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乌江自刎

时间:2024-05-07 20:37:58编辑:揭秘君

项羽自刎乌江在哪里?

项羽是在乌江自刎的,乌江是今安徽和县乌江镇。马鞍山和县之乌江,在我国安徽省马鞍山和县东北20公里处,这里有个乌江镇,它的名字的由来是因为镇北边有一条小河叫乌江河,这里还是东渡长江的渡口。秦汉时期在这里设置过驿站,名曰江亭。在那个时期,每隔十里地就会设置一处亭子,并设置亭长一职。项羽战败逃离到此处,乌江的亭长好心为他准备了渡船,并且还劝阻他要尽快渡江返回江东。可是此时的项羽心生愧疚之感,并没有颜面去面对江东父老,宁死也不愿回江东,于是率领下属一同与追杀的士兵做最后的厮杀,直到最后被围困之乌江,在乌江拔剑自刎。乌江镇(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辖镇)乌江镇,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地处和县东北部,东邻长江与马鞍山市区隔江相望,南接历阳镇,西与香泉镇相邻,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接壤。辖区总面积150.9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乌江镇户籍人口60934人。秦,为乌江县。明初,废县为镇。1992年,撤区并乡设镇。截至2020年6月,乌江镇下辖4个社区、1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建设村。

项羽自刎的乌江在哪里?

要想了解乌江在哪里?就得先了解一下垓下之战后,项羽是如何逃走并自杀的。刘邦和项羽经过近四年的战争对峙,双方精疲力尽,于是双方签署了一个暂时和平的协议---鸿沟协议,鸿沟以西归刘邦,鸿沟以东归项羽,双方以鸿沟为界,同时项羽交还刘邦的老婆吕雉和父亲刘太公等人质。这个鸿沟就是今天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的广武山中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当年楚汉相争时,项羽和刘邦就是沿这个鸿沟对峙的,双方议和后,项羽就率领大军向西撤退,刘邦也准备撤退,在听了张良的建议后,刘邦发动大军追击项羽。双方在固陵大战,结果刘邦又战败了,在刘邦追击项羽的同时,也命令韩信、彭越等各路诸侯一起追击,刚开始韩信和彭越不来,后来刘邦将大片土地分封后,韩信与彭越开始率领大军前来。固陵就是今天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项羽原本在固陵这个地方包围了刘邦,但由于刘邦的各路人马逼近,项羽不得不后撤,于是项羽就率军撤退到了垓下,垓下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宿州市灵壁县,当地现在还有个霸王城,也就是当年垓下之战的古战场。垓下位于彭城的东南方,离当时西楚国都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有130公里。接下来就是垓下之战了,刘邦集合了五路大军近七十万人,对项羽率领的十万楚军进行合围,刘邦以韩信为前敌总指挥,率领三十万人迎战项羽,同时孔将军和费将军各率十万人分列左右两侧,刘邦的十万中军在韩信军后,刘邦的身后还有周勃等人的十万预备队。最终结果就是项羽战败,退回垓下城中,汉军利用楚人唱楚歌的方法,瓦解了项羽和楚军的军心,当天晚上,项羽无心恋战,只率领800名勇士向东南方向逃走。项羽在逃亡中渡过了淮水,淮水是发源于河南桐柏山的一条河流,流经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渡过淮水后项羽身边只剩下一百多骑兵了,之后项羽逃到了阴陵,阴陵是今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被一个当地人所骗,走错了路,被汉军追上,又是一番厮杀,身边只剩下28个骑兵了。然后项羽继续向南逃,终于达到乌江,乌江就是今天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的东北角,这里地处安徽与江苏两省交界处,又紧靠长江,在长江的西边,从这里渡过了长江,就到了江东。这里水网密布,河流纵横,乌江就是与长江并排的一条河流,当时的秦国在乌江边设置了一座亭,当时就叫乌江亭,亭是秦朝的一个行政单位,以十里为一亭,相当于一个村子一样,亭又设亭长,当时准备协助项羽逃走的,就是乌江亭的亭长,当时刘邦也做过亭长,和这个乌江亭长是相同的级别。另外长江在安徽芜湖段到江苏南京段这一段的江面是由南向北流的,与长江原来的东西走向是不一样的,所以地处长江西边的乌江属于江西,而对岸地处长江东边的马鞍山市及南京市等在当时属于江东。可以这么说,只要项羽渡过了乌江和长江,就能到达江东,就能到达项羽最后的根据地--江东,可是项羽偏偏自杀了,仅仅一江之隔而已。从垓下到乌江相距250公里,项羽辛辛苦苦逃了这么远,到头来却还是在长江西边的乌江自杀了。但是若从鸿沟算起,项羽一路从河南逃到安徽,走了700多公里,纵横大半个中国了。

项羽是在什么地方自刎的?

项羽是在乌江自刎的,乌江是今安徽和县乌江镇。1、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于是,项羽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而后挥刀自刎。2、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姓、名、字,下阶段(现在的江苏宿迁)楚国人,楚项目名称燕太阳,战略家,中国的军事思想“情况”(四个潜在的军事形势,日本士兵马基雅弗利,阴和阳,武器技能),以其杰出的个人力量的战士。扩展资料:1、早年,项羽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兵反秦。项梁战死后,率军渡河营救赵王,在巨鹿之战中击败了张翰、王力率领的秦军主力。秦死后,称帝西楚,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他实行了隔离制度,封秦的英雄和六国的贵族为王。2、项羽有一种美丽叫做虞集,常常伴随项羽,但项羽好骑准备突破,必须使一首歌,告别虞集虞集也唱,去看死亡的心脏,项羽的泪水。《霸王别姬》被改编成戏剧、影视、小说、歌曲等文学作品。3、项羽打败垓下失败后,被刘邦的军队包围。晚上,刘邦的军队大声唱着《楚国之歌》,项羽的军队听到后非常伤心,以为刘邦已经平定了楚国,项羽的军队就这样被击溃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项羽

项羽当年真的无路可走了吗?非要自刎才行吗?

项羽在爨下战争中,面临四面楚歌,背叛亲人的局面!他的十万楚军大部分都向汉军投降。800名精锐骑兵全部阵亡。项羽已经一个人了。他过了河回到河东。他还是没有士兵的霸主吗?显然不是!在项羽与刘邦的四年战争中,诸侯都在秦朝的早晨和楚国的末期。最后,所有的王子都转向了汉王刘邦。到了中午,项羽的亲王都没找到。齐国和楚国是冤家。为了团结齐军对抗汉军,双方临时合作。楚国二十万兵力被韩信淹没,龙驹将军在战斗中阵亡,齐国成为汉朝的领地。九江英布王早已背叛楚国,回到汉朝。长沙王吴鹏是汉王的忠实追随者。彭越在楚国后方从事游击战争,使楚国坐立不安,楚国的大部分领土被彭越占领。项羽的盟友是什么?王子们不在了。他们都和刘邦联手进攻项羽!唯一忠于项羽的是陆棣。项羽死后,鲁人拒绝投降,因为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国公爵,鲁人想为项羽举行葬礼。韩信把项羽的尸体缝好交给鲁人。他用公爵的仪式埋葬了他。刘邦亲自祭奠。鲁人下来了!项羽没能回到江东,但结果只有两种,项羽都不能接受。一是被汉人联军追杀,最后死在战场上;二是被人民俘虏斩首或被派往汉军。项羽在吴江自杀身亡,后世文人是否愿意为他叹息?他真的回了江东,现在他已经没有名气了!族精神的覆灭。刘邦是一种流氓文化,或者说好听点,代表实用主义,这种理念在当今仍然很盛行,只要能活命,做什么都可以,只要能成功,可以付出任何代价……”我觉得这段话,能够启示我们来解答项羽为什么非要自刎才行这个问题。刘邦是实用主义,项羽有贵族精神。刘邦的实用主义,使他可以在逃跑的路上,为了减轻车载重量,让自己逃得更快,不惜把自己的亲生儿女赶下车,而且,在夏侯婴将他们重新拉上车后,刘邦又将他们推下去,如此者三。

《项羽乌江自刎》的翻译

翻译:项王的部队驻守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深夜,(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羽)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羽不禁情绪激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应和着一同唱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独自一人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战败,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必死无疑,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退避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让您称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又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仅凭借项羽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把项羽指给王翳看:“这才是项王。”于是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千金、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说完便自刎而死。王翳拿下项王的头,其他骑兵互相践踏争抢项王的躯体,由于相争而被杀死的有几十人。最后,郎中骑将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争得一个躯体。原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作品介绍:本篇节选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题目为后人所拟。有人把《史记》誉之为悲剧英雄画廊,西楚霸王项羽则是悲剧群像中的绝代典型,“项羽之死”这个片断便是这部旷世悲剧的最后一幕。“喑叱咤,千人皆废”的英雄死了,留在人间的是历史长河中曾经“卷起千堆雪”的浪花,群山万壑中殷殷不绝的回响,两千年来无数读者掩卷而思、拍案而起的长叹息。这最后一幕,由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场组成,其中包含了楚歌夜警、虞兮悲唱、阴陵失道、东城快战、拒渡赠马、赐头故人等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节和细节。司马迁怀着满腔激情,运用史实、传说和想像,传写了项羽的穷途末路,不断丰富、发展了他的性格,让这位英雄死在歌泣言笑之中,取得了可歌可泣的艺术效果。

关于项羽自刎乌江的诗句

1. 关于项羽乌江的诗句
关于项羽乌江的诗句 1.项羽 乌江的诗句
「咏史诗。乌江」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全唐诗卷647_42 「咏史诗。垓下」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垓下歌

汉•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负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项王庙诗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

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2.请高手关于项羽乌江自刎的诗句
胡曾 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胡曾以《咏史诗》著称,共150首,皆七绝。每首以地名为题,评咏当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南阳》咏诸葛亮躬耕,《东海》咏秦始皇求仙,《姑苏台》咏吴王夫差荒淫失国。《自序》说:"夫诗者,盖美盛德之形容,刺衰政之荒怠,非徒尚绮丽瑰琦而已。故言之者无罪,读之者足以自戒。"说明其作《咏史诗》本旨,是托古讽今,意存劝戒。其诗通俗明快,褒贬明确,晚唐、五代时颇为盛行。《唐诗纪事》载:前蜀王衍宴饮无度,内侍宋光溥咏《姑苏台》诗,王衍为之罢宴。后来明人引入《列国志》、《三国志》等演义作品,流传更广。

《咏史诗》共 3卷,《四部丛刊三编》本有胡曾同时人邵阳陈盖作注及京兆米崇吉评注。另有《安定集》10卷,今佚。《全唐诗》共录为 1卷,仅存数首。事迹见《唐才子传》、王重民《补唐书胡曾传》(《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2辑)。

全唐诗卷647_11 「咏史诗。乌江」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全唐诗卷647_42 「咏史诗。垓下」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垓下歌

汉•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负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项王庙诗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

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乌江耻学鸿门遁,亭长无劳劝渡河。--《项王》汪绍焻
3.列举三首写项羽乌江自刎的诗词
1、《题乌江亭》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2、《乌江亭》北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译文: 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 3、《咏项羽》宋代.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活着的当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自古为一渡口,秦汉之时即设有亭长,是我国最早的驿亭之一。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尽,乌江亭由此闻名古今。

扩展资料:前203年(汉四年)楚汉鸿沟划界后,项羽领兵东归,刘邦也欲西还。这时张良、陈平对汉王说:“汉有天下大半,诸侯皆附之。

楚兵疲食尽,这正是天亡楚国之时。今若勿击,真所谓‘养虎遗患’。”

刘邦听从。 前202年(汉五年),刘邦一面派使者联络各地诸侯王,约定共同灭楚,一面亲自率军追击项羽。

十二月,项羽败逃,至垓下,被围(今安徽灵璧县东南),项羽自垓下突围后,行至阴陵迷路,为汉军追上,再退至东城。向东至乌江亭自杀身亡。

此乌江以亭制隶属于东城县。据《舆地广记》载:“乌江本秦东城县之乌江亭,项羽欲渡乌江即此。

《太平寰宇记》称:“乌江县本秦乌江亭,汉东城县地。”。
4.项羽于乌江自刎时做的诗
项羽于乌江自刎时做的诗是:《垓下歌》,原文如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文: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可时运不济宝马也再难奔驰。乌骓马不前进了我又能怎样呢?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注释:

垓(gāi)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南沱河北岸。

兮:文言助词,类似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

骓(zhuī):意为顶级宝马。

虞:即虞姬。奈何:怎样;怎么办。

奈若何:拿你怎么办。若,你。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项羽被困,误认为汉军已经把楚国的全占领了,他慌张地从床上爬起来,饮酒消愁。看着即将永别的美人,看着心爱的骏马,忍不住唱出了这首慷慨悲凉的《垓下歌》。作诗之后,项羽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2、赏析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垓下歌》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项羽概括了自己叱吒风云的业绩。项羽是将门之子,少年气盛,力能扛鼎,才气超群。他胸怀大志,面对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敢于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项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23岁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

率领江东八千子弟投入起义的大潮,成了诸路起义首领中的佼佼者。巨鹿一战,项羽破釜沉舟,与几倍于己的秦军进行浴血奋战,奇迹般地灭了秦军主力,被各路诸侯推举为“上将军”。此后,项所向披靡,直至进军咸阳,自封为西楚霸王。

但从这一句诗中也可以看出,项羽夸大了个人的力量,这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时不利兮稚不逝”,天时不利,连乌骓马也不肯前进了。项羽不是新时代的骄子,而是旧制度的牺牲品。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之中,他虽然与汉军大战七十,小战半百,打了不少胜仗,但仍是匹夫之男。

既不善于用人,更不会审时度势,他的失败根本不是什么天意,全是咎由自取。“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项羽被汉军追及,撤至垓下,陷人汉军重围,以致众叛亲离,帐内只剩下他心爱的虞美人。

他夜不能寐,与虞姬悄然相对,借酒浇愁。突然,四面传来阵阵楚歜,项羽愕然失色,惊呼 “汉皆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

他所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一位美人虞姬的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啮着他的心,他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这首歌的最后一句:

“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无比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虞姬也很悲伤,眼含热泪,起而舞剑,边舞边歌,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和项王歌》)歌罢,自刎身亡,非常悲壮。

相对于永恒的自然界来说,个体的人极其脆弱,即使是英雄豪杰,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里也不过像一朵大的浪花,转瞬即逝,令人感喟;但爱却是长存的,它一直是人类使自己奋发和纯净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

纵或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在爱的面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令人赞叹。《垓下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这两个方面。
5.关于项羽的诗句
1,《乌江》唐代:汪遵

原文: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英雄去尽羞容在,看却江东不得归。

白话文释义:垓下之战惨败于刘邦,在重重的包围中项羽单枪匹马冲了出去。最后英雄不再,在乌江边上自知无颜见江东父老。

2,《咏项羽》唐代:于季子

原文: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白话文释义:北伐秦朝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却不想在秦地称王。拥有力拔山河的气魄,羞于渡江面见江东父老。

3,《题汉祖庙》唐代:李商隐

原文: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 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白话文释义:是男儿就应该有远大的抱负,不该眷恋家园,而应以天下为家,建功立业。汉高祖自新丰起兵后,项羽又何曾在故乡待过。

4,《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

原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白话文释义: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5,《题乌江亭》唐代:杜牧

原文: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白话文释义: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6.关于乌江的诗句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咏史诗·乌江 【唐】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乌江 【宋】汪元量

平生英烈世变双,汉骑飞来肯受降.

早与虞姬帐不死,不教战血到乌江.
7.有关项羽的诗句
1 全唐诗卷「咏史诗。

乌江」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2 全唐诗卷「咏史诗。垓下」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3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 垓下歌汉??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5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负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 题乌江项王庙诗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7 咏项羽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 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8 垓 下 项羽 归天难,杀气腾腾剑光寒。

剑光寒:力拨青山,气盖中原。欲渡江东却无颜,歌声残:逐鹿问鼎,四面楚歌歌声残。

恨地无环。 9 濠州七绝·虞姬墓 苏轼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10 虞美人·清朝诗人何浦 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

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项羽。11 乌江耻学鸿门遁,亭长无劳劝渡河。

(汪绍焻) 12 年代:唐 作者:孟郊 作品: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题项羽庙 碧草凌古庙,清尘锁秋窗。当时独宰割,猛志谁能降。

鼓气雷作敌,剑光电为双。新悲徒自起,旧恨空浮江。

13 叱咤风云虎共龙,英雄未必让重瞳。 项羽 疆封域吏非因足,鼎祚廷王是久衷。

草没铜驼卿禄满,牛眠驿马帅林空。愧当漠漠西交巷,千古声声泣怨鸿。

14 夕阳留雀庙,孤艇系乌江,病叶相风残,寒潮夜不降。 15 八千子弟尽成灰,楚图王位任风吹。

鸿门舞剑恋旧情,乌江江水逝骓。 16 帐中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揽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

正三更。乌骓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

手中莲锷凛秋霜,九重归去是仙乡。恨茫茫。

17 辛弃疾《虞美人》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 ,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 ,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18 八千子弟失江东,止有虞兮效始终。死共乌骓埋骏骨,生怜红粉是英雄。

花间名字留芳体,帐下悲歌泣晓风。若使当年成帝业,宁同吕雉祸深宫。

19 不修仁政枉谈兵,天道如何尚力争。隔岸故乡归不得,十年空负拔山名。

20《咏古》 田雯 列教玉体两横陈, 粉黛香消马上尘, 刘项看来称独手, 虞夫人后戚夫人。 21 七律 虞姬 项羽 虞家有女过江东,玉洁冰清气若虹。

不羡嫦娥奔皓月,偏随竖子傲长空。青萍三尺为君舞,珠泪一帘因尔笼。

勿叹势如墙上草,妾魂化剑斩奸雄! 22 无名 项羽 剑折沙尽血洗风,七载成败转头空。荡恨笑饮苍天泪,段韧傲刻夕阳红。

23 过鸿沟 唐 韩愈 龙疲虎困割川原,亿万苍生性命存。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24 垓 下 (唐)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依剑空歌不逝骓。明明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25 虞姬墓 (宋)苏辙 布叛曾亡国已空,摧残羽翮自令穷,艰难独与虞姬共,谁使西来敌沛公。 26 虞姬墓 (宋)饶节 风悲月黑楚歌闻,泣下虞兮夜未分。

千骑星飞向前死,不知谁为闭荒坟。 27 虞姬墓 (宋)范成大 刘项家人总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

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兮有墓田。 28 咏虞美人草 (宋)肖海藻 鲁公死后一抔荒,谁与竿头荐一觞。

妾愿得生坟土上,日翻舞袖向君王。 29 项籍庙 (宋)许彦国 千载兴亡莫浪愁,汉家功业亦荒丘。

空余原上虞姬草,舞尽春风未肯休。 30 霸王别虞姬 (宋)张可氏 垓下将军夜枕戈,半夜忽然闻楚歌。

词酸调苦不可听,拔山力尽将如何。将军夜起帐前舞,八千儿郎泪如雨。

临行马上复何言,虞兮虞兮奈何汝。 31 田舍即事 (南宋)刘克庄 儿女相携看市优,纵谈楚汉割鸿沟。

山河不暇为渠惜,听到虞姬直是愁。 32《乌江》 (南宋)汪元量 平生英烈世无双,汉骑飞来肯受降。

早与虞姬帐下死,不教雪战到乌江。 33 虞美人 (南宋)林希逸 生犀百万环帐立,漏声未残楚声急。

拔山男子心转柔,夜依芙蓉秋露泣。别酒苦如荼,不是婵娟害霸图。

巢人愤死愁云气,吕氏田头见老夫。汉宫三万六千日,得意蛾眉亦陈迹。

至今一曲唱虞姬,恨草摇摇向春碧。 34 别离情 (元)贯云石 又闻垓下虞姬泣,斗帐初惊楚歌毕。

佳人阁泪弃英雄,剑血不销原草碧。 35 戏马台 (明)汪广洋 事机一去竟莫举,盖世拔山皆谬语。

虞姬痛别难再逢,乌骓欲逝从何许。 36 虞美人词 (明)刘炳 万人剑气真罴虎,宝珏鸿门悲亚父。

阴陵失道岂天亡,志轻仁义为降虏。凄凉垓下楚歌哀,玉碎花飞报危主。

至今荒冢说虞姬,一去繁华名不死。 37 虞姬伏剑 (明)胡奎 当年玉斗碎鸿门,碧血空沾楚剑痕。

满地落花皆汉土,不知何处箸春魂。 38 咏虞姬 (明)邱浚 垓下当年战胜还,虞姬饮撼戚姬欢。

后来人彘遭奇祸,欲乞悲歌一曲难。 39 虞姬 (明) 张宣 楚歌四面秋声起,美人如花帐中死。

重瞳将军盖世雄,泪流暗逐乌江水。妾身妾身何足数,八千健儿弃如土。

空留恨血渍平原,碧草无风为谁舞。 40 咏虞美人草 (明)孙齐之 楚宫花态至今存,倾国倾城总莫论。

夜帐一歌身易殒,春风千载恨难吞。胭脂脸上啼痕在,。
8.项羽乌江刎别时吟的那首诗叫什么,还有全诗的内容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项羽是在秦末与叔父项梁一起举兵反秦的。

由于其辉煌的战功、无双的勇力、杰出的才能,实际上成 为反秦群雄的领袖,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但在秦亡以后曾经是项羽盟军的另一支反秦部队的首领刘邦为了统治全国,与项羽之间又展开了残酷的战争。

他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作这首诗时,项羽被包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壁县南沱河北岸),粮尽援绝,他自知败局已定;作诗之后,他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诗歌的第一句,就使读者看到了一个举世无匹的英雄形象。在我国古代,“气”即源于人的先天禀赋,又能赖于后天的培养;人的品德、能力、风度等等均取决于“气”。

所谓“气盖世”,是说他在这些方面超过了任何一个人。尽管这是一种 其概括的叙述,但“力拔山”三字却给读者一种具体、生动的感受,所以在这一句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他把自己叱咤风云的气概生动地显现了出来。

然而,在第二、三句里,这位盖世英雄却突然变得 其苍白无力。这两句是说:由于天时不利,他所骑的那匹名马-骓-不能向前行进了,这使他陷入了失败的 绝境而无法自拔,只好徒唤“奈何”。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骓的“不逝”为什么会引起那样严重的后果?对此恐怕只能这样回答:他之得以建立如此伟大的功绩,最主要的依靠说是这匹名马;有了它的配合,他就可以所向无敌。换言之,他几乎是单人独骑地打天下的,因此他的最主要的战友就是骓,至于别人,对他的事业所起的作用实在微乎其微,他们的和中背对他的成败起不了多少作用,从而他只要注意骓就够了。

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强大使得任何人对他的帮助都没有多大意义,没有一个人配作他的主要战友,这是人何等的傲岸,真可谓天地间唯我独尊!不过,无论他如何英勇无敌,举世无双,一旦天时不利,除了灭亡以外,他就没有别的选择。在神秘的“天”的面前,人是多么渺小;即使是人中间的最了不起的英雄,也经不起“天”的轻微的一击。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他所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崐讨的一位美人-虞-的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

于是,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啮着他的心,他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这首歌的最后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成白话,就是:“虞啊,虞啊,我把你怎么办呢?崐”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何等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是的,相对于永恒的自然界来说,个体的人确实极其脆弱,即使是英雄豪杰,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里也不过像一朵大的浪花,转瞬即逝,令人感喟不已。但爱却是长存的,它一直是人类使自己奋发和纯净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纵或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在爱的面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使人欢喜赞叹。

《垓下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这两个方面。千百年来,它曾经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其魅力大概就在于此吧!《垓下歌》与《大风歌》同体裁、同风格、同时代,故亦同可信。

《史记》载,公元前202年,失势的项羽在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也有史书说“垓下”在河南省鹿邑县境内)“垓下”之地受汉军围困,当夜半闻听“四面楚歌”之时,项王“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之;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把这段文字里的《垓下歌》凝练一下,道出的是以下意思:想我项某“力可拔山、气可盖世;时运不佳,骓马不驰;骓马不驰,无可奈何;虞呀虞呀,把你如何?”一面是昔日叱咤风云的缅怀,一面是今日无何奈何的太息。这样好的美人、这样好的骏马,只是道出“奈何、若何”是绝对不成的,总该有个结局才是。

骓呢,被项送给了劝他渡江后东山再起的一位好心的船夫。虞呢,其去处多了份悲壮。

据一些杂史载,听罢项羽的“垓下歌”后,美人虞即作以下之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和吟几遍后,虞姬饮泪自刎。

项羽只是无奈何,并没有逼虞姬死。虞姬是自觉的将自己的生命与大王的意气相连,又以大王的意气与汉兵的略地相连,坦然而死,释然而去,没有哀怨,没有乞怜。

忠女?烈女?悲女?痴女?呆女?无法评判。只是后世的《霸王别姬》街谈巷议、火暴异常。

是同情还是讽刺?是歌颂还是悲哀?百姓之说仍是百人百味、口径不一。不过其中倒是透出国人思维的东方特色--曲折、委婉、含蓄、隐晦。

比如歌颂刘邦吧,不说他成功之日的威武豪壮,只说他势单力薄时的聪明睿智,所以《。


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

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如下:项羽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他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吒风云。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客观上为汉高祖进入咸阳,推翻秦朝创造了条件。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成,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然而,项羽又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秦朝灭亡后,他自称霸王,忙於分封诸侯,扶持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造成了混乱割据的局面。他烧杀虏掠的暴行,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战败的根本原因。所以,虽然项羽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最终也难以避免失败。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关的许多事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在一人身上发生这么多的成语故事,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 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介绍

1、项羽自忖不能脱身,就部下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经七十余战,抵挡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击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尝败北,遂称霸天下,现在困于此,不是我不会打仗。

2、而是天要亡我!今日是要决死战了,我要为诸君痛快地一战,必定要胜利三次,为诸君击溃包围、斩将、砍旗,让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会打仗,于是,他分骑兵为四队,此时,汉军围困数重,项羽对他的骑兵们说:“我为你们杀掉对方一将!”于是,他命令骑兵们分四面向山下冲,约在山东面会合。

3、项羽大呼驰下,斩杀一汉将。赤泉侯杨喜追项羽,项羽大喝一声,杨喜的人马俱惊,退后数里!项羽与骑兵分为三队,汉军不知项羽在哪队,就也分三队包围。

4、项羽飞驰而出,又斩杀一汉将,同时杀近百人,再会合骑兵,仅损失两骑,项羽问:“怎么样?”骑兵们钦佩地回答:“和大王说的一样” 。

5、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

6、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于是,项羽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而后挥刀自刎。


项羽乌江自刎的原因是什么?

项羽乌江自刎,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的原因,霸王项羽渡过乌江就安全了,在根据地能重振旗鼓,卷土重来,但是,霸王脸皮薄,当年八千子弟兵出山,如今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无颜见江东父老了。其实是四西楚歌后,跑了很多的逃兵,霸王不会是一个人回去的,己经有人提前回去了。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是与项羽的个人性格有关系,项羽从他的人物形象来看,他更多的是一种雄。所以他得胜的时候,喜悦无处不在,表现的的外露,但是一旦失败,他就缺乏了越王勾践的那种忍辱负重的情怀,所以对于项羽一代豪杰自刎他乡,我们后人只能对他感到惋惜。第三个方面的原因,楚霸王项羽虽然力大无穷,力拨山兮,但是个有深厚感情的粗人。被张良策划十面埋伏,引君入围,瓮中捉鳖的连环计,逼之乌江边上,四面无退路,又不想回江东槐见父老,同虞姬一起自刎。第四个方面的原因,项羽,大局思维没有,帝王之才没有,对脸面太讲究,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拥抱容纳成功,对挫折失败零容忍不能承受,此人做事的方法严重不当严重欠缺,没有原则没有底线,只能是一介匹夫之勇,以项羽刘邦的做事风格而言,项羽永远斗不过刘邦。第五个方面的原因,虞姬的死才是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重要原因,毕竟项羽不是刘邦,项羽极其自负,他却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可想而知项羽会多么羞愧!第五个方面的原因,客观点讲,即使渡江了,带给江东父老的依然是战乱,而且争来争去百姓能得到什么?怕不能服众。主观的讲,他就是太自负,而且胸不容人,接受不了西楚霸王被自己的小马仔打败的事实而已。

揭开项羽乌江自刎原因

揭开项羽乌江自刎原因古代中国,由于王朝更替,江山易帜,导致连年战乱,饿殍遍野,曹操笔下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并非文学虚构。改朝换代如此,同室操戈亦如此。朱明叔侄的削藩靖难,也曾演出过一幕“青磷白骨,怵惊心目”的历史悲剧。一本咏史诗集,在“楚汉风云”一节,对项羽不乏弹赞叹惋者,甚至虞姬和乌骓马也成了咏叹对象,涉及民众的文字却寥若晨星,只有韩愈与张可久的一诗一曲。“天下苦秦久矣”,项羽、刘邦步陈胜、吴广后尘揭竿而起,在推翻了暴政后,本应与民休养生息。然因各路豪强争权夺利,致使“伤心秦汉,生民涂炭”(《卖花声?怀古》)。楚汉相持,胜负未决,青壮年厌倦了军旅,老弱者疲困于“支前”。项羽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天下连年战乱,只因我们二人而起。倒不如一决雌雄,以免连累苍生。项羽的建议遭到了刘邦的拒绝:“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史记项羽本纪》)这就是著名的“广武涧对话”。且不论项羽是乱世枭雄还是起义首领,能以“毋徒苦天下之民”为念,实乃难能可贵。他的这种意识并非昙花一现,在乌江之战中,项羽本可以乘船过江,摆脱困境,甚至“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他却毅然选择了自刎。项羽是否“以一人独生为耻,以天下苍生为念”尚待讨论,但他毕竟没有采纳乌江亭长在江东建立根据地的建议,从而没有酿成“真成一掷赌乾坤”(韩愈《过鸿沟》)的惨局,这正是他的悲壮之处。项羽不是最后的胜利者,他将人民生计置于王权争夺之上的思想,没有机会实践。其实,在古圣先贤那里,这一思想的渊源要久远得多。在《庄子?让王》中有一段记载,更能说明问题。居住邠地的太王亶父,遭到狄人进攻。纳捐进贡狄人均不接受,其目的就是占有邠地。亶父说:“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于是拿起马鞭离开邠地。民众成群结队跟随他,在岐山之下建立了新的国家。这段故事中,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做我的臣民和做狄人的臣民有什么不同呢)。这点比较好理解,古代中国没有民族国家的概念,封建帝王如同历史舞台上的走马灯,诚如元人张养浩所说“唐家才起隋家败,世态有如云变改”(《山坡羊?咸阳怀古》),“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山坡羊?骊山怀古》)京城皇帝的姓氏可能是刘李赵朱;皇城旗幡的标志也可能是蛮夷羌狄,百姓的命运却没有什么区别。如此说来,亶父老先生所谓的“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并没有错。因此,他才会劝百姓“子皆勉居矣”(你们都和狄人凑合着居住吧)。在封建皇权时代,“为吾臣”还是“为狄人臣”,“臣民”是无权选择的。为摆脱这种无论“兴亡”只能“百姓苦”的历史宿命,人民只有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选择社会的管理者。这也是今世政治文明的一条康庄大道。二是“不以所用养害所养”(不要因为养活人的土地而危害所养活的人民)。这一点的思想价值则更为先进。土地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尚且不能因土地而危害民众,皇位与政权只是“王权”的组成部分,只是由民脂民膏(赋税)供养的上层建筑,更不应为了“王权”的延续而伤害民众利益。当时还没有“人权”这样的现代概念,庄子只是称亶父为“能尊生者”(能够尊重生命的人)。亶父的“能尊生”与项羽的“毋徒苦天下之民”,其着眼点同样顾及了民众的生命与生计。在封建帝王的观念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百姓是被统治者养活的,这个逻辑显然是颠倒了。即使如此,在亶父看来,当“王权”危及“人权”时,“王权”应当让位于“人权”,而不是为了“王权”而牺牲“人权”。这说明,在亶父的潜意识里,“人权”是高于“王权”的。多数国家的“王权”早已被取代,“人权”高于“王权”自然十分正常。然而,这样的道理,说来容易,贯彻实难。2011年发生在北非、中东的事件一再说明,一些统治者为了延续已经执掌了几十年的朝政,不惜将全国民众置于血泊之中;东亚一些封建寡头为了延续家族的血胤,竟将民众挟为人质。在他们的眼里,“人权”仍然是“王权”俎上的鱼肉。今夕何夕,可悲也夫!在国共重庆谈判时,追求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成为当时民众的强烈呼声。黄齐生先生作词曰:“民主如船,民权似水,水涨奚愁船不高?”所反映的就是这一背景。词的尾句正是:“安排定,看居邠亶父,走马来朝。”可见,如同亶父居邠,只有实行民主政治,才会受到民众的拥护与支持。

楚霸王乌江自刎是什么典故?

以英雄自诩的项羽,终究还是输了。十面埋伏公元前202年,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用完了。他想带领一支人马冲杀出去,但是汉军和诸侯的人马把楚军包围得重重叠叠。项羽打退一批,又来一批;杀出一层,还有一层;这儿还没杀出去,那儿的汉兵又围了上来。项羽没法突围,只好仍回到垓下大营,吩咐将士小心防守,准备瞅个机会再出战。四面楚歌这天夜里,项羽进了营帐,愁眉不展。他身边有个宠爱的美人名叫虞姬,看见他闷闷不乐,陪伴他喝酒解闷。到了定更的时候,只听得一阵阵西风吹得呼呼直响。风声里还夹着唱歌的声音。项羽仔细一听,歌声是由汉营里传出来的,唱的竟是楚人的歌,唱的人还真不少。项羽听到四面到处是楚歌声,不觉愣住了。他失神地说:“完了!难道刘邦已经打下西楚了吗?怎么汉营里有这么多的楚人呢。”霸王别姬项羽再也忍不住了,随口唱起一曲悲凉的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达首歌的意思是力气拔得一座山,气魄能压倒天下好汉,时运不利,乌骓马不肯跑。马儿不肯跑有什么办法?虞姬呀虞姬,我拿你怎么办?)项羽一连唱了几遍,虞姬也跟着唱起来。霸王唱着唱着,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旁边的侍从也都伤心得抬不起头。虞姬在旁边听项羽唱,不禁也是悲痛欲绝,于是和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唱罢,竟然拔剑自刎了。项羽痛不欲生,埋葬了虞姬。“天亡我”当夜,项羽跨上乌骓马,带了800个子弟兵冲过汉营,马不停蹄地往前跑去。到了天蒙蒙亮,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连忙派了5000骑兵紧紧追赶。项羽一路奔跑,等到他渡过淮河,跟着他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又跑了一程,迷了路。项羽来到一个三岔路口,瞧见一个庄稼人,就问他哪条道儿可以到彭城。那个庄稼人知道他是霸王,不愿给他指路,哄骗他说:“往左边走。”项羽和一百多个人往左跑下去,越跑越不对头,跑到后来,只见前面是一片沼泽地带,连路都没有了。项羽这才知道是受了骗,赶快拉转马头,再绕出这个沼泽地,汉兵已经追上了。项羽又往东南跑,一路上,随从的兵士死的死,伤的伤。到了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再点了点人数,只有28个骑兵。但是汉军的几千名追兵却密密麻麻地围了上来。项羽料想没法脱身,但是他仍旧不肯服输,对跟随他的兵士们说:“我起兵到现在已经8年,经历过七十多次战斗,从来没打过一次败仗,才当上了天下霸王。今天在这里被围,这是天叫我灭亡,并不是我打不过他们啊!”他把仅有的28人分为四队,对他们说:“看我先斩他们一员大将,你们可以分四路跑开去,大家在东山下集合。”说着,他猛喝一声,向汉军冲过去。汉兵抵挡不住,纷纷散开,当场被项羽杀死了一名汉将。不肯过江东项羽到了东山下,那四队人马也到齐了。项羽又把他们分成三队,分三处把守。汉军也分兵三路,把楚军围住。项羽来往冲杀,又杀了汉军一名都尉和几百名兵士。最后,他又把三处人马会合在一起,点了一下人数,28名骑兵只损失了两名。项羽对部下说:“你们看怎么样?”部下都说:“大王说的一点不错。”项羽杀出汉兵的包围,带着26个人直往南跑去,到了乌江(在令安徽和县东北)。恰巧乌江的亭长有一条小船停在岸边。亭长劝项羽马上渡江,说:“江东虽然小,可还有一千多里土地,几十万人口。大王过了江,还可以在那边称王。”项羽苦笑了一下说:“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8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们没有一个能回去,只有我一个人回到江东。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再见他们呢。”他把乌骓马送给了亭长,也叫兵士们都跳下马。他和26个兵士都拿着短刀,跟追上来的汉兵肉搏起来。他们杀了几百名汉兵,楚兵也一个个倒下。项羽受了十几处创伤,最后在乌江边拔剑自杀。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曾经作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霸王乌江自刎的故事是怎样的?

“楚汉边界”划分后,汉王见霸王退兵,也想往西回到关中去养伤。张良、陈平建议说:“如今汉王已占了大半个天下,诸侯都已归附咱们。霸王兵疲粮尽,是天要灭他,若不乘此机会把他消灭,等于放虎归山,留下后患。”汉王采纳了建议,撕毁和约,派兵追赶楚霸王,并且通知韩信、英布、彭越,叫他们配合作战,答应胜利之后,把临淄、淮南、大梁等几大块地盘分封给他们。公元前202年岁末,汉王刘邦和韩信、英布、彭越等会师追击项羽,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gāi)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完了。他想带领一支人马冲杀出去。但是汉军和诸侯的人马把楚军包围得重重叠叠。项羽没法突围,只好仍回到垓下大营,吩咐将士小心防守,准备瞅个机会再出战。这天夜里,项羽进了营帐,愁眉不展。他身边有个宠爱的美人名叫虞姬,看见他闷闷不乐,陪伴他喝酒解闷。到了定更的时候,只听得一阵阵西风吹得呼呼直响,风声里还夹着唱歌的声音。项羽仔细一听,歌声是由汉营里传出来的,唱的都是楚人的歌子,唱的人很多。项羽听到四面到处是楚歌声,不觉愣住了。他失神似地说:“完了!难道刘邦已经打下西楚了吗?怎么汉营里有这么多的楚人呢。”项羽再也忍不住了,随口唱起一曲悲凉的歌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音zhuī)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一连唱了几遍,虞姬也跟着唱起来。霸王唱着唱着,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旁边的侍从也都伤心得抬不起头。为了让霸王率众顺利突围,虞姬趁霸王一转身之际,突然拔剑自刎,香消魂散。成语“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之词,就来自这段故事。当夜,项羽跨上乌骓马,带了八百个子弟兵冲过汉营,马不停蹄地往前跑去。到了天蒙蒙亮,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连忙派了五千骑兵紧紧追赶。项羽一路奔跑,赶到他渡过淮河,跟着他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又跑了一程,迷了道儿。项羽来到一个三岔路口,瞧见一个庄稼人,就问他哪条道儿可以到彭城。那个庄稼人知道他是霸王,不愿给他指路,哄骗他说:“往左边走。”项羽和一百多个人往左跑下去,越跑越不对头,跑到后来,只见前面是一片沼泽地带,连道儿都没有了。项羽这才知道是受了骗,赶快拉转马头,再绕出这个沼泽地,汉兵已经追上了。项羽又往东南跑,一路上,随从的兵士死的死,伤的伤。到了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再点了点人数,只有二十八个骑兵。但是汉军的几千名追兵却密密麻麻地围了上来。项羽料想没法脱身,但是他仍旧不肯服输,对跟随他的兵士们说:“我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经历过七十多次战斗,从来没打过一次败仗,才当上了天下霸王。今天在这里被围,这是天叫我灭亡,并不是我打不过他们啊!”他把仅有的二十八人分为四队,对他们说:“看我先斩他们一员大将,你们可以分四路跑开去,大家在东山下集合。”说着,他猛喝一声,向汉军冲过去。汉兵抵挡不住,纷纷散开,当场被项羽杀死了一名汉将。项羽到了东山下,那四队人马也到齐了。项羽又把他们分成三队,分三处把守。汉军也分兵三路,把楚军围住。项羽来往冲杀,又杀了汉军一名都尉和几百名兵士。最后,他又把三处人马会合在一起,点了一下人数,28名骑兵只损失了两名。项羽带着26个人杀出汉兵的包围,一直往南跑去,到了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恰巧乌江的亭长有一条小船停在岸边。亭长劝项羽马上渡江,说:“江东虽然小,可还有一千多里土地,几十万人口。大王过了江,还可以在那边称王。”项羽苦笑了一下说:“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们没有一个能回去,只有我一个人回到江东。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再见他们呢。”他把乌骓马送给了亭长,也叫兵士们都跳下马。他和26个兵士都拿着短刀,跟追上来的汉兵肉搏起来。他们杀了几百名汉兵,楚兵也一个个倒下。楚霸王一人杀死了汉军几百人后,自己也受伤十多处。霸王抹去糊住双眼的血液,突然看见汉军中的司马将军吕马童。他喊道:“这不是我的老乡吕马童吗?”吕马童不敢正视项羽,只用手指着项羽对汉将王翳说:“这位就是霸王。”项羽见状仰天长笑,说:“我知道汉王用千金和万户侯的封赏来购我的头,今天我就送个人情给我的故人吧!”说完将宝剑往颈中一挥,一代雄主就此消亡。项羽死时年仅31岁。

项羽自刎乌江诗句

1. 关于项羽乌江的诗句
关于项羽乌江的诗句 1.项羽 乌江的诗句
「咏史诗。乌江」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全唐诗卷647_42 「咏史诗。垓下」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垓下歌

汉•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负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项王庙诗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

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2.请高手关于项羽乌江自刎的诗句
胡曾 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胡曾以《咏史诗》著称,共150首,皆七绝。每首以地名为题,评咏当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南阳》咏诸葛亮躬耕,《东海》咏秦始皇求仙,《姑苏台》咏吴王夫差荒淫失国。《自序》说:"夫诗者,盖美盛德之形容,刺衰政之荒怠,非徒尚绮丽瑰琦而已。故言之者无罪,读之者足以自戒。"说明其作《咏史诗》本旨,是托古讽今,意存劝戒。其诗通俗明快,褒贬明确,晚唐、五代时颇为盛行。《唐诗纪事》载:前蜀王衍宴饮无度,内侍宋光溥咏《姑苏台》诗,王衍为之罢宴。后来明人引入《列国志》、《三国志》等演义作品,流传更广。

《咏史诗》共 3卷,《四部丛刊三编》本有胡曾同时人邵阳陈盖作注及京兆米崇吉评注。另有《安定集》10卷,今佚。《全唐诗》共录为 1卷,仅存数首。事迹见《唐才子传》、王重民《补唐书胡曾传》(《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2辑)。

全唐诗卷647_11 「咏史诗。乌江」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全唐诗卷647_42 「咏史诗。垓下」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垓下歌

汉•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负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项王庙诗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

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乌江耻学鸿门遁,亭长无劳劝渡河。--《项王》汪绍焻
3.列举三首写项羽乌江自刎的诗词
1、《题乌江亭》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2、《乌江亭》北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译文: 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 3、《咏项羽》宋代.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活着的当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自古为一渡口,秦汉之时即设有亭长,是我国最早的驿亭之一。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尽,乌江亭由此闻名古今。

扩展资料:前203年(汉四年)楚汉鸿沟划界后,项羽领兵东归,刘邦也欲西还。这时张良、陈平对汉王说:“汉有天下大半,诸侯皆附之。

楚兵疲食尽,这正是天亡楚国之时。今若勿击,真所谓‘养虎遗患’。”

刘邦听从。 前202年(汉五年),刘邦一面派使者联络各地诸侯王,约定共同灭楚,一面亲自率军追击项羽。

十二月,项羽败逃,至垓下,被围(今安徽灵璧县东南),项羽自垓下突围后,行至阴陵迷路,为汉军追上,再退至东城。向东至乌江亭自杀身亡。

此乌江以亭制隶属于东城县。据《舆地广记》载:“乌江本秦东城县之乌江亭,项羽欲渡乌江即此。

《太平寰宇记》称:“乌江县本秦乌江亭,汉东城县地。”。
4.项羽于乌江自刎时做的诗
项羽于乌江自刎时做的诗是:《垓下歌》,原文如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文: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可时运不济宝马也再难奔驰。乌骓马不前进了我又能怎样呢?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注释:

垓(gāi)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南沱河北岸。

兮:文言助词,类似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

骓(zhuī):意为顶级宝马。

虞:即虞姬。奈何:怎样;怎么办。

奈若何:拿你怎么办。若,你。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项羽被困,误认为汉军已经把楚国的全占领了,他慌张地从床上爬起来,饮酒消愁。看着即将永别的美人,看着心爱的骏马,忍不住唱出了这首慷慨悲凉的《垓下歌》。作诗之后,项羽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2、赏析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垓下歌》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项羽概括了自己叱吒风云的业绩。项羽是将门之子,少年气盛,力能扛鼎,才气超群。他胸怀大志,面对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敢于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项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23岁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

率领江东八千子弟投入起义的大潮,成了诸路起义首领中的佼佼者。巨鹿一战,项羽破釜沉舟,与几倍于己的秦军进行浴血奋战,奇迹般地灭了秦军主力,被各路诸侯推举为“上将军”。此后,项所向披靡,直至进军咸阳,自封为西楚霸王。

但从这一句诗中也可以看出,项羽夸大了个人的力量,这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时不利兮稚不逝”,天时不利,连乌骓马也不肯前进了。项羽不是新时代的骄子,而是旧制度的牺牲品。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之中,他虽然与汉军大战七十,小战半百,打了不少胜仗,但仍是匹夫之男。

既不善于用人,更不会审时度势,他的失败根本不是什么天意,全是咎由自取。“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项羽被汉军追及,撤至垓下,陷人汉军重围,以致众叛亲离,帐内只剩下他心爱的虞美人。

他夜不能寐,与虞姬悄然相对,借酒浇愁。突然,四面传来阵阵楚歜,项羽愕然失色,惊呼 “汉皆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

他所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一位美人虞姬的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啮着他的心,他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这首歌的最后一句:

“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无比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虞姬也很悲伤,眼含热泪,起而舞剑,边舞边歌,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和项王歌》)歌罢,自刎身亡,非常悲壮。

相对于永恒的自然界来说,个体的人极其脆弱,即使是英雄豪杰,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里也不过像一朵大的浪花,转瞬即逝,令人感喟;但爱却是长存的,它一直是人类使自己奋发和纯净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

纵或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在爱的面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令人赞叹。《垓下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这两个方面。
5.关于项羽的诗句
1,《乌江》唐代:汪遵

原文: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英雄去尽羞容在,看却江东不得归。

白话文释义:垓下之战惨败于刘邦,在重重的包围中项羽单枪匹马冲了出去。最后英雄不再,在乌江边上自知无颜见江东父老。

2,《咏项羽》唐代:于季子

原文: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白话文释义:北伐秦朝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却不想在秦地称王。拥有力拔山河的气魄,羞于渡江面见江东父老。

3,《题汉祖庙》唐代:李商隐

原文: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 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白话文释义:是男儿就应该有远大的抱负,不该眷恋家园,而应以天下为家,建功立业。汉高祖自新丰起兵后,项羽又何曾在故乡待过。

4,《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

原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白话文释义: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5,《题乌江亭》唐代:杜牧

原文: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白话文释义: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6.关于乌江的诗句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咏史诗·乌江 【唐】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乌江 【宋】汪元量

平生英烈世变双,汉骑飞来肯受降.

早与虞姬帐不死,不教战血到乌江.
7.有关项羽的诗句
1 全唐诗卷「咏史诗。

乌江」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2 全唐诗卷「咏史诗。垓下」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3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 垓下歌汉??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5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负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 题乌江项王庙诗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7 咏项羽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 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8 垓 下 项羽 归天难,杀气腾腾剑光寒。

剑光寒:力拨青山,气盖中原。欲渡江东却无颜,歌声残:逐鹿问鼎,四面楚歌歌声残。

恨地无环。 9 濠州七绝·虞姬墓 苏轼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10 虞美人·清朝诗人何浦 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

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项羽。11 乌江耻学鸿门遁,亭长无劳劝渡河。

(汪绍焻) 12 年代:唐 作者:孟郊 作品: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题项羽庙 碧草凌古庙,清尘锁秋窗。当时独宰割,猛志谁能降。

鼓气雷作敌,剑光电为双。新悲徒自起,旧恨空浮江。

13 叱咤风云虎共龙,英雄未必让重瞳。 项羽 疆封域吏非因足,鼎祚廷王是久衷。

草没铜驼卿禄满,牛眠驿马帅林空。愧当漠漠西交巷,千古声声泣怨鸿。

14 夕阳留雀庙,孤艇系乌江,病叶相风残,寒潮夜不降。 15 八千子弟尽成灰,楚图王位任风吹。

鸿门舞剑恋旧情,乌江江水逝骓。 16 帐中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揽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

正三更。乌骓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

手中莲锷凛秋霜,九重归去是仙乡。恨茫茫。

17 辛弃疾《虞美人》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 ,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 ,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18 八千子弟失江东,止有虞兮效始终。死共乌骓埋骏骨,生怜红粉是英雄。

花间名字留芳体,帐下悲歌泣晓风。若使当年成帝业,宁同吕雉祸深宫。

19 不修仁政枉谈兵,天道如何尚力争。隔岸故乡归不得,十年空负拔山名。

20《咏古》 田雯 列教玉体两横陈, 粉黛香消马上尘, 刘项看来称独手, 虞夫人后戚夫人。 21 七律 虞姬 项羽 虞家有女过江东,玉洁冰清气若虹。

不羡嫦娥奔皓月,偏随竖子傲长空。青萍三尺为君舞,珠泪一帘因尔笼。

勿叹势如墙上草,妾魂化剑斩奸雄! 22 无名 项羽 剑折沙尽血洗风,七载成败转头空。荡恨笑饮苍天泪,段韧傲刻夕阳红。

23 过鸿沟 唐 韩愈 龙疲虎困割川原,亿万苍生性命存。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24 垓 下 (唐)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依剑空歌不逝骓。明明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25 虞姬墓 (宋)苏辙 布叛曾亡国已空,摧残羽翮自令穷,艰难独与虞姬共,谁使西来敌沛公。 26 虞姬墓 (宋)饶节 风悲月黑楚歌闻,泣下虞兮夜未分。

千骑星飞向前死,不知谁为闭荒坟。 27 虞姬墓 (宋)范成大 刘项家人总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

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兮有墓田。 28 咏虞美人草 (宋)肖海藻 鲁公死后一抔荒,谁与竿头荐一觞。

妾愿得生坟土上,日翻舞袖向君王。 29 项籍庙 (宋)许彦国 千载兴亡莫浪愁,汉家功业亦荒丘。

空余原上虞姬草,舞尽春风未肯休。 30 霸王别虞姬 (宋)张可氏 垓下将军夜枕戈,半夜忽然闻楚歌。

词酸调苦不可听,拔山力尽将如何。将军夜起帐前舞,八千儿郎泪如雨。

临行马上复何言,虞兮虞兮奈何汝。 31 田舍即事 (南宋)刘克庄 儿女相携看市优,纵谈楚汉割鸿沟。

山河不暇为渠惜,听到虞姬直是愁。 32《乌江》 (南宋)汪元量 平生英烈世无双,汉骑飞来肯受降。

早与虞姬帐下死,不教雪战到乌江。 33 虞美人 (南宋)林希逸 生犀百万环帐立,漏声未残楚声急。

拔山男子心转柔,夜依芙蓉秋露泣。别酒苦如荼,不是婵娟害霸图。

巢人愤死愁云气,吕氏田头见老夫。汉宫三万六千日,得意蛾眉亦陈迹。

至今一曲唱虞姬,恨草摇摇向春碧。 34 别离情 (元)贯云石 又闻垓下虞姬泣,斗帐初惊楚歌毕。

佳人阁泪弃英雄,剑血不销原草碧。 35 戏马台 (明)汪广洋 事机一去竟莫举,盖世拔山皆谬语。

虞姬痛别难再逢,乌骓欲逝从何许。 36 虞美人词 (明)刘炳 万人剑气真罴虎,宝珏鸿门悲亚父。

阴陵失道岂天亡,志轻仁义为降虏。凄凉垓下楚歌哀,玉碎花飞报危主。

至今荒冢说虞姬,一去繁华名不死。 37 虞姬伏剑 (明)胡奎 当年玉斗碎鸿门,碧血空沾楚剑痕。

满地落花皆汉土,不知何处箸春魂。 38 咏虞姬 (明)邱浚 垓下当年战胜还,虞姬饮撼戚姬欢。

后来人彘遭奇祸,欲乞悲歌一曲难。 39 虞姬 (明) 张宣 楚歌四面秋声起,美人如花帐中死。

重瞳将军盖世雄,泪流暗逐乌江水。妾身妾身何足数,八千健儿弃如土。

空留恨血渍平原,碧草无风为谁舞。 40 咏虞美人草 (明)孙齐之 楚宫花态至今存,倾国倾城总莫论。

夜帐一歌身易殒,春风千载恨难吞。胭脂脸上啼痕在,。
8.项羽乌江刎别时吟的那首诗叫什么,还有全诗的内容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项羽是在秦末与叔父项梁一起举兵反秦的。

由于其辉煌的战功、无双的勇力、杰出的才能,实际上成 为反秦群雄的领袖,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但在秦亡以后曾经是项羽盟军的另一支反秦部队的首领刘邦为了统治全国,与项羽之间又展开了残酷的战争。

他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作这首诗时,项羽被包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壁县南沱河北岸),粮尽援绝,他自知败局已定;作诗之后,他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诗歌的第一句,就使读者看到了一个举世无匹的英雄形象。在我国古代,“气”即源于人的先天禀赋,又能赖于后天的培养;人的品德、能力、风度等等均取决于“气”。

所谓“气盖世”,是说他在这些方面超过了任何一个人。尽管这是一种 其概括的叙述,但“力拔山”三字却给读者一种具体、生动的感受,所以在这一句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他把自己叱咤风云的气概生动地显现了出来。

然而,在第二、三句里,这位盖世英雄却突然变得 其苍白无力。这两句是说:由于天时不利,他所骑的那匹名马-骓-不能向前行进了,这使他陷入了失败的 绝境而无法自拔,只好徒唤“奈何”。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骓的“不逝”为什么会引起那样严重的后果?对此恐怕只能这样回答:他之得以建立如此伟大的功绩,最主要的依靠说是这匹名马;有了它的配合,他就可以所向无敌。换言之,他几乎是单人独骑地打天下的,因此他的最主要的战友就是骓,至于别人,对他的事业所起的作用实在微乎其微,他们的和中背对他的成败起不了多少作用,从而他只要注意骓就够了。

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强大使得任何人对他的帮助都没有多大意义,没有一个人配作他的主要战友,这是人何等的傲岸,真可谓天地间唯我独尊!不过,无论他如何英勇无敌,举世无双,一旦天时不利,除了灭亡以外,他就没有别的选择。在神秘的“天”的面前,人是多么渺小;即使是人中间的最了不起的英雄,也经不起“天”的轻微的一击。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他所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崐讨的一位美人-虞-的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

于是,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啮着他的心,他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这首歌的最后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成白话,就是:“虞啊,虞啊,我把你怎么办呢?崐”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何等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是的,相对于永恒的自然界来说,个体的人确实极其脆弱,即使是英雄豪杰,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里也不过像一朵大的浪花,转瞬即逝,令人感喟不已。但爱却是长存的,它一直是人类使自己奋发和纯净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纵或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在爱的面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使人欢喜赞叹。

《垓下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这两个方面。千百年来,它曾经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其魅力大概就在于此吧!《垓下歌》与《大风歌》同

上一篇:革命歌曲大全

下一篇:马云为什么卸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