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 苏轼

时间:2024-04-26 17:01:27编辑:揭秘君

中秋月古诗宋代苏轼有哪些?

1、阳关曲·中秋月【作者】苏轼 【朝代】宋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2、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作者】苏轼 【朝代】宋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 【朝代】宋译文对照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4、念奴娇·中秋【作者】苏轼 【朝代】宋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译文置身高楼,凭高看去,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我喝醉了一边拍手打拍子一边发狂般地歌唱,邀月赏心,邻对影子,伴着明月成了知心朋友。在如此飒风微露里徘徊弄舞,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于是便想着乘着这风就能完全地离去,又何必骑着大鹏鸟的羽翼。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5、西江月·顷在黄州【作者】苏轼 【朝代】宋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数语桥柱上。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译文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中秋月苏轼的古诗赏析

中秋月苏轼的古诗赏析如下一、古诗原文《中秋月》作者: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二、白话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三、古诗诗意明月团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 ”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 ”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 ,“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 ”的意思,是抒“ 离忧”。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苏轼《阳关曲中秋月》的全诗解释。

宋代苏轼《阳关曲·中秋月》题为“中秋月”,这首诗的诗意是写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月明星稀,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全诗原文如下: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全诗白话文诗意如下: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扩展资料创作背景:熙宁十年(1077)八月十五日作于徐州。是年二月胞弟苏辙与东坡相见,四月间陪他同赴徐州,八月中秋之后方才离去。这是暌别七年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引发了诗人对要“此生此夜”之“好”的赞叹。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

苏轼古诗《阳关曲·中秋月》赏析

导语:《阳关曲·中秋作》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苏轼古诗《阳关曲·中秋月》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阳关曲·中秋月 宋代:苏轼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注释 ⑴阳关曲:本名《渭城曲》。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宋秦观云:《渭城曲》绝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曲》。属双调,又属大石调。按,唐教坊记,有《小秦王曲》,即《秦王小破阵乐》也,属坐部伎。 ⑵溢:满出。暗寓月色如水之意。 ⑶银汉:银河。唐袁晖《七月闺情》:“不如银汉女,岁岁鹊成桥。” ⑷玉盘:喻月。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赏析 这首小诗,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是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好像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是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此夜明月显得格外圆,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处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是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是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诗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即,又不能不令诗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这首诗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诗,苏轼此诗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切合,是诗家依谱填诗之作。 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5];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中秋月苏轼的古诗赏析

中秋月苏轼赏析如下:《中秋月》是一首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伤别的诗,记述的是兄弟二人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这首诗借闲夜、朗月表现了一种个体心理的体验--孤独。孤独也是生命体验的原型,是痛苦的,同样也是美丽的。感受孤独的人是弱者,品尝孤独的人才是强者。无论是"鼓盆而歌的庄周、"我欲乘风归去的李白,还是"不见老人衰惫之气"的苏轼,都品尝了孤独且较好地表现了孤独。同时,此诗通过对一个美丽的月夜的细微体察,表现了人类永恒的母题--时光易逝生命无常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孤独感。相对于永恒的宇宙,个体的生命是如此微不足道。人生数十载,匆匆而已,什么也带不走,无论多么地留恋生命,也只是暂时驻足尘世。而生命的旅途只能一个人跋涉,生命本身就是孤独的。《中秋月》是浪漫主义的伤感艺术。且不说一代代风流终于灰飞烟灭,且不说人生在世不称意,不知何处是故乡。即使面对明月如水、凉风徐来,那种只有自我孤影自恋的冰凉之感也会袭上心头,难以卸下。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古诗《中秋月》苏轼

阳关曲·中秋月【作者】苏轼【朝代】宋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赏析: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切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苏轼是如何形容中秋月的?

婵娟:指月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宋代〕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译文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苏轼的《中秋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宋代苏轼《阳关曲·中秋月》题为“中秋月”,这首诗的诗意是写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月明星稀,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全诗原文如下: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全诗白话文诗意如下: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扩展资料创作背景:熙宁十年(1077)八月十五日作于徐州。是年二月胞弟苏辙与东坡相见,四月间陪他同赴徐州,八月中秋之后方才离去。这是暌别七年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引发了诗人对要“此生此夜”之“好”的赞叹。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

苏轼的《中秋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中秋月》诗意: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中秋月》 宋代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赏析:这首小词 ,题为“中秋月 ”,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 》,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 ,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中秋月古诗意思解释

中秋月·中秋月[ 明 ] 徐有贞原文: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译文:月亮到中秋节的时候显得比其他时候更加明亮。更加明亮又如何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它所经历的阴晴圆缺呢?算啦吧,不管什么阴晴圆缺都不要再说,还是珍惜人世间的好时光吧!如此美好时节,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如此美好的月亮。关于中秋古诗:1、静夜思---唐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2、嫦娥---唐朝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译文:在云母屏风中悄然独坐,残烛的光影幽深。长长的银河已逐渐斜落,晨星也渐渐地隐没低沉。嫦娥也许会悔恨当年偷吃了不死的灵药,如今空对着青天碧海,一夜复一夜煎熬着孤寂的心。

中秋月·中秋月古诗词

   古诗原文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译文翻译   月亮到中秋节的时候显得比其他时候更加明亮。更加明亮又如何呢?月亮经历的阴晴圆缺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算啦吧,不管什么阴晴圆缺,还是珍惜人世间的好时光吧!好时光呀好时光,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如此美好的月亮。    注释解释   皎洁:形容月光明亮。    诗文赏析   古来关于月的'诗词很多,有关阴晴圆缺的感慨也很多。徐有贞在中秋月的“皎洁”中想到了“阴晴圆缺”,但没有沉迷于感伤之中,一句“且喜”很是洒脱,末句的常见中秋月更是体现了对中秋佳节的喜爱,比起大多数诗人最后落点于来年的悲伤更显精妙,而从该词的结构读来很有趣,上片和下片中“偏皎洁”、“好时节”均有上下句顶针,并且下片首句“阴晴圆缺”与上片末句顶针下片末句“中秋月”与上片首句衔接,往复回环,朗朗上口,十分有趣。   各位小伙伴们,中秋节是团圆之日,多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团圆的时光吧!希望以后的每个中秋节我们都是开开心心。毕竟“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知识拓展   徐有贞是明代的大学士,对天文、地理、水利、阴阳八卦等无所不通。虽然学富五车,但是却喜好功名。他由于治水有功加官进禄,通过辅助明英宗复辟,平步青云。不过,他借助职权诬   陷著名诗人于谦(曾写下佳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最终将其杀害,成就千古骂名。不过他晚年被人诬陷浪迹于山水之间,留下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和诗作。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的外祖父。祝枝山的文才会不会与他的外祖父有关呢?

中秋月宋苏轼的古诗翻译

《阳关曲·中秋月》的译文:夜幕降临后,晚云收尽,寒气四溢,银河无声地流泻,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如玉盘一般。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阳关曲·中秋月》的原诗
宋代: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阳关曲·中秋月》
这首诗描绘的是中秋月景,抒发了作者与其胞弟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心中充满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这首小词写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后两句中,“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中秋月宋苏轼的古诗(古诗词里的中秋月)

不知不觉,秋将过半,又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对于这一天,人们充满了期待,尽享阖家团圆之乐,人间处处洋溢喜气。而中秋赏月,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古语道:月到中秋分外明。 月亮本就承载着人们太多的情感,更何况,是以月亮为主角的中秋节呢。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唐·司空图《中秋》 闲来在秋天的夜色里漫步,吟咏,只觉万事悠然如过眼云烟。这个夜晚,假如没有月亮,那整个秋天也算虚度了。诗人在等待着天空跳出一轮明月,等待着清辉遍地,方才有节日的氛围啊。 中秋的月亮,比别的时候更圆,更亮,值得细细观赏。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唐·李朴《中秋》 明月升上天空,如同一面镜子挂在那里,到处一片寂静,云彩间好像连仙乐也停止了演奏,把舞台留给了皎洁的月光。这一轮月亮,足以平分秋色,高悬云层,照亮了千家万户。月亮之上,有玉兔,有蛤蟆吧?诗人想着那些传说,不由得更心驰神往,真想和月亮一起乘坐着船儿,待星河彻底清明后,一起遨游其中。 一轮明月,给中秋节增添了多少光彩,又为人们带来多少喜悦和向往啊。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宋·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月洒下了明亮的月光,就像是重新磨好的镜子飞上了天空。词人在月光之中,一边饮酒,一边问月中的仙子,白发日益增多,好像故意欺负人,我该怎么办呢?不如乘风归去,飞上长空万里,俯看大好河山。我还要砍去月宫里的桂树,人们说,这样会使洒向人间的清光更多。诗人的豪情与雄心,并没有随着衰老而有所减少啊。 在月光中,酒不醉人人自醉,月光就是饮之不尽的美酒啊。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 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元·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那一轮高悬空中的明镜,是谁打磨的呢?笼罩着天地,照遍了山河。秋夜白露清凉,水洗过般的夜空里,银河平静无波,比往常的月光更多,好像可以看得到月宫中桂树那轻舞的影子。老夫不由得引吭高歌,如此美好的夜晚,不痛快饮酒,实在是辜负了,应该是一醉方休! 中秋时,不仅月儿明亮,更有桂子飘香,真是花好月圆啊。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桂花颗颗落下,好像是从月宫中掉落的。在殿前拾得落花,还带着初生的露水。诗人至今想不明白,为何吴刚要和桂树过不去,不停地砍斫,而这飘落的桂花,应该是嫦娥撒下来给人们的吧。月光,桂花来到人间,真是相得益彰啊,中秋之夜更是美好了。 中秋之夜,素有“玩月”,“望月”的习俗,月亮代表的是团圆,喜庆,只是如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人间也不可能事事圆满,尽遂人意。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诗人回忆起,曾经的中秋夜,自己在曲江池畔的杏园赏月。而今年的中秋夜,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方,却望不见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只见月亮圆了好几次。昨天了很久的风,也没有人理会,风吹散了云彩和阴霾,今夜的月光啊,分外清亮!回不了故乡,还是好好地赏月,聊以慰藉吧。 对于羁旅之人来说,中秋,却更添了孤独和感伤。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宋·晏殊《中秋月》 中秋的月亮洒下清辉,庭院里的梧桐树在月光中婆娑,此时诗人在他乡作客,独自看着月光下的树影,时间缓缓流逝,月光流转,地上的影子也在移动。诗人想,月宫里的嫦娥未必没有悔恨,陪伴着她的,只有清冷的蟾蜍和孤寂的桂树。地上人孤独,月中仙亦孤独,这个中秋节,笼罩着淡淡的惆怅啊。 明月年年有,而身在世间的人,如一粒尘埃,漂浮而不定啊。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夜幕降临,云彩散尽,天地间溢出清冷的寒意。银河寂寂无声,转出一轮明月。诗人一边观赏,一边感慨,从前的中秋,很难碰到这样好的月色,只是明年这个时候,我又在哪里看月亮呢? 中秋之夜,未得团圆,又勾起了人们多少的思念!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庭院中铺着白色月光,树上栖着寒鸦。桂花被寒冷的露水打湿,幽香漂浮。今天夜晚,人们纷纷举头观赏明亮的秋月,不知道,秋天的思念落到了谁家。同一片月光,却有多少不同的心情啊。有团聚,也有分离,有人喜也有人愁。只有月光知道吧。 就算远隔千里,也不能阻断相思。如果可以,不如掬一捧月光送给彼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江面上升起一轮明月,人们在天涯共同抬头看月。有情人抱怨夜晚太漫长,相思真是磨人。熄灭了烛光,怜爱这满屋温柔的月光,披上衣裳,只觉得夜露寒意浸人。不能把月光捧给你,只盼着在梦里能相见。 无论是晴是雨,是皓月当空,还是无缘一见中秋的月亮,让人遗憾,中秋也还是要过的,又何不开心一些呢?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宋·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往年中秋节,在丹桂丛中赏月,饮酒,花儿在杯中,月亮也在杯中,多么惬意!今年的中秋,下起了雨,只能在楼上度过,酒还是相同的,但没有月亮,窗外云雨氤氲,凉气袭人。诗人想要乘风上天问问,无奈没有门路,连信儿也不通。画堂里只有红烛映照,赏不了月,还是从容地欣赏歌舞,从容地举杯饮酒吧。天气使人无奈,但如何度过,却是自己的选择。 中秋节,月光是媒,牵起了爱和思念。无论何时,最重要的是团圆,是相亲相爱的人能常常相聚,共赏美丽温柔的月光。我们感恩月亮,也感恩世上所有的情感。只要心中有爱,就算独自度过,也不会觉得孤独。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再远的距离都不再是问题,月光静静照耀,如千万年前,而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从不曾改变。 禾雨,喜欢诗词的女子,在四季中寻找一个个美丽的细节,愿时光留下温暖的记忆。

上一篇:中国好声音冠军是谁

下一篇:乡村四月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