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炮龙节的来历
以下是宾阳炮龙节的来历:宾阳炮龙节是广西宾阳县独个独特的传统节日。它是汉壮文化融合共生的综合性民间节日。它具有鲜明而丰富的民族色彩。每年农历正月十一举行。宾阳炮龙节历史悠久,起源不同,但最喜庆的说法起源于宋代狄青与侬智高昆仑关大战。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朝名将狄青为麻痹据关造反的壮族首领侬智高。元宵节前夕,狄青下令举行为期三天的宴会宴会,并让士兵们扎龙起舞,号召家家户户鞭炮齐鸣,庆祝嘉年华。当晚,狄青带领精兵突袭昆仑关,三鼓时分夺下昆仑关。从此,宾州市居民认为舞炮龙是吉祥的。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会跳舞,以庆祝节日。嘉年华继续流传至今。宾阳炮龙节包括游彩架、元宵节、舞炮龙等活动。舞炮龙由总指挥(又称会首)发出命令,舞龙人赤膊上阵,戴着清朝官兵帽(都是竹编和黑色的)。炮龙会以龙牌、锣鼓和文武场开路。宾阳炮龙将提前开路,照明和护龙将提前准备好的各户夹道,各户跟随龙到达扔进炮龙。有句话说炮声不停,龙舞不停,所以叫炮龙。2炮龙定于当晚7点在寺庙或国家开放。会首咬破公鸡之冠,用鸡冠之血点亮龙眼,万炮齐鸣,龙跃而起。近年来,百龙舞宾州等特色品牌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被称为东方嘉年华。12008年6月7日,宾阳炮龙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宾阳炮龙节是什么时候?
广西宾阳县炮龙节是每年的正月十一,这天老街上群龙劲舞,鞭炮齐鸣,蔚为壮观。
每条炮龙长达三四十米,被视为新年神物。起舞前,一名汉子将生公鸡血酒喷向蒙着红布的龙眼,以示龙开眼下山为民造福。然后“龙牌”、锣鼓、八音开路,花篮火把相随,众大汉赤膊上阵,沿街游舞。临街商铺、住户家家炮仗充盈,单等炮龙靠前,一串串往龙身上丢,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富贵平安。冲天火光炮声中长龙狂舞,观者如潮,其热闹之状、火爆之气无以伦比,令人热血沸腾!舞完大街小巷,往往需要一昼夜。
宾阳的县志没有记载炮龙节的起源。有人说始于清朝年间,从广东的卢姓3兄弟传到宾阳芦圩镇,历时300多年。宾阳三联社区的居民认为炮龙节最早兴起于他们的社区。北宋侬智高起义时,三联杜区是宾阳府所在地,当时官兵与起义军激战未果。于是官兵设计:在正月十一这天全城扎起炮龙,结起彩灯,提前过元宵。侬智高被迷惑放松了警惕,结果败于官兵突袭。此后,正月十一便成了当地的居民的炮龙节。
见证今年炮龙节
一.上午11点多——彩架出场
锣鼓喧天,欢声如潮,8头雄师共舞。掌声中,6台彩架出场。“莲花飘香”、“大战洪洲”“甘露满人间”“梁祝姻缘”、“三姐传情”……饱含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彩架千姿百态,鲜艳夺目。彩架游行时,舞龙、舞狮、彩灯、音乐柜相伴,队伍长达几百米。彩架由4名壮汉肩扛,上有数名孩童手执剑、弓、刀等小道具演绎某一特定造型。搭架工艺保密,各社区互不交流,只拿成品在活动中争妍斗艳。
二.傍晚19:00——开光
佛光寺开光点香火袅袅,人声鼎沸。一条白须巨龙被蒙住双眼,一位阿婆拿着一只鸡。“开光!”一声令下,人群纷涌。两名男子舞着子珠和财珠,带领龙头靠近窗口开光。拿鸡的阿婆用嘴咬破羽冠,将鸡血涂抹在龙口内龙珠上。白须巨龙双眼涂血后起舞,鞭炮声响彻天宇。接着由龙牌、锣鼓、八音(唢呐、京胡、二胡、大胡、秦琴、大小锣鼓、钹、木鱼)开路,火篮、火把尾随,向芦圩镇的永武、同仁,枫江、太平、仁爱等11条街道舞去。
三.晚上19:00至次日——
然炮龙舞
鞭炮轰鸣,硝烟弥漫,火把挥动,临浦街欢声如潮。戴藤帽、扎腰带的舞龙汉子吆喝着赤膊挥动巨龙,18条巨龙或口喷火焰,或跳跃翻腾,大金珠熠熠生辉,电光爆竹震耳欲聋,群龙狂舞……众人争换舞龙头者,在爆炸四溢的火光里奋力护龙,变换方向,招式迭出,好不热闹!
巧钻龙肚
家家户户都备好了炮竹,炮龙一到万炮齐鸣。有的家庭将长串鞭炮从4楼高悬燃放,炮龙在冲天火光巨响中翻腾起舞,叩头送福。当地规定爆竹未燃尽炮龙不能离开到另一家去,因此一条小街往往就舞通宵达旦。当炮龙游舞时,人们纷纷从龙肚下穿行祈求吉祥如意,情侣期盼永结良缘……龙舞人跃炮轰鸣,好一片欢腾海洋!
抢龙珠
据说若捋下龙须系于畜栏上能得家畜兴旺,龙皮保五谷丰登,龙珠能招财进宝。于是人们奋不顾身“抢龙珠”。这样龙行至街尾,仅剩骨架。这时就燃起火堆,八音中龙投身烈火,曰“送龙归天”,人们就火堆架锅下料熬“龙粥”犒劳舞龙健将,各家各户也来分享。据说“龙粥”能消病健身。此时天已大亮了,舞龙宣告结束
炮龙节有什么典故
据介绍,在北宋侬智高起义时,三联社区是宾阳府所在地,当时官兵与起义军就在附近激战,但未分胜负。于是官兵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正月十一这天全城扎起炮龙张灯结彩,而城里居民提前过起了元宵节,城内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侬智高探得消息后被迷惑了,以为对方正在过节不会有军事行动,放松了警惕,结果被官兵突袭打败了。此后,当地的居民便每年都定期过起了炮龙节。(八十年代旧宾阳县志有记载,根据这一传说,炮龙节大概是八百多年历史)舞炮龙是炮龙节的高潮所在:开光:正月十一晚的七时正,在庙宇或社稷之处为炮龙开光。舞龙:炮龙以龙珠、龙牌(龙灯)、锣鼓、文武场开路,照明(火把灯)及护龙队首尾随龙而进,火铳队则负责燃放火药增加龙随云腾而起之势。舞炮龙:“舞炮龙”即以燃放“鞭炮”弹烧狂舞之龙。民间认为炮烧得越多,龙在自家门前停得越久越吉祥,并认为炮龙节蕴含着祈求风调雨顺、生意兴隆及喜添贵子之意。送龙:炮龙舞到村头街尾,舞龙队集中到既定地点,由会首举行传统送龙仪式,然后生火将龙焚烧,送龙升天。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炮龙节
“炮龙节”的来历和习俗?少点!快快快!
一、炮龙节, 作为全国罕见过年狂欢宾阳炮龙节,炮龙节源于何时,宾阳人说不清楚,宾阳的县志也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有一种说法是,炮龙节是在清朝期间,从广东的卢姓3兄弟传到宾阳芦圩镇,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宾阳三联社区的居民,常为“炮龙节最早就是从我们三联社区兴起的”而自豪。
二、习俗:
1、炸炮龙
时间:晚上,19时00分至次日6时30分轰隆的炮声震耳欲聋,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
药味,火把此刻挥动着,佛光寺前临浦街已是一片火的欢腾,此时人群在这里欢呼着,不知疲倦的游客伸长脖子望着,生怕错过每个精彩的镜头。
舞龙者头戴藤帽,身系腰带,吆喝着赤膊上阵,任由鞭炮在身边爆炸。炮助龙兴,龙凭炮威,上百条巨龙时而高昂起头,向天空喷射出一团团火焰;时而摇摆奔腾,和光彩夺目的大金珠相互辉映。一串串的电光爆竹,惊天动地脆响,为巨龙助威助兴。
2、钻龙肚
炮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都夹道相迎,将事先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燃放。有的家庭一买就是几十万头的鞭炮,从自家4楼悬挂而下,要燃放完这些鞭炮,起码需要20分钟。炮龙在铺天盖地的爆竹中左右翻腾起舞,给每一户人家叩头送福。在当地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当这一家的爆竹未放完时,炮龙是不能到另一家去舞的,因此,往往是一个通宵,炮龙才舞过一条小街。
当龙在炮光中游舞时,人们纷纷挤到回廊下,伺机“钻龙肚”,即从龙的肚皮下穿行。传说钻了龙肚能带来一年的吉祥如意:大人事业有成,家寇美满;若是年轻的情侣携手钻龙,今生定能喜结良缘,白头偕老。钻龙肚不仅给人一种在炮声火光中穿行的刺激感,更因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舞动的龙身,片刻不熄的爆竹声,大人、青年、孩子纷纷穿梭在龙身的左右,乐悠悠的,全然忽略爆竹在身边炸响。
3、抢龙珠
龙身的每一件东西都代表着吉祥如意:捋下几丝龙须,系在家畜栏上,能求得家畜无病无瘟;扯一小块龙皮,可保你今年五谷丰登;最吉祥的是取得龙含于口中的财珠,商人获得此珠就能生意兴旺、财源广进。所以,引来人们不遗余力地“抢龙珠”,以博得一年的好兆头。
据当地人介绍,随后当炮龙行至街尾时,整条龙仅剩下骨架和筋。这时由族中长者指挥人们燃起火堆,奏响八音,把龙投进火中,让它随着熊熊的烈火升天,这叫做“送龙归天”、至此,舞龙就算结束了。人们就着那堆熊熊烈火,架起一口大锅下了水;米、碎肉、作料等熬一大锅“龙粥”以慰劳舞龙的勇士,各家各户的人们也纷纷来分享“龙粥”。据说喝了“龙粥”能消痛去病。这时天也大亮了。
宾阳炮龙节是几月几日的
每年农历正月十一。宾阳炮龙节是融合了汉、壮民族文化特色的一项综合性民间节庆系列活动,历史悠久,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炮龙节是独具宾阳民族特色的一个非常热闹、隆重、全国少有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2008年,宾阳炮龙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评为“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自2007年成功举办首届宾阳炮龙节百龙舞宾州活动以来,充满智慧的宾阳人将创意和谐地融入节日活动当中,一年比一年办得精彩,影响力逐渐扩大,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参与。传承保护1、传承价值宾阳炮龙节是中华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满足民众禳灾祈福的心理需求,营造祥和的节日气氛,因而成为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及和谐社会建设运动的有益借鉴。2、传承状况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日趋严重,宾阳炮龙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影响。炮龙节活动得到恢复,“炮龙”数目有所增加,参加者愈来愈多,其中包括宾阳周边县市及国内外的游客。
宾阳炮龙节今年是否取消
法律分析:取消,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宾阳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取消宾阳炮龙节及其系列活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停课;(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前款所列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即时作出决定。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第四十五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国务院有权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紧急调集人员的,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合理报酬。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能返还的,应当及时返还。
正月十二是什么
正月十二的由来是民间传说。据说,正月十二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也叫老鼠节,古时民间就为了预防“鼠丁兴旺”,创出了不少讲究。藏剪刀,古时的媳妇和姑娘们要把剪刀藏起来,全天不能用剪刀。听不到剪刀“咔嚓”声,家里就能一年听不到老鼠嗑东西的“咔嚓咔嚓”声。捏老鼠嘴期间照例要经常吃饺子,这一天的饺子要捏成老鼠模样,有嘴、有、有尾巴,还用绿豆当作眼睛。然后蒸熟了吃,表示把家里的鼠患消除掉。吃花生这天的晚上,民间喝小米面或玉米面粥,意思是“迷老鼠眼”,让老鼠看不清东西。晚饭后,还要炒花生,因为花生粒和老鼠眼睛很像,吃花生也叫嚼老鼠眼,意思是“让老鼠变瞎”。总之,在老鼠节这天,人们会针对老鼠想出各种各样象征的手段,来祈祷自己不会受害。
广西的风俗传统文化有哪些?
广西的风俗传统文化:1、武鸣壮族三月三三月三举办歌圩,是壮族人民的传统,在广西各地非常普遍。其中,武鸣三月三歌圩以规模大、特色鲜明著称!从2011年,武鸣区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歌圩晚会,晚会以壮族骆越文化为主线,展示武鸣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三月三这一天,整个武鸣大街小巷都变成歌的海洋、舞的世界。除了唱山歌,当地还有抛绣球、抢花炮、跳竹竿等壮族的传统娱乐活动。2、宾阳炮龙节炮震千山醒,龙腾百业兴。宾阳炮龙节有着悠久历史,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农历正月十一举行,吸引了数十万当地群众和游客共同狂欢祈福。宾阳炮龙节有独具宾阳民族特色的舞龙舞狮队、威风凛凛的龙鼓队、仙马、壮锦、彩凤、游彩架、踩高跷等民俗展演。3、隆林彝族火把节隆林彝族火把节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夜”、“东方狂欢夜”美誉。2006年,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举办,这一天彝族人民都身着民族衣服,将火把燃起来,手拉手围成圈子,载歌载舞。4、牛王节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二日,在桂西的沙里都会举行热闹非凡的牛王节。每到牛王节,莎莉人都会身着盛装,吹响牛角,奏起唢呐,抬着纸扎牛头模型和祭品,为牛披红挂彩,载歌载舞,举行各种节目。整个节日的重头戏当属牛王争霸赛,当裁判一声吆喝,主人放开缰绳,两公牛向对方俯首冲去开始一场激烈的厮杀,四周的观众屏住呼吸观赛,遇到精彩时刻不吝啬掌声并大声喝彩,全场热闹非凡!5、金山花炮节崇左市的左州金山花炮节是广西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为金山花炮节。这一天当地人们会举行隆重的观音出巡活动,身着盛装的金山姐妹们小心翼翼地将神像抬出,请观音菩萨出寺送福。
广西传统节日风俗有哪些?
广西传统节日风俗:1、农具节桂西南地区壮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举行。是日,各家各户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轭、簸箕、畚箕、扁担、锄头、犁头、耙、锄柄、箩筐、竹垫、谷箩、谷桶及家具等。人们纷纷选购以备春耕。桂北的农具节稍早一些,是农历二月初八,每年农具节当天盛况空前,街上万人拥挤,热闹非凡。2、铜鼓节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长乐乡一带壮族人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其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比赛往往通宵达旦。同时,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歌。比赛结束,人们以从家里带来的粽粑等食物进行野餐。3、花婆节农历二月二十九为花婆神的诞辰日。花婆节又称花王节、花王圣母节。流行于广西壮族各地。壮族妇女举行祭祀仪式,村寨里同一辈的妇女结异姓姐妹,凑钱备办鸡鸭从和香烛钱纸,供祭花婆神,然后成群结队到野外采花来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长。4、三月三歌节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持续二三天。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5、壮年壮族新年,时间比春节早一个月。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日,壮族村寨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合家祭祖,联寨拜社,喜迎新年。村寨之间便进行规模盛大的集体互访,会亲饮宴,对歌作乐;青年男女则开展社交活动,小伙子们成群结队走村串寨“闹姑娘”,对歌择偶。这些活动延续至新年农历一月十五前后结束。
正月十一有哪些传统习俗
正月十一这天的习俗包括请子婿、祭拜紫姑、吃合子、送灯、送“米方糖”、行彩桥等。1.请子婿。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2.祭拜紫姑。人们在这天祭拜紫姑也并不仅因为她是厕神,并且因为她代表了过去被旧社会中被压迫的女性,才得女性的崇拜,是希望她来保护柔弱的女子,从此不再被欺凌压迫。3.吃烙合子。正月十一,老北京这一天有吃烙合子的习俗。4.送灯。在福州地区,正月十一是元宵节前的一个小节日。福州人在元宵节之前,都有送灯的习惯,表示新春祝福,来年好运。5.送米方糖。在广东各地区都有庆贺“添丁”的习俗,潮汕地区每逢农历正月初十、十一便挨家挨户送“米方糖”6.行彩桥。在正月十一晚上开始的“行彩桥”,称为“行头桥”。在“行头桥”时,大家都会祈愿,希望来年能够顺心如意,愿望得以实现。
正月十二有哪些传统习俗
在我国民俗中,正月十二的传统习俗有打旮旯、藏剪刀,收旧鞋,捏老鼠嘴,搭灯棚等传统习俗。1.打旮旯。打旮旯就是拍打家里所有可能藏老鼠的地方,一边敲打一边唱着希望今年降生的老鼠都是瞎子的歌谣。2.藏剪刀。因为剪刀开合发出的“咔喳”声像老鼠咬东西的声音,把剪刀藏起来,寓意今后一年都听不到老鼠咬东西的声音。3.烧鞋子。烧旧鞋是因为老鼠喜欢在破烂的鞋里搭窝,所以大家把不穿的旧鞋集合起来烧掉,寓意着将老鼠一窝端。4.包饺子。这一天家里要包饺子吃,还要把饺子包成老鼠的样子,捏合饺子的时候就代表“捏老鼠嘴”,把老鼠嘴捏死,家里今年就没有老鼠。5.搭灯棚。最后人们这天要开始搭灯棚,其实是为了元宵节看花灯做准备。
宾阳炮龙节作文
炮震千山醒,龙腾百业兴。炮龙节是独具宾阳民族特色的一种非常热闹、隆重、全国少有的传统节日(即一年一度的农历正月十一晚举行舞龙活动)。
炮龙节距今已有150年历史了。炮龙比一般常见的彩龙要大,装裱简单,短有7节,长有11节不等;龙长有30-40米,龙头龙尾用竹篾扎制,用沙纸装裱,龙身用色布装配。举舞之前,一般由组织单位发动捐献,筹备,张贴龙路(即向全城各单位各户发出邀请喜贴),敬请当日炮竹增光。是日,黄昏时分,无论是舞龙人,还是鸣炮者,无论是父老乡亲还是贵客嘉宾,他们从四面八方奔踊到各个开光点,兴奋地等待着开光一刻。举舞时,组织单位首先举行开光(开光可分多个点)仪式。开光时,"啪啪啪",总指挥准时发出三发信号弹,震撼人心的开光时刻突现,多处开光点的几十条龙同时向天地拜几拜,迅速间万炮齐鸣,光焰冲天,巨龙狂舞,欢声雷动。整个县城倾刻变成了炮龙之城,辉煌之城。开光后,由龙牌、锣鼓、八音(唢呐、京胡、二胡、大胡、秦琴等管弦乐器以大小锣鼓、钹、木鱼)等打击乐器开路,高举火蓝、火把相随,按事先安排的龙路循序渐进。舞龙者可分多套人马,轮流举舞,他们头戴滕帽,身系腰带,个个赤膞上阵任由多少鞭炮爆灼。请看吧,炮助龙兴,龙凭炮威,那一条条穿着金色龙袍的巨龙,时而高昂起头,向天空喷射出一团团吉祥的火焰,时而摇着奔腾,和光彩夺目的太金珠相戏相乐,一串串的电光炮竹,惊天动地煨响着,为巨龙助威助兴。炮龙每到各家各户各单位,都事先备足炮竹夹道而迎。凡炮龙到之处,鞭炮齐鸣,焰火缤纷,万头攒动,鼓乐助兴,热闹非凡。炮龙每到一家都必须待鞭炮响停后方可向前舞去,放炮竹数量有的户放几千头,有的放数十万头。舞龙一定要沿原来邀请的大街小巷举龙舞去,直到舞完所有的街道为止。炮龙举舞一般连续昼夜,炮竹长鸣,也可直至两昼夜。舞龙者(人马)不怕疲劳,昼夜不睡,坚持到底。如有炮龙被炮毁,不管多少条龙全在所不顾。炮龙节,人们看到的是全城街巷人群万头赞动,鞭炮轰鸣,雾气冲天,竹光映红满城,街道全是铺满炮竹纸屑和火药的尘砂。
宾阳炮龙之所以能够久盛不衰,全在于当地人民认为舞炮龙能招吉祥兴旺。当晚舞炮龙时,有不少人抱子抱孙去钻"龙肚",以求吉祥;敬请炮龙进自家屋宅举舞,更为吉利。有些群众求子心切,早与龙队私下定取"龙珠",以求添丁发财。
宾阳炮龙节日记50个字
今年的寒假似乎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但其中的一些情景却让我一直回味无穷……
早就听说过宾阳的炮龙节,今年的农历正月十八,我、妈妈、爸爸、弟弟和外婆坐着爸爸的车来到了宾阳,准备一睹它的热闹场面。到了宾阳,已经是下午了,爸爸说:“鞭炮声你们可能受不了,我们还是去买些口罩和棉花吧!”听了这句话,我更是又兴奋又害怕。
买完东西,时间也不早了,我们就跟着爸爸去食堂吃饭。
吃完饭,我就去了爸爸的公司看叔叔阿姨们制作的“龙”,那“龙”比一般常见的彩龙要大、要长,有11节、40米,龙头龙尾用竹篾扎制,用沙纸装裱,龙身用色布装配,,上面的“龙鳞“金光闪闪,漂亮极了。
突然,有一个叔叔拍了拍我,问:“小朋友你了解炮龙节吗?我说给你听吧!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是宾阳的炮龙节,这一天的宾阳可就是世界上最热闹的地方了。人们自己制作龙,然后把正燃放的鞭炮扔到龙身上。龙被视为新年的神物,炮龙节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我听了就更想快点亲自参加到炮龙节的活动中去了了。
“开始炸龙了!”不知谁说了一声,只听见咚咚咚,锣鼓声响;噼噼啪,鞭炮齐鸣。这响声真是震耳欲聋呀!幸好我们准备了口罩和棉花。爸爸立刻跑下楼去炸龙,其它的人也赶紧跑到阳台上看炸龙。
下面的人们挥舞着鞭炮,兴奋地朝龙扔去。妈妈看着也起劲儿了,于是她也跑下楼去炸龙。我也跟了下去,找了好久才找到了在人群中的妈妈。看她这么兴奋,我们也不甘示弱,小心翼翼地炸起龙来。“龙”一边躲避着鞭炮,一边不停地往前舞动,这真是好一派“龙腾虎跃”的景象。
炮声渐渐小了,随着一声哨响,炮龙节活动结束了。不知谁喊了一声:“快来抢龙鳞呀!”一大群人像疯了似的狂奔而来,爸爸也去抢了,抢到了一大把龙鳞和龙须。我不解地问爸爸:“爸爸,这些有什么用呀?”爸爸笑着回答:“龙身上的每一件东西都代表着吉祥如意:捋下几丝龙须,系在家畜栏上,能求得家畜无病无瘟;扯一小块龙皮,可保你今年五谷丰登;最吉祥的是抢到龙含于口中的财珠,商人获得此珠就能生意兴旺、财源广进。所以,引来人们不遗余力地‘抢龙珠’,以博得一年的好兆头。”我听了点点头,高兴地看着手上的龙鳞、龙须,祈愿我们全家幸福平安。
天色越来越暗,我们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宾阳,这热闹的场面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