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时间:2024-05-09 13:39:37编辑:揭秘君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南岸。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起锚地是江苏太仓刘家港,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是什么?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下西洋的路线以此为: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刺加、勃泥、苏门答刺、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苏禄、加异勒、阿丹、南巫里、甘巴里、兰山、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溜山、孙刺、木骨都束、麻林地、刺撒、祖法儿、竹步、慢八撒、天方、黎代、那孤儿、沙里湾尼、不刺哇。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具体经过1、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回国。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2、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回国。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3、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国。4、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5、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永乐十五年五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6、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7、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宝船从龙江关出水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扩展资料:一、事件背景1、外交明初的外交有意沿袭元代的规模, [但在邦交理念上有所不同。明太祖积极、主动发展与藩国的邦交关系,对周边国家采“不侵占”的态度,并在《皇明祖训》中开列了十五个“不征之国”,试图构建一个以中国为主导,有等级秩序的、和谐的理想世界秩序。有观点认为,明廷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和平外交模式,影响有明近三百年。也有观点认为,“不征”是明朝对内设定的最优外交目标,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武力;在郑和之前,他派遣尹庆于永乐元年出使了古里、满剌加,又于永乐二年出使了爪哇和苏门答腊。在郑和下西洋初期,明成祖又发动南征安南。“郡县安南”之后,明朝从陆路近可制占城,远可控满剌加,为郑和后续的下西洋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西洋朝贡体系得以顺利建立和巩固。明成祖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时,明朝已经建立了三十多年,农业与人们的生活受这场政变的影响。这时,中国广州等沿海的大都市发展得十分繁荣。在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之后,发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贸易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事。中国的丝织品、瓷器受到西洋诸国的欢迎,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而中国对不能自行生产的香料等物,也有较大的需求。2、科技条件造船业的发达,罗盘的使用,航海经验的积累,大批航海水手的养成,航海知识的增加,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必要条件。二、影响1、政治建立政治秩序在外交及军事方面,郑和下西洋颇有建树。在总体保持和平的同时,郑和船队使用武力,打击了斯里兰卡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的统治,消灭篡夺王位的苏门答腊君主苏干剌,惩治海盗陈祖义,并在东南亚扶植由施氏华侨统治的旧港宣慰司。2、经济开拓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等形式。官方贸易是在官方主持下展开,遵循平等自愿、等价交换等原则,其使用的“击掌定价法”传为美谈;民间贸易则由私人自发展开,例如据考证郑和船队的官兵便可以携带商品在沿线国家展开贸易。 3、文化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也留下了介绍沿岸国家、地区情况的地理著作以及航海图。4、宗教文化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以及东南亚其他地区的传播。在伊斯兰教的输入方面,郑和船队的分船队曾经到达天方国,带回了该国大清真寺的写真画本,加强了中国和伊斯兰教文化区的联系。5、地理著述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对外界的了解。航海的参与者中,马欢留有《瀛涯胜览》 [68] ,费信有《星槎胜览》 ,巩珍有《西洋番国志》,介绍下西洋途径诸国的情况。在地理认识上,郑和下西洋后,“西洋”一词的含义更为扩大,有了泛指海外诸国、外国之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郑和下西洋,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刘家港集结,沿海南下,在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等候太平洋西北季风,11—12月,季风来了,便穿过台湾海峡和南海, 第一站到达占城,再到东南亚各国,进入印度洋.前三次主要在印度以东,最远到达古里.它是古代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第四次开始到达西亚、东非地区. 有学者对航线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为郑和重要航线有56条,航线总长15000英里.

如开辟了古里到溜山到东非索马里摩加迪沙(木骨都束)、卜喇瓦、肯尼亚的麻林地.并向南航行到比剌(莫桑比克港)、孙剌(今索法拉港).分船队进入了德拉戈阿港附近附近的南非风暴区,远远超过了季风航行的要求.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从航海发展史角度看,比较成熟,具有创新性的突破,为以后的航海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次从永乐三年六月到永乐五年九月,自苏州刘家港出发,经历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西海岸的柯钦以至古里 (今科泽科德)。第二次从永乐五年十一月到永乐七年七月,沿同样的路径至古里。第三次从永乐七年九月到永乐九年六月,以东印度洋为中心,从爪哇、苏门答腊往锡兰,又北上印度东海岸,抵孟加拉湾,然后折回马六甲海峡,在马六甲修筑城塞后返国。第四次从永乐十一年十月到永乐十三年七月,又经东印度海岸折往波斯湾,到达霍尔木兹。也有认为这次远航到达东非沿海的。第五次从永乐十五年秋到永乐十七年七月,与前次航线相同,抵波斯湾,又另分一支船队经由阿拉伯南岸远航到东非沿海的摩加迪沙、布腊瓦、马林迪等地。第六次从永乐十九年春到永乐二十年八月,除驶入波斯湾外,另有分队绕东非沿海诸港口航行。第七次从宣德六年元月到宣德八年七月,进行了经由印度西海岸入波斯湾的最后一次航行。这次,郑和的部下到达了阿拉伯的麦加。


郑和七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郑和曾经七下西洋,为什么要七次前往西洋呢?西洋到底有什么特别的东西?难道说郑和下西洋只是为了欣赏沿途的异国风情和美景吗?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一.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明朝国威。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发生在明代的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途经了30多个国家,是古代规模最大,耗费时间最久的一次航行。为什么郑和要大费周章的前往夕阳呢?其实目的就是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让那些西方国家看到明朝的强大和繁盛。好让那些西方国家前来臣服我们。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民间还有一个说法是说,郑和下西洋其实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朱允文。我们都知道,燕王明成祖朱棣是强夺皇权,登基之后才知道建文帝失踪了。朱棣是一个疑心极强的人,他害怕朱允文有一天再回来,然后以正统之位重新夺走皇位,所以才让郑和下西洋去寻找朱允文,斩草除根,以防留下后患。三.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同其他的国家产生联系。在众多的目的之中,我觉得最合理的就是为了同其他的国家产生联系,友好发展。明朝的经济是非常发达的,而且在天文航海技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成就,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已经用了罗盘继承一海仪器等等,非常精密的航海仪器。这些仪器保证了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正确性。明成祖在登基之后,首先抓经济,当经济达到繁荣状态之后,给予发展海外交通和海外贸易,所以才会七次下西洋同其他国家展开友好的合作,正是因为郑和下西洋才让中国的海外贸易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的时候到达了哪个地方?

在永乐、洪熙和宣德三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航行持续了29年。他的足迹遍布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东非和红海。郑和下西洋的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次远航。郑和的混合舰队在当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比西方航海家早一个世纪。先进的造船技术,高超的航海技术在当时可谓是势在必得。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历时28年,七次下西洋,航程超过10万海里,先后对亚非3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外交访问。其主要航线是经过东南亚、印度洋、远东西亚、非洲地区,航行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即今天的肯尼亚、坦桑尼亚、索马里。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人数最多、航行时间最长的一次航行。它比葡萄牙航海家发现通往印度的新海路早70多年,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60多年。在这次航行中,对航路海域的海洋调查,比英国 "挑战者 "号在世界上最早的海洋调查活动记录早了400年。郑和下西洋的航行可能是朱棣形象工程的一部分。与《永历典》的修订一样,朱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派舰队武装出访外国的皇帝。在历史上,秦始皇一统天下,经常巡游天下,最后死在路上,乾隆皇帝也极尽奢华的七下江南,秦始皇和乾隆是向世人展示皇权的威严,而朱棣是向外国人宣示,更显英雄气概。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简介

郑和与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与海上丝绸之路》是2005年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允中。本书是一部以郑和与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研究论文集介绍了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国外研究现状。与世界历史上其他航海壮举的比较研究。历史地位和影响的研究等。代表了国内外研究的最高水平。 郑和舆海上丝绸之路Ⅰ郑和下西洋和平远航的 重大意义舆深远影响郑和远航世界的历史地位郑和精神与海洋文明郑和踪迹建交考Ⅱ郑和七下西洋舆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之间的对比关联600年来郑和形象的演变郑和与哥伦布:历史错乱的轨迹远航600载环球共注目——法国汉学界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研究Ⅲ中国航海大国舆发达领先地位不保的制度 体制性因素分析郑和海权的中断与明初“大一统”的制约性因素探析明朝前期的海外政策和中国背向海洋的原因——兼论郑和下西洋对中国海洋发展的危害走出郑和下西洋认识的误区——下西洋终止相关史实考辨中国古代海外交往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兼论郑和下西洋后中国航海事业的中衰Ⅴ“海上丝绸之路”舆澳门450年历史演进从龙涎香看停下西洋与澳门开埠的关系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夕阳郑和下西洋与澳门开埠初探一从“下西洋 ”到“抗东洋”双甲子之年的历史思考从朝贡贸易网到自由贸易网一中国与东南亚的区域合作及其对澳门的影响郑和精神及其启示。


揭秘:从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郑和历时28年先后七次下西洋,将先进的中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政教文化等远播海外,与西洋各国在文化交流的同时,开辟通商之衢,进行经贸交流,谱写了人类航海史上崭新的篇章。与西洋各国在文化交流的同时,开辟通商之衢,进行经贸交流是郑和下西洋的另一大要务。 郑和下西洋开展经贸活动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朝贡贸易是一种主要的贸易方式。这种贸易通常是船队到达一地后,以皇帝的名义向当地国王或酋长颁发赏赐,同时接受他们的纳贡,或由他们事后遣使到中国朝贡。这种贸易形式,往往是赏赐大于贡纳,实行厚往薄来的贸易原则。其次,官方贸易是明朝 *** 扩大海外贸易的重要途径之一,郑和船队装载有大量的中国特有物资,到海外适当地点换取所需贸物,这种贸易有的以物易物,也有的是用钱币购买货物的。例如前面提到的金锭,便是用钱币直接购买的货物。对此,三次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通事(翻译官)马欢,在他的《瀛涯胜览》一书中对郑和船队在海外的经贸活动(如交易方式)有详细描述: ……若宝船到彼,全凭二人主为买卖:王差头目并哲地港口关税官未纳几计书于官府。牙人来会,领船大人议则某日打价。至日,先将带去锦绮等物,逐一议价,已定,随写合同价数……其头目哲地即与内官大人手相,起牙人则曰:‘某月某日,于众人手中拍一掌已定。或贵或贱,再不悔改。以后哲地并富户各以宝石、珍珠、珊瑚来看……如某宝石若干,该苎丝某物货若干,即照原打手价无改’。这里记述的是在古里国的交易过程。据此郑和船队在海外进行商品贸易活动的过程与细节,犹显眼前。郑和船队每次下西洋,都满载着中国盛产的金银、铜器、铁器、瓷器、丝绸、农具、漆器、雨伞、书籍、土帛布、麝香、樟脑、大黄、柑桔、肉桂、茶叶、米、谷、豆等大宗货物与亚非诸国进行公平交易,每到一处,便出现天书到处多欢声,蛮魁酋长争相迎的热烈动人场面。 《瀛涯胜览》还记述:在暹罗国,中国宝船到,亦遣小船到水上买卖,在满刺加国,中国下西洋舡以此为外府,各舡并聚,又分宗次前后诸番买卖。在溜山国,中国宝船一二只亦到彼处,收买龙涎香、椰子等物。在柯枝国,名称哲地者,皆是财主,专一收买下宝石、珍珠、香货之类,候中国宝船或别国番船客人来买。在祖法儿国,中国宝船到彼,开读赏赐毕,其王差头目遍谕国人,皆将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合油、木鳖子之类来易苎丝、磁器等物。在阿丹国,开读毕,国王即谕其国人,但有珍宝,许令卖易。在天方国,买到各色奇货异宝,麒麟、狮子、驼鸡等物,并画天堂图真本回京。各国对中国青瓷盘碗等品,丝、绫、绢、烧珠等物,甚爱之。明代张燮撰《东西洋考》云:所至各国好市华人磁瓮。郑和下西洋开展的经贸交流可谓盛极一时,前所未有。由于交易公平,双方诚信,对外经贸交流还含有民间贸易的成分,船队的官兵常携带一些家乡货物到海外出售,并从国外换回一些物品。这也是郑和下西洋贸易交流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据史料记载统计,郑和七下西洋所输入中国货物计185种,其中香料29种、珍宝23种、药材22种、五金17种、布帛51种、动物21种、颜料8种、食品3种、木材3种、杂品8种。对中国的动物学、植物学、医药学及瓷器、玻璃等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领域和空间,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比如,永乐、宣德制造青花瓷的上等色料——苏麻离青,即索马里青,因产自索马里而得名。该青料含锰量低,含钴量高,其色明艳,色性稳定,优于国产青料。该料即由宝船队大量购回,保证了中国青花瓷举世无双的最优品质。 郑和对下西洋的目的回答得很清楚,在他亲自撰写的《天妃灵应之记》碑中明确写道:他下西洋的目的是赍币往赉之(ji,赍币,带着钱币进行贸易)。但是,由于郑和航海资料在宣德年间被毁,加之西洋所购物品的缺失乃至空白,对于下西洋进行贸易交流的认知产生了负面影响,郑和研究中对进行贸易交流的态度不很明朗,常常把踪迹建文视为主要目的。300年后清康熙朝大学士张廷玉编撰的《明史》,称郑和下西洋在扬我国威的同时,是为了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之说,也影响了对郑和下西洋进行文化与经贸交流的研究。直到2000年,明代梁庄王墓在湖北钟祥被发现,出土了大量的郑和从西洋购买的金银珠宝,经专家考证确认是郑和从西洋各国所购,郑和研究沉闷的局面才被打破,史学界认识到郑和下西洋的确是去从事海外贸易的,经贸活动也是他的主要目的。 梁庄王朱瞻垧(ji)为永乐帝孙,其墓出土文物品类众多,数量甚巨,有金锭、金壶、缠臂金饰、青花龙纹高足瓷碗以及金、银、玉、珠、宝石、铜、铁、铅、锡、瓷、陶、漆木等各种材质的珍贵文物达5300余件之多,其中各类宝石就有5000多颗。珠光宝气,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经专家们考证,这些宝石非中国所产,却与郑和有关,正是郑和下西洋时从西洋等地所购之物。出土的金锭为月牙形,共两枚。这两枚金锭的出土让考古队员们庆欣不已,格外,惊喜,因为金锭正面刻有重要文字。一枚金锭上镌阴刻铭文:随驾银作局销 捌成色 伍拾两重 作头季鼎等 匠人黄关弟 永乐拾肆年捌月 日。而另一枚金锭上镌刻的文字则是: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 捌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永乐十七年四月,正是郑和第六次下西洋之际,这两枚金锭所刻文字及其大量珍宝,成为目前可见的郑和下西洋唯一通蕃实物。考史料,永乐十七年(1419年)四月这个时间节点,正是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历十九国回国的前夕,或已在返航途中。此金锭当是用沿途购买的碎金块融铸而成。金锭长 132.5毫米,腰宽45.2毫米,厚16毫米,重达1948克。除自身重量外,其含金量(史料价值)更是非同一般。 郑和下西洋大规模的经贸往来,使夷中百货,皆中国不可缺者;夷必欲售,中国必欲得之,互通有无,双方获利均丰。由是明月之珠,鸦鹘之石;沉南龙速之香,麒狮孔翠之奇;梅脑薇露之珍,珊瑚瑶琨之美;皆充舶而归。明人严从简这样说: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迭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远航所及,各番王酋长相率拜迎,奉领而去。举国之人奔趋欢跃,不胜感戴。事竣,各具方物及异兽珍禽等件,遣使领赍,附随宝舟赴京朝贡。可见,郑和下西洋所从事的经贸交流活动是客观真实的历史事件。距郑和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六百年后,在郑和开辟并奠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前提下,由中国倡导的、多国参与的、波澜壮阔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或正在形成时,郑和闻知这个消息,该作何感想?


上一篇:审批表

下一篇:linux f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