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勒和贝子的区别是什么?
贝勒和贝子的区别是:贝勒:指贝勒爷,是皇室爵位之一,一般为世袭,与口语老爷不便比较 。贝勒爷,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满语,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复数为“贝子”。后以贝勒、贝子为清代宗室封爵的两个等级,贝勒爷为第三级。贝子:一般指固山贝子,固山贝子简称贝子,原为满语“贝勒”的复数,有王或诸侯之意,是清朝建国后的宗室爵位名,崇德元年(1636)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固山贝子为宗室封爵第四级,低于多罗贝勒,而高于奉恩镇国公。著名贝勒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喇登基为汗时,就设了四个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后金国的建立者努尔哈赤死时,皇太极继承大汗位置。但与其他三位亲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称为四大贝勒时期。他们称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在四人中,皇太极排在最后,这并不表示他的地位低。天命六年(1621)二月,努尔哈赤“命四大贝勒按月分直,国中一切机务,俱令直月贝勒掌理”。这说明他们的地位和权力是同等的。
贝勒和贝子的区别是什么?
贝勒和贝子的区别是:1、爵位等级不同。贝子:第四等的皇族爵位称作固山贝子,简称为贝子。贝勒:宗室封爵第三级,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2、服饰不同。贝子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团,朝服通绣四爪蟒文,蟒袍亦如之,均不得用金黄色,馀随所用。贝勒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七,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三。后缀金花,饰东珠二。吉服冠、端罩皆与郡王同。3、受封人群不同。贝子:属于中国清代贵族爵位名。贝勒:属于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贝勒和贝子的关系:贝勒和贝子是爵位。 清代的宗室男性爵位分十二等:前六位为1,和硕亲王(亲王)、2,多罗郡王(郡王)、3,多罗贝勒(贝勒)、4,固山贝子(贝子)、5,奉恩镇国公(镇国公)、6,奉恩辅国公(辅国公)。所以贝勒和贝子正好差一级。爵位差一级,收入也差不多差一半。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一斛米大概相当于现在200斤。基本上贝勒的年收入核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在360-500万左右;贝子就差不多200-300万的样子。所以即使是贝子收入还是非常丰厚,小康应该没问题。
阿哥,贝子,贝勒有什么区别
1、意义不同阿哥:阿哥是一个满族俗语,即对兄长子辈的互称,清代没有成年的皇子,也指对年纪跟自己相近的男子表示亲热的称呼,尤其是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年轻未婚女子对自己异性朋友的称呼。贝子:固山贝子简称贝子,原为满语“贝勒”的复数,有王或诸侯之意,是清朝建国后的宗室爵位名。贝勒:贝勒爷是皇室爵位之一,一般为世袭,与口语老爷不便比较。贝勒爷,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满语,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复数为“贝子”。2、地位不同阿哥:阿哥是清代没有成年的皇子,在三者中地位最高。贝子:崇德元年(1636)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固山贝子为宗室封爵第四级,低于多罗贝勒,而高于奉恩镇国公。三者中地位最低。贝勒:贝勒、贝子为清代宗室封爵的两个等级,贝勒爷为第三级,高于贝子的第四级,三者中地位第二。3、父亲地位不同阿哥:皇帝的儿子称为阿哥。贝子:贝勒的儿子称为贝子。贝勒:亲王的儿子称为贝勒。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晋朝的宗王官于京师的制度。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每等若干级。十二等大致可分为超品、品级:超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异姓功臣爵位当然是封给异姓功臣的。公、侯、伯、子、男是其中的一部分。异姓功臣爵位分为九等。清朝的爵位分宗室、蒙古、功臣三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阿哥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贝子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贝勒
阿哥和贝勒有什么区别?
一、爵位不同王爷有王爵封号;阿哥无爵位;贝勒宗室封爵第三级,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全称为多罗贝勒。王爷是代表身份的爵位,说大可以比皇帝大,说小可以不如一个县令。关键是看皇帝的信任、手上的权力,在汉朝,“王”其实就是一个诸侯国的皇帝,在自己的封地里面,他比皇帝大。有没有权力要看具体情况。贝勒一般没有什么实权。二、出身不同王爷不一定是王公贵族出身。拥有王爵封号的人还包括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平民被授予称号,如韩信等。阿哥多指清代没有成年的皇子,出身宗室。贝勒属于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三、服饰不同王爷的服饰有专门的规制;阿哥无固定服饰;贝勒的服饰规格低于王爷。扩展资料清朝的王爷共有240多位,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将宗室封爵定为十四等级即和硕亲王、贝勒、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恩将军。和硕、多罗、固山都是满语,和硕意为:一方,那么和硕亲王是王爷等级中最高的一等。清朝封爵方式有两种:一是因军功受封,为功封;一种因皇帝之后而受封,为恩封。按照制度,恩封的后代在承袭前人的爵位时要降一级,降至最后一个等级再袭。但清朝共有十二位王的后人,在继承爵位时无需降级,作为皇帝对其功劳的赏赐,俗称:铁帽子王,即:世袭罔替,配享太庙。顺治六年规定,亲王一子封亲王,余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贝勒之子封贝子,贝子之子封镇国公,镇国公之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之子授三等镇国将军。其后又有所修改。皇太极第五子硕塞便因系皇子而封郡王,后又以军功晋亲王。这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孙,称为“恩封诸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爷 (中国封建时代封号)百度百科-阿哥百度百科-多罗贝勒
贝勒和贝子的区别是什么?
地位不同。贝勒属于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贝勒和亲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如果你把这个分成两个级别。贝勒是皇室爵位之一,一般为世袭,与口语老爷不便比较 。贝勒爷,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满语,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复数为“贝子”。后以贝勒、贝子为清代宗室封爵的两个等级,贝勒爷为第三级。固山贝子简称贝子,原为满语“贝勒”的复数,有王或诸侯之意,是清朝建国后的宗室爵位名,崇德元年(1636)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固山贝子为宗室封爵第四级,低于多罗贝勒,而高于奉恩镇国公。固山贝子,是清朝皇族爵位的一种。在清代早期,贝子一词用来泛指皇族的诸王、诸大臣。但到1636年(崇德元年),制定新的皇族爵位制度,将第四等的皇族爵位称作固山贝子,简称为贝子。贝子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受封贝子者皆为宗室、觉罗及其他八旗贵族 。获取途径有世袭 、恩封、功封和考封数途。
贝勒爷和格格是什么关系,还有郡主和阿哥
贝勒和格格是表兄妹关系。“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贝勒”则是较差一些的爵位了,不一定是皇子阿哥,就是一般的王子也可以封贝勒的。顺治六年规定,亲王一子封亲王,余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贝勒之子封贝子,贝子之子封镇国公,镇国公之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之子授三等镇国将军。其后又有所修改。皇太极第五子硕塞便因系皇子而封郡王,后又以军功晋亲王。这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孙,称为“恩封诸王”。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由此可见,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如,"还珠格格"、"十八格格"......)。顺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从以上事例来看,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已经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作"格格"了,一般均称为"公主"。 但公主的家人也可以在不是很正式的场合叫她“格格”,这是按照她的排行来叫的,如“大格格”、“十格格”等。
我想要贝子.贝勒.郡王.格格的等级(越多越好)还有他(她)们的身世
世子是天子或诸侯之嫡子中的储君称谓。汉朝初期,亲王法定继承人的正式封号为某某王太子,后来为了与皇太子相区别,改为世子,其后历代沿袭称,一般用于继承王爷、诸侯爵位者的正式封号为世子,多由嫡、长充任。
阿哥是满族父母对儿子的称呼,清代皇帝之子均为阿哥,按长幼皇长子称大阿哥。最初大阿哥,并没有皇位继承人之意,康熙帝所立太子为二阿哥胤礽。清末光绪帝无子,慈禧太后乃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准备继承帝位,此时大阿哥方有皇位继承人之意。
清代的宗室男性爵位分十二等:和硕亲王(亲王)、多罗郡王(郡王)、多罗贝勒(贝勒)、固山贝子(贝子)、奉恩镇国公(镇国公)、奉恩辅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爵位不同,俸禄有所差别,宗室爵俸禄: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百度知道》 全称“多罗贝勒”,满文:doro beile 贵族称号,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是清代贵族的世袭封爵。 亲王和亲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如果你把这个分成两个级别,那么亲王加双俸也应该是中间的一个级别。 顺治六年规定,亲王一子封亲王,余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贝勒之子封贝子,贝子之子封镇国公,镇国公之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之子授三等镇国将军。其后又有所修改。皇太极第五子硕塞便因系皇子而封郡王,后又以军功晋亲王。这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孙,称为“恩封诸王”。 贝子:贝子,中国清代贵族爵位名。满语,初为贝勒的复数。在早期满族社会中 ,贝子意为天生贵族 。努尔哈赤确立八旗制度,以子侄为各旗旗主,称和硕贝勒。贝勒下设贝子,全称为固山贝子,属高级贵族。贝子。又称作固山贝子,在清代早期,贝子一词用来泛指皇族的诸王、诸大臣。但到1636年(崇德元年),制定新的皇族爵位制度,将第四等的皇族爵位称作固山贝子,简称为贝子。 清代亲王 根据清乾隆《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一《户部·俸饷》所示,亲王岁银一万两,岁米五千石。 清朝郡王,称多罗郡王, 专用于加封皇族宗室、满洲贵戚以及蒙古、新疆、西藏少数民族之勋贵,为宗室内外藩封爵之第二等。第一等为和硕亲王。朝服、蟒袍、朝珠规制与亲王世子同。 满语“多罗”,其义为礼、道、理。将其放在爵位前面,有“礼的、道的”意思。所以,多罗郡王,简称礼郡王或理郡王。 格格: 顺治十七年(166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①亲王之女:封为“和硕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郡主,侧室所生女为郡君;②世子及郡王之女:封为“多罗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县主,侧福晋所生女为县君;③多罗贝勒之女:亦为“多罗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郡君,侧福晋所生女为乡君;④固山贝子之女:嫡福晋所生女封“固山格格”为县君,侧福晋所生女不受封,称宗女。⑤镇国公、辅国公之女:嫡福晋所生女称“格格”为乡君,侧福晋所生女不受封,称宗女。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 “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百度百科》 希望能够帮到你。
王爷,阿哥,贝勒有和区别
一、性质不同1、王爷:中国封建时代封号。2、阿哥:是一个满族俗语。3、贝勒:是金国爵名。二、称呼对象不同1、王爷:封建时代尊称有王爵封号的人。不一定是王公贵族出身。拥有王爵封号的人还包括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平民被授予称号,如韩信等。2、阿哥:对兄长子辈的互称,清代没有成年的皇子,也指对年纪跟自己相近的男子表示亲热的称呼,尤其是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年轻未婚女子对自己异性朋友的称呼。3、贝勒:满族贵族的称号。三、地位不同王爷的社会地位最高,其次为阿哥,最后是贝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爷百度百科-阿哥百度百科-贝勒
亲王、贝勒、郡王、贝子、世子、阿哥都有什么区别?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只有清朝才这么叫么?
其他朝代又是怎样?
解析:
你所提到的这些称呼当中除了“世子”之外,其余的都是清朝特有的封号。
亲王、郡王都是王爵,只不过品级不同。
一般来说,亲王都是皇帝的兄弟。
亲王的儿子称贝勒。
贝勒的儿子称贝子。
阿哥则特指皇帝的儿子。
世子的称谓自西周开始流行,指的是各诸侯国的继承人。注意,并不一定是哪个在位诸侯的儿子,只要是他指定的继承人,就可以成为世子。
清朝贝勒和贝子有什么区别
1、爵位等级不同:贝子:第四等的皇族爵位称作固山贝子,简称为贝子。贝勒:宗室封爵第三级,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2、服饰不同:贝子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团,朝服通绣四爪蟒文,蟒袍亦如之,均不得用金黄色,馀随所用。3、受封人群不同:贝子:属于中国清代贵族爵位名。贝勒:属于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清朝爵位1、和硕亲王和硕亲王简称亲王,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中内扎萨克蒙古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获得此爵位。在外扎萨克蒙古中为第二等爵位,仅次于“汗”。2、多罗郡王多罗郡王,为清宗室的第二等爵位。皇子、宗室子得封之。世袭和硕亲王的承嗣者封多罗郡王。本词条列出了清朝历史上的宗室郡王(不包括外藩郡王),包括追封以及被夺爵或降爵的郡王,但不包括曾是郡王但后来晋升或追封亲王者。3、多罗贝勒多罗贝勒,原为满族贵族称号,即金代“勃极烈”的意译。宗室封爵第三级,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全称为多罗贝勒。清初,天命年间置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崇德元年(1636年),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多罗贝勒为三等爵,位次多罗郡王之下,固山贝子之上。亦用以封蒙古贵族。4、固山贝子固山贝子简称贝子,原为满语“贝勒”的复数,有王或诸侯之意,是清朝建国后的宗室爵位名,崇德元年(1636)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固山贝子为宗室封爵第四级,低于多罗贝勒,而高于奉恩镇国公。5、奉恩镇国公奉恩镇国公,为清朝爵位名称,又称入八分镇国公。宗室封爵第五级,在固山贝子下,奉恩辅国公(入八分辅国公)上。
清朝贝勒和贝子是什么意思?
清朝的
贝勒 皇帝的侄子(王爷的儿子)
贝子 皇帝的外甥 (公主的儿子)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对亲王和郡王各子的封爵都减一级。例如,原来亲王嫡子以外的各子皆可封为郡王,今改为贝勒;郡王的嫡子以外的各子可封为贝勒,今改为贝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又规定,应封爵者,在20岁要经过国语(满语)和马、步射的考试,优者可按例封爵;平者,降一级封爵;劣者,降两级。雍正、乾隆年间,又进一步完善了“考封”制度。乾隆年间对考试的等级又进行了更严格的要求。马射、步射和满语三项全优者,方可授予应得之爵位。两优一平者降一级授封。一优两平或两优一劣则降二级授封。三项皆平或一优一平一劣者,则降三级授封。至于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三项皆劣者,则停封。令其学习,再行考试。若应封奉恩将军者,无爵可降时,要给以停俸的惩罚。应降一级者停俸两年;应降两级者停俸三年;应降三级者停俸四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清廷进一步规定,凡考试与应封之例不符合者,不仅停封,而且此后永不准再参加考试。
皇族爵位: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唐朝皇帝的兄弟封亲王,亲王的嫡长子封亲王世子,二儿子等其他儿子封郡王,多不世袭,子孙往往要降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