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灾难有哪些
生态灾难有气候环境变化、水土流失、森林植被破坏、野生动物灭绝等。生态灾难是指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而给社会、给人类所带来的灾难。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主要有两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扩展资料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例如盲目开荒、滥砍森林、水面过围、草原超载等,都会使环境质量恶化,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2)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在生态系统中,盲目增加一个物种,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例如美国于1929年开凿的韦兰运河,把内陆水系与海洋沟通,导致八目鳗进入内陆水系,使鳟鱼年产量由2000万公斤减至5000公斤,严重破坏了内陆水产资源。在一个生态系统减少一个物种也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曾大量捕杀过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究其原因,就在于害虫天敌麻雀被捕杀,害虫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所致。如1859年有农民从英格兰带了25只野兔到澳大利亚,由于没有天敌,造成澳大利亚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又如,1906年美国亚利桑那洲的卡巴森林为保护鹿群,捕杀肉食动物,导致鹿群大量繁殖最后没有食物,濒临灭绝等。(3)对生物信息系统的破坏。生物与生物之间彼此靠信息联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人为地向环境中施放某种物质,干扰或破坏了生物间的信息联系,有可能使生态平衡失调或遭到破坏。例如自然界中有许多昆虫靠分泌释放性外激素引诱同种雄性成虫交尾,如果人们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能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则雌虫的性外激素就失去了引诱雄虫的生理活性,结果势必影响昆虫交尾和繁殖,最后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甚至消失。
生态环境灾害包括哪些?
生态环境灾害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相应升高,沿海低地受到海水淹没的威胁四种。生态环境安全是指维持一个国家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使其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长期处于没有危害、不受威胁的稳定状态。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包括饮用水与食物安全、空气质量与绿色环境等基本要素。全球变暖的原因 全球变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的大规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工原料,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致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候日趋变暖。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个全球当的条件下, 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高的固碳速率,导致 植物生长的增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 面影响上升。(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米。另外,陆地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的雪线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 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6)酸雨危害因素: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生态环境灾害
列举4个生态灾难有哪些?
如下:1、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高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现代生活大量使用的化学物质氟利昂进入平流层,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产生的原子氯通过连锁反应而实现的。3、森林面积减少: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对环境具有重大的调节功能。因发达国家广泛进口和发展中国家开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4、水资源枯竭:世界的年耗水量已达7万亿立方米,加之工业废水的排放,化学肥料的滥用,垃圾的任意倾倒,生活污水的剧增。5、噪音污染:工业机器、建筑机械、汽车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产生的高强度噪音,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严重影响了人类身体的健康。预防措施:1、要应用先进技术全天候观察地球,察觉灾害先兆。借助在地面、地下、海底和太空布设更多传感设备,人类可以每时每刻地观察到地球上的所有异常现象,第一时间报告灾害的发生,从而给可能受灾的民众提供反应时间和生存机会。2、要利用现代科技改造自然和社会,防患于未然。人类还可以通过提高安全标准、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来提高灾害高发地区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
生态环境灾害有哪些
生态灾难有气候环境变化、水土流失、森林植被破坏、野生动物灭绝等。生态灾难是指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而给社会、给人类所带来的灾难。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主要有两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
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其表现为: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水资源枯竭和核污染等。另外,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人类就必须保护温和的自然,不让它继续恶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生态环境灾害有哪些?
生态环境灾害:
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土地退化、沙漠化、赤潮、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污染等。
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飓风、热带风暴、龙卷风、暴风雪、暴雨、寒潮、冷害、霜冻、雹灾、旱灾、洪涝等。
2、海洋灾害:风暴潮、潮灾、巨浪、赤潮、海冰、海水侵入、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回灌等。
3、洪水灾害:洪涝灾害、江河泛滥等。
4、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
5、地震灾害:地震及地震诱发的各种灾害。
6、农作物灾害:农作物病虫害、草害等。
7、森林灾害:森林病虫害、鼠害、森林火灾等。
生态灾难的类型10个分别是?
生态灾难的类型分为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废物质污染及转移、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枯竭、核污染、噪音污染、垃圾污染。1、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高空大气中臭氧浓度较高的气层,它能阻碍过多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护地面一切生物的正常生长。2、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高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3、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是指由于人们过渡的放牧、耕作、滥垦滥伐等人为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土地质量下降并逐步沙漠化的过程。4、废物质污染及转移废物质污染及转移是指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或向他国排放的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等,严重污染空气,河流、湖泊、海洋和陆地环境以及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5、森林面积减少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对环境具有重大的调节功能。因发达国家广泛进口和发展中国家开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6、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种性减少是指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生物物种,由于生态环境的丧失,对资源的过份开发,环境污染和引进外来物种等原因,使这些物种不断消失的现象。7、水资源枯竭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似乎无所不在。然而饮用水短缺却威胁着人类的生存。8、核污染核污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核泄漏甚至核爆炸而引起的反射性污染。9、噪音污染工业机器、建筑机械、汽车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产生的高强度噪音,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严重影响了人类身体的健康。10、垃圾污染垃圾即固体废物,包括城市垃圾(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市政垃圾)、工业垃圾(工厂废物、矿物和石化燃料废物)、农业垃圾三大类。每年垃圾的排放量超过100亿吨,其中城市垃圾7亿多吨,平均每个城市居民年排放300公斤,其余为工、农业垃圾,主要为矿场废渣和尾矿、电厂灰渣、农产品秸壳。
生态灾难的类型10个是什么?
生态灾难的类型有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废物质污染及转移、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枯竭、核污染、噪音污染、垃圾污染。1、地震危害指数:✰✰✰✰✰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产生错动和破裂,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等各种损失,破坏程度非常大。2、虫灾危害指数:✰✰✰✰✰虫灾属于有害生物繁殖过量型的自然灾害,指由于某种昆虫的繁衍量过大,吞食大量农作物,从而造成饥馑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古代便多发虫灾。3、沙尘暴危害指数:✰✰✰✰✰沙尘暴是一种概率很小但是危害性很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自然因素导致。4、火山爆发危害指数:✰✰✰✰✰火山爆发原因是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压力作用下喷出,我国境内的600多座火山,大都是死火山,控制火山活动的方法只有提前预防。5、火灾危害指数:✰✰✰✰✰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也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保持镇静,不能惊慌,不盲目地行动。6、泥石流危害指数:✰✰✰✰✰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危害性也是非常大的。7、洪水危害指数:✰✰✰✰✰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8、雪灾危害指数:✰✰✰✰✰雪灾是指由于长时间大规模量降雪导致积雪成灾的一种自然灾害现象,分为雪崩、风吹雪灾害和牧区雪灾三种,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和正常生活秩序。9、干旱危害指数:✰✰✰✰✰干旱是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由于长期无雨或少雨造成,解决方法有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合理用水等。10、海啸危害指数:✰✰✰✰✰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严重的海啸也会引起大量人员伤亡,例如2004年印度洋海啸死亡人数约22.6万,是世界十大灾难之一。
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有哪些
气象灾害有:极端天气、雪灾、飓风、暴雨等。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另外还有水文灾害:洪水、河流溃坝、矿井突水等。遇到自然灾害的自救方法:1、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2、火灾: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防浓烟,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3、洪水: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栓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4、台风: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5、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6、雷击: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7、暴雪: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留,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8、龙卷风: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9、疫情: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10、防化: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漏别围观,人在风头要离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