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尔的故事主要内容
这是小学教材上头的,貌似很生动,
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村前小溪流水,村外山野树林,环境十分优美.
法布尔小时候,别说图书了,就连识字画片也没有.他和小伙伴们只能打土仗,捉“俘虏”,做占山为王的游戏.他们几乎成了一群一身泥土的“野”孩子.小小的法布尔有一点与其他孩子不同,他对大自然里发生的事情特别感兴趣,特别好奇.不论是水里的游鱼、空中的飞鸟、花丛中的蝴蝶……他总喜欢给自己提出一连串的问题:“鱼儿睡不睡觉?”“鸟儿长不长牙齿?”“蝴蝶为什么这样漂亮?”……这些问题,大人们也常常回答不出来.于是他时常留心观察飞禽和昆虫,自己寻找答案.
一个深秋的夜晚,睡在祖母身边的法布尔,突然听见房屋背后,荒草滩里响起一阵“唧——唧唧唧”的虫鸣声,声音清脆好听.是蟋蟀?比蟋蟀的声音小多了.是山雀?山雀不会连续叫个不停,更何况在漆黑的夜晚呢.
“奶奶,奶奶,这是什么在叫呀?”法布尔问.祖母开始打瞌睡了,迷迷糊糊地答道:“睡吧,也许……是狼.”法布尔不愿推醒奶奶,又挡不住虫鸣的诱惑,他悄悄地穿上鞋,开了门,摸黑到草丛中去,想看个究竟.野草划破了他的手,也没有把那只小虫找到.
法布尔7岁那年,家里送他到邻村的一座小学读书.这是一所设备非常简陋的学校,全校只有一间茅草屋,一名教师.这位老师是一位动物爱好者,饲养了猪、鸡、羊、鸽子、黄莺、蜜蜂,还有一只招人喜爱的小刺猬.法布尔在这儿除了功课,还学到了不少小动物方面的知识.
小法布尔对动物特别是昆虫的兴趣越来越浓.一天,父亲赶集回来,给他买了一张“动物挂图”和一本寓言集.寓言集里有许多禽兽、小虫的精美插图,法布尔爱不释手,他逐渐痴迷上了对昆虫的研究.
有一回,他在大路边,发现一群蚂蚁在搬运一只死苍蝇.蚂蚁们像在紧张地从事一项巨大工程,有的拼命拉,有的调兵遣将,有的传递信息……多繁忙的劳动场面哪!法布尔被吸引住了,他趴在路边,掏出放大镜,一动不动地观察蚂蚁们的行动.下地劳动的人们从他身边走过,看见他趴在那儿;他们结束劳动回家时,他还趴在那儿.他们无法理解小法布尔的行为,说:“这孩子大概‘中了邪(xié)’!”法布尔为了捕捉一只小虫,常常喘着气跟着虫子奔跑.有时候,为了不损伤虫子的腿或翅膀,他宁愿自己绊一跤.
一年冬天,他生病躺在床上.当他看到几只冻僵了的昆虫时,便把它们放进自己的怀里.昆虫慢慢地苏醒了,法布尔特别高兴.法布尔研究昆虫,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1858年,法布尔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从事生物学和昆虫行为学研究,成果卓著.
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可以始于兴趣,但不能止于兴趣.法布尔抱着对“科学真理的挚爱”精神,去探索昆虫世界,从而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注:本文作者桑榆,选用时有改动.
另附:生命中最美的触动 《昆虫世界》译者——谭常轲序文
法布尔(Jean-Henri Fabre,一八二三~一九一五年)出生于法国南方一个叫圣雷昂的村子里.由于父母都是农民,法布尔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贫困和艰难中度过的.他的学习过程非常刻苦,但由于中学时拉丁文和希腊文都学得相当好,为他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谋生,年仅十四岁的法布尔就外出工作,曾在铁路上做苦工,做过市集上卖柠檬的小贩,经常在露天过夜.然而,虽身处困境,法布尔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从未中断过自学.终于,在十九岁时考进了亚威农师范学校,并获得了奖学金.在师范学校里,法布尔对自然界动植物的兴趣比对「扼杀人性的语法」大得多.
从学校毕业后,法布尔当了小学教师.他一面工作,一面自学,先后拿到了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学士学位.他认为「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悟性和恒心.」之后,他亦先后在科西嘉、亚威农等地的中学里任职.当了中学教师后,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更为浓厚,他还经常带领、指导学生去观察与研究昆虫.这本《昆虫世界》的原文为「昆虫学研究的追忆」,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就是法布尔数十年如一日,头顶烈日,冒着寒风,起早熬夜,放大镜和笔记本不离手,观察、研究昆虫的结晶.
法布尔的故事 法国科学家法布尔的故事
1、《蟋蟀的住宅》是法布尔写的。法布尔是法国的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
2、他为了研究昆虫,一生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的习性,一天,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致四周围满了人,还骂他是“怪人”。可他全然不觉。又有一次,他爬上果树观看螳螂的活动,直到树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
3、法布尔在普温斯教书时,经常到附近一条沙路上观察昆虫。有一天大清早,他在沙路上走着,忽然听到蟋蟀的叫声,于是寻着声音来到一块大石头旁,轻轻地躺了下来。几个农妇早上去摘葡萄时看见他,到黄昏收工时,看见法布尔还躺在那里。她们实在不明白,这个人怎么花了一天工夫,就只看一块石头,简直是中了邪!其实他是在观察石头旁的蟋蟀。
4、法布尔活了九十多岁。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昆虫学的研究上,成为19世纪有名的科学家。
法布尔的故事
1、《蟋蟀的住宅》是法布尔写的。法布尔是法国的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
2、他为了研究昆虫,一生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的习性,一天,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致四周围满了人,还骂他是“怪人”。可他全然不觉。又有一次,他爬上果树观看螳螂的活动,直到树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
3、法布尔在普温斯教书时,经常到附近一条沙路上观察昆虫。有一天大清早,他在沙路上走着,忽然听到蟋蟀的叫声,于是寻着声音来到一块大石头旁,轻轻地躺了下来。几个农妇早上去摘葡萄时看见他,到黄昏收工时,看见法布尔还躺在那里。她们实在不明白,这个人怎么花了一天工夫,就只看一块石头,简直是中了邪!其实他是在观察石头旁的蟋蟀。
4、法布尔活了九十多岁。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昆虫学的研究上,成为19世纪有名的科学家。
你知道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写了哪几种昆虫吗?
《昆虫记》中20种动物如下:1、石蚕 2、蜣螂 3、蝉 4、泥水匠蜂 5、螳螂 6、蜜蜂、猫和红蚂蚁 7、矿蜂 8、萤 9、被管虫 10、樵叶蜂11、采棉蜂和采脂蜂 12、西班牙犀头13、蚱蜢 14、黄蜂15、蛴螬 16、蟋蟀17、赤条蜂 18、捕蝇蜂 19、寄生虫20、松毛虫。一、石蚕:属石蚕蛾科。外形特点:头部及前胸背板黑色,翅膀褐色,停栖时呈屋脊状,各脚细长。生活习性:幼虫为水栖性,会吐丝将溪流水中的石块 、细砂、枯枝等黏结成巢,每一个种类都有特定的巢型,成虫生活于溪流附近,栖息量很多。二、蜣螂俗称屎壳郎,属鞘翅目金龟子科。外形特点:体黑色或黑褐色,大中型昆虫。生活习性: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有一定的趋光性。三、蝉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蝉科的一类生物。外形特点:蝉有两对膜翅,形状基本相同,头部宽而短,具有明显突出的额唇基;视力相当良好,复眼不大,位于头部两侧且分得很开,有3个单眼。触角短,呈须状。生活习性: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有一对强壮的开掘前足。利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四、舍腰蜂也称为金腰蜂(泥水匠蜂)外形特点:头部有两只触角,触角末端向外弯曲,胸部圆柱状,尾部细长末端有膨胀,后四脚偏长。生活习性:屋子旁边,主要会选择一个能够暴露在夏日里的炎热之下的地点。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能够有一只大一点儿的火炉,还要有一些能够燃烧使用的柴火。已经变得乌黑的天花板、木缝、烟筒等。比如说,在养花房里,在厨房里等。五、螳螂外形特点: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生活习性:肉食性,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扩展资料:《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其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昆虫记
法布尔是怎么写《昆虫记》的?
法布尔像侦探似的长时间跟踪观察昆虫,不断地百假设,反复的推理,严密的求度证,他每去观察一种昆虫都会花大量的时间:观察土蜂20年、隧蜂30年。法布尔观察的非常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且随时随地记录下来。最重要的是法布尔有计划,有耐心。法布尔自己一贯的作风是准确权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法布尔从其外形、捕食习惯、身体结构、居住环境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化的观察。肉眼能看的直接看,还有一些较小的昆虫,就用放大镜看。法布尔研究1859年,法布尔获得了此类研究的三项专利。后来,法布尔应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的邀请,负责一个成人夜校的组织与教学工作,但其自由的授课方式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于是,他辞去了工作,携全家在奥朗日定居下来,并一住就是十余年。在这十余年里,法布尔完成了后来长达十卷的《昆虫记》中的第一卷。期间,他多次与好友一同到万度山采集植物标本。此外,他还结识了英国哲学家米尔,但米尔英年早逝,使两人先前酝酿的计划沃克吕兹植被大观因此夭折。同时,一大不幸降临到法布尔身上,他共六个孩子,其中唯一与父亲兴趣相投、热爱观察大自然的儿子儒勒年仅十六岁便离开了人世。此后,法布尔将发现的几种植物献给了早逝的儒勒,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对真菌的研究一直是法布尔的爱好之一。
法布尔的事迹
法布尔的事迹有哪些?法布尔的事迹有: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享年92岁】,他是一个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1857年,他发表了《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昆虫学祖师莱昂·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这期间,法布尔还将精力投入到对天然染色剂茜草或茜素的研究中去,当时法国士兵军裤上的红色,便来自于茜草的粉末。1859年,法布尔获得了此类研究的三项专利。后来,法布尔应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的邀请,负责一个成人夜校的组织与教学工作,但其自由的授课方式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于是,他辞去了工作,携全家在奥朗日定居下来,并一住就是十余年。在这十余年里,法布尔完成了后来长达十卷的《昆虫记》中的第一卷。期间,他多次与好友一同到万度山采集植物标本。此外,他还结识了英国哲学家米尔,但米尔英年早逝,使两人先前酝酿的计划“沃克吕兹植被大观”因此夭折。同时,一大不幸降临到法布尔身上:他共有六个孩子,其中唯一与父亲兴趣相投、热爱观察大自然的儿子儒勒年仅十六岁便离开了人世。此后,法布尔将发现的几种植物献给了早逝的儒勒,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对真菌的研究一直是法布尔的爱好之一。;法布尔的简介:1823年12月22日出生于法国南方阿委龙省鲁那格山区的一个古老村落——圣莱昂,村中的利卡尔老师为他取名为约翰·安利。父亲安东尼奥(生于1800年),母亲费克瓦尔(生于1805年)。1827年(3岁)由于母亲要照顾年幼的弟弟,所以他从3岁一直到6岁,都寄养在玛拉邦村的祖父母家;这里是个大农家,有许多比他年长的小孩。他是个好奇心重,记忆力强的孩子,曾自我证实光是由眼睛看到的,并追查出树叶里的鸣虫是露螽。睡前最喜欢听祖母说故事,而寒冷的冬夜里则常抱着绵羊睡觉。1830年(6岁)回到撒·雷旺村,进入利卡尔老师开办的私塾就读,上课中,常有小猪、小鸡会跑进教室觅食。由动物图书记下A、B、C……字母,对昆虫和草类产生兴趣,发现黑喉鸲的巢,取得巢中青蓝色的蛋,经神父劝说,把鸟蛋归还原处,为增加家庭收入,帮忙照看小鸭,负责赶到沼泽放养,因而发现沼泽中的生物和水晶,云母等矿石。1838年(14岁)父亲的生意再度失败,搬到蒙贝利市,又开了一间店,独自离家,以卖柠檬、做铁路工人等自力更生。曾用超过一日工资所得购买《鲁布尔诗集》,携至原野上阅读,以认识各种昆虫为最大乐事,第一次抓到欧洲云鳃金龟时,感到特别高兴。1849年(25岁)任职科西嘉阿杰格希欧国立高级中学的物理教师,年薪1800法郎。面对科西嘉丰富的大自然,开始研究动、植物。此外,他也十分热衷于数学。与植物学家鲁基亚一起攀登科西嘉的每座山采集植物。1868年(44岁)由于教育部长德留依的推荐,获雷自旺·得努尔勋章,并拜谒拿破仑三世。担任夜间公开讲座的博物学,物理学讲师。将研究成功的茜草染料工业化。工厂成立不久,德国完成蒜硫胺的化学合成染料,茜草染料工业化的梦想因而破灭。公开讲座的授课方式遭保守的教育者、教会反对,遂辞退师范学校教职。1880年(56岁)法布尔用积攒下来的一小笔钱,在小镇附近购得一所坐落在荒地上的老旧民宅。他用当地的普罗旺斯语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那时科学读物十分畅销,部分被指定为教科书。在阿尔斯庭院的枯叶堆里,发现大量的花潜金龟幼虫,于是开始研究观察他们的生活,退役军人法比那担任他的助手。1910年(87岁)4月3日,在米斯托拉的呼吁下,召集学生、友人、读者,举办庆祝仪式,订为“法布尔日”,《昆虫记》由此扬名于世,再度荣获雷自旺·得努尔勋章(比上一回更晋一级)和养老金两千法郎。获斯特克荷尔姆学士院所颁林内奖,收到由国内外寄来的许多捐款,除了地址不明的转赠贫苦人家外,其他全部致谢函退回。法国文学界以“昆虫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其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诺奖委员未做决定,法布尔与世长辞。
法布尔的童年故事
看看可以用么?
1
法布尔小时候,别说图书了,就连识字画片也没有.他和小伙伴们只能打土仗,捉“俘虏”,做占山为王的游戏.他们几乎成了一群一身泥土的“野”孩子.小小的法布尔有一点与其他孩子不同,他对大自然里发生的事情特别感兴趣,特别好奇.不论是水里的游鱼、空中的飞鸟、花丛中的蝴蝶……他总喜欢给自己提出一连串的问题:“鱼儿睡不睡觉?”“鸟儿长不长牙齿?”“蝴蝶为什么这样漂亮?”……这些问题,大人们也常常回答不出来.于是他时常留心观察飞禽和昆虫,自己寻找答案.
一个深秋的夜晚,睡在祖母身边的法布尔,突然听见房屋背后,荒草滩里响起一阵“唧——唧唧唧”的虫鸣声,声音清脆好听.是蟋蟀?比蟋蟀的声音小多了.是山雀?山雀不会连续叫个不停,更何况在漆黑的夜晚呢.
“奶奶,奶奶,这是什么在叫呀?”法布尔问.祖母开始打瞌睡了,迷迷糊糊地答道:“睡吧,也许……是狼.”法布尔不愿推醒奶奶,又挡不住虫鸣的诱惑,他悄悄地穿上鞋,开了门,摸黑到草丛中去,想看个究竟.野草划破了他的手,也没有把那只小虫找到.
2
法布尔7岁那年,家里送他到邻村的一座小学读书.这是一所设备非常简陋的学校,全校只有一间茅草屋,一名教师.这位老师是一位动物爱好者,饲养了猪、鸡、羊、鸽子、黄莺、蜜蜂,还有一只招人喜爱的小刺猬.法布尔在这儿除了功课,还学到了不少小动物方面的知识.
小法布尔对动物特别是昆虫的兴趣越来越浓.一天,父亲赶集回来,给他买了一张“动物挂图”和一本寓言集.寓言集里有许多禽兽、小虫的精美插图,法布尔爱不释手,他逐渐痴迷上了对昆虫的研究.
有一回,他在大路边,发现一群蚂蚁在搬运一只死苍蝇.蚂蚁们像在紧张地从事一项巨大工程,有的拼命拉,有的调兵遣将,有的传递信息……多繁忙的劳动场面哪!法布尔被吸引住了,他趴在路边,掏出放大镜,一动不动地观察蚂蚁们的行动.下地劳动的人们从他身边走过,看见他趴在那儿;他们结束劳动回家时,他还趴在那儿.他们无法理解小法布尔的行为,说:“这孩子大概‘中了邪(xié)’!”法布尔为了捕捉一只小虫,常常喘着气跟着虫子奔跑.有时候,为了不损伤虫子的腿或翅膀,他宁愿自己绊一跤.
一年冬天,他生病躺在床上.当他看到几只冻僵了的昆虫时,便把它们放进自己的怀里.昆虫慢慢地苏醒了,法布尔特别高兴.法布尔研究昆虫,进入了“忘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