度和落点的区别,再加上丁宁发球后的进攻非常犀利,给对手足够大的压力,所以下蹲式发球也显得威力很大。

某种动作发出某种球,那些花里胡哨的发球动作并不只是唬人的,确实会发出比较特别的球。就像伊藤美诚的发球,看得人眼花缭乱,很夸张,很神秘,过来的球威胁也比较大。

乒乓球比赛中发球环节至关重要。在发球上多下一些功夫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主要目的就是迷惑对手,发球无非就是那几种转法,乒乓球的发接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掌握好发接发,就可以使自己处于主动,所以,换一种发球方式让对手接发球心慌不得要领,从而通过自己的发球达到得分的目的。

下蹲发球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运动员就开始有人使用(如中远台直拍两面攻选手王传耀)。下蹲发球属于上手类发球,实践中基本有两种发法:一种是身体站立时就将球抛起,然后成下蹲姿势击球;另一种是身体成半蹲姿势,做发球动作。第一种发法可以利用身体动能,容易将球发转,但对腿部力量尤其是膝盖要求较高。

横拍选手发下蹲球比直拍方便些,直拍选手发球时需变化握拍方法,即将食指移放到球拍的背面。下蹲发球可以发出左侧旋和右侧旋,在对方不适应的情况下,威胁很大,关键时候发出高质量的球,往往能直接得分。

乒乓杂志,柯南话乒乓,醉爱西红柿的来龙去脉,基本技术,丁宁特点,大体勾勒且点睛啦!

所谓发球技术,追求的目的以旋转或非旋转的变换,掌握主动权,或主导权,兵法云,先发制人尔!早期直板的也有运用,就是只能换成横板式握法,发球后,立即返回来还是直板打法。此后横板因为反手攻击优势,运用砍式发球增加实力也就顺其自然了。比较传统的横板正反手发球,时空间扩大了,发球力量和角度有所增加,也似乎增加了变化无常。不过,用的人一直不多,大概与较难掌握击球点,也许与姿势不雅,或者感觉无所谓有关吧,无非上下旋,左右旋,加上二者因结合而产生的左右侧上侧旋转。习惯的队友和同行,没感觉多大优势。艺无止境,下蹲式砍发球,迄今没有最彻底的研究,其实有潜力可挖的。

与直板发球相比,手腕利用空间差不多了。但是与之较量,可利用接触面并无优势,因为要顾及发球的准确和稳定性,实际上,发球者有点收着,即控制小臂和手腕的,很多看着大刀一般的动作,触球一瞬间,亦然减弱力量了。第二,不断改革而推出的材料和体积乃至重量和球体内空间的变化,特别是到了40克左右,期待那般力量带动旋转的效率,其实,白云千载空悠悠悠。。。有一点改良建议,利用生胶,颗粒长短或质量差异的,当然仅限于新秀。或可有寸进?哈哈O( _ )O,总之,靠发球一张牌,洗不了牌局!国际乒联嘛,内行折腾内行,够狠!

更有利于发力和制造旋转!


上一篇:索尼lt30i

下一篇:纸醉金迷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