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1、政治方面:郑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2、经济方面: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3、文化方面: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明朝对外界的了解。郑和下西洋,还留下了《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也是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郑和下西洋:1405年7月11日,年仅34岁的郑和奉成祖命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在此后的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次年,明仁宗朱高炽即位,视下西洋为弊政,废止远航活动,任命郑和为南京守备。1431年,受朱宣宗之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1433年,时年62岁的郑和在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郑和远航七次,每次航行约两年,总计航程逾30万公里,访问40余国,到达印度洋周边地区及非洲东海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的资料
郑和下西洋的英文资料如下:Zheng He's voyage to the West was a voyage between Yongle and Xuande in Ming Dynasty. The first voyage started in Yongle three years (1405), and the last voyage ended in Xuande eight years (1433), totaling seven times. Because the mission was being made by Zheng He, and the fleet sailed to the west of Borneo.On the seven voyage, Zheng He, the three treasures eunuch, led the fleet from the point of departure to the port of Liu Jia Gang, and to the port of Taiping port.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and Yang Yang visited more than 30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cluding Java, Sumatra, Su Lu, Peng Heng, Zhen La, Gu Li, Kun, bang Ge Luo, Kun, Tian Fang, Zuo FA Er, Wu. Rumus, Mugu Dushu and other places are known to reach East Africa and the Red Sea as far as possible.Zheng He's voyage to the west is the largest and longest sailing voyage in China in ancient times. It is also the largest maritime explora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before the voyage in the late fifteenth Centur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disputes about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Zheng He's fleet, such as its purpose and scope of navigation, and its evaluation of the seven voyages.翻译: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 ,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扩展资料:郑和:郑和(1371年 - 1433年 ),回族, 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人。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142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说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郑和本人,也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展现出其外交才能、军事谋略以及精神品质,并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纪念。晚清以降,郑和研究获得迅速发展,但不少重要课题仍无定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你有哪些了解?
郑和下西洋,说明了当时的什么现象呢? 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这五千年的历史,无一不彰显着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以及文明底蕴。而最为鼎盛的或许应该是元明清时代了。人们很早就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可见,明朝当时可以的国情说是非常不错的。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再来深入解说“郑和下西洋”这一佳话。 明朝的开创人为朱元璋,史称明太祖。明太祖朱元璋带领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起明朝。但朱元璋这个人生性多疑,上位后便把多位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著名将领赐死,其中便有历史有名的悬案“蓝玉案”(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想了解的大家可以去百度哈),而住朱元璋退位后,将皇位传给了明惠帝朱允炆,但朱允炆这个人并不能称为一个好皇帝,因为他心太软。在“削潘”行动中,潘王朱棣被迫起义,史称“靖难之役”,明惠帝朱允炆却一直在顾及两人的关系,迟迟不肯下手,直到后来朱棣火烧行宫,明惠帝朱允炆也不知所踪。明成祖朱棣上位后,开始大力整顿明朝的朝政朝纲以及各种民生问题,同时他也十分关心明朝边疆的问题。而明朝最大的本土版图也是在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所打下的江山,由此可见,朱棣这位皇帝在位时还是干了不少实事的。但是历史对于这位皇帝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的,有人说他太过重杀伐,也有人说他太过残忍,但是无论怎样,都不能磨灭朱棣对历史的改变。接下来步入正题,郑和下西洋时明成祖朱棣指使的,历史上认为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因为当时明朝确实很强大,派遣朱棣外出可以加强对外各国的精神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寻找下落不明的明惠帝朱允炆。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评论哦。
郑和下西洋的传说
当时从福建向东航行到琉球非常困难,因为台湾省海峡的季风有自己固定的风向,冬春季吹东北风,夏秋季吹西南风。因此,在台湾省海峡一带,南北向航行最为有利。如果要东西航行,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船的航向与风向成90度角,航行起来是那么的危险。到了唐代,大陆已经开始与琉球交往,但这主要是商业交往。明朝初年,应琉球国王的要求,明朝派使者航行数千海里,向琉球国王献礼。到了明朝成祖时,由于南海陈祖义海盗猖獗,胡商已不敢在中国进行贸易,朝廷决定向西向南开辟海上通道。据《明成祖实录》,“永乐元年五月,辛巳命福建杜诗造海船137艘”。“永乐二年正月,向西方各国派遣使节,命福建建造五艘海船”。为朝廷太监郑和下西洋做好充分准备。明朝宦官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他一再声称自己在海上赢得了“天妃的神圣显现和无声的祝福”。因此,明朝皇帝朱棣下令在梅州、长乐、太仓、南京和京都修建天妃寺庙。朱棣亲笔题字《南京弘仁普济天妃宫碑》字,盛赞天妃的功绩。事实上,郑和并不是天妃显灵的神话。关于郑和下西洋,明代出版的罗茂登著名神魔小说有《三宝太监西洋记》多个版本。书中的情节虽然离奇,却说明了当时明朝海上贸易的艰辛和艰险。有一天,观世音菩萨亲自把如来龙女叫来,对她说:“龙女!你还记得有一年当我们经过湄洲湾时,一个怪物正在吃那些渔民。当时我没有去救他们,因为这是一个秘密,多年以后也该解开这个秘密了!”龙女一听,以为菩萨又要送她下凡了。她想说些什么,但被菩萨阻止了。“龙女!那些渔民曾经是作恶多端的海盗,所以他们应该得到那种报应。谁也改变不了!”龙女静静地听着。“当然,怪物也应该受到惩罚!所以,你下凡,把鳄鱼打死!”听到龙女说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她虽然杀了妖怪,却得罪了东海龙王的小女儿。她看着胸前的小金剑——这是女娲的假皇后赵公明送给她的礼物。但这个赵公明是多年前在普陀山遇到的,直到现在连他的影子都见不到了。更让她奇怪的是,赵公明原本是一个“然而那个妖怪又逃出了地狱,下西洋的郑和是第一个被害的。”至此,龙女从菲菲的梦里回过神来,或者说明白了很多,或者说更加迷茫。师父找过她,她真的很想让她再次下凡。虽然很舍不得,但是老师的命很难断。为了占据主动,她说:“师父,要不要我再下凡?”“不!这次我不是下凡,而是派你去保护郑和安全抵达西方!”龙女听了这话,心里立刻欢呼起来。以她现在的功法,对付一个怪物应该绰绰有余。如果是血统,一个凡人对付一个怪物不容易!“龙女,别太高兴了!”龙女听了一怔。“在地狱里受了这么多年的苦,鳄鱼精又不是东海龙王的附马,杀它容易!”龙女,看她脖子上的小剑——赵公明送给她的“无影神剑”。“过来,把你的小剑取下来!”龙女一声令下,手里拿着小金剑。观世音菩萨提到杨柳枝,在小剑上滴了几滴甘露,然后说:“请再戴上吧!”龙女不好直接问老师。“这样你就能制服它,把它抓回地狱!”龙女独自离开了普陀山,就连她的侍女蓝蓝和四大金刚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郑和的造船地点位于闽江下游的长乐太平港,这里的港口又宽又深,而闽江上游是造船的木材产地。这里有取之不尽的杉木、樟树、松树、梨树等木材,所以在这里造船非常方便。李《闽都别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连命宦官郑和和宦官王景弘、到福州东南各国送礼,宣布取财宝,令省库,官军押运,由福州长乐上船。圣旨一出,一些官员首先在长乐石羊造船。工匠有几千人,还有人在老开店做贸易。像这类人群已经成为一个大市场。直到船已经完成,三宝太监等。都到了长乐,跟着官方的海船,其余的赏赐分给五百多艘海船,如口粮、军兵、战铠、各种颜色的工匠,都在太平港,也就是吴航头登船”。永乐十一年夏秋之际,郑和登上他的宝船西行。这支由郑和率领的庞大舰队,拥有200多艘战舰和27000名官兵护航,对东南亚各国都是极大的威胁。因为他们要航行印度洋,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风暴。因此,这些宝船非常大,非常坚固。皇帝册封的郑和宝船,长15尺,宽20尺9尺7寸,深14尺,分为24个舱室。所有船舱都普遍使用樟木梁,一般船舱都有很多窄梁,特别是硬实的。八英尺高的冷杉桅杆,白帆被海风吹得鼓鼓的,更是气势磅礴。郑和船队已经进入中国南海,那里是陈祖义海盗最猖獗的地方。元末中原,根本无暇顾及海上的海盗。明初只有被动海禁,让海贼没有抢劫的对象。猖獗的海盗最终中断了海上贸易——唐宋以来的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重开海上走廊。所以,郑和是有备而来。除了商船,这支舰队还是一支装备火枪的优秀护航舰队。其目的是打击海盗陈祖义,解除海盗对各国的威胁。海贼头子陈祖义称霸南海几十年,胡商再也不敢在中国交易,沿海各国都要向他进贡。没有尚湖贸易,海盗的经济来源实际上会被切断。既然大明舰队已经把金银珠宝送上门了,没有理由不应该。海贼头子陈祖义调动所有海盗船,在南海主航道上一字排开,阻击郑和船队。他正在郑和的船舱里休息。听完部下的报告,一艘黑漆漆的船拦住了前方的航道。听到这里,他立即下达命令:保护军队,做好战斗准备!郑和站在甲板上,拿着望远镜观察。海盗船看到郑和船队冲进来,只好让出主航道,却包抄了郑和船队的两翼,瞄准了郑和的船。郑和有了两艘护卫舰,立即与海盗船连接。海盗的火铳炮专门用来对准郑和的船只,郑和的护卫舰也用火铳炮猛烈还击。当时的器皿只能放一次,之后还要装火药。这时,其他警卫也围了过来。事实上,商船也受到了严密的保护,这导致了与海盗陈祖义的大海战。明笨笨选自福建水师,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军人,海盗也是亡命之徒。多么精彩的海战。真的很黑。明军的宝船又高又壮,海盗船就是经不起宝船的冲撞,也不过是以卵击石。海盗船被打翻,海盗落水,被明军乱箭射死。明军轻而易举地打败了海盗,只有海盗头目陈祖义带着两条船逃了出来。存在在侍卫的帮助下,郑和再次走出船舱。他看了一眼红灯,不由自主地说:“这是女神发来的信号!”然后,他跪在甲板上祈祷。从福建带来的领航员拿出罗盘,看了看烛光,向郑和报告:“红灯指示我们要去的郭凡港!”舰队跟着红灯顺利航行。没有海风,就没有海浪。这时,船的速度也很慢。郑和站在船的甲板上,他的仆人给他披上一件斗篷。他一直盯着红灯,直到双腿酸痛,仆人才扶他进舱休息。郑和躺在船舱的床上,就像小时候睡在摇篮里一样。微微摇晃的小船很容易让他想起悲惨的童年。就是因为他家穷,兄弟多,父亲才把他阉了,送到宫里当小太监。想着想着,他渐渐睡着了:夜空中的红光落到了他的床上,一眨眼,就变成了一个穿红裙子的女人。他吓了一跳,从床上坐起来,问道:“你是谁?”“我是谁?别问了!”“那么,你想做什么?”“郑和,我要提醒你,你面前有一场谋杀!”“你一定是女神!”郑和连忙从床上滑下来,跪拜。等他再抬头的时候,红裙女子已经不见了,于是他大叫一声:“女神!女神!”外面的仆人以为他在说梦话,便上前叫道:“郑公公!郑公公!”郑和被仆人叫醒,结果是一场梦。他转身坐起来,说:“小张子,扶我到甲板上看看!”郑和走上甲板,眺望前方。太白了,他再也找不到红灯了。于是他问领航员:“离我们进港还有多少海里?”“郑公公,还有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的船队就要进港了!”“几点了?”郑和的记者。“郑公公,现在是印石了!”郑和听了之后,立即回到船舱,派他的卫兵去叫王景弘和后弦。舰队继续航行,天空一片鱼肚白。前面的领航船已经向郭凡港发出了进港信号。郑和已经召集禁卫军做好战斗准备,防止外国抢货。同时,命令说,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下船。中国的港口零星地停泊着一些大小不一的船只。和大明的宝船比起来,那些船就很寒酸了。郑和将王景弘送上岸,递交国书,请王派代表到宝船上接受大明的赏赐。过了两天,没有回信,但郑和也没有上岸。其实海盗陈祖义最先逃到这个国家,海盗头目陈祖义一上岸就受到了多国国王的接见。陈祖义向大王吹风,鼓动他去抢大明的船队。陈祖义说:郑和船队运载了大量生丝、茶叶、瓷器,还有数不清的珍宝。然后他对国王撒谎说:“如果国王在港口罢工,我们将从郑和船队的背后袭击,这样郑和船队将成为瓮中之鳖。”这个偏僻角落的王者,终于被陈祖义说服了。于是设了一招,引诱郑和上岸,一举擒获。于是,齐王迟迟没有派人去联系郑和。因为大王在海贼和郑和之间得罪不起任何人,郑和的军队足以灭国,但是海贼陈祖义也会让他的国家不得安宁。他还在等待海贼进攻大明的舰队,希望大明的军队一举消灭海贼。郑和每天都派人上岸催促国王尽快派人上船受封,而郭帆则要求郑和上岸受封。双方僵持不下。郑和已经在这个港口等了五天了。他的军队本来可以在下西洋的路上消灭任何一个外国,但他是和平使者,不需要其他国家的领土。然而,陈祖义有点不耐烦了。他的目的是挑起大明舰队和郭凡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夹缝中生存并获利。事实上,郭凡早就在沿海布下重兵,就是要等郑和登陆后才动手。陈祖义害怕时间长了,国王知道自己被郑和打败了,也害怕郑和的船队安全离开这里。于是,他组织手下装扮成大明的士兵,趁着夜色向埋伏在海岸上的外军发起挑衅。范的军队以为郑和的队伍是从外地登陆,从后面攻击。于是,范的军队在港湾向郑和船队发起了进攻,双方又开始了一场大战。有诗为证:枪火大乱箭飞,杀阀摇龙旗。两万运动员勇敢,只为和平,不为任何人?但是因为海盗太猖狂,不打怎么行?南海遇上东海,中国灵魂自由交易。在陈祖义挑起郭凡军和郑和船队的冲突后,他们脱下大明的服装去帮助郭凡军。这是陈祖一的鳄鱼精,从地狱逃出来的,在地狱受了多年的火。所以在地狱里被炼成了钢铁白骨,甚至能喷出火焰,连石头都会被点燃。这样的恶魔,再精锐的士兵也无法抵挡。于是,观世音菩萨派龙女辅佐郑和。中国军队虽然比陈祖义的海盗队战斗力强很多,但绝不是明军的对手。宝船已经接触到码头,明军纷纷跳上岸,而中国军队正在节节败退。这一刻,陈祖义露出了真面目。一只巨大的鳄鱼精,伸出长长的脑袋,张开血盆般的大嘴,向郑和船队喷出一股血腥的火焰。鳄鱼精对郑和的船已经很熟悉了,就不停地向宝船喷火,企图一下子把郑和烧死。郑和的处境相当危险。船一旦着火,必死无疑。就在这时,一场暴雨突然从天而降,扑灭了鳄鱼精身上的火焰。郑和立刻从甲板上爬了起来,只见一道金光向着海岸上的鳄鱼精滚滚而来。鳄鱼火焰被浇灭后,明军大部分人,除了留在宝船后面的,都已经登上码头,开始追击海盗和外国军队。红衣女子正要杀死鳄鱼精时,只听得“龙女,用剑救它,我们带它回地狱,接受阎罗王的惩罚吧!”龙女对黑白无常说:“那就请你以后多关照一下这个恶兽吧!”郑和跪在甲板上,磕头,看着红衣女神缓缓离去,消失在夜空中。“公主!”龙女抬头一看,却是少女蓝蓝,千里眼和千里眼来迎接她。龙女留在云端说:“刘将军留下来继续保护郑和下西洋!”被顺风耳牵着走后,她接着说:“我们回普陀山吧。等刘将军有难,我们再来!”兰娜的眼睛一直盯着龙女胸前挂着的小金剑。也许除了她之外,大金刚并不知道这把小剑原来是给龙女的一个承诺。大明的军队登陆后,郭凡的军队逃跑了,郭凡国王不得不投降,把剩下的海盗交给大明的军队处置。郑和被封为国王后,在大将军刘的保护下继续西行。经过七次航行,我服务了三十九个国家,我可以看海了。
郑和下西洋是怎么回事?
郑和下西洋是怎么回事?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 ),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 ,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1405年 - 1430年)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宦官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世。明代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和明代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他更早狄亚士57年远赴非洲。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美洲和新西兰。郑和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当代航海事业的顶峰,后世几百年中,几无人能及。“西洋”即今文莱以西的海域,包括中国南海及印度洋。与“西洋”相对的是“东洋”,即日本。
郑和下西洋去了哪些国家
郑和下西洋主要去了爪哇国、三佛齐国、苏门答腊国、占城国、柯枝国、苏禄国、锡兰山国、暹罗国、忽鲁谟斯国、阿丹国、卜刺哇国、木骨都束国、满刺国、锡兰山国、古里国、南天竺等国。在七次航行中,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船队前两次的出访行程,均至印度半岛南端为止。郑和船队后五次的出访行程,向西越过印度半岛,行抵中东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的赤道以南。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次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郑和下西洋到过哪些国家
郑和七下西洋共计到过37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 1占城(今越南归仁以南)、 2爪哇、 3旧港、 4苏门答腊、 5阿鲁、 6那孤儿(以上均为今印度尼西亚)、 7真腊(今柬埔寨)、 8暹罗(今泰国)、 9满刺加、 10彭亨、 11急兰丹(以上均为今马来西亚)、 12_泥(今文莱)、 13古里、 14柯枝、 15小葛兰(大葛兰)、 16沙里湾尼、 17加异勒、 18南渤里(又称南巫里)(以上均为今印度)、 19榜葛喇(今孟加拉)、 20苏禄(今菲律宾)、 21溜山(今马尔代夫)、 22锡兰山、 23别罗里(今斯里兰卡)、 24忽鲁漠斯(今伊朗)、 25祖法儿(今阿曼)、 26刺撒(今北也门)、 27阿丹(以上均为今也门)、 28天方(今沙特麦加)、 29木骨都束、 30竹步、 31卡喇哇(以上均为今索马里)、 32麻林(今肯尼亚)、 33比刺、 34孙刺(均为莫桑比克一带)。 此外,史书上还记载郑和及其副手的船队曾到过琐里(又称西洋琐里)、黎代、甘巴里。有文献上说郑和到过33个地方,也有说39个地方。究竟哪个数字更准确,目前没有统一说法。 上述地区如按现在的国家划分,则分别属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文莱、印度、孟加拉、伊朗、也门、北也门、阿曼、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莫桑比克和肯尼亚等17个国家。 163 56
郑和下西洋是哪一年?
郑和下西洋是1405年。郑和下西洋的首次航行始于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1433年,共计七次。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郑和下西洋的影响: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等形式。朝贡贸易以奢侈品为大宗,甚至有学者认为寻找海外香料、满足国内需求,是促成郑和下西洋的一个根本原因。官方贸易是在官方主持下展开,遵循平等自愿、等价交换等原则,其使用的“击掌定价法”传为美谈。民间贸易则由私人自发展开,例如据考证郑和船队的官兵便可以携带商品在沿线国家展开贸易。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
郑和一共七次下西洋,下西洋的时间分别为:1405年6月、1407年10月13日、1409年10月、1413年11月、1417年6月、1421年3月3日、1430年。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
郑和下西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远到达过东非、红海,共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也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
郑和下西洋简介50字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扩展资料: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影响1、推动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达到顶峰,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时间早、规模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的洲际航海活动,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的航行早了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行早了92年,比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早了114年。2、促进海外贸易扩大,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郑和下西洋期间,通过多种形式与当地开展双边贸易,平等互利,互通有无,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麝香、金属制品和书籍等运往国外,换回当地的香料、药材、动植物、珠宝及生产瓷器所需原料等多种货物,这种贸易活动推动了中国和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