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五马分尸的商鞅
秦国第一功臣给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却被秦王五马分尸!死得那么惨!他对秦国的巨大贡献,为什么会让他落得如此下场。
公元前339年,即秦惠文王元年,主导秦国改革变法的商鞅因谋反罪被政府军击杀,尸体被车裂。作为一个改革者、政治家,商鞅对秦国的强大,可谓功不可没。商鞅先后于孝公6年(公元前356年)和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在秦国主持进行了两次大的变法改革。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与其他各国变法相比,商鞅在秦国实施的变法最为全面、最为彻底也最为成功。
作为一个改革者、政治家,商鞅对秦国的强大,可谓功不可没。商鞅先后于孝公6年(公元前356年)和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在秦国主持进行了两次大的变法改革。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与其他各国变法相比,商鞅在秦国实施的变法最为全面、最为彻底也最为成功。商鞅变法的效果也极其明显,《战国策》称赞商鞅变法的效果:“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诸侯畏惧”。用今天的话来说,商鞅变法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了综合国力。商鞅变法使一个落后的弱小的秦国,变为一个强国。为秦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基础。
商鞅最令人不齿的行为应当是诈败魏国。虽说战场上为得胜利不择手段是常事,但商鞅以饮酒求和为名引得魏将公子昂前来并于席间袭杀之,实无最基本的道德。可以说是道德沦丧。我们说盘外招不是不可以用,但不能这样用,无论是用间还是使诈,都不失人之信度,因为战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交锋,但以自己的信用作手段无论如何都不能信服的。当然如果这些种种最后都没能成为商鞅后来被车裂致死的因素的话,我们都不能说他什么,但很不巧的恰恰是这些最终要了商鞅的命。
再说他的严刑峻法,对于公子虔,本来如果只是简单的处理,或许公子虔还能是商鞅以后的得力帮手,但是却还是被割去了鼻子,之后躲在深宫之中,怀着对商鞅的愤恨。直到孝公死后,于是联合旧势力一起扳倒了商鞅。史书上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这一点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秦孝公是商鞅的靠山,尽管商鞅很多事情也触犯了孝公,但是孝公能包容;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孝公能压制。但是,孝公一死,商鞅也到头了。并且商鞅贪婪无度,在成秦相后,商鞅有些飘飘然,大谈自己对秦国的`贡献。四处招摇,一度有不备齐应有的排场不出行的情况出现。由此引发了隐者赵良对其的晓之厉害。然,处于权力顶峰的商鞅非但不认可赵良的规劝,反而变本加厉起来,拿自己和辅助秦穆公称霸诸侯的五羖大夫并论,并得出己成就已经超越了彼五羖大夫。
赵良不堪商鞅的自我吹嘘,以实例说明,商鞅之贡献比之五羖大夫来实不值得一提。且进一步指出商鞅变法急功近利,与百姓无恩,与卿相无德,如再贪恋名位荣华,必将身败名裂。由此认定商鞅只有及时抽身秦国,才能保得后世太平,但商鞅终不信赵良之言。及孝公败,果如赵良言,太子登位后,商鞅立马就被受过他刑罚的太子傅太子师报复。秦惠王以谋逆罪捉拿之,商鞅出奔,夜欲就民舍,被民舍以不验证正身不能留宿为由拒绝(被自己定下的制度所制,可悲可叹。作茧自缚用在商鞅身上实不过分),后又逃之魏地,因痛恨其昔年诈败公子昂而不肯入之,最终走返秦地被捉后遭车裂。
商鞅的死是必然的,之所以是必然,其原因更多的是在其严苛,杀敌一万而自损八千。一般都要在“太史公曰”中总结人物成败原因的史学大师司马迁,在《史记商君传》中却没有对商鞅死因进行认真梳理总结,只对商鞅做出六个字的负面评价:“天资刻薄少恩”。
商鞅为什么被五马分尸 商鞅为何被五马分尸
商鞅之所以会被五马分尸,是因为商鞅的变法损害了秦国贵族的利益,遭到了贵族势力的报复。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赢驷继位。他的老师公子虔因曾遭受商鞅的刑法,便开始罗列商鞅罪责。并对赢驷说商鞅想要谋反,于是赢驷就派兵去捉拿商鞅。商鞅连夜出逃一至边关,因没有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让他留宿。商鞅被逼迫逃回魏国,魏人亦不愿收留他。无奈之下他又回到秦国自己的封地,发动兵变。秦惠文君派兵攻打,商鞅战败而亡。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五马分尸”的极刑,并灭其全族。商鞅为秦国尽心尽力,最终却落得个车裂的下场,其结局让人可叹可悲!
五马分尸究竟多可怕?为何让人闻之丧胆?
五马分尸究竟多可怕?为何让人闻之丧胆?因为五马分尸是将人绑在五匹马上,之后促使马往前方奔跑,这时受刑者就会被撕裂而死。五马分尸通常被叫作车裂,是满清十大酷刑之一。通常只有那些地位特别十恶不赦的人,才有资格获得车裂之刑,普通囚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据说犯人遭受车裂时,人已经感觉不到痛苦了,也为受刑者痛得直接休克了。车裂就是用五辆车分别绑住受刑者的头和四肢。而且,要确保绳子比人体坚韧,以防止绳子在拉扯的过程中绷断。随后制造声响,刺激马向不同的方向奔跑,马在不断的奔跑过程中,人的身体会向不同方向拉着。经过长时间的拉着,人的身体被活生生的撕裂为五块,这样的刑法就叫做车裂。甚至些更为残忍的行行者,执行此刑罚时不使用马车,而是直接使用五匹上等的快马来行刑。这样就足以见得此刑法有多残忍,不愧为满清十大酷刑之一。车裂之刑并不是宜将犯人致死为主要目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让犯人承受强劲的折磨,让受刑者好好感受形形的过程。甚至些更为残忍的行行者,执行此刑罚时不使用马车,而是直接使用五匹上等的快马来行刑。这样就足以见得此刑法有多残忍,不愧为满清十大酷刑之一。车裂之刑并不是宜将犯人致死为主要目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让犯人承受强劲的折磨,让受刑者好好感受形形的过程。比起凌迟,骑木驴等酷刑车裂的场面要大得多,目光所及之处皆为红色,给群臣百姓带去世界上的冲击。从而起到威慑群臣百姓的作用,是群臣百姓打消心中反叛的念头。也正因为如此,在古代,只要一提到车裂之刑,就会让人闻之丧胆,背后发凉,足以见得车裂之刑有多可怕?车裂的制定者商鞅就死于车裂之刑。商鞅作为商商鞅变法的主要人物,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大刀阔斧的变法。并很快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让秦国国力站立大大加强。可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变法影响到一些人的利益,尤其是朝廷中一些有威望的皇亲国戚的地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商鞅在变法时与会文王及其党语产生了矛盾。惠文王的师傅公子前遭受了商样的惩罚,所以惠文王一直十分怨恨商鞅。不仅仅是遭受惩罚的惠文王继恨商商鞅,还有许多秦国旧贵族都因变法造成利益损失而痛恨商鞅。所以,会文王等人一直寻找机会,除此,商鞅想要保障自己的地位,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过商鞅有秦孝公的庇护,所以惠文王等人并不能把他怎么样,只等默默的等待时机。除此商鞅。可等到秦孝公去世。惠文王继位之后,许多贵族为了发泄怒火,捍卫利益,都向惠文王诬告商鞅谋反,惠文王便以谋反的罪名下令追捕商鞅。而没有靠山的商鞅自然无力抵抗,只好乖乖就擒,最后商鞅就被惠文王等人用车列处死。除了商鞅之外,千古第一猛降临存效也曾遭受车裂之刑。可李存孝是个例外,当吴匹马全力奔跑的时候,非但没能给李存孝造成伤害,吴匹马还被李存孝靠自身的力量拉了回来。这在历史上恐怕很难找出第二个人就这样反复了数十次之后,情形者无可奈何,只好换另一种刑法将其处死。
商鞅五马分尸的故事
秦国第一功臣给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却被秦王五马分尸!死得那么惨!他对秦国的巨大贡献,为什么会让他落得如此下场。
公元前339年,即秦惠文王元年,主导秦国改革变法的商鞅因谋反罪被政府军击杀,尸体被车裂。作为一个改革者、政治家,商鞅对秦国的强大,可谓功不可没。商鞅先后于孝公6年(公元前356年)和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在秦国主持进行了两次大的变法改革。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与其他各国变法相比,商鞅在秦国实施的变法最为全面、最为彻底也最为成功。
作为一个改革者、政治家,商鞅对秦国的强大,可谓功不可没。商鞅先后于孝公6年(公元前356年)和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在秦国主持进行了两次大的变法改革。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与其他各国变法相比,商鞅在秦国实施的变法最为全面、最为彻底也最为成功。商鞅变法的效果也极其明显,《战国策》称赞商鞅变法的`效果:“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诸侯畏惧”。用今天的话来说,商鞅变法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了综合国力。商鞅变法使一个落后的弱小的秦国,变为一个强国。为秦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基础。
商鞅最令人不齿的行为应当是诈败魏国。虽说战场上为得胜利不择手段是常事,但商鞅以饮酒求和为名引得魏将公子昂前来并于席间袭杀之,实无最基本的道德。可以说是道德沦丧。我们说盘外招不是不可以用,但不能这样用,无论是用间还是使诈,都不失人之信度,因为战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交锋,但以自己的信用作手段无论如何都不能信服的。当然如果这些种种最后都没能成为商鞅后来被车裂致死的因素的话,我们都不能说他什么,但很不巧的恰恰是这些最终要了商鞅的命。
再说他的严刑峻法,对于公子虔,本来如果只是简单的处理,或许公子虔还能是商鞅以后的得力帮手,但是却还是被割去了鼻子,之后躲在深宫之中,怀着对商鞅的愤恨。直到孝公死后,于是联合旧势力一起扳倒了商鞅。史书上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这一点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秦孝公是商鞅的靠山,尽管商鞅很多事情也触犯了孝公,但是孝公能包容;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孝公能压制。但是,孝公一死,商鞅也到头了。并且商鞅贪婪无度,在成秦相后,商鞅有些飘飘然,大谈自己对秦国的贡献。四处招摇,一度有不备齐应有的排场不出行的情况出现。由此引发了隐者赵良对其的晓之厉害。然,处于权力顶峰的商鞅非但不认可赵良的规劝,反而变本加厉起来,拿自己和辅助秦穆公称霸诸侯的五羖大夫并论,并得出己成就已经超越了彼五羖大夫。
赵良不堪商鞅的自我吹嘘,以实例说明,商鞅之贡献比之五羖大夫来实不值得一提。且进一步指出商鞅变法急功近利,与百姓无恩,与卿相无德,如再贪恋名位荣华,必将身败名裂。由此认定商鞅只有及时抽身秦国,才能保得后世太平,但商鞅终不信赵良之言。及孝公败,果如赵良言,太子登位后,商鞅立马就被受过他刑罚的太子傅太子师报复。秦惠王以谋逆罪捉拿之,商鞅出奔,夜欲就民舍,被民舍以不验证正身不能留宿为由拒绝(被自己定下的制度所制,可悲可叹。作茧自缚用在商鞅身上实不过分),后又逃之魏地,因痛恨其昔年诈败公子昂而不肯入之,最终走返秦地被捉后遭车裂。
商鞅的死是必然的,之所以是必然,其原因更多的是在其严苛,杀敌一万而自损八千。一般都要在“太史公曰”中总结人物成败原因的史学大师司马迁,在《史记商君传》中却没有对商鞅死因进行认真梳理总结,只对商鞅做出六个字的负面评价:“天资刻薄少恩”。
商鞅变法是得到秦王的支持的,最后为何会被五马分尸?
秦朝强劲是事实,但却不一定要感激商鞅,在政冶造就上而言,商鞅是非凡的,可针对下层老百姓而言,商鞅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罪人。商鞅变法维新,即便是不熟识历史的人,都一定明白这一变法维新,因为这个变法维新,是战国时期秦朝的大转折,秦朝开始啦由上而下的整顿,国与家容颜称得上一日三秋,都是古时候变法维新的一个榜样。因此商鞅变法维新,使之与那时的皇室变成了仇人,在孝公去世后,新君刚上台,皇室便趁势将商鞅置之死地,因为平稳局势,秦惠王迫不得已杀商鞅,也仅有杀了商鞅平复公愤,才可以让旧法再次执行。其使自古以来推行变法维新的比比皆是,都没有几回变法维新不是侵害一些顶层皇室权益的,何况变法维新有利于老百姓,能获得老百姓的支撑。像以前的李悝变法,管仲改革也没有这般之结果,为何商鞅却结局这么凄惨呢?史籍对商鞅之死有四个冷酷的字记述——“秦人不怜”。其主要原因或是出在商鞅本身个性上。商鞅这个人是卫国君主的后代,归属于衰落的皇室。早些年,商鞅曾在三国魏国国相公叔痤处出任中庶子,当公叔痤重病时曾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有才能,未来必然是我国栋梁之材。魏惠王听了公叔痤得话不以为意,压根不认可商鞅的工作能力。见到君主这般心态,公叔痤又给魏惠王讲了一句话;若无需,请杀之,防止其未来为祸三国魏国。商鞅其实就是卫国人,他在大家族在卫国还是挺有整体实力,至少算不上贫困。早些年的自学情况下备受李悝、洛川等思想家的思维陶冶,我们知道李悝是三国魏国知名的思想家、改革家,三国魏国由于使用了他们的现行政策而国富民强,洛川前后左右服侍三个我国,一到一个都战况累累的。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他为何会被五马分尸?
一、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这场改革运动能够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较为符合当时的秦国国情。正所谓:历史大势,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当时的秦国还比较弱小,领土狭小,经济落后,国库空虚,百姓生活贫穷,急需要进行一场变法改革,以此来推动秦国的发展。而商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变法改革的,他顺应了秦国的历史发展和现实需求,最终推动了秦国一步步强大起来。二、秦孝公的支持和赏识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如若国君不支持,变法根本无法开展。秦孝公登上王位后,求贤若渴,广招人才,商鞅在进入秦国以后很快就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秦孝公大力支持商鞅变法,给予了商鞅很高的权力和地位。三、商鞅个人才能突出商鞅本人的才能是变法改革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他在变法改革中推行奖励军工制度,而且推崇重农抑商,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还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役来源,为秦国实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商鞅被五马分尸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得罪了秦国旧贵族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都得到很大提升,商鞅可以说是秦国的功臣了,但他这位功臣,最后结局并不好。商鞅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他提出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和权力,并促进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虽然这一举措从整体来看是有利于秦国发展的,但是却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因为这侵犯了贵族的利益,最终在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以后,商鞅被秦惠文王下令追捕,最终车裂而死。秦孝公在位时是非常支持商鞅的,但是在秦孝公去世以后,商鞅失去了自己的支持者和依靠者,很多旧贵族开始疯狂报复商鞅,而且新继位的秦惠文王也忌惮商鞅在秦国的威望和势力,所以最终商鞅并没有得到一个好下场。
商鞅五马分尸(商鞅变法让秦国崛起)
秦国地处西陲,虽然在春秋时期,几度想进入中原地区,但全部以失败告终,国力严重受损。直到秦孝公时期,任用商鞅为相,在秦国进行变法,才使得秦国崛起!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也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商鞅可以说是秦国的大功臣,然而秦王却用五马分尸的酷刑将其处死,还将其灭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商鞅“名鞅,姓公孙氏”,他是卫国的公室,也算出身周朝的宗室,与周天子是一个祖宗。商鞅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刑名之学,后来他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担任中庶子。虽然公叔痤极力向魏惠王推荐商鞅,可是魏惠王根本没当回事。就在这个时候,商鞅得到消息,听说秦孝公正在招贤纳士,于是他就来到了秦国。 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在秦国进行了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有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六年后,商鞅又主持了第二次变法,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制,编订户籍、赋税制度。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日渐强大,“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 商鞅不但是一位改革家,也是一位军事家,在变法取得成功的同时,他还多次领兵对魏国作战,用计策抓住了魏军主将,然后大破魏军。魏惠王非常害怕,赶紧派出使者,“割河西之地献於秦以和”。班师回朝后,秦孝公将於、商等十五座城邑封给商鞅,“号为商君”,与此同时他还担任着秦国的国相。 就在商鞅如日中天之时,有一个名叫赵良的人前来拜见,他一见面就劝说商鞅隐退。可是商鞅最终没有采纳赵良的建议,最终导致了悲惨的结局。原来商鞅是个只谋事而不谋身的人,当时秦国保守派势力非常强大,他们都是秦国老臣以及公室成员,而变法严重损害了这些人的政治、经济权益。 在变法前夕,商鞅就与保守派代表人物甘龙、杜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变法的过程中,商鞅以雷霆手段对待那些保守派,结果连太子也卷入其中。商鞅虽然没有惩罚太子,但却将太子的两个老师给予了严厉的惩罚,“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中国有句俗话,“打狗还得看主人”,受罚的虽然是公子虔、公孙贾,但受辱的却是太子。 公子虔除了是太子的老师外,还有另一层身份,他出身秦国的公族,与秦孝公是一家人。堂堂秦国贵族居然被削去鼻子,公子虔对商鞅绝对是恨之入骨!在商鞅的打压之下,公子虔杜门不出长达八年的时间,另一位反对变法的大臣祝懽遭到杀害。可是说,商鞅在变法的过程中,得罪了除秦孝公以外的所有人。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死,太子秦惠文王继位,公子虔终于迎来了复仇的机会,他们诬陷商鞅造反,并派人抓捕。商鞅逃到了魏国,但被魏国拒之门外,无奈之下他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但根本挡不住秦国的大军。秦惠文王将商鞅车裂,同时将其家族成员全部处死。秦昭襄王时,丞相蔡泽高度评价了商鞅变法,“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成秦国之业”。 参考资料: 1.《史记》;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