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

时间:2024-05-07 07:16:01编辑:揭秘君

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和灭火方法

可燃物、助燃物与点火源。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其反应过程极其复杂,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燃烧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要素 1、可燃物是发生燃烧的基本条件之一,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可燃物有固定、气体、液体等形态,例如木材、天然气、石油等等。 2、助燃物质(助燃剂),助燃剂指的是本身不能燃烧,但能发生燃烧所需要的氧的物质如氧气、氯酸钾等氧化剂。 3、有一定的温度,即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点火源)。 只有以上3个要素同时具备且相互作用才能使燃烧产生。 常见的灭火方法有如下 1、覆盖:通过消防砂、沾水的棉被等工具隔绝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灭火的方法; 2、隔离:对于已经控制不了的火势,可采取隔离附近的可燃物使火势得以控制;常见于森林灭 火; 3、降温:常见的方法用水浇灭火,消防队经常使用高压水枪喷浇火焰以控制火势;也可用灭火器 如泡沫灭火器等工具灭火。

火燃烧的三要素是什么

燃料、着火源、助燃氧气。燃烧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但燃烧是有条件的,不是随便就会发生的,它必须是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着火源这3个基本要素同时存在,并且相互作用才能发生。(一)可燃物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化学反应的物质,都叫可燃物质。(二)助燃物质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叫做助燃物质。如:空气、氧、氟、氯、溴和其他氧化剂,均属助燃物质。氧化剂的种类很多,除氧气外,还有许多化合物如硝酸盐、氯酸盐、重铬酸盐、高锰酸钾以及过氧化物等,都是氧化剂。这些化合物含氧较多,当受到热、光或摩擦、撞击等作用时,都能发生分解,放出氧气,起到助氧作用。(三)着火源凡是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源,都叫着火源。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明火。2.电火。3.高温物质。 4.化学热。 5.摩擦热。6.生物能。 7.光能。 8.核能。此外,还有自然界存在的地热、火山爆发,等等。 以上各种热能都能引起可燃物质的燃烧。

根据燃烧的原理,灭火时可依据的原理有

根据燃烧的原理,灭火时可依据的原理有: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抑制法。隔离灭火法是将正在燃烧的物质和周围未燃烧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

根据燃烧的原理,灭火时可依据的原理有

窒息灭火法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的灭火方法。

冷却灭火法是灭火的一种主要方法,常用水和二氧化碳作灭火剂冷却降温灭火。灭火剂在灭火过程中不参与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抑制灭火法,即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停止。

展开全部内容

-->


根据燃烧的原理,灭火时可依据的原理有

  根据燃烧的原理,灭火时可依据的原理有: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抑制法。隔离灭火法是将正在燃烧的物质和周围未燃烧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

  窒息灭火法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的灭火方法。

  冷却灭火法是灭火的一种主要方法,常用水和二氧化碳作灭火剂冷却降温灭火。灭火剂在灭火过程中不参与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抑制灭火法,即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停止。


燃烧与灭火有什么联系?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1]燃烧需要条件,灭火就是消灭燃烧需要的条件,这就是燃烧与灭火的关系。 [2]燃烧需要的三个重要条件:1.只有可燃物才能够燃烧;2.燃烧需要氧气的支持,因为燃烧本身就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特征性的化学反应;3.可燃物不会在任何条件下都发生燃烧,可燃烧与不可燃烧的临界点叫做着火点,用温度来衡量。 [3]灭火的原理就是消灭燃烧的条件:1.移去可燃物,使燃烧成为不可能;2.隔绝氧气,使燃烧失去支持;3.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使可燃物不能发生燃烧。 注意第三句话不要误写成“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不能被改变,正确的描述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根据燃烧的原理,灭火时可依据的原理有

根据燃烧的原理,灭火时可依据的原理有: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抑制法。隔离灭火法是将正在燃烧的物质和周围未燃烧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 根据燃烧的原理,灭火时可依据的原理有 窒息灭火法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的灭火方法。 冷却灭火法是灭火的一种主要方法,常用水和二氧化碳作灭火剂冷却降温灭火。灭火剂在灭火过程中不参与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抑制灭火法,即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停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

【 #教案# 导语】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 无 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工具   蜡烛、火柴、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爆炸   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   实验探究:粉尘爆炸。(实验7-2)   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   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   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师: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面粉厂附近是要严禁烟火的。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以下图标。   师:投影展示:   师: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生:(1)当心火灾——易燃物质;(2)禁止放易燃物;(3)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当心火灾——氧化物;(5)禁止烟火;(6)禁止带火种;(7)禁止燃放鞭炮;(8)禁止吸烟。   师:根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认为在哪些地方应该贴“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生:油库、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矿井等。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师:请阅读“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课本第134页“资料卡片”)   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板书   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反思:   鉴于学生对燃烧与爆炸的现象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爆炸的奥秘,并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探究让学生讨论燃烧的条件及推出灭火的原理。   教学工具   投影自制的幻灯片、白磷、薄铜片、大烧杯、热水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在日常生活和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见过或遇到过许多燃烧的事例,你见到过哪些燃烧的事例吗?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学生活动]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同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踊跃地讨论了我们常见到的燃烧现象,比如,篝火晚会、煤气烧菜、奥运圣火、火箭发射等。还有第二单元学过的碳、硫、铁、铝箔等在氧气中的燃烧等。虽然燃烧的事例很多很多,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燃烧的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这个共同特征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对燃烧下定义呢?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和有新物质产生两个方面讨论燃烧的特征,并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汇报自己的观点,最后形成燃烧的定义。   [小结]燃烧的定义:呵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师: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大家想过没有,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也就是说.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   二、实验探究   1.燃烧的条件。   [实验l]学生分组进行教材中“活动探究’’的实验。,教师巡视各组,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操作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事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讨论](投影)   (l)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人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师:通过同学们进行的实验探究及问题的讨论,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可燃物(即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组织学生认识常见物质,例如木材、木炭、酒精、无烟煤等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师:火给人类带来了熟食和温暖,但火一旦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同学们你知道生活和生产中通常采用的灭火方法吗?请各小组将你们所知道的灭火方法填人表格,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最多。   (投影)灭火的事例和方法   ┏━━━━━━━┳━━━━━━━┓   ┃灾火事例┃—,方法┃   ┣━━━━━━━╋━━━━━━━┫   ┃1.┃┃   ┣━━━━━━━╋━━━━━━━┫   ┃2.┃┃   ┣━━━━━━━╋━━━━━━━┫   ┃3.┃┃   ┣━━━━━━━╋━━━━━━━┫   ┃4.┃┃   ┣━━━━━━━╋━━━━━━━┫   ┃5.┃┃   ┗━━━━━━━┻━━━━━━━┛   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用投影进行展示评讲。   [讨论]下面请各小组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把刚才灭火的方法进行归类,并想一想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然后归纳小结。   [小结]   (1)可燃物跟空气隔绝;(2)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师: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灭火的方法呢?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中[实验7-1]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一步验证了灭火的方法,然后根据这个灭火的原理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   [录像展示]生活中几种灭火器:(1)泡沫灭火器;(2)干粉灭火器;(3)二氧化碳灭火器。同时分别介绍它们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每年我国因地下煤矿的矿井内瓦斯爆炸,化工生产的工厂爆炸、烟火爆炸等灾难,造成的经济掳失上亿元,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多么怵目惊心数据啊!那么我们作为有知识的青少年,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懂得利用科学知识为民造福,把灾难雕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易矧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面粉、煤糕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吗?   [实验2]演示教材中[实验7-2]注意:该实验中鼓气球与金属罐之间的连按管可稍长一些,人应远离金属罐,以防危险。此实验用的面粉应干燥,金属罐可用八宝粥空罐等。   实验完毕,请同学们观察现象并进行分析。诺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32页最后一自然段,总结易删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小结]   (l)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2)展示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投影:见教材中图7-12所示)   课后小结   师: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l)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l).消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藏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三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   2,学科:化学   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学生查阅有关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方面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启发质疑,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发现和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亲自实施探究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入】你听说过刘谦吗?刘谦在春晚表演的精彩魔术,着实让他火了一把,今天老师也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想看吗?   【老师】表演“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观察魔术   【老师】在熊熊火焰中手帕为什么没有被烧坏呢?这其中蕴含着一定的化学原理,你想为这一魔术解密吗?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7.1燃烧和灭火   【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你见过哪些燃烧现象?   【学生】回忆学过的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如木炭,硫,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   【老师】引导学生根据物质燃烧时的共同现象总结出燃烧的定义。   【老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发生燃烧吗?能猜一猜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吗?(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学生】分组做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实验2.观察常温下存放的蜡烛会燃烧吗?点燃后呢?实验3.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烧杯罩住。   【教师】在讨论试验2时穿插着火点的概念。   【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燃烧的条件。   【老师】板书:燃烧的条件   【老师】燃烧是不是必须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观看视频。【百度视频】   【老师】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数学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现在我们也构建一个三角形,缺少任何一条边也不能形成“火”,我们称之为“火三角”。   【百度视频】(截取前半部分)   【老师】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现在我们能让燃烧发生,能不能根据燃烧的条件让燃烧停止呢?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学生】各小组讨论交流生活中燃烧的现象和灭火的方法。   【老师】多媒体展示搜集的图片:燃烧的酒精灯、蜡烛、燃气灶、篝火、草原着火、森林着火,我们是如何熄灭这些火焰的?   【学生】各小组讨论交流灭火的方法。   【老师】以上是生活中灭火的例子。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些燃烧的蜡烛,你们会运用不同方法熄灭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烧杯、石棉网、沙子、剪刀和水,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用品,小组讨论灭火方案,完成实验,并思考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   【老师】请大家思考上述不同的方法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它们为何能让火焰熄灭呢?   【学生】学生思考方法中存在的共性,总结出灭火的原理。   【老师】板书:灭火的原理   【老师】看到同学们设计的方案我不禁想到一个故事:名字叫《小猴学样》,说一天小猴玩火不小心点燃了一个草堆,猴妈妈急忙拎起一桶水将火浇灭。这一切被小猴看在了眼里。晚上睡觉的时候,猴妈妈让小猴熄灭蜡烛,小猴拎起一桶水倒在了蜡烛上,蜡烛是熄灭了,而小猴挨了妈妈一顿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实际灭火过程中,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学生】听故事,并从中感悟,在灭火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老师】下面的方法运用了哪些灭火原理?多媒体展示:炒菜时油锅着火、高压水枪灭火、燃气炉着火三幅画面。   【老师】同学们,你是否发现燃烧与灭火的原理之间有什么关系?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灭火,其原理都是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破坏燃烧所需要的条件,灭火时只需阻止一个条件即可。   【老师】同学们知道了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还有专门的灭火器具呢,我们学校就有,对于灭火器你们一定很陌生,接下来我们观看一段视频学习一下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   【百度视频】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火灾的报道,为了保护自己,救护他人,我们必须要学会一些火灾中的自救知识。接下来我们观看视频。   【百度视频】(截取后半部分)   (三)深化练习,拓展延伸   1、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D.纸比煤的密度小   2、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不慎打翻酒精灯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石油油井着火,用大量水浇灭   3、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4、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没有达到着火点B.无水酒精是液态   C.没有与氧气接触D.无水酒精挥发快   5、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做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灭火的是()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C.设法使火焰与空气隔绝   D.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6、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7、用水可以灭火,这是因为()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水蒸发吸热,提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大量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大着火点以下,而且水蒸气又起着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   D、水的密度大于空气8、某商学院女生宿舍发生火灾,四名女生从六楼跳下当场身亡,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不正确的是()A、沿楼梯迅速下楼B、用湿毛巾堵住口鼻C、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D、封闭房门,沿绳索下坠   9、《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条件回答: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使火烧得更旺。   10、请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识解释下面的成语:釜底抽薪、杯水车薪、钻木取火。(四)小结   学习了以上知识,你能对老师做的小魔术解密吗?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密魔术,讨论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131页,2、5、6   (六)附板书设计   7、1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   (1)可燃物(1)清除可燃物(2)氧气(2)隔绝氧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3)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

【 #教案# 导语】《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②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1.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2.2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专家建议   4教学方法   探究式   5教学用具   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   2、实验准备:   ①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②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③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④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6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   [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观看录象   倾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   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一、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演示]探究实验   [讨论]:   1、实验中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   [归纳小结]   1、燃烧的定义   2、燃烧的条件   [思考]   1、如果不往煤炉里添煤,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2、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能继续燃烧吗?   思考、讨论:   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观察实验   需要达到着火点   需要氧气   需要氧气   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思考、回答   根据探究实验,推导出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   根据讨论,有学生自己得出燃烧的条件,使学生有成就感。   进一步巩固燃烧的条件   [过渡]燃烧的火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也会带来灾难。那么如果发生了火灾,我们应该怎么灭火呢?可以根据所学的燃烧的原理进行思考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设问]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应该如何来灭火呢?   [演示]实验7-1   [小结]灭火的原理   [讨论]根据灭火的实例,分析灭火的原理。   [活动与探究]灭火器的原理。   [媒体展示]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讨论]   1、隔绝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小结]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作业]习题   7板书设计   课题1燃烧和灭火   ①是可燃物;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①可燃物与助燃物;   二、认识燃烧:②现象:发光、放热;   ③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四、灭火方法和原理:②降低温度到物质着火点以下;破坏其一,燃烧熄灭   ③隔绝空气(或氧气)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探究让学生讨论燃烧的条件及推出灭火的原理。   教学工具   投影自制的幻灯片、白磷、薄铜片、大烧杯、热水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在日常生活和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见过或遇到过许多燃烧的事例,你见到过哪些燃烧的事例吗?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学生活动]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同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踊跃地讨论了我们常见到的燃烧现象,比如,篝火晚会、煤气烧菜、奥运圣火、火箭发射等。还有第二单元学过的碳、硫、铁、铝箔等在氧气中的燃烧等。虽然燃烧的事例很多很多,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燃烧的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这个共同特征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对燃烧下定义呢?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和有新物质产生两个方面讨论燃烧的特征,并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汇报自己的观点,最后形成燃烧的定义。   [小结]燃烧的定义:呵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师: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大家想过没有,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也就是说.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   二、实验探究   1.燃烧的条件。   [实验l]学生分组进行教材中“活动探究’’的实验。,教师巡视各组,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操作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事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讨论](投影)   (l)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人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师:通过同学们进行的实验探究及问题的讨论,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可燃物(即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组织学生认识常见物质,例如木材、木炭、酒精、无烟煤等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师:火给人类带来了熟食和温暖,但火一旦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同学们你知道生活和生产中通常采用的灭火方法吗?请各小组将你们所知道的灭火方法填人表格,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最多。   (投影) 灭火的事例和方法   ┏━━━━━━━┳━━━━━━━┓   ┃ 灾火事例 ┃ —,方法 ┃   ┣━━━━━━━╋━━━━━━━┫   ┃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用投影进行展示评讲。   [讨论]下面请各小组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把刚才灭火的方法进行归类,并想一想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然后归纳小结。   [小结]   (1)可燃物跟空气隔绝;(2)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师: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灭火的方法呢?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中[实验7-1]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一步验证了灭火的方法,然后根据这个灭火的原理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   [录像展示]生活中几种灭火器:(1)泡沫灭火器;(2)干粉灭火器;(3)二氧化碳灭火器。同时分别介绍它们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每年我国因地下煤矿的矿井内瓦斯爆炸,化工生产的工厂爆炸、烟火爆炸等灾难,造成的经济掳失上亿元,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多么怵目惊心数据啊!那么我们作为有知识的青少年,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懂得利用科学知识为民造福,把灾难雕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易矧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面粉、煤糕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吗?   [实验2]演示教材中[实验7-2]注意:该实验中鼓气球与金属罐之间的连按管可稍长一些,人应远离金属罐,以防危险。此实验用的面粉应干燥,金属罐可用八宝粥空罐等。   实验完毕,请同学们观察现象并进行分析。诺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 3 2页最后一自然段,总结易删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小结]   (l)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2)展示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投影:见教材中图7-12所示)   课后小结   师: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l)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 l).消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藏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 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工具   蜡烛、火柴、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爆炸   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   实验探究:粉尘爆炸。(实验7-2)   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   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   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师: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面粉厂附近是要严禁烟火的。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以下图标。   师:投影展示:   师: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生:(1)当心火灾——易燃物质;(2)禁止放易燃物;(3)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当心火灾——氧化物;(5)禁止烟火;(6)禁止带火种;(7)禁止燃放鞭炮;(8)禁止吸烟。   师:根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认为在哪些地方应该贴“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生:油库、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矿井等。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师:请阅读“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课本第134页“资料卡片”)   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板书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反思:   鉴于学生对燃烧与爆炸的现象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爆炸的奥秘,并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 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工具   蜡烛、火柴、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爆炸   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   实验探究:粉尘爆炸。(实验7-2)   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   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师: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面粉厂附近是要严禁烟火的。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以下图标。   师:投影展示:   师: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生:(1)当心火灾——易燃物质;(2)禁止放易燃物;(3)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当心火灾——氧化物;(5)禁止烟火;(6)禁止带火种;(7)禁止燃放鞭炮;(8)禁止吸烟。   师:根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认为在哪些地方应该贴“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生:油库、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矿井等。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师:请阅读“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课本第134页“资料卡片”)   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板书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反思:   鉴于学生对燃烧与爆炸的现象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爆炸的奥秘,并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探究让学生讨论燃烧的条件及推出灭火的原理。   教学工具   投影自制的幻灯片、白磷、薄铜片、大烧杯、热水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在日常生活和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见过或遇到过许多燃烧的事例,你见到过哪些燃烧的事例吗?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学生活动]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同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踊跃地讨论了我们常见到的燃烧现象,比如,篝火晚会、煤气烧菜、奥运圣火、火箭发射等。还有第二单元学过的碳、硫、铁、铝箔等在氧气中的燃烧等。虽然燃烧的事例很多很多,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燃烧的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这个共同特征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对燃烧下定义呢?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和有新物质产生两个方面讨论燃烧的特征,并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汇报自己的观点,最后形成燃烧的定义。   [小结]燃烧的定义:呵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师: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大家想过没有,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也就是说.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   二、实验探究   1.燃烧的条件。   [实验l]学生分组进行教材中“活动探究’’的实验。,教师巡视各组,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操作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事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讨论](投影)   (l)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人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师:通过同学们进行的实验探究及问题的讨论,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可燃物(即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组织学生认识常见物质,例如木材、木炭、酒精、无烟煤等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师:火给人类带来了熟食和温暖,但火一旦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同学们你知道生活和生产中通常采用的灭火方法吗?请各小组将你们所知道的灭火方法填人表格,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最多。   (投影) 灭火的事例和方法   ┏━━━━━━━┳━━━━━━━┓   ┃ 灾火事例 ┃ —,方法 ┃   ┣━━━━━━━╋━━━━━━━┫   ┃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用投影进行展示评讲。   [讨论]下面请各小组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把刚才灭火的方法进行归类,并想一想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然后归纳小结。   [小结]   (1)可燃物跟空气隔绝;(2)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师: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灭火的方法呢?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中[实验7-1]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一步验证了灭火的方法,然后根据这个灭火的原理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   [录像展示]生活中几种灭火器:(1)泡沫灭火器;(2)干粉灭火器;(3)二氧化碳灭火器。同时分别介绍它们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每年我国因地下煤矿的矿井内瓦斯爆炸,化工生产的工厂爆炸、烟火爆炸等灾难,造成的经济掳失上亿元,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多么怵目惊心数据啊!那么我们作为有知识的青少年,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懂得利用科学知识为民造福,把灾难雕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易矧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面粉、煤糕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吗?   [实验2]演示教材中[实验7-2]注意:该实验中鼓气球与金属罐之间的连按管可稍长一些,人应远离金属罐,以防危险。此实验用的面粉应干燥,金属罐可用八宝粥空罐等。   实验完毕,请同学们观察现象并进行分析。诺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 3 2页最后一自然段,总结易删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小结]   (l)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2)展示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投影:见教材中图7-12所示)   课后小结   师: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l)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 l).消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藏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上一篇:最好的作品打一成语

下一篇:吴大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