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农》这首曲有多少个版本,分别是什么版本
其实卡农有30多个版本~粗略估计的话。
今天我们最熟悉的卡农作品乃是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也称作《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
现在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卡农,如小提琴独奏版、弦乐四重奏版、钢琴独奏版、钢琴四手联弹版、竖琴独奏版、长笛协奏版、铜管合奏版、陶笛独奏版、吉他独奏版、美声无伴奏合唱版、慢摇版等诸多版本。
常以小提琴和钢琴合奏的形式表演。
其中钢琴独奏版又以乔治·温斯顿改编的版本最为著名。
卡农曲是为谁创作的?
1681年,帕赫贝尔二十八岁时娶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为妻,他们还有了孩子,是帕赫贝尔写给女儿和妻子的作品。故事开始:巴哈贝尔出生于德国的纽伦堡。早年随施韦默尔学习音乐。1669年,年进入阿尔特多夫的一所学校接受音乐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学费,次年转入雷根斯堡的一所学校。1677年年,至爱森纳赫,担任了一年的宫廷管风琴师。于1678年在爱尔福特担任管风琴师,在这里教授了J.C.巴赫。1681年,巴哈贝尔二十八岁时娶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为妻。1683年,巴巴拉和他们唯一的孩子死于瘟疫。隔年他再娶茱笛丝卓默,这一次婚姻为他带来七名子女。离开了艾尔特,巴哈贝尔来到伍腾堡宫廷,这个地方给他很多专业上的自由度。1692年秋,法国大军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纽伦堡,最后辗转到了戈塔。碰巧出生地纽伦堡的圣塞巴德教堂的原任风琴师,也就是巴哈贝尔的老师魏克过世,让他得以顺利接任老师之职位。他就在这里一直待到他过世。在纽伦堡的五年间,巴哈贝尔写下了感恩赞歌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风琴赋格,被视为他晚年的代表作。1706年,约翰巴哈贝尔去世,享年52岁。扩展资料:卡农特点——卡农,是一种曲式的名称,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 "规律"。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 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为另一声部所摹仿,即严格的摹仿对位。卡农出现于13、14世纪,后人常采用古典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同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的效果,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D大调卡农",是帕赫贝尔在意大利威尼斯时写的音乐,带有一丝意大利式的,甜蜜宁静的忧伤。在不到五分钟演奏长度里,其中的"顽固音型主题" 反复出现28次,可是听者却能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卡农
卡农创作背景
帕赫贝尔出生于德国的纽伦堡。早年随施韦默尔学习音乐,1669年进入阿尔特多夫的一所学校接受音乐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学费,次年转入雷根斯堡的一所学校。1673年至维也纳,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管风琴师克尔的学生和助手。1677年至爱森纳赫,担任了一年的宫廷管风琴师。于1678年在爱尔福特担任管风琴师,在这里教授了J.C.巴赫。1681年,帕赫贝尔二十八岁时娶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Gabler)为妻;1683年,巴巴拉和他们唯一的孩子死于瘟疫。隔年他再娶茱笛丝卓默,这一次婚姻为他带来七名子女。离开了艾尔特,帕赫贝尔来到伍腾堡宫廷,这个地方给他很多专业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常,1692年秋,因为法国大军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纽伦堡,最后辗转到了戈塔。碰巧出生地纽伦堡的圣塞巴德教堂的原任风琴师,也就是帕赫贝尔的老师魏克过世,让他得以顺利接任老师之职位。他就在这里一直待到他过世。在纽伦堡的五年间,帕赫贝尔写下了感恩赞歌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风琴赋格,被视为他晚年的代表作。1706年,约翰帕赫贝尔去世,享年52岁。所以帕赫贝尔从未去过英国,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Gabler)是德国人,死前不但已经嫁给了帕赫贝尔并且还生了孩子。扩展资料《卡农》是现今为止最受全世界人们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被改编成现代乐曲后,曾称霸美国公告牌流行音乐排行榜长达百周以上。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重新演绎并出版的《卡农》版本不下2000个版本,实际上,《卡农》仅仅是一首全长仅5分钟左右的音乐小品,但它却带来了328年的奇迹,而且还会经久弥新。“卡农曲式”从它出现至今得到了无数音乐创造者的青睐,现代音乐多元化的音乐元素融入古典音乐“卡农”,令它们赋予了新的活力以及魅力。卡农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简单的讲,就是有数个声部的旋律依次出现,交叠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随,给人绵延不断的感觉。卡农的历史起源于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农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卡农》回归打造古典背后的"最"流行
卡农是谁写的?
钢琴曲《卡农》由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创作,讲述的故事如下:
帕赫贝尔在十几岁时,因战乱沦为孤儿。流浪到英国后,被一个小村庄的天主教堂弹刚琴的琴师收养,之后他天天听人弹琴,也学会了钢琴。
旁边镇子有个叫芭芭拉的女孩,家里有钱有势,是镇上最漂亮的姑娘,自从在教堂听了帕赫贝尔弹的曲子后,就爱上了他。很多有钱人向芭芭拉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她心里喜欢帕赫贝尔。但她害羞,不敢向帕赫贝尔表白,后来她借口说想要跟帕赫贝尔学钢琴,说自己喜欢音乐,希望可以拜师学艺。
帕赫贝尔答应了。但芭芭拉的目的不是弹琴,所以不认真学钢琴,被帕赫贝尔一再责骂。芭芭拉心里委屈,但还是一直跟着帕赫贝尔,希望帕赫贝尔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终于帕赫贝尔让芭芭拉走,说她不适合弹钢琴,也不喜欢钢琴。芭芭拉听后不服气,下定决心好好弹琴,半年后拿到本地的钢琴第一名!之后半年,芭芭拉离开了帕海贝尔,刻苦练琴,并且成功拿了奖,于是去向帕海贝尔表白。但帕海贝尔已经被征去打仗了离开了。
芭芭拉没有放弃,等了三年,期间村长的儿子看上了她,为了让她死心,派人从运回一具碎尸,骗她说是帕海贝尔,帕海贝尔没有亲人,无法对证。芭芭拉相信了,趴在尸体上哭了3天3夜,村长儿子买了很多礼物向她提亲,她都不理。3天后的晚上,在当时帕赫贝尔教她钢琴的教堂里割腕自杀了。
而帕赫贝尔在芭芭拉离开半年后,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爱上芭芭拉,只是因为她学琴不努力忽略了对她的喜欢。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芭芭拉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被召去打仗了,在战乱中,时常都会想到和芭芭拉在一起的日子。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
在芭芭拉自杀后第2个月,帕赫贝尔回到了村里。他知道了芭芭拉为自己做的事后,伤心的嚎啕大哭。没人愿意告诉他芭芭拉葬在哪里,之后,帕赫贝尔召集2个村的所有人,坐在钢琴前强忍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他当时弹的就是为死去的芭芭拉写的《卡农(D大调)》。在那天晚上,帕赫贝尔在教堂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卡农背景故事(传说) Pachelbel在他10几岁的时候,流浪到英国被英国一个小村庄的琴师收养,之后他天天听那个他弹琴,也学会了钢琴。
在他们旁边的镇上上有一个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了有钱有势,Barbara Gabler也是镇上最漂亮的女孩,自从到教堂听Pachelbel弹的曲子,就爱上了他。很多有钱人上门向Barbara Gabler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Barbara Gabler心里只喜欢Pachelbel。但女孩比较害羞,从小被宠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后来Barbara Gabler就找了个理由,说要去Pachelbel那里学钢琴,她对Pachelbel说自己热爱音乐,希望可以拜师学艺。Pachelbel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个徒弟。
但Barbara Gabler她的目的并不是弹琴,所以几乎不把经历花费在钢琴上,遭到了Pachelbel一再的责骂。Barbara Gabler心里委屈,但还是一直跟Pachelbel,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终于有一天Pachelbel对Barbara Gabler说:“你走吧,你真的不适合弹钢琴。而且你也不喜欢钢琴。”Barbara Gabler听后,对自己说:“不要说我不行!Pachelbel。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弹琴,半年后我要拿到本地的钢琴第一名的!” 半年里,Barbara Gabler天天练习,饿了就叫家里的用人送些吃的,困了就趴着睡一会。半年一转眼就过去了,Barbara Gabler参加了比赛,果真的拿了奖。
Barbara Gabler想拿这个奖杯去Pachelbel向他表达自己的爱意Pachelbel已经走了。当时正值战乱,Pachelbel被征去打仗,Barbara Gabler说:“好,我等他回来。”就这样Barbara Gabler等了Pachelbel3年多。
在这期间村长的儿子看上Barbara Gabler ,村长的儿子很清楚Barbara Gabler已经心有所属,就叫人从前线运回来一具碎尸体,说那就是Pachelbel,但没有人可以对证,Barbara Gabler相信Pachelbel真的已经死了,趴在"Pachelbel"的尸体上哭了3天3夜,那时,村长的儿子买了很多的礼物去找Barbara Gabler提亲,Barbara Gabler没有理睬。
在3天后晚上, Barbara Gabler割腕自杀了。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的半年里,他发现没有Barbara Gabler在身边,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乐。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的爱Barbara Gabler,只是因为她学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没了对她的喜欢。当时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战乱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当心中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弹琴的日子......那段时光真是值得怀念啊。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
在Barbara Gabler自杀后了第2个月,Pachelbel回到了村里。他从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为自己做的所有事后,他咆哮着,放声大哭。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问她现在葬在哪。她家里人都不肯告诉Pachelbel,随后的一次礼拜,Pachelbel招集他们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钢琴前强忍着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D Major)”。
钢琴曲《卡农》讲的什么故事?
钢琴曲《卡农》由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创作,讲述的故事如下:
帕赫贝尔在十几岁时,因战乱沦为孤儿。流浪到英国后,被一个小村庄的天主教堂弹刚琴的琴师收养,之后他天天听人弹琴,也学会了钢琴。
旁边镇子有个叫芭芭拉的女孩,家里有钱有势,是镇上最漂亮的姑娘,自从在教堂听了帕赫贝尔弹的曲子后,就爱上了他。很多有钱人向芭芭拉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她心里喜欢帕赫贝尔。但她害羞,不敢向帕赫贝尔表白,后来她借口说想要跟帕赫贝尔学钢琴,说自己喜欢音乐,希望可以拜师学艺。
帕赫贝尔答应了。但芭芭拉的目的不是弹琴,所以不认真学钢琴,被帕赫贝尔一再责骂。芭芭拉心里委屈,但还是一直跟着帕赫贝尔,希望帕赫贝尔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终于帕赫贝尔让芭芭拉走,说她不适合弹钢琴,也不喜欢钢琴。芭芭拉听后不服气,下定决心好好弹琴,半年后拿到本地的钢琴第一名!之后半年,芭芭拉离开了帕海贝尔,刻苦练琴,并且成功拿了奖,于是去向帕海贝尔表白。但帕海贝尔已经被征去打仗了离开了。
芭芭拉没有放弃,等了三年,期间村长的儿子看上了她,为了让她死心,派人从运回一具碎尸,骗她说是帕海贝尔,帕海贝尔没有亲人,无法对证。芭芭拉相信了,趴在尸体上哭了3天3夜,村长儿子买了很多礼物向她提亲,她都不理。3天后的晚上,在当时帕赫贝尔教她钢琴的教堂里割腕自杀了。
而帕赫贝尔在芭芭拉离开半年后,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爱上芭芭拉,只是因为她学琴不努力忽略了对她的喜欢。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芭芭拉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被召去打仗了,在战乱中,时常都会想到和芭芭拉在一起的日子。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
在芭芭拉自杀后第2个月,帕赫贝尔回到了村里。他知道了芭芭拉为自己做的事后,伤心的嚎啕大哭。没人愿意告诉他芭芭拉葬在哪里,之后,帕赫贝尔召集2个村的所有人,坐在钢琴前强忍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他当时弹的就是为死去的芭芭拉写的《卡农(D大调)》。在那天晚上,帕赫贝尔在教堂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卡农背景故事(传说) Pachelbel在他10几岁的时候,流浪到英国被英国一个小村庄的琴师收养,之后他天天听那个他弹琴,也学会了钢琴。
在他们旁边的镇上上有一个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了有钱有势,Barbara Gabler也是镇上最漂亮的女孩,自从到教堂听Pachelbel弹的曲子,就爱上了他。很多有钱人上门向Barbara Gabler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Barbara Gabler心里只喜欢Pachelbel。但女孩比较害羞,从小被宠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后来Barbara Gabler就找了个理由,说要去Pachelbel那里学钢琴,她对Pachelbel说自己热爱音乐,希望可以拜师学艺。Pachelbel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个徒弟。
但Barbara Gabler她的目的并不是弹琴,所以几乎不把经历花费在钢琴上,遭到了Pachelbel一再的责骂。Barbara Gabler心里委屈,但还是一直跟Pachelbel,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终于有一天Pachelbel对Barbara Gabler说:“你走吧,你真的不适合弹钢琴。而且你也不喜欢钢琴。”Barbara Gabler听后,对自己说:“不要说我不行!Pachelbel。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弹琴,半年后我要拿到本地的钢琴第一名的!” 半年里,Barbara Gabler天天练习,饿了就叫家里的用人送些吃的,困了就趴着睡一会。半年一转眼就过去了,Barbara Gabler参加了比赛,果真的拿了奖。
Barbara Gabler想拿这个奖杯去Pachelbel向他表达自己的爱意Pachelbel已经走了。当时正值战乱,Pachelbel被征去打仗,Barbara Gabler说:“好,我等他回来。”就这样Barbara Gabler等了Pachelbel3年多。
在这期间村长的儿子看上Barbara Gabler ,村长的儿子很清楚Barbara Gabler已经心有所属,就叫人从前线运回来一具碎尸体,说那就是Pachelbel,但没有人可以对证,Barbara Gabler相信Pachelbel真的已经死了,趴在"Pachelbel"的尸体上哭了3天3夜,那时,村长的儿子买了很多的礼物去找Barbara Gabler提亲,Barbara Gabler没有理睬。
在3天后晚上, Barbara Gabler割腕自杀了。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的半年里,他发现没有Barbara Gabler在身边,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乐。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的爱Barbara Gabler,只是因为她学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没了对她的喜欢。当时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战乱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当心中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弹琴的日子......那段时光真是值得怀念啊。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
在Barbara Gabler自杀后了第2个月,Pachelbel回到了村里。他从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为自己做的所有事后,他咆哮着,放声大哭。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问她现在葬在哪。她家里人都不肯告诉Pachelbel,随后的一次礼拜,Pachelbel招集他们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钢琴前强忍着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D Major)”。
卡农钢琴曲 表达的是什么
卡农钢琴曲表达了一丝甜蜜宁静的忧伤。好莱坞将卡农改编成电影《凡夫俗子》的配乐,首次进入流行文化和大众视野,至今魅力不减,成为最受现代人喜爱的器乐作品,却也因此被美国作家保罗·福塞尔在其名作《恶俗》中列为恶俗音乐。尽管如此,人们丝毫不减对卡农的热爱,在生命的某个幸福或不幸福时刻,仔细聆听卡农,体会其中包含的无穷音乐元素,一种淡淡的忧伤油然而生,却又携带着一丝甜蜜和安静。扩展资料:卡农的版本:1、1966年 维也纳音乐节又演奏了大指挥家卡拉扬先生的Canon版本,有一点点的区别是加了一把小提琴。2、1985年 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变的钢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3、1987年 出了个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Canon (Guitar by Nicolas Angelis)。4、1992年 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式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 Canon in D 。5、1995年 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专辑中也亲自演绎了亲手改编的Canon。6、1997年 全智贤出了张专辑叫 Pure apple ,第六首便是全智贤亲自演绎的Canon Flying In The Sky。
卡农是谁写的
1、卡农是约翰.帕赫贝尔写的。
2、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一个神圣的意境。
3、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复调音乐。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
4、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
卡农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
5、卡农是一种音乐体裁,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
卡农是谁写的 卡农介绍
1、卡农是约翰.帕赫贝尔写的。
2、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一个神圣的意境。
3、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复调音乐。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
4、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
卡农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
5、卡农是一种音乐体裁,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
卡农谁创作的 卡农的作者
1、《D大调卡农》(Canon and Gigue in D),也称作《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作品编号:T. 337,作者是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通常人们更多地关注作品的第一部分卡农,(Pachelbels Canon)。
2、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
3、大提琴从头到尾也仅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这段音乐虽然不断回旋往复,但其旋律之美不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感觉动听悦耳。
卡农钢琴曲的由来?
卡农钢琴曲并不是具体一首钢琴曲而是一种曲式的名称,来源于巴赫的老师Johann Pachelbel(是传说),还有传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出名的卡农是十七世纪德国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帕卡贝尔, 1653-1706)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调卡农)。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便广为人知,《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首作品。扩展资料卡农,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卡农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