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修史传统对文明传承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文化,特别传统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在人类历史中,文化,文明正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方式延续下去,又借助人们的不断创新而造成变化,由量变的积累和积淀,而导致质的飞跃、从而形成在质上明显不同的进化着的文化、文明的历史。
(一)传统文化的优秀性。
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文化瑰宝,就是现在的人,也未见的能够达到那样的思想高度,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加以传承的精神财富。比如孟子说,当一个国家不仁义的时候,持有正义的一国就可以高举正义之旗,前去讨伐,这一论点同现在国际上那种“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何其相似乃尔;再比如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入侵时所积淀出的精忠报国精神,与现在提倡的荣辱观也有一脉相承之处。
(二)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
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特别是农耕文明和官僚文化,重农轻商,过分仰仗仕官阶层,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商业文化,缺乏产权意识和诚信意识。皇帝讲究的是分封诸侯,家庭讲究分家单过,因此中国人很难出现那种巨型的跨国超大型企业,靠股份这种形式把分散的资产联合起来在中国则变得更加艰难,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摈弃的。
中国古代重史传统的表现
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历史的民族,史学传统则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心理结构的核心要素,史学文化也成为中华民族之道德、文化及国运、族脉所托命之本。历来的政治家盛倡以史为鉴,那是因为他们认为史学历记成败祸福古今之道,因而有益于治道。但若从中华民族自身整体上看,史学乃是用于支持全体成员道德生活信念的学术文化载体。所以有学者指出:“学者之先务,不当专求执德以御史,而惟宜治史以畜德矣。”此乃悟得中国古代史学真谛的会心之言。晓然于此,才有可能明了中国古代史学的精神文化传统,并可明白今日史学发展的方向路径。
以文为诗讲的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在诗歌史上有什么意义
所谓的“以文为诗”,即以散文的篇章结构、句法及其虚词、虚字入诗,使诗歌呈现出一种如散文般的平实自如、天然入妙,能够更痛快畅达地叙事、抒情。
一则是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对文人自由精神的禁锢,二则乃宋代理学对文人思想的束缚,加上唐代古文运动“道统文学”的负面影响,使宋代文人个性难以自由发展、自由表露,形成内敛的性格。由于唐代诗歌的巨大成就,迫使宋代文人不得不另寻诗歌创作新路;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也促使着宋代文人们以文学为武器,针砭时弊,激扬爱国情感,这些均使宋代文人顺理成章地走向“以文为诗”。
“以文为诗”是中国文人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以文为诗”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内容,为后来苏轼的“以文为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唐以后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的诗歌,与“高云之游空”的李白诗和“乔岳之矗立”的杜甫诗之所以能够相提并论,就在于他以“以文为诗”开辟了“流水之行地”的新境界。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要尊重历史?
所谓吃一堑长一 尊重历史就是让古人吃一堑 咱们长一智 你说真正的真正的历史是不会写进书里 也不尽然 没有写在正史里的内容 一般是无关紧要的事或是皇帝认为很丢脸有损国体的事 如果是因为皇帝认为很丢脸而没有写 那么我们看到的历史正好是完美的历史经验 你也可以参考野史外传名人传记来了解历史那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认为尊重历史并不代表一定要让一部以取悦大众为主要目的的穿越剧还原历史真相 想看历史真相 书籍或是中央9台的纪录片会更加适合 穿越剧不过就是借用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世界观和人物名称 仅此而已 所以不用执着于穿越剧和历史真相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他们之间没有关系 尊重历史的意思我觉得应该是 人们要正确的看待某一历史事件 不能随意的篡改编排 并把篡改和编排过的内容当成历史真相来传播和教育下一代 比如几年前的日本教科书事件 硬把侵略说成是拯救 那就是不尊重历史 所以所有国家都会谴责他 不仅是中国
历史究竟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历史
正如一楼的所说,历史的作用在于让你不用第二次走错了路 我们需要了解历史 通过了解历史,我们能发现我们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落后于别人;我们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我们落后于别人......从而避免我们再次走错了社会发展的路,同时我们也能通过历史了解我们现在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才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讲个故事吧,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神风敢死队”,这个是日本在二战末期组建的一个部队,这个部队的作战方式是自杀式进攻,他们驾驶装满炸药的飞机撞向盟军的舰艇、港口、城市......这个战术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是非常有效的,但是盟军可以分析他们的作战特点从而加强自己的防御体系,但是日本人呢,他们是没有办法回去的,也就是说,他们不能把自杀性攻击的技巧传给别人,或许有一群日军飞行员攻击后发现了盟国的一个防御漏洞,可是他们已经无法告诉别人了!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发现别人的漏洞,也弥补自己的漏洞! 读读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我骄傲,因为我们的前辈有如此慷慨的英雄人物。 我想起了一部小说,小说的背景是二战前期,当时德国正在进攻法国,法国兵员不足,于是当时的法国 *** 就给那些原愿意参军的黑户口加入法国国籍。 当时有个年青人,他的母亲是个 *** ,正是因为这一点,这个年青人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祖国是哪里,当他听说法国实行这样的政策的时候,马上就报名了,他为了让自己有一个祖国,不惜身死,参加了战争!作者是这样写的:“看着这个可怜人,我同情他,因为他连哪里是他的祖国都不知道,只能帮助别人保卫别人的领土。”
易经重史巫纷若是什么意思,求详细通俗解
巽卦: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像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九二是刚爻,刚爻往往不逊顺,且九二与九五敌应,这些都容易引起九五对九二的怀疑。所以九二表现得非常逊顺,居于床下,同时还主动请祝史、巫觋这些善于沟通人与鬼神的关系的神职人员,往来传话,与九五疏通关系,终于使九五解除了怀疑,从而获“吉,无咎”。正如象传所说:“纷若之吉,得中也。”居中则无过刚之弊,能逊顺从上。
这一爻是说,屈伸适当,可获吉祥。
长乐老顺事五朝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爻解】此为巽卦的第二爻。史,祝史,管祭祀。巫,女巫,管通神。这是说:跪伏在床下,用祝史女巫敬神的虔敬态度进行盛大祈祷,吉祥而无过错。九二阳处阴位,中而不正,上与九五而敌,意以过分卑顺的态度去取得君王的信任。《象传》说:“纷若之吉,得中也。”这是说,九二不得不过分卑顺,其实他还是守中正之道的。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什么?
国家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夏是我国普遍认为的第一个国家,(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字记载,在一些权威史书(如全球通史)中认为商为第一个国家。)之所以认为是夏,是因为:①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说明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②国家是阶级统治。这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是哪个阶级的统治。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都来源于它们的经济统治,而一个阶级的经济统治又必须依靠它的政治统治来维护和巩固,因此国家政权总是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合力量,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一般都是通过国家意志来实现的。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封建制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的统治。③国家是机器。它形象地指出国家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国家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有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能力和有行使这种权力的官吏(干部),有实现这种权力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强制机关,还有供养官吏与强制机关的捐税和国债。这3项构成一种组织力量和物质力量,即特殊的社会权力。这同时也说明了国家与部落的区别:1.部落是生产力不发达时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是公有制。国家是私有财产出现的产物;2.部落民经济状况平等,而国家中有明显社会分化;3.国家有强制机关。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生产力获得很大发展,禹之子启建立夏朝。原有的部落领导者占有大量财富和土地,成为国家贵族。同时,夏朝已拥有军队,监狱等国家机器。所以,夏是第一个国家,三皇五帝只是部落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