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世民才是太子,那么他还会杀死李建成吗?
如果李世民因为功劳太大,被册立为太子,只要李建成足够安分守己,不表现出对李世民威胁,大概率情况下,能够得到善终,荣华富贵过完一生。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非常有名,经过这一次政变,使得李世民登上了皇位。经过他的励精图治,开创了大唐盛世局面。如果能够预见未来,我想李渊也会后悔自己决定,早知道李世民会如此心狠,最初就应该立他为太子,或者将其彻底打压,失去争斗机会。李世民若为太子,李建成会有何种结局,于我个人浅见,对这个问题,有着下面这两个看法。一、李建成认命,大概率善终李渊将李世民册立为太子,这应该会是最好结局,也是大家所期盼结果。李世民在能力和声望上,都超过了李建成,军队里大多数人,也听从李世民号令,愿意跟随他发展。李建成面对这一事实,选择了不反抗,并夹着尾巴低调做人。我想李世民也不会对兄长赶尽杀绝,这样情况下,李建成虽然活得憋屈,却也能够安心度过下半生。二、李建成拼死一搏,结局依然身死依照当时立长子为太子传统,李建成没有被立为太子,他的内心也必然不甘。皇权争斗自古以来就是你死我活,趁着李渊还在世,自己还有一搏机会,如果李渊离开,那就真的大局已定。这样一个状态下,李建成虽然也想当皇帝,却没有当皇帝的实力。他身边能人,比不上李世民,自身能力也不如李世民。两人如果真为皇位拼搏,李建成未必就会有胜算。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李建成这位太子,看到了自己未来,却没有等到继承皇位。他没有想到,弟弟会用这样一个方式,来取得皇帝大位。
大唐太子李建成的生平是怎么样的?他是怎么死的?
他是大唐第一位太子,也是被历史扭曲了多年的真太子。身为嫡系长子,李建成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他继承皇位,无可争议。可以这样讲,如果李渊没有建成,就很难成为唐高祖。也就是说,有了李建成才有了后来的唐帝国。大唐创业之初,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却被几个混蛋史官一笔勾销。他礼贤下士,温文尔雅,常能提出治国良策,却被几个无耻的御用文人忽略不计。他一直得父皇赏识,被朝野上下爱戴,却因居安而不思危,终被他的弟弟所残杀……
——何木风《太子李建成:被弟弟扭曲的准皇帝》
李建成是怎么死的
李建成是被一箭射死的。武德九年(626年),李建成恐惧秦王府的强大,建议李渊将房玄龄、杜如晦逐出秦王府,严令不得相见。秦王府文武多被免官外放,府中只剩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恭和张公谨等几人。众人感到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劝李世民尽快采取行动杀掉李建成,逼李渊退位。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率领秦琼、尉迟恭、程知节、侯君集等人在玄武门设下埋伏,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奉召入宫,行至临湖殿,感觉事情有点不对劲,于是掉头准备回东宫。李世民一边大呼一边在后面追赶,并一箭射杀了李建成。玄武政变东宫和齐王府的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将领得知李建成遇害,带领二千兵马猛攻玄武门,将玄武门守将敬君弘、吕世衡等斩杀。薛万彻鼓动士兵去攻打秦王府,秦王府诸人大惊失色,于是割下李建成与李元吉的人头示众,使东宫兵马失去斗志。在这场政变中,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全部被杀,全家被逐出皇室宗籍。贞观二年(628年),李世民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追谥“隐”。三月,以王礼下葬。贞观十六年(642年),李世民又追赠李建成为皇太子。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李建成
李建成怎么死的
史书不断的强调是李建成鲜陷害李世民在先,李世民是被逼出来的
这故事完全将李世民说成是被动的一方,好像是个受害者一般
其实很多地方可以发现李世民有当太子的野心
由於李建成是这场斗争的失败者,而史书又是胜利者所写。因此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史书中几乎被写成昏庸无能之辈,甚至在三陷害李世民。最骇人听闻的说法是说李建成曾在酒中投毒,李世民便吐血数升。但是,史学界也对这一类的史料产生怀疑。投毒事件其实十分可疑,那时兄弟早已势成水火,李世民又怎麼会去东宫和建成喝酒?如果李建成真的想杀害弟弟,哪有毒不死的道理?人的血又有多少,李世民吐血数升未死,岂不是医学上的奇迹?因此不少史学家认为:李世民为了替自己的行为辩护,便在史书中捏造了很多栽赃李建成他们的传闻
此外,有人将唐朝的史书和当时的一个大臣温大雅写的史实做了对比,发现有很多事情都不一样。温大雅写的史实表示:李渊颇有作为,亲自策划了晋阳起兵。李建成具有战功,并不比李世民差多少。但唐朝的史书呢?完全将高祖放到被动地位、李世民的兄弟都写的平庸甚至无能,几乎把建立唐朝的功劳完圈归於李世民。由此来看,李世民扭曲史实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所以,我认为玄武门之变压根儿就是李世民为了当太子,故意杀害了自己的兄弟。不过是事后在史书中将自己的行为加以美化罢了
李建成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吗?
隐太子李建成。李世民继位,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隐”。《新唐书》中记载:建成死年三十八。长子承宗为太原王,早卒;承道安陆王,承德河东王,承训武安王,承明汝南王,承义巨鹿王,皆坐诛。诏除建成、元吉属籍。其党疑惧,更相告,庐江王瑗遂反。乃下诏建成、元吉、瑗支党不得相告讦,由是遂安。太宗立,追封建成为息王,谥曰隐,以礼改葬,诏东宫旧臣皆会,帝於宜秋门哭之,以子福为后。十六年,追今赠。
可见所谓的“隐”,实际上是他的谥号,而唐隐太子的说法应该是后世所称的,至于他的后代大多都没有善终。
子:
长子太原王李承宗早卒。
次子安陆王李承道,626年被诛。
三子河东王李承德,626年被诛。
四子武安王李承训,626年被诛。
五子汝南王李承明,626年被诛。
六子钜鹿王李承义,626年被诛。
女:
长女李氏
次女闻喜县主 李婉顺 字尪娘 嫁刘应道为妻
李渊有几个儿子
李渊有22个儿子。唐高祖李渊一生共生育了22个男孩和19个女孩,但是在起兵(即617年)之前生育的儿子只有5个,分别是长子李建成(589年)、次子李世民(598年)、三子李玄霸(599年)、四子李元吉(603年)、五子李智云(603年)。玄武之变李渊称帝后,立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建成长期留守长安,辅佐李渊处理政务;李世民则四处征战,平定四方。随着李世民屡建军功,声望渐显,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李渊曾想法缓和诸子之间的紧张关系,于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夜召李世民觐见,建议李世民回到洛阳城,“自陕以东,悉宜主之”。但李渊本人对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态度摇摆不定,导致局势急转直下。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李世民决定发动政变,设计在玄武门埋伏兵力,杀害李建成和李元吉,是为玄武门之变。当时,随侍的陈叔达、萧瑀等人纷纷劝李渊将国事交付李世民,李渊只好表示同意,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李渊将皇位禅让给李世民,自称太上皇。
李渊有几个儿子
22个儿子
子
1.陇西郡公→唐王世子→皇太子→除籍→息隐王→隐太子李建成(母窦皇后)
2.敦煌郡公→秦国公→赵国公→秦王→皇太子→太宗李世民(母窦皇后)
3.衞怀王李玄霸(母窦皇后)
4.姑臧郡公→齐王→除籍→海陵郡王→巢刺王李元吉(母窦皇后)
5.楚哀王李智云[6](母万贵妃)
6.赵王→荆王李元景(母莫嫔)
7.鲁王→汉王李元昌(母孙嫔)
8.酆悼王李元亨(母尹德妃)
9.周王李元方(母张氏)
10.郑王→徐康王李元礼(母郭婕妤)
11.宋王→徐王→韩王李元嘉(母宇文昭仪)
12.荆王→彭思王李元则(母王才人)
13.藤王→郑惠王李元懿(母张宝林)
14.蜀王→吴王→霍王李元轨(母张美人)
15.豳王→虢庄王李凤(母杨美人)
16.汉王→陈王→道孝王李元庆(母刘婕妤)
17.郐王→邓康王李元裕(母崔嫔)
18.谯王→舒王李元名(母小杨嫔)
19.魏王→燕王→鲁王李灵夔(母宇文昭仪)
20.许王→江安王李元祥(母杨嫔)
21.密贞王李元晓(母鲁才人)
22.滕王李元婴(母柳宝林)
李建成和李世民关系
李建成和李世民是兄弟关系,两人相差九岁,也是唐初玄武门之变的主人公。李建成是李渊嫡长子,他与李世民的母亲都是窦皇后,但是一母同胞,血脉相连的兄弟最后却同室操戈,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成功继承皇位,史称唐太宗。李渊建唐称帝后,便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他是所有皇子里年龄最大的,其母是窦皇后,所以选他作为储君是正确的,而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常年征战沙场,立下了无数战功。李建成作为太子有监国之责,他主要管理朝堂政务,帮助李渊排忧解难,李世民则带领大唐将领远赴沙场,保卫唐朝国土,从而出现了百姓只知秦王李世民,不知太子李建成的局面。李建成害怕李世民功高盖主,抢夺他的太子之位,于是在李渊面前处处陷害李世民,李世民知道如果李建成登基,那他只有被人宰割的份,于是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在战乱中被射杀,他的五个儿子也未能幸免。相关介绍:李建成是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杀死的,李建成和李世民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可惜生在皇室,亲情是最难成全的,李世民为了得到皇位发动玄武门之变,在这次政变中,李世民亲手射杀李建成,连李建成的五个儿子都没放过。李渊灭隋建唐后,立嫡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协助他处理朝政,李世民则封为秦王,常年在外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可以说李世民的名声比李建成要多,他建功立业,深得百姓的爱戴,李建成嫉妒李世民的“人气”,经常在李渊面前诬陷李世民。李世民深知朝堂凶险,大哥李建成如果继承皇位的话,他性命堪忧,于是李世民在部下的劝说下发动玄武门之变,这是正式和李建成宣战,秦王党和太子党在玄武门进行了一场厮杀。李世民最终杀死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李渊不得不禅位给李世民,所以说李世民的皇位是抢来的,但不可否认他是个好皇帝。
李世民为什么一定要把李建成的儿子都杀了?
一、李世民成了皇帝,就要斩草除根。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不是第一继承人,哥哥李建成才是未来皇帝,李渊也有些偏心,不希望李世民继承帝位,但是许多谋臣中意李世民。李建成依靠父亲上位,还有一弟李元霸辅佐,李世民就显得孤立无援了,但是他聪明又有智慧,却还是不能取缔哥哥弟弟的锋芒毕露。但是李世民却被文武百官厚待,这也是他为人品德交往,懂得权政世界里的情感交往,谋略也比哥哥多一些眼光,才能也比弟弟多一些稳重。所以他父亲还是择选李建成为皇帝时,李世民联合大臣演出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李建成一家老少都没有被幸免。二、李建成变成眼中钉也是权位世界里的牺牲品。李世民的理想是继承父业,成为一个君领天下的皇帝,然而事实总是令他难以成全,他只好听从权臣之计创造最佳时机。哥哥与父亲就变成大业里的敌人,于是李世民为了自己的帝业世界,谋杀了亲人,并且厚葬了父亲,对于哥哥弟弟也是礼数里的安葬。李建成变成受害人,成为权利世界的无辜人,但也因为择选不退位,所以成为李世民最可恶的夺位人。因为哥哥不好对付,所以他家就惨遭不幸。三、李建成死于坚守帝业,李世民活在权利帝国。若是李建成拥有一切优势还不够幸运,那也是李世民没有皇亲国戚却被权臣一呼百应,这就是不能比较的权利世界。李建成最后变成一无所有的阶下囚,也是李世民杀红了眼,最后让父亲带着哥哥弟弟陪葬,这也是帝业世界没有杀戮永远不会有换帝风波,有了杀无赦一定惨不忍睹。李世民忘记身份感,冷血无情残酷无理,仅是坐稳江山,成就霸业。李建成的子孙没有活口,也是李世民登记永绝后患。
李元吉三箭没射死李世民,李世民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这是为什么?
玄武门之变,是一场感人的兄弟流血。 此战,李世民亲自出手杀了太子李建成,御赤宫带人杀了齐王李元吉。 其后,秦王带着心腹将领逼宫,命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封李建成、李元吉为乱臣盗贼。 最终,整个事件以李世民的胜利告终。 李元吉武术高超,尤其擅长射箭。 他是神枪手。 他曾经以射击和杀死移动的囚犯为乐。 说他能百步穿杨,一点也不为过。 而李世民既然上来和两人说话,那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肯定不远,可是面对不远处的李世民,李元吉为什么三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呢?1.李世民的防弹衣,上手可不容易。 那个时候李元吉和李建成要去见李元,当然不可能穿盔甲,而李世民在埋伏,自然是穿着防护性最强的盔甲。 李元吉要一箭射李世民,就得瞄准脸、喉咙等几个要害部位。 面积很小,所以很难。 有一种可能,李元吉真的射杀了李世民,但因为装甲的保护,并没有对李世民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反而给了李世民足够的时间,将李建成射死。2.李元吉心慌,失去了标准。 既然是伏击战,李世民出现的时候,肯定是带着一大批士兵在身后。 比如御池景德、秦叔宝、程志杰等应该都在场,而李建成和李元吉最多也带了几个贴身士兵。 气息大不相同,李元吉难免有些紧张。 而且,眼前的李世民虽然是他的政敌,但两人毕竟是兄弟。 平时再怎么记仇,到了分生死的时候,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李元吉,却是有那么一瞬间的犹豫和踌躇。 不可避免的。 在这样的心情下,李元吉发挥异常,接连丢了三支箭,也就不难理解了。3.李元吉可能根本就没有射出三支箭。 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李元吉“屡屡不足”。 这里的意思很可能是指箭多次没有附在扣上。 古老的弓箭上有一个搭扣。 要想射箭,必须先把箭套在搭扣上,才能发力。 慌乱之中,李元吉没有把箭准确的套在扣上,自然是射不出来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那天晚上李元吉带来的弓箭有问题。 至于原因,可以无限猜测。李家三兄弟的心中,都纠缠不清。 虽然他们三人都预料到了这一幕,但在兄弟被杀的那一刻,谁也无法平静下来。 李世民虽然杀了大哥,但过程也是跌宕起伏,每一步都惊心动魄,稍有不同,就是胜负的逆转。 最终的结果只能说明,所谓历史的必然性,只是无数巧合的拼凑。
李元吉三箭没射死李世民,是因为没有射中要害吗?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初之时,高祖李渊的三个儿子,争位内斗,太子李建成被杀,三子李元吉遭戮,二子李世民,成功胜出。关于这次变故,史书有记载,大意是:李渊召三个儿子,进宫议事,李世民在进宫的必由之路,玄武门内,埋伏弓箭手和刀斧手,击杀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然后逼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大赦天下,开辟贞观盛世。玄武门事变的细节,传闻大意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前面跑,李世民在后面追,三人都骑着马。李元吉回首射了李世民三箭,没有射中,李世民射了一箭,李建成落马。李元吉慌不择路,斜刺里窜出尉迟恭,敬德把元吉杀了。有人问,为什么李元吉三箭没射死李世民,李世民却能一箭射死李建成?历史传说,往往和事实有出入,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是事实,但是残杀的过程细节,却不一定跟传说的一样。李世民是有预谋有准备,人多势众,建成元吉是毫无防备,随从人员很少。李世民的属下有分工,前堵后追。李世民带领一拔人,专门矛头指向建成元吉。又有一拔人,专杀建成元吉的随从。李世民身边人多,所以李建成虽然武功不弱,而李元吉又是弓马娴熟,久经沙场,他们二人,也只有逃跑的份。李元吉回马射箭,不一定是射了三箭,而应该是把随身箭都射完了,除非他随身只带了三枝箭。李元吉射箭的目的,是阻滞追兵,他射不到李世民,是因为李世民身边,有众甲士盾牌防护,守的风雨不透。李世民箭射李建成,可能是李世民先发箭,后随有众甲士乱发箭,百箭齐发,任李建成闪躲加上马快,也身中利箭了。
为什么李世民要杀李建成和李元吉?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李世民这么做,是被逼无奈。李渊从来就没想过换太子。李渊很清楚废长立幼的弊端,更了解一旦废掉了李建成,他日李世民登基之后,李建成必死无疑。所以,在双方进行斗争的时候,李渊作为裁判,却开始明显地拉偏架,开始帮助李建成联络传统的关陇世家,并且将京城的一部分兵权,都交给了李建成。当时的李世民,面对老爹这种拉偏架的行为,同样无奈。李世民固然战功显贵,但他的基础,却是在军中,而且多半是在底层。李世民如果振臂一呼,完全可以拉起一支大军彻底反叛。但在朝堂斗争当中,当李渊明显拉偏架的时候,李世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而面对李世民的进攻,李建成也没有束手待毙,而是主动进攻。一方面,在朝堂上下广植党羽,增强自己的势力;另一方面,开始玩一些小手段,希望能够从肉体上直接消灭李世民。斗争到了这个地步,真的就只剩下你死我活的选择了。李世民玄武门事变详细介绍:历史上真实的玄武门事变当中,李世民扮演的角色,固然不算光彩。但实际上,李世民当时发动这场政变,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被逼无奈。李世民从来都不是那种杀人狂魔,就连杀李建成和李元吉,其实也都是被逼无奈罢了。
李建成与李元吉的结局有何不同?李元吉是老几?
李建成李元吉 追溯到历史上李建成的人物关系,再到著名的玄武门之变,看得出来李元吉可以算得上是李建成的忠实党分子,一直从始至终都坚定不移地支持和拥护着李建成。 李元吉人物剧照 但据说历史上的李元吉实在是其丑无比,丑到连他的亲生父母都不愿意搭理他。每当在无数个夜晚,当野兽的叫声在山林中响起的时候,李建成成了他坚实的臂膀,李建成只能用自己的双臂将李元吉紧紧地拥在怀里。 在历史上唐皇李渊与老婆窦氏一共生育了四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和李元吉。在历史上的故事中,李建成和李世民往往是我们故事的主角,关于第三个子李元霸则是一个穿梭于现实与传说之间的人物。来自于民间的传说,说李三双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捻铁如泥,胜过秦朝末年的枭雄项羽。他还能一顿吃一斗米和十斤肉,使用一对擂鼓瓮金锤,着金锤的重量共计八百斤,可想而知当时李元霸的力量是多么的天下无敌。 对于李元吉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始至终他都坚定不移地支持和拥护着李建成。但从史书上来说,李元吉是个两面派,对李建成也是明里一套、背地一套。究其原因,还是在争夺皇位上。皇位谁不想做,李元吉也想当皇帝。他之所以投靠李建成,是因为他觉得李世民是三人中最为厉害的角色,所以就大肆撺掇李建成对付李世民其实,说到底,他是想借李建成之手除掉李世民,然后再对付李建成。 李元吉是老几 李元吉到底是李渊的第几个儿子,现在有争论,有人说是老三,也有人说是老四,有人说电视剧里不是还有个李元婴或者李元霸的吗?怎么他在史书上没有记载。有人还说这李元霸就是李元吉,让人眼花缭乱,分不清楚。 李元吉剧照 不过据正史记载,李元吉是李渊的第四子,他也的确有一个儿子叫李元婴,也是皇后窦氏生的,也就是李元吉的哥哥,不过这个李元婴十五岁就死了,他被封为滕王,也就是《滕王阁序》里的滕王,由于他很早就去世了,所以他就没有参与后来的皇位争夺战,历史上对他也就没有多少记载。所以就有后人的各种杜撰和演绎了。 李渊子女众多,他的正妻窦氏给他生了四子一女,女儿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平阳公主,现在山西的娘子关,据说因为当年平阳公主在此驻扎军队得名,也是女中豪杰。可以说她的几个子女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只是李元婴英年早逝,而且这窦氏也是在李渊称帝之前便死了,没有看到她成为皇后的那一天。此外李渊还有众多的妾室,这些人也为李渊生下了子女,而且李渊子女的排名很有特色,是儿子与儿子排名,女儿与女儿又是单独排名,导致后人对李渊子女的大小问题很难判断,尤其是他当皇帝之前,史料记载就更少了。而且李世民即位后,因为要消除玄武门之变的影响,而且他杀死了很多他的兄弟和侄子侄女,所以对这些人的记载做了很大修改,有的干脆就没有提。这样一来,他的兄弟姐妹的排行便出现了很多问题,现在只知道李元吉是李渊与窦氏生的第四子,具体大排行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