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穴现象

时间:2024-05-03 21:13:59编辑:揭秘君

在液压系统中,什么叫气穴现象?它是怎样产生的?气蚀有什么坏处?怎样防止?

  答:在常温常压下,溶解于液压油中的1气体约占6 -12%,而以游离状态存在于液压油中的小气泡占0.2---0.3%
  以上。在一定条件下,液压油中产生大量气泡的现象,叫做气穴现象。
  对于气穴现象形成的机理,有一种解释是:当系统某一部分的压力下降到一定值时,溶解在液压油中的气体游离出来形成气泡。压力进一步下降,达油液的饱和蒸气压力时,
  液压油大量气化,形成更多的气泡。这些气泡混杂在液压油中,使管道或元件中的液压油成为不连续状态,即出现所谓气穴。
  当液压油流经突然狭窄的管道或元件通道时,流速突然升高,压力急剧下降,这时就可能产生气穴现象。
  产生气穴现象之后,气泡随液压油流到压力较高的地方时,因受到冲击将迅速破裂,并且再疑结成液体。由于这一变化过程是瞬间进行的,所以将引起局部高压和高温,并且出现噪音和振动。同时,因为冲击很大,将从零件的表面L敲落或崩掉一点金属,成为“麻点”,即所谓气蚀。气蚀现象不但会腐蚀元件的材料,降低元件的使用寿命,而且会使油泵的效率显著降低,·机器各部分的压力不平衡,回转机构输出扭矩发生波动,液压设备产生噪音。
  在液压传动系统中,油泵、管道以及其它具有节流装置的地方,都可能产生气蚀现象,但以油泵最为严重。
  为防止气穴现象的产生,可采取如下措施:
  (1)设置排气阀,排除系统内的空气。
  (2)保证管接头与结合面的密封性,保持回油管浸没在油面下,以防止空气侵入。
  (3)避免通道中出现狭窄和急弯,避免在很大压力差下的剧烈节流,保证足够大的吸油管径,甚至采用辅助油泵或充液油箱,以提高油泵吸油口的压力等。
  为了防止产生气蚀,一方面要防止气穴现象的产生,另一方面要增强零件表面耐气蚀的能力。
来自:东莞唯冠油压


液压系统中的气穴现象是什么?

在液压系统中,当流动液体某处的压力低于空气分离压时,原先溶解在液体中的空气就会游离出来,使液体产生大量的气泡,这就是液压中的气穴现象。\x0d\x0a 气穴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流动的液体中,因某点处的压力低于空气分离压而使气泡产生。\x0d\x0a 气蚀的坏处:\x0d\x0a1、产生振动和噪声。气泡溃灭时,液体质点互相撞击,同时也撞击金属表面,产生各种频率的噪声,严重时可听见泵内有“劈啪”的爆炸声,同时引起机组振动。\x0d\x0a2、降低泵的性能。汽蚀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堵塞了流道,破坏了泵内液体的连续流动,使泵的流量、扬程和效率明显下降。\x0d\x0a3、破坏过流部件。因机械剥蚀和电化学腐蚀的作用,使金属材料发生破坏,通常受汽蚀破坏的部位多在叶轮出口附近和排液室进口附近。汽蚀初期,表现为金属表面出现麻点,继而表面呈现海绵状、沟槽状、蜂窝状、鱼鳞状等痕迹;严重时可造成叶片或前后盖板穿孔、甚至叶轮破裂,酿成严重事故。\x0d\x0a气蚀防止办法:\x0d\x0a\x0d\x0a1.提高离心泵本身抗气蚀性能的措施 \x0d\x0a(1)改进离心泵的吸入口至叶轮附近的结构设计。增大过流面积;增大叶轮盖板进口段的曲率半径,减小液流急剧加速与降压;适当减少叶片进口的厚度,并将叶片进口修圆,使其接近流线形,也可以减少绕流叶片头部的加速与降压;提高叶轮和叶片进口部分表面光洁度以减小阻力损失;将叶片进口边向叶轮进口延伸,使液流提前接受作功,提高压力。\x0d\x0a(2)采用前置诱导轮,使液流在前置诱导轮中提前作功,以提高液流压力。 \x0d\x0a(3)采用双吸叶轮,让液流从叶轮两侧同时进入叶轮,则进口截面增加一倍,进口流速可减少一倍。 \x0d\x0a(4)设计工况采用稍大的正冲角,以增大叶片进口角,减小叶片进口处的弯曲,减小叶片阻塞,以增大进口面积;改善大流量下的工作条件,以减少流动损失。但正冲角不宜过大,否则影响效率。 \x0d\x0a(5)采用抗气蚀的材料。实践表明,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越高,化学稳定性越好,抗气蚀的性能越强。\x0d\x0a2.提高进液装置有效气蚀余量的措施 \x0d\x0a(1)增加离心泵前贮液罐中液面的压力,以提高有效气蚀余量。 \x0d\x0a(2)减小吸上装置泵的安装高度。\x0d\x0a (3)将上吸装置改为倒灌装置。 \x0d\x0a (4)减小离心泵前管路上的流动损失。如在要求范围尽量缩短管路,减小管路中的流速,减少弯管和阀门,尽量加大阀门开度等。


气穴现象通常出现在液压的什么侧

答案:气穴现象通常出现在液压的负压侧。解释:液压系统中,负压侧指吸油管路或液压泵的进油口,正压侧指液压泵的出油口或系统的供油管路。气穴现象是指由于液压系统中的液体蒸发或泄漏而产生的气体在负压侧聚集形成气泡,从而导致液压系统的性能下降或完全失效。因此,气穴现象通常出现在液压的负压侧。拓展:气穴现象是液压系统中常见的故障之一,会严重影响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产生气穴的原因很多,如液体中含气过多、油温过高、油液中混入空气或水分、密封件老化损坏等。因此,液压系统在使用中需定期检查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气穴现象的问题,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什么是气穴现象? 气穴现象的概念

1、气穴现象是由于机械力,如由船用的旋转机械力产生的致使液体中的低压气泡突然形成并破裂的现象。 2、气穴来自拉丁文“cavitus”,指空虚、空处的意思。 3、气穴现象分类 水的气穴现象 指水受到冲击波,会形成高速喷射水流,水被汽化形成气泡。枪虾和鼓虾利用气穴来攻击猎物。 声波气穴现象 用20至40千赫的声波进行了实验,声波在浓硫酸液体中产生高密度与低密度2个快速交替的区域,使得压力在其间震荡,液体中的气泡在高压下收缩,低压下膨胀.压力的变化非常快,致使气泡向内炸裂,有足够的力量产生热,这一过程被称为声学的气穴现象。

什么是气穴现象? 气穴现象的概念

1、气穴现象是由于机械力,如由船用的旋转机械力产生的致使液体中的低压气泡突然形成并破裂的现象。

2、气穴来自拉丁文“cavitus”,指空虚、空处的意思。

3、气穴现象分类

水的气穴现象

指水受到冲击波,会形成高速喷射水流,水被汽化形成气泡。枪虾和鼓虾利用气穴来攻击猎物。

声波气穴现象

用20至40千赫的声波进行了实验,声波在浓硫酸液体中产生高密度与低密度2个快速交替的区域,使得压力在其间震荡,液体中的气泡在高压下收缩,低压下膨胀.压力的变化非常快,致使气泡向内炸裂,有足够的力量产生热,这一过程被称为声学的气穴现象。


气穴现象和液压冲击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危害?应如何防止?

您好 亲亲~ 很高兴能为您解答这个问题呢。气穴现象和液压冲击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危害?应如何防止?解决方案一、液压阀气穴的原因 1、当液压系统某一部分的压力低于特定温度下溶解在油中的空气的临界压力时,原本溶解在油中的空气会大量析出并形成气泡. 2、如果压力继续下降,当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低于一定温度时,油会迅速沸腾蒸发,产生大量气泡。这些气泡混合在工作流体中以填充管道或组件,油变得断断续续,形成“气穴”。 二、液压阀气穴的危害 1、当气泡随油流入高压区后,突然收缩。有的在高压油流的冲击下迅速爆裂,重新凝结成液体,减少原来占据的体积形成“真空”,而周围的高压油颗粒则以一定的速度冲向真空中心。速度极快,造成局部剧烈压力冲击; 2、同时油液质点的动能转化为压力能,压力和温度急剧上升,产生剧烈的振动和强烈的噪音。 3、在气泡冷凝的部件表面在高温条件下反复受到压力冲击,油中分离出的酸性气体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使表面材料剥落,形成小坑和蜂窝. ,即发生空化。 4、气穴和气蚀使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恶化,降低可靠性。 三、液压阀防止措施 1、液压设备防止气穴和气蚀的主要措施是减少油液中的空气含量。注意系统中泵的轴封、管接头的密封情况、油位高度、回油管进入油箱,防止吸入空气。 2、注意油温,防止油在高温下蒸发。 3、吸油管路应足够大,并保持通畅,使系统油压高于油气分离临界压力。 4、防止液压油中混入挥发性物质和水,以免在低压区挥发形成气泡,成为水蒸气气泡。【摘要】
气穴现象和液压冲击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危害?应如何防止?【提问】
您好 亲亲~ 很高兴能为您解答这个问题呢。气穴现象和液压冲击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危害?应如何防止?解决方案一、液压阀气穴的原因 1、当液压系统某一部分的压力低于特定温度下溶解在油中的空气的临界压力时,原本溶解在油中的空气会大量析出并形成气泡. 2、如果压力继续下降,当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低于一定温度时,油会迅速沸腾蒸发,产生大量气泡。这些气泡混合在工作流体中以填充管道或组件,油变得断断续续,形成“气穴”。 二、液压阀气穴的危害 1、当气泡随油流入高压区后,突然收缩。有的在高压油流的冲击下迅速爆裂,重新凝结成液体,减少原来占据的体积形成“真空”,而周围的高压油颗粒则以一定的速度冲向真空中心。速度极快,造成局部剧烈压力冲击; 2、同时油液质点的动能转化为压力能,压力和温度急剧上升,产生剧烈的振动和强烈的噪音。 3、在气泡冷凝的部件表面在高温条件下反复受到压力冲击,油中分离出的酸性气体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使表面材料剥落,形成小坑和蜂窝. ,即发生空化。 4、气穴和气蚀使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恶化,降低可靠性。 三、液压阀防止措施 1、液压设备防止气穴和气蚀的主要措施是减少油液中的空气含量。注意系统中泵的轴封、管接头的密封情况、油位高度、回油管进入油箱,防止吸入空气。 2、注意油温,防止油在高温下蒸发。 3、吸油管路应足够大,并保持通畅,使系统油压高于油气分离临界压力。 4、防止液压油中混入挥发性物质和水,以免在低压区挥发形成气泡,成为水蒸气气泡。【回答】
亲亲,慢慢看就好【回答】


气穴现象和液压冲击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危害?应如何防止?

亲 很高兴为您解答:气穴现象和液压冲击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危害?应如何防止?答:亲亲,在液压系统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液体压力急剧交替升降的阻尼波动过程,称为液压冲击,又称为水击或水锤。 液压冲击时产生的压力峰值峰值往往比正常工作压力高出几倍。液压冲击常使液压元、辅件、管道及密封装置损坏失效,引起系统振动和噪声,还会使顺序阀、压力继电器等压力控制元件产生误动作,造成人身及设备事故。 液压冲击产生的原因有:阀门骤然关闭或开启,液流惯性会引起液压冲击;运动部件的惯性力引起液压冲击;液压元件反应动作不灵敏引起的液压冲击。 减小液压冲击的措施如下: a、通过采用换向时间可调的换向阀,延长阀门或运动部件的换向制动时间; b、限制管道中的液流速度; c、在冲击源近旁附设安全阀、蓄能器或消声器; d、在液压元件(如液压缸)中设置缓冲装置; e、采用橡胶软管吸收液压冲击能量。 希望回答对您有用,祝您生活愉快哦!【摘要】
气穴现象和液压冲击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危害?应如何防止?【提问】
亲 很高兴为您解答:气穴现象和液压冲击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危害?应如何防止?答:亲亲,在液压系统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液体压力急剧交替升降的阻尼波动过程,称为液压冲击,又称为水击或水锤。 液压冲击时产生的压力峰值峰值往往比正常工作压力高出几倍。液压冲击常使液压元、辅件、管道及密封装置损坏失效,引起系统振动和噪声,还会使顺序阀、压力继电器等压力控制元件产生误动作,造成人身及设备事故。 液压冲击产生的原因有:阀门骤然关闭或开启,液流惯性会引起液压冲击;运动部件的惯性力引起液压冲击;液压元件反应动作不灵敏引起的液压冲击。 减小液压冲击的措施如下: a、通过采用换向时间可调的换向阀,延长阀门或运动部件的换向制动时间; b、限制管道中的液流速度; c、在冲击源近旁附设安全阀、蓄能器或消声器; d、在液压元件(如液压缸)中设置缓冲装置; e、采用橡胶软管吸收液压冲击能量。 希望回答对您有用,祝您生活愉快哦!【回答】


气穴现象

对于生活中很多神奇但是我们无法解释的现象,我们感到的是无限的好奇与疑惑,最近很多人对于气穴现象有很多的疑惑,气穴现象其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物理现象,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气穴现象。 其实,气穴现象指的是由于机械的力量,比如说可以是船用的旋转机械力,进而产生的导致液体中的低压气泡突然产生并引起破裂的现象。气穴现象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分为水的气穴现象和声波的气穴现象的。有兴趣的网友们可以结合以上内容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气穴现象的流体力学解释

高速液体绕物体和绕角点流动的压强降(可根据伯努利方程定性得到这一结论,即速度高的地方压强低)可导致局部有界的气泡或气体生成,此现象称为气穴,也叫做空化现象,是局部有界的闪蒸发并随后的凝结,或是由于压强降低致使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的释放。 有时出现在水力机械,如泵、涡轮、阀或燃烧发动机中的引射喷管等中。由于其不利影响,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对气穴现象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目的在于找出其发生及其大小的准则,很多论文和书籍阐述了气穴领域的问题,例如那甫,戴利,哈明特(1970);阿克斯泰,派金(1975);阿特(1981);罗德(1991);布雷能(1995);莱考费(1999)等。可以参见台湾海洋大学的实验图片。

气穴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腧穴·气穴 5 经穴名·气穴 5.1 气穴的别名 5.2 出处 5.3 穴名解 5.4 特异性 5.5 所属部位 5.6 气穴穴的定位 5.7 气穴穴的取法 5.8 气穴穴穴位解剖 5.8.1 层次解剖 5.8.2 穴区神经、血管 5.9 气穴穴的功效与作用 5.10 气穴穴主治病证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5.11.2 灸法 5.12 气穴穴的配伍 5.13 文献摘要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气穴 1 拼音 qì xué 2 英文参考 Qìxué KI13 [中国针灸学词典] qìxué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1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I1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气穴:1.腧穴;2.经穴名。 4 腧穴·气穴 气穴指腧穴[1][2]。因穴位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故名[2]。张景岳日:“经气所在,是谓气穴。”出《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气穴之处,游针之居。” 参见腧穴:“腧穴”之腧,通输,有输注的含义;穴,有空隙的意思[3]。泛指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的 *** 点,又是某些病痛的反应点[3]。文献上还有“气穴”、“孔穴”、“骨空”“穴位”“穴道”等不同名称[3]。腧穴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它能反应各脏腑的生理或病理变化,通过针灸、 *** 等 *** ,能够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调节机体的虚实状态,以达防治疾病的目的[3]。有的还可以用作辅助诊断[3]。腧穴分经穴和经外穴两大类[3]。此外,还有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而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定取的称为阿是穴[3]。 5 经穴名·气穴 穴位 气穴 汉语拼音 Qixue 罗马拼音 Chihsueh 美国英译名 Energy Cave 各 国 代 号 中国 KI13 日本 13 法 国 莫兰特氏 R13 富耶氏 R13 德国 N13 英国 K13 美国 Ki13 气穴为经穴名(Qìxué KI13)[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胞门、子户[2]。属足少阴肾经[1]。气穴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1][2]。气指肾气,穴即孔穴,此穴在关元旁,为肾气藏聚之处,故名气穴[1]。气穴主治肝肾,胎产,少腹部等疾患:如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崩漏,带下,不孕,堕胎腹痛,小便不利,泄痢不止,奔豚,胁痛,腰脊痛,泄泻,痛经,腹泻,现代又多用气穴治疗肾炎,膀胱麻痹,性机能障碍,子宫脱垂,肠绞痛,尿路感染,遗精,阳痿, *** 痛,肾炎,角膜炎等。 5.1 气穴的别名 胞门(《针灸甲乙经》),子户(《针灸甲乙经》),子宫(《杨敬斋针灸全书》)。 5.2 出处 《针灸甲乙经》:月水不通,奔豚,泄气,上下引腰脊痛,气穴主之。 5.3 穴名解 气指肾气,穴即孔穴,此穴在关元旁,为肾气藏聚之处,故名气穴[1]。 气,在此意指原气。穴,即腧穴,亦窟藏之意。肾主纳气,是处为肾气归聚之所,因关元为原气生发之处,下焦元气关藏之处,穴在其旁,也是养生凝神入气之处,故名之。气穴本为孔穴的通称,如《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4] 5.4 特异性 气穴是足少阴肾经与冲脉的交会穴。 5.5 所属部位 下腹[5] 5.6 气穴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气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6]。 气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仰卧取穴[1]。 气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旁开0.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2]。另说在脐下2.5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下3寸,旁开1寸(《针灸大成》);脐下3寸,旁开1.5寸(《针灸资生经》)。 气穴穴在足少阴肾经的位置 气穴穴在下腹的位置 气穴穴在下腹的位置(肌肉) 气穴穴在下腹的位置(内脏) 气穴穴在下腹的位置 5.7 气穴穴的取法 仰卧位,在横骨上2寸,关元(任脉)旁开0.5寸处取穴。 气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仰卧取穴[1]。 仰卧位,当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的上3/5与下2/5交点处,旁开中线0.5寸处取穴[7]。 5.8 气穴穴穴位解剖 气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血管分布同大赫。为肋下神经分布处。皮肤由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和第一腰神经的前皮支分布。腹腔内相应的器官为大网膜、小肠等。 5.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缘→腹直肌[1][8]。 5.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肋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支分布;深层有肋下神经肌支和腹壁下动脉分支分布[8]。 布有肋下神经及髂腹下神经的分支,并有腹壁下动、静脉的肌支通过[2]。 5.9 气穴穴的功效与作用 气穴具有调理冲任,益肾暧胞的功效。 气穴有调经止泻的作用[1]。 气穴系肾经与冲脉之会穴,有调补肝肾、温经散寒之功,养生家静观脐下,其凝神聚气处,约方寸许,关元左右各有一气穴,每穴各距关元5分。关元之上为石门,之下为中极。中极、石门相距2寸,则关元穴位之领域,横竖各为1寸,其为方寸之地明矣。且本穴又为本经与冲脉之会穴,故其治症多与冲脉有关,如奔豚气、妇人月事、宫冷等症。[4] 5.10 气穴穴主治病证 气穴主治肝肾,胎产,少腹部等疾患:如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崩漏,带下,不孕,堕胎腹痛,小便不利,泄痢不止,奔豚,胁痛,腰脊痛,泄泻,痛经,腹泻,现代又多用气穴治疗肾炎,膀胱麻痹,性机能障碍,子宫脱垂,肠绞痛,尿路感染,遗精,阳痿, *** 痛,肾炎,角膜炎等。 气穴主治肝肾、胎产、少腹部等疾患,如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崩漏、带下、不孕、堕胎腹痛、小便不利、泄痢不止、奔豚、胁痛、腰脊痛等[1]。 气穴穴主治月经不调、带下、小便不利、泄泻[8]。 气穴穴主治月经不调,带下,经闭,崩漏;小便不利,泄泻[7]。 气穴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不孕,带下,腹泻,小便不利等[2]。 现代又多用气穴治疗肾炎、膀胱麻痹、性机能障碍、子宫脱垂、肠绞痛等[1]。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路感染,遗精,阳痿, *** 痛,肾炎,膀胱麻痹; 2. 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不孕症; 3. 其它:腹泻,角膜炎。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一般直刺0.5~0.8寸[1]。 直刺0.5~1寸[2]。 直刺1~1.5寸[7][8],局部有酸胀感[7],可扩散至小腹部[7]。 注意:本穴针刺宜缓慢,以免刺伤膀胱[7]。 5.11.2 灸法 可灸[1][7][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2]。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5.12 气穴穴的配伍 气穴配关元、三阴交,有益肾气,暖胞宫,调冲任的作用,主治闭经。 气穴配天枢、上巨虚,有调胃肠,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泄泻,痢疾。 气穴配关元、中极、肾俞、气海、三阴交,治月经不调;②配命门、关元、肾俞、三阴交,治不孕[7]。 5.13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月水不通,奔豚,泄气,上下引腰脊痛。冲脉、足少阴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月事不调。 《循经考穴编》:妇人子宫久冷,不能成孕,赤白淋漓,月事不调,败血逆气攻冲,两胁疼痛。

上一篇:玉皇大帝的儿子

下一篇:奔跑吧兄弟黄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