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耀性消费

时间:2024-04-29 01:40:56编辑:揭秘君

讲讲对炫耀性消费的看法

1、炫耀性消费使人们价值观扭曲。甚至导致个别人的腐化堕落。当人们看重自己的财富地位权贵身份时,就要尽其所能地去炫耀和攀比,把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定位在不断满足日益升级的炫耀需求上。在很多腐败案例中,一些高官为显示自己的地位和权势,大肆进行炫耀性消费,并为满足欲望而放弃原则和法律,进行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直至腐化堕落。2、炫耀性消费会导致资源浪费。有悖于创建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投入大量的资本和消耗大量的资源生产炫耀性商品:为了摆阔一掷千金、大肆挥霍 这种非理性的消费耗浪费了本可以节省的资源和财物。我国资源状况已经制约了经济发展,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基本需要的资源都难以保证,而炫耀性消费对资源特别是稀缺资源的耗费,则直接影响到创建节约型社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炫耀性消费使社会财富的效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体现。导致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下降。炫耀性消费不仅使大量的奢侈品生产耗资巨大.而且这些消费者又以惊人的铺张浪费将奢侈品化为废弃物。享受不了的人有条件挥霍,需要的人又没条件满足。浪费的财富也只是满足了富有者的虚荣心.这无异于实际财富的低增长和社会整体福利的下降。4、炫耀性消费导致社会生产导向不合理。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炫耀性消费使大量资源和财力投入到可供浪费的生产中。而社会为满足人们的真实需求正缺乏资源和财力的投入,大量的扶贫工程急需财力支持。所以炫耀性消费与我们的富民政策也是相悖的。5、炫耀性消费对生产有很强的拉动作用。炫耀性消费又可称为“显眼的消费”、“ 装门面的消费”、“摆阔气的消费”,富裕者总是要通过购买一些昂贵的奢侈品或大讲排场疯狂消费来显示自己的地位,要满足这些富有者的消费欲望,就需要生产昂贵的奢侈品,就要创造可共他们疯狂消费的条件和环境。主要人群炫耀要以经济实力为后盾,打肿脸充胖子是炫耀不起来的。当一个挎着路易·威登皮包的女士去熟练地挤公交汽车时,谁会相信她的包是真货呢?被人看作假名牌,不是炫耀而是丢人了。戴一只几百元的手表和戴一只价值百万元的江诗丹顿手表,其看时间的功能是相同的。但戴一只用18K金做壳,满是钻石的名牌江诗丹顿表能显示出主人与众不同的身份。经济学家把消费这种价格极。其昂贵的名牌商品称为炫耀性消费。其含义在于这种消费行为的目的不在于其实用价值,而在于炫耀自己的身份--通常也称为"显摆"。对中国人来说,拥有奢侈品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在中国内地,奢侈品价格不菲,动辄数千元的丝巾、上万元的裙子,毕竟不太接地气。

如何避免炫耀性消费

炫耀,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熟人圈炫耀,二是同量级炫耀,三是权力炫耀。先说熟人圈炫耀。这方面最典型的,当然是楚霸王项羽了,他有句名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话的背景是:鸿门宴上,刘邦逃过一劫,赶紧率部跑路,把关中给让了出来。项羽引兵进了咸阳,大肆屠戮,放了把大火,掳掠了秦朝的财宝美女,往东走了。有人赶紧劝他:“别走啊,关中是个好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业。”但项羽想的不是成就霸业,或者他以为已经大功告成了,赶紧要回老家炫耀一把,“富贵了,不回老家,跟穿着一身漂亮衣服却在晚上走有啥区别?”必须要显摆,必须要让老家那些人看到,必须要让他们羡慕嫉妒恨!假如定都关中,项羽不是照样可以在关中人面前显摆吗?不行,因为关中人以前不认识项羽,必须在熟人面前才有感觉。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一个人,多多少少都得在乎他人的感受。“他人”,不是陌生人,而是熟人。项羽的社会关系,是在老家建立的。有人曾轻视他,有人瞧不起他,也有人赏识他,帮助过他。现在,他要衣锦还乡了。他要让曾经赏识他的人欣慰,让曾经鄙视他的人羞愧,让家乡那些没有出过远门、没有经历大事的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只能在熟人间完成。很遗憾啊,如果项羽生在当代,完全可以定都关中,然后在朋友圈里文图视频地发布自己暴虐咸阳的内容,点赞者奉承者绝对成瀑布流了。网络技术的发展,造就了一个虚拟空间,现代人借助虚拟空间,极大拓宽了自己的社会交往。炫耀在现代也可概括为“群圈化传播”,即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炫耀。新冠疫情暴发之后,那些在朋友圈、微博曾经晒过吃油炸蝙蝠的,顿时成了过街老鼠,忙着删删删,出来道歉。项羽是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他放弃了建都关中的最佳选项,喜滋滋回到老家,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历史证明这是项羽的战略失误。史载:项羽还把建议他定都关中的聪明人给扔进锅里煮死了,因为后者见项羽没采纳其意见,说了句牢骚话:“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听了,大怒:怎么能把我这样功勋盖世的霸王,比喻成戴了帽子的猴子?后来,项羽兵败,宁可乌江自刎,也没听乌江亭长的建议,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咂摸项羽热衷炫耀的一生,才能理解他的悲壮结局。再说同层级炫耀——炫耀之发生,除了熟人社会,还多是同一个阶层。比如,在西晋那个三观混乱的时代,有个以“斗富”著称的炫耀狂石崇。石崇斗富,只跟与自己差不多量级的王恺斗,他不敢跟皇帝斗富,也不会找陶渊明这样的斗,更不会在大街上随便拉一个老百姓来斗。鲁迅先生笔下,写过阿Q与王胡比赛捉虱子,阿Q一向瞧不起王胡,不料王胡捉虱子比他稳准狠,更忍受不了王胡身上的虱子居然比他身上的大。他认为这是王胡的一种无耻炫耀,于是大战一场。阿Q不会跟太爷和假洋鬼子比赛捉虱子,他的对手只有王胡、小D一类。不是同一量级,或者同一阶层的炫耀,容易翻车。秦末农民起义,陈胜称王后,昔日发小寻来,陈胜带他游宫殿,自然也有些炫耀的意思。但这发小不识趣,羡慕之余,滔滔不绝讲陈胜往年糗事,陈胜很郁闷:本来是让你开开眼,谁让你瞎扯这些?在身边小人唆使下,他居然把发小杀了,从此失了人心。想想也是,“鸿鹄”与“燕雀”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谁找谁炫耀,都是自讨无趣。最后再讲讲权力炫耀,这是诸般炫耀中最常见、最“情不自禁”,但也最危险、最容易翻车的一种。权力是把“双刃剑”,需要正确使用,需要监督制约。比如这次抗击疫情的“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举全国之力,堪称万众一心的铿锵之曲,却也不时有刺耳的音符跳出——或炫耀“我老公派出所牛”,往家里一箱箱搬水果蔬菜,或炫耀当官老爸本事大,能够在封路之际安排车辆把自己从天门接回荆州……非常时期还如此不经大脑地“炫耀”,“坑爹”“坑夫”没商量,可见权力炫耀的快感之炽烈。不受监督约束的权力,是毒药;炫耀,就是毒药上裹着的一层诱人糖衣。二炫耀的心理,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炫耀的本质就是自卑,因此喜欢过分炫耀的人,通常自卑感强烈。这话很精辟,《红楼梦》男主角贾宝玉就不会去炫耀身边有多少美女,家里有多少珠宝。因为自卑感强烈而热衷过分炫耀的人,都有些啥人?明朝初年的大太监王振,可对号入座。王振原本是蔚州(今河北蔚县)一个落魄乡村教师,被人瞧不起,他也自认为靠走科举这条独木桥出人头地,实在道阻且长,于是毅然自宫,进了皇宫。明初太监有文化的很罕见(源于朱元璋的规定,防止太监干政),王振在读书人中不算什么,但在一群文盲太监中,就堪称大有学问了。加上王振“狡黠”,善于伺察人意,入宫后颇得明宣宗喜爱,被安排服侍皇太子朱祁镇,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后,王振成了他最信任的人,称他为“先生”,悲剧的种子也因此埋下了。导致明朝国运转折的“土木堡之变”,其实完全可以避免。即使在悲剧即将发生时,也有机会可以避免。毁在王振,死要面子,死爱炫耀,结果成了死太监。他怂恿皇帝亲征瓦剌,带着明朝精锐,浩浩荡荡出了京城,到了大同,感觉不妙,准备退兵。生死存亡时刻,王振还一心要炫耀,想从紫荆关(今河北易县西北)退兵,以便途经他的家乡蔚州,让英宗驾幸他的府第,向家乡父老显示自己的威风,一扫当年自卑——“瞧瞧,当今天子都是我学生”。结果走了40里,王振又忽然想起,大队人马经过蔚州,一定会损坏他家乡的田园庄稼,于是又火速传令改道东行,向宣府(今河北宣化)方向行进,结果被瓦剌军队追上。即使如此,还未到不可挽救之时。明英宗有机会退入居庸关(那就意味着平安),但王振考虑到有几辆大车未跟上,那可满载着他一路搜刮和地方孝敬的财宝,于是让大家停下等候,夜宿土木堡,结果陷入重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无疑,太监王振是个很自卑的人,他有着不堪的过去,只能依靠炫耀权势、皇帝和金银财宝这些身外之物来证明自己今天的优越感。追求他人面前的优越感,是炫耀行为的本质。细究之下,炫耀心理有这么一个逻辑:与众不同→高人一等→我比你牛→你服不服。前三者是层层递进的自我心理推论,“你服不服”是终极目标。比如,分析“野味”嗜食者的心理,无外乎“物以稀以贵”,野味很难吃得到,价格昂贵,有时吃起来还有点法律“小风险”。所以,“一般人都吃不到”,咱能吃到,咱就不是“一般人”。这样的场景很多:几个人闲聊,有人不经意间说起自己曾吃过种种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其他没吃过的人,听其描述,垂涎欲滴,满眼羡慕。在朋友圈里晒穿山甲血炒饭、油炸蝙蝠的,也往往能收获一长串艳羡:“我什么时候才能吃到?”吃野味,俨然成了一种炫富、甚至暗示权力的行为。当然,嗜吃野味者,除了不是“一般人”的感觉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外,更重要的是自以为的身体收获——“野味”功效独特,“大补”或者“壮阳”,炫耀行为由此有了清晰的逻辑,这也是炫耀者动物性本能的显现:我吃了,我补了,我壮了,我身体比你好,我更能吸引异性。什么叫“炫耀者的动物性本能”?美国学者纳塔莉·安吉尔在《野兽之美》一书中,列举了繁殖季节大量雄性禽类动物通过炫耀羽毛或啼声来吸引雌性的案例,羽毛越绚烂,啼声越响亮,对雌性的吸引力就越大,一起生下第二代的可能性也越大。英国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在《裸猿》一书中则做了更有趣的探讨,他写道:人类虽是一种高级动物,但也是从低等进化而来,今天的很多习惯做法,可能有着古老的基因背景。说来说去,都是自私的基因在作祟: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身体好的另一半,才能把自己的基因传续下去。炫耀,是人的一种本能,由来已久,遗憾的是,变异了。相比洪荒年代没有污染的蓝天下站在异性面前骄傲又质朴地炫耀着健硕身体的原始人,当前靠吃“野味”来“壮阳”的人们,多么猥琐啊!三“野味”很美味吗?否,野生动物生长的环境和饲养的动物完全不一样,饲养的动物,就是为了给人类提供食物,而野生动物是为了活着,一身肌肉,没有什么脂肪,肉质柴而紧;“野味”很有营养吗?否,所谓通过“野味”来“进补”,堪称最荒谬的养生方法。相反,食用野生动物,由此一方面导致某个种类的动物濒临灭绝,另一方面引发的恐怖传染病,触目惊心。恩格斯说得太对了:“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由此来看人类炫耀种种,多数是自我欺骗,格外荒谬,完全经不起时间考验。一个昨天的炫耀狂,到今天或许就会捂脸长叹:我咋这么愚蠢呢!蒋雯丽主演过一部电影《立春》,讲上世纪80年代小县城文艺青年们在梦想与现实之中的挣扎。片中有个县城群众艺术馆的舞蹈老师,老是穿着一条紧身的白色芭蕾舞蹈裤,处处遭受县城人的嘲笑。事实上,即使在个性彰显的今天,一个男人,穿这么条裤子,也难免让人瞠目结舌。但是在许多年前,比如18世纪前后的法国,贵族男人流行穿一条绷得纤毫毕现的白色紧身裤,想想那画面,也是醉了。今天看来,男人穿白色紧身裤,不仅是邪恶的审美,而且给健康带来很大隐患。拿破仑输掉滑铁卢战役,公认原因是他麾下能力平庸的右翼司令格鲁希未能及时增援战场,但也有另一说,据说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拿破仑因为痔疮发作,无法骑马亲临战场指挥,只能躺在帐篷里休息。拿破仑为什么会患上痔疮?罪魁祸首就是紧身裤。流行,永远是炫耀的主题,以前有句俏皮话:“流行都是好的,除了流行性感冒。”其实,除了流感,很多流行又被用来炫耀的,也不是好的,而是无意义甚至是有害的。比如,古罗马贵族女人们,流行美白。但她们居然用铅来美白,铅是有毒的,日积月累几代人,恶果终于爆发,很多女性失去生育能力,仍保持生育能力的,生出了很多低能儿。可以说,炫耀行为虽然跟人类文明如影随形、源远流长,但有时也是一种时代病。比如二战时的日本军人,大凡有点级别的,都喜欢随身挎一把军刀,盟军就很纳闷:一些飞行员,为什么也要挎把长长的军刀?结果该跳伞时跳不出来,被军刀卡在窄小的机舱,活活烧死。当年盟军有个笑话:日本军刀,除了用来切腹自杀,就是在投降时交给我们回炉炼铁。日本军人为什么这么痴迷在热兵器时代实用性并不高的军刀?名著《菊与刀》说得很清楚,“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对于日本军人来说,挎一把长刀,远远超过了武器的意义,更多是身份的炫耀。石原莞尔,号称“日本第一兵家”,很狂妄,也是“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祸首之一。此人无疑是个理论高手,但身体协调性一般,结果被自己佩带的军刀戳中裆部,导致尿道口撕裂,长期尿血引发膀胱癌。此人虽逃过了东京大审判的绞刑架,但没过多久就因膀胱癌死了,时为1949年8月15日,正值日本投降4周年。石原莞尔是怎么自个儿用军刀把关键部位戳了,各种文章语焉不详。有一说是“九一八”事变当夜,始作俑者石原莞尔兴奋异常,在沈阳城墙上拔刀,双手举起,一声大喝,向下斜劈,是那种很经典的炫耀造型,结果因为身体协调性不好,把自己裆部给切了。这种说法很解气,但戏剧性太强,可信度不高。据分析,他应该是下马时操作不当。这就是炫耀的代价。炫耀无意义,又有代价,为什么人们还不能免俗?说来说去,还是追求虚幻的优越感。法国文豪莫泊桑写过一个短篇《项链》,讲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炫耀自己的美丽。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美貌不再。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来只是一串假钻石项链。还有比这个更能精辟说明炫耀行为的荒谬吗?四如何控制炫耀的冲动?不是件容易事,毕竟,炫耀是人的本能之一。经济学家完全可以开发一个公式,让炫耀者炫耀之前,套用这个公式,来计算一下“炫耀成本”,大抵是炫耀行为带来的优越感减去可能带来的麻烦,如果是负数,那就不要炫耀了。已故作家王小波写过一个关于他弟弟的故事:“困难时期,有一天开饭时,每人碗里有一小片腊肉。我弟弟见了以后,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冲上阳台,朝全世界放声高呼:我们家吃大鱼大肉了!结果是被我爸爸拖回来臭揍了一顿。”可以想象,王弟弟以后会长记性,毕竟精神上的片刻愉悦,换来的是肉体上的痛苦,当天连一小块腊肉都可能遭罚没了,还是埋头吃肉最安全。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一直推崇“闷声发大财”,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有的时候,相比于一个城府极深的“闷头发大财”者,人们更觉得一个快快活活的炫耀者更安全,这就是人性的复杂——既反感动不动就炫耀的人,对沉默而不可捉摸之人又会心生恐惧。后者,往往不是大德大善,就是大奸大恶。这个问题,还是得靠法律来解决,惩戒那些通过不法手段“闷声发大财”的人,也给热衷炫耀者,划下一条红线。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如何有效保护野生动物的呼声,空前高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4日下午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是很重要的信息,没有嗜食“野味”的老饕,就没有买卖,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用法律管住这些食客炫耀性消费的嘴,让他们吃得爽、罚得惨,从此不敢以身试法。“不能吃,不敢吃,不愿吃”,通过法律约束,逐步形成习惯,从文化上来改变这一陋习,才是保护野生动物的治本之策。


什么是炫耀性消费?

我可以分享一些消费者的常见想法和偏好,这些想法和偏好可能会对你有所启发。
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最想购买的东西是一种体验或感觉。这可能是一次旅行、一次美食之旅、一次文化体验、一次音乐会或一次与朋友或家人的特别时刻。对于某些人来说,购买一件奢侈品也可能是他们最想要的,这可能是一件珠宝、一件名牌服装或一辆豪华轿车。
另外,一些人可能更喜欢在购物时享受奢侈品的感觉,而不是实际需要它。这种消费行为被称为“炫耀性消费”,但是它确实也有其合理性。在某些情况下,购买奢侈品可以带来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让人感觉自己是特别的、有价值的。
总之,每个人的消费行为都是独特的,取决于他们的个人需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无论你最想购买什么,重要的是要记住,购物应该是基于实际需求和理性思考的,而不是出于炫耀或虚荣心。


学生炫耀性消费例子?

1、日常生活中追求高消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主要集中在吃、穿、用等几个方面,炫耀性消费的主要表现是追求名牌,互相攀比。比如当前大学生群体中流行的苹果三件套,手机、电脑和平板,很多大学生认为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如果没有就代表自己与别人的身份差异,所以很多大学生即使家庭经济条件普通,也会不断的向父母索要,因此而造成很多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2、社交活动追求排场。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同学之间的沟通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实际的情况是,有些大学生将人际交往视为一种表现自我的方式,运用请客、送礼等方式显示出尊重,也表达自己在经济方面的能力,从而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有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注重礼尚往来,这原本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一方请客另一方再回请,但是却演变成了越来越频繁的请客送礼,这种变质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多。另外,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都进入了恋爱生活,为了给恋人留下好的印象,在吃饭、约会、赠送礼物等方面讲究的排场也越来越大,花销越来越多。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现状的成因炫耀性消费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们虽然尚未具备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稳定的经济来源,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炫耀性消费,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这种炫耀性消费行为给予客观的认知,并且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1、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所产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包括如家长的消费观念或者家长对孩子的宠爱等。因为家长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行为观念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都会造成相对较大的影响。这一代大学生的父母都是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大潮,见证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所以他们希望运用更好的经济条件弥补多年以前的物质匮乏。尤其是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更是尽其所能地满足子女在物质上的需求,因此给很多孩子造成了错误的消费观念,认为消费就要充分体现自己的购买力,只有奢侈品、高消费才能展示自己的经济能力。2、学校因素。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而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大部分也都与学校密切相关,因此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与学校环境息息相关。目前部分高校在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教育方面存在明显的缺失。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初步确立的时期,但是却不稳固,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果学校不能对此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使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逐渐趋于社会消费,而且会将很多社会上的不良消费观念带入到学校中,在高校内形成了不良的消费风气。3、社会因素。个人的消费行为存在于社会经济环境之中,因此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行为与社会大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正是社会消费行为的示范才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驱动和引导。一方面,大众传媒是大学生接收社会信息的主要渠道,所以大众传媒中宣传的各种消费功能、消费行为就成为了大学生向往的世界,他们追赶潮流,追求社会上的消费方式。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中国推上了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国际品牌进入到中国市场,而这些都成为了人们炫耀身份的一种象征,很多人通过名牌彰显自己的经济实力,这些奢侈的消费行为对大学生的思想也回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造成了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观念的形成。4、个人因素。进入到大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对社会也有一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所以炫耀性消费行为的发生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也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稳固,所以他们对于很多社会现象都不能客观地、正确地认知,炫耀性消费为大学生带来的是物质的富足和虚荣心的满足,有部分大学生沉迷于这种感觉,并且形成了进一步的消费欲望,希望通过这种炫耀性的消费来获得别人的认可。

如何看待当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与消费观念?

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吃、穿、用等几个方面。对于吃饭,如今的大学生对餐厅的环境和气氛有着很高的要求。以便于他们在朋友圈分享自拍及合照;购买电脑的目的原本只是查资料学习,但如今成了打游戏,聊天的工具;在生活上,女生为了吸引更多的异性目光及朋友们对自己的羡慕,会购买高档奢饰品及化妆品来装饰自己。大学生处于同一消费群体,他们年纪相仿,经济不独立且无明确稳定的收入。所以他们的消费水平理应不会有太大的差距,但实际上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着明显的差距,很多大学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炫耀性消费,这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扩展资料: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不断发展,西方国家的奢饰品品牌陆续的进入内地市场导致西方消费主义就在中国本地渗透。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传播性,品牌的宣传力度也大大地提高了,从而也加强了人们的购买欲望。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已不是为了满足传统的需求,而是以另类的炫耀性消费行为,使得他们的消费已经失去了原始的含义。比较明显的是他们将消费看成是较高生活质量的象征,具有代表性的的炫耀性消费观是崇尚物质,攀比消费,跟风消费等。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原因

一、炫耀性消费行为理论炫耀性消费理论,是美国的经济学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指出,炫耀性消费行为指的是价值越高的产品受到追捧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当下这个新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模式下炫耀性消费行为应运而生。炫耀性消费行为是某一类群体对于商品品牌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样的消费行为有可能并不是出于自身的需要,而是为了达到宣泄个人情感、吹嘘个人地位的目的。相关报道指出中国大学生已经被认为是新时期背景下最具有炫耀性消费潜力的消费群体。二、大学生消费现状(一)日常生活中追求高消费在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当中,主要表现在吃、穿和用三个方面。而炫耀性的消费行为则表现在对于名牌的执着追求以及攀比。很多大学生认为用苹果电脑、苹果手机和平板电脑都是对身份和层次的追求。如果自己没有那么就会与身边的同学拉开距离。这样很多的大学生不论家庭情况如何都会向父母要钱满足自身的消费需要。很多大学生因为身边的同学家境良好,而感觉自卑,为了面子而不得不追求高消费,进而出现了炫耀性的盲目消费行为。(二)社交活动追求排场当前很多大学生都十分注重社交活动中的排场。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人际交往占了很大比重。人际交往能够促进同学之间很好的沟通情况,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但是事实上很多的大学生却把最正常最普通的人际交往,理解为一种炫耀性的消费行为。经常可以看到同学之间相互送礼物、请客等来表示尊重,也在表达自己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满足心理上所带来的满足感。礼尚往来往往是最为普通的社交礼仪,也是出于对我国优秀的传统的一种尊重,但是在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行为当中却演变为不顾经济承受能力的盲目请客。(三)追求消费品的符号象征性基于商品符号角度,商品即有交换的作用还具有使用的作用。商品的符号价值可以作为一种身份、层次、经济实力以及品质的象征。一件商品越高的经济价值就越能够体现这个人的社会地位。在当下的社会大背景下,符号价值消费成了社会上人与人之前的关系枢纽。而商品的价值也自然成了消费者炫耀性消费的目标。消费者对于商品的追求通常表现为对品牌的消费。名牌往往是价格和品质的代名词。大学生经常通过消费名牌来定位层次以及身份。三、影响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原因(一)不成熟的消费价值观大学生还没有进入到社会,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消费观,在个性方面会比较张扬。并且在当下这个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随着身边的事物而变化。大学生和很容易会产生盲目攀比的心理,进而产生一些过度消费或者是不必要的消费行为。另外大学生还存在着炫耀的成分,尤其是当下社交平台的发展,网络化的时代很多的信息都能够直接从网络上获取,因此大学生很容易通过社交媒体看到生活条件优越的人,或者是用高端奢侈品以及昂贵产品的一些同龄人。而这就会让大学生出现羡慕甚至嫉妒的心理。(二)消费心理的影响所谓消费心理是消费者进行购买活动的时候的心理变化。这是消费者对于消费对象的一种综合反映。有相关研究表明,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会为了获得自我满足而出现炫耀性的消费行为。大学生会对自己的外表以及形象过分在意。并且也希望能够在他人心目中留下一个比较完美的形象。进而获得别人的肯定。于是大学生会为此而购买一些昂贵的产品或者是化妆品凸显自己。(三)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群体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大学生在进行购物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多听朋友的建议,朋友的观点和想法都会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影响。例如:当身边的朋友选择购买一些价格比较高的东西的时候,大学生也会跟随购买。而在听到朋友去一些消费比较高的餐厅的时候,自己的心中也会产生虚荣和攀比的心理,自己也会去。并且大学生的攀比行为尤其常见,一般大学生都会存在这样的心理,与朋友之间集中炫耀,因此,大学生无论是高的生活水平还是较低的生活水平都会受到朋友以及同学的影响而产生炫耀陛消费行为。


如何看待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行为与消费观念

当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与消费观的研究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不少琳琅满目的品牌在吸引着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各种消费中满足自己的同时,他们的消费也开始越来越不合理,从而走向了炫耀性的消费。本文针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与消费观进行分析,对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行为与消费观进行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关键词:炫耀性消费;大学生消费观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行为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炫耀性消费以追求个性张扬和自我呈现为主要目的。到了大学,大学生的消费不单是为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物品,更多的是通过购买炫耀性的物品来彰显自己的个性,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种炫耀性消费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超出大学生自身承受能力范围。1.大学生消费现状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通常是以奢侈消费和高消费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他们希望通过消费获得来自其他人的认同,从当前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情况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1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显性消费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吃、穿、用等几个方面。对于吃饭,如今的大学生对餐厅的环境和气氛有着很高的要求。以便于他们在朋友圈分享自拍及合照;购买电脑的目的原本只是查资料学习,但如今成了打游戏,聊天的工具;在生活上,女生为了吸引更多的异性目光及朋友们对自己的羡慕,会购买高档奢饰品及化妆品来装饰自己。1.2 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隐性消费当代的大学生可以说是刚脱离家庭的管教,思想上还尚未成熟,导致他们存在着较大的模仿性。加上对外界物质的吸引,虚荣心及攀比心越来越大,他们的消费行为也会随着自己的感觉走。通过购买价格昂贵的奢侈品来满足自己膨胀的虚荣心,同时也向别人显示出了自己处于高档上流阶层。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得到周围人对自己的认同感。


请从消费心理的角度,分析生活中的5个消费现象背后的心理依据

宜家的1元雪糕。这我在天音心理参加活动时候老师讲的一个理论吧,还挺有趣的。宜家的购物设计是按照峰值理论来设计的,宜家复杂的地形,要一样东西要逛很久很久,需要自己搬运货物、花长时间排队等,这都是消费者所不喜欢的因素。但是为什么宜家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很好,是因为他的1元雪糕和便宜的丸子,能在形成比较愉快的体验。峰终定律:人们对一件事的印象,往往只能记住两个部分,一个是过程中的最强体验,峰;一个是最后的体验,终。过程中好与不好的其他体验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宜家并不想从买雪糕里面获得多少利润,这种行为甚至是亏本的,但是因为这1块钱的雪糕体验,让人产生非常好的满足感,就算购买过程中有些繁琐,就会被雪糕这愉悦的快感消灭。
还有就是一些儿科医院,会在结束会诊的时候给小孩糖吃,尽管治疗过程是辛苦的,但是最后一口的甜蜜会让小孩子对医院的印象不停留在痛苦的回忆中,不会那么排斥去医院。


上一篇:滇池的传说

下一篇:爱上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