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数学可能损伤大脑,有哪些科学依据
有国外媒体报道,一项研究显示,害怕数学可激活和生理痛有关的大脑区域。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伊恩-里昂斯和西恩-贝洛克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撰文说,一个人对一项数学任务的焦虑越高,和检测内脏威胁有关的大脑区域就越活跃。这些研究报告的作者说,以前的研究显示,社会排斥或创伤性精神崩溃等其他心理压力类型也可引起生理痛的感觉。但他们在这项新研究中分析了和预感一个诱发焦虑事件有关的疼痛反应,而不是和压力事件本身有关的疼痛。这些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结果表明数学任务本身并不令人痛苦,但对它的思考却令某些人很不开心。他们在名为《数学伤害》的研究报告中说:“数学可能很难。对那些患有高度数学焦虑症的人而言,数学和紧张、忧虑和恐惧有关。有趣的是,这种关系不会体现在数学成绩中,这意味着数学本身不会造成伤害,是对数学的预感令人不快。我们的研究显示,激活疼痛网络使人产生期待一个可怕事件令人痛苦的直觉。这些结果可提供一个潜在的神经机制,解释高度数学焦虑症患者倾向于避免数学和数学有关情形的原因。我们提供了表明数学焦虑主观体验本质的最早神经证据。”“我们的研究显示,激活疼痛网络使人产生期待一个可怕事件令人痛苦的直觉。这些结果可提供一个潜在的神经机制,解释高度数学焦虑症患者倾向于避免数学和数学有关情形的原因。我们提供了表明数学焦虑主观体验本质的最早神经证据。”不得不做数学的预感可触发和生理痛有关的大脑区域。
为什么我看了数学头痛啊
1、上课前要调整好心态,一定不能想,哎,又是数学课,上课时听讲心情就很不好,这样当然学不好!
2、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作到耳到、眼到、手到!这个很重要,一定要学会做笔记,上课时如果老师讲的快,一定静下心来听,不要记,下课时再整理到笔记本上!保持高效率!
3、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别人谈论最讨厌的课时,你要告诉自己,我喜欢数学!
4、保证遇到的每一题都要弄会,弄懂,这个很重要!不会就问,不要不好意思,要学会举一反三!也就是要灵活运用!作的题不要求多,但要精!
5、要有错题集,把平时遇到的好题记下来,错题记下来,并要多看,多思考,不能在同一个地方绊倒!!
总之,学时数学,不要怕难,不要怕累,不要怕问!
你能在这里问这个问题,说明你非常想把数学学好!相信你会成功的,加油吧!!!
做一段时间数学题就头疼怎么办?(求回答)
一看到数学题就头疼可能是因为你对数学不感兴趣。一般人对自己不感兴趣、不擅长的东西就会感到头疼。数学的学习要靠自己去发现其中有趣的奥秘。当你自己做出一道很有趣的题,就会有满足的成就感。没有谁生下来就是天才。都是靠后天努力得来的。喜欢学、愿意学,就是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我们不要一味做题,要掌握技巧。要勤于思考,熟悉公式定理,注重学习效率。其次还要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让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家长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时间安排,不要增加孩子心理负担,多给孩子一些陪伴。 提高数学做题速度的小窍门:1、熟悉基本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解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对一些基本的、常见的问题,前人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常用的解题程序,我们一般只要顺着这些解题的思路,遵循这些解题的步骤,往往很容易找到习题的答案。2、审题要认真仔细。对于一道具体的习题,解题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这是获取信息量和思考的过程。读题要慢,一边读,一边想,应特别注意每一句话的内在涵义,并从中找出隐含条件。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读题、思考的习惯,心里着急,匆匆一看,就开始解题,结果常常是漏掉了一些信息,花了很长时间解不出来,还找不到原因,想快却慢了。所以,在实际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审题要认真、仔细。3、认真做好归纳总结。在解过一定数量的习题之后,对所涉及到的知识、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使解题思路更为清晰,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于类似的习题一目了然,可以节约大量的解题时间。4、熟悉习题中所涉及的内容。解题、做练习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学习的全部,你不能为解题而解题。解题时,我们的概念越清晰,对公式、定理和规则越熟悉,解题速度就越快。因此,我们在解题之前,应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做简单的练习,先熟悉、记忆和辨别这些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其涵义的本质,接着马上就做后面所配的练习,一刻也不要停留。5、学会画图。画图是一个翻译的过程,,把解题时的抽象思维,变成了形象思维,从而降低了解题难度。有些题目,只要分析图一画出来,其中的关系就变得一目了然。尤其是对于几何题,包括解析几何题,若不会画图,有时简直是无从下手。因此,牢记各种题型的基本作图方法,牢记各种函数的图像和意义及演变过程和条件,对于提高解题速度非常重要。6、先易后难,逐步增加习题的难度。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简单的问题解多了,从而使概念清晰了,对公式、定理以及解题步骤熟悉了,解题时就会形成跳跃性思维,解题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在学习时,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先去解那些看似简单,却很重要的习题,以不断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随着速度和能力的提高,再逐渐增加难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什么我数学题目做很多,会头很痛
一,可能与自身特质有关,本人也属此种情况,虽然喜欢数学,但时间久了,沉浸其中,就有点头晕脑胀无法自拔;
二,建议你不要做太久数学题,追求效率,比如这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做数学,时间不多,但效率极高,这才是高效学习法.如果拿不下,那就先放一旁,只要问题在头脑里,你会时不时会去想,不要一直沉浸在那种氛围里;
三,建议你在累了的时候,换个科目,要么英语语文之类,与数理不同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放松,调节,缓冲,还能学习,或者古诗词诗歌散文之类的,转换下思维方式,方法得当的话,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选择适合自己的调节方式,放松过程同时也是学习其他事物的过程,一举两得!
想得脑壳疼的数学题
1、选A
xy=xz成立,则
①X = 0,Y、Z可以是任何数,此时除A不一定成立外,其余BCD都成立.
②X ≠0,Y = Z。此时ABCD均成立。
2、
1.45235235235……
= 1.1 + 0.352352352……
= 1.1 + 352×0.001001001……
= 1.1 + 352×(0.001001001……×111)/111
= 1.1 + 352×0.111111……/111
= 1.1 + 352×1/9×1/111
= 14509/9990
= 1又9990分之4519
做脑CT对大脑有什么危害,会杀死脑细胞吗?脑细胞还能恢复吗?
CT是采用全扫描的 会杀灭一些白细胞
只是会杀掉一部分白细胞 可以照后多吃鸡蛋和豆浆能恢复的CT检查是医院中常见的检查,对身体有一定辐射,但因辅射时间短,辅射次数少,对身体的损害微小;
常规的CT检查对大脑几乎没有危害,患者可放心,消除疑虑,治疗病症;
生活护理:
注意休息,稳定情绪,注意适当补充营养;建议CT检查后可以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这些弱碱性的食物.
经常发脾气会损伤脑细胞影响智商吗
经常哭闹,发脾气会对脑细胞有一定的损伤,还会影响肝,脾脏和胃。
对智商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那要看那个人到底是不是个一天到晚就发脾气的人,婴幼儿经常哭闹发脾气容对智力成长有一定的局限性,年轻人发脾气容易变老,老人经常发脾气容易老年痴呆,老年妄想症,出现疯癫状态。
修身养性,多看看中国那些古代智慧的书籍。例如老子的无为智慧,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
读诗使人聪慧,读史使人明智。读书的确可以修身养性。
前提是读的都要是好书!出发点要是好的,一切都会好的。
教育/科学 -> 理工学科 -> 数学1+1=?
一种答案:1+1=0
(你是头脑比较零活的人)
这种人适合做人事工作,他可以用一个人对付另一个人,自己鱼翁得利,比较会整人,仕途会爬的很快,用谁交谁,真正的朋友很少。
第二种答案:1+1=1
(你的学历可能比较高,明知道等于二,但认为不会出现这么简单的问题,脑子比较复杂)
这类人的优点是一般具有管理协调能力,具有凝聚力,能让两个人拧成一股绳,这种人适合做企业的领导者。
第三种答案:1+1=2
(一般幼儿园小朋友会脱口而出)
这类人具有原则性,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我都按规律办事,做事严谨,比较适合做学者,科学家,如搞搞"神七"等
第四种答案:1+1=3
(你属于家庭主妇型),
这样的人将来一定会是好丈夫、好妻子型,会生活的人,和这样的人结婚比较幸福。
第五种答案:1+1>2
(你是外向型人,做事有激情)
这样的人能把每个事物的优点发现出来。有头脑。能把有限的力量发挥至无限,可以做政治家、军事家等。
第六种答案:1+1=王
(你属于不无正业型,也可能你是小学在读)
这样的人做科研工作或做技术开发。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强。
第七种答案:1+1=丰
(你很冷静,看问题有深度)
这种人做发明家比较合适,想象力丰富,而且逻辑思维能力强。
第八种答案:1+1=田
(你很有思想,喜欢换位思考)
这种人空间想象力丰富.做设计师比较合适.
第九种答案:是我同事女儿回答的。
(庵秩撕苣压槔啵?
在小丫头二岁的时候(当时他只认识二十以内的数字)我两只手每只手伸出一个食指。靠在一起问她:“宝宝,一个加上一个等于几个”她大声说:“11”。 (我晕)
数字如此之大,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
1+1=1表示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生了一个宝宝
1+1=3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生了一个小宝宝后成了一个三口之家
1+1=4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生了一对双胞胎,成了一个四口之家
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着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16 = 5 + 11, 18 = 5 + 13, ……等等。有人对33×108以内且大过6之偶数一一进行验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严格的数学证明尚待数学家的努力。
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难题的热情,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数学工作者,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
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
你高兴,所以我高兴。朋友,希望你早日从困惑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