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诉的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一审判决或裁定的结果不服,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对于判决应当在当事人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上诉,对于裁定的上诉应当在收到裁定之日起十日内提起。委托代理人经特别授权可以代当事人提起上诉。法律分析刑事案件中,被告人、自诉人和其法定代理人,部分一审判决、裁定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上诉期限为收到判决之日起十日或收到裁定之日起五日内。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同样享有上诉权,上诉期限与民事诉讼相同。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上诉期限,依案件性质及其具体情况,分别是:(1)反革命案件和贪污等其他一般刑事案件,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为五日,从当事人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2)杀人、强奸、抢劫、爆炸和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刑事案件中,如被告人应当判处死刑,不服判决和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均为三日;如上述案件中的被告人不是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或者案情复杂、被告人主要犯罪事实尚不完全清楚,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限仍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仍为五日。(3)共同犯罪案件中的所有被告人并未全部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全案被告人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限统一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统一为五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如逾上诉期限而未提起上诉,而人民检察院也没有提起抗诉时,则第一审判决、裁定即发生法律效力,依法应予以执行。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得再行上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八十五条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对加班时间有哪些限制 劳动法律网
一、加班时间有哪些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1条对加班作了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用人单位一般会在公司制度中规定加班制度,明确公司原则上不支持员工加班,希望员工在法定时间里完成工作。个别员工确实无法在法定时间内完成,又确有加班需要的,必须按有关规章制度经过层层严格审批方能认可,以杜绝混加班等不良现象。
另外用人单位批准给员工加班的时间一般都是严格控制在每月36小时内,一方面这是企业出于对劳动法36小时约束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企业出于对节省加班费用开支的考虑。一旦遇上特殊原因,员工急需要超36刁、时加班,每次加班须经主管经理审批方认为有效。否则,没经审批的加班视为无效,每月加班工时按劳动法规定的36小时计算。
提醒劳动者注意,加班是需要单位安排的或通过单位同意的,自愿加班的情况下往往不能被单位认同为加班,从而单位有权拒绝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劳动者在自愿加班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可能获得加班工资的,这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第一,要看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加班审批制度,若没有,只要员工出示了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标准工作时间的考勤记录,即视为加班,单位就应向员工支付加班费。
第二,如果公司有加班审批制度,员工没有经过相应的审批程序自愿加班,而后仅仅出示考勤记录不足以证明加班的事实,因为出示的证据只能说明工作结束之余,该员工没有离开公司,至于具体时间的具体行为无法得知,此时,法律不支持员工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的诉求。
二、加班时间怎么计算?
用人单位因生产特点不能实现标准工作时间的,经劳动部门批准,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不定时工作制”就是不以标准工时制度确定的工作制度,企业以合理确定劳动者的劳动定额或其他考核标准来确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不定时工作制只有在法定节假日上班才计为加班时间。“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规定的条件是“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综合计算超过标准部份,计为加班时间。
怎么用简单的文字表达对加班的不满
有人说最不靠谱的就是《劳动法》了,对于有些
企业公司根本没用。这也是“因人而异”的。不能
以偏概全。
4月29日,扬州市邗江法院发布了2019年劳动争
议五起典型案例。其中就有两名员工因为太任
性,拒绝加班,被责令向企业支付赔偿。
王某和李某是扬州某公司的产品检验员。2018年
5月,公司要求两人当天加班完成一批产品检验,
否则公司就将违约,需要将支付高额赔偿。没想
到,两人明知情况紧急,依然撂起了挑子。
扬州市邗江法院高新区人民法庭庭长瞿森斌介
绍,两人劳动合同即将到期,他们为了逼着公司
续签劳动合同,明知道公司的这批货要有他们检
验后方能出厂,在公司要求加班完成出厂检验任
务的情况下,仍然拒绝加班。正是由于两人太过
任性,导致公司违约,不得不向客户支付了12万
元的违约金。
随后,公司将王、李二人诉至法院,要求他们承
担这笔损失。法院审理认为,王、李二人作为检
验人员,明知企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