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倭冢”意思是倭寇的坟墓。日本人还反对“倭冢”这个带有侮辱性的名字。“倭冢”这个名字对他们并不算侮辱,日本在古代的名字就是“倭”,从汉朝到南北朝时一直称日本为“倭”,唐朝以后才叫日本的。历史背景云南省西部重镇腾冲1942年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从1944年5月开始反攻,9月14日收复腾冲,全歼守城日军三千余人。为纪念捐躯的中国英烈而在腾冲古城郊外一座圆形小山修建的“国殇墓园”于1945年7月7日落成。在安葬烈士骨灰的山下特意葬有日军148联队队长等侵略者尸骨,由李根源先生题书刻石曰“倭冢”,见证着日本侵略军最终失败的可耻下场。
倭冢是什么意思
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的腾冲县城西南1公里处国殇墓园内。国殇墓园入园大门右手边有一碑曰“倭冢”,内埋日军藏重康美少将等148联队两名(一说四名)军官。对于日军官尸体,扳成反绑呈跪姿、面朝满山的中国军人墓竖埋。相关历史云南省西部重镇腾冲1942年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从1944年5月开始反攻,9月14日收复腾冲,全歼守城日军三千余人。为纪念捐躯的中国英烈而在腾冲古城郊外一座圆形小山修建的“国殇墓园”于1945年7月7日落成。在安葬烈士骨灰的山下特意葬有日军148联队队长等侵略者尸骨,由李根源先生题书刻石曰“倭冢”,见证着日本侵略军最终失败的可耻下场。
倭冢是什么意思?
倭冢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的腾冲县城西南1公里处国殇墓园内。国殇墓园入园大门右手边有一碑曰“倭冢”,内埋日军藏重康美少将等148联队两名(一说四名)军官。对于日军官尸体,扳成反绑呈跪姿、面朝满山的中国军人墓竖埋。云南省西部重镇腾冲1942年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从1944年5月开始反攻,9月14日收复腾冲,全歼守城日军三千余人。为纪念捐躯的中国英烈而在腾冲古城郊外一座圆形小山修建的“国殇墓园”于1945年7月7日落成。在安葬烈士骨灰的山下特意葬有日军148联队队长等侵略者尸骨,由李根源先生题书刻石曰“倭冢”,见证着日本侵略军最终失败的可耻下场。
倭怎么读
wō。倭,汉字,笔画10,部首亻,五笔:WTVG,是我国古代对日本人及其国家的称呼,古同“逶”,逶迤。
倭的词语:
倭瓜、倭刀、倭妥、倭豚、倭扇、倭缎、倭铅、倭堕、倭国、倭螺、倭奴、东倭、倭堕髻、倭迟、
倭娘、倭建、倭夷、倭子、倭寇、倭傀、东倭等。
倭国:
“倭”在日文中同“大和”一样为日本国的别名,“倭”字起初并没有贬义。此名起源于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曹睿曾御封当时日本的君主为卑弥呼(即亲魏倭王),“魏”字去右边的“鬼”字舍去“魂魄”之意,加上左边“亻”加上往来的“友人”的意思,于是亲魏倭王的所在国家也叫做“倭国”,倭国之名得此由来并延用了较长一段时间。7世纪后半叶(中国唐朝时期),倭国对外国号修正为日本。元明天皇治世时,规定以和字替代倭字,并以开头附以大而始称大和。天武天皇因喜欢道教而使用“天皇”作为君主的尊号,并且当时小野妹子出使隋朝为了获得和隋的平等地位而用“天皇”一词称呼本国君主,此说法尚有争议。
倭怎么读音
“倭”是一个汉字,既有中国的意义,也有日本的意义。在中国的意义上,“倭”是指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些部落,是一个地名和民族名称。而在日本的意义上,“倭”是指日本,是一个国家名称。下面将分别介绍“倭”的汉语读音和日语读音。汉语读音:在汉语中,“倭”的读音为“wō”,是一个声母为“w”,韵母为“o”的音节。在古代汉语中,倭被用作一个地名和民族名称,如《史记·韩非子列传》中说:“倭人者,其东有海,西有流沙,南北岛屿七十余国。”《汉书·东夷传》中也记载了倭国的情况。此外,在古代汉语中,倭还有屈服、卑贱等含义。 日语读音:在日语中,“倭”的读音为“yamato”,是一个三个音节的单词。在日语中,倭被用作表示日本的名称,源于日本古代的一个部落“大和族”,也称“大和国”。在日本的古代历史中,“大和”是日本的一个地方名称,后来演变为日本的国号和首都名称。总之,“倭”的读音在汉语和日语中各有不同,但都与古代历史和地理有关。在现代汉语中,倭已经很少使用,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贬义和歧视性。而在日语中,倭虽然也具有历史负面含义,但是已经被认为是一个正式的国家和民族名称。
画蛇添足的意思是什么? 寓意是什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 (发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 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灯 谜】 巳
【典 故】
故事发生在古代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人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一壶酒分给几个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个痛快.给一个人喝才过瘾呢!”大家都这样想,可是谁也不肯放弃这个权利.另一个提议说:“这样吧,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伙儿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同时开始画起来.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把蛇画好了.他左手抓过酒壶,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们要赶上我还差得远哩.便洋洋自得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能比你们先画完.”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他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还是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喝.” 添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咽着唾沫,看别人喝酒.
[提示]
画蛇,就要象一条蛇;添上脚,就成了“四不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原文]
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
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示例 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英文: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例: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三国演义》
倭冢雕像怎么搬走了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鲜花][戳脸]:倭冢雕像是日本东京靖国神社内的一个雕像,象征着日本军国主义时期的英雄。搬走这个雕像可能是由于对其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产生的争议所致。对于这类具有政治敏感性的物品,搬迁往往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决策和协调。可能是出于历史修正主义的观点,希望改变这些物品的地位和象征意义。搬走雕像可能引发社会上的争议和抗议,因为这涉及政治、历史和民族认同等敏感问题。这个事件也呼吁人们更加关注历史的真实和全面,以确保不再重复类似的错误。【摘要】
倭冢雕像怎么搬走了【提问】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鲜花][戳脸]:倭冢雕像是日本东京靖国神社内的一个雕像,象征着日本军国主义时期的英雄。搬走这个雕像可能是由于对其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产生的争议所致。对于这类具有政治敏感性的物品,搬迁往往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决策和协调。可能是出于历史修正主义的观点,希望改变这些物品的地位和象征意义。搬走雕像可能引发社会上的争议和抗议,因为这涉及政治、历史和民族认同等敏感问题。这个事件也呼吁人们更加关注历史的真实和全面,以确保不再重复类似的错误。【回答】
亲亲,以下是相关拓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鲜花][鲜花]:关于倭冢雕像搬走的问题,可能有多种原因。一种可能是雕像被认为具有历史争议性或政治争议性,因此当地政府或相关机构决定将其搬走以避免引起争议和冲突。另一种可能是雕像需要进行维修、保养或翻新,因此被暂时搬走。此外,社区规划或城市更新等项目也可能导致雕像被移动或拆除。关于拓展内容,例如可以讨论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类似案例,探讨不同文化对历史象征物处理方式的差异,以及公共空间中的政治与历史记忆的角色等。【回答】
倭冢雕像怎么搬走了
您好亲!倭冢雕像怎么搬走了?1.倭冢雕像是被高雄市政府搬走的,原因是该雕像在当地引发了争议和不满,被视为是对台湾历史和文化的侮辱和歧视。2.在许多人的抗议和呼吁下,高雄市政府最终决定将该雕像搬离原来的位置。3.一些人认为搬走倭冢雕像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一种损害和否定,违背了历史和事实的真相。另一些人则认为搬走倭冢雕像是对民族尊严和文化自信的一种维护和表达,反映了当地人民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摘要】
倭冢雕像怎么搬走了【提问】
您好亲!倭冢雕像怎么搬走了?1.倭冢雕像是被高雄市政府搬走的,原因是该雕像在当地引发了争议和不满,被视为是对台湾历史和文化的侮辱和歧视。2.在许多人的抗议和呼吁下,高雄市政府最终决定将该雕像搬离原来的位置。3.一些人认为搬走倭冢雕像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一种损害和否定,违背了历史和事实的真相。另一些人则认为搬走倭冢雕像是对民族尊严和文化自信的一种维护和表达,反映了当地人民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回答】
4名日本兵永远跪在中国土地上,日本请求拆掉,中国为何提出三个要求?
虽然说在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曾经遭遇过很多国家的侵略,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和平发展的方针逐渐落实,我国在世界范围内与各个国家的友好往来也开始有序展开。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与其他各国之间都进行了非常友好和平的交流。虽然说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人民曾经遭遇过日本人的侵略与压迫,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的仇恨逐渐消失在了时代的浪潮中,现如今,中日两国多年来的和平往来也证明了没有什么仇恨是解不开的。但日本曾经为我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国国内就存在着一些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而修建起来的建筑。曾经,日本方面想要请求中国拆除一个建筑,而这个建筑中所埋葬的就是四名跪在中国土地上的日本士兵。但面对这一请求,中国提出三个要求,只有做到了这三点,这个建筑才能够被永久地拆除。那么,这个建筑究竟是什么?在这个建筑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对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抗日战争是难忘的。在这场战争过程中,我国曾经遭遇过日本军队的沉重打击,而这样的打击,也让我国人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过上了流离失所的生活,在战争年代中,我国各地都遭遇到了日本军方不同程度的打击,而在云南地区,就曾经发生过一场激烈的腾冲战役。在1942年的5月10日,近三百名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就成功占领了我国云南的腾冲,当时,腾冲城内的许多有志之士都希望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对抗日军。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军的抗日部队就将当地的有志之士纷纷集结起来,并成立了一个临时的政府组织。在这个时候,腾冲城内也集结了千余名抗日志士,此时,如何抵抗日军就成为了他们共同面对的问题,可以说,在这些爱国志士的组织之下,云南当地也形成了一种较为统一的抗日战线,在这种情况之下,日军也遭受到了我国军队不同程度的打击。但是在这个时候,腾冲地区的管辖权却始终掌握在日军的手中,而由于腾冲在军事作战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军对于云南地区的守卫能力就被大大削弱了。到了1944年时,随着我军实力的不断增强,日军方面的节节败退,中国远征军也决定开始对腾冲实行最后的反攻战。此时,经过数十日的激烈战斗,我军也成功歼灭了敌方近半数的军队力量,在这个时候,我军的胜利局面已经被全面的打开了,为了成功地将腾冲这一战略要地收归回我国的管辖范围内,我军就决定开始对日军进行最后的厮杀。当时,经过我军战士们的不断努力,最终,已经沦陷了两年多的腾冲,也终于回到了我国军队的管辖范围之内。由于这场战役的战况较为惨烈,因此腾冲地区也成为了我国一处十分重要的抗日纪念根据地。在腾冲战役结束之后,为了对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进行悼念,当地的百姓们也决定,要在腾冲修建一座"国殇墓园"。在1945年7月7日时,这座墓园正式建成,在这座墓园的入口处,一个叫做倭冢的建筑也成为了这座陵园的关键所在。在倭冢内部,埋葬着日军藏重康美少将等四名军官,而这些军官的尸体也以下跪的姿势摆放在了倭冢内部。可以说,这四名日军将士的存在,就是对中国士兵们最好的悼念。在后来的日子中,李根源先生也亲自为这个建筑题字倭冢,从这个名字上就能够看出,日本人不正当的侵略战争终究是会失败。在这座建筑建成后不久,日本方面就开始对我国进行了声讨,因为在日本人看来,这座建筑就是对日本人的极大蔑视。然而,对于我军战士们来说,这样的陵园却能够对已故的战士们进行最好的悼念。直到现在,倭冢也依旧在于腾冲城外的陵园中,而面对日本方面拆除倭冢的请求,中国方面也表示,只要日本做到三点内容,那么倭冢就能够被拆除。首先,日本方面要拆除掉供奉着二战中战犯的靖国神社;第二,日本方面要正视历史,不在本国的教科书上做出错误的修改;第三,日本方面也要用国家的名义,向腾冲烈士陵园中的烈士们进行道歉。面对着这三个简简单单的请求,日本方面表示无能为力,就这样,关于拆除倭冢的事情也被暂时搁置了。由此可见,对于他们来说,其实他们自身也能够认识到二战中对其他国家的伤害,只是他们不愿意承认这一事实罢了。其实,在对历史的不断学习过程中,相信全世界人民也认识到了,在二战中那些发起战争的国家对世界和平造成的伤害。虽然说在日本国内,他们并不承认曾经做出的一些侵华的行为,但是,相信时间会给我们正确的答案,真实的历史是永远不可能被磨灭的。结语对于全中国人民来说,抗日战争对我们所造成的伤害都是难以估量的,虽然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战争已经远离了我国社会,但是,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中,我们也不能够忘记历史。无论是在那个年代中,我们都要铭记那些抗日烈士们为祖国的发展和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如果说没有他们的牺牲,那么新中国也不会得以顺利建成。从曾经的教训中就能够认识到,国家的和平发展是要依靠在强大的综合国力之上的,如果说一个国家本身就十分弱小的话,那么其他国家就会对其造成欺凌,相信在有了这样的经验教训之后,我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水平也会不断提高。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发展中大国,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相信和平也会成为我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4个日本兵永久跪在中国,日方屡次要求拆除,结果怎样?
众所周知,我国经历过一段十分黑暗痛苦的日子。在那段日子当中,百姓民不聊生,国家也濒临衰微。幸而有一群有志之士出现,领导大家共同抗敌,走过了那段艰辛与黑暗。也正是因为有了每一位心怀热血爱国青年的奋勇杀敌,才会有今日大家感受到的幸福与安定,所以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烈士的姓名,感恩烈士为我国做出的贡献与付出。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战士为了保家卫国,英勇地牺牲在残酷的战争中了。而为了让他们的英灵得到安息,我国云南腾冲地区出现了一个倭冢。仿照大宋先例,祭奠烈士英灵在云南腾冲的“国殇墓园”中,有四位跪着的“日本兵”。它们是我国仿照大宋的例子,铸成的日本人雕像。它们跪拜的方向,正是抗日烈士的墓园。其实这一现象在我国有很多先例,像岳飞墓前,就有后人所铸的秦桧、张俊、王氏和万俟卨的四人像,它们的双手反剪着,成跪拜状,以此寓意生生世世为自己陷害忠良之事忏悔。而我国腾冲所铸成的日军跪拜像,与岳飞墓前的四人像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这些日本人的雕像是对着我国抗日战争中不幸牺牲的英灵进行忏悔。腾冲沦陷,战士们奋不顾身收复失地根据历史资料记载,1942年的5月,残忍的日军便横冲直撞地占领了我国云南腾冲地区。但是在1944年,我国远征军便发起了反攻。浴血奋战了两个半月之后,我军将日本人布防在腾冲周边的据点几乎都扫除干净了。同年八月,我国远征军出动了四个师的力量,花费了几十天,完成了数不清的激战,终于将腾冲城的日军全部歼灭,至此,腾冲城再次回到我国的怀抱中。不得不说,这一战打赢之后,我国士气大增。但是根据当地的资料记载,我国也为此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据统计,我国共歼敌6000余名,但此次失去的战士共有9168人。倭冢引日本反对,我国称满足三个要求便拆除为了祭奠9000多人的英灵,我国在腾冲设立了烈士陵园,并由李根源将军亲自题名为“国殇墓园”。这简单的四个字包含了我国军民对远征军的无上尊崇与钦佩!除了我军9000多英灵之外,还有敌军的6000多具尸体尚在此处。于是李根源将军想到了效仿古人的妙招,将敌军的尸体埋在“国殇墓园”的旁边,并在上面铸造四个跪拜形象的日军雕像,让其永远对烈士进行忏悔。同时,李根源将军还郑重其事地将四个雕像命名为“倭冢”。此举引来了日本政府的强烈不满,他们多次出面与我国交涉,要求拆除四个日军雕像。我国自然不会答应这种无理请求,同时也向日方表明,如果能够满足我国三个条件,便可以拆除四个跪拜日军的雕像:首先,需要日本拆除国内的某社,同时必须停止“供奉”战犯;其次,日本需要承认侵华事实,并修改不正确的教科书,客观地正视历史;最后,日本政府必须对中国人民道歉,对“国殇墓园”中的九千英灵道歉。日本并没有明确回应三个条件,但是他们表示能够在经济上对腾冲人民进行补偿。对此我国表示十分可笑,毕竟中国如今地大物博,并不需要所谓的经济补偿。结语日方想要我国拆除四个永久跪拜在我国土地上的日军雕像,只不过是觉得跪拜的雕像有损国家荣誉,换句话说,他们根本没有从心底意识到自己对中国的伤害有多大。简言之,如果日本不能够正视历史,承认错误,公开道歉的话,那么这四位日军雕像将会永远跪在我国的土地上,为其曾经的所作所为进行无穷无尽的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