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的来源是什么?
“负荆请罪”的来源是汉朝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白璧微瑕等成语均出自本篇。负荆请罪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fùjīngqǐngzuì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古服刑;请罪,犯了错误,主动请求处罚,希望让对方原谅。词语解析:原指廉颇向蔺相如请罪,后被人用作表示真心诚意地向人道歉。造句:我今天来是向你负荆请罪的,昨天我不该出言不逊,实在对不起,请你原谅。既然已知是自己的错,除了负荆请罪以求对方宽容,还有什么好办法?廉颇负荆请罪的行为所以被肯定,就是大家佩服他知错能改的勇气。廉颇深明大义,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此将相和,国家兴。
负荆请罪指的是谁?
负荆请罪指的是廉颇。在蔺相如多次为赵国立功后,便被赵王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知道后非常不服,于是想法设法刁难蔺相如,而蔺相如也只是想法避让。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门,远远的看见廉颇骑着马走过来,他赶紧叫车夫掉头往回走。蔺相如的]客对廉颇的行为非常不满,但蔺相如却告诉他们,自己连秦王都不怕,怎么会怕廉颇,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是因为有自己和廉将军。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后,廉颇羞愧不已。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蔺相如见到廉颇后,连忙热情的迎接。从此二人成为了好朋友,齐心协力保卫赵国。廉颇的结局:廉颇晚年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于是,赵王派遣使者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贿赂使者,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负荆请罪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负荆请罪》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罚的故事,下面是负荆请罪主要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负荆请罪》主要内容 蔺相如在渑池会盟后被封为上卿,官位比廉颇还高。廉颇不服蔺相如,并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听说后则尽量避让廉颇,不与其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是畏惧廉颇,蔺相如却表示要以国家利益为先,廉颇知道后感到很惭愧,就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从此两人和解,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负荆请罪蕴含的道理 1、从廉颇的角度出发 尽管在故事的前期廉颇是个小心眼的人,但他后来认识到了错误并及时向人赔礼道歉,可见廉颇是一个看中国家利益的人,是一个有担当的军人。是人总会犯错,最要紧的是要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更正。 2、从蔺相如的角度出发 蔺相如明明不怕廉颇的挑衅,可始终避让廉颇,说明他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在廉颇低头后,蔺相如也没有难为廉颇,说明他也是一个不计较的人,处处以国为重。这也教育大家做事情要有大局观,以大局为重,不要把个人的恩怨凌驾在国家的利益上。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哪四大名著?
《负荆请罪》最早的出处是《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讲了赵国的大将廉颇最初因不满蔺相如位高于自己,后来被蔺相如的深明大义而感动,最后负荆请罪“将相和”的故事。后来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第四十六回,也有一段负荆请罪的故事,故事主角是李逵,他因听信毛贼谎话,误以为是宋江抢走了刘太公的女儿做压寨夫人,所以砍倒“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并要拿宋江是问。最后众兄弟拦住,误会解除,李逵效仿廉颇,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的来源
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这则成语的荆是落叶丛生灌木,高四五尺,茎坚硬,可作杖。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著,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相如手下的人便以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所以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互相攻击,像老虎一样相斗,结果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我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使他手下的人极为感动。相如手下的人也学习蔺相如的样子,对廉颇手下的人处处谦让。 此事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得自已十分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相如家请罪,并沉痛地说;“我是个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将军对我如此宽容。”
蔺相如见廉颇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杖,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
负荆请罪概括 负荆请罪的意思
1、负荆请罪的故事概括: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2、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告诉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要像廉颇一样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真诚道歉。
3、负荆请罪的意思是背着剂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
道歉时为什么常用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的由来是什么
1、平常在郑重且诚恳地向对方道歉的时候,往往会用负荆请罪这个词。其中负荆指的是背负着荆棘的枝条。我们现在道歉一般是请对方吃饭,或是给对方鞠躬,并不会真的背着荆棘的枝条去见对方。
2、负荆请罪出自汉代史学大家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据说在战 国时期的赵国,由于混池会议后文臣蔺相如功劳颇大,所以被赵王封为上卿,这个 官位在当时要比大将军廉颇高。此事激怒了廉颇,他认为自己是赵国的大将军,是 用自己的刀和血来建立功业的,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小功,地位却在 自己之上。如此一想,廉颇感到更加恼怒,并扬言遇见蔺相如就要当面羞辱他。蔺 相如是个心胸宽广的人,他听到廉颇这番话之后,常常推说自己有病,不去和廉颇相争。
3、蔺相如的门客就十分不理解,蔺相如便向他们解释。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 打赵国,是因为有廉颇和自己在,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他之所以这样忍 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蔺相如的这番 苦口婆心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也是识大体的人,他后悔自己为了官位虚 荣,就把国家的利益置之一边。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棘的枝条,来到蔺相如主动请罪,让他用荆条抽打自己。蔺相如见廉颇诚恳地来负荆请罪,十分宽容地原谅了他。自此以后,这对文臣武将成了好朋友,一齐共商国是。
4、之后,负荆请罪的故事被传为佳话,蔺相如的宽容忍让、以国家利益为 重,廉颇的知错就改历来被人们所称道。如今,人们在向他人道歉时常用负荆请 罪一词,一方面,说明自己已经知道了错误,并且认错的行为发自内心,十分诚恳;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希望对方能像当初的蔺相如那样心胸宽广,来原谅自己。
负荆请罪出自于哪本书
负荆请罪出自于哪本书介绍如下: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个故事中,赵国国相蔺相如因坚持与秦国和平而受到赵王的打压,被免职、削爵。后来,秦军攻打赵国,国内陷入危机。蔺相如主动去找赵王,背着剑杖跪在宫门前,请求恢复职务并赔罪请战。赵王见到蔺相如诚心求武,于是重用他,让他带领赵国军队抵御秦军,并最终战胜了秦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负荆请罪是一种向人道歉、请求原谅的方式,表示自己愿意承担责任并作出补偿。在现代社会,负荆请罪常常被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工作、家庭、社交等。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面对自己的错误或失误,及时负起责任,并真诚地向相关人士道歉处理,不仅可以化解事态,改善关系,同时也展现了人格魅力和胸怀气度。总之,负荆请罪的故事教育了我们要不惧困难和挫折,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追求真理和和平,这是一种崇高的品质。同时,这个故事也带给人们许多启示,提醒我们在处理事物时要谦虚谨慎,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原则,维护自身价值和尊严。
负荆请罪出自哪本书?负荆请罪表达了什么?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是赵国的良将、上卿。他对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位居我上感到愤愤不平,多次向蔺相如寻衅,相如每次都退让避匿。相如对部下解释说:我不是怕廉将军,而是怕二人争斗,必有一伤,秦国会趁机攻打赵国。这样做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听说了这情况,深受感动,自己 *** 了上身,背负荆杖到相如府上谢罪,二人将相交欢,结为生死弟兄。负荆请罪,指主动到对方那里真诚地承认错误,请求处分。 典故中廉蔺二人的先公后私的品质和宽广的胸襟气度,已凝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得到后人的普遍遵从。
负荆请罪的故事和寓意是什么?
负荆请罪的故事:战国时蔺相如因完璧归赵被奉为上卿,赵国将军廉颇心生不服,蔺相如为了保证朝堂和睦,始终回避,廉颇知晓此事,自觉羞愧就脱掉上衣,背上荆条去蔺相如府上请罪。寓意: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知错就改的重要性,知错是一种辨别是非的能力,当然,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有知错而自知并悔改才能真正成长起来。犯错其实是每个人的通病,但犯错之后的态度就很重要,有些人是真心悔过,身体力行,而有些人却是嘴上说说,并不会真心改过,而这样的人往往会失去别人的信赖。负荆请罪的起因: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以及渑池之会两件大功,深得赵王的器重,从一个小小家臣到位列上卿,地位甚至在战功赫赫的大将廉颇之上。因此,廉颇感到不满和羞辱,于是有了之后“负荆请罪”的故事。秦国大臣让赵国献上十五座城池,蔺相如让秦国献上都城咸阳。直到结束,秦国都不敢下手。会面结束,回到赵国,蔺相如因功被封上卿。
负荆请罪的故事和寓意是什么?
负荆请罪的故事: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因为多次立功,被赵惠文王拜为上卿,官位在名将廉颇之上。廉颇因此很不服气,扬言要是遇上蔺相如,就当面侮辱他。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地看见廉颇也乘车迎面而来,蔺相如赶忙命令侍从把车子拐进旁边的小巷,避开廉颇。侍从对蔺相如的做法感到十分不解,认为他躲避比自己官职低的人,过于软弱。蔺相如解释说:“秦王难道不厉害吗?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会怕廉将军呢?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互相攻击,像老虎一样相斗,结果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我这是为了国家的大局着想啊!”此话传到廉颇的耳中,廉颇为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得自己十分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蔺相如府上请罪,并沉痛地说:“我是个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将军对我如此宽容。”蔺相如见廉颇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杖,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负荆请罪寓意:《负荆请罪》故事告诉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要像廉颇一样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真诚道歉。不能居功自傲,像廉颇一样,自以为天下的事都是靠自己一个人的功劳。要以大局为重,像蔺相如一样,不计较个人的恩怨,从国家利益出发,舍小我全大我。扩展资料: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