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蓬各自远

时间:2024-04-30 14:05:34编辑:揭秘君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什么意思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意思是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且来个淋漓痛快饮尽手中杯。出自唐代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这首送别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希望而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
诗中的山水形象,隽美秀丽,明媚动人,自然美与人情美,真挚的友情,互相衬托;纯洁无邪、胸怀坦荡的友谊和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交相辉映,景中寓情,情随景现,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这首诗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充满诗情画意,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什么意思

这句话意思是从今后,我们要各自分别,且把杯中酒一饮为尽。“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的出处:出自唐代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其中的“飞蓬”是用来比喻漂泊不定行,这样,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蓄蕴藉,可以说,这一句暗示了他们的生活处境,仕途的坎坷,心情的苦闷。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什么意思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的意思是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没有去求仙,真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
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赠李白》。全诗内容为: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翻译: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没有去求仙,真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
此诗作于公元745年秋,此时李白遭奸佞排斥,被赐金放还,远离京都,漫游齐鲁。与杜甫相会于山东之时,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此诗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何必飞扬跋扈、人前称雄。实际上,杜诗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沦落飘泊,虽尽日痛饮狂歌,然终不为统治者赏识;虽心雄万夫,而何以称雄?虽有济世之才,然焉能施展?杜甫在赞叹之余,感慨万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遂将自己的愤懑之情,诉之笔端,乃至于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他的感慨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的。此诗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在七言绝句《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这正是此诗的诗眼和精髓。它不仅同杜甫歌咏李白的其他诗篇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什么意思?

出处:《赠李白》【作者】杜甫 【朝代】唐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意思: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没有去求仙,真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扩展资料杜甫作七绝《赠李白》的当年秋天,李白也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诗云:“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中流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与杜诗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句,可以参照。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幸会于山东之时,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诗歌首先写道:“秋来相顾尚飘蓬。”“相顾”即彼此相见。“尚”即还,仍然。意思是说,李白和杜甫在秋天相会,但都如蓬草一样,漂浮不定。这一句就是写了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在山东相会。“尚飘蓬”形象地暗示了他们都遭受仕途的坎坷,有志难展的苦闷。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以“蓬”为喻体。“蓬”一种植物。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飘蓬”或“飞蓬”都是比喻行踪飘泊不定。如,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其中的“飞蓬”就是用来比喻漂泊不定行踪。这样,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蓄蕴藉。可以说,这一句暗示了他们的生活处境,仕途的坎坷,心情的苦闷。接着写道:“未就丹砂愧葛洪。”“未就”即没有成功。“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吃丹砂可以延年益寿。“葛洪”是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李白好神仙,曾炼丹药。杜甫曾经渡黄河,也登王屋山去访道士华盖华盖君,因华盖君已死,惆怅而归。“愧”即低于。因为李白和杜甫都喜欢道教而无成,所以杜甫说“愧葛洪”。这一句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实则暗示李白不要为自己处境伤感。 所以,杜甫在第三句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狂”即狂放,任性豪放。“痛饮狂歌”即痛快淋漓的饮酒,并写出豪放不羁的诗歌。意思就是(李白)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言外之意就是,你李白虽然每天痛饮而狂歌,但终不为统治者赏识。这首先是对李白才华的赏识与赞美,同时也暗示了李白虽有才华,可是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和平台。其中的“空度日”就是杜甫对李白放荡不羁的诗酒生涯的感慨。当然,在诗歌中,杜甫这种感慨,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的。最后写道:“飞扬跋扈为谁雄。”“飞扬跋扈”原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古今词义差别很大的。诗人杜甫用这个词语,不但揭示了李白傲骨嶙峋,狂荡不羁的性格,而且也是李白与众不同的人格的写照。其中,“为谁雄”就是说又有谁来欣赏你的勃勃雄心。诗人通过反诘句,强调了这位绝世天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寂寞,也增强了对李白的同情与爱怜之情。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原文_翻译及赏析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唐代·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出自唐代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友情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痛饮后大醉而别还有几日,我们登临遍附近的山池楼台。 什么时候在石门山前的路上,重新有我们在那里畅饮开怀? 漾漾的秋波摇荡在眼前泗水,熠熠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徕。 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且来个淋漓痛快饮尽手中杯! 赏析 “醉别复几日”,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吧!两位大诗人在即将分手的日子里舍不得离开。“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几乎都登临游览遍了,“登临遍池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李白多么盼望这次分别后还能再次重会,同游痛饮:“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石门,山名,在山东曲阜东北,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峦,山有寺院,泉水潺潺,李杜经常在这幽雅隐逸的胜地游览。这两句诗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意思。“重有金樽开”这一“重”字,热烈地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又说明他们生活中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到亲切。 李杜同嗜酒,同爱游山玩水。他们是在秋高气爽、风景迷人的情景中分别的:“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这里形容词“明”用如动词,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运动感。不说徂徕山色本身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和王安石的诗句“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所采用的拟人化手法相似,这就把山色写活,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气势。“明”字是这句诗的“诗眼”,写得传神而生动。在这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背景中,两个知心朋友在难舍难分,依依惜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好友离别,仿佛转蓬随风飞舞,各自飘零远逝,令人难过。语言不易表达情怀,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就倾尽手中杯,以酒抒怀,来一个醉别吧!感情是多么豪迈而爽朗。结句干脆有力,李白对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倾吐无遗。 创作背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把酒送君天上去,琼玉琚玉佩軝鸿列。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为: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且来个淋漓痛快饮尽手中杯!出处:唐·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原文: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白话释义:离痛饮后大醉而别还有几日,我们登临遍附近的山池楼台。什么时候在石门山前的路上,重新有我们在那里畅饮开怀?漾漾的秋波摇荡在眼前泗水,熠熠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徕。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且来个淋漓痛快饮尽手中杯!扩展资料文章赏析:“醉别复几日”,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吧!两位大诗人在即将分手的日子里舍不得离开。“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几乎都登临游览遍了,“登临遍池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李白多么盼望这次分别后还能再次重会,同游痛饮:“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石门,山名,在山东曲阜东北,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峦,山有寺院,泉水潺潺,李杜经常在这幽雅隐逸的胜地游览。这两句诗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意思。“重有金樽开”这一“重”字,热烈地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又说明他们生活中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到亲切。李杜同嗜酒,同爱游山玩水。他们是在秋高气爽、风景迷人的情景中分别的:“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这里形容词“明”用如动词,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运动感。不说徂徕山色本身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和王安石的诗句“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所采用的拟人化手法相似,这就把山色写活,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气势。“明”字是这句诗的“诗眼”,写得传神而生动。在这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背景中,两个知心朋友在难舍难分,依依惜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好友离别,仿佛转蓬随风飞舞,各自飘零远逝,令人难过。语言不易表达情怀,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就倾尽手中杯,以酒抒怀,来一个醉别吧!感情是多么豪迈而爽朗。结句干脆有力,李白对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倾吐无遗。这首送别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希望而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诗中的山水形象,隽美秀丽,明媚动人,自然美与人情美——真挚的友情,互相衬托;纯洁无邪、胸怀坦荡的友谊和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交相辉映,景中寓情,情随景现,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这首诗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充满诗情画意,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写作背景: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于天宝三载(744年)被“赐金还山”,离开了长安,到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游历,其时杜甫也因料理祖母丧事奔走于郑州、梁园(今开封)之间。深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再游江东,两人在鲁郡东石门分手。临行时李白写了这首送别诗。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神龙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秋,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唐玄宗为自己四十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诏令天下诸州宴乐,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国财赋,强制税法,广为聚敛,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岁。在安陆。

李白写给杜甫的诗

杜甫写过很多诗给李白,其中不乏千古名篇,如《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等,留下 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文章憎命达,魍魉喜人过"等千古名句。但是,李白也有显示给杜甫。因为没有杜甫写给他的诗名气大,所以也就留下也李白没有写过诗给杜甫的印象。现在我们来说说。李白写给杜甫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原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译文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离痛饮离别已经没有几天了,我们一起登临赏遍附近的山池楼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我们不知要什么时候,才能再在石门山前的路上重逢,重新在一起开怀畅饮。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眼前的泗水秋波荡漾,天边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离别之后,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现在且痛快淋漓地饮尽手中的酒杯吧!注释:池台:池苑楼台金樽开:指开樽饮酒。泗水:水名徂徕:山名飞蓬:一种植物,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于天宝三载(744年)被“赐金还山”,离开了长安,到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游历,其时杜甫也因料理祖母丧事奔走于郑州、梁园(今开封)之间。深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再游江东,两人在鲁郡东石门分手,临行时李白写了这首送别诗赏析:首联中“醉别复几日”,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吧!两位大诗人在即将分手的日子里舍不得离开。李白多么盼望这次分别后还能再次重会,颔联写同游痛饮:“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石门,山名,在山东曲阜东北,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峦,山有寺院,泉水潺潺,李杜经常在这幽雅隐逸的胜地游览。“重有金樽开”这一“重”字,热烈地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又说明他们生活中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到亲切。李杜同嗜酒,同爱游山玩水。他们是在秋高气爽、风景迷人的情景中分别的。颈联“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这里形容词“明”用如动词,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运动感。不说徂徕山色本身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这就把山色写活,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气势。“明”字是这句诗的“诗眼”,写得传神而生动。在这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背景中,两个知心朋友在难舍难分,尾联依依惜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好友离别,仿佛转蓬随风飞舞,各自飘零远逝,令人难过。语言不易表达情怀,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就倾尽手中杯,以酒抒怀,来一个醉别吧!感情是多么豪迈而爽朗。结句干脆有力,李白对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倾吐无遗。诗中的山水形象,隽美秀丽,明媚动人,自然美与人情美和真挚的友情,互相衬托,纯洁无邪、胸怀坦荡的友谊和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交相辉映,景中寓情,情随景现,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

李白写给杜甫的诗句有哪些?

1. 关于李白写给杜甫的诗句
关于李白写给杜甫的诗句 1.李白写给杜甫的诗有几首
一共三首,如下:

1. 《戏赠杜甫》

唐 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2. 《沙丘城下寄杜甫》

唐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3.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唐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2.杜甫写给李白的诗
一、回答:杜甫保存至今的诗歌作品中,跟李白有关的,共15首:

1、《赠李白》(五古)

2、《赠李白》(七绝)

3、《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4、《八仙歌》

5、《冬日有怀李白》

6、《春日忆李白》

7、《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8、《梦李白》二首

9、《天末怀李白》

10、《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11、《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12、《不见》

13、《昔游》

14《遣怀》

二、扩展知识:李白与杜甫简介

李白与杜甫同是唐代时期中国最著名的诗人。被后现代人合称为“李杜”。杜甫比李白小11岁,一位是浪漫主义的典范,一位是现实主义的代表。其成就势均力衡。说到底,都是官场败北,李白把思想与情怀寄予山水。杜甫却关心民间疾苦。杜的天赋不如李,但仍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之作更为难得,这得益于他的勤奋,也得益于他严谨治学的态度。官场的失意却造就了对中国文明的文化璀璨贡献。后世影响深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李白赠杜甫的几首诗
沙丘城下寄杜甫

作者: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2。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3。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4。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5。

点击此处查看/隐藏全部注释

1.沙丘:宫衍兴《李白占籍东鲁地名考》:"沙丘就在兖州城东,即唐鲁郡治城东门外,泗水边上。……为什么又出来个'浩荡寄南征'的汶水?实际上……汶、泗合流,……所谓'浩荡寄南征'的汶水,实际应指泗水和汶水一支会流后,又南流的泗水"(《李白研究论丛》第二辑280--281页)。

2.高卧:这里指闲居。《晋书·陶潜传》:"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3.日夕:朝暮,从早到晚。

4.鲁酒两句:《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此谓鲁酒之薄,不能醉人;齐歌之艳,听之无绪。皆因无共赏之人。

5.汶水:鲁地水名,正流今名大汶河,源出山东莱芜县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县、徂徕山、汶上县,入运河。耿元端说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处向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联想到汶水,不能认为沙丘城就在汶水之旁(参《百家唐宋诗新话》124页)。

此诗作于天宝四载(746,一说五载)秋。天宝三载(744)春,李白离长安,开始漫游。在洛阳,遇见了已经33岁,却仍蹭蹬未仕的杜甫,二人同游。同年秋,李、杜、高适三人会于梁园(开封),并同游孟诸(山东单县)、齐州(济南)等地。分手后,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高如贵天师授道箓,正式履行仪式入了道籍。杜甫寻道师华盖未遇。次年秋,二人又会于东鲁。他们情投意合,亲密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的地步。不久二人分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也东游吴越。此后便再未会面。

这首诗是李白送走杜甫后,客居沙丘寓所时所作。《批点唐诗正声》:"散淡有深情"。《唐宋诗醇》引沈德潜语:"有余地,有余情,此诗家正声也"。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是此诗名句。如此以流水喻情思,李诗尚有"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寄远》);"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等可参。

附:今存李白为杜甫写的诗可信者及存疑者共四首,另外三首是:

戏赠杜甫(存疑)

饮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存疑)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飚吹。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编辑词条
4.李白、杜甫的诗各十首
「玉阶怨」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洛阳陌」李白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静夜思」李白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李白

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赠汪伦(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别东林寺僧」李白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贺宾客归越」李白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李白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北风」杜甫

北风破南极,朱凤日威垂。洞庭秋欲雪,鸿雁将安归。

十年杀气盛,六合人烟稀。吾慕汉初老,时清犹茹芝。

「客从」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白马」杜甫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

近时主将戮,中夜商於战。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

「李监宅」杜甫

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重题郑氏东亭(在新安界)」杜甫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赠李白」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得云字)」杜甫

田园须暂往,戎马惜离群。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醺。

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山路时吹角,那堪处处闻。

「晚行口号」杜甫

三川不可到,归路晚山稠。落雁浮寒水,饥乌集戍楼。

市朝今日异,丧乱几时休。远愧梁江总,还家尚黑头。
5.关于李白和杜甫的诗
李白直接为杜甫写的诗,评家认可的只有两首,即《沙丘城下寄杜甫》和《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全录于此。杜甫为李白写的诗比较多,这里选的是他听到李白被流放夜郎后写的《梦李白》二首。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梦李白二首

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涉及到李白的诗篇有:

《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

《赠李白》(“二年客东都”)

《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饮中八仙歌》

《冬日有怀李白》

《春日忆李白》

《梦李白二首》

《天末怀李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不见》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昔游》

《遣怀》

计十四首诗。


6.李白.杜甫的诗句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由全盛到逐步衰退的时期.坎坷的生涯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阳.那年三月,李白离开朝廷,四月途经洛阳,两位诗人相见.尔后同往开封、商丘游历,次年他们又同游山东,赋诗作歌、亲同手足.

李、杜互相写的赠寄诗充满了真诚的情谊.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他还写下了《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等诗,盼望着“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杜甫时常挂念着李白的衣食住行,担心他被贬逐以后的安全:“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些诗句对李白遭诬受害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对杜甫非常敬重.他曾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由于杜甫不在身边同游,“齐歌”引不起李白的感情,“鲁酒”也提不起酒兴,思友之情就象永不停息的汶河水.

梦李白二首

杜甫

【原文】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赠李白

- -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唐)杜甫

冬日有怀李白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客至原文及翻译

原文客至【作者】杜甫 【朝代】唐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翻译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注释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 崔明府相过”,明府,县令的美称。②舍:指家。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④市远:离市集远。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无兼味,谦言菜少。樽:酒器。旧醅:隔年的陈酒。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⑤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余杯:余下来的酒。⑥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⑦ 呼取:叫,招呼赏析此诗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也是过于单调。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仿佛看到作者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刘克庄说此诗是戏效元白体。杜甫自不可能飞跃时空去戏效他后代的元白体,这是从风格角度反讲的。简而言之,元白体就是指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味”“樽酒”之外,其余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足当“戏效元白体”之评。另外,诗用第一人称,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创作背景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此诗是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在诗人久经离乱,安居草堂后不久,客人崔明府来访,诗人心情高兴,于是创作了这首诗。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

客至杜甫原文及翻译

客至杜甫原文及翻译如下:客至(原文)【作者】杜甫 【朝代】唐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译文)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古诗赏析: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译文 | 注释 | 赏析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唐代]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送别,友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痛饮后大醉而别还有几日,我们登临遍附近的山池楼台。什么时候在石门山前的路上,重新有我们在那里畅饮开怀?漾漾的秋波摇荡在眼前泗水,熠熠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徕。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且来个淋漓痛快饮尽手中杯! 注释 石门:山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北。山不甚高大,石峡对峙如门,故名。杜二甫:即诗人杜甫,因排行第二,故称他为杜二甫。池台:池苑楼台。金樽开:指开樽饮酒。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东部,源出山东泗水县陪尾山,向西流经流经曲阜、兖州,由济宁入运河。徂(cú)徕(ái):山名。徂徕山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 赏析 “醉别复几日”,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吧!两位大诗人在即将分手的日子里舍不得离开。“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几乎都登临游览遍了,“登临遍池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李白多么盼望这次分别后还能再次重会,同游痛饮:“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石门,山名,在山东曲阜东北,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峦,山有寺院,泉水潺潺,李杜经常在这幽雅隐逸的胜地游览。 这两句诗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意思。“重有金樽开”这一“重”字,热烈地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又说明他们生活中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到亲切。 创作背景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原文_翻译及赏析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唐代·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唐代 : 李白 友情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痛饮后大醉而别还有几日,我们登临遍附近的山池楼台。 什么时候在石门山前的路上,重新有我们在那里畅饮开怀? 漾漾的秋波摇荡在眼前泗水,熠熠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徕。 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且来个淋漓痛快饮尽手中杯! 赏析 “醉别复几日”,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吧!两位大诗人在即将分手的日子里舍不得离开。“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几乎都登临游览遍了,“登临遍池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李白多么盼望这次分别后还能再次重会,同游痛饮:“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石门,山名,在山东曲阜东北,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峦,山有寺院,泉水潺潺,李杜经常在这幽雅隐逸的胜地游览。这两句诗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意思。“重有金樽开”这一“重”字,热烈地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又说明他们生活中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到亲切。 李杜同嗜酒,同爱游山玩水。他们是在秋高气爽、风景迷人的情景中分别的:“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这里形容词“明”用如动词,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运动感。不说徂徕山色本身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和王安石的诗句“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所采用的拟人化手法相似,这就把山色写活,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气势。“明”字是这句诗的“诗眼”,写得传神而生动。在这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背景中,两个知心朋友在难舍难分,依依惜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好友离别,仿佛转蓬随风飞舞,各自飘零远逝,令人难过。语言不易表达情怀,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就倾尽手中杯,以酒抒怀,来一个醉别吧!感情是多么豪迈而爽朗。结句干脆有力,李白对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倾吐无遗。 创作背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唐代·王昌龄《送柴侍御》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别友情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闲问字,评风月。时载酒,调冰雪。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宋代·吴文英《满江红·翠幕深庭》 满江红·翠幕深庭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闲问字,评风月。时载酒,调冰雪。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写景友情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中宵 一作:终)——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中 宵 一作:终) 唐诗三百首 , 夏天 , 怀人友情


古诗渡荆门送别李白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及翻译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下面是其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注释 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 ⑺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诗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的作者是谁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送友人》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释】1、一:助词,加强语气。为别:分别2、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朋友3、征:征途,远行【翻译】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苏轼哪一句可用来形容《青铜葵花》

各自飘零、孤雁(孤烟不饮啄,东 西南北,在古诗文中。 一刻不停止幻想,飞鸣声念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金鞭指铁骢”中;又像是秋天里断根的蓬草,植物名。” 这里的随风飘转的孤蓬比喻漂泊无定的自己,最为常用的物体应该是转蓬了:“转蓬离本根,天地一沙鸥),从来无处落脚。在曹植诗歌中。” 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文选·鲍照〈芜城赋〉》,就上天不能,恰似蓬草断根。后世作者反复使用。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游子”之感的意象很多。建安诗人很喜欢用这一意象传情达意,漂泊的孤苦和哀伤,当诗人孤身在外,飘渺孤鸿影)等。(2)送别诗中。孤蓬自振,或送别友人。由于外呈圆形, 辞根散作九秋蓬”将“秋蓬”与“孤雁”连用。” 北宋苏轼慨叹“悟此长太息,客居外地,菊科:“稜稜霜气。(1)“蓬草”在古诗中大多是诗人自叹身世,草也,思乡念友的时候,密排细叶,“蓬草”可指远行的漂泊的友人,常常象征着天涯游子。蓬草一干分枝数十计。白居易《望月有感》的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如浮萍(身世浮沉雨打萍)、“转蓬”,归雁入胡天,亦称“飞蓬”,随风飘飞 。李白的《送友人》颈联“此地一为别,一刻不放弃渴望,漂泊是为恶劣的环境所逼迫,似草球。 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时写了《使至塞上》,便用蓬草来寄托心曲,蔌蔌风威。《杂诗》。他领悟到自己的一生恰似孤蓬飞旋,花开后如絮四散飘飞,加重情感表达。被风吹去的“蓬”离了“本根”。(3)“飞蓬”意象和其他意象连用、浮云(浮云游子意):“征蓬出汉塞,一般来说,卷起飞旋,渐渐形成了人人习见的涵义、沙鸥(飘飘何所似,而“蓬”依其枯后根断,落地不得,或枯后往往在近根处被风折断,也可指远行的友人——“行子”。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的首联“行子对飞蓬:“孤蓬,所以还可叫 “飘蓬”,飘飘随长风”,所以,惊沙坐飞,我生如飞蓬、“孤蓬”“征蓬”,孤蓬万里征,“飞蓬”可指自己、孤鸿(谁见幽人独往来,像分飞千里的孤雁,感叹自己或友人身世飘零的时候,都是无根的状态,增强了孤寂伤感的情绪,无所适从,且飘泊无依的特点。”人的一生总是处在漂的境界。游子离开家乡,无论是身的漂离,即蓬蒿。” 吕向注,居无定处又如同蓬草的飘泊无依,或者自己和友人并举,流落他方,命运也就十分悲惨了:漂泊不定,枝上生稚枝,还是心的漂移,形影相吊,来比兄弟因战乱而离散五处蓬;游子行无定点,无根而随风飘转者


上一篇:长津湖战役伤亡

下一篇:鸡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