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时间:2024-05-02 12:36:59编辑:揭秘君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

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 …… …… …… …… …… ……【出处】:先秦·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十二章》…… …… …… …… …… …… ……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 …… …… …… …… ……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 …… …… …… …… ……【注释】: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惑: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从心所欲:顺从意愿。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ài):疑惑。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者:代词,“……的人”。好: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善,好。者,……的人川上:河边。川,河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三军:指军队。夺: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仁:仁德。…… …… …… …… …… …… …… ……【赏析】:《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第二章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第六章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第七章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第八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第十二章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即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也是求仁的途径。…… …… …… …… …… …… …… ……【文言知识】:一、通假字说:同“悦”,愉快。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三、一词多义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替)②可以为师矣(成为,做)而:学而时习之(表顺承,然后,就)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表修饰)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但是、却)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然后、就)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并且、和)知:①人不知而不愠(了解)②知之者不如好知者(懂得)③温故而知新(得到)乐:①不亦乐乎(愉快,快乐)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称代词,他的)人不堪其忧(指示代词,这、那)回也不改其乐(人称代词,他的)乐亦在其中矣(指示代词,这)仁在其中矣(指示代词,这)四、特殊句式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句,人不知吾而吾不愠)可以为师矣。(省略句,可以之为师矣)贤哉,回也!(省略句,主谓倒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判断句)…… …… …… …… …… …… …… ……【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是,经常去回忆、复习旧的知识,是能够从中获取新的知识的,这样的人就能够成为老师了,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论语》一书当中的“为政”篇,温故知新这个成语也就是由此而来。在“为政”篇当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孔子关于从政原则、学习和修养等方面的问题。在政治上,孔子强调要为政以德,在学习上,孔子强调要学会思考和温故。在这一部分内容当中,孔子还对于孝、悌等道德范畴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为政”篇当中还有着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语句,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不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等。“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该句出自《论语十则》,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其中一共有20卷。   《论语十则》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像他一样好;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奋斗直到死才停止,不也遥远吗?”   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论语十则》注释   1、温:温习。   2、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   3、而:连词,表顺承。   4、知新:有得到新的体会和通悟新的内容两重意思。知,领悟。   5、可以为:可以、能成为。   6、以为:以(之)为,凭借(这一点)作为。之,代指温故而知新,译为“这一点”。   7、师:教师,老师。   8、矣:句末语助词“了”。   《论语十则》赏析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论语十则》写作背景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语录体。   本文所选十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论语十则》作者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子曰是什么意思

“子曰”的意思是孔子说。“子曰”最早也是最出名的子曰见《论语》里面,文章中的子指孔子,曰就是“说”的意思。“子”是对男子的尊称,也是对老师的尊称。
“子”是人称代词,是我国古代对人的一种尊称,在先秦时诸子百家之称。敬称:“子”简单的翻译为白话文就是“先生”的意思。其实“子曰”在古代是各家学生对老师的尊称,后来特指孔子。


子曰的意思

子曰的意思是孔子说。子曰,孔子之言,皆以“子曰”标明都是指孔子。《论语》中的“子曰”,除了个别章节有“孔子曰”出现。子,是对男子的尊称,也是对老师的尊称。如子程子,是说程子是我的老师之意。春秋之时,百家争鸣,诸子层出不穷,数量众多。为区别儒家经书所出现的“子曰”,诸子之书,无论自著,还是弟子记述,都是“某子曰”。如 “庄子曰”,“韩子曰”,“墨子曰”,“孙子曰”等等。诸子百家,成为中国历史上思想奔腾的年代,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何处可以祭奠孔子:纪念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是孔庙即孔子庙。在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分布着2000多座孔庙,其中中国国内1600多座,而国内保存较好的孔庙只有300余座,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1座。自汉代以后,各地祭孔活动延续不断,在各地逐渐建成孔庙。其中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的孔庙为本庙,另外在福州、北京、衢州、德阳等地都有孔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儒学家,他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天下无道,那时的社会整体是一个礼坏乐崩、臣杀君,子杀父,“邪说暴行”不断发生的大乱局面,恢复和巩固周礼是孔子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是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说明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现而来的道理。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论语》一书当中的“为政”篇,温故知新这个成语也就是由此而来。“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来源:传播力研究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

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出自:孔子《论语》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释义: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扩展资料:‍“温故而知新”有四解。1、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2、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3、温故,知新。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4、是指通过回味历史,而可以预见,以及解决未来的问题。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师应该具有的能力。

论语解读‖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本章继续学习论语的“ 为政篇 ”。


在上章学习了“ 临之以庄,则敬 ” ,讲了季康子问孔子,如何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恭敬忠诚,而且又能相互鼓励。

孔子告诉他,想要别人对自己尊重,首先要懂得以身作则,自身修养要到位,无论是君臣还是普通人。

对待善良有品德的人,要多举荐,把他们放在修养低的人之前,那么底下的人自然会忠诚并效仿。

本章再看看孔子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诗》三百:诗,指《诗经》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在内容上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


孔子说: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话,就是‘思想纯正’。


据记载,《诗经》是孔子深入研究的一部作品,其中无论是抒写忠孝之人的远大志向,还是抒写忧男怨女的相思情怀,都是至情流溢,直写衷曲,决没有虚托伪饰,扭捏作态。

孔子用 “思无邪 ”来概括它,并且发出由衷的感叹:这些诗都是发自真情而创作的呀,思想典雅且端正。

所以选书也是很重要的,书读对了,我们的内心才会没有杂质,才能去除邪恶的欲望,这样我们的思想也就归于纯正了。

这点我很有体会,一开始阅读书籍不懂买书,买了很多看似是很火的书,但其实都是一下没营养的大道理,所谓正确的“废话”,说了跟没说一样。

所以我们读书,要先有一个科目的定位,然后要买一些有名的经典书籍,不要买网络书籍。

选好书,读正确的书,也是是一种捷径,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不浪费宝贵的时间。

但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

这段就很好理解。

意思是说,只读书而不去深入地思考问题,就会茫然而没有收获;但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第一点是很多人常见的状态,不学习的呢,很习惯性的去道听途,完全不思考,听完就觉得特别对,变成固执的人;而学习的人,喜欢好处参加培训什么的,也从来不思考,觉得高大上的就说得很对,变成传播歪理的人。

第二点也是,光空想不愿意去学习,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样的人不是懒就是傲慢。

所以,只有将学与思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有思想的人。

只会照搬别人的经验而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是毫无意义的,多的只是死板的知识,无法体会其中的道理。

而只是一味地苦思冥想而不去学习别人的思想成果,就会重蹈覆辙,浪费自己的宝贵年华。只有在书中我们才能看到古人的智慧和更广阔的天地。


读书是一种输入方式,一种自修的最好途径。那如何做输出呢?如何传播呢?




“温故” 是学习的方法,要求我们在学习了新知识后要不断地复习巩固; “知新” 是学习的目的,这要求我们要善于在旧知识里举一反三从中发现新思想。


简单来说,学过的知识,如果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这和第一篇学习的道理是一样,“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当读完了一本书籍,再过一段时间后回来阅读,又会有新的感悟,而这种感觉就是相当愉快的事情。

而这里说,当了反复去温习一个知识又从中获得了新的感悟,那就可以去传播了。

就比如我现在,已经把论语读了十几遍,又看了五六个版本,当真正有把握了,那么我就可以开始传播了。

其实孔子也是特别希望他的学生可以都成为老师,出去自己传播他的学识,推行礼仪制度。


上一篇:fx37

下一篇:平方米与公顷的进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