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究竟讲了什么?
久闻这本书的大名,而且名字就让人感觉很独特。我曾听汪涵对别人说,看这本书最好不要在晚上看,搞得怪吓人的,不过倒是勾起了我的兴趣。拖拖拉拉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才把这本书看完,而且有一次竟然犯了瞌睡病差点睡着,真是惭愧。
本书讲述的是作者高铭四年间接触的各种精神病人的故事,讲述了每一个患者的病症,以及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看法。说实话,太多新奇的想法了,仿佛是在通过另外的层面去看这个世界。
其中的故事有:人都是一种动物;多重性格;石头也有生命;颅骨穿孔更聪明;细菌奴役着我们;梦中的守望者;每天的颜色预知福祸;信奉恶魔,证明光明的存在;女人的世界;时间有尽头;带有尾巴的灵魂;镜中的世界;外宇宙人;转世;60亿人伪装的文明;梦中恶魔;萨满;偷取时间;史前文明研究;月光下的怪物等。
除了精神病的特征外,他们还表现在聪明、逻辑性强、知识渊博、思维方式和看待事物的绝对独特性,能“预判未来”,是个好演员,“百年后的天才”等等。每一个故事都很耐读,每一个故事都值得去深思(当然,别把自己搞的精神异常就行)。不过有些故事,我必须承认自己知识和理解有限,未能读懂。
这本书,你可以当做小说来看,可以当做知识扩充类的书来看,甚至可以当做猎奇类的书来看,因为毕竟大多数人对精神病患者知道的少之又少。其实,当你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你的大脑里一定会产生很多疑问,这个世界,究竟谁才是天才?谁才是疯子?谁是正常人?——或许,谁也说不清楚。有时候,“精神病患者”超强的逻辑、知识和看法,会让“正常人”惊叹不已,自叹不如。 也并不是他们想的太多,而是我们想的太少,未知太多,很难看透事物的真相。你看不见的,并不一定不存在,你看见的,也不一定是真的。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如果哪一天你看见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 ”
[create_time]2022-06-27 08:12:06[/create_time]2022-07-10 16:46:1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我的草莓你的美C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255271.Izhett0VwuV-JHZDwMKi9w.jpg?time=4782&tieba_portrait_time=4782[avatar]TA获得超过746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093[view_count]
人死后会有知觉么。会形成灵魂飘荡着存在么。
关于这个,有网友已经提出了相关的问题,下面是他的链接和具体回答,在下只是转贴一下(抱歉) http://wenwen.soso.com/z/q149874788.htm 这是里面的具体叙述: 他们说,每个人死的时候都会失去21克的重量,这裏有多少个21克...21克,不过是一堆五分钱硬币的重量,或是一只蜂鸟,或是一小块巧克力,也是我们灵魂的重量,到底生命的重量是多少?”这句话出子一部名叫《21GRAMS》电影。那麼灵魂是否真的存在那? 首先我们要去了解一个名词,那就是什麼叫做灵魂。在灵学研究上泛指死后的生命或继续存在於灵界各高低层面的知觉生命(活的意识体),而在神秘学上的说法则泛指生前及死后脱离肉体活动的知觉生命。比较科学的说法是,灵魂是脑波活动所构成的意识体,本质上是一组具有生命能量的电磁波,在脱离肉体的状态下仍可以凭藉其自身的能量进行思考等活动! 为了证明灵魂的存在,很多科学家便开始对其进行研究!有的科学家对许多死而复生的人进行调查,要求受调查者描述他们死亡时的心理体验,结果所有人的体验大致相同。比如一位被手术救活的人说,当时他飘飘忽忽的,发现自己上到了天花板上,停留在那儿看著大夫们做对自己动手术,当他们使用电击器时,他的身体弹了起来,这时他从天花板上重重地朝自己的身体摔了下去,之后就恢复了知觉,发现自己仍然是倒在手术床上!有的科学家利用特殊的光学仪器跟踪怀孕的妇女,发现几乎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裏,会有一团白白亮亮的东西飘落到母体的小腹上,然后就消失了。科学家认为这就是人的灵魂注入到胎儿身体中的证据。这些事情听来让人觉得太不可思意了,但是在科学家的努力下,他们竟然称出了灵魂的重量。 古代埃及人确信灵魂的存在,而且认为灵魂是有重量的。灵魂之重确切到可以用一根羽毛作为象徵;羽毛作为秤盘上的矽码用以测量灵魂。这一轻轻的羽毛叫做马特(Maat),也就是天平女神! 1900年麻塞诸塞州的医生麦克特嘉。他著迷的研究死亡并且花费大量的时间搜寻灵魂存在的迹象。他相信如果人类有灵魂,它必然是身体的某部分组织,并且这个组织是有重量的。 麦克特嘉 开始测试他的理论,在美国的杂志发布了他的发现。“灵魂会在死亡的瞬间离开身体,它能在人的身体停留足够的时间。我们的实验证明在死亡的时候,有一些物质从身体离开。” 麦克特嘉博士在邓肯大学获得一种成功的实验,就是在人断气的一刹那,竟能称出灵魂的重量至少一个盎斯,通常超过两个盎斯。他的实验乃是这样: 事先商请六个垂死的病人,自愿来作实验,特制精密计重床一架,灵敏程度能够显示十分之一盎斯的差别。他对病人的选择非常小心,必须静静死去,才合标准。如因痛苦毕命,常有波动,不足为据。 在此六人之中,五人是肺病,一人是患糖尿。临死之时,可说消耗殆尽,身体不能稍为动弹。第一名受试验者是一男性病人,等待八个小时又五十分钟之后,似乎停止呼吸,但是眼睫,口唇仍然微微颤动,断续十五分钟之久,才行停止,这时尚无减重现象。但是突然之间,他的面部肌肉作了极其细微的颅动数下,忽又停止,这时计重表上立刻显出减轻了21.26克,此时经医学诊断,病人物理死亡。这证明有一种物质突然消失,我们姑且称之为“灵魂”。他的灵魂就在这个眨眼之间,离开躯壳而去。麦克特嘉博士一连做了六次同样的试验后,才将实验经过、内容连同自己的见解,发表在美国心灵研究协会杂志上。这一篇文章令世人为之震惊,在当时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十年后,美国另一位心灵学研究专家卡特博士读了麦克特嘉博士早年的报告,以及告尔诺博士关於“透过名叫迪亚西宁染料染过的布幕看人体,可看到发自人体的如雾发光体”论之后,他做了有关灵魂的另一个实验。他依照上述两篇论文所述,制作一个布幕及体重计,果真看到发自病人身上如雾般微发光体映在布幕上,不久,它就缓慢变成如躺在床上的病人形体,接著缓慢地飘浮起来,飞向窗外,然后神秘地消失。 另外,据《生活》杂志创刊号介绍,民主德国2名医生曾对200多名弥留之际的人的体重和死后的体重,进行过测量。结果发现这些人的体重都轻了0.285克,他们认为这就是人类灵魂的重量。 灵魂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非物质的,如果麦克特嘉博士称出的的确是灵魂的重量,人们就不禁要问:灵魂既然是物质的,它又是以什麼形态存在的呢?难道物质除了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以外还有第四存在形式?麦克特嘉博士说:“灵魂并非虚渺,它有一些‘实质。’” 灵魂到底存在与否,还待科学的进一步研究中。最后我想给大家留一个我一直都在想,却怎麼也想不明白的问题:
[create_time]2014-08-23 15:32:18[/create_time]2014-08-26 17:19:5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生清霁XN[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6457722.zjxMgyWeiBPp2wTnBquiuA.jpg?time=3592&tieba_portrait_time=3592[avatar]超过6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33[view_count]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这是小小的一次感悟,个人一点点的观点。
每一个人眼中的世界都不一样,世界有多大也没人知道,地球外的宇宙浩瀚无穷,宇宙之外呢?又是怎么样的光景?
精神病患者们所看到的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但却又是符合逻辑的。
这个时间很奇妙,太多未知,对于世界的解释层出不穷。每个人的理解更是不一样。就像书中一位精神病患者所说的
“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
这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我看了一半,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患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而又缜密的世界观,乍一听会很有道理可却无法深思也不敢深思。因为宇宙无穷无尽,谁也不能保证他们所想的会不会在几千年,几万年以后得到证实。
所以,每一个天才,大都有疯子的特性。或许是有太多未知无法揭开,所以无法赞同精神病者们的观点,但同时,也无法不赞同,因为得不到证实。
书中有一句话“千万千万别太在意精神病人说的话,别深想他们告诉你的世界观,否则你迟早也会疯的”。
[create_time]2022-06-19 11:13:07[/create_time]2022-06-28 11:53:4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海猎o[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50af2c9.VTYH0-MQyPDYwhVsGrj64A.jpg?time=4756&tieba_portrait_time=4756[avatar]TA获得超过760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view_count]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一种机制,可以在不调用超自然的造物主的情况下产生多样的、有组织的、有目的的生命实体。生命究竟是什么,这是个大问题。我们在学校生物课上得到的答案是说生物体要表现出运动、呼吸、灵敏度、生长、繁殖、排泄和营养。这是对生物体所做的各种事情的一个整齐的总结,但它并不是对生命是什么的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生命的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生命应该具备通过自然选择进化的能力。为了进化,生命必须进行繁殖,它们必须有一个遗传系统,而这个遗传系统必须表现出变异性。第二个原则,生命形式是有界的、物理的实体。它们与环境相分离,但又与环境相沟通。这个原则源于细胞的概念,细胞是最简单的东西,它清楚地体现了生命的所有标志性特征。这个原则引用了生命的物理性,这就把计算机程序和文化实体排除在被认为是生命形式的范围之外,尽管它们看起来可以进化。第三个原则,生命实体是化学、物理和信息的机制。它们构建了自己的新陈代谢,并利用它来维持自己、成长和繁殖。这些生命机制通过管理信息进行协调和调节,其效果是生命实体作为有目的整体进行运作。
[create_time]2023-01-31 14:35:33[/create_time]2023-02-05 00:00: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六六看社会[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6f345762495b9a7a24baf62971b4d8c8.jpeg[avatar]财务助理[slogan]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成长路上少不了学习[intro]34[view_count]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指能自我生长跟思考的物体。生命是指在宇宙发展变化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存在一定的自我生长、繁衍、感觉、意识、意志、进化、互动等丰富可能的一类现象,其外也可以包括生化反应产生的能够自我复制的氨基酸结构,以及真菌、细菌、植物、动物(人类)。就未来的发展可能而言,人工制造或者促成的机器复杂到一定程度,具备了某种符合生命内涵的基本属性的现象也将可能纳入生命的范畴,包括人机混合体,纯自由意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生命种群则在一代代个体的更替中,依靠基因的随机变异不断地向现实作趋同演化。宇宙哲学认为生命是自发重演于合律宇宙精神。生命的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生命的一个本质属性,任何生命在其存在的每一瞬间,都在不断地调节自己内部的各种机能的状况,调整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关系。高等生物的自我调节是多层次的,其中包括分子的、细胞的、整体的调节。即使是原核生物也有自我调节,而且它也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例如,细菌有能力合成许多自身所需要的分子,而某一分子是否合成,合成的速度如何,则随自身内部状态与环境的不同而不同。细菌内部所需要的分子,既不过多地产生,也不感到缺乏,是靠自身的调节机制完成的。某一分子合成途径中的第一个酶的结构基因兼有调节的功能,即第一个酶既有酶的功能,又起着阻遏蛋白质的作用。
[create_time]2023-03-27 02:00:26[/create_time]2023-04-02 00:00: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乐乐谈社会[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1707643269,3615309182&fm=3012&app=3012&autime=1689994298&size=b200,200[avatar]最想被夸「你懂的真多」[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7[view_count]我想出家,但是我已经五十多岁了,行不行
佛教规定7-70可以出家。建议去寺院做做义工,有机缘可以出家。
理论上是可以出家,但现实中年龄太大寺院不容易接收。一者年龄大会给寺院带来养老的压力,二者年龄大的人可塑性很差,难以调教。三者,寺院需要年轻人干活。这几点,虽然与佛法无关,但与寺院的现实生活有关系,这些现实问题决定了大龄出家有难度。
出家的主要条件如下:
1.虔诚信仰佛教
2.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无重大残疾
3.无婚恋关系,无婚恋向往
4。能遵守佛教戒律
5。无官司无债务
6.完全素食
7要求努力学习背诵五堂功课。(早课,晚课。)【摘要】
我想出家,但是我已经五十多岁了,行不行【提问】
佛教规定7-70可以出家。建议去寺院做做义工,有机缘可以出家。
理论上是可以出家,但现实中年龄太大寺院不容易接收。一者年龄大会给寺院带来养老的压力,二者年龄大的人可塑性很差,难以调教。三者,寺院需要年轻人干活。这几点,虽然与佛法无关,但与寺院的现实生活有关系,这些现实问题决定了大龄出家有难度。
出家的主要条件如下:
1.虔诚信仰佛教
2.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无重大残疾
3.无婚恋关系,无婚恋向往
4。能遵守佛教戒律
5。无官司无债务
6.完全素食
7要求努力学习背诵五堂功课。(早课,晚课。)【回答】
[create_time]2021-10-17 22:02:30[/create_time]2021-11-01 21:59:0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奇正亦[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13c7915.C9-Lm4GmpmNXjbmbhhsLow.jpg?time=2128&tieba_portrait_time=2128[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4[view_count]
我想出家为尼
如果是为了了却什么烦恼丝不问世事,那出家如同在家,虽然是佛教徒,看到有人发心出家本应随喜,但还是劝你再想想。
寺庙不是极乐,不是你想想的去了就能安安静静无忧无虑了,寺庙在世间,里面的人自然也在世间,和社会实无差别,你如果没钱没名没人没水平,进去了除了一身需要穿几年的衣服,一天一顿或两顿饭能保障,其它的什么都保障不了,如果你人缘差,那么连个嘘寒问暖的都没,和尚姑子师父们可不是各个都是肉身菩萨,你要是不知规矩,一句话就是由不得你。
进去了基本都要有作用,会写毛笔字,会打法器,会唱经,会佛事,会讲法,还是禅定功夫了得,你要是没个特长,你位置在哪?你要是什么都不会,进去了又能做什么,如果进了好庙子还好,要是氛围不太好的,那就小心不受待见。
大德南怀瑾说过,发愿出家的人应该在出家前先做好一些事业,大德这话是大实话,是真慈悲,道家讲法侣财地,佛教虽然不说这个,但很多事情是相同的,例如藏地寺庙,一个出家人是否能够在寺庙里得到尊敬,第一要看道行,是不是真学问真修行,第二就是要看这个出家人给寺庙带来了什么,过去藏地的贵族有人出家,家里都是要大“布施”的,这关系到这个出家的贵族在寺庙里得到多大的“待见”。
咱们汉传佛教也是一样,你如果出家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会,那你进去请先从杂工做起!没名气没手段也就没人专门供养,出门连个车都坐不起!其实真的很苦的,不是你想的那样。
[create_time]2013-10-21 14:27:28[/create_time]2013-10-22 00:29:40[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6[alue_good]lqw99999[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4452c69.oe2MKyXcwsS8hEg56Ttv7Q.jpg?time=2820&tieba_portrait_time=2820[avatar]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17[view_count]
如何是圆满地道(道阶次第):法王讲述五道十地功德特征
平时,我们都自认为是修行人,那就要往里观察一下,现在我们修到什么程度了呢?大乘里面讲五道十地,我们如今是在哪一个层次上呢?每次发愿回向后,念圆满地道功德已,惟愿速得金刚持.圆满地道是那些呢?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无学道。 十地:指见道位的初地菩萨、修道位的二地至十地菩萨。 慈诚罗珠堪布曾说:如加行道。在凡夫道里这已经算是修得非常不错的了。从密宗的角度看,他的生起次第已经修到可以非常清楚地观想本尊,不但是心里面观想得清楚,而且可以亲眼目睹本尊像,无论是忿怒本尊还是寂静本尊都修到这种程度;在圆满次第上,他已经修到气脉明点全通了;在证悟空性方面,他已经悟得非常不错,只是对大光明还没有现量证悟,即没有证得一地、没有见道。仅管如此,经书上讲得很清楚:他若犯密乘根本戒而不忏悔的话,就一定会堕落。今天在座的各位,是资粮道,加行道,还是根本就没有入门?!加行道最低的层次是从无造作的菩提心开始。当一心一意想要利益众生,有了为众生而成佛的决心以后,才有了不造作的菩提心,这是加行道的第一步。现在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菩提心呢?若没有,我们就根本没有入门,还在大乘佛教的门外,我们就是凡夫中的凡夫。以下为法王嘎玛巴在《解脱庄严宝论》关于五道十地讲解:说道阶次第 修行从最初发菩提心,然后精勤菩萨学处,就能一步一步的趋入菩萨之地、道次第了。菩提道之阶次摄言之可如下颂:“资粮、加行道,见道及修道,圆满究竟道,五道至圆成。”《菩提道灯论》,释五道时说: “下、中二类根器的人,最初学佛之时,先示以佛法之基础,然后使之启发行、愿二种菩提心,然后教以精勤集聚福、慧二种资粮。如是教示资粮道的教法。这样努力,渐次契证诸法空性,就能进入加行道"暖"位了。然后证入初欢喜地等见道、修道及究竟道等阶次”一、资粮道 一个具有(大乘)种性之人,最初发了大菩提心之后,向上师求得口授(修习福慧二行),乃至未得智慧暖相之前,这一阶段之善行、努力统名为资粮道。在这个阶段中,行者之宗教体验可以分为四个重点:欣乐佛法,增上意乐,实际体悟和心有所得。为什么叫做资粮道呢?这是(因为)要使行人成为堪能产生证悟暖相之法器而修福慧资粮,所以叫做资粮道;又与解脱相应,是为(诸)善法根本,故名资粮道。在这个阶段中,菩萨致力于十二种法要之修持:即四念住、四正断和四神足。 四念住是: 身念住:以正念观察身体。受念住:以正念观察六尘、六识之感受。心念住:以正念观察此心。法念住:以正念观察(心所思法)。 这是小资粮道(初阶)时,所着重修持之法。 四正断是: 令已生起之恶法速疾断除,令尚未生起的恶法或罪业不要生起。令未生起的善业能够生起,和令已生起之善法增长。 这是中资粮道(中阶)时,所着重修持之法。 四神足是:欲三摩地、勤三摩地、心三摩地和观三摩地。这是大资粮道(后阶)所着重之修法。 在一般供养护法神的仪轨里,有一句三足的骡子与三足的马。我小时候曾想,只有三只脚的骡子或马,它走路的时候怎么走?三只脚,比方两只肢在前面,一只脚在后面,这样怎么走呢?我一直想不通。后来才发现不是如此。三足就是和我们这边讲的四足一样,在供养护法神仪轨里讲的具有三足的骡子和马的意思,是护法神骑的骡子与马具有三种特点,第一、具有神足;第二、具有风翅膀;第三、具足快速力,是这样子的。它的意思并不是说长了三只脚,意思是说具有三种功德的骡子和马。同样这里四神足的意思是说我们经过修行的过程,获得四神足的时候,并不是说我们身上长出了新的四只脚,而是说我们获得了四种神足的一种功德。 二、加行道 加行道是在资粮道究竟以后之进一步阶段。此时能证悟四圣谛法及其随顺抉择之四支分。此中有四位,即:暖、顶、忍、世等一法等位。 为什么名为加行道(或相合道)呢?那是因为此阶段之行人能契合真谛之证悟的缘故(或邻近真正见道位之前阶之故),所以叫做加行道(或相合道)。在暖位和顶位之时,会具足五根,即:信根、精进根、正念根、三昧根、智慧根。在忍位和世第一法位时,会具足五力:即信力、精进力、正念力、三昧力和智慧力。 三、见道 见道者,是在“世第一法”位之后,以止中修观四圣谛,因而生起同等之胜观。如观苦谛时,生起(对现世之满足)知苦法之忍相,对苦之事实知其为“真法”之智慧,对苦谛引生进一步之推广了解(知色界、无色界亦是苦相)之智慧,对此苦谛认知其确为真实之认知。每一圣谛皆有四种观察,故总其为十六种心,刹那之觉智和顺忍。 为什么叫做“见道”呢?昔所未见之圣谛,如今已见,故名见道。在此位时具有七觉支:正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乐觉支、轻安觉支(或清净觉支)、三昧觉支和平等觉支。 四、修道 修道位是指在见道位以后,迸而获取之各阶位。此又可分为世间(修)道和出世间(修)道两种。初项,世间修道者(是指住于此位之菩萨,仍旧修习)与世间共之色界初、二、三、四禅和无色界之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和非想非非想处等四定,需要修习这些禅定的作用有三: (一)降伏修道位所断舍之诸烦恼故。(二)成就四无量心等殊胜功德故。(三)为出世道(之修行)作基依故。 出世间修道:这是指缘于二种智慧之随顺修习止观法。见道时,四谛中之每一谛皆各有忍法和智法四种合成,四四一十六位,其中八位属于忍法,另八种属于智法,为修道位所属,计四禅定,无色界之(初、二、三)定及四无量心等,依彼而修习之止观也。若为契悟法性而修观者,则属于法智;若为证入智慧而修观,则为悟智。非想非非想处定之识,蒙昧不明,所以属世间定摄(不能用于修道)。何以故名为修道?于见道时之真如悟境数数修观(使增上广大),故名修道。此阶段具足八圣道分: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五、究竟道 究竟道者即是金刚喻定(或喻如金刚三昧)确知以后,无复再生(于轮回),或知无生之自性。金刚喻定者即是超过修道位之最后阶段,为相合道及无障碍道之总集也。此三昧无有任何障碍,坚实、稳固、一味、遍满,喻似金刚,故名金刚三昧。无有障碍者,世间各种违缘不能动也;坚实者一切诸有不能坏也;稳固者,诸妄念不能动也;一味者,其相一味也;遍满者,缘观一切所知法之总相真如也。得此三昧后,以证悟四谛之胜智抉知,从此无复投生于轮回,烦恼集谛之因已断尽故。知无生者,以证悟四谛之胜智缘观苦果已尽,无复再生苦果故。或简曰,因已消尽,无复再生果故。何以故名为究竟道耶?学处究竟故,已至涅槃城,道究竟故,此究竟位具足无学位之十法:即:无学正见乃至无学三昧等(八种无学正道,以及无学解脱及无学正智)(合共为十)此十种无学法者皆属五种无漏蕴法所摄。(例如,无学)正语、正业、正命三者属戒蕴摄;(无学)正念,正定属定蕴摄;(无学)正见、正思惟、正精进、属慧蕴摄;正解脱属解脱蕴摄;正知及解脱智则属于见蕴摄也。 菩萨地道 前章所言之五道亦可释为:十三地或十三个阶次。颂曰:“初修学地诚信地,菩提萨埵之十地,以及究竟之佛地,总共说为十三地。” 《菩提道灯论》云: “欢喜及其他等地……”‘欢喜’是指(见道)之初地,‘其他等地’是指前面之资粮及加行二位,和初地以上之其他等十地也。” 初修学地:是指资粮道位中,自己的身心尚未臻于成熟之阶段。 诚信笃行地是指加行道时,于空性之体、理具足,(异常)诚信之阶段。此时凡是与波罗蜜多不相应之法,如悭吝等见(性)所断之烦恼,以及迷妄之所知障等,皆能降伏,令不现行。 菩萨十地,是指初欢喜地至法云地等十地诸阶位,《圣十地经》云:”诸佛子!十地者诸菩萨之十地也,如:菩萨欢喜地……离垢地……等是也。” 初欢喜地:乃第一次见道时,证空性之阶段。后二地至十地则为修道阶段。修道的意思是说串习、修习那初地所证之真如空性,使之成熟圆满的意思。 菩萨十地(或十个地阶)皆有总别二法。总法又分三:地阶之体性,地阶之语义和十地差别之因。 地阶之体性者:以现证法无我理之(出世)智慧偕同与彼相应之三昧,以此(定慧二轮)致力于(菩萨)学处者是也。 地阶之语义者:住于某一地时,以彼地阶之功德而进升至更高之地阶,故名为“地阶”。用譬喻来说:住于某地之智慧而(身心)享受之,就像牛圈中的牛,享受反刍时一样;乃(?)智着本身所行之道路,就像跑马场地一样;此(出世)智慧及一切功德之出生处,好象沃田一样。因为这些缘故,所以称之为“地”。 十地各各之原因者:此就证悟之深浅或成熟与否而区别者也。各地之不同类别,现以九门特征而论之: (一)定名特征,(二)名义特征,(三)习成特征,(四)修行特征,(五)清净特征,(六)证悟特征,(七)所断特征,(八)投生特征,(九)威力特征。 初地之名称特征 欢喜地 初地之名义特征:如果趋证此地,则与佛果相近,又能成就利生之事业,因此心生极大欢喜,故名为欢喜地。《庄严经论》云:“接近大菩提,能成利生事,心生大欢喜,故名欢喜地。” 初地之习成特征:于一切时处,心无虚伪或欺诈等十种法皆得圆成。如《现观庄严论》中所云者。 初地之修行特征:住于此地之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但于布施波罗蜜多特为偏重,意乐满足一切众生心愿故。《十地经》云:“住初地菩萨于十波罗蜜中,偏重布施度,非不修行其他波罗蜜多也。” 初地之清净特征:《十地经》云: “欢喜地(菩萨)视野广阔,以本愿力故诸佛现前,众多百千万乃至万亿那由他如来皆悉现前。见诸佛已,生殊胜广大心,恭敬、供养、承事如来及其僧伽。此诸善根皆悉回向无上菩提,于诸佛所听闻正法,受持勤修,以四摄法成熟众生……,多劫供养敬事佛法僧,教导有情众生使其成熟,此诸善根皆悉回向无上菩提。以此三因广大功德而得清净。如彼金匠锻炼金块,越锻越纯,成办精品,初地菩萨亦复如是,以诸善根,清净身心,诸业成办。” 初地之证悟特征:大体而言,十地之各地于根本定之证境皆相同一致,其不同者在后得位(之功德)。分别言之,初地悟人法界之平等性,因而获证自他之平等性,此点《辨中边论》中亦曾说及“普入”之义。 初地之所断特征:因烦恼障而起之八十八种烦恼,皆为初地见道时之所断法。因现证法性故,此诸烦恼皆断舍无余,于所知障而言,则有三种相,其断除之相则似皮壳之层层脱落也。证初地时,五种怖畏亦得脱离。《十地经》云: “方证欢喜地时,五种怖畏即得除遣;所谓资生缺乏之怖畏,名闻不彰之怖畏,死亡怖畏,堕于恶道之怖畏,处众不安之怖畏。” 初地之投生特征:住于此地之菩萨,多投生南瞻部州为转轮圣王,能净除众生之悭吝障碍。《宝蔓论》云: “于此成熟故,为转轮圣王。”但此亦仅就其法尔自性而言者。其实,为成就利他故,众生有任何需要,即以其所需之方式而投生,因此能显现种种不同之相,《如本生经》中所训示者。 初地之威力者:经云: “菩萨住欢喜地,意乐增上发大精进,若得出家,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获百种三昧入正定聚,能见百佛得其加持,决定胜解,能动摇百世界,往游百佛刹,显现百世界,成熟百众生,住世百劫,能知百劫前际后际,开显百种法门,化现百种化身,每一化身具足百数弟子眷属,普皆显现” 二地之名称 离垢地是也。 二地之名义特征:住此地菩萨,不为破戒之障所污染,故名为离垢地。经云: “不为破戒染,故名离垢地。” 二地之习成特征:住此地菩萨圆满持戒,精勤律仪,报恩等八种善行。颂曰: “持戒报恩及忍辱,欢喜雀跃大慈悲” 二地之修行特征:住此地菩萨普修十种波罗蜜,特于持戒波罗蜜偏重修持。 二地之清净特征:上述之三因中,广大善根能得清净。经云: “譬如金块,若彼金匠能如法锻炼,以火熔冶则能净除一切杂质而得纯净。二地菩萨亦复如是,其善根较前更为广大清净,堪能作业。” 二地之证悟特征:此地菩萨能证悟法界最胜义。自念:“我应精勤努力,现证一切法究竟圆满义。”此即一切义理中最胜之义。 二地之所断特征:从烦恼障之角度而言,二地至十地之间,修道所断之烦恼障共有十六。其中属于种子性者,尚未能断除而置之。现行之烦恼则皆能降伏之。从所知障之角度而言,则尚有染污,尤待净除。 二地之投生特征:住此地菩萨多投生于四大部州为自在转轮圣王,能使众多有情,不作十恶,奉行十善,其福报之果相有颂曰: “以七宝庄严,成利生轮王。” 二地之威力特征:能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证入千种三昧。 三地之名称 发光地。 三地之名义者:言住此地菩萨能开显法门及诸三昧,能使众生得广大法见,故名发光地。如颂云: “使法见广大,故名发光地。” 三地习成特征:具闻法无有厌足筹五种德相。如颂曰: “闻法无厌足,于法捐利养” 三地之修行特征:此地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特于忍辱波罗蜜精勤修持。 三地之清净特征:如前所述,以三种因而得清净广大善根。经云:“如彼善巧金匠,能陶冶金块不减本量,尽诸暇疵。住三地菩萨亦复如是,住于善根,离诸盖障,欢喜清净,诸事成办。” 三地之证悟特征:住此地菩萨悟入法性及彼相应之法,实乃最胜之真理。为闻此法一颂一句,不惜身命,愿投三千大火聚中,如经所云。 三地之投生特征:住此地菩萨多投生为帝释天王,能善巧降伏诸众生之贪欲烦恼。经云: “天王甚善巧,能降诸贪欲。” 三地之威力特征:能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证人十方三摩地等等。 四地之名称 焰慧地。 四地之名义特征:此地菩萨有以菩提分相应诸法,智慧光焰照耀,能焚二障,故名焰慧地。颂曰: “有火光明智,能焚二种障,不违菩提法,故名焰慧地。” 四地之习成特征:此地菩萨有常住山林等十种德性。颂曰: “常住山林贪欲小,知足清净持戒律” 四地之修行特征:住此地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特于精进波罗蜜偏重修习。 四地之清净特征:如前所述,以三因力而能清净广大善根。经云: “譬彼金匠能造纯金,变铸种种庄严花巧,非彼顽金所能比拟。住四地菩萨亦复如是,其(广大)善根非下地诸菩萨等所能比拟者。” 四地之证悟特征:此地菩萨因证入一切无执之理,故于法无贪爱。 四地之投生特征:住此地菩萨多投生为夜摩天王,堪能摧伏一切众生之坏灭见。颂曰: “为夜摩天王,于诸坏灭见,悉能摧伏之。” 四地之威力特征: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获百万三昧。 五地之名称 难胜地。 五地之名义特征:住此地菩萨努力精勤教导众生,使之成熟,而诸众生反作种种逆行。菩萨见此不生烦恼,此二事者实为甚难,而菩萨能之,故名难胜地。颂曰: “能成利生事,又能护自心,此实甚艰难,故名难胜地。” 五地之习成特征:为利益故于成家结友等十法,此地菩萨皆悉远离之。颂曰: “家庭及亲友,贪恋复爱慕,喜住闹处等,菩萨皆远离。” 五地之修行特征:此地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特于禅定波罗蜜偏重修习。 五地之清净特征:如前所述,以三因力,使诸善根广大清净。经云: “譬彼善巧金匠,能以技巧净冶金块,镶嵌宝玉,世难其匹,亦非他金所能比拟。五地菩萨广大功德亦复如是,以方便智慧二者观察臻于极净,非下地诸菩萨等所能比拟。” 五地之证悟特征:住此地菩萨证相续离言胜义,能知十种平等性。 五地之投生特征:住此地菩萨多投生为兜率天王,能摧伏诸外道见。颂曰: “彼异熟果者,生兜率天王,一切外道见,皆能摧伏之。” 五地之威力特征:于一杀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证千百万三昧等。 六地之名称 现前地。 六地之名义特征:此地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而生死涅槃二俱现前,故名现前地。颂曰:“依般若蜜多,生死与涅槃,二者俱现前,故名现前地。” 六地之习成特征:能得布施等六法之圆满学处,亦具声闻、缘觉乘之六种出离法,此十二种法皆得具足。颂曰: “布施持戒及忍辱,精进禅定及般若,如是六度皆圆满,(是为现前地功德)。” 六地之修行特征:住此地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特于般若波罗蜜多偏重修持。 六地之清净特征:如前所言,此地菩萨以三种因能净善根。经曰: “譬彼善巧金匠,能以技巧善镶缘妙宝玉,于彼金饰,世难相匹,亦非他金所能比拟。六地菩萨亦复如是,能运善根,以方便智慧,深入观察,得获清净光明,非彼下地菩萨所能比拟。” 六地之证悟特征:住此地菩萨,知诸法实相非烦恼,非不烦恼(非清净非不清净),彼缘起法,本无净不净故。 六地之投生特征:住此地菩萨多投生为化乐天王,能善巧摧伏诸众生之现前我慢。颂曰: “彼异熟果者,生化乐天王,声闻难比拟,能摧诸我慢。” 六地之威力特征: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证亿万三昧。 七地之称名称 远行地。 七地之名义特征:此地菩萨所行之道乃惟一无二之路,其行(甚深)甚远,已至道之极端,故名远行地。颂曰: “所行惟一道,其道甚深远,故名远行地。” 七地之习成特征:住此地菩萨能清净除我执等二十种谬见,于(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等二十种觉分法,善能依止具足,如(现观庄严论所云者)。 七地之修行特征:住地菩萨总修十波罗蜜,特于方便波罗蜜偏重修习。 七地之清净特征:如前所言,以三种因,成就广大清净善根,经云: “譬彼善巧金匠,能以一切珠宝巧镶金饰备极庄严,阎浮世界一切珠宝,难以比拟。七地菩萨亦复如是。彼广大清净善根,非声闻、缘觉,乃至下地菩萨所能比夺。” 七地之证悟特征:住此地菩萨,能证离一切言语义,知契经所言,诸法毕竟离言。 七地之投生特征:住此地菩萨多投生为自在天王,于声闻、缘觉之现观成就,极为善巧。颂曰: “彼异熟果者,生自在天王,于圣谛现观,成博学法师。” 七地之威力特征: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证万万亿三昧。 八地之名称 不动地。 八地之名义特征:住此地菩萨于有相起意念或于无相起意念,二者皆不可动摇,故名不动地。颂曰: “二种意念所难动,是故名为不动地。” 八地之习成特征:住此地菩萨能于一切众生所行皆能如实知晓,如是等八种圆成法皆得成就。颂曰: “一切众生之心意,皆能现知而游戏。” 八地之修行特征:住此地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特于愿波罗蜜多偏重修习。 八地之清净特征:如前所言,以三种因而得成就广大清净善根。经云: “譬彼善巧金匠,能造金饰,阎浮大王或以为冠,或以饰头,美妙庄严,其他众生所有宝饰无能比拟。八地菩萨亦复如是,其广大善根,至极清净,一切声闻、缘觉乃至下地菩萨,难以比夺。” 八地之证悟特征:此地菩萨彻悟一切法,离念想识如虚空相,证空性无主义,不惊不怖,获无生法忍。获无生法忍故,知不增不灭义,若诸烦恼或灭或增皆不可得。颂曰: “能知不增不灭义,及住四种自在处。” 四种自在者:于无分别得自在;于清净佛刹得自在;于智慧得自在;于业得自在。第八地菩萨于四种自在中证获前二项:即于无分别得自在,于清净佛刹得自在。据另一种说法,则八地菩萨能得十种自在:即于寿命得自在,于心得自在,于资具得自在,于业力得自在,于生处得自在,于愿得自在,于敬信得自在,于神通得自在,于智慧得自在,于法得自在。 八地之投主特征:住此地菩萨多投生为大梵天王,善能抉择声闻、缘觉诸教法。颂曰: “彼异熟果者,为大梵天王,大千之主宰,于声缘教法,善能作抉择,余者难比拟。” 八地之威力特征: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证百万亿尘沙数三昧。 九地之名称 善慧地。 九地之名义特征:此地菩萨具各各妙明善智故。颂曰: “各各妙明智,故名善慧地。” 九地之习成特征:此地菩萨获愿无边等十二种功德故。颂曰: “清净愿无量,能识天人语” 九地之修行特征:住此地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特于力波罗蜜多偏重修习。 九地之清净特征:如前所言,以三种因,得广大清净善根。经云: “譬彼善巧金匠,能造至妙金饰,为转轮圣王冠冕、项链庄严,非余大王及四州有情所有宝饰堪能比拟。九地菩萨亦复如是,以广大智慧善根而为庄严,非诸声(闻)缘(觉)及下地菩萨所能比夺。” 九地之证悟特征:于四种自在中,此地菩萨证获智慧自在,得四种各各正明智。何谓各各正明智?《圣十地经》云: “何谓四种各各正明智?所谓法各各正明智;义各各正明智;决定句各各正明智;诸学处各各正明智。此四正智于一切明相续不断。” 九地之投生特征:此地菩萨多投生于第二大千世界中,为大梵天王,善能答辩一切诸问题。颂曰: “彼异熟果者,于二千梵主,有情诸问难,皆能善回答,声闻所难及。” 九地之威力特征: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入千万亿无量诸佛刹微尘数三昧。 十地之名称 法云地。 十地之名义特征:住此地菩萨能降法雨,如大云聚,能降伏有情微尘烦恼,故名法云地。又,能证诸三昧及陀罗尼门法,遍满虚空如大云聚,故名法云地。颂曰: “二者俱堪能,如法遍虚空,故名法云地” 十地之习成特征:《现观庄严论》中无有解说,但《圣十地经》中云: “噫!诸佛子!如是诸菩萨乃至九地间,于无量所知法,以抉择慧分别观察,分别审择,等十法圆满修习,乃至于一切智得灌顶位” 故知十地者,即是一切智智之灌顶地也。何故名灌顶位耶?住十地菩萨,为十方诸佛光明灌顶,故名灌顶位。欲知其详,应读《十地经》。《宝蔓论》亦云: “诸佛放光明,为菩萨灌顶” 十地之修行特征:住此地菩萨总修十波罗蜜,特于智慧波罗蜜多偏重修习。 十地之清净特征:如前所言,以三因力成就广大清净善根。经云: “譬彼天神大庄严宝,无需工匠技巧,出现自然美妙庄严,置大自在天王顶而为冠髻或置其颈为宝饰,其余大天诸珍宝饰,无可比拟。十地菩萨智慧之因亦复如是。一切有情,一切声闻,乃至九地以下,诸大菩萨等,所难比拟。” 十地之证悟特征:于四种自在中,能圆证业力自在,随众生所乐、所需,能作种种变化神通,成办利他事业。 十地之投生特征:在此地菩萨多变现为大自在天王,能于一切众生、声闻、缘觉及诸菩萨,善巧开示诸波罗蜜多法,颂曰: “彼异熟果者,生净处天王,无边智境主,胜大自在天。” 十地之威力特征:于一刹那,一腊缚,一须臾间,能入不可说万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三昧,于一刹那间,能于一一毛孔中,示现无量无数诸佛菩萨并诸眷属。(以此广大不可思议境界)为诸人天种种众生广为示现。为应各各众生之所需故,能作种种变化示现,或现帝释,或现梵王,或现护世,或现王身,或现声闻、缘觉,或现如来身。《入中论》云: “刹那刹那间,能于一毛孔,示现诸佛陀,及无量菩萨,并诸眷属等,天人阿修罗,大众所围绕,无边显示出” 说菩萨十地竟。佛位究竟道者,此乃金刚喻定。彼时修道所断之烦恼及所知障,一时顿断无余。 以上诸地需三大阿僧祗劫始能历尽。《菩萨地论》云: “此诸一切需三大阿僧祗劫始能圆成。第一大阿僧祗劫时,菩萨超越资粮及加行二道得欢喜地。此亦必须恒常精进而后能得,若不精进则不能得。第二大阿僧祗劫时,菩萨由初地进至七地,再超越之而得八地。此一阶段为决定性。因诸地菩萨皆决定精进也。第三大阿僧祗劫时,菩萨由八地、九地而进至第十法云地。或有菩萨具大精进,则能超越若干中劫,或大劫者,能超越阿僧祗劫者,则未之有也。”
[create_time]2016-12-01 17:22:46[/create_time]2013-11-16 08:31:4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34[alue_good]阿瑟00E0A[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aeed962.wkpLkZTZUQeJ_mplm9asXg.jpg?time=3661&tieba_portrait_time=3661[avatar]TA获得超过20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424[view_count]
请问如何换加11功德,和加8功德
部州功德如何领取称号兑换物品
排行榜1~5名:称号“朱雀守护神”,激活称号后,如果部洲功德达到100万点,则可获得物品“皇·朱雀凝魂玉”。同时扣除部洲功德100万点。
排行榜6~20名:称号“南瞻圣者”,激活称号后,如果部洲功德达到50万点,则可获得物品“元·朱雀凝魂玉”。同时扣除部洲功德50万点。
排行榜21~100名:称号“南瞻国士”,激活称号后,如果部洲功德达到5万点,则可获得物品“圣·朱雀凝魂玉”。同时扣除部洲功德5万点。
排行榜101~200名:称号“南瞻英杰”,激活称号后,如果部洲功德达到1万点,则可获得物品“极·朱雀凝魂玉”。同时扣除部洲功德1万点。
排行榜201~500名:称号“南瞻名士”,激活称号后,如果部洲功德达到1千点,则可获得物品“真·朱雀凝魂玉”。同时扣除部洲功德1千点。
1. 排行榜奖励称号自动发放,每周发放一次,发放一次之后再捐魂石达到相应名次的要下周才有称号
2. 拥有排行榜称号且具有足够功德数量之后,每周三16:00~每周日2:55之间会自动激活领取各级别朱 雀凝魂玉的任务,需要消耗一定南瞻部洲功德去丞相魏征处领取。功德和称号必须同时满足条件,高级称号不能兑换低级物品
. 各级别朱雀凝魂玉可以在丞相魏征处兑换不同的奖品。其中:
“皇·朱雀凝魂玉”4个+“元·朱雀凝魂玉”4个可以兑换到天生强化次数为+11的90级乾坤阶玄兵1把, 但60级起就可以装备使用。
“元·朱雀凝魂玉”4个+“圣·朱雀凝魂玉”4个可以兑换到天生强化次数为+8的90级乾坤阶玄兵1把,但 60级起就可以装备使用。
“圣·朱雀凝魂玉”4个+“极·朱雀凝魂玉”4个可以兑换到90级乾坤阶玄兵1把,但60级起就可以装备使 用。
“极·朱雀凝魂玉”10个可以兑换到“圣·朱雀凝魂玉”1个。
“真·朱雀凝魂玉”1个可以兑换到神珍舍利2个。
*.功德兑换称号相关
称号发放是以周二排名为准,就是说周二捐的魂石,周三也不会有称号,要再等一周,以周二凌晨点的数据为准
可以先捐到相应排名拿到称号再捐魂石,达到功德要求后会自动激活兑换任务
想要快的话就开八个号同时冲排名 不过可能排行榜更新就不是原来的排名了
[create_time]2010-12-07 16:00:16[/create_time]2010-12-07 16:00:1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多玩网问答[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bc4aa0.lvQfaPmUfbe10lNJxCRxfA.jpg?time=3196&tieba_portrait_time=3196[avatar]TA获得超过238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38[view_count]
关于佛学的书推荐
阿弥陀佛!随喜赞叹师兄此正心正念!初入佛法,可以百度视频搜索:普愿讲堂,上面有几个视频推荐师兄看看:《佛弟子的正知正见》、《如何逐渐步入佛法解脱》、《佛陀三法印》,相信会对师兄有所帮助!另外,师兄,学习佛法,首先要知道佛所讲的基本和核心是什么。不论修行任何法门,这些都是基础!其中包括: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念处是非常实用的修行方法,果能依次第如理观照,深悟其理,则看破一切虚妄颠倒,必定解脱六道!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是佛留与我们末世众生验证佛法与否的标准和依据。
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正道是佛为我们总结的修行顺序和次第。此八正道依次生起。我们要学习佛法,必须先有正见,有了正见,才可能有正的思维。有了正的思维才能产生正语、正业及正命。有了正命才是真正的正精进,否则,没有正的方向,就算是再精进,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必不能导至正念,不能得以正定!
四依止:依智不依识,识义不依言,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此四依止,如果我们能深刻体悟,如实依止,能保证我们不入邪途,不堕险坑!
师兄对佛法的基本理念有一些初步了解之后,就建议师兄看看《大乘金刚经论》,我空间日志当中就有524.949245,这是文殊菩萨代末法众生问佛的好多关于修行的问题,特别针对我们的因缘。初入佛门,先看看,以明辨方向。
《六祖坛经》也非常值得师兄读诵学习!
另外,我空间第三页中有一个电子版的大藏经。我推荐师兄打开其中的经集部,里面有许多关于佛法的小故事,特别有趣味性,相信师兄肯定喜欢读,而且能通过它了解许多佛法的因果因缘规律。比如:
《佛说越南经》:讲述盲目乞儿的因果事由,悭贪的果报。
《卢至长者因缘经》:非常有趣的一个故事,进述卢至长者的悭贪之性,以及他转变的过程,非常生动有趣,至人忍俊不禁!
《佛说奈女只域因缘经》:讲述神医只域(耆婆)因果因缘故事,说明因果不虚的道理!
《五母子经》:一人作五子,各与母死别,五母哀伤,情执若此,苦不堪言,轮转五道无有休息。
《佛说琉璃王经》:琉璃王释迦族杀业因果由来。
[create_time]2017-09-28 21:39:49[/create_time]2013-03-26 16:57:05[finished_time]16[reply_count]16[alue_good]普愿讲堂慧莲[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57aedff.ab34YsJzOnNxC0kRQjkg6A.jpg?time=4091&tieba_portrait_time=4091[avatar]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076[view_count]
请问佛学有哪些经典书籍?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都是修习大圆满法的好去处,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create_time]2012-04-06 07:20:26[/create_time]2012-04-12 16:48:35[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12[alue_good]新zuoxiangren[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6288baa.Zrp6twz7ttZBXfKihKV0pg.jpg?time=3112&tieba_portrait_time=3112[avatar]TA获得超过583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812[view_count]
生活中的自然现象问题有哪些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create_time]2020-11-01 13:45:26[/create_time]2017-09-15 19:46:26[finished_time]8[reply_count]13[alue_good]轮看殊O[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7aaa955.KSQzxR-iTZ40f2HnL-dOiQ.jpg?time=8170&tieba_portrait_time=8170[avatar]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2479[view_count]生活中的自然现象问题有哪些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create_time]2022-09-29 19:07:29[/create_time]2022-10-14 19:07:2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乾莱信息咨询[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62ac8245037c35cef5dd05b07789a9ca.jpeg[avatar]百度认证:内蒙古乾莱科技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99[view_count]佛教必读经典书籍推荐
佛教必读的经典佛经有哪些?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佛教必读经典书籍推荐,希望您喜欢! 学佛必读的十大经典佛经 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这部经很短,数百字,但佛理讲得很深,也较易读。中国有些人专门念心经,就可能获得很好的成就。 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 长度适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一,中国佛教很多人长持此经。需要注意的是:这部经主要是佛对弟子中 ‘解空第一’的须菩提讲的,或者说,是全知者释迦牟尼佛对大修行人须菩提尊者讲的,非常精深和抽象、概要。所以这部经读虽容易,要准确理解则得精进研习,乃至最好有一定的实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不推荐你把此经作为了解佛理的首要经典。当然,在不了解其义理的情况下也可以专门念,亦是一种很好的修行。读佛经,读了一时不理解,是没关系的。但若是读了后作错误理解,或甚至谤经,可就反而糟糕了。 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或《首楞严经》) 《楞严经》被称为‘开智慧的楞严’,这部经主要是释佛对弟子中‘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讲的。多闻,也就是见识很广,相应的阿难在众大弟子中修行是最差的,乃至和一般人一样抗拒不了女色诱惑,很像现代人,见识很广,修行很少,所以这部经非常适合现代人读。《楞严经》虽然长,但佛陀在经中细致开示,佛理讲得相当透彻和清晰易懂。而且这部经文字非常好,精妙高明,令人惊叹,单就文字来看就堪称古文学的极精品之作。此经与《妙法莲华经》、《华严经》一起被宣化上人等佛门高僧并称为‘经中之王’。 4.《妙法莲华经》 此经被称为‘成佛的妙法’,经中有原文称此经为‘经中第一’,可见其重要性。此经也比较长,有28品,但也是比较容易读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经中佛理至深,读此经前读者一定要对佛陀有绝对的信心,否则如读了又不信,乃至谤经,反而可能遭大恶报,不如不读。佛讲此经之前,就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动离开,因为他们善根福德因缘不够,业障所阻,得少为足,不愿意听。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缘足够,对佛有绝对的信心,绝不会诽谤此经,当然应尽快找来看,大有益处。 5.《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 此经是释迦牟尼成佛后首先讲的第一部经,最适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释迦牟尼初成佛时,犹如太阳刚升出来,光芒照耀高山,所讲的《华严经》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听不见,或者听见了也等于没听见;到了最后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又似太阳快落山了,照的又是山顶上的人;相对而言《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则是如日当空,可照遍全人。《华严经》很长,比《妙法莲华经》、《楞严经》都长,可看其中有名的几品,比如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净行品等。 6.7.8.《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 此三经均是讲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其中‘无量寿’即‘阿弥陀’的一个本意),欲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将此三经作为首选经典阅读。有一种说法是‘净土五经’,即修净土读这五经就够了,其他经完全不读都没关系,主要是强调修行的专一。那这‘净土五经’就是此三经外加上《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和《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荐中。 9.《长阿含经》 小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中国大乘佛教往往是忽略此经的,但还是将之结集编入大乘三藏经典。我大致看过一下,认为此经主要是讲述禅定等实修的,相信对欲进行佛教实修的人会很有帮助。当然前面的佛经也都讲了深度精神修行,只是此经中涉及的细节较多。 10.《地藏菩萨本愿经》(简称《地藏经》) 前面经典多是讲修行、开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当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经中之王 ’,如果你要消灾、免祸、求福、避免遭三恶道苦,那么首选《地藏经》。现代人业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难以向上追求,那么首先要避免向下堕落遭苦,这时就最好多读《地藏经》了。消除罪障、积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
[create_time]2022-06-27 20:50:55[/create_time]2022-07-09 10:14:3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刚阳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a3002d3.quHGwluozlicJTypiQAQgw.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808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65[view_count]佛教要学什么书入门?
佛法要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开始学起,明白种种基本概念,经典的书籍有《百法明门论解》和《大乘五蕴论》,这两本基础的唯识宗论著篇幅不多,专门讲种种法相基础,学完之后至少对佛教会有点概念。学完这两本论之后,看自己喜好,如果喜欢大乘,就继续学八识规矩颂和成唯识论,成唯识论学下来后,大乘佛教基本通达,种种概念极其之间的联系会一清二楚。其中有一个论特别提一下就是辩中边论,这个论算是古义唯识里比较短小精悍的著作,想了解一下古义唯识可以把这本论以及安慧论师注解的唯识三十颂学一下。如果喜欢小乘,可以学习俱舍论,俱舍论学完之后就会发现小乘佛教并非大乘佛教所讲的劣根性,因为俱舍论的博大精深基本超越了大乘佛教。如果喜欢实修,可以学一下南传佛教的清净道论,清净道论对实修的理论指导是所有经论中最细致入微的,不看清净道论不晓得什么叫实修,汉传佛教大部分的实修基本上都是错误的。同时也应该大概了解一下佛教的历史,以及各个宗派之间异同。扩展资料:佛学入门的注意事项:1、佛教讲究信、愿、行的结合,因此诵经时要对经文深信不疑,要发愿护持三宝(佛法僧)或忏悔业障,要注意日常修行,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学并重。2、念经时面南正坐或面南而跪效果更佳。3、念经时要出声,默念收效甚微,念诵时间90分钟左右最佳。
[create_time]2023-03-15 08:41:01[/create_time]2023-03-29 05:49:5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三七爱种花[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78b5944.JAqoa9WI8VzAyDPZQsBv4A.jpg?time=9466&tieba_portrait_time=9466[avatar]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61[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