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规范临床诊疗规范最新版
1、急求!!针灸岗位职责和诊疗规范!!2、体格检查属于医生的诊疗规范吗3、心血管内科诊疗规范急求!!针灸岗位职责和诊疗规范!!针灸工作制度(82-51) 1. 严格无菌操作,严密消毒,使用一次性针,防止交叉感染。 2. 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员变化。取针时注意防 止漏针、断针。 3. 采取措施,预防晕针、滞针和断针,如有发生,迅速处理。 4. 使用电针时,应首先检查机器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并根据病情, 选用适当强度。治疗完毕后将开关关闭,输出扭至零位。 5. 经常检查针具是否完好,如有不锐利及弯曲时应及时修理、更换。 6. 针灸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解剖部位,防止发生意外。中医科岗位职责在院长.业务副院长的领导下,负责中医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工作。1认真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2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3对病员进行亲自检查.诊断.治疗,严格按照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八纲.辩证执行审察内外.辩证求因.四诊合参,严格用药,依君.臣.佐.使.原则开写医嘱和处方;4做好病人用药指导,服药后随访,治疗愈合情况观察及不良反映工作的记录报告;5承担适当的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的工作及各期相关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及宣传;6做好科室环境卫生及医疗器械的维护;体格检查属于医生的诊疗规范吗规范。“体格检查是临床医师的基本技能,也是诊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体格检查属于医生的诊疗规范,体格检查是指对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发展水平进行检测和计量。不规范的体格检查容易导致漏诊误诊。心血管内科诊疗规范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完成接诊及下医嘱的时间:30分钟诊断程序:1.问病史1)主要症状:心前区疼痛,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缓解方式、诱发因素及程度。2)其它症状:注意有否心悸、气短、胸闷、头晕。3)既往有否冠心病、心梗、介入治疗、搭桥治疗病史及相应治疗情况。4)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询问、高血压病史及治疗情况、吸烟量及时间、糖尿病、血脂情况、家族遗传史、个人生活特点。2.体格检查常规体格检查:主要注意血压、心律、第1心音强弱,有否第3、第4心音及奔马律、肺内_音。3.辅助检查1)入院常规实验室检查:血象、尿、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血离子、血糖、血脂、CRP、ESR、肝肾功能、心肌酶学、肌钙蛋白、肝炎病毒系列等检查。出院前应复查血常规、血糖、血脂四项、肝功能,根据病情适当增加其诊疗规范他的实验室检查。2)常规心电图检查:前3天每天1次,病情有变化随时检查,心绞痛发作及缓解时,出院前1次。3)常规动态心电图,有异常要复查。4)必要时做运动负荷试验。5)病情允许时,应做心脏彩超(心功能),必要时行心脏核素检查、冠状动脉CT.6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病情稳定后24~48小时。(2)病情加重可行紧急冠脉造影检查。5.鉴别诊断1)急性心肌梗死2)稳定性心绞痛3)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4)心脏神经症:包括疼痛短暂或持续,部位变动。疼痛发生在劳累后,不是在劳累时,能耐受较重的体力活动,用硝酸甘油无效或起效慢,常伴有心悸、疲乏、爱大喘气、失眠等症状。5)肋间神经痛6)食道疾病引起胸痛6.治疗原则1)控制症状,改善心肌缺血。2)抗栓治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控制危险因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4)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一)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药物:①阿司匹林:300mg日一次。3天后改为100~150mg,口服诊疗规范;②可加用氯吡格雷:75mg日一次口服。2.他订类药3.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症患者可应用。4.钙离子拮抗剂:以冠状动脉痉挛为主或其他药物效果不佳,或预行PCI治疗可选用。5.硝酸酯类:口服,反复发作者可静脉应用。6.可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7.其他合并症及危险因素的用药(二)血管重建治疗: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冠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转归判断标准:痊愈:无心绞痛发作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或经内科介入性治疗后达到以上指标。好转: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或出现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死亡:临床死亡。危重症及抢救成功的标准:判断标准:就诊前48小时内反复发作心绞痛,静息心绞痛ST段下移>1mm,持续时间>20分钟。抢救成功的标准: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静息心绞痛ST段下移<1mm,持续时间<20分钟。
诊疗规范的解释
什么是诊疗规范?在过去的若干年中,我国医疗技术行为的行为标准缺乏全国统一的标准,主要是靠上级医生的言传身教、相关专业权威医学著作内容、相关专业医学杂志内容等。直到2006年,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三家联合委托中华医学会,由其各医学分会制定了相关的学科《临床诊疗指南》。2006年至今,《临床诊疗指南》已经出版发行47分册,涉及临床各主要学科。同时,上述三家又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术团体要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临床诊疗指南》,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要在执业过程中参照执行。”尽管上述三家联合下文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术团体在执业过程中参照执行,但卫生部却未明确该内容就是临床医疗行为中的医疗行为规范。2006年,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由其各医学分会制定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但卫生部却未下文要求各级各地医疗机构遵照执行。 针对上述《指南》和《规范》,虽然卫生部没有明确其属于“诊疗规范”,但在已经过去的几年中,已有部分律师或相关人员引用其作为判断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过失,以此进行医疗事故诉讼。由于现代临床诊疗技术突飞猛进,主要针对某类疾病的诊疗技术规范已经远远不能规范相关技术的具体临床应用,比如心脏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内镜微创技术等就需要单独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如此,在上述《临床诊疗指南》之外,由中华医学各专业分会制定了大量的指南、专家意见、专家共识、指导原则等。目前这些分门别类的诊疗技术规范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规范性作用,但卫生部未明确其是否属于诊疗规范。 同时,许多省卫生厅、直辖市卫生局也委托当地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制订相应的指南、专家意见、专家共识、指导原则等,在当地医疗卫生部门发挥着相应规范作用,但这些地方性医学会制定的技术规范,同样也没有被正式确认为“诊疗规范”。
指南和诊疗规范有什么区别啊?
区别:1、指南一般是由官方政府机构(如卫生部)或学术组织(如医学会)组织循证研究,专家共识一般是由自发性质;而专家共识强调专家经验在指南制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其专家经验主要来源于多学科专家代表组成的团队针对具体临床问题的诊疗方案进行共识的结果。2、指南小组应该包含三个方面:指南指导委员会、指南制定小组、外部评审小组;而专家共识的制定团队一般只有一个,主要由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扩展资料:指南共识类文章指具有学术权威性的指导类文章,包括指南、标准、共识、专家建议、草案等。拟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的指南共识类文章,需具备以下条件:(1)有明确的应用范围和目的;(2)制定方为该学科学术代表群体,权益相关各方均有合理参与;(3)有科学的前期研究铺垫,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制定过程严谨规范,文字表述明确,选题有代表性;(4)内容经过充分的专家论证与临床检验,应用性强;(5)制定者与出版者具有独立性,必要时明确告知读者利益冲突情况;(6)制定者提供内容和文字经过审核的终稿。诊疗规范:在过去的若干年中,我国医疗技术行为的行为标准缺乏全国统一的标准,主要是靠上级医生的言传身教、相关专业权威医学著作内容、相关专业医学杂志内容等。直到2006年,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三家联合委托中华医学会,由其各医学分会制定了相关的学科《临床诊疗指南》。2006年至今,《临床诊疗指南》已经出版发行47分册,涉及临床各主要学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诊疗规范
什么是医学指南
临床实践指南的原始定义(1990年发布)是:系统地制定出的、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根据特定的临床情况做出恰当决策的指导意见。该定义中指出指南应该具备的属性有:有效性、可靠性/可重复性、临床上针对特定人群的适用性、临床应用的灵活性、明确性等。 临床实践指南的新定义(2011年发布)是:通过系统综述生成的证据以及对各种备选干预方式的利弊评价之后提出的最优指导意见。因此,可以看出,指南如果想要具有可靠性,必须做到:1、基于对现有证据的系统评价。2、由来自专业团队、各学科的专家和主要相关团体的代表共同制定。3、适当的考虑重要患者亚群体和患者偏好。4、过程透明,使干扰、偏倚和利益冲突最小化。5、对各备选干预措施及相应的结局之间的关系提供合理的解释,并对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6、当有重要的新证据时要对原由指南进行合理的重新审议和修订。转载自:医师在线2011年9月“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评价和解读方法学研讨会”报告人:Dr Richard Shiffman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信息中心报道题目:如何评价指南,提高指南质量
诊疗规范的简介
上述法律规定,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以下简称医方)的医疗行为违反“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的,法律规定将“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由于医方医疗行为绝大多数为技术性行为,因此当医疗行为发生过错或过失时,违反的绝大多数是“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情况并不占多数。 可见,“诊疗规范”将成为未来医疗损害侵权责任诉讼中的重要规范,它不但将成为医疗损害侵权诉讼中判断医方是否存在过错或过失的依据,还将是医方日常诊疗行为中必须遵守的技术规范。在《侵权责任法》即将实施之际,深入研究并加强“诊疗规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家仍然未明确什么是“诊疗规范”,以及目前已有的《临床诊疗指南》所涉范围以外的医疗行为应当用什么进行规范。针对这种现状,北京长济律师事务所医疗诉讼律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我国“诊疗规范”建设。
我国首部动物致伤诊治规范
《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组织全国5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200多名专家编写,制定了犬、猫、蛇、蚂蚁、海蜇、胡蜂等20多类常见动物致伤预防、救治等诊治规范。中国每年约有4000万人被猫狗咬伤,毒蛇咬伤人数超过30万,胡蜂、海蜇、蜱虫等动物致伤事件时有发生,严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死亡,尤其是因动物致伤导致的破伤风、狂犬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对动物致伤救治经验不足、诊疗不规范,误诊、漏诊率较高。基层医生对破伤风防治相关认知仍需要深化。同时,动物致伤的预防与诊治仍存在诸多误区,相关临床实践需要规范的标准化指导。要加大对医学专业人员的培训,强化公众的科普教育。 扩展资料:主要内容:《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收录了动物致伤诊治的三十项团体标准。其中,涉及20多类常见动物,包括犬、蜈蚣、马陆、水蛭、蚂蚁、海蜇、胡蜂、蛇、猴、马、猫、啮齿动物、蜱、禽类、人、石头鱼、蝎子、雪貂、蜘蛛、猪、毒隐翅虫。SPF级实验动物等致伤预防、救治等诊治规范,以及动物致伤后的相关领域并发症,如创伤弧菌感染、血清病、弓蛔虫病、非新生儿破伤风诊断与治疗、外伤后破伤风预防、严重过敏反应等诊断和早期治疗规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
动物致伤诊治规范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12日发布了《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这是我国首部动物致伤诊治规范。《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组织全国5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200多名专家编写,制定了犬、猫、蛇、蚂蚁、海蜇、胡蜂等20多类常见动物致伤预防、救治等诊治规范。目前,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对动物致伤救治经验不足、诊疗不规范,误诊、漏诊率较高。扩展资料: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会长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传林:首先是肥皂水和清水交替冲洗,冲洗一刻钟以后,到医院注射免疫球蛋白,注射狂犬病疫苗,所有的动物伤害都是破伤风高风险暴露,都要正确预防破伤风。狂犬病是感染病毒的动物伤人后传播给人,一旦出现狂犬病症状,病死率接近100%。破伤风重症患者可发生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即使经过积极治疗,全球范围病死率仍为30%~50%。注射破伤风疫苗是预防破伤风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参考资料:中新网-中国首部动物致伤诊治规范教你如何安全“吸猫”
2019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精编版
诊治原则:局部诊治为主,辅以全身诊治。压疮处理的原则:明确引起压疮的原因,排除或减少引起压疮的危险因素,根据整体病情或预后评估临床目标,确定诊治方案。患者入院时初次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Braden评分),Braden评分总分23分,评分在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评分在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评分在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评分在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Braden评分≤18分应建立《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表》,采取预防压疮的措施,记录观察皮肤受压情况,评分>18分取消预警防范。Braden评分≤12分,于床尾悬挂预防压疮标示,同时根据用户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压疮防范措施,观察记录皮肤受压情况。扩展资料:注意事项:1、积极诊治原发病,改善病情,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2、对截瘫,中风,大面积烧伤,重病久病卧床不起的用户,应加强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注意保护皮肤清洁及干燥,定时更换体位,如每2小时翻身更换卧位1次。皮肤洗浴,红灵酒或4%红花酊外擦,局部按摩,红外线照射以及使用气垫或海绵垫等。3、用户有二便失禁,呕吐及出汗等情况,应及时清洁皮肤,保持干洁,经常更换衣服,被单,并保持床单柔软,干燥,平整无褶。4、明显消瘦者,臀部,肢体接触处以及其他骨骼隆起易受压处应垫以棉垫或棉圈,避免受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压疮诊疗与预防
中国首部动物致伤诊治规范
《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收录了动物致伤诊治的三十项团体标准。其中主要涉及到20多类常见动物:犬、蜈蚣、马陆、水蛭、蚂蚁、海蜇、胡蜂、蛇、猴、马、猫、啮齿动物、蜱、禽类、人、石头鱼、蝎子、雪貂、蜘蛛、猪、毒隐翅虫、SPF级实验动物等致伤预防、救治等诊治规范。动物致伤后的相关领域并发症,如创伤弧菌感染、血清病、弓蛔虫病、非新生儿破伤风诊断与治疗、外伤后破伤风预防、严重过敏反应等诊断和早期治疗规范。这是中国第一部动物致伤诊治规范。我国每年大约有4000万人被猫狗挠伤、咬伤等,有30万人被毒蛇咬伤,另外还有像胡蜂、海蜇、蜱虫等动物致伤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动物致伤后不规范的救治,漏诊,误诊,导致许多人们对动物的伤害重视不起来,每年因动物咬伤的破伤风、狂犬病等情况致人死亡的案例不计其数,也暴露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对于动物伤人救治的经验不足。这也是发布《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的主要原因。扩展资料:2020年9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损伤治疗分会主办的“2020中国动物损伤诊疗高峰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2020年9月12日,中国医疗救援协会颁布了《中国动物损伤诊疗规范》。这本书花了三年时间编纂。在中国,每年约有4000万人被猫狗咬伤,有30多万人被毒蛇咬伤。损伤引起的黄蜂,水母,蜱虫和其他动物不时发生,在严重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造成残疾甚至死亡,尤其是破伤风和狂犬病造成的伤害由动物引起的。本规范是由国内动物损伤领域权威专家、学者结合最新前沿理念和临床实践系统编写的专业书籍。其内容科学规范,具有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为我国临床医疗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填补了我国动物损伤领域诊疗标准的空白。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
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定稿)_压疮诊疗规范
武汉市蔡甸区中医医院压疮管理
一、压疮报告制度
1.住院患者如有压疮,无论是院内发生或/和院外带入,均应报告。
2.新入院病人如《压疮风险评估表(Braden )》评分≤12分
的高危病人;住院患者院外带入的压疮,由主管护士填写《压疮风险/发生报告表》,护士长签字,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3.住院患者经过《压疮风险评估表(Braden )》评估/再评估,
符合高危病人标准(评分≤12分),由主管护士填写《压疮风险/发生报告表》,护士长签字,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如果发生压疮属“不可避免压疮”,不需填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否则,住院病人发生压疮均属“院内压疮”,须依据流程填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
4.各科上报的压疮和/或压疮高危(评分≤12分)患者,护士长应邀请科护士长和/或压疮护理小组成员会诊,确定压疮分期并指导相关护理措施的实施。
5.病人压疮痊愈、出院或死亡,科室将《患者入院评估表》、
《压疮风险评估表(Braden )》、《压疮风险/发生报告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合并装订、存档,保存时间至少半年。
二、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一、定义: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
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或坏死。《基础护理学(第五版P167. )》
二、好发部位:
压疮多发生于长期受压及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
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并与卧位有密切的关系。
1、仰卧位时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脊柱体隆突处、
骶尾部及足跟处,尤其好发于骶尾部。
2、侧卧位时好发于耳廓、肩峰、肋骨、肘部、髋骨、股骨粗
隆、膝关节的内外侧及内外踝处。
3、俯卧位时好发于面颊、耳廓、肩峰、女性乳房、肋缘突出
部、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和足趾等处。
4、坐位时好发于坐骨结节、肩胛骨、足跟等处。
三、诊断:
1、瘀血红润期:又称为Ⅰ期压疮。受压部位出现暂时性血液
循环障碍,局部皮肤表现为红、肿、热、麻木或有触痛解除压力30分钟后,皮肤颜色不能恢复正常。
2、炎性浸润期:又称Ⅱ期压疮。如红肿部位继续受压,血液
循环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局部静脉淤血,表现为局部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皮肤变薄,常有水泡形成,水泡破溃后,
表皮脱落,显露潮湿、红润的创面,具有疼痛感。
3、溃疡期:又称Ⅲ期压疮。全程皮肤破坏,可深及皮下组织
和深层组织。表皮水泡逐渐扩大、破溃,真皮层创面有黄色渗出液,感染后表面有脓液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疼痛加重。
4、坏死溃疡期:又称Ⅳ期压疮。局部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
和肌肉层,感染向周边及深部扩展,可深达骨面。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严重者细菌入血可引起脓毒血症或败血症,造成全身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四、治疗:
原则: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性治疗。
1、全身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加营养,加强全身抗感染
治疗等。
2、局部治疗:评估、测量并记录压疮的部位、大小(长、宽、
深)、创面组织形态、渗出液、有无潜行或窦道、伤口边缘与周围皮肤状况等,对压疮的发展进行动态监测。
(1)瘀血红润期:去除致病因素,防止压疮继续发展。可采
用水胶体敷料作保护创面,但必须在皮肤充分清洁前提下使用,因为容易造成过于潮湿的环境,导致新的皮肤损害。
(2)炎性浸润期:保护皮肤,预防感染,防止感染是本期的
治疗关键。
A 、减少摩擦:防止水泡破裂,促进水泡自行吸收,大水泡可
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后消毒局部皮肤,再用无菌敷料包扎。
B 、创面无感染时可以单纯应用凡士林油纱布覆盖伤口,在伤
口没有过多潮湿或渗出时也可应用水胶体敷料,但须加强观察创面渗出和感染,一旦有过多渗出或感染,应立即停用防止渗出过多引起的创面加深或感染扩散。
C 、创面有感染时可应用混合有磺胺嘧啶银软膏的凡士林油纱
布覆盖创面。应用磺胺嘧啶银时创面会有蛋白样渗出,看似脓性渗出,但没有气味,是药物与创面作用结果,是正常反应。
(3)浅度溃疡期:清洁创面、促进愈合。
A 、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创面后使用凡士林纱布、金霉素软膏、
百多邦软膏等促进创面愈合预防感染。
B 、创面无感染时:创面没有过多潮湿或渗出时可应用水胶体
敷料,但须加强观察创面渗出和感染情况,一旦渗出加重或感染,应立即停用,防止渗出过多引起的创面加深或感染扩散。
C 、创面有感染时: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后,应用局部抗菌药
物进行治疗,并使用磺胺嘧啶银霜外用。
(4)坏死溃疡期:去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可用
生理盐水或碘伏清洗创面,再用磺胺嘧啶银霜等治疗。对于溃疡较深、引流不畅者,应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再进行换药处理。感染的创面应采集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结果选用药物。一些中药制剂也可应用于压疮的治疗。对大面积深达骨骼的压疮,应清除坏死组织,植皮修补缺损组织,以缩短压疮病程,减轻患者痛苦。
五、护理:
1、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增加翻身次数,因疾病所采取的被迫体位,应每半小时至2小时改变体位1次,缩短局部皮肤组织受压时间,必要时使用气垫床等预防压疮护理措施。
2、避免局部皮肤刺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元平整无皱
折,对大小便失禁者、呕吐或出汗多者应及时擦洗干净、更换衣服和床单,使用尿片者,必须保持尿片清洁、干燥,及时更换。翻身及使用便器时,动作轻柔,避免擦伤皮肤。
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定期为患者进行温水擦浴,协助患者
被动运动。
4、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给予平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
和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或支持疗法。
5、遵医嘱用药:实施抗感染治疗、预防败血症。
6、遵医嘱换药:根据医嘱要求,为患者进行压疮局部换药,
并密切观察压疮情况,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
7、健康教育: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主动运动。
三、压疮风险评估表(Braden )
四、压疮风险/发生报告表
五、压疮分期
《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 )2007年》
定义: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
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于骨隆突处。
1、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由于压力或剪力造成皮下软组织损伤
引起的局部皮肤颜色的改变(如变紫、变红),但皮肤完整。
2、Ⅰ期(瘀血红润期):皮肤完整、发红,与周围皮肤界限
清楚,压之不褪色,常局限于骨凸处。
3、Ⅱ期(炎性浸润期):部分表皮缺损,皮肤表浅溃疡,基
底红,无结痂,具有疼痛感,也可为完整或破溃的血疱。
4、Ⅲ期(浅度溃疡期):全层皮肤缺失,但肌肉、肌腱和骨
骼尚未暴露,可有结痂、皮下隧道。
5、Ⅳ期(深度溃疡期):全层皮肤缺失伴有肌肉、肌腱和骨
骼的暴露,常有结痂和皮下隧道。
6、不能分期:全层皮肤缺失但溃疡基底部覆有腐痂和(或)
痂皮。
2019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精编版
诊治原则:局部诊治为主,辅以全身诊治。压疮处理的原则:明确引起压疮的原因,排除或减少引起压疮的危险因素,根据整体病情或预后评估临床目标,确定诊治方案。患者入院时初次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Braden评分),Braden评分总分23分,评分在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评分在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评分在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评分在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Braden评分≤18分应建立《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表》,采取预防压疮的措施,记录观察皮肤受压情况,评分>18分取消预警防范。Braden评分≤12分,于床尾悬挂预防压疮标示,同时根据用户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压疮防范措施,观察记录皮肤受压情况。扩展资料:注意事项:1、积极诊治原发病,改善病情,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2、对截瘫,中风,大面积烧伤,重病久病卧床不起的用户,应加强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注意保护皮肤清洁及干燥,定时更换体位,如每2小时翻身更换卧位1次。皮肤洗浴,红灵酒或4%红花酊外擦,局部按摩,红外线照射以及使用气垫或海绵垫等。3、用户有二便失禁,呕吐及出汗等情况,应及时清洁皮肤,保持干洁,经常更换衣服,被单,并保持床单柔软,干燥,平整无褶。4、明显消瘦者,臀部,肢体接触处以及其他骨骼隆起易受压处应垫以棉垫或棉圈,避免受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压疮诊疗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