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资料

时间:2024-04-28 06:11:44编辑:揭秘君

关于蚯蚓的知识

蚯蚓是一种冷血的无脊椎生物,外界温度变化对蚯蚓活性和生存会产生巨大影响,一般情况下在温度20-27℃下蚯蚓活性较好。蚯蚓是雌性同体,意味着它的生殖繁衍方式可以靠自己解决。蚯蚓没有肺部器官,呼吸过程需要通过皮肤来抓捕氧气,所以土壤含水状况对蚯蚓会产生很大影响。比如,我们经常看到下雨天路边很多蚯蚓活动,部分原因是它们需要离开淹水区域进行呼吸活动。相反,如果土壤干旱了,蚯蚓也可能面临死亡的威胁,这是因为它们皮肤干燥后就极易死亡。还有一点是蚯蚓怕光,直接的光照会导致它们麻痹,行动能力丧失,这也就是为什么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的原因。

蚯蚓是一种什么动物 蚯蚓介绍

1、蚯蚓又名地龙,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蚯蚓(earthworm)是环节动物之一,世界上有蚯蚓3000余种,我国亦有200多种。全国广泛分布的有环毛蚓、爱胜蚓、异唇蚓、杜拉蚓等品种。

2、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关于蚯蚓的资料 蚯蚓的资料是什么

1、蚯蚓又名地龙,它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

2、蚯蚓(earthworm)是环节动物之一,世界上有蚯蚓3000余种,我国亦有200多种。全国广泛分布的有环毛蚓、爱胜蚓、异唇蚓、杜拉蚓等品种。

3、蚯蚓营养丰富,繁殖迅速,食性杂,人工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蚯蚓可作为珍贵药物治疗多种疾病,还可以用作高蛋白食品和饲料。蚯蚓挖穴松土、分解有机物,为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良好条件,在土壤改良、消除公害、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目前许多国家利用蚯蚓来处理生活垃圾、有机废物和净化污水。

4、蚯蚓通过取食、消化、排泄(蚯蚓粪)、分泌(粘液)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是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主要是蚯蚓、螨和蚂蚁)之一,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蚯蚓是无脊椎动物吗?

问题一:蛇和蚯蚓是无脊椎动物吗 蛇是脊椎动物
蚯蚓是腔肠动物或软体动物
蛇是,蚯蚓不是.

问题二:蚯蚓、蝴蝶、龙虾、蜗牛都是无脊椎动物的吗? 是的。
不过蝴蝶和龙虾都属于有外骨骼的。

问题三: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第几动物类群 昆虫种类繁多,数量又大,且分布广泛,地球上几乎无处没有它们的踪迹。所有科目昆虫都属于节肢类动物
昆虫原都有20个体节,分为头、胸、腹3个体部。头部由顶节和前6个体节愈合而成;愈合十分完整,节间界限已完全消失,其外骨骼相互拼合,构成一个坚硬的头壳。这一体部是昆虫的感觉中心,有触角和眼等多种感觉器官。胸部由3个体节愈合而成,各节相互已不能自由活动,但节间界线仍可辨认。这体部是全身的运动中心。具备翅和足两种运动器官。腹部包括后11个体节和一尾节,但尾节只存在于少数原始昆虫以及绝大多数昆虫的胚胎,在成虫中都已完全退化。腹节相互不愈合,各节游离,但末3节却往往退化而愈合,如中华稻蝗那样。腹部是昆虫的营养和繁殖中心,内有消化器官和生殖器官等。

问题四:蜗牛 蝴蝶 鲫鱼 蚯蚓 青蛙 老鼠分别是属于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 埂椎动物 鲫鱼 青蛙 老鼠
无脊椎动物 蜗牛 蝴蝶 蚯蚓
这个很好判断,只要看看有没有脊梁骨就是了

问题五:蚯蚓是什么动物? 70分 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 蚯蚓(qiuyin)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种类多达2500种以上。我国约有100种。各地常见的为巨蚯蚓(Megascolex mauritti)、穴居生活的环毛蚓(Phere-tima)。体呈长圆柱形,长达30厘米左右,由70~100以上体节构成,除第1节和最后1~2节外,每个体节上都有环生刚毛数十至百余条。生殖带环状,在第14~16节上无刚毛,仅有雌性生殖孔1个(在第14节腹面正中央)。在18节腹侧有雄性生殖孔1对。体前端的第6~7、7~8、8~9的节间沟两侧有受精囊孔3对、环状心脏位于第7、9、12、13节内。无大肾管,有多数小肾管。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产卵1~3个,产在蚓茧(卵袋)中,在蚓茧内受精,经1月左右孵出。以腐殖质较多的土壤为食。喜夜间或雨后出穴活动。对改良土壤有一定的作用。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可食用,也可作家禽或鱼类的食饵。中药以全虫(地龙)入药。临床上证明蚯蚓对愈合伤口及排除输尿管结石有一定疗效。由于体内含有多种特殊酶,可分解有机废物,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近年,利用蚯蚓能吸收土壤中的汞、铅和镉等微量重金属,作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动物。

问题六:蚯蚓是动物吗? 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 蚯蚓(qiuyin)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种类多达2500种以上。我国约有100种。各地常见的为巨蚯蚓(Megascolex mauritti)、穴居生活的环毛蚓(Phere-tima)。体呈长圆柱形,长达30厘米左右,由70~100以上体节构成,除第1节和最后1~2节外,每个体节上都有环生刚毛数十至百余条。生殖带环状,在第14~16节上无刚毛,仅有雌性生殖孔1个(在第14节腹面正中央)。在18节腹侧有雄性生殖孔1对。体前端的第6~7、7~8、8~9的节间沟两侧有受精囊孔3对、环状心脏位于第7、9、12、13抚内。无大肾管,有多数小肾管。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产卵1~3个,产在蚓茧(卵袋)中,在蚓茧内受精,经1月左右孵出。以腐殖质较多的土壤为食。喜夜间或雨后出穴活动。对改良土壤有一定的作用。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可食用,也可作家禽或鱼类的食饵。中药以全虫(地龙)入药。临床上证明蚯蚓对愈合伤口及排除输尿管结石有一定疗效。由于体内含有多种特殊酶,可分解有机废物,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近年,利用蚯蚓能吸收土壤中的汞、铅和镉等微量重金属,作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动物。

问题七:无脊椎动物有哪几类? 如:昆虫类,蚯蚓…… 请不要一一列举,谢谢! 不一一列举?是问门吗?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包括昆贰)3类后口动物,在原始一点有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这样可以吗?


蚯蚓百科

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呈圆柱形,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在第十一节以后,每节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目录1.生活习性2.形态特征3.分布范围4.养殖技术5.经济价值1.生活习性六喜1.喜阴暗: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2.喜潮湿: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3.喜静:蚯蚓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生活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4.喜温暖: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低于8℃即停止生长发育。繁殖最适温度为22-26℃。5.喜酸甜: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真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天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食物通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6.喜独居: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高密度情况下,小的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掉、搬家。六畏1.畏光: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活动就是这个道理。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阳光中含有紫外线。据阳光照射试验,胜蚓进行阳光照射15分钟66%死亡,20分钟则100%死亡。2.畏震:蚯蚓喜欢安静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动。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宜建蚯蚓养殖场。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3.畏浸性4.畏盐5.畏辣6.畏冷热2.形态特征体长约60mm-120mm,体重约0.7-4克。最大的有1.5kg。生活在潮湿、疏松和肥沃的土壤中,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和辅助运动作用。在11节体节后,各节背部背线处有背孔,有利于呼吸,保持身体湿润。3.分布范围蚯蚓一般留在土壤表层,但于气候干旱时或冬季可钻入2公尺(7_)深处。有一个亚洲种于暴雨后能爬树以防淹溺。蚯蚓为多种鸟兽的食物,又间接为人类提供食物,疏松土壤利于通气和排水,将有机物质拖入所挖洞穴使加速分解,从而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蚯蚓又可作为鱼饵,故俗称钓鱼虫。4.养殖技术一、养殖设备:1.取高40~50厘米、直径30~40厘米的圆形塑料桶,在桶底钻4~5个直径5毫米左右的小孔。然后填上细小柔软的黏土,以离塑料桶口10厘米左右为宜,这样蚯蚓就不能外逃。2.再准备直径比塑料桶的直径大5厘米左右的塑料盆,在距盆底5厘米和2厘米处各做一个记号。3.把塑料桶放入塑料盆中,再往盆中灌入清水,水位高度在5厘米记号处,即成简单的养殖蚯蚓设备。当桶里的泥土吸入盆中的水湿润后,再掘疏松,就可以投放种蚓,进行养殖。二、蚯蚓的喂养:可用发酵过的牲畜粪便、稻草秸秆、玉米心、甘蔗渣等作为饲料,或直接投喂香蕉、梨等水果皮,蔬菜叶,剩饭,豆渣等。投喂饲料前,应掘开泥土表面层,埋入饲料,再覆盖上泥土,要把饲料完全没入土中,并且饲料量尽量多一点。三、注意事项:1.桶养的蚯蚓,需要提纯复壮,即通过不同群体间的杂交来增强个体的体质保持较高的繁殖率。方法:将任意两桶泥土各取一半归并成一桶,再将余下的两半桶归并成一桶;或者捕捉一些蚯蚓放到另外一个塑料桶中。但不同群体的蚯蚓混养在一起,易导致蚯蚓外逃。所以,要利用蚯蚓喜暗怕光的生物特性加以克服,在养殖场地挂几盏灯,白光或蓝光都可,持续几天后,蚯蚓就会适应,成为一个新的群体。2.温度对蚯蚓的生长很重要,所以冬季要保温。可用保温泡沫围搭成密封的大立方体,里面挂一个或几个灯泡,控制在20℃左右为宜。或者在室外用透明的塑料薄膜围裹,留一个小孔透气即可。3.蚯蚓养殖一段时间后,要更换泥土。5.经济价值营养价值据测定,蚯蚓的蛋白质含量约占干重的53.5%~65.1%,脂肪含量约为4.4%~17.38%,碳水化合物约为11%~17.4%,水分7.8%~23%。蚯蚓体内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约占鲜体重的0.04%~0.073%),以及钙和磷(约占鲜体重的0.124%~0.188%)等矿物质元素。蚯蚓体内含有地龙素、地龙解毒素、黄嘌呤、抗组织胺和维生素B等多种药用成分。同时,蚯蚓也是某些寄生虫如线虫和绦虫的中间宿主,如环细线虫和长刺后圆线虫等。功能主治中药称地龙,地龙性寒味咸。其味咸,性寒。功能为清热、镇痉、止喘、利尿。主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头痛目赤、喘息痰热、中风、半身不遂等病证。中医治疗前列腺等湿热下注泌尿感染等病中的常用中药,该方是民间古方。地龙提供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蚯蚓灰与玫瑰油混合能治秃发。


蚯蚓的外形特点和生活特征?

一、外形特点环毛蚓体圆而长,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节与节之间有一深槽,称节间沟,在体节上又有较浅的沟称体环。头部因适应土内穴居生活而退化。身体前端有肉质的突起,称口前叶,由于体腔液压力的作用,口前叶饱胀时,有摄食、掘土及感触的功能。口前叶无眼点、触手和触条,腹侧有口,口后第一节称围口节。肛门在身体的末端。除围口节及最后一、二节外,每节有刚毛一圈,故称环毛蚓。每条刚毛形状简单,微呈S形,大部分藏于体壁内,内端有刚毛囊、牵引肌和缩肌刚毛囊内有毛原细胞或称形成细胞,能产生新的刚毛。刚毛为运动器官,在穴内或地面爬行时有支撑的作用。性成熟的标本,在第节之间无节间沟,状如指环,是为生殖带,又称环带。在生殖时期它能分泌粘液形成卵茧,以适宜不良环境。雄性生殖孔一对,位于第XVIII节腹面两侧,其旁常有乳突数个。雌性生殖孔一个,在第XIV节腹面正中央。受精囊孔三对,在6/7、7/8、8/9三个节间沟的腹面两侧,孔的附近也常有乳突。背孔是位于背中央节与节之间的小孔,约自12/13节间起,直到身体的后端都有背孔,平时紧闭,遇干燥或刺激时孔张开,射出体腔液,湿润身体表面,使蚯蚓易于在土壤中钻洞和保护体表。肛门在身体的末端,成直裂缝状,两侧略隆起。 二、蚯蚓的运动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横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人士内不动,这时横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横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 三、蚯蚓的生活习性(六喜六怕):六喜有: 1、喜阴暗: 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天穴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连采食和交配都是在阴暗情况下进行的。2、喜潮湿: 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 3、喜安静: 蚯蚓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生活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 4、喜温暖: 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如环境低于5℃时,就停止生长发育,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5-25℃。 5、喜带甜、酸味: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塑料、橡胶、玻璃和金属不吃外,其余如腐殖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都吃。 6、喜同代同居: 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在高密度情况下,小的蚯蚓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掉、搬家。  六怕有: 1、怕光: 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和蓝光,但不怕红光,趋向于弱光。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就是这个道理。据阳光照射试验,红色爱胜蚓阳光照射15分钟后,有66%的蚯蚓死亡,照射20分钟就会100%死亡。 2、怕震动: 蚯蚓喜欢安静的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动,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因此在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适宜建蚯蚓养殖场。 3、怕水浸泡: 养殖床若被水淹没后,多数蚯蚓马上逃走,逃不走的,表现身体水肿状,生活力下降。 4、怕闷气: 蚯蚓生活时需要良好的通气,以便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对氨、烟气等特别敏感。因此人工养殖蚯蚓时,为了保温,舍内生炉,其管道一定不能漏烟气。5、怕农药: 据调查,使用过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的农田或果园蚯蚓数量少。 6、怕酸碱: 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如养殖赤子爱胜蚓和红正蚓,最好把饲料调制成弱酸性,这样有利于蛋白质等物质的消化。

蚯蚓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泥土,一般在10-30厘米深的疏松土壤里。蚯蚓一般会灰色或棕色,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身体分节但不分区,雌雄同体,生殖腺1-2对,喜欢以腐烂的植物或其他有机物为食。蚯蚓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全部过程。生活史包括一个生殖细胞的发生、形成和受精,到成体的衰老、死亡。人为地一般分为蚓茧形成、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三个阶段。土壤是野生蚯蚓的食物来源,又是它栖息的场所。土壤包含着蚯蚓生活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各种生态因子对蚯蚓有着错综复杂的影响。从全国来看,蚯蚓的分布、密度随着地区、土壤类型、季节、温度和有机质的数量而有较大的差异。对环境生态的影响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有三:消费者、分解者和调节者。通常认为,它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并不重要。进入分解子系统的能量一般只有3–6%被蚯蚓消耗;但若加上它在排泄物和蚓茧中所耗的能量,蚯蚓在系统能量传递中的作用会更大。蚯蚓通过取食、掘穴和排泄等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化学和物理特性产生影响,这些因素也反过来影响蚯蚓本身。蚯蚓及其活动在其体内外形成众多的“蚓触圈”,即蚓丘、洞穴、滞育室、地上和地下排泄物,从而对土壤孔隙、团聚体的形成,成土作用和凋落物破碎等过程产生影响。

上一篇:董卿工资

下一篇:观叶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