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境内水货客问题的现况
2000年代起,因为港澳个人游、一签多行及人民币兑港币汇率升值,吸引大量来自中国大陆的旅客来到香港消费,当中亦包括赚取差价盈利的水货客。 目前大部份水货客由水货集团组织,采取“蚂蚁搬家”、每次小量携带、多次出入境的方式带货,每转可以赚取约100港元;他们通常都报称货物为少量及自用,如果关员无怀疑,即无须付出关税。水货客当中包括有自由职业者、货车司机、自由行游客、跨境学生、退休人士和家庭主妇等。亦有货主亲自带货,兼卖水货。货品包括奶粉、益力多、iPhone、平板电脑、相机、手袋、香烟、龙虾、年货及猪肉等。 每日活跃在港深各口岸的水货客达两万人,大陆人占4成,香港人占6成。每日一次往返者,95%是正常旅客,相反每日多次往返者中,多达95%是水货客。广东省海防与打私办认为,此反映正常旅客并无必要每日多次往返,正在研究限制一签多行每日出入境次数的方案。香港保安局局长黎栋国则认为不应该取消一签多行。上水站于罗湖口岸出入境的旅客每日达约26万人次,为水客集团提供掩护,因此水货活跃范围主要在东铁沿线。上水站是水货的主要集散地,主要是港铁管辖的C出口旁道路,每日有数以千计水货客在车站内外交收水货,在车站长时间逗留,造成出口内外的阻塞问题,部分水货客更将大批拉货用铁车锁在路旁铁栏,占用港铁“私家路”。同时,深圳罗湖口岸外空地亦被水客变作“分货大笪地”,罗湖商业城一楼则成水客“天文台”。在2008年2月,港铁在上水站严格执行港铁附例,禁止乘客在已付费区内外交收行李等物品,后来加建大幅落地透明围板。为解决逃票问题,港铁在车站加派职员在入闸机前监察;并于2009年3月1日,港铁在上水站实施人流管制措施,在一号月台的第二至四卡位置设置围栏,分隔上落车乘客,出闸的乘客须使用月台墙边的通道出闸,预留剩余位置予乘客候车,分隔人流。 2012年开始,水货买卖情况加剧。港铁每日有约7名人员,在上水站内专门处理水货客,例如行李检查及人群管理等。有职员指出,水货客向他们恶言相向,被骂已经习以为常,亦有守规矩和礼貌道谢的水货客。职员见证每日运输货物总值动辄以百万计的“装卸区”,曾经目睹有人将一整部洗衣机当场拆件,然后分批运载过关。又遇过有男子以“家中自用”为名运送几箱卫生巾的情况。
水货客的影响
中国产品、食品安全及质量接连出现问题,中国民众对国产品牌越来越失去信心,对质量有保证的外国品牌需求则大幅上升,许多内地人于是利用“自由行”的便利,在同一天多次往返大陆及香港,将原来在香港出售的产品带回大陆贩卖。他们被称为“水货客”。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早上七点,天尚未亮,香港的上水火车站外面已经熙熙攘攘,大批水货客一早就来到,准备趁早取货闯关。这种通过转售来赚取差价的水货买卖活动,在星期一至六最为活跃,由早上七时开始,一直运作至晚上八九时。水货种类包罗万有,除了电子产品,也有衣物、食品、红酒,甚至连湿货海鲜也有人运。在最接近深圳的上水火车站外面,每天早上,都有逾百名内地水货客分成几队,由一名“队长”分货派货。这些水货客大部分是教育水平偏低的中年人。一名内地水货客笑着和记者分享战果:“我每天来回七八次,一天就可以赚到五六百元港币(约80至95新元)了。”一天12个小时,水货客不停出入上水车站,为上水带来了“水货物流中心”的美誉,也间接促进大陆和香港两地的民间贸易。这些水货客除了占据车站,站外天桥底、公园、路边也逐渐成为他们的“地盘”,并开始与港人发生磨擦;更有甚者,水货客在香港大手购入日用品,香港物价因而上涨。水货客问题进一步丑化了香港人心目中的内地人形象。9月15、16日两日,一批香港市民响应网上号召,到上水火车站参与“光复上水行动”,向活跃于上水火车站一带的水货客发出抗议之声。事后,香港特区政府加强在上水火车站一带的巡逻,并限制水货客活动,港人对水货客的不满才有所缓解。
水货客的定义
水货客的定义:- 1.其带入境的货物并非自用
而是拿来出售的。(而出售的货物能否收回成本或者足以获取利润
又或者业务是否全职
那是另一回事)。 2.其所带入境之货物数量
不超过需要缴税的限额。 3.预先有指定的商户负责收购所带入境之货物。 4.其所带入境之货物
没有法定之质量责任承担。 5.其货物并无明码实价。
其实这班水货客都很笨
被无良而求利益的集团利用
为了小小金钱
不怕被人偷偷放下白粉在水货里
在国内犯毒
会判死刑的。
专业带货过关的,非旅客。
水货客的定义平买贵卖携带合法免税物品过关销售.
从中国香港带大量货物而未经海关许可
即叫水货客
香港水客
水客,主要是指经常在大陆、香港、澳门之间来回的,并随身携带着产品进来,或出去的人,他们少则带上几罐奶粉,多则整车整船,价值达数亿元的走私过关。
水客这个名称源自水货。从前一些海员 (船员)常常带上一些自己的私货或代他人私自带上少量物件,到外埠出售赚点外快,因为外国港口往往准许海员免税带少量(自用)物品上岸,由于免了入口税,货价较低,所以在港口往往有专店收购此类货物,这就是水货的起源。
现代水货就是[非正当途径进口货物]的统称,也就是走私货了,而走私者就是水客。
反水货客的评论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评论香港发生的针对水货客示威及冲突。他认为,香港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这样对待游客肯定是不友善。全国政协委员、行政会议成员林健锋表示,反水货客的示威者挥动龙狮旗,欺负内地小朋友和长者,是非常粗暴和不可接受的行为,损害内地人民的感情,破坏香港好客的形象,必须严厉谴责。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行政会议成员郑耀棠表示,针对水货客的行动,是利用影响市民生活的不满情绪,加入“港独”思潮,背后有政治因素。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主席叶国谦形容,反水货客示威者是“暴徒”,滥用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对游客作出的挑衅及袭击的行为,社会有需要严厉谴责。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新民党常务副主席田北辰表示,反水货客行动犹如暴民行为,质疑这类反水货客人士是否能代表香港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蔡毅指出,反水货客的激进分子,不少具“港独”意识,必须警惕和谴责 。
香港境内水货客问题的评价
香港自治运动顾问陈云认为,整个中共殖民统治过程是要用双非、自由行、走私水货问题排挤香港人口,因为学位有问题、奶粉有问题、床位有问题,搞到香港人不敢生仔,令香港人离开香港。如果大量人进入一个地方抢购奶粉,任何一个正常政府,都会保护本土利益。如果香港特区政府不采取行动,就是一个卖港政府。他又鼓励网民到美国白宫的网站参与联署以反映问题,因为只要1个月之内有10万人联署美国政府便会正式回应该议题。
香港反水货客对香港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反啊?
两种原因。
第一种,政*治因素,有些人利用反水客来分裂香港与大陆族群,这个原因深层次不能谈。
第二种,水客确实给部分香港人的生活造 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上水的居民想乘地铁(火车),发现进站排队的水客有两千多人,而且是拉着车入站的,上水的居民排队要花一个到两个钟排队,让当地人产生反感也是可能的。 大量的水客,使得上水等地的物价上升,房租上升。间接的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成本提高鸟。 当地居民反水客情绪也是正常的。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水客呢? 根本的原因是深港两地的物价悬殊造成的。由于制度不同,香港是高收入低消费的区域,河对面的深圳是低收入,高消费的区域。 当你走到香港的超市,发现平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只有深圳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时候,很多还都是中国制造的,每个人都有购物的冲动。
水客的产生,就是一些持有一签多行的深圳户籍人士,以及一些香港人士,包括大陆持有探亲签证的人士,从香港老板手里拿货,拉到深圳,然后由深圳销往全国,从而赚取跑腿费的人。
一般水货香港海关不阻拦,水客拉的越多,香港越赚钱。但水货让大陆海关损失了海关税,所有深圳海关就加紧打击水客。前两天出现的反水客活动,有点让人不解,总觉得他们和海关配合的很好,让人不可思议。
反水货客指什么意思
水货其实就是走私货,没缴税偷偷带入境的,低于市场价但不会保修。水货客就是把这些走私货带入境的人,他们破坏了市场公平交易原则,为一己私利而影响到合法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权益。例如经常把某些商品抢断货(iPhone之类的)然后导致本地消费者买不到商品,间接就提升了商品价格(黄牛)。反水货客就是反对这些人,希望这些人能够得到制裁。
在香港拿水货过关被查到如何处分
在香港拿水货过关被查到处分如下: 可能会扣仓(回香港时可取回,要交仓租),如带上大陆,要加收税款(约商品价格的百分之十几)。 如果是职业水货客,可能会被扣证、罚款、刑事检控等。水客根本就是犯法的,只要是被查到是水客,轻则充公,重则坐牢。扩展资料: 水客这个名称源自水货。从前一些海员 (船员)常常带上一些自己的私货或代他人私自带上少量物件,到外埠出售赚点外快,因为外国港口往往准许海员免税带少量(自用)物品上岸,由于免了入口税,货价较低,所以在港口往往有专店收购此类货物,这就是水货的起源。 现代水货就是[非正当途径进口货物]的统称,也就是走私货了,而走私者就是水客。 现在的水客,已经不是以前的船夫、渔夫这个单纯的概念了。现在的水客,主要是指经常在大陆、香港、澳门之间来回的,并随身携带着产品进来,或出去的人,他们少则带上几罐奶粉,多则整车整船,价值达数亿元的走私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