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割席典故
管宁割席,汉语成语,拼音是guǎn níng gē xí,意思是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中止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朋友,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管宁割席典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管宁割席典故 【拼音】guǎn níng gē xí 【成语故事】汉朝末年,读书人管宁与华歆从小在一起读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两人性格不一样,管宁读书刻苦,不贪慕富贵,华歆行事浮躁,羡慕荣华富贵,渐渐地管宁厌恶他,就把两人共坐的席子割成两半,分席而坐,从此两人断绝交情。 【出处】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解释】管宁:人名;席:坐卧用的编织物。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 【相近词】割席分座 【成语举例】像那种不仁不义的朋友,早该“管宁割席,一刀两断。”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南朝·宋)刘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译文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经,两人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原属《德行》第十一则。 成语演变 【割席断交】席:坐席,草席。把席割开分别坐。比喻朋友绝交。 “管宁割席”的故事传颂至今,人们一直把管宁作为不慕荣华,不贪金钱的典型加以宣传。但管宁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只采取绝交的态度,实在过于片面。 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便断然绝交,有点苛求于人,但是,华歆贪慕虚荣,就不能怪管宁割席断义。 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谨慎交友。 成语启发 1、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更好。 2、不要被金钱和名誉迷惑了,失去了自我,否则很难交到好的朋友。
管宁割席告诉我们什么
《管宁割席》告诉我们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更好。不要被金钱和名誉迷惑了,失去了自我,否则很难交到好的朋友。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割席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中止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朋友。
管宁华歆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 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后人警示: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
管宁华歆的故事是什么?
故事一:园中共锄说的是管宁华歆两个人有一次一起在园子里锄地,地上有块金子,管宁看见又扔了出去,而华歆捡起来却很是欢喜,管宁劝说不义之财不可得,华歆却还是舍不得的左看右看,管宁看了只得摇头叹息。故事二:割席断交的故事是说两个人读书的时候,门口有贵族乘着华丽的马车经过,管宁专心读书,对马车视而不见,而华歆却盯着那车看的津津有味,还时不时的发出羡慕的感慨,于是管宁割断了席子以示断交之意,并且对华歆说道:“以后你不是我的朋友。”管宁(158—241年),东汉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临朐)人,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的后代。著名隐士。华歆(157—232年),东汉平原高唐人(今山东高唐县)。汉末名士,曹魏重臣。扩展资料这两个故事显示了两人的志趣,预示了两人的未来。管宁弃金、割席绝交,说明他抱守名士之则,不慕荣华,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处事刻板、缺乏容人之量。他后来终生不仕,成为经学家。华歆则追求治世、务实,后来仕途顺利。华歆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比较柔和。他被曹操征召后,朋友故旧送了许多礼物。如果直接推却,无法保全朋友面子。于是华歆全部接受,暗暗作了记号。临行登船时,说路上不安全,带值钱的东西就更不安全了,以此为由,将礼物全部归还。既照顾了朋友之谊,又保持了自己的清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管宁百度百科-华歆
管宁跟华歆的关系如何?
管宁和华歆二人一起在菜园中锄地,见到地里有一片金子,管宁把它当作砖头瓦碴一样的东西,照旧锄之,不予理会;华歆却把它拾起来,然后扔了出去。二人曾在同一张席上读书,遇有达官贵人从门外经过,管宁依旧读书,不受影响;华歆却把书抛在一边,出去看热闹。管宁便把席子割为两半,跟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有关古今名人交友的故事2秀才张劭,字元伯,乃汉明帝时人,汝州南城人氏。自幼奋志读书。有弟张勤同在家务农耕种,以供六旬老母。时到东都洛阳应举,于客店遇秀才范式正危于时疫之中。式字巨卿,乃楚州山阳人氏,年四十岁。元伯扶救巨卿于垂危之际,二人结成生死之交,式为兄,伯为弟。二人已误考期,时值重阳节,临别,相约于明年今日,巨卿到元伯家相会,元伯言设以鸡黍相待。到明年,巨卿因家中衣食所累,忙苦之中,到日邻舍俸酒插萸,方想起鸡黍之约。其心慌极已碎,盖因相隔千里之遥,非一日可至。闻‘人不能日行千里,魂行千里’之说,特以死而赴。元伯是日终日伫立而待,至夜半方迎来巨卿,乃魂魄也!后元伯急赴山阳,半月至。见兄棺,亦自刎而求同葬,以死相报耳。盖义约之重,过生死也!来源网络
管宁华歆是个什么样的人
1、管宁的特点——淡泊名利,性淡气清,爱憎分明。管宁,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人。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汉末天下大乱时,与邴原及王烈等人至辽东避乱。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并引来大量同是逃避战乱的人,管宁就开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于接受他的教导。直到魏文帝黄初四年(223年)才返回中原,辽东太守公孙恭亲自送别。此后曹魏几代帝王数次征召管宁,他都没有应命。正始二年,管宁逝世,享年八十四岁。著有《氏姓论》。
2、华歆的特点——唯利是图,易受诱惑,用心不专。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 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 ,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汉灵帝时华歆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因病去官。又被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后任豫章太守,甚得民心。孙策破刘繇后,华歆举豫章降,被奉为上宾。
华歆与管宁是什么关系?
管宁好学,结交了几个学友,一个叫华歆,一个叫邴原,三个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有一天,华歆管宁在园中锄菜,管宁锄出一块埋藏的黄金,但视如不见,华歆拿起来看了看,又扔下了。过了几天,两人正在屋里读书,外头的街上有达官贵人经过,乘着华丽的车马,敲锣打鼓的,很热闹。管宁听如不闻,继续认真读他的书。华歆却坐不住了,跑到门口观看。车马过去之后,华歆回到屋里,管宁却拿了一把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从中间割开,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出自《世说新语》,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和华歆的区别
在我读了魏晋风度讲的管宁与华歆的故事之后,我觉得管宁和华歆都非常有才华,但是又觉得管宁和华歆还是有区别的,管宁淡泊名利,但是华歆却不是这样的。
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
只见管宁抬起锄头,一锄下去,“当”一下,碰到了一个硬东西。管宁非常奇怪,将锄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过来。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闪闪发光。管宁定睛一看,是块金子,管宁不爱金子所以就放下了。
华歆看到金子不由得心里一动,赶紧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块捧在手里仔细端详。
管宁见状,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华歆说:“任何钱财应该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的。”
华歆听了,嘴里说:“这个道理我也懂。”手里却还捧着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后来,他实在被管宁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可是他心里还在惦记金子,干活也没有先前努力,还不住地唉声叹气。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腾起来,一片鼓乐之声,中间夹杂着鸣锣开道的吆喝声和人们看热闹吵吵嚷嚷的声音。于是华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而管宁却不为所动,继续读书。
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乘车从这里经过。一大队随从佩带着武器、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呼后拥地保卫着车子,威风凛凛。再看那车饰更是豪华:车身雕刻着精巧美丽的图案,车上蒙着的车帘是用五彩绸缎制成,四周装饰着金线,车顶还镶了一大块翡翠,显得富贵逼人。
华歆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着人群尾随车队细看。管宁对这个一点也不感兴趣,一脸无奈的看着华歆。最后就发生了管宁割席的故事。
他们俩其实没什么区别,只是管宁不愿意做官,华歆喜欢为国家工作,但是管宁喜欢隐居山林,他们俩也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也没有管宁好华歆坏的区别,只是他们的志向不同。
他们的志向不同,所以他们的结果也不同,华歆当了官,管宁一生没有做官。这就是不同的选择造成的结果不一样,所以一定要选择好。
管宁和华歆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
管宁和华歆二人一起在菜园中锄地,见到地里有一片金子,管宁把它当作砖头瓦碴一样的东西,照旧锄之,不予理会;华歆却把它拾起来,然后扔了出去。二人曾在同一张席上读书,遇有达官贵人从门外经过,管宁依旧读书,不受影响;华歆却把书抛在一边,出去看热闹。管宁便把席子割为两半,跟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有关古今名人交友的故事2秀才张劭,字元伯,乃汉明帝时人,汝州南城人氏。自幼奋志读书。有弟张勤同在家务农耕种,以供六旬老母。时到东都洛阳应举,于客店遇秀才范式正危于时疫之中。式字巨卿,乃楚州山阳人氏,年四十岁。元伯扶救巨卿于垂危之际,二人结成生死之交,式为兄,伯为弟。二人已误考期,时值重阳节,临别,相约于明年今日,巨卿到元伯家相会,元伯言设以鸡黍相待。到明年,巨卿因家中衣食所累,忙苦之中,到日邻舍俸酒插萸,方想起鸡黍之约。其心慌极已碎,盖因相隔千里之遥,非一日可至。闻‘人不能日行千里,魂行千里’之说,特以死而赴。元伯是日终日伫立而待,至夜半方迎来巨卿,乃魂魄也!后元伯急赴山阳,半月至。见兄棺,亦自刎而求同葬,以死相报耳。盖义约之重,过生死也!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