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怎样灭亡的?
历史上有很多政权以“魏”为国号。
1.春秋初期的古魏国,姬姓,是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
2.战国时期魏国,姬姓,魏氏。即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因国都在大梁,也叫梁国。君主的祖先是晋献公时期的大臣毕万,毕万的祖先是周武王的异母弟毕公高。毕万因在灭古魏国的战争中有功,晋献公将魏地封给毕万,子孙就以魏为氏,毕万的儿子魏犨曾跟随晋文公流亡多年。魏氏后在晋国成为六卿之一,公元前453年联合韩、赵两家灭智氏,前403年始列为诸侯。前225年秦将王贲以水淹攻破大梁,魏王假被迫投降,魏国灭亡。
3.秦朝末年魏国,姬姓,魏氏。秦朝末年,魏国后裔魏咎参加陈胜的反秦造反,被立为魏王,魏国复国。魏咎自杀后,其弟魏豹又被项羽封为魏王。汉二年(公元前205年)秋,被韩信攻击,魏豹被迫投降,魏国灭亡。
4.三国时期魏国,曹姓。即曹魏,奠基人为东汉权臣曹操。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曹丕称帝,建立魏国。249年,太傅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消灭掌权的大将军曹爽等曹氏亲族,司马氏逐渐掌握魏国实权。263年,魏国派钟会、邓艾进攻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公元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魏国灭亡。
5.东晋十六国时期冉氏魏国,即冉魏。后赵石虎有个养子叫石瞻,本名冉良。石虎去世后,诸子争立,后赵陷入混乱。石瞻的儿子石闵在混乱中逐渐掌握大权,350年石闵废杀皇帝石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魏,不久恢复冉姓,史称冉魏。352年,冉闵在与前燕的战争中被俘杀,不久魏国的都城邺城被前燕攻破,太子冉智投降,冉魏灭亡。
6.东晋十六国时期翟氏魏国,即翟魏。388年,丁零人翟辽称王,建立魏国。392年后燕皇帝慕容垂攻占都城黎阳,君主翟钊只身投降西燕,翟魏灭亡。
7.南北朝时期北魏,元氏,也叫元魏。公元376年,鲜卑人拓跋氏建立的代国被前秦攻灭。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崩溃时机,自称代王,建年号登国,同年四月改称魏王,即北魏,拓跋珪即北魏道武帝。北魏孝文帝时期进行汉化改革,改姓元氏。但孝文帝改革,导致北魏末期发生六镇起义,朝政被权臣尔朱荣篡夺。尔朱氏被消灭后,大权逐渐被六镇将领高欢和宇文泰掌握。534年,北魏末代皇帝孝武帝不甘心被权臣高欢控制,向西投奔长安的宇文泰。高欢在邺城拥立元善见为皇帝,史称东魏;孝武帝被毒死后,宇文泰另立元宝炬为皇帝,史称西魏。北魏由此分裂为东魏和西魏。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逼迫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高洋称帝,建立北齐;557年,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逼迫魏恭帝拓跋廓禅让,立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为王,建立北周。元氏魏国由此灭亡。
8.隋朝末年魏国,李氏。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关陇贵族李密被瓦岗军领袖翟让等人推举为魏公,建立魏国,同年将翟让杀害。618年魏国在与王世充的战争中失败,李密被迫向唐朝投降,魏国灭亡。
魏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
希望你不是那个脑残的三国木剑客,否则会激起民愤的。
1.春秋初期的古魏国,姬姓,是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
2.战国时期魏国,姬姓,公元前225年被秦国将军王贲攻破灭亡。
3.秦朝末年魏国,魏姓,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秋,被韩信攻灭。
4.三国时期曹氏魏国,公元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魏国灭亡。
5.东晋十六国时期冉氏魏国,公元352年,被前燕君主慕容儁攻破,冉魏灭亡。
6.东晋十六国时期翟氏魏国,公元392年后燕皇帝慕容垂灭掉翟魏。
7.南北朝时期北魏,元氏,公元534年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高洋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公元557年宇文觉废掉西魏,建立北周。
8.隋朝末年魏国,李氏,公元619年李密被迫降唐,魏亡。
战国魏国为什么衰落
一、战国中期魏国衰落的原因如下:1、人才的流失。魏文侯时期,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然而到了魏惠王放走商鞅,问罪孙膑,魏人公孙衍、张仪又先后为秦惠文王所重用,前者在雕阴大破魏军,斩首八万,后者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骗得魏惠王将上郡割予秦国。人才的流失,是魏国衰落的关键。2、四处征伐,树敌过多。魏文侯时期,吴起就提出集中抗秦的说法,并组成三晋联盟。但是魏武侯、魏惠王时期,采取四面出击的扩张政策,让列国饱受魏兵掠地之苦,就连同属三晋的韩、赵两国,也因受到魏国的抑制而心生怨恨,直接导致了魏文侯苦心经营的三晋之盟的瓦解。3、地理位置四面受敌。魏国居战国七雄的中央,东有强齐、西有强秦。战国后期,秦国逐渐强大,而魏国的地理位置成为了秦国的首要攻击对象。4、变法不够彻底。魏国的变法较秦国的商鞅变法温和的多,但同时对旧贵族的打击也就小得多,这也就造成了魏国的旧贵族实力强大,这也就严重的影响到了魏国的封建化进程。反观秦国,旧贵族经过了商鞅变法残酷打击,灭族抄家者不计其数,反而使秦国大大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后来者居上超过了魏国。二、魏国的简介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但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传至魏王假,于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扩展资料战国初期魏国的崛起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北灭中山国(今河北西部平山、灵寿一带)。西取秦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之地,遂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特别是文侯时期启用吴起,采取武卒制,精选士兵进行训练,建立了一支高度职业化的军事力量,对魏国初期的强盛发挥了重要作用。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魏国的变法工作和法制建设,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年。秦国献公、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魏文侯拜子夏为师,把儒的地位提到了从来未有的高度,达到了收取士人心的政治目的,是后世帝王尊儒笼络知识阶级的开始。魏文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策略,为后世的帝王所推崇,魏文侯的施政经验是中华帝国的一个经典样本。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即位,魏武侯在位25年期间,任用军事家吴起进行改革,国力继续上升,不断东征西讨,夺取楚国在中原的大部分土地,为后来政治中心的东移打下基础。等到魏武侯之子魏惠王在位的时候,魏国已经称霸中原长达百年。公元前343年,魏惠王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史称逢泽之会。正式标志着魏国成为新一代的霸主。
历史上魏国是怎么被秦国灭亡的
赵国被秦国灭亡后,秦国即想南下灭楚国,但中间尚相隔一个魏国,魏国此时虽然已只剩国都大梁附近的一些城邑,但终属秦进军楚地之障碍,于是决定先灭魏国,再伐楚国。1、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周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1] 姬姓,魏氏,始祖为毕万(毕公高之裔孙)。2、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发动三家分晋。3、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扩展资料魏国领土曾包括现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江苏北部 。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的魏国又被称为梁国。魏氏的先祖是毕公高的后代毕万。毕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因为封国在毕地而得姓。毕国在西周末期亡于西戎,其后裔沦为平民。毕万正是毕公高的后代,他在春秋初期投奔晋献公,受到重用,晋升为大夫。
战国时期,秦国是怎么灭掉魏国的?
秦国跟魏国之间的恩恩怨怨已经持续很久了,秦国也是一直处心积虑想要灭掉魏国,最终采用蚕食的方法,一步一步把魏国吞并。在秦惠文王时期,秦魏爆发了战争,魏国损失八万的精兵,最后只得屈辱求和,忍痛把河西之地献给了秦国。公元前328年张仪任秦国相国,这可是一代铁嘴,愣是靠着一张嘴说服魏王额让了上郡十五县给秦国。到这时候黄河以西的魏国领土已经全部被秦国吞并。之后的几十年里,秦国蚕食了魏国不少土地,曲沃、平周、恒、河东、怀、邢丘、吴、高都、波、卷、朝歌、长恒、蒲、衍氏等地或是被秦国出兵攻占或是魏国自己献地,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都被秦国吞并了,魏国被蚕食的几乎只剩都城大梁了,可谓是惨不忍睹。秦国攻占燕国都城蓟城后,北方大致都被秦国平定了,此时秦国认为南下攻魏的时机到了。为了防止楚国捣乱,秦国先派王贲率军攻打楚国,而且还占领楚国十余座城池,让楚国不敢去救魏国。公元前224年,王贲率军进攻魏国,把魏国都城大梁围了个水泄不通,大梁城易守难攻,不仅城墙很高,城墙外还有纵横交错的水网,既用于城内补给,又用于防御秦军。秦军打了几个月大梁城也是固若金汤。最后秦军硬打攻不进城,就派兵把大梁城周围的水网都控制住,引黄河和鸿沟之水,来了个水漫大梁城。三个月后大梁城已经快变成海了,魏王见大势已去,只能开城投降了,魏国就此覆灭。扩展资料:战国时期魏国实施了著名的“武卒”制度,建立了常备军。武卒的选拔标准严格,待遇优厚,只有那些在身背弓箭、全副铠甲、手持长矛、携带三天军粮的情况下能日行百里的人,才能够成为魏武卒。一旦成为武卒,就会受到国家奖赏,赐给田宅并免除全家的徭役。这一措施,极大地提高了魏军的战斗力。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下,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首强。魏文侯、武侯在位期间,魏国实力强大,且制定出了联合韩赵、三晋一家的正确外交政策,多次击败齐国,打击楚国,并夺取了秦国的河西地区,灭掉了中山国。但魏国的强大也引发了韩赵两国的担忧。因此,公元前370年魏武侯死后,韩赵就联合出兵攻魏,魏国几乎亡国。魏惠王继位后,不再执行联合赵韩的政策,三晋开始了长时间的内斗,魏国虽然胜多败少,但却将自己置于孤立的境地。
魏国为什么会被秦国消灭?
三国魏国的灭亡原因主要是心。具体指的就是司马家族叛变。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继承曹操,公元226年,曹丕病逝,传位曹睿,拜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可因中蜀汉参军马谡的离间计,将司马懿削职回乡,后因蜀汉攻城将司马懿还职,诸葛亮也病逝五丈原。曹睿病逝后,传位曹爽,曹爽遭司马懿谋杀,司马懿掌握兵权,钟会、钟毓、邓艾投奔魏国,曹爽之子曹芳软弱,魏国危在旦夕,司马懿死后,司马昭继承,司马昭死后,司马师继承皇位,司马师病逝后,司马炎继位,公元263年,灭了蜀汉。姜维离间和挑拨钟会与邓艾,但司马炎怀疑,设计将三人杀害。公元265年,司马炎逼曹奂让皇位,改国号为晋,改元为泰始元年。咸宁4年(公元278年),老将羊祜上奏说吴国后主孙皓残暴,不攻自破,并让杜预为镇南大将军。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龙骧将军王睿与杜预攻至吴国首都建邺,孙皓投降。扩展资料: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魏国一蹶不振,在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中,秦国的军事力量打败了魏国和韩国联军。两国此后再也没有力量单独向秦国发起挑战。之后由于秦国不断的压迫,局势越来越严峻。这时,公子无忌出现,并于公元前247年与其他五国联军,对秦国的侵攻军迎头痛击。公子无忌又名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但是,战后魏王对他开始猜疑,并免去他的要职。于是信陵君终日借酒浇愁,并含屈而终。信陵君死后,魏国无力抗秦,国土被秦国慢慢侵夺。秦王政即位后,对魏国的压力不断加大。最后魏国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国将军王贲攻破灭亡。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魏
魏国为什么会灭亡?
三国魏国的灭亡原因主要是心。具体指的就是司马家族叛变。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继承曹操,公元226年,曹丕病逝,传位曹睿,拜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可因中蜀汉参军马谡的离间计,将司马懿削职回乡,后因蜀汉攻城将司马懿还职,诸葛亮也病逝五丈原。曹睿病逝后,传位曹爽,曹爽遭司马懿谋杀,司马懿掌握兵权,钟会、钟毓、邓艾投奔魏国,曹爽之子曹芳软弱,魏国危在旦夕,司马懿死后,司马昭继承,司马昭死后,司马师继承皇位,司马师病逝后,司马炎继位,公元263年,灭了蜀汉。姜维离间和挑拨钟会与邓艾,但司马炎怀疑,设计将三人杀害。公元265年,司马炎逼曹奂让皇位,改国号为晋,改元为泰始元年。咸宁4年(公元278年),老将羊祜上奏说吴国后主孙皓残暴,不攻自破,并让杜预为镇南大将军。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龙骧将军王睿与杜预攻至吴国首都建邺,孙皓投降。 正是:分分合合华夏史,其中大势是统一。
战国魏国为什么衰落
一、战国中期魏国衰落的原因如下:1、人才的流失。魏文侯时期,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然而到了魏惠王放走商鞅,问罪孙膑,魏人公孙衍、张仪又先后为秦惠文王所重用,前者在雕阴大破魏军,斩首八万,后者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骗得魏惠王将上郡割予秦国。人才的流失,是魏国衰落的关键。2、四处征伐,树敌过多。魏文侯时期,吴起就提出集中抗秦的说法,并组成三晋联盟。但是魏武侯、魏惠王时期,采取四面出击的扩张政策,让列国饱受魏兵掠地之苦,就连同属三晋的韩、赵两国,也因受到魏国的抑制而心生怨恨,直接导致了魏文侯苦心经营的三晋之盟的瓦解。3、地理位置四面受敌。魏国居战国七雄的中央,东有强齐、西有强秦。战国后期,秦国逐渐强大,而魏国的地理位置成为了秦国的首要攻击对象。4、变法不够彻底。魏国的变法较秦国的商鞅变法温和的多,但同时对旧贵族的打击也就小得多,这也就造成了魏国的旧贵族实力强大,这也就严重的影响到了魏国的封建化进程。反观秦国,旧贵族经过了商鞅变法残酷打击,灭族抄家者不计其数,反而使秦国大大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后来者居上超过了魏国。二、魏国的简介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但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传至魏王假,于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扩展资料战国初期魏国的崛起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北灭中山国(今河北西部平山、灵寿一带)。西取秦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之地,遂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特别是文侯时期启用吴起,采取武卒制,精选士兵进行训练,建立了一支高度职业化的军事力量,对魏国初期的强盛发挥了重要作用。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魏国的变法工作和法制建设,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年。秦国献公、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魏文侯拜子夏为师,把儒的地位提到了从来未有的高度,达到了收取士人心的政治目的,是后世帝王尊儒笼络知识阶级的开始。魏文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策略,为后世的帝王所推崇,魏文侯的施政经验是中华帝国的一个经典样本。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即位,魏武侯在位25年期间,任用军事家吴起进行改革,国力继续上升,不断东征西讨,夺取楚国在中原的大部分土地,为后来政治中心的东移打下基础。等到魏武侯之子魏惠王在位的时候,魏国已经称霸中原长达百年。公元前343年,魏惠王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史称逢泽之会。正式标志着魏国成为新一代的霸主。
三国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魏国的灭亡原因主要是心。具体指的就是司马家族叛变。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继承曹操,公元226年,曹丕病逝,传位曹睿,拜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可因中蜀汉参军马谡的离间计,将司马懿削职回乡,后因蜀汉攻城将司马懿还职,诸葛亮也病逝五丈原。曹睿病逝后,传位曹爽,曹爽遭司马懿谋杀,司马懿掌握兵权,钟会、钟毓、邓艾投奔魏国,曹爽之子曹芳软弱,魏国危在旦夕,司马懿死后,司马昭继承,司马昭死后,司马师继承皇位,司马师病逝后,司马炎继位,公元263年,灭了蜀汉。姜维离间和挑拨钟会与邓艾,但司马炎怀疑,设计将三人杀害。公元265年,司马炎逼曹奂让皇位,改国号为晋,改元为泰始元年。咸宁4年(公元278年),老将羊祜上奏说吴国后主孙皓残暴,不攻自破,并让杜预为镇南大将军。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龙骧将军王睿与杜预攻至吴国首都建邺,孙皓投降。扩展资料: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魏国一蹶不振,在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中,秦国的军事力量打败了魏国和韩国联军。两国此后再也没有力量单独向秦国发起挑战。之后由于秦国不断的压迫,局势越来越严峻。这时,公子无忌出现,并于公元前247年与其他五国联军,对秦国的侵攻军迎头痛击。公子无忌又名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但是,战后魏王对他开始猜疑,并免去他的要职。于是信陵君终日借酒浇愁,并含屈而终。信陵君死后,魏国无力抗秦,国土被秦国慢慢侵夺。秦王政即位后,对魏国的压力不断加大。最后魏国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国将军王贲攻破灭亡。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魏
曹魏是如何灭亡的
曹魏是如何灭亡的三家归晋指的是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都被晋灭掉,而晋的建立是夺取了魏国的政权。司马氏野心勃勃,从高平陵事变就逐步掌握政权,至司马昭称晋王,司马炎建立晋朝。司马家族在东汉和三国时期就是显赫的世家大族,如司马朗、司马懿及司马孚等兄弟共八人,时人称“八达”。其中司马懿具有政治及军事才略,在曹魏后期抵御蜀汉北伐及平定辽东,成为了魏国重臣。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马懿与曹爽受遗共同辅政,但司马懿被曹爽架空。249年发生高平陵事变,司马懿重夺政权,至此司马氏开始专政。在司马懿去世后,其子司马师及司马昭逐渐巩固司马氏的势力。此期间发生三次严重的内乱和割据战争,史称淮南三叛,皆被平定,司马氏逐步掌握了执政权。嘉平六年(254年)二月,中书令李丰和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事情败露,被司马师搜出“衣带诏”,腰斩灭族。同年秋,司马昭奉命出击姜维,到达京师,曹芳在平乐观观兵。许允与左右亲信谋划,乘司马昭请辞的时候将其杀死,率领这支部队讨伐司马昭。诏书已经写好了,但曹芳因恐惧而没实行。九月,司马师上奏太后废掉皇帝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曹芳搬出洛阳,在河内郡重门营建齐王宫,所有礼仪制度都如同诸侯王的封国。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不甘司马氏威胁自己帝位,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后演变为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带领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授予铠甲兵器,率领亲兵讨伐,司马昭遂使亲信贾充派遣武士成济杀害曹髦,事后成济被处死,而司马氏家族则没受牵连。司马昭另立常道乡公曹奂为帝。随着蜀汉国力日下,景元四年(263年)魏朝司马氏展开攻灭蜀汉计划,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攻伐蜀汉,结果蜀后主刘禅出降,蜀汉亡国。蜀汉灭亡后,钟会密谋据蜀自立,诬陷邓艾谋反,与蜀汉姜维共谋其事,却被众魏将所攻杀,邓艾也遭卫瓘所派遣的田续杀害。263年,司马昭为了建立赫赫军功,统一中国,命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最后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进逼成都。刘禅见大势已去而投降,蜀汉灭亡,史称魏灭蜀之战。之后钟会、姜维意图叛变,但被司马昭立即平定。司马昭胜利后称晋王,但不久去世。其子司马炎继立后于266年建立晋朝,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其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于咸熙二年(265年)逼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曹魏遂亡。曹奂禅让后,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享有使用天子旌旗,行曹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特权。作为曹魏后续的陈留国(265年—479年)历经两晋、刘宋,传至南齐,享国214年。
三国是从公元多少年开始,多少年灭亡?
三国是从公元220年开始,280年灭亡。三国分为三个国家,分别是魏蜀吴,其中最早建国的是曹魏,公元220年建国。最晚灭亡的是东吴,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及群雄割据,形成了三国雏型至曹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扩展资料晋灭吴之战是公元2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一举灭吴国,实现统一的战争。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进军攻打吴国,第二年二月初,攻克丹阳城(今中国中南部湖北省秭归东)后,攻破吴军横断江路之铁锁铁锥,船行无阻,后来又擒获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在东线战场,吴国丞相张悌率领三万军队渡过长江迎战,被晋朝的军队夹击大败而归,晋军当机立断,挥师直指建业,吴军惊恐怯懦,不战而降,士卒闻讯逃散,于是吴国宣告灭亡。此战,西晋准备周密充分,善择战机,兵分多路,水陆并进,发挥强大水军作用,临机果断,一举获胜。吴主昏庸,防务松弛,将士离心,缺乏统一对策,招致节节失败。晋灭吴后,东汉末年以来分裂数十年的中国复归统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